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丰台区机动车维修市场现状调查
丰台区机动车维修市场现状调查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运输管理局丰台管理处
张伟田、张久庆、郝京京、薛然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随着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400万辆,汽车消费市场不断升温,维修经营者不断增多,本文意在从丰台区维修市场现状出发,深入剖析维修市场存在的问题,努力营造规范、健康、和谐的市场氛围。关键词:机动车保有量、机动车维修市场、规范、健康、和谐、机动车维修行业管理。
正文:
机动车维修市场既是现代道路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面向全社会的窗口行业,其主要任务实为道路运输业提供技术支撑,为汽车生产厂家提供后市场服务,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放心的维修服务。通过有效的管理,能够使市场更加规范,质量更有保证,服务更加周到,收费更加合理,节能减排得到落实。
机动车维修市场管理工作,不仅是展示交通运输行业服务于社会的形象窗口,也是保障交通运输安全的重要基础,将直接影响到维修行业自身的健康发展,影响到行业管理部门的社会形象,影响到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影响到行车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一、机动车维修市场现状
机动车维修业是一个新兴的朝阳行业,已由道路运输业附属部分转化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纯劳动技术性行业转化为具有专业技术性、劳动密集性、作业分散性、市场调节性、服务延伸性五大特性的,为道路运输业、汽车产业和广大社会消费者提供全方位服务的产业,其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截至2010年9月底,全区共有机动车维修企业881家,从业人 1
员16558人。其中一类企业92家,占总数的11%,从业人员6534人;二类企业282家,占总数的32%,从业人员6394人;三类企业507家,占总数的57%,从业人员3607人。一个以整车一类企业为骨干,整车二类企业为基础,三类专项维修业户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协调发展的机动车维修服务网络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从维修经营模式分析,维修经营模式和服务模式愈发多元化。从过去的大而全、单一的综合性维修模式,发展成为目前的汽车特约维修、4S店、综合类、快修、连锁、一站式服务等多种经营模式并存的局面。
从维修服务网点布局分析,绝大部分一类企业和部分优秀的二类企业已转型为4S店,分布于繁华街区和主要路段;二类企业和大部分三类企业主要分布在城乡结合部和部分道路沿线。
近年来,在市场推动和市交通委运输局领导的引导和带领下,丰台区机动车维修行业总体良好,实现了维修量、维修收入和上缴利税逐年增长,维修行业正朝着更加健康、和谐、有序的方向发展。
二、机动车维修行业存在的问题
随着汽车工业和经济的发展,汽车保有量大幅增加,维修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的联系日益密切。由于车辆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人们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对维修行业的关注程度以及对其服务保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认为,维修业在由过去传统的经营模式向市场经济运营模式转变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一)机动车维修的便利性和经济性亟待改善。
主要表现在少数4S店通过对维修技术、配件的垄断,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但价格虚高。政策调控手段对维修网点分布及价格控制的局限,使得机动车维修的便利性和经济性与市民需求还不适应,对机动车维修经营者的诚信经营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机动车维修市场经营秩序存在薄弱环节。
一方面是针对机动车维修技术的进步、多种经济成分和经营服务模式的出现,行业管理制度建设滞后,导致了对机动车维修市场监管力度的降低。另一方面是一些无证无照的“黑店”仍然存在,特别是在城乡结合部地区问题比较明显。这些“黑店”不仅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而且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严重影响着行业的整体形象。
(三)机动车维修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主要表现在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工人缺乏,相当数量的从业人员,未经过正规技能培训。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匮乏,制约着机动车维修行业的健康发展。
(四)机动车维修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尚需强化
