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养老金统筹摘要
养老金统筹摘要
养老金全国统筹多方受益:
要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全面覆盖,完善实施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基础养老金在全国统筹。
一是、要实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覆盖。
在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时候,曾提出在2020年以前实现覆盖。如今列入“十二五”规划建议,意味着推进速度明显加快,将在五年内实现。这对全国农民,尤其是中老年农民,绝对是“利好”消息。他们有望享受到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惠。农民也能像城里人那样享受养老金待遇,这不再仅仅是一个梦想,将会成为真切的现实。
二是、要完善实施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请读者特别注意“居民”这一关键词。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哪里呢?就是要向实现全民养老保险制度的目标迈进。城镇职工,不论你是在企业、事业单位或是从事个体经营、劳动等等,都是有基本养老保险的,都是有养老金的。如今,农民也逐步有了养老保险,但是,有一部分城镇居民还是“空白点”,比如,由于种种原因,有些人没有就业,家庭妇女,或者由农村投奔在城里工作的儿女这样的老人等等,以前是不可能有养老金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填补了这个“空白”,城镇居民也成为养老金制度的受益者。
三是、实现基本养老金全国统筹。
这是目标。可以说,基本养老金全国统筹,是关系到所有劳动者切身利益的大事。实现了全国统筹,受益人也是所有的劳动者。
为什么要搞养老金全国统筹呢?
所谓统筹,就是在一定范围内,统一筹划养老保险金的征缴、管理和使用的制度。在没有实现全国统筹之前,我们现行的是区域统筹的制度。就是由每个统筹区各自负责养老保险基金的平衡,结余主要归统筹区支配和使用,缺口一般都需本级政府和本级财政填补。
养老金全国统筹是一次提升和进步?
养老金全国统筹标志着社会保障的不断完善。我们的养老金统筹,经历了企业统筹、县级市统筹、省级统筹和即将实行的全国统筹这样几个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我们实行的是企业统筹,就是由企业征缴和支付养老金。当时,由于大部分企业的职工年龄结构轻、退休职工少,征缴的养老金结余部分并没有保存起来,而是转入企业的建设经费,形成了国家固定资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国有或集体所有制的企业里,退休职工逐年增多,养老金支付越来越多,造成了许多老企业无法及时足额地发放退休职工养老金。
第二篇:养老金统筹方案
养老金统筹方案预计年内出台 企业缴费上限或调
养老金投资运营改革措施料加快推出
本报获悉,经人社部及有关部门评估,全国省级单位已经基本达到了省级统筹标准,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将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并预计最快年内出台。
一位东部市级社保经办机构负责人称,目前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执行情况、主要目标完成情况、基础工作情况等都被列入该省考核重点内容,而这些数据最终会进入国家统一标准的信息联网系统,为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打下基础。
但尽管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都制定了省级统筹的制度,但出台方案并不等于实施到位,人社部和有关部门一直对省级统筹做评估。
而即便今年年底方案顺利出台,明年开始全面推进,实现统筹仍需一个过程,按照初步安排,将用两年时间实现养老金全国统筹。
在养老金全国统筹得以实现后,养老金缴费费率也或将随之得以调整。两种方案备选
目前中央对我国社会保险统筹层次的方向有明确规定,养老保险要实行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确定的方向为省级统筹。而基础养老保险主要指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养老金实现全国统筹主要的困难在于我国地域辽阔,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的差异,使得即使按照同一费率和比例计算的缴费以及支付水平,也将面临巨大的地区差异。因此,让养老金实现区域间的稳妥衔接,并平衡各个地区之间的利益关系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主管部门也一直试图寻找一种制度安排,使发展差异较大的地区都能认同并找到恰当的位置。
本报了解到,正在制定中的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将在分析总结省级统筹经验、巩固省级统筹成果基础上制定,目前有两种可能的备选方案。
一是,基础养老金实行全国统收统支。现行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保持不变,按照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原则建立中央统筹基金,对职工基础养老金实行全国统收统支,中央财政承担兜底责任。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分为中央统筹基金和省级统筹基金,对基本养老金发放划分中央和地方责任,并逐步做实个人账户。
二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预算管理。在省级统筹基础上,中央对各省份预算内基金缺口进行适当调剂。同时,逐步统一费率,规范全国基金预算管理,提高经办管理和信息化水平。
或调整企业缴费上限
在讨论实现全国统筹的过程中,主管部门还考虑到了养老金缴费标准和支付水平的问题。
人社部人士承认,目前养老保险缴费标准确实不低,因为这个制度承担着计划经济时期没有缴费的历史包袱,但现在的支付水平并不算高。
