第一篇:浅谈统计执法的难点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完善和国家“依法治国”战略的大力推进,法制意识不断深入人心,法律在调节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的观念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统计法制建设也在这样的大气候下得以与时俱进、不断加强。执法的环境更加优化,执法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广大基层统计人员、特别是不少领导干部的统计法制意识不断增强,为依法治理统计环境、确保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和统计数据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保障。然而,由于统计工作本身的职能和性质所决定,统计执法对象的违法行为及其产生的后果有别于其他诸多法规,统计数据又与各级领导的政绩密切相关,加之现在统计调查对象日新月异、变化无常、很不稳定。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统计法》在其实施过程中的奋力推进。与其他许多法规比较起来,其“软弱”的一面仍不时有所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统计执法的难度。
一、统计对象“私有”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快,公有制经济不断减少,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增加,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更为突出。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没有民营经济就没有亮点。所以各级党委、政府为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制定出了许许多多的优惠政策,这对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条件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他们的不断涌现也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然而,这部分企业不仅几乎覆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而且其中的大部分统计基础工作十分薄弱,统计法制意识十分淡薄,与以往的国有企业相比较,他们总认为企业是“自己”的,享受政府优惠政策可以,给国家交税也应该。怎么还要提供什么统计数字,好象这不是他们应该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统计范围宽泛化。正因为各种社会现象、经济成分竞相涌现,统计方法制度的滞后性也在所难免。统计部门完成国家统一的调查任务已面临许多困难,但还不得不尽力完成突出地方特色的各种调查任务,由于受其决策短期性、多变性的影响,使得统计范围不仅宽泛而且很不稳定,正准备统计时去找它它又已不存在了,相应的方法制度也五花八门、变化无常,缺乏科学性、系统性,还很难跟得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也很难用统计法规进行规范和管理,客观上增加了统计工作依法管理的难度。
三、违法行为政绩化。《统计法》与其他很多法律法规比较起来,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违法者的违法行为与政绩密切相关。所以有“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层层加水、水到渠成”等流行语。统计数据本应由各级统计部门从下而上逐级汇总而得,或由统计部门按一定的科学方法调查推算而得,统计、调查多少就是多少,实事求是是统计工作的生命。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统计数据要由各级党政领导审核签字方可上报,更有甚者还有从上而下层层下达统计数据的怪现象。领导关心重视统计工作、统计数据是十分应该和必要的,这也是统计工作发展的重要保证。关键是不能让这种关心走了样、变了味。政绩数字大都为事关国民经济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数据,理应纳入统计法规规范和管理的重点,但正因为它与领导的荣辱升迁挂起了钩,所以也就成为了领导特别关心的数据,而这种关心还往往被“为了部门和地区的利益”所美化,他不是关心其真实性,而是关心其实用性,要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执法,其难度也是相当大的。
四、违法后果隐蔽化。这也是统计法规的一大特点。与杀人放火、打架斗殴、交通肇事、贪污~、强奸妇女等等诸多违法犯罪活动比较起来,违反统计法的后果再严重,也难于与前面这些违法犯罪活动所产生的后果那样能引起领导重视、社会关注、公众愤慨,他不仅不会使哪个个人、家庭受到任何直接、间接的什么损失,更不可能产生不怎么怎么样就不足以平民愤、就有人要上访不休、就有领导会座不注就有媒体会闲不住等一系列轰动效应。而且绝大部分时候还可能会给违法者个人、部门、地区带来可观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何乐而不为呢?违反统计法规的直接后果对国民经济正常发展、公平竞争、掌握实情、科学决策等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犹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可以说是一只悄无声息的温柔杀手,但人们却乐意地与它友好相处,甚至呵护有加。这就使统计法规贯彻实施的群众基储社会基础十分脆弱,这也许是统计法规的“先天不足”,从而增大统计执法的难度,但愿我们再不要重蹈“谎言误中国”的覆辙!
