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新闻画面的组接逻辑性

时间:2019-05-14 21:54: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电视新闻画面的组接逻辑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电视新闻画面的组接逻辑性》。

第一篇:浅谈电视新闻画面的组接逻辑性

浅谈电视新闻画面的组接逻辑性

在编辑的眼里,摄像师拍摄回来的独立的画面犹如基本的建筑材料,它们有的是砖,有的是石块,有的是钢筋,有的则是用来填缝的碎石,或用来弥缝的黏合剂。从画面编辑学的角度看,独立的画面一般都具有基本的特性。

(一)是现实生活单义性的再现。亦即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人物或场景的连续的真实的再现。比如,在泰山顶上拍摄的一段日出,在工厂大门口拍摄的进出人流等。这些独立的画面尚未附加其他意义,仅仅停留在真实再现的阶段。

(二)像外意义的延伸。也就是在社会意识和审美观念的作用下,原本单义的画面,其“附加值”被显现出来了,具有了新的延伸的意义。比如面对一段在黄河边进行的“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一个已经具有社会意识和审美积淀的人,是很难仅仅停留在其原始意义“有人在打鼓”这一简单层面上的,一般情况下,他都会把画面的意义进行这样的延伸:这不是一般的表演→这是一种民族情感的诉说→这是一个民族与母亲河的对话→这是一个饱经苦难的民族对恶劣的生存环境的激烈竞争→这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张扬……

(三)独立画面在解释上具有随机性。这是离开了上下文的独立画面所具有的一个最明显的特性。比如同是“月夜里路灯下的一个形单影孤的男人”这样一个画面,不同的人就会给出很多不同的解释——等待亲人归来的人,孤独的人,失意的人等等。

电视新闻节目编辑的基本职责,就是要把这些独立的画面编辑成完整的电视新闻节目。这种编辑不是随意性的,必须遵循基本的组接逻辑。

(一)任何编辑都不应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比如编辑一条关于一场足球赛的新闻片,就要根据足球赛事的一般进程来组接镜头,即:赛事大场景的交代→开场哨→进攻与防守→传切配合→起脚射门→观众欢呼→进球方庆祝动作→双方阵营的不同表现→进球余波……当然,作为一般的新闻节目,不一定要把每一个程序都表现到,可以有详有略,甚至省略,但是基本进程在一般情况下不要颠倒,除非是在编辑一部非纪实性的文学性很强的片子。

(二)在一般情况下,都应尽量遵循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先有后,有始有终。电视新闻所要报道的新闻事件也一样,也是有开头有结尾。以一条普通的新闻为例:“青年节”到了,有关部门组织了一次“万名青年清洁母亲河”的活动。作为编辑,面对记者们用了一整天时间拍摄回来的一本本素材,该怎样安排片子的时间结构?以正叙的方式编辑会更真实,更易被观众所接受。

(三)面对覆盖多个空间的新闻素材,一般应按照事物的空间变化顺序来编辑。

1998年长江中下游发生特大水患。为支援灾区纷纷捐款捐物,表达自己的爱心。为把财物及时、安全地送到灾区人民的手中,政府组织了一支庞大的“爱心车队”,千里迢迢运送救灾物资。某电视台记者奉命跟踪拍摄这次大型活动。回来后,记者和编辑一起,以“日记”的形式,编出了一部纪实性的新闻专题,按照空间变化,一段段记录了沿途的艰难困苦和艰难困苦中的感人事迹。片子播出后引起了相当大的社会反响,并再次掀起了向灾区献爱心的社会热潮。

(四)无论是短新闻,还是篇幅较大的深度报道,按照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进行编辑,都是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

在进行编辑设计的时候,我们强调创新,但是更强调要遵循画面组接的基本规律。以因果规律来说,在处理这一关系时,文学作品显然要比新闻作品灵活得多。这是因为电视新闻面对的观众层次参差不齐,且电视在传输上具有易逝性的缘故。如果电视新闻节目在交代和处理新闻事件的因果关系上也像文学性的作品那样“花哨”,那么,观众由于要忙于理解和记忆,而无法从容地去认识和感悟新闻事件所蕴涵的价值和美感。当然,遵循规律并不意味着刻板守旧,而是主张从追求最佳传播效果出发,去安排因果顺序。综上所述,电视新闻作品必须要以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事物的空间变化顺序和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进行编辑为前提,才能制作出生动、鲜活的新闻作品。·包小梅·