根据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测算,主要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排名中,中国缴费率达28%,虽然不是全球第一,但处于最高的一组,所以在养老金实现全国统筹之后,就需要研究如何降低缴费率的问题。
由于目前各地养老金各自封闭运行,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的地区,每年需要财政大量转移支付确保发放,而有大量基金结存的地区,也不能实现全国范围的调剂和统一管理。
除此之外,为了不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的水平,中央财政还要每年要拿出1500亿以上的资金来支持这个系统的运行。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保所养老保险研究室主任谭中和认为,长期分割运行导致的结果就是,经济发达地区和人口老龄化负担较轻的地区实行较低费率,较高养老金待遇;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人口老龄化负担重的地区,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养老保险负担则较重,养老金待遇也会受到影响。
以单位缴费为例,浙江、广东等发达地区的单位缴费费率仅为14%-15%,而中西部地区大多数省份单位缴费费率为20%,这使得西部地区的企业和东部发达地区的企业处于不平等的竞争环境。
因此,在实现全国统筹之后,或将适当调整养老金的企业缴费率,目前企业20%的缴费上限可能调整,以减轻企业负担。但同样被认为费率偏高的8%的个人缴费费率是否下调,尚无定论
第三篇:要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
要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
中新网10月25日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今日在回应基础养老金统筹时表示,在2009年,养老保险实现了省级统筹。下一步目标是要实现基础养老金的全国统筹,要进行制度、方案设计,进行充分论证,提出合理的方案,在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施。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今日上午10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13年第三季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
尹成基说,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这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这个基本制度的内在要求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我国仍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历史阶段,从历史情况看,1997年才初步实现制度的统一和规范,经过试点和探索,逐步确立了基本的制度模式。
他指出,新制度的建立和运行,到目前也就是十多年的历史。90年代末和新世纪初,国有企业改革脱困的阶段,中国提出了实施“两个确保”,其中一个确保是确保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这就是说新的制度承担着解决已经退休大量人员的社会养老保险支付任务。
至于历史债务问题谁来承担?尹成基表示,这两个方面都在承担,一个是社保制度,另一个是国家财政。从提出“两个确保”开始,对于养老金当期发放的缺口,财政就开始进行补助。到目前这个机制已经建立起来,而且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社会保险资金的来源包括财政投入,当然主体是社会保险费的征缴收入。
尹成基表示,所以在这期间,我们按照制度规定的目标积极推进相关改革,稳步提高统筹层次。在2009年,养老保险实现了省级统筹。下一步目标是要实现基础养老金的全国统筹,要进行制度、方案设计,进行充分论证,提出合理的方案,在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施。要明确中央和地方的事权、财权,这是其中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尹成基指出,制度要求的另一个方面是要实现部分积累的目标,个人账户要逐步实现实账运行,也就是我们已经开展的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试点。当然,对每一个参保缴费的个人,个人账户的缴费数额和利息收入都是清楚的,每个人的这个权益都是明确的。改革的目标要使这部分资金能够积累下来,有效地实现保值增值,收益得到更好的保障。这样从总体上可以更好地维持养老保险资金的收支平衡,也是做实个人账户的根本目标。十八大进一步明确了这些改革任务,我们按照中央提出的要求在稳步推进。通过对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把握,逐步在改革当中实现这个制度目标。
第四篇:养老金全国统筹政策浅析
养老金全国统筹政策浅析
养老金全国统筹这一政策目标虽然已经提出多年,但是连省级统筹也没能完全实现。2012年社保基金审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有17个省尚未完全达到省级统筹的“六统一”标准。
省级统筹以及全国统筹的主要阻力,在于央地之间的利益博弈。金维刚指出,2012年养老保险基金结余2.4万亿,但一半以上集中在东部几个省市,中西部许多地区出现养老金收支缺口,需要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进行发放。
在有些地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失衡,需要中央大量补助的同时,经济发达省份则形成了超过千亿元的养老保险基金结余,却由于未实现全国统筹,中央不能调剂使用。