五、执法力度软弱化。正因为受上面这些方面因素的影响,使统计执法的力度显得相当软弱。一是执法手段落后、投入不足、力量薄弱。没有条件和精力在分布广泛的起报单位中开展强有力的统计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和大规模的统计执法检查活动。二是统计违法者至少是应该负主要责任者都是各部门的领导,有的甚至是能够领导统计部门的领导,具体经办人一般没有违法的直接动因和必要,这自然是统计执法的一道难于突破的铜墙铁壁。三是对在当地有名气的单位查处难。因为他们确实对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甚至能够左右一个地区或者一级政府的经济形势,自然也对一个地区的统计数据有决定性的作用,引起各级领导的关注也是非常正常和应该的。但就是这一关注,他们就有了牢固的关系网,就成了龙头老大,就成了地方的重点保护对象,这种保护往往不是用政策法规来保护,而是要让政策法规在他们面前打些折扣,当然也可以说是解放思想、灵活运用政策法律,这就得靠你自己去揣摸,因为人人都在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如果这些企业有什么违反统计法规的行为,你要对他执法就得格外小心谨慎,这也许该算作中国特色吧。所以,统计执法往往在选择对象、内容上都要慎重考虑。四是纳入目标考核的数据,要对其进行执法检查特别困难,这就无需赘述。
当然,统计执法绝对不是以“执罚”和找问题为目的,通过统计执法理顺工作关系、增强法制意识、规范基础工作、提高数据质量,树立依法统计的观念,这才是统计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任务。统计工作者在依法加强统计管理的同时,对那些为
了谋求个人和小集团的荣誉和利益而视统计法规为儿戏,无中生有、任意捏造、按需报数等统计违法行为进行必要的规范和处罚也是必不可少的,更是《统计法》赋予统计部门和统计执法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和使命。
统计执法过程中存在的这些诸多难处也只是个别现象,当然也是很正常的。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应该一分为二,这才符合唯物辨证法的观点。关键是我们要充分认识其危害性,要敢于拿起统计法律这个有力武器,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本着对人民和历史负责的态度和精神,坚持实事求是,反对弄虚作假,大胆地向一切违反统计法规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
第二篇:浅谈统计执法的难点
浅谈统计执法的难点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完善和国家“依法治国”战略的大力推进,法制意识不断深入人心,法律在调节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的观念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统计法制建设也在这样的大气候下得以与时俱进、不断加强。执法的环境更加优化,执法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广大基层统计
人员、特别是不少领导干部的统计法制意识不断增强,为依法治理统计环境、确保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和统计数据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保障。然而,由于统计工作本身的职能和性质所决定,统计执法对象的违法行为及其产生的后果有别于其他诸多法规,统计数据又与各级领导的政绩密切相关,加之现在统计调查对象日新月异、变化无常、很不稳定。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统计法》在其实施过程中的奋力推进。与其他许多法规比较起来,其“软弱”的一面仍不时有所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统计执法的难度。
一、统计对象“私有”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快,公有制经济不断减少,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增加,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更为突出。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没有民营经济就没有亮点。所以各级党委、政府为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制定出了许许多多的优惠政策,这对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条件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他们的不断涌现也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然而,这部分企业不仅几乎覆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而且其中的大部分统计基础工作十分薄弱,统计法制意识十分淡薄,与以往的国有企业相比较,他们总认为企业是“自己”的,享受政府优惠政策可以,给国家交税也应该。怎么还要提供什么统计数字,好象这不是他们应该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统计范围宽泛化。正因为各种社会现象、经济成分竞相涌现,统计方法制度的滞后性也在所难免。统计部门完成国家统一的调查任务已面临许多困难,但还不得不尽力完成突出地方特色的各种调查任务,由于受其决策短期性、多变性的影响,使得统计范围不仅宽泛而且很不稳定,正准备统计时去找它它又已不存在了,相应的方法制度也五花八门、变化无常,缺乏科学性、系统性,还很难跟得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也很难用统计法规进行规范和管理,客观上增加了统计工作依法管理的难度。
三、违法行为政绩化。《统计法》与其他很多法律法规比较起来,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违法者的违法行为与政绩密切相关。所以有“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层层加水、水到渠成”等流行语。统计数据本应由各级统计部门从下而上逐级汇总而得,或由统计部门按一定的科学方法调查推算而得,统计、调查多少就是多少,实事求是是统计工作的生命。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统计数据要由各级党政领导审核签字方可上报,更有甚者还有从上而下层层下达统计数据的怪现象。领导关心重视统计工作、统计数据是十分应该和必要的,这也是统计工作发展的重要保证。关键是不能让这种关心走了样、变了味。政绩数字大都为事关国民经济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数据,理应纳入统计法规规范和管理的重点,但正因为它与领导的荣辱升迁挂起了钩,所以也就成为了领导特别关心的数据,而这种关心还往往被“为了部门和地区的利益”所美化,他不是关心其真实性,而是关心其实用性,要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执法,其难度也是相当大的。
四、违法后果隐蔽化。这也是统计法规的一大特点。与杀人放火、打架斗殴、交通肇事、贪污腐败、强奸妇女等等诸多违法犯罪活动比较起来,违反统计法的后果再严重,也难于与前面这些违法犯罪活动所产生的后果那样能引起领导重视、社会关注、公众愤慨,他不仅不会使哪个个人、家庭受到任何直接、间接的什么损失,更不可能产生不怎么怎么样就不足以平民愤、就有人要上访不休、就有领导会座不住、就有媒体会闲不住等一系列轰动效应。而且绝大部分时候还可能会给违法者个人、部门、地区带来可观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何乐而不为呢?违反统计法规的直接后果对国民经济正常发展、公平竞争、掌握实情、科学决策等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犹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可以说是一只悄无声息的温柔杀手,但人们却乐意地与它友好相处,甚至呵护有加。这就使统计法规贯彻实施的群众基础、社会基础十分脆弱,这也许是统计法规的“先天不足”,从而增大统计执法的难度,但愿我们再不要重蹈“谎言误中国”的覆辙!
