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统计工作重要性分析探讨
曾看过这样一幅统计对联:计山计水计经济囊括四海,统天统地统社会包揽五洲。横批:天下归一统。我对这幅对联印象很深,它引发了我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许多思考。
一、应充分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1、统计工作触及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
也许有人会说,对联口气这么大,统计人是不是有点太狂妄了?仔细想想,其实对联说的还真是那么
回事:大到国库收支,小到柴米油盐,什么事离得开统计?试想,居家过日子,不知道包里还有多少钱,不知缸里还有多少米,那日子还怎么过?开办企业,竟然搞不清生产能力、销售收入,弄不明需用多少原料,能有多少利税,那企业还怎么开下去?一个地区,有多少城乡人口,有多少就业岗位,人均收入有多少,物价水平有多高,这些问题都糊里糊涂的,还如何发展经济?一个国家,不知道自己有多少生产总值,有多少财政收入,有多少能源供应,有多少外汇储备,这个国家将如何面对激烈的世界竞争?可以说,统计工作几乎能触摸到国民经济的每一根神经,它的重要性非同寻常。
2、统计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从某种意义上看,统计的重要性类似于军事情报,它常常能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事实上,在许多国策的制定过程中,如实施计划生育、坚守18亿亩耕地、保护生态环境等等,统计数据的参考价值都是功不可没的。一位市长曾这样评价统计工作,他说,在市政府如果说排前三个重要的部门,统计部门应该算是一个。统计工作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统计工作对政府部门如此重要,对企业经营同样重要。对一家企业而言,切实加强自身统计功能,定期统计各方面数据,对企业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作深入调查,撰写统计分析报告,大胆提出一些新的建议和设想,同样能为企业领导经营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如果没有科学的统计依据,企业的各项管理就将如空中楼阁,虚而不实,管理过程中就不能很好地找到切入点。
二、准确统计是统计工作重要性的根本保障
统计工作是如此的重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时我们却又会听到这样一种说法:统计数字水份多。“水份多”是何含义?应该就是“不准确”的意思吧。作为统计人,我们整日忙忙碌碌的,不图什么回报,这种声音对我们无疑是一种伤害。然而,当我们冷静下来,客观地剔除掉流言中对统计的误解和偏见的成分,虚心地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之后,我们却不得不开始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作进一步的思考:准确统计应该是统计工作重要性的根本保障。
不可否认,在某些地区,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还存在着统计数据“不准确”甚至于“水份多”的现象。实事求是本是统计工作的灵魂,统计数字是不该有水的,是谁弄“湿”了我们的统计呢?当然,造成统计数据“湿水”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业务操作”和“主观影响”应该是其中两个重要的因素。这里的“业务操作”因素指的主要是统计业务人员在统计数据时出于业务生疏、人手不足、时间仓促、检查不到位、责任心不强等多种原因而导致数字的偏差,如计量单位混淆、小数点位置偏移等等,如果不及时发现,这种原因所造成的误差也是很大的。这里的“主观影响”因素指的主要是出于“人”的主观愿望而直接导致了数据的失真。什么“人”凭主观愿望就能使数据失真呢?可能是个别企业,可能是个别部门,可能是个别领导。影响数据失真的“人”也各有原因:个别企业可能是为了规避税收,个别部门可能是因为考核评比,个别领导可能是为了突显“政绩”。不论是什么“人”,不论是什么原因,所造成的后果都是一样的:统计数据失真,统计形象受损。
对于这种仍然存在的统计“湿水”的现象,如果不加大整治力度,不从制度上去根治问题,天长日久,统计部门迟早会被边缘化,统计的“牌子”迟早会被砸碎,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将再也无从谈起。要知道,军事情报失真,足以让三军陷入重围,统计数据失真,足以使发展误入歧途。我想,那种局面是任何一个真正的统计人所不愿面对的。
三、加快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
各级政府对统计工作的重视和统计工作业已取得的成绩充分证明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统计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数据的准确性问题却日益成为阻碍统计工作发展的大问题,这就迫切要求要加快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当然,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对于如何加快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笔者只能从表层上浅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1、从统计力量上看,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应进一步加大对基层统计的投入。当前基层统计工作量相当繁重,统计时间非常紧张,而统计经费不足,统计人员严重缺乏,县、镇一级统计人员一个人要承担几个人的工作量,可还是忙不过来,这种情况下,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必
然会受到相当程度的影响。
2、从统计对象上看,当前的统计方法制度还应进一步精简统计要素,压缩统计范围,更多关注一些民生问题。对于有些过时的计划经济指标或统计部门确实无法准确掌握的经济指标,建议不再列入统计范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私营企业的月度数据汇总不能及时,不够完备,有的报表如效益表等可以季报的建议不再让基层搞成月报。这样的一些举措对于提高统计效率,提升数据质量应该是有好处的。另外,统计也不必过分关注那些要考核的经济指标,而更应多关注一些和老百姓生活休戚相关的实际问题,使统计在为领导服务的同时,更能为老百姓服务。真正好的统计方法制度应该是能让老百姓都熟知、都说有用、都夸好的统计方法制度,而不是只为几个考核指标而忙的统计方法制度。