在养老保险补助方面,多年来也形成了地方依赖中央的格局,2010年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助资金为185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占86%。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受国家发改委委托,目前正在草拟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方案。该中心副主任杨立雄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方案最大的难点,在于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既能减少发达地区对于“被统筹”的阻力,照顾其利益,同时又能让欠发达地区受益,并保证他们的征缴积极性,避免完全依靠中央转移。
在实现全国统筹时,应在中央建立调剂金,让有结余的省份拿出一部分放到中央形成基金,然后这个基金就可以用来分配到养老保险基金亏空比较严重的省份。
不要把所有的基金结余都收到中央来,那样发达地区就没有积极性。也不能让不发达的省份就等着中央发钱,应当要调动起自己征收养老金的积极性。“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关键就是设立好激励机制。”
统筹的另一层含义,是以财政为主,统一个人所得税和社会养老保险的个人缴费,形成国民养老金。如此,即使由于收入过低而没有缴纳养老保险的人,也能够得到一份基础养老金,其本质相当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但是其水平会进一步提高。
“我们各方面的制度漏洞太多,社会保险方面的制度漏洞太多,如果我们不把这些制度的漏洞堵上,提供一些有约束,有激励的机制的安排,包括管理的方式,给多少钱也会吃光。”在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
社保资金没有形成全国统筹、投资保值体系不健全、事业单位改革拖后腿等问题,一直是社保体制难以跨越的障碍,弥补这些缺陷的直接办法就是财政补贴。
2011年为例,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约为4000亿元,但当年养老金财政补贴2200多亿,还有1800亿元的非正常缴费收入。如果剔除财政补贴和非正常缴费收入,正常缴费只能仅仅抵消支出。
由于地区之间养老金结余情况不同,发达地区如广东等地盈余巨大,绝大部分西部地区仍处于收不抵支的状态,主要依靠财政补贴。
养老金尚未实现全国统筹,广东等省份的余额,不能转移给西部收不抵支的省份,财政必须要拿出两千多亿来补贴分割的养老制度,主要流向那些当期收不抵支的省份。
“这两千亿看起来补贴了西部省份,但本质上是补贴给了养老保险制度本身,实际上是留在了少数几个盈余大户省,年复一年存在下去的。”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
长期以来社保重融资补贴,轻投资保值增值的管理方式,使得补贴从1998年的24亿到2011年的2272亿;从占GDP的0.03%到0.42%,结余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于财政补贴。
一方面是财政累计对收不抵支地区万亿元补贴,另一方面,发达地区社保金躺在银行内缩水。没有解决保值增值问题,银行利率跑不赢CPI,就意味着社保资金一直在缩水,而且养老金的基数越大,缩水越多。
据相关人士透露,按照方案设计,在提高社保统筹层次上,将逐步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
2012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达到3.6万多亿元,业内人士预计,到2013年末将达到4.09万多亿元。社保基金规模日益巨大,如果不通过改革填补自身的漏洞,未来财政对社保补贴力不从心。
“国家一定要加快这一制度的全国统筹步伐,为基金集中管理并有效投资创造条件,尽快制定专门的投资法律或法规,否则,基金贬值的风险将持续扩张。这就是我为什么一直在呼吁重视基金贬值问题的原因。”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人民大学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表示。
根据财政部预算报告,在社保基金累计结余增加的同时,2013年全国社保基金当期收支结余将比2012年下降1000亿,据相关人士介绍,主要是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收支结余的下降,养老金的支付额将大幅增长。
无论是养老还是医疗,很多事业单位包括机关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正在推进,人员与企业职工一样参加了各类社会保险。
随着社保标准的提高和改革的不断推进,“双轨制”终将合并统一。2013年的中央预算安排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继续增长,按照10%左右的标准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为不同制度下的养老金并轨,打下基础。
“从长远看,由政府财政补贴的社保制度不可持续,各个参数都需要调整,否则将存在严峻的财务风险,必须改革。”郑秉文表示。
据悉,在调整企业社保制度的同时,解决双轨制方案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有效衔接,实现新老制度的平稳过渡。[1]
从五个方面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双轨制”改革,一是统账结合,二是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三是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四是改革基本养老金待遇调整办法,五是建立职业年金。2008年初,国务院通过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和重庆5省市先期开展试点工作。2009年1月,人社部正式公布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对这项改革路径给出清晰勾画。
近6年过去,由于受多重因素限制,各试点省市进展缓慢。一位接近决策层的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过去几年,一直是人社部一家主要倡导和推动这项改革,其他部委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回应。
在上一轮地方改革试点中,并没有明确改革后养老金水平是否变化,只笼统提到要建立职业年金,没有具体细节和收入弥补措施。