1、快修连锁经营模式尚未成熟
随着私家车总量的进一步增长,城市框架不断拉大,社会对车辆维修便捷、短时、低费的要求越来越高,社区车辆维修服务要求日益强烈,适应这一需求的快修连锁经营模式将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需要加紧探索与实践。丰台区已出现了例如:爱义行、车爵士、中车等一些加盟连锁,但大都停留于概念意义上的连锁,实际上多是连而不锁的松散型加盟形式,受资金、人员、场地等条件限制,效果不是很明显,缺乏统一的指导性、方向性的意见和法律法规的支持。
2、服务质量规范体系尚不完善
机动车维修更加透明,需要规范服务的内容和流程。4S店有生产厂家统一制定的包括进厂接待、维护作业、结算交车、客户回访等服务规范,但仅对本厂品牌有约束力,不同品牌之间差异很大,也不够全面;其他二类企业,特别是三类企业,专业化、规范化服务的意识相对薄弱、在服务态度、服务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不够让消费者放心满意。在入户检查中发现企业内部质量管理责任意识不明确,各项制度不健全或有制度不落实到位,缺少严格的技术操作规范,维修效率和质量得不到保障。这些问题都致使消费者对车辆是否修理,到
底修了哪些项目、内容,配件是否更换,收费是否合理等心存疑虑,严重影响了整个行业的社会形象和社会满意度。
(五)质量信誉考核影响力不够
维修企业诚信问题的产生既有来自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也与企业经营者缺乏自律有关。从根本上说,与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有关。今年实施的《机动车维修企业质量信誉考核管理办法》对推动维修企业诚信经营、规范服务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质量信誉考核的内容和形式过于简单,造成质量信誉考核制度没有发挥预期的示范引领作用。在政府招投标等定点维修方面,对诚信企业的激励政策落实不够,对失信企业的惩罚办法不够。另外,在公示宣传方面力度不够,目前只停留在市运输局网站上公示,未能在一些大型知名媒体上进行大力宣传,导致公众知晓度不高,从而致使考核工作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不够明显,对企业的吸引力不够大,进而影响着质量信誉考核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机动车维修市场发展的措施建议
(一)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维修行业整体素质
1、建立健全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管理体系
职业资格管理体系的核心,就是通过对职业资格的管理来强化对人的管理。逐步建立健全包括从业人员考试制度、注册管理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和从业管理制度在内的职业资格管理体系。由国家统一培训、考核、发证、管理,体现国家统一证件的权威性。建立健全人员档案,避免收费就发证,证书水分大,社会认可度低;建立健全校、企共建制度,市场需要什么人才,教育部门就培养什么人才,培训机构应与时俱进;建立健全从业人员退出机制,对不讲职业道德、没有诚信观念、技术能力严重落后的从业人员清退出维修市场,全面提升维修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2、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升管理素质
加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执法队伍建设,完善交通行政执法体系。制定年度培训的计划、考核、奖惩制度,组织机动车维修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逐步提高管理人员的政策法规和职业道德水平,优化管理队伍的专业知识结构,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行业管理队伍。
(二)完善规范服务,提升服务能力水平
1、发展品牌连锁
行业管理部门要积极引导企业树立现代服务业发展理念,创新维修经营模式,鼓励企业开展品牌连锁经营,开展电话咨询、维修、检测,以及救援等全方位服务,逐渐做大做强。一是政府可出台一些扶持鼓励性政策,对三类企业的专项作业项目的许可加以修改,促使三类企业转化为品牌连锁加盟店;二是要强化连锁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物流供货体系、组织管理体系、技术信息体系、人员培训体系、经营管理体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连”和“锁”经营体系。通过大力推行品牌连锁快修经营模式,促进维修行业品牌化运作、专业化运作,从而达到优化市场结构,遏制超范围经营,扭转维修市场“散、乱、脏”的局面,改善行业形象,实现优质、高效、便捷服务的目的。
2、以质量信誉考核为抓手,打造诚信维修服务行业
进一步加强行业诚信机制建设,完善质量信誉考核内容,增强考核结果的社会影响力。广泛宣传机动车维修质量信誉考核的作用和意义,按期公布维修企业质量信誉考核结果,引导企业参加质量信誉考核,提升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同时,还要加强对失信企业的相应惩处规定。
3、以打击违法经营为重点,净化维修市场经营秩序
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坚决取缔打击严重违法经营行为,结合专项执法采取针对普遍性或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多部门联合执法依法坚决查处无证经营、超范围
