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模拟卷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之绩效管理中的14个误区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 of literature, means of observation, behavioral approach, conceptual analysis and the pattern of information-seeking of local and oversea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Basic pattern strategies of technology information-seeking 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之绩效管理中的14个误区
在竞争中,只有专注建立核心竞争力、不断改进和提高绩效、锻造持久竞争优势的企业才能获得一席之地。
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消费者对产品的更高的期望、投资者的回报要求、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种种关心。这一切都迫使全球企业越来越关注绩效,“有衡量才能有管理”的理念越来越深入管理者的心灵。在未来的竞争中,只有那些专注建立核心竞争力、不断改进和提高绩效、锻造持久竞争优势的企业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的舞台中获得一席之地。对于中国本土企业来说,以上的压力再加上外资企业的咄咄攻势和近年来欧美等国家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更是卷入竞争的暴风眼中。
绩效管理如今在中国已成为一个“显词”。跨国公司一直重视绩效管理,自然不必多言。中国本土企业,不论是国有还是民营,其领导人至少在理论上已意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虽然部分企业的管理者还在被“上(绩效),还是不上”的哈姆雷特式问题所困惑,不少早起的鸟儿已通过各种方式在企业中开始引入绩效管理的理念和实践,建立绩效管理系统,实施绩效管理和衡量,把绩效管理同企业其他管理体系联系起来。部分企业已经收获到绩效管理的果实。然而,绩效管理在中国毕竟是一个较新的理念。传统的文化和管理模式仍在影响着企业管理者乃至企业的任何一名员工。在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由于传统管理文化和意识的影响、对新的绩效管理理念的不完整的理解、绩效体系设计和执行者的经验和技能的局限等原因,种种误区充斥于绩效管理实践中。笔者根据多年的绩效管理实践、绩效管理咨询和绩效管理教育的丰富经验,在众多的令人眼花缭乱的绩效管理实践乱像中总结出绩效管理的十四个认识和执行误区以示众人,希望能帮助中国本土企业管理者避免绩效管理的陷阱,走出绩效管理的误区。
误区之一: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为什么要管理企业及企业内员工的绩效?目的显而易见: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绩效管理系统同企业的战略、组织架构、企业文化等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相当多的中国企业在导入和实施绩效管理时仅着眼于绩效管理体系本身,忽视甚至割裂绩效管理同企业其他方面的联系,为绩效管理而绩效管理。陷于该陷阱的企业往往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没有利用绩效管理系统向企业所有员工发出完整的、正确的信息:企业的战略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该战略目标?企业关注、注重的是什么?企业重视并奖励员工的何种行为?如何创造价值?……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必须是最适合企业文化和组织架构、向员工传达企业的价值观、愿景和战略目标,给员工描绘企业大的“图画”,激励全体员工为达成企业愿景和战略目标而努力。误区之二:照抄照搬,盲目模仿
企业的管理体系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特点、发展阶段、战略目标、员工知识、技能、能力等。不顾企业自身特点,盲目模仿、沿用其他企业管理实践只能导致水土不服。一个企业的绩效管理实践可能帮助该企业创造价值,但却不一定能帮助另一个企业创造价值。即使两家企业生产同一产品或提供同一服务、处于同一区域内、员工说同一语言或方言,两家企业肯定会存在差别。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企业实行“拿来主义”,如把别的企业(尤其是绩效优秀的跨国公司)的绩效管理表格和绩效评估打分方法拿来,或稍作修改、或原本造搬,即在本企业推行。尤其是目前流行的所谓“最佳实践”大行其道,加之不少咨询公司推波助澜,使不少急于提高企业绩效而又不知从何入手的管理者们纷纷仿效,其结果往往是南辕北辙,事与愿违。
殊不知,在管理中没有“最佳的实践”,只有“最契合”的实践。同样,在绩效管理中,只有对企业的发展状况、战略和经营目标、价值观、企业文化等进行充分的诊断,才能对症下药,找到能解决本企业绩效问题的千金妙方。
误区之三:重绩效考核,轻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乃一系统,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反馈、绩效考核和绩效激励和发展等四个阶段。然而,不幸的现实是不少本土企业多关注绩效考核,而忽略绩效管理的其他环节,尤其是绩效反馈。绩效考核仅是绩效管理流程的一环。仅关注考核而忽略绩效管理的作法如同一学生仅关注测试结果而忽视平时学习和知识提高一样荒谬。绩效管理乃一动态过程,它通过绩效计划而设定绩效目标,并明确达成目标时的激励。通过目标管理界定员工的行为,清楚的目标和透明的激励制度使员工清楚知道付出什么样的努力即会获得何种结果和收获。然而,在执行的过程中目标是否能达成还取决于许多因素。员工自身的努力和投入、员工的知识和能力、工作环境、组织中的障碍、资源的缺乏等都将制约绩效目标的达成。从企业的角度,应该持续跟踪和关注员工在绩效周期内的绩效,通过反馈、指导、培训、清楚组织内影响绩效的障碍、提供支持等各种方式,帮助员工实现既定目标。管理者的角色不是在制定目标当“甩手掌柜”,袖手旁观,而是要作咨询师、教练、后勤主管。绩效评估和绩效激励(发放奖金)工作完成还不是绩效管理周期的终点。为了未来绩效的达成和提高,管理者还应该同员工共同制定员工的培训和发展计划,通过个人自主学习、在职指导和培训、岗位调动、参加内外部培训课程等方式,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和胜任能力,以便在新的一个绩效周期中在绩效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误区之四:重员工个人绩效管理,忽视企业整体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的主旨是企业战略和经营目标的达成,其手段是通过员工个人目标的实现从而带动企业整体目标的达成。然而,在管理的现实中,管理者们往往是本末倒置。他们多关注于员工个人绩效的管理,轻视、甚至忽视企业整体绩效的管理。其实,企业整体绩效管理才是管理者应该关注的重点,员工的绩效管理是工具和过程。某饮料企业原仅考核员工的个人业绩,没有从企业整体业绩方面入手,结果显而易见:员工绩效好不能带来企业绩效优异。高绩效的企业往往设有绩效管理委员会,由企业高层亲自领导,其成员包括企划、财务、人力资源等部门负责人,他们的任务是确保企业的战略和经营目标能层层分解到员工个人,使员工的工人目标与企业的目标协调一致,不仅管理员工的绩效,而且使团队、部门、企业整体的绩效有机地联系起来,得到很好地管理。