五、执法力度软弱化。正因为受上面这些方面因素的影响,使统计执法的力度显得相当软弱。一是执法手段落后、投入不足、力量薄弱。没有条件和精力在分布广泛的起报单位中开展强有力的统计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和大规模的统计执法检查活动。二是统计违法者至少是应该负主要责任者都是各部门的领导,有的甚至是能够领导统计部门的领导,具体经办人一般没有违法的直接动因和必要,这自然是统计执法的一道难于突破的铜墙铁壁。三是对在当地有名气的单位查处难
第三篇:统计执法自查报告(范文模版)
汝南县统计执法检查自查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统计局转发国家统计局关于加强和规范统计上弄虚作假案件查处工作的若干规定的通知》(豫统文[2014]6号)文件要求,汝南县及时与有关乡镇部门沟通协调,全面安排部署自查清理工作。现把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落实
市统计局《2014年统计执法检查实施方案》的通知下达后,汝南县统计局高度重视,及时将方案精神向县政府主管领导汇报,积极争取领导支持。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坚守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四条红线”,切实把这次自查工作落实好,实施好,按照市局和县政府的要求,我局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组织各单位、产业集聚区全面开展自查和清理工作。
二、政府要求 县政府提出几点要求:
1.切实提高依法统计观念。统计机构及统计人员要切实增强统计法律意识,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如实搜集报送统计资料,不得以任何理由编造统计数据。2.要坚决守住统计联网直报工作“四条红线”。坚持不在统计基本单位名录库的单位不得填报数据,坚持由联网直报企业独立报送真实的统计数据,坚持由联网直报企业自己上报联网直报数据,坚持由联网直报企业修改差错或补填不完整报表的原始数据。
3.认真搞好自查和清理。各乡镇及相关单位按通知要求,对是否存在预先编造各项经济指标的数据,以及违反“四条红线”的行为,统计工作站设施知否完备的情况进行认真自查。发现预先编造有关数据的、应付基层统计规范化建设的,给与坚决制止。
三、全县整体自查情况
通过各乡(镇)、街道,县直有关单位及产业集聚区等部门和单位2012年、2013年年报及2014年上半年各种定期报表和各项调查工作进行认真全面的自查、排查,汝南县在统计工作中不存在下列违法现象和行为:
一是不存在统计违法行为。
1.不存在拒绝提供统计资料或者经催报后仍未按时提供统计资料的违法行为;
2.不存在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的行为; 3.不存在拒绝答复或者不如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的行为;
4.不存在拒绝、阻碍统计调查、统计检查的行为; 不存在违背统计法精神、影响统计工作独立性的文件和做法;
5.不存在转移、隐匿、篡改、毁弃或者拒绝提供统计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的行为;
6.不存在单位领导人侵犯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职权,干扰统计数据正常上报的行为;
7.不存在违反法定程序和统计制度修改统计数据的行为;
二是统计基础工作建设逐步完善。17个乡镇街道全部依法设立了统计工作站,按照统计制度的规定设置了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建立健全了统计工作制度,工作站硬件软件设施完备,统计人员全部持证上岗。
四、产业集聚区自查情况
县产业集聚区自查重点是辖区内各统计数据,固定资产投资月报、季报、年报,工业和商业项目的月报、季报、年报。自查情况如下:
1.集聚区统计人员坚持每月收集统计报表,同时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时联网直报各项统计数据; 2.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与实际运行情况一致; 3.劳动工资报表数据、财务报表数据及生产能力数据等属实; 4.商业报表数据无误。
汝南县统计局
2014年7月15日
第四篇:统计执法工作总结(范文模版)
一、主要工作
1、扎实开展统计法制宣传教育
首先,我们认真组织开展统计“五五”普法宣传教育,在全区开展了统计“五五”普法函授教育活动。其次,我们还利用各类专业会议,宣传《统计法》、学习《统计法》,强调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教育大家依法统计、依法行政,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开展统计工作,做到摸实情、报真数。第三,我们结合创建文明效能机关和开展统计优质服务年活动,对统计行政执法内容进行了公示。第四,邀请统计专家就“如何加强依法统计、强化统计服务功能”给全区广大干部职工讲授统计专业知识。通过广泛深入的统计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统计人员的统计法制意识得到明显增强,统计数据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2、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切实把统计执法工作落到实处
