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818在乐清维多利亚拍摄的感想
818我在维多利亚拍照的感受,有图有真相
2010年的10月就定在维多利亚了,是一个跟我同名的叫小薇的姑娘接待的,随便看看没想过要订的,看小薇介绍的很详细到位,也很诚心,照片的风格也还不错,就一脑热的定下来了。结果后面一直都没时间去拍,老公也不愿拍,总不能钱就白白 放在那里吧,他们那边的人也很负责任的给我打了几次电话叫我去拍,直到2012.9.2号才去拍,不过庆幸的是早早的定下来还真的很值,貌似他们家现在一年比一年贵,我也觉得现在的消费一年比一年高。原来婚纱照早早的定下来还有这优势哈哈·····在上班族上有听过一些网友说维多利亚怎么怎么不好,我也是个随便的人,所以也没抱太大的希望,随便拍拍得了
首先说说在他们家拍摄的感想,谢谢小薇同学一直很负责任的服务,拍照的前两天有客服美眉叫陈兰的给我打电话叮嘱我们一些注意事项,也很关心的跟我们说这两天要早点休息好,拍照当天是件很辛苦的活,我们没拍过也不知道到底有多辛苦,不过还有点小小的紧张。
2012.9.2号到达目的地他们的拍摄基地爱会所,因为本人比较懒,所以迟到了10分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他们家的装修,到底是搞艺术的,装修风格挺独特别致,给我安排的化妆师是刘老师,很早就听说过她了,看到本人觉得很惊讶,还是个大大的美女,虽然是维多利亚的总监,但是一点架子都没有,很细心周到,早上8点就在化妆台准备好了,因为比较早,早餐都没吃就开始给我化妆了,1个半小时的妆面造型时间结束了,刘老师给我选了一套淡紫色的单间长礼服,很显气质,也比较简单,看着镜子里的我,明白了一件事,原来漂亮的美女都是被包装出来的,妆面造型是我喜欢的,干净简单精致。配上淡紫色的晚礼服,整个感觉是很随意的,去看看老公的装扮怎么样了,额,一套英伦的格子马甲目测看上去还不错,感觉挺整,就是不知道拍出来的效果怎么样,去要去中心公园拍外景了,客服部的陈兰还过来探班,呵呵···很贴心,摄影师是一个叫大熊的,名字很可爱,不知道人怎么样,听说摄影师都很凶,心里在默默的想着,自己的表现力很不好,也没拍摄经验,能拍好吗?种种疑问涌上心头,算了,是好是坏都要拍了,出发去中心公园了,大熊老师是个帅气的大男孩,不厌其烦的教我们摆各种POS,老公摆动作的时候总是笨笨的做不好,为了照片的完美还是很有耐心的教。化妆部的小江是个帅气的男孩子,在拍摄过程中不断观察我们的妆面有没有花,衣服有没有曝光,很细心,还用自己的手机给我们拍了一些花絮,助理小鱼是个身材魁梧的男孩子,不像做摄影的,很斯文,很会配合大熊老师。下午去洞头的时候可热了,刘老师也亲自跟出去给我们换造型,改造型,还有一个叫小雨的助理,因为有段很陡峭的路不好走,我穿的又是高跟鞋,下面还是很硬的石头,小雨把自己的鞋子给我穿,自己打赤脚,真的很敬业哦,一天的拍摄虽然很辛苦,但是很值得,谢谢亲爱的刘老师,大熊老师,小江,小雨,小鱼,谢谢你们的付出,有这么有爱的团队,希望维多利亚越来越好。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吧,接下来就要看照片的效果了。
第二篇:拍摄感想
《应技校园时光》
一、前期策划
这一学期我们比较系统的学习了摄影和摄像知识,当然期末的要求是交一份关于所学知识的系统答卷,在邻近几周的学习当中,对摄影拍摄的技巧有了一定的掌握,我们选择了较擅长的摄像方面的选题。
我们进行了主题的确定,从最初的博物馆、到文化拍摄、到最后励志主题的选定,我们费尽心思、绞尽脑汁、考虑到有关主题的的拍摄难度、拍摄硬件的限制等一系列有关可行性论证,我们最终选择了立足校园,以励志为主题的拍摄方向。
我们的选题主要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以真实人物的经历,反映我们学生的心理状态,情感变化,告诉大家虽然我们曾经迷茫过,颓废过,但是我们有一颗坚持梦想的心,因为一直在路上努力奋斗,此片献给我们的同胞们!
