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职高专卫生统计学教学改革研究报告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职高专卫生统计学教学改革研究报告 作者:徐凤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12期
摘 要:目前从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状况分析来看,《卫生统计学》的学习效果不太令人满意,有必要针对原因进行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改革,以专业为导向,结合专业特点,充分利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帮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统计资料,采取相应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在感性认识基础上达到理性认识。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习热情,还引导学生建立统计思维,科学地处理问题,在夯实理论的同时熟练掌握了统计分析的技能,并能有效地应用于实践中。
第二篇:关于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探讨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事业规模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和充满生机活力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已经初见成效,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高职教育教学发展和改革”的指导。我校作为医学高职高专学校,如何走上高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快车道,创办特色教育,目前在教学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如高职高专的“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教师仍然沿采用灌注、填鸭式教学,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教学脱离实际,难以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轻视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有待提高。另外,以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不能真正评价一个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反而引导学生死记硬背,走人应试教育的误区。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高职高专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目标的实现。下面就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试等方面探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
一、更新教学思想
更新教学理念是教学改革的前提。教师必须重新认识高职教育的性质和意义,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职业技术教育以职业岗位为导向,以职业技术能力为基础,来满足职业岗位需要、实现零距离上岗的目标,它以培养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因此,高职人才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明确的职业定向性。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必须从某个职业岗位群出发进行职业分析,明确支撑起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从而确定教学改革的内容;二是明确的操作应用性。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必须重视实践教学,构建与企业紧密联系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培养的高投人性。这就要求高职学校要加强在师资、场所、设备、仪器、手段等方面的经费投入,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二、优化教师素质结构 关于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探讨
优化教师素质结构是教学改革的关键。高职高专学校能否办出自己的特色,关键就在于教师素质的高低。高职学校教师应成为具备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超素质的“双师型”人才。“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高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的一专多能人才,这就
要求专业理论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
书,成为“双师型”教师,以适应高职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目标对教师的要求。
三、教学改革内容
(一)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合理地制定了本专业的教学计划。在教学内容改
革时,我们重点考虑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随着我们改革的深入,不断针
对考察结果,更新教学课程内容。
1.更新教育观念,构建实用型的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本质上属于职业教育范畴,在培养模式上必须树立起正确的人才观
念,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
基本素质为主线设计培养计划,构建具有应用性的教学体系,突出技能课程和实
践课程,使之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相互融合,将学生培养成为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
2.课程设置侧重培养专业技能
课程设置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培养规划,突现职业技能的核心
位置,与职业能力、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使课程体系改革体现了以职业素质为
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
(二)灵活选用或自编教材
完善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的有力保障。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的主要依
据。高职教育教材近年出版的精品教材越来越能够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高职学
校的教师也可以利用自身教学实践优势,结合实际,编写实用性强的高职教材,注重知识和技能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技巧。
(三)改革教学方法
高职教育不仅要完成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的任务,还要完成发展能力及渗
透高职教育的任务。传统课堂教学方法是“填鸭式”教学法,通过灌输方式,强