根据全市统计法规工作会议要求,领导高度重视,为强化我区统计执法工作,特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及专业人员为成员的统计执法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落实此项工作。从XX年各专业的年报工作抓起,首先在专业年报会上强调今年的统计执法工作,其次以攀东统[XX]21号文件形式对经常迟报报表的30家单位在会上进行了通报批评。并制发了《关于在全区开展统计执法检查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基层单位认真做好自查等迎检工作。从3月初到8月底,历经5个多月时间,采取各种形式共检查80家单位,发现违法行为35起,发出统计催报通知书1份,责令改正通知书4份。整个执法过程以规上工业和建筑企业为重点,采用重点检查与抽样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查处4家企业,收到了预期效果,进一步提高了统计执法在统计工作中的严肃性,有利于规范统计人员的工作行为,制止各种统计违法行为的出现。
3、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始终坚持执法为统计服务
为进一步规范统计行为,我们建立了数据质量评审和查询制度,坚持做到:对基层上报的各类专业数据逐一进行评审,有疑问的暂不汇总,通过电话查询或填发《统计查询意见书》,要求有关单位限期核实并说明原因。另外,我们还制定了东区统计工作考核制度,分专业对报表报送时间和报表质量进行记录考核。
4、加强统计执法队伍建设
统计工作涉及全社会的方方面面,工作难度大,如何搞好辖区统计工作,统计执法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执法工作做得好不好,与统计执法人员的素质、队伍建设有密切关系。为了适应新时期的统计工作,我局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多学统计业务知识,不但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而且也必须熟悉其他专业知识,并且利用以会代训等办法学习统计法律法规,培养了一批既懂专业又懂法律的统计人才,增强了统计执法工作的力量。
二、主要成效
从今年抽查情况来看,被抽查的统计调查单位在统计基础方面,如建立台帐、上报报表的原始凭证、统计档案管理情况,以及统计人员持证上岗等情况都比往年好,依法统计意识增强,统计报表的数据质量有所提高。
1、社会上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有了新提高。深入广泛地开展统计普法教育工作,反映在各级领导重视和支持统计工作,在人力和物力方面增加投入,为统计法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五篇:统计执法总结
关于2011年海东地区统计法制工作总结
及2012年工作要点的报告
省统计局:
为了围绕全区统计工作中心任务,加强统计法制工作,进一步改善统计工作环境,根据省统计局关于统计法制工作的安排和地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要求,认真开展了统计法制工作,现将我局2011年法制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全力狠抓统计法制工作。
加强领导、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区方略在统计行政管理中的具体体现,一年来,在省局、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局法规处和地区依法治区办的正确指导与大力支持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从组织上加强了对统计法制工作的领导,一把手亲自抓法制,并调整了法制工作人员,让工作经验丰富、热心执法工作的同志具体抓法制工作,围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继续深化依法行政和依法统计,加强统计执法及统计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 “六五”普法宣传教育,规范统计执法程序,加强法制工作培训,继续加大统计执法力度,将统计执法工作作为全区统计系统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目标管理,与各县统计局签订了统计执法目标责任书,同时在年初下发了统计法制工作安排意见,对统计法制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下半年由一名副局长带队,组织相关人员对六县统计执法工作专门进行了督查,并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现场进行了释疑解答。
二、认真开展“六五”普法宣传教育工作。
根据省统计局《关于印发〈青海省统计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的通知》精神和地委办、行署办《海东地区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的内容要求,我局结合本地区统计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开展了 “六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一是强化学习。建立系统内干部法律知识学习制度和法制讲座制度,要求每人法制学习时间不少于40小时,学习笔记不少于1万字,并建立了干部学法档案,组织干部参加了领导干部法律知识任职资格考试。二是认真贯彻落实 “六五”普法规划和法律“七进”实施方案。选择重点部门和行业, 结合第六次人口普查,有针对性地开展统计法制宣传,针对不同的普法对象,举办了统计人员统计法律知识培训班。各县统计局与本县县委党校联合,在乡镇领导干部培训班上专题进行了统计法律知识讲座。组织召开统计执法工作会议,结合全省统计执法案卷制作培训及具体要求,举办了执法人员执法程序和案卷制作培训。三是结合今年统计工作的重点,经请示地委行署同意举办了三期分别由各县主管县长、统计局正副局长、专业人员和地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以及相关企业负责财务统计人员参加的能源统计法规知识培训班、企业一套表培训班和统计执法资格证换证培训班。四是定期组织普法宣传活动,利用各种媒体进行以宪法、部门法和统计法为主的宣传教育,部署了国家局、省局安排的以 “