二、后期制作
拍完视频,我们进行了后期制作,但是由于对专业知识掌握的不是很熟悉,以至于后面出现了太多的困难,比如采集的时候,造成一部分视频丢失,以及后期视频出现的各种困难,还好由于大家齐心协力,最终完成了视频制作,虽然有很多欠妥支持,但毕竟是大家辛苦努力工作的结果,以后我们会更努力拍出更好的作品!三.拍摄感想
在拍摄过程中。我们首先进行了选题,大学生活是我们永远难以忘记的时光,或许我们曾经迷茫过、无助过、失落过、但是我们依然要继续前行。挫折失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一颗坚强勇敢的心去面对。以这个为题材我们要告诉所有的大学生。无论我们遇到什么都要勇敢面对。去完成我们的梦想!
经过小组成员的初步讨论,我们定下了初步的分镜头脚本,大学生活的一个关键转折点。或许由于大一课程比较多,大二的我们突然闲暇来,会让我们变得不知所措,大家也对自己的未来也有打算,实习的实习,玩的玩,找工作的找工作,曾经朋友也变得的联系少了。在大二的这个大家庭里面还有一群人,他们会变得迷茫。会变得不知所措,而我们的主角正是这样的一类人,回顾了大一校园生活的心路历程,虽然颓废了,迷茫了。将自己的梦想藏起来了。但是这并代表
他永远的消沉的下去,没有抛弃人的梦想,只有抛弃梦想的人。颓废只是暂时的,他有思想,他有梦想,只是暂时的迷茫,与梦想中的相差甚远,摇曳的青春总会步上正规,所以在末尾的时候我们将拾起自己的梦想,踏上征程了。拍摄的时候我们去了运动场、图书馆、工程师实训馆等许多地方拍摄。对于拍摄的内容我们做了足够的想象与构思,比如如何契合主题,如何使用台词还有拍摄地点的选择等等.尽管这次老师要求的是我们能够拍出最好的效果。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却发现这是一个何等困难的事情啊!首先,对于视频拍摄的技巧和经验,我们完全是不是很懂,如何选着正确的拍摄角度和合适的景别让我们很难把握。其次,团队之间更缺少默契.其次无论你的意念有多好,什么事情想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拍摄过程中小组成员也出现了矛盾,给我最深的一个感受就是计划永远也赶不上变化。实践与理论却是截然不同。困难比想象中多的多。
后期制作,却因为对素材的取舍,我们出现了分歧,无论你把理论学得多么好。但当真正给你个素材让你去制作时,却不知这么去做。无论是表现手法,配音、音效等等都存在很大缺陷,还是发现自己缺乏一颗善于学习的心,不会主动学习和自学。思维和想法貌似还停留在高中一样死板。当视频最后呈现在大家面前让大家评析时,却发现自身存在很大问题。如镜头晃动、出现了很多杂乱的镜头、音效过度不平滑景别残缺,内容与主题不付等等。最重要的是表现手法的失败,缺乏创新、思维太过于平淡无奇。视频给人的感觉是头重脚轻。一些效果的运用和镜头的运用反而起来画蛇添足的作用!视频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检验,结果挺让大家失望的,后来我们又进行了二次制作,让片子比以前稍有改进,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就是片子要多方面的思想汇集。也许一个小组的成员看不出来问题,但是当吧作品交给老师和同学检验的时候,老师和同学会发现和提出好多问题,我们片子由于剪辑的技术不娴熟,镜头的组合出现了很多冗余,以及对摄像机掌握不娴熟等一系列问题,我们的片子成了全班最差劲的,后来全组成员连夜将片子修改,虽然还是不完美,但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
整个视频下来觉得自己参与性不是很大、尤其是在后期制作中。只是在提自己的想法,却没有实质性的操作!实践性太差,觉得干什么缺乏一种激情。不善于动脑和动手。看了其他组拍摄的视频自愧不如。就像一句话,时间就像一张网。你撒在什么地方,收获就在什么地方,自己一学期忙忙碌碌的却不知道在干什么。
老师说的对,不能让自己的大学生活那么平淡毋庸。干什么都要用心,虽然最后完了了一个视频,但是更多的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希望自己能够在一次次的学习和实践中真正明白自己的问题,重要的是解决自己的问题,我想这样自己才能够不断进步!