第二篇:公文的逻辑性

公文写作的逻辑性

公文(公务文书,主要指行政公文和机关事务文书)是一种运用于行政和事务工作的实用文体,它虽然不是纯粹论述观点的议论文,但与议论文一样,也要依靠逻辑思维完成其写作的全过程,使文章有着严密的逻辑性。这种逻辑性,不同于议论文在论理层面的严密的逻辑推理,而是表现在文章的写作思路和内容板块的结构上。具体而言,公文写作的逻辑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旨确立中的逻辑思维

在公文写作中,一篇公文的主旨确立,其实是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分类,深入研究--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概括才能提炼出来。公文要形成正确的、新颖的、有价值的观点,不能靠主观杜撰,而是要建立在材料的基础上。这种从材料中获得主旨的抽象、概括过程,就是一种严密的逻辑思维过程。只有运用这种抽象、概括能力的逻辑思维,作者能够面对杂乱的材料理出头绪,梳成辫子,找到鲜明的主旨,写出规范的公文来。

公文主旨的确立一般依靠两种方法:

1、归纳法。所谓归纳法是是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式,根据事物的相同点抽象出事物本质特征的方式。比如许多工作通知、意见等行政公文的制作,就是领导和写作者根据现实出现的共同性的问题,及时予以归纳作出的指导性的意见。比如某省政府办公厅从某县的情况报告中了解到了某县严重的伤寒疫情,又从其它几个县的情况报告中发现,当年春季又出现了痢疾、腹泻、病毒性肝炎等多种疾病。秘书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发现这几个县有一个共同的地域特点--都是同一条江流域的城市,省政府马上调动卫生防疫部门对江水的水质进行检验,发现导致诸多疾病流行的共同原因是“水污染”。零散的问题一下子集中了,复杂的问题一下子变得简单了,于是从中提炼出“紧急动员全社会力量,突击治理水污染”的紧急通知主旨。这份通知主旨的确立,充分说明了归纳法的作用。

2、演绎法。所谓演绎法,是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式,它依靠抽象思维的方式,舍弃具体表象,抽取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演绎法的运作方式是“三段式”,即“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的推导方式。

这种演绎法的逻辑推理方式,多用于通报的“分析评议”和简报的“评论性按语”写作中。这两部分内容的写作,都要求运用抽象思维的方式,分析出事物(问题)的本质特征,写出切中要害、见解精辟、态度鲜明的话语。

比如一篇《关于汪××滥用麻醉药品造成医疗事故的通报》,针对乡卫生院医生滥用杜冷丁造成医疗事故的现象,作者在分析评议中写道——

急性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诊断并不困难。区卫生院汪 ×× 工作马虎、处理草率,在没有明确诊断以前,滥用麻醉剂度冷丁,掩盖了临床症状,延误了治疗时间,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医疗事故。这种对人民生命财产极不负责的做法是十分错误的。

这段文字,就是运用演绎法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其“性质”的界定是“工作马虎”、“处理草率”;对其危害性的定论是“滥用麻醉剂度冷丁,掩盖了临床症状,延误了治疗时间,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医疗事故。”而表态是“这种对人民生命财产极不负责的做法是十分错误的。”三个行为动词“掩盖了”、“延误了”、“造成了”斩钉截铁,显现了一针见血的逻辑力量。又如一份《××县支行支农扶贫扶到了点子上》的简报,表彰××县支行的典型经验:“没有投资一分钱,而使扶贫对象的落后面貌大改观”,其按语写道--

建设银行搞扶贫,安排贷款支持是一个方面,还有很重要的一条是要利用建行的业务特长和联系面广、信息灵通的特点,积极为贫困地区的企业提供多种咨询服务。××县支行没有投资一分钱,而使贫困地区工农业生产扭亏为盈的经验告诉我们,那种认为银行扶贫只靠贷款,离开贷款扶贫工作就不能开展的认识是片面的。希望各行认真学习××县支行的经验,在安排贷款支持的同时,注意加强对贫困地区的调查研究,结合建行业务特点,做好综合服务工作,把我行扶贫工作搞得更好一些。