化知识记忆,但是在当今网络化、信息化、全球化盛行时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必
须加以改革。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更新了教学方法,并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四)重视培养操作技能
加强实践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高职教育的特色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借鉴其他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建立模块式、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把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既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又培养学生的职业品质,全面提高高职毕业生素质。
四、改革考试内容及方法
改革学生评价制度是教学改革的潜动力。目前,在高职院校中,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一般采取三种方式:闭卷、开卷考试、课外作业。闭卷考试多以客观题为主时,不利于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开卷考试中,学生一般不会主动认真复习,同时,评卷的公正性、客观性较差。课外作业,教师忽视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检测,评分的主观性较大、工作量大。面对诸多考试中所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坚持高职教学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指导原则,不同的课程采取不同的考试方式。如基础课多采用闭卷考试,增加试题的灵活度,以重点考核学生理解、应用知识的能力。专业课考试中,应采取闭卷、技能考核等综合形式,促使学生既巩固知识又训练能力。
第三篇:高职高专《 工程力学》 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高专《 工程力学》 教学改革探讨
吴 萍
(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机械工程系,安徽 铜陵 244000)
摘要:本文针对《 工程力学》 教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围绕高职高专教育重在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的目标,从教学手段、实验教学、工程意识与创新精神、课程考核四个方面阐述了教学改革方案,探索能够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高专教学模式。
关键词:工程力学、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工程力学》 是高职高专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工程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由于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理论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再加上“粉笔+黑板+书本”的传统教学手段,老师讲,学生听,教师处于教学的主体位置,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学生的应用能力差,在课程设计等综合类的应用时体现的非常明显,这与高职高专教育重在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的目标完全相悖。当前,高新技术发展迅猛,急需应用能力更强的职业技术类人才,面对这种变革和需求,高职高专教育要彻底改变普通高等教育那种学科型教育模式,要大刀阔斧地改革,形成自己的特色。《工程力学》课程应顺乎潮流进行改革,笔者认为改革的总体应是:紧紧围绕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牢固树立“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辩证统一的教育质量观,加强基础,拓宽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
一、现代教学手段的改革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的丰富了各种多媒体的表现手段,从静止图片到动态视频,从二维到三维,从单一演示到人机互动,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把多媒体手段引入到教学中来。
CAI 课件通常以某些软件为开发平台,使用文字、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等信息来创作交互式应用程序,是一种专门开发的辅助教学软件,功能丰富,技术先进。电子教案通常是教师根据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需要,自己采用PPT或Ht等文档形式制作的,针对性、灵活性、时效性强,能体现教师自己的个性和教学风格。无论CAI 课件还是电子教案都是现代化的形象化教学手段,生动、形象、直观、效率高。在工程力学教学中,常需绘制大量题图,题目文字亦常常冗长,动态内容也占很大篇幅,并且当今教学内容与学时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使用电子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后,使许多动态过程一目了然,可省去大量课内抄、画题目的时间,把老师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脱出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补充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之处,寓学于玩,印象深刻,开阔了眼界,帮助了 1
思维,非常适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进而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突出素质培养,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创新精神
学生们在学习这门课的普遍反映是:过于抽象和枯燥、解题比较难。考虑的高职高专学生本身高中基本功不高,如果仅仅使用课堂教学,远远不能满足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因此,应补充部分实验教学。我的措施是:增加实验学时比例,实验课单独授课,开放实验室,改革教学法,将实验教学分为入门、引深、提高三个阶段。在实验课上,我将工程中的五大因素(设计、材料、工艺、环境、负荷)紧密的和实验联系在一起,不断改进和完善实验设施,由最早的演示型转变为动手型,将实验课堂变成一个让学生把理论与工程实际相联系的模拟场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习热情。与此同时,每年学校开展了科技文化节,我逐步的将上几届的一些作品展现给学生,并在理论上解释其工作原理,做到与课本内容相结合。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协作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积极参与每年科技文化节的设计。
学生们反映实验课直观、形象、生动,一些比较抽象在课堂上不易分析清楚的问题,在实验课上却迎刃而解,臂如,相对运动、动系、牵连点等基本概念,通过学生在实验中亲自组装操作各种机构及其运动变换,可较容易化解其难点、疑点,加深理解,同时也为学生以后学习《机械基础》等课程做了铺垫。因此,实验课让学生得到了一般课堂上得不到的东西,既增加了感性认识,又开发了想象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1、注重工程意识的引导