误区之五:把绩效考核简单化
不少企业把绩效考核的目标和用途简单化。对于他们来说,考核=打分=发奖金,即通过绩效考核对员工的绩效打分,然后把绩效分数机械地同薪酬,特别是员工的月度、季度、半年或年度奖金挂钩。把考核结果同薪酬直接联系没有错,而且在中国企业中还应该加强、普及。但是,绩效考核的目标是多重的,考核的结果更要广泛地运用在员工招聘、培训和发展、晋升等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通过绩效考核,发现企业招聘的员工是否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所真正需要的人才;通过绩效考核,发现员工的知识和技能同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之间的差距,从而制定培训和发展计划;通过绩效考核,不仅通过财务方式进行激励,奖勤罚懒,还要通过其他方式,如公开表扬、晋升,对绩优员工进行激励。误区之六:片面追求考核指标量化
绩效衡量的指标最好要可量化,避免评估者主观的偏差,本来是好事。然而,尽管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中庸,不走极端。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企业的管理者们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去,对于企业和员工的绩效没有评估,或即使有评估,也是依据主观判断为主,人为因素占很大份量。在西方管理理念引入中国后,企业管理者们认识到传统的绩效评估方法的弊端,转而追求一切衡量指标皆可量化。实际上,并非一切绩效衡量指标都需量化,管
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一切皆要可衡量的想法最多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理想化想法。一味追求衡量指标量化暴露了中国企业中管理人员因为文化的因素不愿直面员工,尤其是绩差员工,不愿提供负面反馈意见的思想。同时,一味追求所有指标可量化还反映了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所有者)对中层管理人员执行绩效考核的能力的不信任的心态。不少民营企业老总对下属缺乏信心,有的甚至怀疑主管人员的判断能力。所以,他们希望所有衡量指标都能量化,最好通过系统软件即可生成考核结果。
误区之七:绩效系统建立后一劳永逸
绩效管理系统不是一成不变的静止、僵化的体系。建立了绩效管理体系不等于管理工作一劳永逸。除了管理体系,尤其是绩效管理工具自身内在的缺点,外部变化的经济、政治、技术、社会环境对企业的绩效管理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也带来新的机遇。纵观绩效管理理论和实践演化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绩效管理的理论不断在创新,绩效管理的实践不断在演化。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霍商试验,一直到管理大师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关键业绩指标和近年来风靡全球的经济增加值和平衡计分卡,西方的管理学者和企业管理的实践家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绩效管理的探索和改进。何况,一种绩效管理实践是否适合一企业,在管理实践中需要针对本企业特殊的文化作出何种修订,如何博采各种绩效管理工具之长为本企业所用,都是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高层管理者们所必须思考并不断解决的问题。今天的中国企业管理者们已经对“做,还是不做”这一绩效管理中哈姆雷特式经典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在导入并建立了本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之后,还要不断就其他诸如“改,还是不改”,“弃,还是不弃”等更多哈姆雷特式的绩效管理问题不断思考、探索、尝试。
误区之八:忽略绩效反馈
绩效管理的最根本目标是不断提高员工和企业的绩效,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建立持久的竞争优势。因此,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绩效反馈相对是一更重要的一环。忽略绩效反馈环节,把绩效管理静止化地对待的思维和实践对企业不断改进和提高的杀伤力极大。
员工个人绩效好坏决定了企业整体的绩效水平。并非在员工绩效出现问题时才需要绩效反馈。员工有清楚的绩效目标并经常收到反馈时才能做得最好。只有持续地提高和改进员工的个人绩效,才能实现企业整体目标的达成。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是否按造既定的工作目标和标准执行日常工作,有无偏离预订轨道?管理人员有责任在日常的工作流程中对此进行跟踪,发现绩效问题应立即向员工提出,同员工共同商讨解决办法,为改进员工的绩效水平提供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及时、具体、频繁的反馈能帮助员工保持良好的绩效水准并改进绩效以达到企业的要求。如改善影响员工发挥个人才能的环境、提供培训和辅导、提供工作设备支持等,以协助员工克服绩效障碍、提高工作技能、增强工作信心,从而最终达成或超越既定工作目标。
如上所述,在不少企业中,有效的绩效反馈不仅被忽视,而且是被有意的忽视或被开避开。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究面子,人们多愿当面说好话,提供负面的反馈意见对于提供者和接受者来说都是件尴尬的事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应该一方面建立开放、坦诚、对事不对人的绩效文化,还应该给管理人员提供有关绩效反馈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提供绩效反馈意见的技能,更好地面对绩效有问题的员工。
误区之九:追求目标设定的魔方
绩效目标的设定是绩效管理流程的第一道步骤。一个好的绩效目标要满足具体、可衡量、可实现、与工作相关、时间性的要求。为了使绩效目标成为员工本人的努力目标而非企业或主管强加于其的目标,在设定目标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和员工应充分沟通,就目标达成共识。然而,在本土企业中,许多管理人员把目标设定看成是头痛的事情。所以,他们期望咨询公司能提供一种绩效设定的魔幻秘方,不用直接面对员工,省略沟通、讨论(甚至争论或争吵),即可设定科学、客观的绩效目标。
某大型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在同下属企业的经营者设定绩效目标时深感头痛。坐在集团公司总部的管理人员自知对企业和经济环境的了解不如子公司经营者“门儿清”,由于自身的利益关系,委托人(其实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委托人)和代理人对于子公司经营目标设定的过程充满博弈。该企业的管理人员希望咨询公司能帮助其制定能自动设定经营绩效目标的公式,这样,企业管理人员不必每年同下属企业经营者玩“猫捉老鼠”的游戏。