3、从统计的功能上看,应做到统计结果和政绩考核完全脱钩,地方统计和国家统计有效整合。统计结果和政绩考核完全脱钩,影响数据质量的人为因素自然就会大大减少,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自然就会大大提高。反之,如果将统计数据作为考核领导的一个标准,那么不少地方领导恐怕都想在统计数字上做做文章。地方统计和国家统计彻底分离,地方统计的结果不用再层层上报,而只是作为地方领导决策的一个内部的参考依据,统计数据自然也就再没有人为影响的理由和可能。否则,按照很多中国人报喜不报忧的传统,层层上报上去的数据究竟能有多少是原汁原味,恐怕就很难说。
当然,改革往往不能一蹴而就,往往会面临很多难题,但改革的决心还是应该坚定,改革的步伐还是应该加快。只要坚持去做,难题肯定会有解决的办法,改革肯定会给统计工作带来更大的发展进步。
第二篇: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文字大小:大 中 小〗 〖打印〗
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在现实的企业经营运行中,谈到企业管理,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等,而统计的重要性往往被企业管理者所忽视。的确,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的有效与否,对企业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但假如没有科学的统计依据,从企业本身而言,各项管理就如空中楼阁,虚而不实,管理过程中就不能很好地找到切入点。从政府宏观调控来说,也难很好地找到着力点。因此,强化企业统计,无论是对企业的经营,还是对政府的宏观调
控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明显减弱。一是企业统计工作得不到企业领导重视,统计部门和统计岗位被撤销或合并,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二是企业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填报指标的随意性加大,统计数据质量下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所有制形式由单一的国有、集体发展到包括私营、个体、股份制、外商投资等多种形式并存,经营方式与管理模式也日益多样化,许多新企业应运而生。在这些新成立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明确设立统计职能部门和统计工作岗位,国家统计报表由财务人员或其他代填代报,一些统计指标也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由于企业统计工作存在诸多问题,所以统计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决策的参考作用就有所减弱,或者说就没有发挥过太大的作用。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统计工作的意义与作用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与认识,我们有必要明确,对企业来说,统计工作是通过搜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统计信息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数量性。即通过数字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正因为如此,统计信息正越来越多地和其它信息结合在一起,如情报信息、商品信息等;而诸如此类信息,尚能以统计数字显示或以统计数字为依据,则可利用程度也大为提高。二是综合性。世间一切事物都具有普遍联系。统计信息从整体上看,涉及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社会、文化、科技各个领域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涉及宏观与微观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利用统计信息,不仅可以对事物本身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而且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既可横向对比,也可总结历史预测未来。由统计的特性所决定,如果一个企业建立或完善了统计工作制度,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统计管理模式,提高了统计人员的素质,强化了统计管理,对企业而言,将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三、新形势下加强企业统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企业统计工作是对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监督整个企业活动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制定政策和计划的主要依据。当前,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现代化管理的发展,我们必须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素质,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健全统计法制,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统计管理模式,真正体现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