感谢老师给了我们这次拍摄作品的机会,不但让我们有了一次实践的机会更是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在拍摄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受益匪浅,感受颇多。相信通过这次的拍摄活动,我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会做出最合理最正确的选择。为理想而奋斗吧!愿大家都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第三篇:DV拍摄感想
DV制作感想
-------《图书馆.一些记忆》
新闻0911 周洲
通过大三下半学期DV制作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许多DV结构的知识,但真正得以理解,还是最后亲手进行DV制作的过程中。
首先是确定主题,我们着手准备的时候已是五月下旬。又是一年毕业季,从大二接触拍摄以来,我们越来越倾向于拍纪实性的片子。忽的想起08的学长顾骞拍过一部纪录片《铁狮塔》,可惜拍摄的时候,铁狮塔已经倒掉。大三上学期采写新闻,去我校新校区工程指挥部了解到,老校区的李森茂图书馆或将被拆,所以一时想起,不如拍一部图书馆的微型纪录片,一方面为了纪念,一方面也算是给08级的一份毕业礼物。
在曾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向传媒学院借来佳能500D用来拍摄视频,三脚架我们自备。佳能500D在拍摄视频方面,无论是画面质量还是景深控制都非常容易上手。
机器借到后,我们开始拟分镜头脚本。图书馆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我们大致拟了几个方向:白天:图书馆外围(分正面、侧面、侧后、后面拍摄),图书馆内部(书库、自习大厅、阅览室、考研自习室、天台);夜晚:图书馆外围(斜侧面),图书馆内部(阅览室)。
虽然事先有了脚本,但在实际的拍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诸多困难。我们选择了一个晴天拍摄,但出乎意料的是那天天气出奇的好,阳光特别刺眼,所以在拍摄书库阳台盆栽的那段时,曝光过度,很多细节都看不清了,所以我们对曝光程度进行调节,才让画面变得适度。除此之外,我们最重要、花精力最多的一个场景就是书库推移,因为没有借到轨道进行拍摄,所以只能另想办法。突然想到以前在图书馆借书时,看到过用来推书的推车,我们把三脚架放在上面,再架上500D,开始拍摄。拍一段我们看一段,发现画面摇晃得厉害,原来是托盘没有拧紧,不过拧紧后还是有些晃,这是推车本身的问题,我们在最后一遍的时候用力往下压,力求画面稳一些。
我们花了几乎整个下午的时间将图书馆白天的素材拍完,等到傍晚时分,再去拍摄图书馆的夜景。原本计划是在图书馆的正面拍摄,在剪辑的时候利用快进,表现图书馆入夜的美丽景象,但总觉得这样太过于光秃,所以我们选择现在图书馆后面拍摄夜景,画面中图书馆的一角、树叶、月牙,三者融合透露出的静谧令人感动。最后我们在图书馆的西南侧,将500D架在那边定点拍摄,拍了将近20分钟,天空才逐渐变暗。
素材准备齐全后,就着手剪辑了。第一步是选择背景音乐,图书馆的气质是安静、优雅的,而且此次视频也被作为送给毕业生的礼物,也就多了一份伤感。经过讨论,选择《a single man》里面的《george waltz 1》,这是一首优雅里透着伤感的小提琴曲。
剪辑是DV制作中非常关键的一步,画面不仅要流畅,而且要符合乐曲的节奏。而我们这次DV制作的主题是通过图书馆从白天到夜晚人和物的变化引起同学的共鸣。故剪辑的设置是从白天的素材过渡到夜晚的素材。全部素材容量很多,而音乐只有三分多钟,有些较为冗长的片段必须得舍弃。