诚然,这样的想法是天真的,也是不负责任的。了解企业的外部运行环境和内部运作特点、了解下属的工作、把企业的目标分解成员工的工作目标是管理人员的天职,不可推卸的责任。误区之十:追求考核指标的穷尽
一些企业管理者希望考核面面俱到,不管细枝末节,凡是员工做的工作,都要考核,否则员工就会偷懒,不愿从事不被考核的工作。
实际上,考核指标的选取一定要特别慎重。企业进行绩效考核要着眼于正确的绩效衡量指标。可以用来考核的指标非常多,企业要找出能驱动价值创造的绩效目标,判断其对企业的影响。绩效管理的目标是确保员工做正确的事情。过多的考核指标只会分散员工的关注重点,使得员工不得不“眉毛胡子一把抓”。对于企业来说,管理需付出成本。面面俱到、细枝末节的衡量指标只会加大管理成本、分散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注意力。此外,指标要简单易懂,复杂的考核指标只会困惑员工。
误区之十一:工具力求最新颖
不少企业在引入绩效管理时对于绩效管理和衡量的工具求新、求全,片面地以为新颖的、被大多数高绩效企业采用的绩效管理和衡量方法一定能够帮助自己的企业提高绩效,完全忽视绩效衡量方法所要求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匹配程度。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等绩效管理工具等不仅需要实施企业的管理和信息系统支持,还需要外部信息必须能够得到。
近年来,平衡计分卡在中国大行其道,受到企业管理者的追捧和青睐。殊不知,平衡计分卡这样的先进的绩效管理和衡量工具的运用需要组织其他方面的配合。首先,平衡计分卡是联系企业战略和绩效管理、帮助企业成功实施、沟通、诊断战略的有力工具。通过平衡计分卡,企业可以把组织的目标逐步分解到部门、员工,使个人的目标同部门和组织的整体目标协调一致。所以,应用平衡平分卡的前提条件之一是企业必须有清楚的战略目标。其次,平衡计分卡所包含的衡量指标覆盖四个维度,可达20个之多。因此,企业必须有较好的信息系统支持衡量指标的跟踪和衡量。第三,平衡计分卡理念是在西方绩效管理成熟、成功的企业多年的实践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很难想象一个从来没有实施绩效管理、没有建立绩效文化的企业能够成功地使用这样复杂的绩效衡量工具。万丈高楼平地起,其基础工作不能跳过。否则,基础不扎实将导致后续工作轻则达不到预期目标,重则事与愿违,南辕北辙。误区之十二: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
人们以往认为绩效管理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这种观点仅对了三分之一。实际上,员工的绩效关乎整个企业。如此重大的任务不能只交给人力资源部门来承担。绩效管理应成为部门经理、员工个人、人力资源部共同承担的工作,尽管每一方担负的职责有所区别。建立高绩效企业文化是从公司高层到每位员工的不可推卸的责任,离开绝大部门管理人员及所有员工而仅靠人力资源部门推动的绩效管理体系注定是要失败的。
在绩效管理中,正确的管理模式是部门经理对绩效结果负责而人力资源部对流程负责。人力资源部的职责是建立整个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包括政策、流程和工具。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必须对其所管理的部门及员工的绩效负最终责任。西方有句谚语说得好:如果你的狗不叫,你就得自己亲自叫。精明、职业的经理早已意识到自己部门目标的达成必须依赖全体员工的承诺和投入,所以积极协同人力资源部门管理部门和员工绩效。员工个人更不应成为绩效管理的旁观者。绩效管理关乎员工的切身利益,员工应积极参与到绩效管理的每一个步骤中。在不少企业中,绩效反馈和支持工作以及绩效发展做得还有很大欠缺。在这样的组织环境中,员工要主动要求主管人员给予绩效反馈和绩效支持并同主管分享自己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要求主管人员和公司给予培训等方面的支持。
实践证明,只有管理人员、员工和人力资源部共同积极参与的绩效管理才能达到最大化的目标,实现多赢的结果。
误区之十三:考核过于频繁
既然绩效如此重要,管理人员关注绩效考核本不应该受到指责。但是,事物往往过犹不及。在笔者的咨询和培训过程中,发现不少企业管理人员希望每月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考核。其实,无论绩效管理抑或绩效考核,管理人员都需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管理人员来说,时间是最宝贵、最稀缺的管理资源。过于频繁的考核利大于弊。第一,如若严格执行,势必加大管理成本;第二,在管理资源如此稀缺的情况下,过于频繁的考核必定导致考核流于形式,走过场。其最好的结果是没有带来任何正面的结果,其最坏的结果是使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变成管理人员不愿从事、员工认为毫无意义的管理官僚主义和管理笑话。
误区之十四:工具的不当使用
绩效管理和衡量需要制度的保障,也需要工具的帮助。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管理学者和企业管理人员不断更新绩效管理和衡量的理念,探索新的考核工具,如目标管理、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智力资本显示器(ICMonitor)等。
然而,在不少企业中,绩效管理工具使用不当的情况普遍存在,其中最严重的是360度评估。360度评估,也称多角度评估,主要是通过上司、下属、同僚、客户等的反馈,克服传统评估工具仅由上司考核下属而造成的单一绩效信息收集渠道、主观性强的弱点。360度评估的结果多应用于员工开发、晋升、绩效改进等方面。但是,在不少国内企业中,360度评估结果被应用于同薪酬联系。这样,360度评估的信度和效度将大打折扣。某民营企业老板在对360度评估有了一知半解后引入本企业,对管理层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时使用,并同年终奖金挂钩。其结果是被考核员工怨声载道(当然在该企业的独特文化中没有人敢公开提出不同意见),在评估其他部门同事时“留一手”或“使绊子”,造成部门之间不合作甚至敌意和互相拆台。360度评估结果的扭曲可想而知。
以上总结了中国本土企业在绩效管理实践过程中容易陷入的十四个主要误区。套用托尔斯泰的一句名言,“成功(管理绩效)的企业是相似的,不成功的企业各有各的不同”。一个企业能否不断发展,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关键之一是要有一套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建立高绩效文化,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的绩效。从这一点来说,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是相似的。但是,即使企业能从认识上重视绩效管理,从管理实践上实施绩效管理,由于中国本土企业在导入和实施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以上一个或几个主要误区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小误区,企业对绩效管理的投入没有获得应有的回报,对绩效的期望没有达到,绩效管理的初衷没有更好的完成。不成功(没有达到应有的绩效水平)的企业又都是不同的。因此,中国本土企业的管理者们在绩效管理的路上还任重道远,不仅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决心,还要跨过绩效管理中的种种陷阱,实施科学的绩效管理。
