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21:51: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调研报告

一、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现状

一是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全省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生产面积已达4380万亩。其中,绿色(有机)食品种植面积238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2000万亩。全省已建立42个地(市)、县(含8个农垦分局)286个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全省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已达到238个。全省各类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已达到200多个,其中,国家级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就达到81个(国家级35个、省级46个)。通过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试验示范的带动作用,全省已累计推行标准化种植面积7000多万亩,农业标准覆盖率已达到70%以上,其中,四大作物(大豆、水稻、玉米、小麦)、经济作物、蔬菜等农业标准覆盖率已达到75%以上;农垦系统农业标准化覆盖率已达到100%。绿色畜禽饲养量1286万头(只)。绿色产业生产总量1581万吨,产值498万元。二是绿色农产品认证领域进一步拓宽。目前,我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标志的农产品已达787个,生产总量1110万吨;无公害农产品238个,生产总量802万吨。同时,认证领域已扩大到粮油、饮料、乳制品、豆制品、糖酒、畜禽、蔬菜、经济作物、山野菜、食用菌、林特产品、生产资料等领域。三是绿色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我省制定实施绿色食品技术标准49项,绿色食品开发从投入品标准、生产技术操作标准到产品加工标准,坚持全程标准化,有效地提高了全省绿色食品标准化水平。四是绿色食品产业化体系初步形成。全省绿色食品龙头企业305户,其中国家级和省级75户,全省绿色食品龙头企业销售收入173亿元,占我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的24.4%,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初步形成了贸工农、产供销相连接的绿色玉米、大豆、大米、乳品、肉类、山产品、饮品和特色产品等8大产业体系。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还清醒地看到还存在不平衡和诸多不足之处。一是绿色食品产业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够。大部分的绿色食品的种养殖生产以家庭、个人为单元,规模、资金、产量上不去,各自为政,缺乏竞争力。龙头企业自身不够强大,引导和带动作用不突出;二是品牌意识偏差、狭隘。产品生产者都想出自己的名、创自己的牌子,造成一个地域同个品种多个牌子,缺乏影响力和规模效益;三是产品生产者过分依赖天然优势,科学种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只顾眼前利益,单一追求产量,盲目滥用投入品,缺乏绿色、保持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诚信、自律意识;四是多数绿色食品科技含量低,生产标准不统一,操作技术不规范。原字号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统装粗货多、精包装细货少;五是缺乏系统的、分层次的检验、检测系统。检验、检测机构基本上集中在大中城市,县级以下基本上没有,适时的现场鉴别性检验、检测根本没有,批量检验、检测的覆盖率极低。全方位的安全和质量监测更是无从谈起。没有科学数据支持;六是绿色食品市场混乱。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时有发生,市场监管的力度和规范性,有待于加强和提高。鱼龙混杂、冒名顶替、优质不优价,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绿色食品生产者的积极性。省内对外埠产品的准入滞后,缺少了公平竞争的前提。

三、进一步发展壮大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意见

根据我局“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的职能,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意见:

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精神,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奋斗目标,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按照“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的工作方针,深入开展食品放心工程和专项整治,组织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强化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做大作强绿色食品龙头企业,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步伐,不断探索食品安全长效机制,从而进一步促进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具体措施

(一)加大对绿色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的整治

1、加强产地生态环境建设

进一步加强食品产地环境监测和污染源监测,开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污染防治工作。

2、狠抓绿色农产品污染源头治理

(1)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标准体系。根据国家有关标准、行业标准和参照国际农产品标准及技术要求,制定全省主要农作物和畜禽等安全农产品的生产技术规程,统一生产标准和技术措施。同时制定出台安全农产品的农业种植、畜禽饲养等生产基地管理办法,建立统一的农业生产管理档案,以利于农产品质量跟踪追溯制度的实施。加强对农业投入品、食品和饲料添加剂、绿色食品加工原料采购的监

管,以保证企业按标准和要求组织生产、依法规范企业使用安全食品质量认证标志;

(2)严格生产标准和操作规程。按照国家及有关部门公布的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特别是严把肥料、农药、饲料、添加剂等使用关,在生产过程中,全面推行生产记录档案化管理,并严格监管措施,从而使农业生产者从传统的无约束、随机生产转向标准化

操作、规范化生产,以保证生产中全程质量控制;

(3)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督体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省绿色食品管理条例》的规定,组织和协调有关部门联合检查监督,把禁用、限用农业投入品监督管理、质量认证标志的监督管理和生产基地环境保护作为重点,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予以严肃查处,依法维护全省农业经济的发展和规范市场经济行为;

(4)强化质量检验、检测工作力度。加强农业生产投入品的登记、生产许可使用管理工作。加快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禁用、限用和淘汰进程。支持无公害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机构建设,配备现代化的检验手段,提高检测能力和水平,逐步建立起内容与承担任务相适应,建设布局与无公害食品区域布局相结合的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完善省、市、县三级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基本形成以省级检测为主,区域性检测为辅,以重点市县为基础,各级检测系统的配置水平达到国家农产品检测指标的基本要求;

(5)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试点;

(6)深入开展农药、兽药、畜产品、水产品专项整治工作;

(7)严厉打击制售假劣种子、农药、肥料、饲料、兽药的行为。

3、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

继续实施对蔬菜农药残留、畜产品“瘦肉精”等污染和水产品氯霉素污染的监测工作。

4、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以蔬菜等农产品为重点,探索“ic卡管理”、“联户联保”等多种形式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办法。