经营、使用假冒伪劣配件承修机动车、擅自改装机动车、乱收费等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净化市场经营秩序,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放心的消费环境。
直面新形势,作为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的我们应该转变思想观念,把管理核心定位在“宏观调控、社会服务、严格管理”上,重点抓好准入推出、诚信建设、消费维权等关键工作,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利于维修市场结构优化的行业发展体系,使我区的机动车维修行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
第二篇:驻马店市机动车维修市场整顿实施方案
驻马店市机动车维修市场整顿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维护机动车维修市场秩序,规范维修经营行为,保护经营者合法权益,防止机动车维修行业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发生,解决当前机动车维修市场秩序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机动车维修健康、稳定、和谐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抓基础、促规范为主线,严格审核企业资质,健全规章制度,完善档案资料,建立健全机动车维修行业安全生产机制,狠抓市场监管,规范经营行为,提高实守信,整顿市场秩序,引导机动车维修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公平竞争、优质服务,严厉打击无证经营和超范围经营,特别是擅自从事危险品运输车辆管理,以及经营条件不达标和经营行为不规范现象,努力提高维修管理与服务质质量和水平,促进全市机动车维修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1、依法取缔无证经营,特别三类维修业户超越资质类别从事维修作业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2、机动车维修企业全部实行挂牌经营,公开工时定额及收费标准,建立并实施质量保证期制度。
一、二类机动车维修企业全部按照规定建立车辆维修档案;
3、危险品运输车辆维修行为得到规范,全市危险品运输车辆全部到具备资质的机动车维修企业进行修理工作。从事危险品维修的修理厂建立详细的危险品运输车辆维修档案,详细记录维修情况,对危险品车辆做到跟踪服务;
4、全市机动车维修企业人员条件、组织条件、安全生产条件、环境保护条件、设施条件、设备条件进一步提升;
5、建立全市机动车维修行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安全生产设施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全面建立,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进一步落实,违规操作、不按规程操作现象基本杜绝。
三、整顿内容
(一)全面审查机动车维修企业经营条件,严把经营资质关。
依据国家《汽车维修行业开业条件》(GB/T16739-2004)、《摩托车维修开
业条件》(GB/T18189-2004)对全市所有机动车维修企业的经营资质进行重新审核认证。重点审核企业设备条件、设施条件、人员条件、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等情况。所有从事机动车维修的业户必须达到相应类别的验收条件,否则,予以限期整改、降级直至取消其经营资格。申请人事机动车维修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机动车维修开业审批程序取得相关证照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
(二)建立健全机动车维修管理制度,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1、督促检查维修企业建立和落实维修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管理、车辆维修档案管理、人员培训、设备及配件管理等各项制度,主要制度要上墙,并经常组织企业员工学习。
2、落实机动车维修服务“五公开”制度。一是公开企业经营资质。机动车维修企业要将机动车维修标志牌悬挂在经营场所正门的醒目位置,并在客户接待室悬挂经营许可证件;二是公开维修质量保质期制度。机动车维修企业要公示交通运输部规定的机动车维修竣工出厂质量保证期和企业的质量保证承诺。在质量保证期和质量保证承诺期内因维修质量原因造成汽车无法正常使用的,维修企业应当无偿返修;三是公开维修工时定额和收费标准。机动车维修企业要将执行的维修工时定额和单价标准,报所在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备案并予以公示,严格按公示价格收费;四是公开零配件价格及来源。建立采购配件登记制度,对原厂、副厂和修复配件分别标识,明码标价,供用户选择;五是公开企业技术负责人、质量检验员和主要维修技术人员基本情况,供消费者选择和监督。
第三篇:整顿规范机动车维修市场工作方案
整顿规范昌吉州机动车维修市场工作方案