第二篇:企业文化咨询之绩效管理误区
企业文化咨询之绩效管理误区
文章导读:在企业工作中,还有一个常见的现象是,无目标管理,员工业绩没有明确的期望值,工作氛围充满人际陷阱,官僚主义成风,同时设立不必要规章条例让命令与控制大行其道,在员工中推行内部竞争,鼓励相互挤压,工作挑剔多建设性意见少,容忍低效与推诿现象存在,会议议而不决,不能公平评价员工,发挥员工优势,由此造成企业士气低下。为了提高士气不少企业制订了优厚薪酬,甚至加薪,但最后也不能激励出一流的业绩。这是为什么?那么在企业文化咨询与企业文化建设中,又该如何正确对待绩效管理呢?此文将为您一一作答。
改变公司比改变“一个人”更简单,物质上的保障只能让员工对自己任职的公司产生良好感觉,留住员工,但并不能增强激励,因为这种作法既没有与员工业绩直接挂钩。也不能提高员工士气,只有保健性质的作用。为了激励员工,应该改变员工还是改变公司?正确的选择是:改变公司。
改变一个人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并且改变一个人而对其他员工又毫无帮助,不能带来长久效果。实际上,要改变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挖掘每个人自我激励本能——只要找到了打开它的方式。管理者要做的就是利用这一本能去激励,甚至不需花费分文。当员工超越“经济人”阶段后,单纯金钱刺激只会产生负向的结果。要激励员工,惟一要做的是排除阻碍员工自我激励的负面因素。
研究资料显示,员工只有知道他们“该做什么”,“如何做”及“做到什么程度”才能工作得有效。员工愿意自我激励基于如下事实:即,每个人渴望得到归属感、成就感及驾驭工作的权利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自主,希望自己能力得到施展与认可,希望工作富有意义。有效的激励是有助于员工自我激励的,这些东西甚至不涉及金钱。如,给出一些如何做好工作的提议,由员工自己选择;提高员工工作中的自主权,鼓励责任感以及带头精神,鼓励互动与协作,并多表示赞赏;添加些乐趣和花样以改变工作单调;对员工合理的犯错给予谅解,并把错误看作是宝贵的学习经验,而不是避免粗暴的批评;实行目标管理,鼓励员工创造业绩;设立可衡量标准,使员工绩效和效率可与过去加以比较;为帮助员工成功而建立绩效管理,并使绩效与员工培训计划相关。
低绩效的责任并不在于员工,在相当多的企业里,员工其实并不知道经理或者企业对自己的期望,所以在工作时经常出现“职业偏好病”,就是会做管理者没有期望他们做的事,而管理者期望他们有成绩的领域里却没有建树。管理大师肯·布兰查德在其著作《一分钟经理》中指出:“造成这样的情况,完全是由于经理没有为员工做好目标设定,或者没有把目标设定清晰地传递给员工。”这就是说许多员工的低效业绩,并不是因为员工的低能力或低积极性,而是因为绩效管理的目标不明确导致,责任并不在员工。
因此,在诺基亚,绩效管理不但要对每一个员工订立工作目标、更要对员工的发展方向进行明确的界定与有效的沟通。每年诺基亚在目标确定的过程中,员工是主动角色,而经理则只是从旁引导。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诺基亚启动了一个名为IIP(Invest In People人力投资)的项目:每年要和员工完成2次高质量的交谈,一方面要对员工的业务表现进行评估,另一方面还要帮助员工认识自己的潜力,告诉他们特长在哪里,应该达到怎样的水平,以及某一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和应接受的培训。通过IIP项目,员工可以清晰地感觉到,诺基亚是希望员工获得高绩效而拿到高薪酬,并且不遗余力地帮助员工达到这个目标。
总之,对于企业的绩效管理:高指标应成为一种将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结合的激励手段而非严酷的考核标准;自我激励比挫败信心更有益于员工成长;人性化的绩效考核是激励员工承担更多的风险与责任,争取更好的成绩,不应以利润水平为惟一的考核标准;绩效管理的人性化是管理致胜的法宝。
第三篇:人力资源:《绩效管理》2013模拟练习2
《绩效管理》模拟考试试卷
(二)一、单项选择题25%(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罗伯特·卡普兰和咨询公司总裁大卫·诺顿于1992年提出一种全新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称为(C)。
A.蓝海战略法B.关键绩效指标C.平衡计分卡D.全面质量管理
2.工作产出必须与组织目标相一致,即在组织的价值链上能够产出直接或间接的工作产出,这是确定工作产出的(A)。
A.增值产出原则B.客户导向原则C.结果导向原则D.确定权重原则
3.“破损率、独特性、准确性”属于关键绩效指标中的(B)指标。
A.数量B.质量C.成本D.时限
4.要求考评者根据某一考核因素或绩效标准,一般是总业绩,将所有被考评者按业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列,业绩最高的被考评者排在最前面,业绩最差的排在最后的一种考核方法叫(A)。
A.排序法B.行为尺度评定量表法C.配对比较法D.强制分布法
5.解决组织绩效的问题有几种方式,其中(B)是指通过一系列活动来应对客户的绩效差距。
A.愿望导向B.需要导向C.结果导向D.行为导向
6.绩效改进的AADIE模型是指(A)。
A.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B.设计、分析、开发、实施、评价
C.分析、开发、设计、实施、评价D.设计、开发、分析、实施、评价
7.对于(C)下属,面谈策略应是以制定明确的绩效改进计划作为绩效面谈的重点,严格按照绩效考核办法予以考核,不能因为态度好就代替工作业绩不好,更不能用工作态度来掩盖工作业绩。
A.贡献型B.冲锋型C.安分型D.堕落型
8.考核者对一组被考核者做出的考核结果相差不多,且都集中在考核标准的中间及偏高的位置,导致考核成绩拉不开距离,这是(A)。
A.趋中误差B.逻辑误差C.宽大化倾向和严格化倾向D.对比效应
9.将绩效考核分为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的分类依据是(B)。
A.考核形式B.考核性质C.考核主体D.考核内容
10.信度指标多以相关系数表示,其中“跨形式的一致性”指标用(B)表示。
A.稳定系数B.等值系数C.一致性系数D.标准系数
11.(B)是指考核者在对某些逻辑关系的评价要素进行评价时,使用简单的推理而造成的误差。
A.晕轮误差B.逻辑误差C.宽大化倾向D.个人偏见误差
12.下列辅导方式中属于正式的辅导方式的是(C)。
A.闲聊B.非正式会议C.书面报告D.茶歇时的交谈
13.绩效信息的收集方法有很多种,其中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指定专人对员工逐项评定的方法是(B)。
A.工作记录法B.项目评定法法C.关键事件记录法D.他人反馈法
14.在绩效计划过程中,主要负责“宣传组织地策略、文化;制定绩效管理制度,明确不同岗位的员工绩效评价内容;组织绩效计划培训;解决绩效计划问题”的主体是(A)。
A.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B.员工的直接上级C.员工本人D.客户
15.(B)是指与其相对应的每一项目标任务应达到的绩效要求。
A.绩效项目B.绩效标准C.绩效指标D.绩效目标
