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基本步骤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基本步骤
⑴划分作业活动:编制一份作业活动表,其内容包括厂房、设备、人员和程序,并收集有关信息。
⑵辨识危险源:辨识与作业活动有关的主要危险源。考虑谁会受到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
⑶确定风险:在假定计划的或现有控制措施适当的情况下,对与各项危险源有关的风险做出主观评价。还应考虑控制的有效性以及一旦失败所造成的后果。
⑷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判断计划的或现有的职业健康安全预防措施是否以把危害控制住并符合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
⑸制订风险控制措施计划:编制计划以处理评价中发现的,需要重视的任何问题。应确保新的和现行控制措施仍然适当和有效。
⑹ 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针对已修正的控制措施,重新评价风险,并检查风险是否可承受。
.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主要包括:物的故障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失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环境因素,环境缺陷(温度、噪声、振动、照明、或通风等方面的问题)
1按能量分为7种类型: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人机工程因素(生理或心理)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和我们有关的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好、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通风不良、气温过高等);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不清、不准等);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不规范、位置缺陷等);
危险源辨识应考虑以下范围:
.必须覆盖用人单位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如临时性的运行、检修和维护等活动)。
.必须覆盖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包括分包方和访问者、供货者),以及使用外部提供的服务所带来的危害和风险。
.必须覆盖作业场所内的所有设施(现场外来的设备或外包队的)、作业现场内所有的物料、装置和设备造成的危害,包括过期老化以及租赁和库存的物料、装置和设备。
第二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总结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培训总结
危险源控制是安全标准化的核心工作,危险源辨识是安全标准化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了让每位职工能对自己每日各项生产作业活动能进行梳理,确定危险源,并对危险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是否可接受,确定危险级别。我部对职工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培训,以下为培训内容:
一、对危险源的定义和种类进行解释分类,并就对危险源和隐患两者的区别也进行了比较。
二、让职工了解危险源的评估方法,并对一些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和一些施工现场相关些危险源的控制要求。
三、对如何加强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能力提升做了一些讲解。
四、对我部施工现场以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对其有效控制方法进行一些简单的介绍。
五、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识别能力做近一步的提升。
六、通过ppt图片形式对一些施工现场危险源进行放映,让现场职工参与到这些图片辨识其是什么危险源的活动中来。最后对职工进行现场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考试,从这次培训考试成绩,我们能看的出来,职工对着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这给我们在接下来的日常工作生产活动中会带来很大的帮助。同时,在培训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很多职工在危险源辨识这方面还是了解甚少,对其风险评估和控制方式缺乏有效的控制能力,这将会在接下来的培训中进行完善。
第三篇: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班组长的职责
(1)负责本班组的危险源控制管理,熟悉各级危险源控制的内容,督促各岗位人员(包括本人)对各级危险源进行检查。
(2)对本班组查出的隐患当班不许整改完毕,确实无力整改的应及时上报车间,同时立即采取措施有效的临时性措施。
(3)对本班组内危险源进行认真检查,对隐患整改或信息反馈方面出现的失误及由此引发的各类事故承担责任。
