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济南市控制性规划编制工作规则
1.总则
1.1为保障控制性规划编制顺利开展,按照《济南市控制性规划编制实施方案》和有关规范性文件要求,制定本规则。
1.2各片区责任组织主体、编制单位和编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应按照本规则要求,积极配合、相互协调,明确分工、各负其责。
1.3编制组织责任部门及编制单位应按本规则确定的选定编制单位、现状调研、概念规划编制、征求意见与专家咨询、控规成果编制、论证审查与成果公示、上报审批与成果归档等步骤开展控制性规划编制工作。
1.4本规则应与《济南市控制性规划编制技术导则》、《济南市控制性规划编制“六线”规划标定工作规则》等规范性技术文件及片区规划咨询合同配合使用。
2.工作组织与责任
2.1责任组织主体是指济南市人民政府与各区政府(包括高新区管委会)、规划局签订的《济南市控制性规划编制目标责任书》中各片区所对应的区政府(包括高新区管委会)、规划局。
2.2责任组织主体对规划编制项目负总责,承担规划编制组织工作,履行合同有关责任。具体负责总体进度把握,负责协助编制单位调研并提出发展设想,负责组织有关会议、听取汇报并提出审查意见,负责规划方案咨询论证与成果公示。
2.3编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编制工作的协调、调度,负责规范性文件制定,负责规划编制技术把关和技术协调,负责规划成果审查、报批、归档等工作。
2.4编制单位应履行合同有关责任,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编制规划。具体负责现状调研与资料收集工作,负责各阶段规划方案编制工作,负责各阶段规划方案汇报与修改工作,负责编制成果、质量保障与后续服务等工作。
3.编制单位选定与现状调研
3.1编制单位选定工作,应按照竞争性谈判等市场化运作方式,由编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各责任组织主体参与,选定具有甲级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分别承担各片区的规划编制工作,并签订委托协议。
3.2委托协议签订后,编制单位应尽快开展现状调研工作,负责征求地区政府、相关专业部门和片区内主要单位的意见,包括现状建设、使用情况、现状存在问题、地区及行业发展设想和规划、近期建设计划、招商引资情况等;负责调查已建成用地和建筑物已出地面用地的土地使用及建设情况。在现状调查过程中有困难的,可以向责任组织方提请帮助。
现状调查与分析工作需符合《济南市控制性规划编制现状调查及分析要求》,编制单位应对现状调查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3.3责任组织主体应承担现状调查的配合和协助工作,负责提出相关规划设想和要求,负责提供有关规划资料,对已编制的规划应明确规划时间、批复情况和遵照执行、参照执行、参考等执行建议,负责提供新审批项目有关资料。
4.概念规划方案编制、咨询与审查
4.1编制单位编制完成概念规划初步方案后,应征求责任组织主体意见。责任组织主体应形成书面意见反馈编制单位。
4.2编制单位对概念规划初步方案修改完善后,将概念规划主要成果向编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相关工作组汇报征求意见,由规划局各处室重点针对规划管理内容提出书面审查意见。
经工作组研究初审后,编制单位报送概念规划主要成果简装本23套,由编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转发技术协调审查组各专业部门征求意见,各专业部门重点针对本部门相关业务内容提出书面审查意见。
同时,由编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协助责任组织主体进行概念规划成果专家咨询论证,形成书面咨询论证意见反馈编制单位。
4.3概念规划审查与意见反馈工作按照“块块”和“六线”分别审查与反馈的方式组织进行。
“块块”审查与意见反馈工作,由工作组按照“块块牵头、条块结合,条分散、块集中”的工作思路,总体负责并协调相关片区工作组、业务处室及专业部门审查意见的汇总、确认、反馈工作,其审查意见分为总体控制要求、规划管理审查意见和专业部门审查意见三部分。
“六线”审查与意见反馈工作由市政处、用地处、规划处和编研中心按照“线上牵头、块块配合”的工作思路,分为红、黄、蓝线和绿、紫、橙线两个工作组分别负责相关控制线的动态衔接、技术协调和审查确认,以及协调汇总相关专业部门的审查意见。
“块块”和“六线”审查与意见反馈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或原则性意见,应报编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研究确认。
4.4编制单位应按照专家咨询论证意见、“块块”审查意见和“六线”审查意见对概念规划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形成并提供8套转段审查成果,由工作组进行转段审查确认;同时,将红、蓝、黄“三线”的A0图纸和绿、橙、紫“三线”的A0图纸及其CAD电子数据分别提交“六线”的两个审查组,进行转段审查确认。
转段审查成果主要包括用地现状图、建筑现状图、土地利用规划图、“六线”规划图、公共设施规划图、市政设施规划图、高度控制分区图、街坊划分图、其它需特殊提供的相关图纸(说明)以及概念规划各方面审查意见落实情况的说明。