16.企业制定绩效目标时,要遵循SMART原则,其中R是指目标应是(D)。
A.具体的B.可衡量的C.可达到的D.与公司和部门目标高度相关的E.是以时间为基础的17.各种标准之间存在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它反映了标准体系的统一性和配比性。这是绩效评价标准体系的(B)特征。
A.稳定性B.比例性C.完整性D.协调性
18.用许多文字规定各个标度的范围和级别差异。这是(D)。
A.量词式标度B.等级式标度C.数量式标度D.定义式标度
19.美国著名战略学家、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教授认为战略是(D)。
A.目标+手段B.问题+问题解决方案
C.基于核心能力D.差异化的选择与定位
20.在战略制定过程中,企业最高管理层与下属各部门管理人员共同参与,通过相互沟通和磋商,制定出适宜的战略,这种制定公司战略的方法是(C)。
A.自上而下法B.自下而上法C.上下结合法D.其他
21.(A)是一门研究机器、生命社会中控制和通讯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研究动态系统在变的环境条件下如何保持平衡状态或稳定状态的科学。
A.控制论B.系统论C.信息论D.权变理论
21.绩效管理的各个组成要素彼此关联且相互区别,这些组成部分既无多余也无不足,构成了绩效管理系统的整体。这是指绩效管理系统的(A)。
A.集合性B.整体性C.相关性D.目的性E.环境适应性
22.动机──目标激励模式的理论基础源于美国心理学家(B)。
A.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B.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C.斯金纳的强化理论D.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23.目标管理理论的提出者是(D)。
A.诺伯特·维纳B.大卫·诺顿C.戴维·麦克里兰D.彼得·德鲁克
24.绩效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员工的激励状态、技能水平和环境因素的变化,绩效也是会改变的,这是指绩效具有(C)。
A.多因性B.多维性C.动态性D.稳定性
25.(D)是世界一流企业推崇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理念的基础是对人性的假设坚持“Y”理论。
A.“德能勤绩”式B.“检查评比”式
C.“共同参与”式D.“自我管理”式
二、多项选择题5%(下列五个备选答案中有2至5个是正确的,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
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平衡计分卡的核心内容包括(A B C D)。
A.以财务为核心B.以客户为核心C.以内部运营为核心
D.以学习和成长为核心E.以组织目标为核心
2.一般来说,在设计绩效考核指标时,要着重考虑以下几个要素(A B C D)。
A.战略相关性B.标准的缺陷C.标准的污染D.可靠性E.原则性
3.正式沟通中的咨询过程包括以下阶段(B D E)。
A.目标认同B.确定和理解C.问题诊断D.授权E.提供资源
4.设置绩效评价指标的基本要求包括(A B C D E)。
A.战略一致性B.指标内涵清晰明确C.指标独立性
D.指标具有针对性E.指标具有可测量性
5.如何使绩效考评系统更为科学、合理,结合绩效管理过程中影响公平感的因素,企业应注意遵循以下原则。(A B C)
A.公平解释原则B.平等对话原则C.相对稳定原则D.发展性原则E.适应性原则
三、填空题5%
1.在设定绩效指标时,通常需要考虑两类标准:基本标准和卓越标准。
2.特殊绩效奖金认可计划是在员工努力的程度超出了工作标准的要求,为企业创造了优异的业绩或作出了重大贡献时,企业给予他们的一次性奖励。
3.绩效信息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即:现存的数据、临时调查数据、初加工信息。
4.卡迪、多宾斯和沃德曼提出影响员工绩效的因素应分为系统因素与个人因素。
5.现实中,反馈和辅导是一线经理在绩效管理中最重要的职责。
四、名词解释15%
1.绩效反馈:是为了让员工了解自己在本绩效周期内的业绩是否达到所定的目标,行为态度是否合格,让管理者和员工双方达成对评估结果一致的看法;双方共同探讨绩效未合格的原因所在并制定绩效改进计划,同时,管理者要向员工传达组织的期望,双方对绩效周期的目标进行探讨,最终形成绩效合约。
2.绩效改进:是一个整体性和系统化的工具与方法,指为有效解决绩效问题,运用系统思维,通过分析问题及其根本原因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并选出最具经济效益的实施方案,从而提高组织绩效。
3.360度绩效反馈法:也称全视角考评或多源评价,是指由被考评者本人、上级、下级、同事甚至客户等了解被考评者的人共同作为考评者,全方位的从各个角度来了解被考评者的绩效行为,并提供客观具体的反馈信息,达到改变行为提高绩效的目的。具体而言,360度考评反馈是针对特定的个人有包括考评者自己在内的多方面评估者来进行评价,也就是说,它是帮助一个组织成员从与自己发生工作关系的所有主体那里获得关于本人绩效信息反馈评价的过程。
4.信度:是指绩效考核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程度,即用同一考核方法和程序对一个员工在相近的时间内所进行的两次测评结果应当是一致的。
5.绩效实施:是指员工根据已经制定好的绩效计划开展工作,管理者对员工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协助解决,并根据实际工作进展情况对绩效计划进行适当调整的过程。简单来说,绩效实施就是指已经制定好的绩效目标的实施过程。
五、简答题30%
1.简述平衡计分卡的优缺点。
优势:(1)平衡计分卡是一个基于战略的绩效考评系统,它以简单一致的方法描述了公司的战略并将其在公司的各个层面表现出来,发展和强化了战略管理系统。(2)平衡计分卡是考评系统与控制系统的完美结合。(3)平衡计分卡实现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果指标与动因指标、长期指标与短期指标、外部指标与内部指标、客观考评与主观考评等的平衡。
劣势:(1)实现平衡计分卡的难度大。(2)实施平衡计分卡的工作量较大。(3)平衡计分卡对员工的激励作用有限。
2.简述关键事件法实施的注意事项。
(1)所记录的事件必须是关键事件,必须是与被考评者的关键绩效指标有关的事件。
(2)关键事件法一般不单独作为绩效考评的工具来使用,而是应和其他绩效考评方法结合使用,为其他考评方法提供事实依据。
(3)记录的关键事件应当是员工的具体行为,不能加入考评者的主观评价,要把事实与推测区分开来。
(4)关键事件的记录要贯穿于整个工作期间,不能仅仅集中在工作最后的几个星期或几个月里。
(5)关键事件法是基于行为的绩效考评技术,特别适用于那些不仅仅以结果来衡量的工作绩效,而且还要注重一些重要行为表现的工作岗位。
3.简述绩效考核的影响因素。
外部因素:主要指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包括组织所处的特定经济环境、市场状况、社会因素和政治、法律因素等,如国家法律法规、企业所处的行业。
内部因素: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主要包括对考核的认识和绩效考核者的专业程度。客观因素主要包括企业的发展阶段、员工类型、人力资源系统的规范化程度、成本、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的支持程度等。