一、整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市场整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议精神的要求,针对我州当前机动车维修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大市场监控力度,依法取缔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整顿经营条件不达标、经营不规范的维修业户,强化维修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完善行规行约,严厉打击欺诈行为,强化维修质量监管,重点打击使用假冒伪劣配件修车的行为,树立规范作业和诚信服务意识。
整顿工作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市场整顿,取缔非法经营,一二类企业的经营条件全部达标,维修企业的质量检验人员100%持证上岗,使用假冒伪劣配件得到有效遏制,维修质量投诉率与同期相比明显下降,维修质量及维修市场秩序明显好转,行业形象明显改观。
二、整顿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
1、严格审核维修业户的经营资质条件,把好市场准入关。各县市运管部门要在2011年年终考核的基础上,在2012年3月31日前,对辖区内机动车维修业户经营条件进行一次全面摸底调查,对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存在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经营管理不善、技术标准和技术资料无法满足维修工作需要,安全 1
生产和维修质量不符合要求等问题的业户,要责令限期整改,问题严重的要实行停业整顿。对于整改效果不明显,逾期仍不达标的一二类企业,不得参加质量信誉考核,强制其退出市场,并提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
要针对全州一二类维修企业质检员严重短缺的情况,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加大对维修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计划在2012年上半年完成300名质检员的培训任务,从而解决现有质检员持过期证件继续上岗的问题。
2、取缔非法经营,规范市场秩序。
凡在昌吉州辖区内从事机动车维修经营的必须到当地县市运管局按规定程序申领《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并按照规定的范围进行经营活动。对未按规定申办道路运输经营许可、从事维修经营业务的经营者,要依法予以坚决取缔,切实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要与有关部门配合,重点打击非法占用道路或公共场所进行维修作业的行为。严禁配件经销商以经销配件为名变相非法从事维修作业。
各县市应把查处超范围经营行为做为市场整顿重点,要重点查处三类维修业户中的超范围经营行为,以保护合法经营,维护市场秩序。
3、认真执行国家《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标准,强化车辆二级维护监管。对维修业户不按技术规范维护车辆,不按规定的维修项目和内容签发出厂合格证,建立车辆维修档案,检测站不按规范检测,弄虚作假,出具虚假捡测报告单行为,依法严肃查处。
4、打击欺诈和违规行为,维护车主合法权益。
对不按照规定执行机动车维修质量保证期制度,只收费不维修或虚报维修作业项目,伪造、转借、倒卖维修出厂合格证,偷换汽车零部件,不在经营场所公布收费标准,随意抬高工时单价,作业中随意漏项或减项,采用虚假广告招揽维修业务等欺骗、损害用户利益的恶劣行为,运管部门一经查实必须依法严厉处罚。
各县市运管部门应认真受理和处理每一期维修质量投诉案件,对维修质量投诉案件涉及被投诉人为无证经营或超范围经营的,应及时将违法违规案件移交执法支队、执法大队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投诉人。
5、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汽车维修纠纷调解处理办法》(新交运字[1998]030号),各县市运管局在当地选聘3至5人组成维修纠纷技术专家鉴定组,委托对重大的维修质量责任事故由专家组进行技术分析和调解。并使用规定的处理文书,各县市组成的专家组人员情况应向州运管局维驾处报备,其专家人员条件另行通知。
6、建立机动车维修质量诚信机制
各县市运管局要对近三年已开展的一二类维修企业质量信誉考评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对考评工作中存在的不务实问题进行认真的梳理,防止考评工作走过场。一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提高认识,要把开展质量信誉考核工作做为提升维修行业服务质量的重要关键环节,切实抓实抓好、抓出成效;二是成立考核领导小组,明确责任,考评工作实行问责制;三是把市场整治同质量信誉考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企业应按照考评内容进行自查自纠,按规定的内容及要求按时上报考评资料。四是运管部门应对上报的资料是否齐全、真实进行严格审核;五是运管部门的考评组应深入企业现场公平公正的审核打分,并将初评结果按规定程序向社会公示。六是要求运管部门和被考评企业分别按规定建立健全质量信誉管理档案和质量信誉档案。七是县市运管局于6月20日前将初评结果上报州运管局维驾处。通过质量信誉考核,逐步建立全州机动车维修经营业户退出机制。
要创造条件方便社会和车主监督。对未按规定悬挂维修经营许可证和机动车维修标志牌的维修业户,应责令限期整改。维修企业应将收费项目、工时定额、工时单价、主要维修配件价格、质量保证期向用户公开,以提高经营行为的透明度。维修企业有责任提请车主共同按规定签订维修合同,以确保承托修双方的合法权益。对维修业户在经营活动中不按规定签订维修合同,不建立维修档案的,应按规定进行处理。