(一)调整服务对象,以企业为核心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统计只注重统计报表的填报,企业统计工作主要服务对象仍为上级管理部门,忽视了统计资料为我所用,在企业进入市场经济轨道后,企业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以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的,需要时刻掌握瞬息万变的市场,按照市场的需求对企业的营销策略和各项生产要求及时进行调整。因此,企业的统计目标也要适应其变化,逐步形成全方位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内外部信息的独立统计目标,这就需要企业统计必须适时的更新观念,调整服务对象,从过去完成上级主管部门的报表为主转变为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为主,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主动性做出贡献。因此提供可靠的统计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科学的预测,揭示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企业统计的主要任务。
(二)建立适宜企业经营管理的统计体系
有了观念的更新,服务对象的调整,还要建立适宜企业经营管理的统计体系。
1、设立综合统计岗位,其职能主要是设计并制定本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信息的报送要求,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统计责任,收集、审核、汇总、提供各种统计信息。在此基础上,综合统计一方面应完成各种统计报表的对外报送任务,另一方面应负责向本企业领导和各有关部门提供其所需的统计信息。
2、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统计职能和责任。在现代企业中,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统计信息不仅限于统计机构内部,为确保企业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应该在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中明确相应的统计职责,要求其按统一确定的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信息。
3、规范企业统计工作,使统计资料实现为企业经营管理所用和为统计部门所用的有机结合,科学的设置和完善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要符合全面性、规范性、及时性和客观性原则。现在企业经济活动分析中最重要的工程成本分析就是一个统计、分析的完整过程。工程成本分析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
程,为对其准确分析,需要根据组成成本的因素,如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临时设施费、施工管理费等,建立便于进行分析的统计指标,项目针对统计指标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从而为项目的成本控制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为企业的经营投标提供参考。
(三)全面提升统计自动化水平
加快统计信息网络和办公现代化建设,是做好统计工作的保障。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和网络银行、税务、交通等许多行业广泛应用,并给这些行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比,我们企业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落后了很多。为此,我们必须加快统计信息网络和办公现代化建设,这不仅是做好统计信息工作的需要,更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统计信息化建设包括网站、网络等硬件建设,还包括各种管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只有建立起企业统计信息网络,才能加快统计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反馈速度,才能真正实现及时、高效的统计信息服务。
统计的过程是由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三大环节连接的过程,是与大量的数据等信息打交道的过程,其工作量是相当大的,要优质高效的完成统计资料的传输、整理、分析就必须考虑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应用,网络和现代化办公的优势在于磁载和光载的信息保存方式使企业能够建立大容量的数据库;网上的信息交流增加了信息来源,实现了资料共享;借助于统计分析软件可以充分进行深层次的数据挖掘,为企业全方位、多层次地提供优质服务。企业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建立健全统计信息网络,实现主要统计数据的及时更新,加快企业统计信息网和部门统计网络的连接,实行企业联网直报,使统计信息既可及时地为上级部门或地方统计部门提供必要的统计资料,满足国家和行业的统计需要,又可立足本企业,建立适合本企业特点和市场需要的数据库与内部报表,及时反映企业的业务发展和经济效益情况。
(四)培养高素质统计队伍
统计工作中网络和现代化办公的引进,就要求各类应用维护人才的引进和培训。较高素质的统计人员不仅要掌握统计理论和分析方法,还应熟知本企业的业务工作流程和各部门职能,掌握一定的经济理论、现代管理知识,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处理信息能力和网络运用能力,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力。因此,统计人员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摒弃教条主义和计划经济思想定式的禁锢和束缚,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新知识、新方法的学习;不仅要做好统计分析工作,还要做好超前预测工作;要灵活运用多种统计理论、方法和手段,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深层次挖掘和分析其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写出高科技含量的分析预测报告,实现统计信息工作质的突破和飞跃,更好地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