在剪辑中遇到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过渡。我们拍摄的属于微型纪录片,且只有三分钟,没有故事情节,每个片段之间的过渡就要着重考虑。过渡一般都遵循着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即将效果置入剪辑栏中,在观察窗中观看过渡效果,如果很唐突,就使用叠化(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不唐突,就直接过渡。在剪辑完成后要先进行渲染,观看效果,若没有问题,就导出视频。
拍摄这个片子的最初目的是为了给毕业生做毕业礼物,所以我们将视频刻录在光盘上。正好之前的实验课上,老师刚刚教给我们用nero软件刻录光盘。我们去司前街文化市场买来一叠空光盘,按照老师教给我们的方法,将视频拖入nero中,再将光盘放入,进行刻录。
这次DV制作让我认识到,要想拍出好的片子,我感觉必须学会五个善于:
一、善于学习和思考。网上有很多摄影的理论知识、论坛里有很多得到大家肯定的照片、自己发了片子后有摄友的评论,这些都是需要自己认真学习的。
纯粹的理论学习而不通过自己的分析、理解和消化,学习的效果就不显著。比如,自己发了照片,摄友进行了评价,自己要思索为什么这张片子得到摄友的肯定,那张片子得到摄友的否定?别人的片子为什么得到大家的好评?好,好在什么地方?差,又差在哪里?通过思索再结合摄影理论,悟出其中的真谛,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摄影理论,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因此,对知识要在学习的同时,还要在自己头脑中结合实践进行思考、分析和总结。
二、善于选择天气和时段。同一个风景和景物在不同的天气,拍出的片子效果大不一样。比如晴天和雨后拍的照片清晰、锐度高、色彩鲜艳。这是因为光照好以及光的散射少。所以,要合理地选择天气外出摄影。拍风景,天气不好宁可不拍。
同时,要想景物清晰、色彩明快,并且背景有蓝天白云,必须顺光拍;逆光拍,色彩不那么艳丽,天空白苍苍的没有生气(要逆光和剪影效果例外),这就是摄影要学会选择时段。景物面向东的,上午拍;面向西的,下午拍。不要认为出来了,景物亮度也好,拍了算了。这一“算”,回家后就会“算”出烦恼。
三、善于取景和裁剪。同一个地方,别人拍得比自己好,为什么?抛开曝光准确外,最容易不引起重视的就是取景构图不合理。摄影理论书籍上虽然把构图的方式和类型说得很清楚,但初学者往往在摄影时就是对构图没有讲究,只要把要反映的景物框进来就行了,其拍摄的结果往往是画面景物杂乱或杂物破坏主题等等,总之是主题不突出,画面缺少美感。因此,初学摄影者必须关注和学习好作品的构图处理手法。
有时受环境的限制,不能在拍摄时把主题突出出来,比如受相机镜头焦距的限制,在拍摄远处景物时达不到合理构图。这就需要后期进行裁剪或抠图,把要突出的景物保留,其它不需要的景物都去掉。在这里插一句,裁剪或抠图对照片的像素数有相应的要求。像素数低了,一经裁剪,出来的画面就不清晰了。所以在摄影时尽可能利用相机的最大像素数,保证经裁剪后的照片画质少受影响。
四、善于使用测光模式。有时光线很好,但拍出来的主题较暗,这往往是测光没有用对。测光模式中经常使用的有中央重点测光、矩阵测光、点测光。,如果要把整个画面中的景物都均衡的反映出来,就使用矩阵测光;如果主题的亮度与背景的亮度差异明显时,就用中央重点测光;如果主题与背景相比很暗时,用点测光(以上讲的选择测光模式是在不使用闪光灯的状态下)。
五、善于选择主题。选择主题很重要,一张照片质量的好坏与主题有着直接的关连。比如拍花,有的人把花拍得很漂亮,有的人拍出来的花平平淡淡,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对花的选择上。同是一个场地的花,有的花正处于绽放期,花鲜艳夺目;有的花处于凋谢期,花瓣缺少水份开始变薄、变干,你如果拍这样的花,在画面中就会发现花没有润泽,缺少质感,花也不艳丽。因此,在拍摄中要耐心寻找,选择开放正艳的花拍摄。