5、岗位操作人员的职责
(1)必须熟悉本岗位有关危险源的检查控制措施内容,当班检查控制情况,严禁弄虚作假。
(2)发现隐患应立即上报班组,并协助整改,对不能及时整改的隐患,则应采取临时有效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3)对因本人在危险源检查、信息反馈、隐患整改、采取临时措施等方面延误或弄虚作假,造成危险源失控而发生的事故承担责任。
(二)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
1、各级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责
(1)督促本单位开展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制定并实施管理办法,负责综合治理。
(2)负责组织本单位对相应级别危险源危险因素的系统分析,推行控制技术,不断落实、深化、完善危险源的控制管理。(3)分级负责组织危险源辨识结果的验收与升级、降级及撤点、销号审查。
(4)按期深入现场检查(或抽查)本级危险源的控制情况。(5)负责危险源控制点的信息管理。
(6)按规定的期限及时填报危险源隐患汇总表。
(7)督促检查各级对查出或报来隐患的处理情况,及时向主管经理报告。
(8)对危险失控而引发的相应级别伤亡事故,组织认真调查分析,按本规定查清责任人并及时报告领导。
(9)负责按本规定的内容进行危险管理的考核。
(10)对因本部门工作失误或延误,造成危险源漏定或失控及由此造成的相应级别工伤事故负责。
2、总公司职能部室职责
(1)参与A级危险源辨识结果的审查,并在本部门的职权范围内组织实施对相应危险源的控制管理。
(2)负责本部门分管的危险源定期进行检查。
(3)按“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职责,对下属矿分公司无力整改的危险源缺陷或隐患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安排处理。
(4)对因本部门工作延误,导致危险源失控或由此引发的死亡以上事故负责。
3、分公司有关科室职责(1)了解本单位危险源分布情况,参加A、B级危险源辨识结果的审查与控制管理。
(2)负责对科室分管的危险源定期进行检查。
(3)对车间无力整改的危险源隐患或缺陷,接到报告及时安排处理。
(4)对因本部门工作失误,导致危险源失控而发生的重伤及以上事故负责。
第四篇: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1目的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确定、更新,对其实施动态管理、有效控制。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各职能部门及所有的建筑施工活动、过程、服务和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更新和管理。
3职责
3.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处是本程序的主管部门。
3.2项目管理部负责对施工活动、材料堆放、危险品存放及使用、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及风险控制过程实施监督检查。
3.3各职能部门、项目部分别负责所属范围内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的策划与实施。
4工作程序
4.1危险源辨识
4.1.1辨识方法:危险源主要通过现场观察、调查表、安全检查表、专家判断法等方法辨识。
4.1.2危险源范围
辨识危险源时,要考虑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三种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
辨识范围应考虑以下主要方面:
a)建筑施工过程、服务和作业环境中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冬、雨季施工、临时性的运行、临时性抢修活动、夜间施工和外界提供的设施等)。
b)所有进入施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包括内部员工与外部分包商和访问者等的活动)。
c)作业场所内的设施设备、材料堆放存在的危险源(包括组织内部的设施或由外部提供的设施)。
d)工程施工过程、工作场地特点、工作环境情况等存在的危险源。
e)有毒有害原材料、易燃易爆物品储存与使用可能对员工和相关方造成的危害。
f)违章作业、违章指挥、作业人员的身体条件与自身素质(技术素质、作业熟练程度、安全素质)与所从事的工作要求不相适应带来的隐患。
g)安全措施不完善给作业人员或机械设备带来危害。
4.1.3辨识步骤
4.1.3.1公司各职能部门及项目部根据职责和业务范围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本单位危险源进行辨识,填写《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调查表》,经部门领导或项目部负责人审核后,报安全生产监督处。
4.1.3.2安全生产监督处根据各单位辨识的危险源,进行审核、登记、汇总,建立公司《危险源辨识清单》,并及时下发到职能部门、项目部。
4.1.3.3各职能部门、项目部依据公司《危险源辨识清单》,结合本单位实际,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并建立本单位危险源清单。
4.1.3.4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处对各职能部门、项目部的危险源辨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4.2危险源风险评价
4.2.1评价方法