现代企业应充分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统计力量,调整服务对象,建立适宜企业经营管理的统计体系,合理运用统计信息网络和现代化办公条件。统计人员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积极适应现代统计工作的要求。标准、科学、高效的统计工作必将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第三篇:充分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在习水县乡镇专职统计员派送会上的讲话
一、充分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经济越发展,统计工作越显重要。市委、市政府在机改前夕,决定为全市23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配备一名专职统计人员,开贵州省统计事业的先河,其力度之大,全国首屈一指。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基层统计工作的重视,解决了长期困扰乡镇统计人员交流频繁,工作不衔接的问题。同时市委常委决定,原有乡镇(街道、办事处)统计人员不变。
二、加强对这支队伍的管理
新配备的乡镇专职统计员,编制、人事在县统计局普查中心,工作在乡镇统计调查岗位,实行双重领导。统计调查业务工作以统计局为主,行政管理工作以乡镇政府为主。
1、乡镇政府要将专职统计员纳入政府工作人员同管理、同考核。
2、乡镇政府要为统计工作开展提供组织、人员和财力保障。
3、乡镇政府要在三年的工作服务期内不能调整统计调查岗位,服务期满以后,调整工作岗位必须经县统计局同意。
4、要确保统计调查任务完成的同时,乡镇政府可以安
排其它工作任务。
5、统计局要加强对乡镇统计调查工作的领导,完善规范乡镇统计工作,逐步实现统计工作重心下移。
6、统计局要加强对乡镇专职统计员的业务培训,尽快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7、统计局和乡镇政府要密切配合,关心年轻人的成长。
三、对专职统计员的几点希望
1、加强学习。既要加强统计业务知识的学习,也要加强政治思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的政治、业务素养。
2、勤于调研。要尽快熟悉派驻乡镇的乡情镇情,结合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提出有价值的统计分析。
3、扎实工作。要做工作的细心人,在工作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成长为乡镇工作的骨干。
4、团结同志。团结就是力量。统计调查工作需要各部门和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尊重和团结一道工作的同志,就为做好统计调查工作赢得一份力量。
5、自觉接受领导。既要服从统计局的业务领导,也要服从乡镇政府的行政领导,妥善处理好统计调查业务工作和乡镇行政工作的矛盾。
第四篇: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小编推荐)
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岳钱华工业142
学号201433745226
2016.4.18
1、统计工作的特点
统计工作是通过搜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统计信息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数量性,即通过数字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帮助人们对事物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二是综合性,统计信息从整体上看,既涉及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社会、文化、科技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涉及宏观与微观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利用统计信息,不仅可以对事物本身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而且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既可横向对比,也可总结历史、预测未来。
2、建立统计工作制度的重要性统计制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管理体制及运行方式的确立,二是统计内容及计算方法的确定,它由统计的特性所决定。既科学合理又行之有效的统计工作制度,对企业而言,具有以下作用:
2.1)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现状和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动态。不仅可以反映企业目前的各种社会与自然属性,反映企业的机构、人员、资产、负债等各方面情况,又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发展情况、产品质量状况以及科技开发、经营销售(或称市场营销)、财务盈亏等方面的情况,还可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2.2)可以反映企业的规模和结构。从规模上,它可以反映企业的资产规模、人员规模、生产规模、营销规模和盈亏规模;从结构上,它可以反映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人员结构、技术结构和质量结构。
2.3)可以反映企业的速度、效益与效率,在速度方面,对物质生产部门而言,主要反映生产(包括产值、产量等)的发展和增长情况;对非物质生产部门而言,主要反映劳务服务投入的发展与增长情况。在效益与效率方面,不论何种类型的企业,都可以从人、财、物、时间诸方面的投入与生产和劳务方面的产出成果进行比较。