4.简述绩效信息的收集原则。
(1)有目的的收集信息(2)让员工参与收集信息(3)抽样法收集信息
(4)将事实与推测区分开来(5)繁简适度原则。
5.简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步骤。
(1)分解组织目标,确定岗位职责(2)确定工作要项与工作要求(3)建议评价指标组合(4)设置评价指标的优先顺序(5)确定评价指标的标准(6)建立评价指标的评价尺度
6.简述自我考核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优点:员工本人最了解自己,所以员工自我考核有利于考核信息的全面性;自我考核是最轻松的考核方式,不会使员工感到很大压力,能增强员工的参与意识,而且作为考核结果具有建设性,会使工作绩效得到改善;能够极大地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员工的自我管理,提供各类的业务水平;能够给员工一个自我发表意见的机会,有利于以较高的热情参与绩效考核工作,员工的自评信息可以为主管的绩效反馈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缺点:自我考核最大的问题是有“倾高”现象存在;员工自评的分数与评语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主管的考核,特别是当主管对这个员工的工作开展情况不是十分了解时。
适用范围:适用于考核工作主要不是针对业绩而展开的情况。
六、论述题20%
1.结合实际试论述怎样激发绩效反馈面谈的潜在作用。
(1)在评价面谈之前让员工本人先对个人的绩效进行自我评价(2)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绩效反馈过程(3)多问少讲,积极倾听(4)避免偏见与先入为主(5)通过赞扬肯定员工的有效业绩(6)把重点放在解决问题上(7)将绩效反馈集中在行为上或结果上而不是人的身上(8)反馈应具体(9)尽量少批评(10)制定具体的绩效改善目标,确定检查改善进度的日期(11)确保理解
2.结合实际分析运用标杆管理法应注意的问题及要点。
应注意的问题:(1)标杆法中的标杆是指合理的实践,而不一定是最佳实践或最优步骤。
(2)标杆法的标杆有很大的选择余地,企业可以在广阔的全球视野下寻找其基准点。
(3)标杆法是一种直接的、片段式的、渐进的管理方法。(4)标杆法适用于行业内追随企业的多个方面。(5)标杆法注重不断地比较和衡量,这是一个自始至终、不断循环的过程。要点:(1)要注意从战略与系统方面寻找标杆对象成功的原因。
(2)要在借鉴、模仿、学习的基础上注重创新。(3)要重视组建专门的调研与变革团队。
(4)要重视标杆信息网络和数据库的建设。(5)要重视培育标杆文化。
3.试论述绩效计划的制定原则。
(1)与公司发展战略和绩效计划相一致原则(2)突出重点原则(3)可行性原则(4)全员参与原则(5)足够激励原则(6)客观公正原则(7)综合平衡原则(8)职位特色原则
第四篇:人力资源:《绩效管理》2013模拟练习1
《绩效管理》模拟考试试卷
(一)一、单项选择题25%(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对于绩效的评价与分析要从多个角度和方面进行,这样才能得到有关绩效的真实评价,这是指绩效具有(B)。
A.多因性B.多维性C.动态性D.稳定性
2.通过绩效管理要促进组织与员工的共同成长,为每一个员工提供指导、支持和帮助,不断提升员工的胜任力,并使之主动学习、相互学习,建立学习型组织,形成具有激励作用的工作氛围,从而建立组织的高绩效文化,这是绩效管理的(B)特点。
A.目标导向B.强调发展C.以人为本D.系统思维E.注重沟通
3.启动员工绩效管理系统地基础性环节是(A)。
A.绩效计划B.绩效实施C.绩效评价D.绩效反馈
4.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包括一般理论基础和直接理论基础。其中(C)是绩效管理的一般理论基础。
A.控制论、系统论、相对论B.工作分析、目标设置与目标一致理论
C.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D.激励理论、成本收益理论、权变理论等
5.1948年,(C)发表了《控制论》,作为控制论的奠基性著作,它标志着控制论这一新兴学科的诞生。
A.利文森B.弗鲁姆C.诺伯特·维纳D.亚当斯
6.绩效管理的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的,离开了任何一个部分都不能构成绩效管理系统,都无法到达绩效管理的目的。这是指绩效管理系统的(B)。
A.集合性B.整体性C.相关性D.目的性E.环境适应性
7.美国马里兰大学管理学兼心理学教授爱德温·洛克和休斯在一系列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B)。
A.目标管理理论B.目标设置理论C.组织公平感理论D.权变理论
8.员工对组织报酬的分配结果是否公平的感受是(A)。
A.分配公平感B.程序公平感C.互动公平感D.报酬公平感
9.工作分析中的“天然的”最佳主体是(A)。
A.工作任职者B.工作分析小组C.工作分析对象的直接领导D.专家
10.1938年,管理学家(B)出版了《经理的职能》一书,被认为是首开企业经营战略研究之先河。
A.彼得·德鲁克B.切斯特·巴纳德C.迈克尔·波特D.伊戈尔·安索夫
11.先由企业总部高层管理人员制定企业的总体战略,然后再逐层分解为各部门的战略,这种制定公司战略的方法是(A)。
A.自上而下法B.自下而上法C.上下结合法D.其他
12.(A)是绩效计划管理过程的起点,同时也是难点。
A.绩效计划的制定B.绩效计划的实施
C.绩效计划实施效果的反馈D.绩效计划的修正
13.在绩效计划过程中,主要负责“了解组织战略目标,结合组织、团队的目标和个人实际确定自己的绩效目标;拟定个人绩效计划,并与上级交流沟通 ”的主体是(C)。
A.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B.员工的直接上级C.员工本人D.客户
14.(C)是指绩效项目的具体内容。
A.绩效方法B.绩效标准C.绩效指标D.绩效目标
15.企业制定绩效目标时,要遵循SMART原则,其中A是指目标应是(C)。
A.具体的B.可衡量的C.可达到的D.与公司和部门目标高度相关的E.是以时间为基础的16.绩效评价指标的构成要素包括指标名称、指标编号、指标定义三个方面。其中“对指标的内在性质和范围方面的内容进行界定、说明,防止评价双方在理解上产生差异”是指(C)。
A.指标名称B.指标编号C.指标定义D.指标要求
17.各种标准应当相互补充,扬长避短,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反映了标准体系的配套性特征。这是绩效评价标准体系的(C)特征。
A.稳定性B.比例性C.完整性D.协调性
18.使用一些带有程度差异的形容词、副词、名词等修饰的词组揭示有关评价标志的状态、水平变化与分布情形,如:好、较好、一般、较差、差。这是(A)。
A.量词式标度B.等级式标度C.数量式标度D.定义式标度
19.(A)是绩效管理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正式沟通方式,它是指员工可以通过文字或表格的形式定期向主管人员报告工作的进展情况、所需要的支持、计划的变更及反映发现的问题,主要有周报、月报、季报、年报。
A.书面报告B.管理者与员工的定期面谈
C.管理者参与的小组会议或团队会议D.咨询
20.按照(A)可将绩效考核分为定期考核和不定期考核。
A.考核时间B.考核性质C.考核目的D.考核对象
21.信度指标多以相关系数表示,其中稳定系数是(A)方面的指标。
A.跨时间的一致性B.跨形式的一致性C.方法的一致性D.跨项目的一致性