采用直接判断法、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法,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风险因素进行评价。
4.2.1.1定量评价是指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法(D=L·E·C),通过对与系统危险性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危险的大小,分析危害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确定风险的程度。
D=L·E·C
L——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
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
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D——
风险性分值
取值如下:
L值表
E值表
暴露于危险的频繁程度
频数值
非常罕见地暴露
0.5
每年几次暴露
每月一次暴露
每周一次暴露
每天工作时间暴露
连续暴露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概率值
实际不可能
0.1
极不可能
0.2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5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可能,但不经常
相当可能
完全可能预料
C值表
D值表
风险性分值
危险程度
风险等级
风险分类
>320
极具危险,不可能继续作业
重大危险因素
160~320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一般危险因素
20~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概率值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重大、致残
严重、重伤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灾难、2~9人死亡
大灾难、10人以上死亡
当总分D>160分时,为重大危险因素;D≤160时,为一般危险因素。
4.2.1.2定性评价采用直接判断法。当出现以下情况直接判定为重大危险因素:
a)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
b)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的;
c)曾发生过事故,且未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的;
d)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4.2.2评价步骤
4.2.2.1各职能部门、项目部组织有关人员对本部门、项目部辨识的危险源进行初始风险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处。
4.2.3.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建立重大危险因素清单。经主管领导批准,下发至各职能部门、项目部。
4.2.3.3各职能部门、项目部根据公司重大危险因素清单结合实际,建立本单位《重大危险因素及其控制计划清单》。
4.3风险控制的策划和实施
4.3.1各职能部门、项目部对危险源的控制进行策划,选择适合的控制策略。
4.3.2对一般危险源,可根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程序文件或已形成的管理制度,通过培训教育、日常的运行检查实施控制。
4.3.3对重大危险源,可采用下列一种或几种方法进行控制。
a)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
b)制定应急预案
c)制定运行程序
d)制定管理措施
4.3.4各职能部门、项目部依据危险源控制的策划结果、《重大危险因素清单》对本单位的危险源实施有效控制。
4.3.5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处检查监督各职能部门、项目部对危险源的控制情况。
4.4危险因素的更新
当发生下列情况时,各职能部门、项目部应按上述步骤,重新进行危险源的辨识、评价与控制:
a)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运用;
b)法律法规发生变化;
c)生产活动发生重大变化;
d)方针、目标发生重大调整;
e)与职业安全健康有关的其他情况发生变化。
5记录
5.1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调查表
5.2危险源辨识清单
5.3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结果一览表
5.4重大危险因素及其控制计划清单
第五篇: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措施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措施
一、危险源识别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
2、实效性原则
3、有效范围内原则
4、方法的科学性原则
5、适宜性原则
6、预防性原则
7、输出型原则
8、真实性原则
9、危险源识别的使用范围
二、危险源识别范围应覆盖公司矿山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具体包括:
1、所有的生产、经营过程。
2、新建、扩建、改建生产设施,采用新工艺的实施及管理中的预先危害因素识别。
3、在用设备或运行系统的危害因素识别。
4、退役、报废的系统或有害废弃物质的危害因素识别。
5、化学危险品危害因素的识别。
6、工作人员进入作业场所各种危害因素的识别。
7、外部提供产品,服务中的危害因素识别。
三、危险源单位分类
1、按时间分为:过去、现在、未来三种状态。
2、按严重程度分类:正常、异常、紧急情况。
四、按照危害类型分类:
1、机械危害、物理危害、生物性危害、人机工程危害、化学危害、行为危害。
五、危险源识别的步为:
1、调查确定危险源。通过调查、了解、收集过去经验及事故情况,结合现场检查、判断等办法来确定危险源并进行分类。
识别危险转化条件。
2、进行危险分级。危险分级是确定危险程度,提出应重点控制的危险源。危险源等级可分为以下四级:
A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多人伤亡或引发火灾、爆炸、造成设备、厂房设施毁灭性破坏,或虽事故程度不太严重,但事故频率高,经常造成人员伤亡和影响生产者。
B级,可能造成一人死亡或虽未死亡但全部丧失劳动力(终身致残重伤)的伤害,或造成生产中一个班以上者。
C级,可能造成人员局部丧失劳动力(愈后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的重伤)的伤害,或造成局部停产一个班以上者。
D级,可能造成人员微伤、轻伤、或伤愈后能在原岗位工作的一般性重伤的伤害,并未造成生产中断。
制定危险预防措施。从人、物、环境、管理等方面可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危险源风险评价管理规定
危险源划分的依据,是根据引发事故“四要素”为依据。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环境条件。
危险源风险评价级别确定的规定。
A级由总公司确定,并对B级进行审查批准。B级由分公司确定,并对C级进行审查批准。C级由分公司车间确定,并对D级进行审查批准。D级由分公司车间班组长确定,并开会讨论后上报车间审查批准。
危险源评价管理程序。
由班组按工种和作业内容进行讨论确定本班组危险源。危险源确定后进行分级,并由班组讨论控制措施,汇总上报车间。
车间蒋所属班组上报危险源汇总后,召开技术人员、班组长、老给人参加的研讨会,对班组确定的危险源、控制措施、责任人是否妥当,进行认真研讨后上报公司。
由公司主管安全生产的副经理主持,召集有关部门、有关人员对公司危险源进行综合讨论确定后,并研究具体危险源管理办法上报公司。
总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召集有关部室人员对分公司上报的危险源进行综合讨论,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对制定具体管理办法,上报安委会。
危险管理分工
A级---由总公司副经理负责,相关职能科室检查,安全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分公司由经理负责,车间主任负责管理,班组长负责日常管理。
B级---由分公司副经理负责,相关职能科室检查,安全科监督管理,车间主任负责管理,班组长负责日常管理。
C、---由车间副主任负责,车间安全组及队长、班组长负责检查,安全组负责监督管理,班组长负责日常管理。
D级---由班组长负责,岗位工人负责检查,兼职安全员负责监督管理。
危险源管理责任制
总公司主管副总经理的职责
组织领导开展全公司矿山系统的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检查危险源管理办法级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
督促分公司或职能部室对A级危险源进行检测,并对所查出的隐患实施整改措施,同时,了解全公司A级危险源的分布状态及存在重大缺陷状况。
审阅和批示有关单位报送的危险源隐患汇总表,并督促或组织对其及时进行整改。
对全公司A级危险源漏定或失控及由此而引发的死亡及以上事故承担责任。
分公司经理、副经理的职责
负责组织本单位开展危险源分级控制措施管理,督促车间和科室落实危险源管理办法及控制措施。
对本单位A级、B级、C级危险源进行严格检查。督促车间及检查部门对A、b、C级危险源进行严格检查。审阅并批示安全科报送的危险源汇总表,督促或组织车间和科室及时进行整改。对本单位无力解决的隐患,应及时上报公司,并检查落实临时措施加以控制。
对本单位A、B级危险源漏定或失控及由此引发的事故负责。
车间正、副主任的职责
负责组织本车间开展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落实危险源管理办法与有关措施。
对本单位A、B、C级危险源进行检查,并了解本车间危险源的分布和存在的重大缺陷。
督促车间职能组及所属班组对危险源进行认真检查。及时审查并批示班组保送的危险源隐患整改材料。对新上报的隐患及时组织整改。车间无力整改的隐患,应及时向经理及安全科报告,并对整改的隐患进行有效地临时控制措施。
对本单位A、B、C级危险源漏定或失控而导致的死亡事故承担负责。
班组长的职责
负责本班组的危险源控制管理,熟悉各级危险源控制的内容,督促各单位人员对各级危险源进行检查。
对本班组查出的隐患当班整改完毕,确定无力整改的应及时上报车间,同时立即采取措施有效的临时性措施。
对本班组内危险源进行认真检查,对隐患整改或信息反馈方面出现的失误及由此引发的各类事故责任。
岗位操作人员的职责
必须熟悉本岗位有关危险源的检查控制措施内容,当班检查控制情况,严禁弄虚作假。
发现隐患隐患立即上报班组,并协助整改,对不能及时整改的隐患,则应采取临时有效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对因本人在危险源检查、信息反馈、隐患整改、采取临时措施等方面延误或弄虚作假,造成危险源失控而发生的事故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