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不仅是为了使学生形成系统、扎实的基础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训练学生从事工程应用并善于创新的能力。为此,我们特别重视绪论课、案例分析课的教学。
传统的工程力学多是从力学图形简化和公式导出讲起,抽象的图式很难和工程实际挂上钩,初学者不理解所学的目的和意义,学习的兴趣不大。为改变这种状况,绪论课上先给出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工程实例,大至桥梁、常用交通工具等,小到悬挂式床、课桌等,让学生分析它们的安全保障问题,大多数学生提出工作时不能破坏,自然引出强度概念,意识到工作时变形不能过大,建立起刚度及稳定性概念,紧接着给学生讲解安全和经济间的矛盾关系,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而建立重要工程概念。
绪论课用工程实例开篇,教育学生在人类的衣、食、住、行中去体验工程力学,从工程实际中去了解工程力学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今后学习的主动性打下了基础。同时将工程中的常用术语介绍给学生,将理论和实际的应用结合起来。
2、做好典型的案例分析
我们大量收集涉及力学问题的工程事故在课堂上介绍,并引导学生分析。例如,介绍某厂因摇臂钻倾倒造成一名工人死亡的事故,惨痛的教训使学生震动,让学生分析摇臂钻破坏的原因,学生从摇臂钻的受力简化、内力分析、弯扭组合变形的危险截面,分析到是由于危险点处金属有缺陷造成应力集中而导致事故的发生。通过分析使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是有用的,同时也树立了以质量求生存的工程观念。
四、开好课堂讨论课
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中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主要就是在培养学生集中性思维(即逻辑性思维)的同时,更要培养发散性思维(即创造性思维)。为此,阶段性地开展课堂讨论课,让学生讨论某些疑难问题,不局限于书本有的,老师讲的,广开思路,各抒己见,大胆辩论,在辩论中发展自己的独创能力,逐步形成求异思维、求同思维和联想发明、创造共振与思维变通等创造性思维方式。
所谓求异思维就是要求学生去想别人所不敢想的且有实用价值的新思路,这需要丢掉常识,丢掉经验,有时甚至是荒庸的,但往往是有益的。例如,“动静法—虚位移原理”动中求静和静中求动的思维方法就是求异思维。所谓求同思维和联想发明就是对一般人看来似乎毫不相千的两件事,通过大胆联想找出其中确实存在的联系,大胆联想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动力。例如,运动学中有的同学对运动中观察者的位置不理解,就引用政治概念上立场不同、观点不同看到不同的现象加以说明。所谓创造共振与思维变通就是在学习中对某些问题冥思苦想不得其解,但经别人一提示,哪怕是间接的甚至是反向的,也会恍然大悟。以上种种思维形式有力冲击了常规思维,打破了思维定势的约束,使人想到许多常规思维所想不到的东西,也就是发展了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五、课程考核与考试的改革
传统的工程力学课程考核与考试采用最原始的闭卷笔试,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在内容和形式上趋于定向化,考察学生记忆的知识多,体现不出学生的运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严重制约着工程力学教学改革的发展,因此,必须对现行考试方法、考试内容和考试的命题加以全面改革。
首先,在考核方式上,实行学习阶段的全程性考核与督导,变一次性、终结性考试为以阶段性的考核与期末综合考试相结合的办法。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另一方面更有利于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考核与督促,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减少学习的功利性,从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制约学风、考风的状况,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还能全方位多角度准确地反映出一个学生的真实成绩和综合能力,实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统一,知识与能力的统一。
其次,在考核方法上,变过去单一的闭卷笔试为开卷笔试、大作业、读书报告、课堂提问、实验操作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方法,有利于识别学生的运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三,在考试内容上,变再现书本知识为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卷面上主要是出一些灵活性大,知识面宽,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强的题目,例如,给定受力结构,让学生为各构件选取材料及截面形状和尺寸,并对该结构存在的问题谈自己的看法。这样的考试使学生思维很活跃,更易激发创新意识。
六、结束语
《 工程力学》 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和学术性很强的工作,改革不仅仅限于某一个方面,需面对一系列的问题,既要改变所有不利于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还要兼顾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保证,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不能一哄而上和追求形式,要有计划分期分批地进行组织、试点和实施。广大教师必须认清并适应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形势发展,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克服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树立信心,坚定信念,潜心研究,大胆探索,并及时总结经验,逐步建立起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更好地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培养社会急需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弹精竭虑。
参考文献:
1、《高职工程力学课程体系的现状与改革实践》 郑红 辽宁师专学报 2004年12月第4期
2、高职高专《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黄素萍 职业教育研究 2004年7月
3、机械类高职工程力学课程分层次教学的探讨与实践 张根劳 高汝林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1月
4、在新教学计划下高职“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探讨 李明金 中国轻工教育 2006年4月
5、《工程力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梅风翔 周际平水小平北京教育 2005年11月
6、工程力学教学改革的实践 李艳芳 胡旖旎 南昌高专学报 2006年第4期
作者简介:吴萍 女 1975年3月 本科 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教师机电助理讲师 安徽铜陵市长江西路274号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 邮政编码244000 *** mjl1211@qq.com
第四篇:高职高专统计学教学论文
一、用通俗简洁的语言进行教学。