2.4)可以反映企业的诸多数量特征和质量特性。在数量方面,包括了企业产供销、人财物投入与产出等可以量化的方方面面;在质量方面,则主要是反映企业的产品质量、维修质量、设施质量和服务质量。
二、统计的观点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重要性
2.1是质量管理的依据产品的质量取决于技术进步,但是在技术攻关,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同时,不能忽视管理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管理为生产服务,必须适应生产的需要。要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必须要有建全的规章制度,对质量水平和工作水平有动态的及时的了解。产品的质量如何,员工的工作质量如何,都要通过统计来完成。多层次、多层面的统计结果可以做为奖惩的依据,产品质量水平判定依据,随时监控产品质量,使产品质量外于动态管理之中,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及时有效的统计工作,可以避免传统管理手段中事后把关的弊端,把可能发生的问题消灭在生产过程中。把质量控制融于生产过程中可以节约时间,有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2是质量信息反馈的依据质量检验的职能就是:
a.判断产品是否合格;b.向领导、生产部门及供应商反馈质量信息,并与有关部门一起对数据进行分析;c.实行质量监督。信息的来源是数据,而大量的无规律的数据不能对工作有帮助,必须通过统计手段加工分析整理。统计方法的实质就是要用符合事实的数据来判断事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数据经过统计后可以变成信息反馈给领导部门,做为决策的依据。反馈给生产部门,对产品质量和生产进度有及时的动态的了解,使生产外于稳定状态。反馈给供应商可以做为进厂原材料质量的判定依据。没有统计就没有信息反馈,也就没有正常稳定的生产。
2.3对关键工序的能力加以控制所谓工序就是在一个工作地上,一个或几个工人对一定的劳动对象进行连续加工的生产活动。而关键工序是对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由于关键工序对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因此应对它的工序能力加以控制。工序能力就是工序能够稳定生产合格品的能力。关键工序的工序能力如何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影响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由于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在生产实际中我们每月对关键工序能力指数加以评定,使关键工序的工序能力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工序能力指数Cp=(T为产品的公差σ为总体分布标准差,可用样本的标准差S代替)。当Cp>1.33是表明工序能力很充分,当1.33>Cp>1时尚可,需要加以控制,当Cp<1是表明说明工序能力不足,工序质量得不到保证。这时我们必须及时查找原因,解决问题,使工序能力恢复到正常水平,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通过工序能力测试和验证,确切掌握工序质量状况和水平,以确保工序加工质量,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而这些工作都是建立在统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统计的手段就无法对关键工序的能力加以控制。
2.4对入厂原材料的质量进行监督要想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原材料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而采购的原材料,有一些在工厂中是不具备检验手段的,必须先进行小批生产,验证其质量,即工艺验证。工艺验证的过程就是收集数据的过程,它通过对数据的提取、加工、收集、分析并通过统计手段与以前同样原材料的数据进行对比,保证原材料的质量不低于前期水平。通过统计使工艺验证除了判定原材料是否合格外,还可以保证原材料质量的稳定性。
2.5分析不合格品的主要原因并加以控制根据不合格品特征,对不合格品加以分类并进行统计,找出产生不合格品的主要项,对产生不合格品主要项的原因、机理加以分析,找出其中的主要原因,对症下药,降低不合格品率,提高产品质量,从而降低成本。
三、结语:
通过以上几个统计在企业质量管理中几个方面的应用,不同的企业对统计的应用是不同的,但是,随着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更加需要统计做为基础。总之,统计在现代企业的生产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广泛的应用统计及统计信息也是现代管理手段之一,它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第五篇:2011年统计工作分析
做好统计工作为学校科学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和服务 中小学统计工作是学校管理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统计数据是对学校各项工作发展指标的量化反映。透过统计报表可以看出学校发展状况,设计好统计指标体系、调查好各方面的数据并进行一定的科学分析,可以总结学校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找出问题吸取教训,为指导今后的工作,起到扬长避短的作用,做好统计工作是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是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人民满意、家长满意”学校的必然要求,我校统计工作一直做得扎扎实实,取得的成绩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统计分析找财源,科学理财增效益。