4.5概念规划转段审查由编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统一组织进行。对于审查过程中无重大矛盾且对存在问题的处理意见已基本明确的片区,由工作组专题研究确认;对于审查过程中存在重大矛盾或难以把握问题的片区,由工作组提出合理处理意见和建议,报局业务会研究确认。
4.6概念规划成果经编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转段审查确认后,即可进入控制性规划成果编制阶段。
5.控规成果编制、论证公示与审查
5.1概念规划成果经转段审查确认后,编制单位应按照《济南市控制性规划编制技术导则》关于街坊与地块规划的内容、深度要求,深化编制控制性规划方案主要成果,报责任组织主体。
5.2责任组织主体会同编制办公室相关工作组,针对规划方案主要成果进行初审后,由编制单位完善形成控规成果。控规成果编制工作需符合《济南市控制性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达到其内容、深度及成果要求。
5.3控规成果完成后,由编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与责任组织主体共同组织市规委专家委员会和有关专业部门进行评审论证,形成书面论证意见。
5.4控规成果经评审论证无重大问题的,由责任主体组织进行成果公示,并负责整理汇总公示意见。如控规成果经评审论证存在重大问题,应由编制单位重新编制控规成果,经评审论证通过后,方可组织进行成果公示。
5.5编制单位应根据评审论证和公示意见,对控规成果进行修改、调整和完善,报编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确认通过后,由编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责任主体参与,上报济南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审查。
6.审批归档与后续服务
6.1由编制单位根据市规委审查意见,完善控规正式成果,报市规划局审核验收,其中强制性成果报市政府审批、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6.2编制办公室相关工作组负责对控规正式成果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进行相关成果归档。
6.3控规正式成果归档后,即开始进入一年成果试用期。试用期内,编制单位应对其规划成果质量负责,并提供相关后续服务。
7.其他工作要求
7.1编制单位应认真理解、分析和落实上位规划、周边规划、专项规划、审批项目(包括在有效期内的选址、用地、规划设计要点、审定方案、建设工程许可)对该地区的要求。对于各类依法批准的“遵照执行”的规划和审批项目应严格遵循,如确需调整的,应做出说明;对于规划局业务会研究认可的“参照执行”的规划,原则上遵循,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并做出说明;对于其他作为“参考”的规划,应结合实际情况,吸收其合理内容并进行整合。
7.2责任组织主体及相关部门应认真研究编制单位做出重点说明的有关调整意见,并明确提出书面意见。
7.3编制单位应按照工作阶段进行方案汇报,责任组织主体在每阶段规划方案汇报后应整理形成书面修改完善意见,并及时反馈规划编制单位。编制单位有责任配合责任组织主体完成有关咨询、征求意见、论证、公示和审查的有关工作,包括准备材料、参加会议、汇报、解释等。
7.4编制单位应认真理解和分析责任组织主体、有关政府和部门、专家、公众提出的意见,对合理的意见应予以采纳,对没有采纳的意见应做出专门说明。
7.5编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建立编制工作“网上联席会系统”,进行技术协调、沟通与反馈。
济南市控制性规划编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2006年10月
第二篇:文件01-济南市控制性规划编制工作规则
济南市控制性规划编制
工作规则
济南市控制性规划编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2006年5月
1.总则
1.1为保障控制性规划编制顺利开展,按照《济南市控制性规划编制实施方案》和有关规范性技术文件要求,制定本规则。
1.2各片区责任组织主体、编制单位和编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应按照本规则要求,积极配合、相互协调,明确分工、各负其责。
1.3编制组织责任部门及编制单位应按本规则确定的选定编制单位、现状调研、概念规划编制、征求意见与专家咨询、控规成果编制、论证审查与成果公示、上报审批与成果归档等步骤开展控制性规划编制工作。
1.4本规则应与《济南市控制性规划编制技术导则》、《济南市控制性规划编制“六线”规划标定工作规则》等规范性技术文件及片区规划咨询合同配合使用。
2.工作组织与责任
2.1责任组织主体是指济南市人民政府与各区政府(包括高新区管委会)、规划局签订的《济南市控制性规划编制目标责任书》中各片区所对应的区政府(包括高新区管委会)、规划局。
2.2责任组织主体对规划编制项目负总责,主要承担规划编制组织工作,履行合同有关责任。具体负责总体进度把握,负责协助编制单位调研并提出发展设想,负责组织有关会议、听取汇报并提出审查意见,负责规划方案咨询论证与成果公示。