以上是本人一点粗浅的认识和感受,还有待于自己在实践中进一步体验和提高。
第四篇:纪录片拍摄感想
摄像是一场有“预谋”的战争
--拍摄感想
熊梅芳
在我看来,拍摄是一场有预谋的战争。
未雨绸缪在摄像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就像一场战争,若没有充分准备,十有八九便是要输的。古语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所以,在摄像中,若没有事先充足的准备,一切都免谈,而这些准备必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其中缺少任何一方面都会让一部好的作品频频“难产”,甚至“胎死腹中”。
这都是我的教训。
一、资料准备
在我们小组确定要拍以吉庆街为主题的宣传纪录片之后,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既有新闻报道也有杂志专栏,随笔与游记以及齐追航拍摄过的与吉庆街有关的纪录片《江湖三姐胡幕萍》、《吉庆街四大天王》和齐追航为吉庆街的草根艺人录制的唱片等,在对吉庆街由一定了解之后,便敲定了这个选题,但因为时间紧促,所以这样的准备也不算十分充分,所以陈静雯便先写了拍摄方案,暂定下了分镜头脚本,后期主要是我在修改--按照王老师的提议,要充分体现出吉庆街的历史文化内涵,也会根据具体的拍摄进行修改。
其实,若是当时能预先到吉庆街进行实地走访,那么后面的那些突发状况也会少了许多,对于整个纪录片的拍摄进度也能有序把握,减少一些无用功。
在第一次实地走访了吉庆街之后,我们先与当地的老板—园园大排档老板胡幕萍的弟弟胡先生进行了闲谈,观察了吉庆街的游客与艺人,并与他们进行了交谈,对吉庆街的了解也不止于资料之上。在这次实地了解之后,我们对吉庆街的汉味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我们原先的拍摄方案与脚步也有了进一步的改动,不断完善。
每一次拍摄之后,我都会对拍摄方案与脚本进行修改,解说词也改了无数遍,力求精简,富有文化内涵。
《我在故宫修文物》的事先准备时间极其充分,导演花了近五年的时间做了十万字的调查报告,然后进行了几个月的拍摄,最终剪辑出了这部精致且受欢迎的纪录片,相比之下我们的准备便显得十分粗糙了。
二、拍摄准备
在确定拍摄方案之后,我们先在园园大排档(园园大排档在吉庆街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是一家老字号大排档)品尝了吉庆街的几样特色美食,并拍摄了部分美食镜头。因为胡幕萍出差,所以我们便选择了胡幕萍的弟弟胡先生作为采访对象。因为我们在店消费,加上那天天气较冷,客人较少,所以胡先生接受了我们的采访。按照我事先了解的关于吉庆街的历史,我设计了采访提纲并选取了部分问题,主要涉及到吉庆街的历史发展问题,吉庆街与艺人的关系,艺人的管理问题等。
胡先生很配合地进行了回答,但在采访中遇到了语言障碍,我们听不太懂武汉话,所以由些时候不能根据他的回答进行下一步提问,基本上就是按照采访提纲来问的,显得有一些呆板,感觉没有问出吉庆街的历史韵味的问题。不过,因为这次与胡先生的沟通,他答应下一次还会接受采访。
后来,一行三人的艺人组合来到我们的餐桌旁进行演出,我们附加条件是他们要接受我们的采访,后来我们点了一首歌,但他们却演出了三首,而且按照一首二十元的标准来,关于费用问题我们产生了一些争议,最终和平解决,他们按照点两首送一首的标准进行收费。
他们唱完之后(其实他们唱的不怎么样,主要还是热闹),我进行了采访,但他们却回答地很敷衍,还没有说几句就走了,我们有些无可奈何。这一次吉庆街艺人给我们的印象并不好,我们在下面的采访中会提到艺人们收费管理问题。
那天因为天气冷,游客和艺人都十分稀少,各个大排档也很是冷清,对于我们想要的那些热闹的镜头,那天的场景并不适合表现,于是我们便结束了第一次拍摄,而这是我们第二次来到吉庆街。