7、加强运管队伍建设、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
各县市运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对机动车维修市场的监管职责,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要对市场出现的突出问题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在管理工作中,强化服务意识、公开办事程序,提高
工作效率,增强执法工作的透明度,按规定程序处理维修纠纷,接受社会监督。对在工作中严重失职、渎职或暗箱操作等行为,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各县市要积极做好汽车维修行业新产品、新设备、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组织二类以上维修企业开展车辆二级维护质量评比竞赛活动,要把市场整顿工作与创建文明行业结合起来,对规范经营、文明生产服务的企业大力表彰、树立典型,促进我州机动车维修行业优质服务不断上新台阶。为开阔眼界,提升服务,维驾处计划组织有关人员赴内地进行考察学习。
三、工作的安排与要求
整顿工作自2012年元月1日起到2012年10月31日结束,整顿工作分为动员准备、组织实施、检查总结三个阶段进行。
1、动员准备阶段。自2012年元月1日起至2012年2月28 日,主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各县市局要组建工作机构,同时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和有关部门配合,增强工作力度;二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本县市实际的实施方案,并于2012年元月30日前报州局维驾处;三是组织宣传、动员运管机构及维修业户,认真理解和深刻领会开展维修市场整顿规范工作的目标、任务、内容,积极参与专项整治,同时加强对社会的宣传工作,形成良好的舆论和社会氛围。
2、组织实施阶段。自2012年3月1日起至2012年8月30 日止。各县市应抓紧实施整顿活动方案,基本完成整顿工作。对
市场整顿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有针对性的整改,力求取得明显效果。在组织实施阶段基本完成后,各县市运管局应通过抽查、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向客货运输经营者及有车单位(或个人)进行一次维修、检测服务质量调查活动,对用户反映的问题要进行认真整顿和查处。
在此阶段,州局将组织检查组或采取各县市相互检查的方式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对予工作开展不力的县市,将通报批评。
3、检查总结阶段。自2012年9月1日起至2012年10月31日止。各县市运管局应安排在9月份对本辖区维修市场整治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在9月底前,将本县市开展维修市场整治工作总结报州运管局维驾处,州局将于10月中旬对各县市工作进行检查验收。
附件1:
附件2:
第四篇:牡丹区农机维修市场情况调查
牡丹区农机维修市场情况调查
5月份,牡丹区农机局组织各乡镇办事处农机管理站站长对本辖区内农业机械保有量、服务年限、机具状态、维修情况进行了一次集中调查。据统计,全区农机总动力150万千瓦,拥有拖拉机(含运输)11496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498台;小麦联合收割机2320台,玉米联合收割机702台;拖拉机配套机具22000台(套)。
一、牡丹区农机维修网点基本情况
全区共有农机维修网点120个,其中,四星级农机维修网点3个,三星级农机维修网点4个,主要从事常用农业机械的局部性换件修理,一般性故障维修以及整机维护工作;大多数农机维修网点经营场所比较简陋,占地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有的建简易的维修车间,有的露天维修;主要维修设备及工具有电焊机、氧一乙炔焊机、台钻、气泵台钳、磨气门机,拥有车床、油泵试验台的网点廖廖无几,设备陈旧老化,现在有农机修理技术工人420人,只有120人持证作业,维修技术落后。通过调查,农机维修市场发展呈现三大特点:
1、个体维修经营网点多。全区在统计调查的120个维修经营网点中,116个都是个体经营,其中4个属于农机合作社集体经营,个体经营成为农机维修市场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
2、大部分是低等级,小规模的农机维修网点多。三星级以下的小规模修理点和从事简单电气焊,轮胎修补充气等低等级技术含量的专项修理点居多,这些维修点设施简陋,一般只有2-3个修理人员。
3、维修与配件兼营点多。在调查的维修网点中,有95%的维修点属于修理与配件兼营的维修网点。近几年换件维修已成为一些小规模维修点主要修理工艺,很多维修网点都购置一些常用件、易损件,准备维修换件使用。还有是配件销售的经济效益好于单纯维修的经济效益。很多维修网点都是通过销售配件来维持维修点的生存和发展。
二、牡丹区农机维修业存在的问题
1、农机维修网点分布不均匀,结构不合理。现有的维修网点处于分散、简单化阶段,都是以个体经营为主,属于家庭式小规模经营,只能承担大中型农用机械的另修和一般保养以及小型机械、半机械化农机具修理的小型维修点,由于没有相关政策的扶持、引导,缺少资金和技术支持,发展空间受到限制,难以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维修合作服务组织和区域性维修中心,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在经济效益、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上都远落后于农机销售市场和农机作业市场的发展。