22.当评定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会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从而造成以偏盖全,产生评估误差。即“一好百好,一差百差”的评估误差,也叫(A)。
A.晕轮误差B.逻辑误差C.宽大化误差D.个人偏见误差
23.(A)的特点是管理者只告诉员工做什么、怎么做,在这种方式下,员工的任务是听和学,以管理者为中心而不是以员工为中心。
A.指令式反馈B.指导式反馈C.授权式反馈D.复合式反馈
24.绩效改进的评价方式有很多,其中(B)关注解决方案对组织产生的效果,即干预方案是否解决了组织真实存在的问题,绩效改进项目是否能帮助组织战略目标的达成。
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证实性评价D.元评价
25.行为锚定等级评定法的提出者是(D)。
A.莫博涅和马库斯B.莫博涅和史密斯C.马库斯和肯德尔D.史密斯和肯德尔
二、多项选择题5%(下列五个备选答案中有2至5个是正确的,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从管理学的角度看,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组织为了能够达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它包括(A C)。
A.个人绩效B.态度绩效C.组织绩效D.工作绩效E.管理绩效
2.在需要激励模式中,影响最为广泛的是(A D)。
A.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B.弗鲁姆的期望理论C.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D.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E.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3.针对绩效管理,工作分析主要收集以下信息(A B C)。
A.职位资格B.职位责任C.职位标准D.职业声望E.职业地位
4.绩效内容包括(A C)。
A.绩效项目B.绩效标准C.绩效指标D.绩效目标E.绩效方法
5.下列反馈面谈类型中,属于反面反馈的是(B C)。
A.口头表扬B.汉堡法C.BEST法D.奖励E.晋升
三、填空题5%
1.从管理学的角度看,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组织为了能够达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它包括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两个方面。
2.绩效管理对企业的组织文化具有强化作用和构建作用。
3.判断绩效考核是否可信的方法有:重测方法、考核者内部信度测量、考核量表的内部信度测量。
4.绩效分析包括需求评估和原因分析两步。
5.关键绩效指标法(KPI)的理论基础是“二八法则”。
四、名词解释15%
1.绩效:是指具有一定素质的员工围绕其任职的职位,为完成或卓越地完成所负责任,而达到的不同阶段成果,以及在实现过程中的行为表现。
2.组织文化:是指组织成员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简单地说,组织文化通常表现为人们已经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3.战略性绩效管理:是指对企业的长期战略制定实施过程及其结果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考核评价,并辅以相应激励机制的一种管理制度,是以战略为导向,并促使企业在计划、组织、控制等所有管理活动中全方位的发生联系并适时进行监控的体系。
4.目标指标:是指正好完成公司对该职位某项工作的期望时,职位应达到的绩效指标完成标准。它一般是指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中、正常经营管理水平下部门或单位应达到的绩效表现。
5.效度:是指考核结果与真正的工作绩效的相关程度,即用某一考核标准所测到的是否是真正想测评的东西,它强调绩效考核方法测量人的能力和实际进行内容的准确性程度。
五、简答题30%
1.简述绩效管理的目的。
战略目的、管理目的、开发目的、信息传递目的、组织维持目的、档案记录目的2.根据组织公平感理论的内容,企业绩效考评过程中应注意哪六大机制的建设?
员工参与机制、自我评定机制、反馈机制、申诉机制、监督机制、绩效信息收集系统
3.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在管理理念上,认为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经过开发的人力资源可以升值增值,能给企业带来巨大利润。
(2)在管理内容上。重点是开发人的潜能,激发人的活力,使员工能积极、主动、创作性地开展工作。
(3)在管理形式上,强调整体开发,要根据企业目标和个人状况,为其做好职业生涯设计,不断培训,不断调整职位,充分发挥个人才能。
(4)在管理方式上,采取人性化管理,考虑人的情感、自尊与价值。
(5)在管理手段上,在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等方面均由计算机自动生成结果,及时准确地提供决策依据。
(6)在管理层次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处于决策层,直接参与企业的计划与决策。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更新观念,把企业战略制定纳入到绩效管理中来,对战略实施的过程采取多指标半透明的评价方式进行适时考评,并辅以相应的激励机制,就一定能实现战略性绩效管理。
4.简述绩效沟通中信息收集与分析的意义。
(1)信息收集是绩效管理工作的基础环节(2)绩效信息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
(3)绩效信息是决策的依据(4)绩效信息是解决各种纠纷的依据
5.简述避免考核者误区的措施。
考核者误区主要是由于考核者的心理原因或个人偏见所导致,通常难以完全避免,但只要考核者在实际工作中有意识地加以防范,就可以使其对其绩效考核结果的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为了避免各种考核误差,可以采用的措施有:
(1)科学选择考核主体
(2)对考核主体进行必要的培训(考核道德和考核纪律方面的培训、考核资料收集方面的培训、考核体系方面的培训、考核主体误差方面的培训)
(3)选择正确的绩效考核方法
(4)及时有效地调整绩效考核体系
6.简述绩效反馈的作用。
首先,绩效反馈在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使考核公开化,确保考核的公平和公正。
其次,绩效反馈是提高绩效的保证。
最后,绩效反馈还可以排除目标冲突,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六、论述题20%
1.结合实际论述绩效管理的作用。
(1)对企业的作用:奠定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基础、增强企业计划管理的有效性、提供企业价值创造循环的动力、建设企业文化的有效工具。
绩效管理对企业的作用,最根本的应该体现在企业绩效水平的提高和竞争力的增强上。
(2)对员工的作用:使员工获得工作状况及业绩反馈、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促进员工能力提高和职业发展。