此项改革的目标是将80%-90%的养老金替代率下调至50%左右。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水平差异的基本指标之一。
上述接近人社部的人士表示,未来的改革方案重在转机制,而非降待遇,改革可能需要财政的大力支持,来适当调整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水平,弥补因个人缴费而增加的支出,维持改革前后职工的基本生活水平。
改革方案还包括,同步推进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改革,以免造成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之间的群体分化和新的社会不公;并且要将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纳入统一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的基本养老保险缴纳,也按照企业职工的模式推进,应明确是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依法缴费。
延迟退休政策的信号一经释放,就引发这样那样的争论。“增加艰苦岗位工作人士的工作时长”、“加剧就业紧张形势”等反对声音迭起。但不少社保专家认为,随着人均寿命不断增长、受教育年限持续提高,延迟退休是维系养老金制度正常运转的必然选择。
《决定》为上述争论给出了基调,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这也是这项政策第一次写进中央文件。
参保人延迟一年退休,中国可减少养老金支出490亿元,并可增加缴费230亿元,相当于多收入720亿元,如果推迟5年退休,就能增加3500亿元,按照2011年全国平均水平计算,足够支付2000万人一年的养老金。
所谓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有三方面内容,第一是有一个预告期,提前几年告知社会;第二要分步骤,可能会考虑从现在规定的退休年龄最低的群体开始;第三,要“迈小步”,以“一年提高几个月”这样的方式,一步一步来,用较长的一段时间逐步完成平滑过渡。
推行延迟退休政策的第一步,应先对提前退休的现象予以规范。
现行男性60岁退休、女干部和科技人员55岁退休,以及女工人50岁退休的政策,是从1951年起开始实行的。在过去多年,为配合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提前退休政策,最低标准是女性40岁便可以办理提前退休。
人社部门的数据显示,中国居民的实际退休年龄比法定年龄还要低不少。由于现实中实行了一些提前退休政策,中国居民领取养老金的平均年龄仅有53岁,其中男性大约为56岁,女性还不到50岁。
退休年龄过低并不意味着给年轻人腾出了更多就业岗位。在退休人员中,继续在岗从业的超过了20%。
在规范提前退休之后,第二步则应把女性的退休年龄推迟。可以先将女工人的退休年龄与女干部、事业单位的女职工统一起来。然后再将女性的退休年龄整体提高,缩小与男性退休年龄之间的差距。“根据国际经验,男女退休年龄差两岁是比较合适的。”上述人士表示。
最终形成的方案并不会对所有人采取一刀切的办法。金维刚透露,政策对不同的群体将会产生不一样的影响,还会针对特殊群体出台相应的妥善安排。记者从人社部社保研究所了解到,延迟退休政策的出台还没有时间表,也没有形成具体方案,仍处于研究讨论阶段。
如果现在开始启动,那么每年可能延后退休两三个月,对人们不会有太大影响。但如果再过几年启动,那时的老龄化问题更为严重,也许每年就要延后六七个月了。“调整来得越晚,对社会冲击越大。”
第五篇: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
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
中广网北京11月11日消息(记者肖源)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更加注重民生,是这次十八大报告的一个突出特点。报告明确指出,“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那么,在来自不同省份、不同行业的十八大代表眼中,对养老保险又有哪些讨论呢? 如果要给十八大报告贴标签,那么民生是个绝对的关键词。民生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以社会保障最为重要。而在社会保障中,老有所依,从来都是群众们最为关心的话题。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这一提法,在未来会解决群众们的后顾之忧。在社区工作了33年的内蒙古代表武荷香说,以前根本没听说过的养老保险,现在帮了老年居民的大忙。
在昨天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特别提到了养老保险制度,他说,中国的社会保险已经实现了制度的全覆盖。
张平: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在我们提出这一项制度开展试点的时候目标年限是到2020年,后来根据经济的发展、各地试点进展的情况,在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时候,我们觉得要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步子迈的还应该更大一点,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制度的全覆盖。实际现在执行的结果,到今年的10月份,我们已经实现了制度的全覆盖。
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城乡居民两项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达到4.49亿人,加上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总计覆盖人数超过7亿人。世界上惠及人口最多,难度最大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宣告建成。
(孟老师评语:包括养老金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今年一定会考,请大家关注,只要有选项说是人民生活或人民利益的的选项要首先考虑是答案,也有出分析题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