统计学是一门对客观实际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找出事物的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做出预测或决策的学科。它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一直被学生认为是枯燥而难学的课程。
传统的统计学教学过于注重统计指标的计算统计理论的演绎,使学生深陷繁复的计算中,对于如何运用统计方法和统计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则很少讲到。教师在具体授课过程中一般都津津乐道于统计学基本概念的阐述和统计公式的推导,使用的语言都非常专业化、学术化。对一部分学生来讲,他们认为教师的语言是晦涩难懂的。由于高职高专院校招生分数相对较低,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质量与一般本科院校相比总体水平偏低,参差不齐异常突出。
针对这一现实状况,对高职高专学生的教学要用简洁、通俗的语言。这是高职高专教学最基本的要求。语言一定要简洁、通俗,只有这样才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且这种语言形式要贯穿讲课的始终,不管是讲授统计思想、统计概念还是讲授统计公式。可以把公式具体化,删繁就简,挑选重点有代表性地着重讲解,而没有必要对每一个公式都推导其来龙去脉。还可以通过不断地举例来解释说明统计概念的实际意义,使学生活学活用。另外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该多用些提问句、疑问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问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要和学生互动,一起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统计学的灵魂在于与经济管理类各实质学科相结合,用统计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讲课时可以与学生熟知或学过的课程联系,这样更加便于他们理解、掌握所学的统计学知识,并且能把所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其中。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分析案例,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分析,让学生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理解理论知识。这个方法在高职高专的授课过程中运用得非常广泛,普遍反映效果良好,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在高职高专统计学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
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就是精心选择适当的案例。所谓的适当是指:一要和所讲述的理论知识联系密切;二要难度适中,但要有综合性,不能只针对某个具体定义而编写,因为案例太容易就没有挑战性,不深入讨论就学不到东西,太难就会让一部分学生知难而退,不参与讨论;三是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题材,所选的案例必须是真实发生过的事件,而不能是一个虚构的故事。
其次,要组织好案例教学的课堂教学。教师的角色需要发生变化,要从教师的角色转化为一个普通学生,让自己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放手让学生自由讨论。当学生提出问题时,不要直接作答,而是引导学生互答问题和辩论,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自觉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自觉地归纳总结。
第三,还要注意在案例课结束以后,要让同学们写总结,把课上所运用的理论知识,在讨论中领悟到的东西,以及自己归纳总结的东西书面化,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以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利用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把授课重点转向过去传统教学顾及不到但实际上更加重要的方面,即从过去主要针对统计学概念和方法的理解转向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各种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
多媒体教学的关键是教学课件的制作。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应该自觉地学习并掌握教学课件的制作:
首先,要学会运用PowerPoint,并且充分运用PowerPoint的动画功能,这些动画功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由于运用多媒体演示课件或幻灯片信息的流量大、速度快,接受起来有些难度,学生可以不再记笔记,而是将不明白的作标记,课件可以让学生课下拷贝,以便于复习。
在教学实践中,还可以选择一些分析软件,例如Excel办公软件。Excel是《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中的一部分,高职高专的课程普遍把《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这门课程安排在大一上学期,而《统计学》这门专业基础课则安排在大一下学期或大二开设。所以在学习《统计学》时,学生都已对Excel的使用比较熟悉,在具体授课时教师只需把其中的统计分析功能介绍给学生,再演示一些实例,学生一般很快就能掌握,另外,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操作来检查教学效果。
四、注重实践操作。
高职高专教育是培养行业基层技术型应用人才的一种教育形式,因此,高职高专教学中实际操作技能培训的学时所占的比例相对高于普通的学历教育,即其教学目的应在于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技能。但是现实情况是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普通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重叠,重理论轻实践,实际操作能力很差。
高职高专的学制一般为3年,而学生的基础较差,理论上也很难实现预期的培养目标。这使得很多高职毕业生难就业,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每个专业都建有相对应的实验实训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让学生通过上机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给学生联系的实训基地,让学生真正地接触现实,了解所学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还可以就具体问题,模拟问卷调查,从得到的调查数据里运用统计知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例如:工商管理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就曾组织过学生就生活费的花费问题做过调查,在具体调查过程中考查学生都是用了哪些统计方法,效果很好。
参考文献:
[1]姚波。建构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专业模式[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3,(2).[2]董芸。注重理论教育强调动手能力———浅谈高等职业教育非统计专业统计学的教学方法[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5,(1).[3]习勤。关于统计教育创新的思考[J].中国统计,2002,(1).[4]贺铿。关于统计学的性质与发展问题[J].中国统计,2001,(9).