2.3编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编制工作的协调、调度,负责规范性技术文件制定,负责规划编制技术把关和技术协调,负责规划成果审查、报批、归档等工作。
2.4编制单位应履行合同有关责任,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编制规划。具体负责现状调研与资料收集工作,负责各阶段规划方案编制工作,负责各阶段规划方案汇报与修改工作,负责编制成果、质量保障与后续服务等工作。
3.编制单位选定与现状调研
3.1编制单位选定工作,应按照竞争性谈判等市场化运作方式,由编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各责任组织主体参与,选定具有甲级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分
别承担各片区的规划编制工作,并签订委托协议。
3.2委托协议签订后,编制单位应尽快开展现状调研工作,负责征求地区政府、相关专业部门和片区内主要单位的意见,包括现状建设、使用情况、现状存在问题、地区及行业发展设想和规划、近期建设计划、招商引资情况等;负责调查已建成用地和建筑物已出地面用地的土地使用及建设情况。在现状调查过程中有困难的,可以向责任组织方提请帮助。
现状调查与分析工作需符合《济南市控制性规划编制现状调查及分析要求》,编制单位应对现状调查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3.3责任组织主体应承担现状调查的配合和协助工作,负责提出相关规划设想和要求,负责提供有关规划资料,对已编制的规划应明确规划时间、批复情况和遵照执行、参照执行、参考等执行建议,负责提供新审批项目有关资料。
4.概念规划方案编制、咨询与审查
4.1编制单位应在完成现状调研的基础上,整合有关规划和规划管理信息,进行专项研究和多方案比较,形成片区概念规划方案。概念规划编制工作需符合《济南市控制性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达到片区规划内容、深度及成果要求。
4.2编制单位编制概念规划方案过程中,应征求所在地区政府、相关单位及部门的意见,要求形成书面意见。
4.3概念规划方案完成后,且符合成果要求的,由责任组织主体针对概念规划方案组织专家咨询论证,形成书面咨询论证意见。
4.4由编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会同责任组织主体,分批次组织有关专业部门对概念规划方案进行审查,各专业部门应形成书面审查意见。
4.5编制单位应根据各方意见修改概念规划方案,形成概念规划成果报编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审查确认。
5.控规成果编制、论证公示与审查
5.1概念规划成果经审查确认后,编制单位应按照《济南市控制性规划编制技术导则》关于街坊与地块规划的内容、深度要求,深化编制控制性规划方案主要成果,报责任组织主体。
5.2责任组织主体会同编制办公室相关工作组,针对规划方案主要成果进行初
审后,由编制单位完善形成控规成果。控规成果编制工作需符合《济南市控制性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达到其内容、深度及成果要求。
5.3控规成果完成后,由编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与责任组织主体共同组织市规委专家委员会和有关专业部门进行评审论证,形成书面论证意见。
5.4控规成果经评审论证无重大问题的,由责任主体组织进行成果公示,并负责整理汇总公示意见。如控规成果经评审论证存在重大问题,应由编制单位重新编制控规成果,经评审论证通过后,方可组织进行成果公示。
5.5编制单位应根据评审论证和公示意见,对控规成果进行修改、调整和完善,报编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确认通过后,由编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责任主体参与,上报济南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审查。
6.审批归档与后续服务
6.1由编制单位根据市规委审查意见,完善控规正式成果,报市规划局审核验收,其中强制性成果报市政府审批、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6.2编制办公室相关工作组负责对控规正式成果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进行相关成果归档。
6.3控规正式成果归档后,即开始进入一年成果试用期。试用期内,编制单位应对其规划成果质量负责,并提供相关后续服务。
7.其他工作要求
7.1编制单位应认真理解、分析和落实上位规划、周边规划、专项规划、审批项目(包括在有效期内的选址、用地、规划设计要点、审定方案、建设工程许可)对该地区的要求。对于各类依法批准的“遵照执行”的规划和审批项目应严格遵循,如确需调整的,应做出说明;对于规划局业务会研究认可的“参照执行”的规划,原则上遵循,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并做出说明;对于其他作为“参考”的规划,应结合实际情况,吸收其合理内容并进行整合。
7.2责任组织主体及相关部门应认真研究编制单位做出重点说明的有关调整意见,并明确提出书面意见。