在第三次来的时候,天气很暖和,又是星期五的晚上,游客极多,老板四处拉客,艺人们也到处都是,吹拉弹唱,吉庆街十分热闹,很适合拍摄。于是我们先拍摄了一部分远景与全景,以表现吉庆街的热闹,这一部分主要由单反进行拍摄,因为考虑到了夜景的效果用单反进行拍摄会更好。当时的拍摄主要由谭福洁与陈静雯为主,我则在吉庆街进行观察,看看哪些镜头比较适合拍摄,另外,我在还寻找采访对象,主要是游客,与他们进行沟通,看他们是否愿意接受采访,因为当时只有一台单反,所以在这方面的协调并不太好,因而那一次的拍摄主要以吉庆街的夜景全景、艺人与客人的全景,艺人表演的中景、近景还有特写为主,那一天的采访很少。
在采访艺人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位很有故事的艺人,也就是我们在片子里提到的李文瀚,只是当时他忙着去演出,所以我们并没有采访到很多信息,我请他留下联系方式,但他却不太愿意,于是只能先多问了几个问题,后来我们一直没有怎么看到他。至于其他的艺人却是不接受采访,或者是采访的内容不合格(内容比较敷衍)。我们在拍摄艺人的时候,几位年轻的女艺人阻止我们拍摄她们,而我们就只能偷偷地拍摄了几个镜头,而且还不是特写镜头,而是一个全景。
第五次来到吉庆街主要是想采访老板,因为第一次采访素材丢失,后来胡先生以及其他老板又不接受采访,所以我们只能再来,这一次我们联系的是我们采访了园园大排档对面金满酒楼(同属于园园大排档)的大堂经理陈先生,他的武汉话还比较好懂,所以采访也还算顺利,但是在采访的过程一直受到另一人的干扰,他一直催促我们离开,甚至动手动脚很不礼貌,采访拍摄几次都中断,造成比较大的困扰。
听陈先生的语气,那个人似乎是精神有点不正常,我们在之前拍摄吉庆街艺人以及街景的时候,他也曾数次干扰,甚至还要求我们去拍他。
在最后一次来吉庆街的时候,我们主要是以游客采访为主,前几次都是在天黑之后吉庆街热闹的时候来到吉庆街,但要采访的时候我们都是在四五点的时候来到吉庆街,事先跟老板进行沟通,然后去和正在用餐的游客沟通,只是由于准备不充分、还有就是选取的采访对象不太合适的缘故,加之我又没有正确使用好录音笔,所以那次的采访也不太成功,多采了几个游客,选取比较合适的采访素材进行剪辑—当时录音设备出了些问题,单反又隔得太远(我与谭福洁事先没有沟通好),所以做了很多无用功。
后来我们去了吉庆街艺人管理中心(具体名称太长,这个在片子中会展现)采访,恰逢负责人出差,不知何时才能归来,而有工作人员才刚入职不太了解情况,所以也无法进行采访,这方面的采访也只能作罢。
吉庆街采访的随机性太大,不确定因素太多。这就更需要我们做足准备,包括与采访对象的良好沟通,以及分散采访对象,涵盖到各个年龄层的游客,还有各个年龄层以及不同性别的艺人,大排档的老板或者经理要需要具有充分代表性。
三、技术准备
在拍摄过程之中出现了很多意外,第一次拍摄回来之后我们就遇到了一个极大的问题—拍摄素材丢失。
因为单反拍摄时间最长只能是十五分钟,而那一段采访拍摄近半个小时,从单反储存卡读不出那一段采访拍摄内容—显示格式错误,后来百度方法却把内容格式化,采访内容以及另一部分素材丢失。原先想过素材恢复,但技术难度大且成本高成功率低,于是只能作罢,那一次我们的努力就打水漂了,我们也不太好再次去采访胡先生,而后来胡先生一直因为有事而不接受采访,我们只能换过采访对象。
在进行游客采访拍摄时,由于单反距离拍摄对象太远,单反录音设备不及摄像机,所以采访游客的那一部分因为现场太过嘈杂,所以声音不太清楚,因而那段采访只能作废。后来我们在吉庆街采访时,都会准备好录音笔,较好保留声音信息。
在第三次去吉庆街的时候,我们采访了园园大排档对面金满酒楼(同属于园园大排档)的大堂经理陈先生,但当时的单反却没有调回格式,原先我们一直用的是高清的拍摄模式,但那一次却用到的是标清模式,而这个问题在我们进行后期编辑的时候才发现,对于画面的匹配与挑战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我在我编辑的那一段关于吉庆街历史的那一部分,用到的齐追航的素材是标清格式,陈先生采访的那一段主要是讲述吉庆街的发展历史,所以二者有一定的匹配关系,作为历史部分的衔接也还是说的过去的,片子的其他部分都是高清模式,所以二者之间也不会显得过于突兀。