第五篇: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医药分院药学系王飞娟王燕张爽
摘要: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一门很重要的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本文从趣味引导式教学、病例分析教学、互动讨论式教学三个方面探讨改进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生物化学,为后续的课程打好基础。
关键词: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改革
进入二十一世纪,生命科学理论与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也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生物化学是高等院校农学、园艺、生物技术、药学、中药制药技术等众多专业教学中最重要的专业基础学科之一,是各学科联系的共同语言,因此本课程的开设效果不仅影响生物类专业的发展,而且也对其他专业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但由于生物化学的内容繁多,理论知识较难,同时发展速度很快,新知识、新成果层出不穷,这让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同时教学工作者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1]。为此,我们对有利于提高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对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进行了改革尝试。
1、趣味引导式教学
生物化学中有许多原理比较深奥、难以理解,如果采用传统的“灌输式”、“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学生必定感到枯燥乏味,很难取得好效果。“教无定法,贵在得法”[2]。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一
些简单、形象的比喻描述某些事物或原理来帮助学生理解,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讲解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记忆了。比如,在讲解维生素B1与代谢的关系时,我们以1886年荷兰医生艾克曼研究的荷属东印度地区普遍流行的“脚气病”为例,从发病的症状一直谈到是由于在他所研究的实验鸡群饲喂“精大米”所引起的结果,当在“精大米”饲料中添加米糠后其实验鸡群表现的症状又消失了,然后提出为什么“精大米”饲料会引起“脚气病”的发生?最后再介绍艾克曼后来从米糠中分离到一种碱性物质——生物胺,即现在说的维生素B1,让学生对维生素B1的化学性质和缺乏症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一目了然。又如,在讲解呼吸链抑制剂鱼藤酮的抑制作用原理时,可以先讲古代日本渔民打渔趣闻,他们用生长在海边的一种藤条壮的植物在水中浸泡,鱼就会自然死亡,后来研究发现鱼的死亡是由于呼吸链被抑制,细胞缺氧而死亡,就把这种抑制剂称为鱼藤酮。这样的讲解,使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知识点。再如,为何饮牛奶后半小时内不能吃水果;为何重金属中毒,喝牛奶可以自救;为何人不吃肉还会长胖等等,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既可使学生轻松掌握所学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趣味引导式教学,通过讲述一些有趣的见闻、运用一些形象的比喻及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使深奥的理论浅显化、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既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化解生物化学教学中的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病例分析教学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的带头学科,其理论和技术已渗透到医、药学的各个领域。因此,生物化学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科间相互联系的重要性,加强交流。这就要求生物化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触类旁通,与生命科学的研究前沿紧密结合起来,同时要结合具体的临床实例,尽量将所讲授的内容与生命活动、疾病以及卫生保健等联系起来,因为这些都是最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感到学而有用、学而有趣。例如利用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的原理介绍抗生素、抗癌药的机制;利用糖代谢知识分析糖尿病“三多一少”产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利用脂代谢的知识解释高脂血症、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的原因;利用蛋白质代谢的知识分析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原则;利用酶原激活的知识讲述急性胰腺炎产生的生化机理;利用氧化磷酸化解偶联的知识解释感冒的一些症状等等。
病例分析教学引导学生将生物化学理论与临床实例相联系,使学生发现生物化学的理论能在临床实际中得到充分利用,而不再是死记 硬背的空洞知识,这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总之,病例分析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将是有积极意义的[3]。
3、互动讨论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作拓展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能力,我们要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广泛采用互动讨论。在讲课时我们要不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或让学生发问老师解答,变学
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讲课生动活泼。
要开展讨论课,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首先,教师在课前精心选出3~4个讨论题或附1~2个临床病例,所选题目要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要让学生在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比较、联系的基础上作答,尽量拓展知识面,联系临床实际,使理论课与讨论课内容互为补充和延伸,例如在学完代谢篇后就可以让学生计算葡萄糖、乙酰辅酶A、谷氨酸彻底氧化分解后产生的ATP数,通过计算,使学生不仅巩固了糖类、脂类、氨基酸的代谢途径,还可以加深对物质代谢途径之间联系的理解。其次,组织安排课堂讨论,提前将讨论题及所需参考书目告知学生,让学生事先准备,课堂上由学生主持,学生提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再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同组者可以补充。最后,由主讲老师引导归纳总结,学生将书面讨论稿上交,由教师批阅记分,作为平时成绩。
互动讨论式教学,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某一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积极的讨论、各抒己见,互相责疑,互相启发,以求弄懂问题、解决问题,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总之,以上仅是我对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初步尝试,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因素的动态、复杂系统。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关键在教师如何去做。只有高素质、严要求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因而教师就要不断的吸收新鲜的教学经验,不断的探索适应新形势的教学方法,不断的完善和发展自身的综合素质,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4]
参考文献:
[1] 唐徽,孙设宗,朱明磊。医学生物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31(4):81-85.。
[2] 张庭廷,李恩,刘慧君。《生物化学》教学与课程建设的体会[J].教育科研,2009,3(1):87-99。
[3] 江渝,钟小林等。病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评价[J].西北医学教育,2001,9(2):86-87。
[4] 陈瑜,林德馨。适应学科发展开展生物化学教学改革[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1,2(2):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