7.3编制单位应按照工作阶段进行方案汇报,责任组织主体在每阶段规划方案
汇报后应整理形成书面修改完善意见,并及时反馈规划编制单位。编制单位有责任配合责任组织主体完成有关咨询、征求意见、论证、公示和审查的有关工作,包括准备材料、参加会议、汇报、解释等。
7.4编制单位应认真理解和分析责任组织主体、有关政府和部门、专家、公众提出的意见,对合理的意见应予以采纳,对没有采纳的意见应做出专门说明。
7.5编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建立编制工作“网上联席会系统”,进行技术协调、沟通与反馈。
济南市控制性规划编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2006年5月
第三篇:新城区控制性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横峰县新城区概念性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及县委十七届十二次全体会议精神,以实施“1122”工程为目标,围绕“现代工业城”的总体定位,按照“做大空间、完善功能、打造环境、集聚发展”的要求,突出“一心两园”建设重点,将横峰建设成适宜居住、适宜创业的新型生态现代工业城市。
二、规划原则
1、从横峰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保发展战略出发,兼顾现实、适度超前,合理确定新城区未来发展的方向、速度和规模。
2、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原则,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综合部署、协调统筹发展。
3、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合理布局用地,以新城区开发建设为主,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节省投资,充分发挥土地综合效益。
4、近远期相结合,注重长远,近期切实可行,增强规划的前瞻性、系统性、可操作性,走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道路。
5、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高标准规划、适度超前,以适应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需要。
6、保持生态环境,集约用地,促进经济、社会、环保的协调发展。
三、规划的主要内容与构想
新城区是横峰县未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集行政、教育、金融、商贸、健身、休闲、居住、创业为一体。区域四至范围为:浙赣铁路复线以南,沪昆高速以北,铁路疏解线以西,横弋交界线以东,面积约为32平方公里。区域概念规划以“一心、两园”为主体,划为四大片区,即行政中心区、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农业园区、莲花新区。
1、新城区总体发展规划研究,分析新城区发展所面临的环境、自身优势及制约因素,研究新城区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及发展方向,提出新城区发展的战略和目标。
2、新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发展计划。
3、新城区总体规划:根据拓展后的新城区规划范围,确定新城区空间布局和功能区划。
4、新城区土地利用规划,调整新城区土地使用性质,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5、新城区近期建设规划及重点项目建设计划,按照“1122”工程项目建设要求,做好新城区近期建设。新城区空间布局可以概括为“一心,二园,五纵三横、四片区”,编制好新城区控制性规划,研究确定新城区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及发展目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阶段安排
全部规划工作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组织准备阶段。包括组成工作机构、招标落实规划编制设计单位及制定工作方案。
第二阶段:规划编制实施阶段。开展规划和研究,完成新城区总体规划框架,2010年 月底前完成。
第三阶段:征求意见。形成初稿阶段,整合规划和研究成果,组织专家论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2010年 月底完成初稿。
第四阶段:成果上报阶段。修改完善总体规划,新城区工委会议审议通过后,上报县政府审批,此阶段于2010年 月底前完成。
五、组织领导
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成立横峰县新城区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人员如下:
组 长:李必良(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新城区管理委员会党工委书记)副组长:沈火忠(县发改委主任)付向占(县新城区管委会主任)杨朝雪(县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张淑卿(县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区主任)郑金双(县建设局局长)张照贵(县经贸委主任)李惠民(县交通局局长)丁芳水(县国土局局长)徐小华(县农业局局长)方岁林(县环保局局长)黄必胜(县水利局局长)黄先河(县统计局局长)陈 柳(兴安街道办主任)包亦龙(莲荷乡乡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新城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由新城区管委会主任付向占担任。二○一○年八月二十九日
第四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现状调查及分析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现状调查及分析要求
1、现状调查及分析内容
1.1土地利用调查
调查分析现状土地利用情况,按《城市用地分类和代码》中的中类和部分小类,统计各类用地规模,列出现状用地汇总表。
在城市新区还应区分在建、已出让(划拨)未建等两类用地状况。必要时增加土地适用性、用地潜力等调查和分析评价。
对区内地形、地貌、山体、河流、绿化植被等自然资源进行调查与分析评价。对区内重要企事业单位、大用地单位列出名录,调查分析其发展意向。对可能进行规划调整的现有产权单位和公共设施、市政设施用地,应详细分析土地利用调整的动因、机会与可能性。
1.2 现状建筑调查
调查分析现状重要建筑情况,包括建筑用途、产权、面积、层数、质量、建筑密度以及风貌特色等。
1.3 居住人口分布调查
调查分析现状居住人口详细资料,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人口分布、人口构成等。
1.4 历史文化资源调查
历史文化资源调查按照文物、整体风貌格局、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其他历史文化资源四个层次进行。
文物包括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
整体风貌格局包括历史轴线、古城商埠、道路街巷、河湖水系和环境风貌等方面; 历史文化保护区分历史街区、古遗址区(地下文物保护区)、古建筑群和传统风貌区四种类型;
其他历史文化资源包括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优秀建筑、古树名木、古桥梁,还包括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等。
确定各层次历史文化资源的分布,说明资源点等级、类别等状况简介和保护、控制 1
要求,提供现状照片资料,并进行评价。
1.5 公共设施调查
调查现状各级各类公共设施的分布与规模等情况,包括行政、商业、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福利等各方面,需分类统计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层数和质量,并分析存在问题。
1.6 道路与交通设施调查
调查现状道路情况,包括道路走向、宽度、断面、交通流量等方面,分析存在问题;调查各类交通设施的分布与用地面积、技术指标等。
1.7 市政公用设施
(1)给水工程:调查现状用水情况,调查周边水厂、调节池、加压站、水压和管网情况。
(2)排水工程:调查现状排水情况,包括现状汇水、防洪、污水处理、河道污染、现状管网情况,分析存在问题。
(3)电力工程:调查现状电力情况,包括现状用电情况、周边变电站、开闭所和现状电力线路情况,分析存在问题。
(4)电信工程:调查现状电信情况,包括电信线路、周边电信局设置的情况等,分析存在问题。
(5)燃气工程:调查现状管网、储配气站的情况,分析存在问题。
(6)环卫设施:调查现状环卫设施分布和配建情况。
(7)其它市政公用设施:调查其它市政公用设施(如热力、消防等)的情况,分析存在问题
1.8 收集城市气象、水文、地质、地震等自然资料
1.9 相关专业部门和片区内主要单位的意见
2.相关规划与管理信息整合2.1上位规划及相邻周边地区规划要求
详细列出各上位规划及相邻周边地区规划的名称、批准情况、编制单位、编制时间等内容;
综合上位规划及相邻周边地区规划对本地区规划要求。
2.2 相关专业、专项规划要求
详细列出各专业、专项规划的名称、批准情况、编制单位、编制时间;综合专业、专项规划对本地区规划要求。
2.3 本地区已编制的其它规划要求
详细列出各规划的名称、批准情况、编制单位、编制时间;综合其它规划对本地区规划要求。
2.4 规划管理信息汇总
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划拨资料;收集整理、研究与本分区有关的已审批规划和规划管理动态更新的信息等。
3.基本成果要求
3.1 基础资料汇编
详尽列出对规划编制有重要影响的资料以备核查。主要包括:
(1)地区自然条件及历史资料;
(2)人口分布、土地利用、重要单位情况等技术经济资料;
(3)现有重要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和园林绿地、风景名胜等城市重要现状情况;
(4)城市历史、环境及其它资料;
(5)城市上层次规划对该地区的要求;
(6)城市建设用地资料;
(7)相关的已审批规划和规划管理动态更新的信息等。