这段文字,鲜明地表达了银行领导的创新思维--银行扶贫不能只局限于“钱”,而应当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和特点,积极为贫困地区的企业提供多种服务,开拓新路子。这样的观点(主旨)就是依靠“演绎法”的抽象思维提炼出来的。

由此可见,运用归纳法、演绎法揭示事物本质特征的这种逻辑思维能力,对公文写作形成精辟鲜明的的观点,是公文写作成败的关键。

二、写作思路的逻辑性

在公文(议论文亦然)的写作思路中,有一个“类”、“因”、“果”、“法”的写作思路,“类”即是“性质、类别”,它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具体而言,在内容上体现为情况、现状、问题;“因”即是“原因”,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在内容上体现为原因、做法;“果”即是“结果”、“效能”,回答“怎么样”的问题,在内容上体现为成绩、收获;“法”即是“方法”、“途径”,回答“怎么办”的问题,在内容上体现为措施、办法、要求等。

这种“类”、“因”、“果”、“法”的思路方向,把文章逻辑结构划分为四个逻辑单元,每一逻辑单元解决解决一个问题,它们分别是“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办”。在公文的内容结构中,一般都要正面回答这四个逻辑问题。当然,不同的公文,有不同的内容要求,其具体的结构有有所侧重。悉心分析可以发现,在公文的写作中,一般有这么几种组合方式--

1、“果-因”(或“果-因”)关系组合

果因(或“果-因”)关系结构的逻辑体现,旨在表现的文章内容是一种“果因”(或“因果”)的逻辑形式--即前一部分是叙述结果,后一部分是叙述原因。(或前一部分是叙述原因,后一部分是叙述结果)。这样的结构形式多用于总结、工作报告、工作研究。具体而言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在文章的内容布局上,前一部分是叙述“果”,后一部分是阐述“因”,这在工作总结的写作中最为常见。即是前一部分叙述成绩、成果,后一部分文阐述自己的做法,文章呈现鲜明的两大板块。比如一份某学院保卫部门撰写的《实行“五个一”,创造安定的校园环境》的工作总结,前一部分叙述一年来的工作效果,后一部分阐述自己的具体做法,其结构段落是--

一、有一个共识,做到思想落实

二、有一个班子,做到领导落实

三、有一支队伍,做到组织落实

四、有一定制度,做到责任落实

五、有一定投入,做到经费落实

一种是在文章的内容布局上,将“因”和“果”结合在一起写,即是将“做法”和“效果”结合在一起写。比如一篇《五个强化提升威海城管水平》的工作总结,文章分为五个段落--

强化规划设计编制,制定了城市管理的科学依据。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城市管理的有力支撑。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奠定了城市管理的坚实基础。强化村居民宅整治,拓展了城市管理的内涵。强化建设领域改革,增添了城市管理的活力。

从文章的五段首句(中心词)可以清晰看出,前半句是说“因”,后半句是说“果”,而其内容也是这样写的,从中体现出一种鲜明的逻辑关系。

2、“因-法”或“类-法”关系组合

“因-法”(或“类-法”)关系组合,多见于通知、通告、公告、决定、意见等文体写作中。这种组合公文一般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说“因”--事情的原因或状况。第二部分说“法”--解决或处理的问题的办法。比如《国务院关于加强春季灭鼠工作的通知》第一部分--

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鼠害严重,不仅使农牧业、林业、食品业遭受很大损失,而且传播疾病,影响人民身体健康。对此,各级人民政府绝不能熟视无睹,听任不管。国务院要求,全国城乡要结合开展春季灭鼠活动和春季爱国卫生运动,发动群众,进行一次至多次突击性的灭鼠活动。