在后期剪辑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技术问题,主要还是我们对剪辑等不太熟练所致,还有就是各自的时间调配问题,所以剪辑方面的配合出现了比较多的问题,整个片子大概有八九分钟,我负责的主要是中间部分的五六分钟包括吉庆街的历史,吉庆街现在所保留的汉味文化等,因为整个设计方案大多数是我改动的,有些部分我把握会比较好,加上我时间较多,所以负责的部分也较多,谭福洁主要负责开头部分的两段,陈静雯则负责片头的AI(下载了相关的模板)设计还有结尾部分,配音初步拟定为孙敦平。
在技术部分,主要是因为我们使用单反所以造成了很多失误,也有很多是因为准备不充分以及缺少经验等缘故,而随着拍摄的进行,我们的失误也逐渐减少,每个人都在积累着拍摄经验,对于拍摄也逐渐有了自己的领会。
在这次小组合作拍摄中,其实还是学到了很多课堂之外的东西,关于实践。但怎么说呢,对于团队合作,我还是不太擅长,有些时候甚至想,其实如果能一个人做的话,就只想一个人去做好,有时候人太多反而是一种坏事,而且比较亲密的人进行合作,反而会有摩擦,相互之间的妥协有时候反而会有些尴尬,我其实比较不喜欢室友之间进行合作,但很多时候发现自己没有其他选择,因为大家都是这样做的,但我会考虑在以后的合作重新组织团队,想尝试与不同的人进行合作,或许也能学到不同的东西。毕竟大学四年,不想除了室友之外没有其他合作伙伴,那也没有了发现合适合伙人的机会
至于拍摄的话,因为主要用的是单反(大多数时候是谭福洁在拍摄),所以我拍摄的机会和时间并不多,更多时候我都是在准备资料,进行采访,以及修改方案,有时候就在机房剪辑素材,实际的拍摄时间还是很少的。在后期剪辑的时候其实也发现很多都没有按照拍摄方案来进行,有很多重复的素材和无用的,似乎做了很多无用功。总体来说,我不是很喜欢这次的选题,对拍摄也很不满意,对于这部作品很不满意,但希望经过这次教训之后,自己能在下次可以做成更好的作品。
如果说拍摄是一场有“预谋”的战争的话,那其实我们的这场“预谋”糟糕透了,我们的准备更是差到极点,所以战争的失败是在预料之中的,作品的满意度也是极低的。这次权当是一次练手,是一场演习,这之后每一次拍摄,都是一场正式战争。
第五篇:拍摄感想(最终版)
以前虽也做过类似的作业,但这次却不得不说,相比上次是一个大挑战。
首先是摄影器材的使用,虽然整个过程我都是一个被拍者的身份出现,但中间学了一下相机的使用,听其他两个partner说前面第一天拍摄时他们摸索了很久,我是第二天才加入她们的拍摄的,经过她们的指点会觉得稍微方便点,但推拉镜头、移镜头真的都是很难的事。有一个场景我们就因为这个原因重来了好多次,不是移镜头时没跟上就是推特写时出了问题。
接着我们的拍摄遇到了天气的问题,不得不更改我们的剧情,这些其实一开始就应该考虑进去,这让我们学到了很重要的一点,拍摄还需要考虑外界因素,天气、环境等等。
拍摄的过程虽然麻烦颇多但很有趣,而后期的过程估计只能用纠结来形容了。首先是对于安装的那个软件,安装过程我们也遇到了些问题。以前我们都没用过,所以同组成员学习了网上教程三个人一起讨论研究。截取与连接时组员间老发生不同意见,发现过渡永远是件难事。我们在拍摄时已经很注意了怕制作时连接会很不顺,在镜头的转换时已经特别注意了,可连接时就老觉得突兀,笑话连连。然后是背景音乐的选择,和后期配音,情感加语言,同样是纠结的事。
我想我们遇到的问题其他组也同样都遇到,但大家一起克服困难的这个过程真的很开心。大家一起学习、探索、沟通、改进,不论是拍摄过程还是后期剪辑,团队合作是这次作业能完成的最大原因,还有能把理论付诸于实践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