2、农机维修服务质量不高,从业人员维修技术水平普遍偏低。有些维修点设施简陋,缺少必要的维修检测设备和维修设备,维修工艺简单,有相当一部分修理人员不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维修;多数网点把换件修理作为主要修理工艺,造成修理成本偏高;有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技术水平和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有修理等级证书的修理工少,修理技术主要是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承而来。对大型新型复合式机具维修技术更差,使得农业机械的维修质量难以保证,制约了整个农机维修服务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3、农机维修配件质量影响农机维修质量。个别经销商贪图个人利益,经营的零配件质量不过关,致使假冒伪劣农机产品与配件进入市场,它不但影响了农机维修质量,而且大大降低了维修后农机具的使用寿命,保证不了农业生产的需要,有的还危及到农机户的人身安全,严重损害了农机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三、对农机维修市场发展运营的几点建议
1、政策扶持,促进维修网点上档升级。应尽快出台关于农机维修网点补贴的优惠政策,把纳入农机部门管理,证照齐全,达标的维修网点作为补贴对象,主要补贴检测设备、维修设备、标准工具的添置,促进维修网点上档升级。
2、科学规划,建立三级农机维修服务网络。扶持组建区级农机维修中心,联合区内规模较大,技术力量互补的几家维修点,按照合作社模式组建区级农机维修中心,主要承担大型机械,新型农机具的维修,在维修行业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每个乡镇办建立1-2个骨干农机维修示范点,主要承担农业机械的大修、中修及技术要求较高的专项修理。根据行政村农业机械的保有量,着力抓好村级维修点的合理布局,简单的维修及保养由村级维修点承担,逐步形成区级维修中心为龙头,农机合作社维修点,乡镇级维修点为骨干,村级维修点为基础的三级农机维修服务网络。
3、严格程序,提高维修业准入标准。农机维修点必须取得农机部门颁发的技术合格证,工商部门才可颁发《营业执照》,把技术合格证作为修理点开业的前提条件。严把执业资格证的发放条件,对人员、场地、设备等符合条件的,颁发技术合格证、执业资格证。对条件不达标的,搞好相应的培训工作,督促业主尽快达标。对无证修理点应做好宣传教育,限期整改,符合条件后颁发技术合格证,不符合条件的坚决取缔。
4、强化监管,规范管理。在每年的检审期间,强化对农机维修经营者从业资格,维修人员执业资格,维修质量、维修设备和检测仪器技术状态以及安全生产情况的监督检查,条件合格的换发技术合格证,条件不合格的缓发或不发《技术合格证》。农机、工商、技术监督部门要经常开展农机维修市场的整治,查纠并举,强化农机维修配件质量的监管,关键是要从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源头进行堵截,截断假冒伪劣产品的通道,维护农机维修市场秩序。
5、定期开展培训、考核。针对目前维修从业人员文化程度,技术等级低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定期的法律法规和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培训制度,宣传农机维修方面的法律、法规,向农机维修人员提供信息服务、介绍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推进行业技术进步和准修装备的技术创新,提高修理工的技术素质。对从业人员的考核,按农业部等部委制定的技术等级标准进行,着重考核从业人员使用专用工具及设备的水平和判断故障的能力,以及操作程序,工艺规范化程度和熟练程度等,对理论和操作合格者,颁发相应级别职业资格证书。
第五篇:运管处机动车维修市场清理整顿工作方案
运管处机动车维修市场清理整顿工作方案
根据市运管处2012年道路运输市场清理整顿工作安排,结合"济源市十佳维修企业"创建部署,我公司将开展一系列整顿工作,具体方案如下:
一、为确保整顿工作顺利开展,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杨红卫
副组长:郁天才
成员:赵宗涛、商军红
二、认真落实运管处要求的维修服务"五公开"制度,打造诚信企业。公开企业经营资质,将经营许可证挂在醒目位置。公开维修质量保证期制度,公示交通运输部规定的机动车维修竣工出厂质量保证期和企业的质量保证承诺。公开维修工时定额和收费标准,提高维修收费透明度,严格按公示价格合理收费。公开零配件价格及来源,建立采购配件登记制度。公开企业技术负责人、质量检验员和主要维修技术人员基本情况,以便社会和消费者监督,并设立和公布服务电话。
三、严格审核从业人员资格,提高从业人员持证率。办公室要对全部维修人员进行从业资格核查,对无证或与从业岗位资格不符的从业人员要先停业,在相关技能培训机构进行培训,获得从事
相关岗位的资格后才能重新上岗作业,力争做到我公司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杜绝使用假冒伪劣配件、只收费不维修、偷换汽车零部件、随意抬高工时单价、不按技术规范作业、虚开套开发票等现象。
五、健全客户车辆维修技术档案,按规定执行合同修理,使用竣工出厂合格证。
2012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