第一部分把原因说明的很清楚。第二部分就是“法”的内容,从四个方面强调--

一、抓紧时机,立即部署。

二、广泛宣传,发动群众。

三、各部门、各单位要紧密配合、协同作战。四、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事故。

3、“类-因-法”关系组合

“类-因-法”关系组合方式,多见于调查报告的写作中。这种“三段式”的内容结构,第一段说“类”--“是什么”的现状、情况;第二段说“因”--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第三段说“法”--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是什么。比如调查报告《决不能让敦煌成为第二个“楼兰”》的三段内容:

一、从抢救沙漠第一泉说起,写的是敦煌的环境恶化现状。(类的思路)

二、造成敦煌干渴的各种原因:(因的思路)

1、森林锐减,危及绿洲。

2、湿地萎缩,植被衰退。

3、人口增加,用水量步步高升

4、未能科学用水,节约用水。

三、决不能让敦煌成为第二个楼兰,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六要”、“五不准”。(法的思路)

三、段落顺序的逻辑性 段落顺序的逻辑体现,即是在段落的排列上,按照“顺序”--行文的先后次序来安排文章的逻辑单元,使之体现出一种严密的、合乎逻辑的行文过程。就这种行文的先后顺序而言,一般有这么两种--

1、时间顺序的逻辑

时间顺序结构的逻辑表现,旨在表现的文章内容是一种按照时间的先后次序,体现了工作的进展的过程。让我们看一则通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通告

为确保国际民航班机的运输安全,决定从1981年11月1日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用机场,对乘坐国际班机中的中、外籍旅客及其携带的行车物品,实行安全技术检查。

一、严禁将武器、凶器、弹药和易爆、易燃、剧毒、放射性物品以及其他危害飞行安全的危险品带上飞机或夹在行李、货物中托运。

二、除经特别准许者外,所有旅客及其行李物品,-律进行安全检查,必要时可进行人身检查。拒绝检查者,不准登机,损失自负。

三、检查中发观旅客携带上述危险物品者,由机场安全检查部门进行处理;对有劫持飞机和其他危害飞行安全嫌疑者,交公安机关审查处理。

从这篇通告的主体内容看,它的逻辑顺序是非常清晰的,三段内容的三个关键词分别是“严禁”、“检查”、“处理”,首先提出对于危险品要“严禁”,其次阐明对于携带者要“检查”,然后指出对于携带者要作“处理”。这一个“严禁--检查--处理”的顺序是多么的清晰,其逻辑单元的连接又是多么紧密。如果将其行文顺序稍微变动一下,就不符合逻辑了。

意义顺序的逻辑 意义顺序的逻辑表现,在内容的排列顺序上,应当关注内容的轻重缓急,即是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第一段,把次重要的内容放在第二段,第三段。比如一篇《文科教学规律座谈会纪要》,内容有三部分,三部分内容的排列顺序是--

一、文科教学规律的重要性。

二、文科教学应当按照文科的规律进行管理。

三、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如何解决。

文章的三部分内容的关键词是“规律”、“管理”、“矛盾”,三项内容相比较,“规律”无疑是最重要的一项,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应当放在第一的位置。这个统领全文的主旨内容放在首要的位置,恰如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后面的内容展开就顺理成章了。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公文逻辑思维体现的逻辑性,虽然不像纯粹的议论文那样依靠严密的逻辑推理,但因为它的文章板块构成的逻辑关系,也必然形成一种条理清晰、次序得当的逻辑结构,体现一种逻辑力量。所以,作为一个公文的写作者,要提高自己的抽象、概括能力,在公文的写作中,贯彻清晰的逻辑思维,使文章呈现一种明晰的逻辑链条,把公文写得更加准确规范些。

第三篇:公文写作的逻辑性

公 文 写 作 的 逻 辑 性 公文(公务文书,主要指行政公文和机关事务文书)是一种运用于行政和事物工作的议论文,但与议论文一样,也要依靠逻辑思维完成其学做的全过程,是文章有着严密的逻辑性。不同于议论文在论理层面的严密的逻辑推理,而是表现在文章的写作思路和内容板块的机构上。具体而言,公文写作的逻辑性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主旨确立中的逻辑思维