绩效管理对员工的作用,最终表现为员工绩效水平的提高,而员工绩效水平的提高则是企业整体绩效水平提升的根本基础。
(3)对管理者的作用:帮助管理者实现管理目标、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技能、节约管理者的时间。
绩效管理对管理者的作用,最终的结构是使管理者能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责,而管理者职责的有效履行则是员工绩效与企业绩效提高的重要保障。
从以上对绩效管理作用的分析可以看出,绩效管理对企业、员工和管理者这三方面的作用是相互关联的。对企业的作用是最根本的,能带来企业整体绩效水平的提高;对员工的绩效是基础性的,成为企业整体绩效水平提高的基础;对管理者的作用是保障性的,成为员工和企
业绩效提高的保障。因此,绩效管理系统地发挥着作用,进一步证明了绩效管理的系统性质。
2.试论述有效的绩效评估标准应具有的要求。
(1)标准是基于工作而非基于工作者(2)标准是可以达到的(3)标准是为人所知的(4)标准是经过协商而制订的(5)标准要尽可能具体而且可以测量(6)标准有时间的限制(7)标准是可以改变的。
3.试分析战略与绩效管理脱节的原因,谈谈如何更好地实现绩效管理的战略性。原因:(1)观念上的误区(2)战略自身的空洞性(3)部门间的目标冲突
如何实现:(1)建立战略目标体系(2)上下结合制定公司战略(3)战略实施过程的适时绩效考核评价(4)多指标半透明的评价方式
第五篇:浅述人力资源之绩效管理
浅述人力资源之绩效管理
摘要:绩效管理无疑是企业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管理工作,它始终贯穿在企业管理的主轴线上,关乎着企业的成败与兴衰。本文以绩效管理为导向,分析了当前我国绩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绩效管理 企业管理 薪酬
当前,我国有着相当多的企业已认识到绩效考核在经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大多数企业的实际运作效果却欠佳,主要是因为目前运用的绩效评价系统存在着明显缺点。集中表现在绩效判断的主观性,以及不同管理者的评定不能比较;反馈延迟,使员工因好的绩效没有得到及时的认可而产生挫折感。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系统思考绩效考核工作,客观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1、考核目的不明确,存在较大偏差
很多企业实际上对通过绩效考核要解决什么,绩效考核工作要达到什么目的缺乏清醒的认识。现代管理理论认为,考核是对管理过程的一种控制,其核心的管理目标是通过评估员工的绩效以及团队、组织的绩效,并通过结果的反馈、分析绩效差距来实现员工绩效的提升,进而改善企业管理水平和业绩。同时,考核的结果还可以用于确定员工的培训、晋升、奖惩和薪酬。很多企业都将考核定位于确定利益分配的依据和工具,这确实会对员工带来一定的激励,但势必使得考核存在一定的风险。
2、重员工个人绩效管理,忽视企业整体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的主旨是企业战略和经营目标的达成,其手段是通过员工个人目标的实现从而带动企业整体目标的达成。然而,在管理的现实中,管理者们往往是本末倒置。他们多关注于员工个人绩效的管理,轻视、甚至忽视企业整体绩效的管理。其实,企业整体绩效管理才是管理者应该关注的重点,员工的绩效管理是工具和过程。高绩效的企业往往设有绩效管理委员会,由企业高层亲自领导,其成员包括企划、财务、人力资源等部门负责人,他们的任务是确保企业的战略和经营目标能层层分解到员工个人,使员工的工人目标与企业的目标协调一致。
3、强调被考核者而忽视了考核者
考核应该是“全员性”的,然而,很多企业在考核中往往眼睛向下死盯基本员工,而忽视了对手握考核权力的考核者的考核。难怪有的员工常常抱怨说:“当官的就是权大嘴大,有嘴说别人,无嘴说自己!”应该说,对考核者的考核往往比对那些被考核者的考核更加重要。
4、把绩效考核简单化
不少企业把绩效考核的目标和用途简单化。对于他们来说,考核就简单的=打分=发奖金,即通过绩效考核对员工的绩效打分,然后把绩效分数机械地同薪酬,特别是员工的月度、季度、半年或奖金挂钩。把考核结果同薪酬直接联系没有错,而且在中国企业中还应该加强、普及。但是,绩效考核的目标是多重的,考核的结果更要广泛地运用在员工招聘、培训和发展、晋升等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通过绩效考核,发现企业招聘的员工是否是企业实
现战略目标所真正需要的人才;通过绩效考核,发现员工的知识和技能同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之间的差距,从而制定出相应的培训和发展计划;通过绩效考核,不仅通过财务方式进行激励,奖勤罚懒,还要通过其他方式,如公开表扬、晋升,对绩优员工进行激励。
二、就如何加强企业绩效管理提出的相应对策
1、树立科学绩效管理观念,指导科学的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不是管理者对员工挥舞的“大棒”,也不应成为无原则的“和稀泥”。绩效考核的目的不是为制造员工间的差距,而是实事求是地发现员工工作的长处和短处,以便让员工及时改进、提高。要提升担当绩效考核工作的管理者的现代经理人意识、素质和能力,真正使企业各层级管理者在企业的所有管理活动中发挥其牵引力。
2、明确绩效管理的目的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以及企业员工应该对绩效管理目的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绩效考核目的不仅是要考核人、监督人、控制人,而且要激励人、发展人。而通过绩效考核激励员工,确定员工的发展方向是企业绩效考核关键。只有这样才能让员工感到企业有安全感、成就感、成长感,有发展的希望,从而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达到吸引人、留住人,最终促进员工为企业作贡献的效果。
3、定周期、讲方法、用结果
我们应该重视团队考核,周期包括季度、半、考核,而一些新的项目则按照项目考核来做。员工考核包括月度考核,季度考核,半年考核和考核,考核方法多种综合,根据不同的目的,采取不同的方法。绩效考核的结果的使用,一般涉及是调薪、职务晋升、岗位调动,奖金分配以及培训。分工方面,一般是人力资源部推进绩效考核进程,但不负责制订具体业务部门员工的指标。概括而言,员工考核的周期中,周考核、月度考核、季度考核及项目考核等各企业按照业务的性质灵活选用或者综合使用。
帮员工取得工作胜利,企业和员工双方面都有得益。当员工拥有清晰的目标,有意义的工作,以及每日的支持,他们工作意愿将受到鼓励。这意味着员工在工作中所做的事对他们本身就存在价值,他们认为自己每天都为这个世界带来改变,他们本身都获得发展。最终让员工获得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员工来这里工作,感到自己属于这里。当员工认为自己能带来改变时,他们就会爱上这种归属感。当员工想留在一个地方,他们留的越久,就会想方设法地回报所在的组织,而且他们自身也获得发展。员工的保留率和创造性都会得到提高。
三、总结
总之,绩效管理作为一个有效的管理工具,它提供的绝不仅仅是一个奖惩手段。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为企业和员工提供了一个信号,一个促进工作改进和业绩提高的信号,激励员工业绩持续改进,并最终实现个人、组织乃至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