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和省局与地委行署关于“六五”普法启动年的所有会议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的学习贯彻落实及统计法宣传月活动。五是我们把新《统计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作为学法普法的重点内容,作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和中心工作,作出了认真的安排部署,全体干部职工把学习新《统计法》 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结合起来,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具体工作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学习,做到了教材、时间、内容、人员四落实,有力地提高了大家对统计专业法的学习贯彻水平,极大地推进了法律进机关的活动。
三、完善了各项统计执法工作制度。
积极推进统计系统依法行政,推行统计执法责任制。贯彻和落实《国务院关于全国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贯彻和落实全国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实施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精神,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按照省统计局关于做好2011年统计法制工作的通知精神,建立了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制度和统计巡查制度,建立了统计执法检查证发放档案,并规范执法检查证档案管理、备案报告等制度,建立和完善查处统计违法案件文书立卷归档制度,严格执行统计违法案件查处程序,做到了公正办案、及时结案。健全统计执法机构,配备统计执法检查人员,充实统计执法队伍,推进全员执法。各县统计局确定了统计执法工作负责人,加强了统计执法队伍的建设,提高执法检查能力。加强统计法制工作目标考核。对查办违法案件
力度大、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进展快、执法工作有创新的县,地区统计局在工作考核中给予优先考虑;对执法空白的县在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完善统计从业资格管理制度,要求区内各乡镇及规模以上企业只少有一名持证上岗的统计人员。
四、认真组织开展贯彻落实统计法和处分规定执行情况大检查。
根据我区大检查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全区各单位、企业、乡镇等于6月份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自查,并逐级上报了自查情况表。其中:地直机关自查24个单位,六县大检查领导小组共抽查了150个部门、94个乡镇、54个工业企业、4个限额以上商业企业、6个亿元以上项目建设单位。8月2日—6日,地区统计局、监察局、司法局、国家统计局海东调查队组成检查组,分别到互助、乐都、民和、化隆、循化、平安六个县,对他们的统计基础工作、组织领导、开展统计大检查工作进行了一次检查,检查采取了听汇报、查阅有关资料、个别了解和深入到部门、企业、个体户、建筑工地、农村住户调查户等方式,对贯彻执行统计法和处分规定情况进行了联合检查。6县共抽查了15个部门、15个重点企业、8个重点建筑工地、8个乡镇、8户小型商业调查户和8户农村住户调查户,检查组主要检查了统计基础工作、企业产值、粮油产量、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个体户销售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情况。从这次检查看,各县能认真贯彻执行统计法和处分规定,做到了领导重视,宣传有力,认真组织开展了统计大检查工作,统计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加强和完善,数据质量不断提高。截止10月底,我区地县统计部门对251个单位进行了抽查,发放催报通知单
50份,通报批评的企业9家,对有违法行为的14家企业进行了立案调查,已结案7家,11件正在办理中。
五、2012年治法工作要点。
一是严格按国家局、省局和地委行署及相关部门关于“六五”普法的规划要求,组织好、学习教育好、落实好各项规定,力争在“五五”普法执法实施中有大的进展。
二是深入学习宣传《统计法》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等统计法律法规。
三是坚持普法和执法相结合,努力提高广大统计人员的执法业务水平。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在保证年立案查处五件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四是在平时的业务工作和各项宣传等活动中加大普法宣传、切实加强对部门统计、乡镇统计、企业统计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努力创造良好的统计宣传环境。
五是努力完成省局安排的其他法制工作。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二日
主题词:统计 行政执法 总结
抄送:省局综合处,地区依法治区办公室、地区司法局,派驻纪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