在公文写作中,一篇公文的主旨确立,其实是对手机的材料进行分析、分类,深入研究

——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概括才能提炼出来。公文要形成正确的、新颖的、有价值的观点,不能靠主管杜撰,而是要建立在材料的基础上。这种从材料中获得主旨的抽象、概括过程,就是一种严密的逻辑思维,作者才能够面对杂乱的材料理出头绪,树成辫子,找到鲜明的主旨,写出规范的公文来。公文住址的确立一般依靠两种方法:

1、归纳法。所谓归纳法是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式,根据实物的相同点抽象出事物本质特征的方式。比如许都工作通知、意见等行政公文的制作,就是领导和写作者根据现实出现的共同性的问题,及时予以归纳作出的指导性的意见。比如省政府办公厅从某县的情况报告中了解到某县严重的伤寒疫情,又从其他几个县的情况报告中发现,但年春季又出

现了痢疾、腹泻、病毒性肝炎等多种疾病。秘书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发现这几个县有一个共同的地域特点——都是同一条江流域的城市,省政府马上调动卫生防疫部门对降水的水质进行检验,发现导致诸多疾病流行共同原因是“水污染”。零散的问题一下子集中了,复杂的问题一下子变得简单了,于是冲中提炼出“紧急动员全社会力量,突出治理水污染”的紧急通知主旨。这份通知主旨的确立,充分说明了归纳法的作用。

2、演绎法。所谓演绎法,是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式,它依靠抽象思维的方式,舍去具体表象,抽取出还无的本质特征。演绎法的运作方式是“三段式”,即“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的推导方式。

这种演绎法的逻辑推理方式,多用于通报的“分析评议”和简报的“评论性结语”写作中。这两部分内容的写作,都要求运用抽象思维的方式,分析出事物(问题)的本质特征,写出切中要害、见解精辟、态度鲜明的话语。比如一篇《关于xx滥用麻醉药品造成医疗事故的通报》,针对乡卫生院医生滥用杜冷丁造成医疗事故的现象,作者在分析评议中写到:

急性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诊断并不困难。区卫生院汪某某工作马虎、处理草率,在没有明确诊断以前,滥用麻醉剂杜冷丁,掩盖了临床症状,延误了治疗时间,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医疗事故。这种队人民生命财产极不负责的做法是十分错误的。

这段文字,就是运用演绎法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其“性质”的界定是“工作马虎”、“处理草率”;对其危害性的定论是“滥用麻醉剂杜冷丁,掩盖了临床症状,总成了较为严重的医疗事故。“而表态是”这种对人民生命财产极不负责的做法是十分错误的。

第四篇:语文课堂教学要讲逻辑性

语文课堂教学要讲逻辑性

笔者听过许多教师上的公开课,老师们把课堂搞得热热闹闹,又是小组合作,又是即兴表演;一会儿大屏幕展示图片,一会儿学生抢答问题,学生们辩论时捶胸顿足,声嘶力竭„„不少听课者不遗余力地给这些课堂唱赞歌,美其名曰:快乐学习,快乐课堂,有效课堂!笔者并不这样认为,真正快乐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逻辑性很强的课堂,只有在逻辑思维的引领下,学生才能静静的思考,默默地写作,暗暗地记诵,他们有时会会心微笑,有时会激烈讨论。无哗众取宠之热闹,有缜密有效之快乐。

什么是教学逻辑呢? 黄厚江先生认为,逻辑就是有道理。教学逻辑就是教师的教学行为要有道理。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这个“道理”有着丰富的内涵,如教育的基本规律、学生认知的基本规律、语言习得的基本规律、学习行为的基本规律、文学欣赏的基本规律、阅读的基本规律、写作的基本规律、交际的基本规律等等。

怎样才能让课堂教学充满逻辑性呢?