我们学校近几年发展较快,由于县财政困难,没有相应的资金支持,需要我们开源节流,如何增收节支,实现“保运转、增效益”既是财务工作者的责任,统计人员也有义务从财务统计报表中查找增收节支的办法,为此,我们利用教育经费统计年报、财务季报、学资产负债考核等财务统计数据,对学校各项资产和收入支出指标进行及时统计,并运用收入支出因素分析法、同比分析法,对预算计划执行情况、负债水平和偿债能力进行分析,向校领导及时提供相关数据,并分析数据产生的各种原因,为领导科学制订预算方案、严格执行预算方案、用足用活现行收费政策、及时调整“三限生”收费标准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事业统计分析抓重点,科学谋划促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随着办学规模不断壮大,各项资源严重不足,尤其是师资严重不足:年龄老化、学科不配套、学历总体水平不达标等,这些严重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和长远发展。为了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我们将学校事业年报中反映师资学历、职称、任教学科情况的数据做出分析后,学校领导及时向县教育局和县领导汇报师资匮乏的问题,上级领导十分重视,县政府每年给学校10个财编指标从华师等高校招录优秀毕业生来校任教、县教育局每年从普高选拔3至5名业绩突出的中青年教师充实我们的教师队伍。现在的专任教师队伍实现了年轻化、高学历化、专业化,所有专任教师平均年龄在41岁,学历都达到了本科以上,其中研究生学历15人、本科学历218人;另外副高职称教师占45%,中级以上教师占48%;没有获得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基本上是近三年来招聘的高校毕业生。现在的一中教师队伍充满生机和活力,各项工作日新月异、佳绩不断、捷报频传。
三、质量统计分析为中心,科学育人上水平。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如何为这项中心工作服务,我们统计人员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每月有一次月考、还有期中和期末考试、高三还有调考。每年的高考更是对我们教学质量的大检阅。每一次的考试成绩组成学校脉搏跳动的生命曲线,统计人员经常对跳动形成的曲线进行详细分析,从学科到班级、从学生到教师、从入学初到学期末都进行了研究分析,找出使曲线上升和下降的因素,使领导和教师能从中有所感悟,对症下药,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使我校近年来不论是高考成绩、还是综合考评在全市的排名位次快速上升。深得领导、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我校统计工作多次受到上级的奖励和学校领导、教职工的好评,我们在享受成就感的同时,深深地的体会到做好统计工作:
第一,领导重视是关键。任何工作只要领导重视、思想认识统一,工作再难也能出成绩。县教育局和学校领导十分重视统计工作,把学校统计当作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纳入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校领导经常亲自过问统计工作,严格把握统计数据核实公布关,使我们统计人员不敢懈怠这项工作。学校领导在统计工作上舍得投入,设立专门的统计岗位、配备专职统计员、购置最好的办公设备。在学校评先评优、职务职称晋升中都给予了统计人员优厚的待遇,使统计人员深切的感受到从事这项工作有地位,从而激发了我们的工作热情,都把这项工作当作事业来做,怀着对事业的执著和追求去完成每一次的统计任务。
第二,队伍建设是基础。一支德才兼备的团队,是事业成功的基础。统计工作人员不仅要政策性强、责任心强、有不怕吃苦的精神,还要有较强的统计专业技术水平和大局观念。运用现代统计技术和超前的预测水平,从单调枯燥的数据中找出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如果没有这些综合素质,是不能高质量地完成统计任务的。县教育局十分重视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实行持证上岗,对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要求必须取得统计员资格证,每年还对我们统计人员要进行1至2次的集中培训。第三,数据质量是生命。统计数据类似于军事情报,它能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为日常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撑。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统计数据是统计人员向领导提供的本单位的各项工作的量化表,因此我们统计人员要从数据的采集、到整理、最终写出分析报告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一丝不苟,真实客观地反映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每一项指标,使统计数据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
第四,数据管理是保障。一个单位的发展变化可以从统计数据中发现规律,因此要准确把握单位的脉搏,总结出有利于单位发展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因素。管理好每次的统计数据,切实加强软、硬件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有
效地保证统计数据(纸质和电子)的完整性、连续性和分类管理的科学性,为提高统计数据的利用价值提供保障。
第五,分析利用是目的。统计的目的是用数据说话,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统计人员必须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不能只停留在研究各项指标的解释、上报数据是否准确这一层面,统计不是做数字游戏,统计出的数据不能只是简单地填写报表,还要进行综合分析,透过数字寻求规律,写出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分析报告,及时、准确、全面地为领导及有关部门提供相关数据,更好地起到参谋、助手作用,为领导科学决策、为学校科学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和服务。
2011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