(8)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划设计条件和有关部门对该地区的规划建设要求及近期建设项目内容。
3.2 调研分析成果
(1)分析说明:在详尽的现状调查基础上,梳理地区现状特征和规划建设状况,发现存在问题并分析其成因,挖掘地区发展机遇和条件,提出规划思路和重点的建议。
(2)调研图纸:现状和分析图纸应准确反映片区现势情况,图纸内容一般应包括如下几方面:
●区位及发展条件分析图
●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分析图
●周边环境分析图
●用地综合评价分析图
●土地利用现状与分析图
●重要建筑现状与分析图
●人口分布现状与分析图
●历史文化资源现状与分析图
●公共设施分布现状与分析图
●道路交通现状与分析图
●市政公用设施现状与分析图
●相关规划与管理信息分析图
设计单位可根据片区特点条件或规划需要增加图纸内容,图纸比例为1:1000——1:2000(区位及发展条件分析图除外)。
第五篇:济南市白马山片区控制性规划方案规划要点
济南市白马山片区控制性规划方案规划要点
规划范围
北起腊山河,东、南方向到津浦铁路,西至腊山片区规划边界,总用地面积702.51公顷。规划目标
建设合理的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模式;建立完善的居住社区和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公交优先的高效、便捷的对外和对内交通网络;营造高品质的地区空间环境,提升片区的城市空间形象。
功能定位
以生活生产功能为主导,集生活服务和生产服务功能为一体,生态特色突出的城市综合片区。发展规模
规划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626.96公顷;建设开发总量宜控制在476.34万平方米。
居住人口
规划城镇居住人口约4.5万人。
规划构思
依托腊山工业园区和西门子工业园区设置南北两个居住区,并配置居住区级公共服务中心;突出腊山郊野公园的生态地位,改造现有大涧沟、腊山河等水体,形成生态特色鲜明的城市片区。
总体布局
概括为“双心十字轴,两片绿带环”。“双心”指以刘长山路为界南北两片的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中心。“十字轴”指的是以纵向的二环西路和横向的刘长山路两条重要城市干道作为白马山片区的发展轴线。“两片”指刘长山路将整个白马山片区分为南北两片,两片各依托工业园区,集生活、生产和公共服务功能于一体。“绿带环”指的是白马山片区建设用地四周,由西侧南侧的山体自然景观带、北侧的腊山河生态景观带和东侧的津浦铁路绿化隔离带形成的环形绿化隔离带。
功能分区
将二环西路两侧、魏华南路以北规划为南北两大居住区;并沿二环南路两侧布置商业金融、商务办公、娱乐休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机场路以西、克朗山路以北规划为腊山工业园区;魏华南路以南规划为西门子工业园区。
土地使用规划
本片区规划非城市建设用地面积75.55公顷,占规划总用地的10.75%。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626.96公顷,占规划总用地的89.25%,主要包括居住用地面积119.68公顷;公共设施用地面积40.83公顷;工业用地面积106.70公顷;仓储用地面积13.24公顷;绿地面积120.97公顷;对外交通用地面积22.33公顷;道路广场用地面积137.13公顷;市政公用设施用地面积5.70公顷;特殊用地面积60.38公顷。具体规划内容详见土地使用规划图。
综合交通规划
本片区道路规划主要考虑与周边片区的联系,同时加强内部道路网建设。规划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个等级,以二环西路和二环南路为快速路,机床二厂南路、刘长山路、拥军路、机场路为主干路构建“三横三纵”的道路骨架。
“六线”规划
本片区规划道路红线包括二环西路和二环南路城市快速路、刘长山路等城市主干路以及次干路和支路的道路红线;城市蓝线包括腊山河、兴济河、大涧沟、袁庄沟的保护和控制界线;城市黄线包括高压架空线路和变电所等城市基础设施的控制界线;城市绿线包括腊山河滨水绿地、城市及居住区公共绿地、津浦铁路防护绿地以及腊山等山体林地的控制绿线;城市橙
线包括中小学、106医院、社区养老院、文体活动中心等城市公益性公共设施的用地界线。具体规划内容详见“六线”规划图。
城市设计导引
规划结合用地功能布局划分为现代化居住、济南南站城市门户、生态山林、生产研发四大景观风貌区;强化大涧沟、二环西路两条南北向绿色开敞通廊,并依托西侧腊山生态景观构建网络化的绿化系统;重点控制二环西路和刘长山路两侧的城市建设景观界面,以及腊山、簸箕山等山体自然景观界面;在二环西路与刘长山路交叉口组织城市公共开敞空间节点,沿大涧沟组织四处绿化开敞空间节点;重点塑造二环西路立交、火车南站等区域门户标志;保护周边山脊线,作为山体景观地标;在二环西路与刘长山路等城市重要节点,规划区域建筑地标。
街坊规划
本片区共分为11个街坊,并统一制定编码和控制指标。其中01、10街坊主导属性为山林绿地;03、05、07街坊主导属性为商业居住,是城市设计重点区域;06街坊主导属性为居住;02、08、09街坊主导属性为工业;11街坊主导属性为铁路及防护绿地;04街坊主导属性为特殊用地。具体规划内容详见街坊控制指标规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