首先,课堂教学的导入语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好的课堂导入语为快乐有效的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课堂导入语就是在语文课程的共性目标和具体教学内容的个性特点之间寻找它们的契合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课堂教学亦是如此。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导入语,以求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某老师在教《孔乙己》这篇课文时,一开始便设置了悬念。她说,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这篇小说的,几乎没有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苦人儿”的形象的。孔乙已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我们仔细读这篇文章之后,就可以得到回答。

老师针对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巧设问题,造成悬念,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往下讲述效果自然会好。

除了设置悬念法以外,还有讲故事法、情境法,解题法,新旧知识联系法等导入新课的方法,这些方法都必须有道理,要紧扣教学的目标来展开。

其次,教师要研读课文,找出教学的重难点,特别是要设计好主要问题。

如一位教师《云南的歌会》一文时,是这样设置问题的:

师:同学们刚才读课文,得了怎样的印象,谁说说自己的整体感知?

生: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生:本文以老练而富有表现力的文字描绘了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山野对歌;山路漫歌;金满斗会。

学生从文章的主题和文章的结构两个方面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教师觉得意犹未尽。师:很好!还有吗?

生: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以分成四部分。第1自然段是第一部分,总起全文,点出云南是诗歌的家乡,为下文描写云南的歌会作了铺垫。第2~3自然段是第二部分,写山野对歌,手法是以人衬景;第4自然段是第三部分,写山路漫歌,手法是以环境衬人;第5自然段是第四部分,写村寨传歌,手法是点面结合。

师:说得很到位啊!这样,我们对文章的大致内容及其特点就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轮廓了。纵观全文,作者对云南的歌会十分感兴趣,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的提问不多,但每个问题都有引领作用,而且问题还有梯度,渐渐深入。课堂教学是由许多问题组成的,问题的答案可以不是一个。但都得在理,都得合乎逻辑,只要要言之有据,言之在理就行了。

再次,教学流程的安排要合乎逻辑。教学流程是由一个个教学环节组成的,这些环节之间,这个流程的发展,应该是一个合乎逻辑的运行,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要先安排这样一个环节,它的教学价值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后面要安排这样的环节。它和前面的环节是什么样的关系,都应该有道理可讲,这就是教学程序合乎教学逻辑的体现。

又如《端午的鸭蛋》的教学过程值得借鉴。

一、导入。

二、自由诵读,感知课文内容。

三、研读课文,品味本文的语言。

四、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人的认知规律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自由诵读一边研边读一合作探究。从安排来看。是合乎逻辑的,先让学生自由诵读,自由感受,获得体验。在自由诵读中发现学生的问题,通过研读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再通过探究体现研读的效果,提升读的质量。这样三个大的教学环节的连接点是什么搞清楚了,这样安排是有道理的,教学逻辑在教学程序中的体现就出来了。

语文教学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追求诗意,更遵循教学逻辑。追求诗意让课堂教学有灵性;追求课堂教学的逻辑性让语文课程回归基本价值。

第五篇:电视新闻采访稿

电视新闻采访稿范文

这是一篇《丁聪不老》作者:胡德桂 专业的人物采访稿

10月小阳春的和煦阳光,洒满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颇有“春暖”的感觉。当我们在枫林宾馆拜访著名漫画家丁聪时,更有“如沐春风”的体会。一见面丁老急忙让座,他的夫人沈大姐为我们沏上从杭州带来的龙井茶。话题自然是从丁老的健康谈起。

丁老1916年在上海出生,今年已是81岁的老翁,却依然拥有一头真实的黑发,面色红润。我问丁老:“您的养生之道是什么?以致80不老?”丁老乐呵呵地笑着说:“这个,真是有劳了我这位‘饲养员’!”说着用手指指夫人沈大姐。一句话说得大家哄堂大笑。

在家里,沈大姐是名副其实的“家长”,里里外外忙个不停。特别是画展期间,丁老因身体不适住院,沈大姐家里——画展——病房轮着转,硬是办到画展圆满结束。

我们像一家人似地聊着。我又问及丁老有何爱好,丁老朗声笑道:“既不养猫,也不喂鸟。”沈大姐插话说:“我也只种点草,容易伺候的。可他还要加上一个‘毒’字哩!”丁老接话介绍:沈同志栽的是仙人掌类植物,浑身有刺。他幽默地补充说:“凡属有刺的,当然都是‘毒草’嘛。”房间里的人似乎都心领神会,相视大笑。

从50年前我年轻时起,就知道丁聪已是著名漫画家。抗日战争时期,他的讽刺漫画影响深远。1945年,讽刺国民党政府官员贪污腐败的《五子登科》,以及不许老百姓说话的《“良民”塑像》,都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他曾长时间从事多种画报的编辑和舞台美术设计。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画报》社副总编辑。1957年以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而中断了他的创作,直到20多年后的1979年,才又重新创作讽刺漫画。其时,“小丁”早已是花甲老人,然而,他竟真正来了个“青春焕发”,不断有新作问世。1980年后,出版了《〈阿Q正传〉插画》、《丁聪漫画系列》、《古趣图》、《今趣图》等等,新近又推出了《绘图双百喻》。这本书系陈四益先生写文,丁聪作画,原是《读书》杂志每期都登的图文,为该书作《序》的有王蒙、严文井、王朝闻、方成4位。此书虽系以古文形式写成,却句句道着今事,难怪读者如潮。

当我拿出《中国当代漫画家辞典》请丁老签名时,丁老笑着说:“你别看这《辞典》上有我的名字,这只是挂个名哩。也别看我总是第一,因为我这个‘丁’字笔划最少嘛!”他一边说着,一边在书上题字。写完我一看,他还真写上了“挂名顾问丁聪”呢。大家都说丁老太谦虚了。p接着,我们又谈到怎样才幽默、如何才能引人发笑。丁老笑嘻嘻地说:“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员作报告讲反腐败,人们觉得正常,不可笑;如果一个贪污受贿的人在台上大讲其反腐败,便产生了令人发笑的效果。但是,仅仅令人发笑是浅薄的,真正的幽默,是让人笑过之后要思考,想过之后要叹息,甚至要哭。幽默与讽刺,必须在笑声中藏着善意的机锋,去刺破恶,而且化解恶,这样才算是成功的。”

谈及丁老的笔名“小丁”,丁老的介绍是:小丁,简单好记、易写,国民党时期,不是成天抓壮丁吗?小丁,表示不是“壮丁”,是一个小男丁,亦即小人物之意。谈笑间,尽管丁老如一个小字辈一般欢快、活跃,我们还是尊称“丁老”,因为,怎么说也是面对一位80高龄的长者。

丁老绝无龙钟老态,更没有垂暮之年的情绪。他的创作是那么丰厚,当然是与他的生活积累和形象积累及至技巧磨炼有关,那种炉火纯青的境界,并不是谁都能达到的。

[本文由管理资料下载hp://dnh 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下载浅谈电视新闻画面的组接逻辑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电视新闻画面的组接逻辑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电视新闻现场报道

    浅谈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摘 要:随着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和电视新闻报道方式的不断变革,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已经成为电视新闻最重要的报道方式之一。本文主要对电视新......

    电视新闻采访

    学分数2周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课程性质:属广播电视专业教学课程,必修课.基本内容:本课程专为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员,在学过《》,《电视摄像》等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前提下,增......

    电视新闻编辑

    浅谈电视新闻编辑 柏圣申 电视新闻作为目前新闻传播最快、最直观的一种媒体,已被越来越多的观众所接受。难怪有人说:电视新闻节目是电视台的“龙头”,只要新闻节目办好了,就能撑......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电视新闻的定义、内涵与特性 一、广播电视新闻的定义与内涵 1、广播新闻的定义、内涵 广播新闻:运用声音符号体系以及广播媒介的综合优势手段传播的新闻,是......

    电视新闻编辑

    第一章 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二、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三、什么是电视新闻编辑? 第......

    电视新闻编辑

    第一章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二、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三、什么是电视新闻编辑? 第一......

    电视新闻采编

    1 电视新闻的概念 (绪论) 电视新闻,是电视新闻报道主体—记者根据报道信息的价值,运用现代电子技术手段将自己对客观信息的感受、 理解和认识,用电视信息符号外化出的电视节目组......

    浅谈电视新闻编辑工作

    浅谈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录入时间:09-03-17 08:45:37作者:胡晋华来源:阳泉日报电视新闻编辑是对有关资料信息的选择、加工、组织和传播的思维过程。任何电视作品的形成都离不开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