(二)加大对绿色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整治

1、突出抓好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的整治

严厉查处粮、肉、蔬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酒、饮料、儿童食品和保健食品等绿色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滥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的违法行为;认真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运用政府监管、市场引导、企业自律三管齐下的办法,遏制无证生产行为;取缔无证生产的小作坊,对有制假劣迹和质量不稳定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和整治,从严审查企业生产条件,督促企业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

2、完善规章制度,强化日常监管

全面开展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建档工作,逐一建立企业动态监管档案,完善工作制度和运行规则,对食品生产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对高危、中危、低风险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分别实行a、b、c分类分级监管。落实食品质量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实施定责、定人、定区域、定企业的监管模式,对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全面实行巡查、回访、年审、定期检验、监督抽查、强制检验等措施,确保对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日常监管到位;进一步完善预警制度、快速反应机制、奖励举报制度、行政辖区打假责任制、制假“黑名单”等五项执法打假制度;建立假劣绿色食品召回制度;建立绿色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和人员资质审核、注册管理制度。

3、展食品卫生许可证专项整治

规范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和监督,清理无证和不符合卫生许可条件的生产企业,严格按照相应的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规范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要求进行审核和监督,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严格依法予以查处。

(三)加大对绿色食品流通环节的整治

1、开展绿色食品质量安全和绿色食品包装标识专项执法检查

重点对饮料、酒、奶制品、儿童食品、保健食品、豆制品、腌熏制品、调味品、罐头、食用油等绿色食品加大质量监测力度,逐步建立并强化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加强不合格绿色食品的退市监管,依法责令企业停止销售和追回不合格食品,完善相关的处置措施。同时查处一批影响恶劣的食品假标识、假包装、假商标案件。

2、健全食品流通服务体系,加强企业自检体系建设

向社会推荐优秀企业和优质绿色产品;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冷链配送和电子商务,加快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步伐;加快推进企业自检体系建设,积极督促大型畜禽屠宰加工和农产品经销企业建立严格的进货检验制度,配备必要的有害物残留检测设备,进一步完善委托检验制度,形成有害物超标食品市场退出机制。

(四)扶持壮大龙头绿色食品企业

通过“抓龙头、抓源头、抓典型”,大力扶持龙头绿色食品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从而实现绿色产业的壮大。抓龙头就是要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通过推荐诚信放心食品企业,推广企业生产经营示范文本,推进食品全链条良好生产规范(gmp、haccp)和建设绿色、特色食品工业基地等措施,提高我省绿色龙头企业的食品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发展壮大食品支柱产业。抓源头就是要抓住国家加大粮食主产区扶持力度的大好机遇,通过绿色龙头企业的食品安全良性带动,引导绿色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多样化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公司+基地+农户”组织模式,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发挥我省生态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优质粮食和无公害农业,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无公害农畜产品标准化种植养殖示范区建设,走农业绿色化道路。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省作为全国最大优质商品粮基地和绿色农业基地的地位。抓典型就是选择东宁黑木耳等我省典型优势绿色食品产业,按照突出食品安全,打造健康产业的原则,整合优势食品产业的品牌和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产业服务体系、技术支撑体系、诚实信用体系等4大体系,推进优势食品产业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和工厂化,并通过东宁黑木耳等典型优势产业的规范与提高,不断探索以食品安全为品牌推进我省优势食品产业做大做强的有效途径。

(五)加快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建设步伐

1、全绿色食品标准体系

(1)落实《全国食品标准2004一2005年发展计划》和《全国农业标准2003一2005年发展计划》;

(2)加强“三绿工程”和农产品流通领域标准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审查制定酒类商品批发和零售经营管理规范以及屠宰加工行业等标准。

2、验、检测体系建设

(1)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完善检验、检测手段,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

(2)扶持、整合、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食品(农副产品)质检中心,加强市(地)、县的食品(农产品)质检机构建设;

(3)加快省部级质检中心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工作。

3、对绿色食品工业发展的宏观指导

大力调整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结构,切实提高食品工业发展水平,推动绿色食品工业健康有序发展。

4、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

(1)全省各市地县都要在本行政区域内选择一批基础较好与消费者息息相关的食品生产经营行业、龙头企业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各市(地)、县要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制定试点实施方案、开展食品安全信用知识培训、开展调查研究、建立食品企业内部经营档案、建立企业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2)逐步推广食品企业生产经营档案和食品安全监管信用档案,建立食品安全信用基础标准和信用征集、评价、披露、奖惩制度,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意识和信用意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和试点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

5、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

(1)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监测系统和信息通报网络,选择几种高风险食品开展食品安全状况调查;

(2)按照《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发布暂行管理办法》规范各部门信息发布程序,推进奶制品和蔬菜的信息发布试点工作。

第二篇:关于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调研报告

一、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现状

一是绿色食品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全省绿色食品生产面积已达4380万亩。其中,绿色食品种植面积238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XX万亩。全省已建立42个地、县286个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全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已达到238个。全省各类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已达到200多个,其中,国家级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就达到81个。通过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试验示范的带动作用,全省已累计推行标准化种植面积7000多万亩,农业标准覆盖率已达到70%以上,其中,四大作物、经济作物、蔬菜等农业标准覆盖率已达到75%以上;农垦系统农业标准化覆盖率已达到100%。绿色畜禽饲养量1286万头。绿色产业生产总量1581万吨,产值498万元。二是绿色农产品认证领域进一步拓宽。目前,我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标志的农产品已达787个,生产总量1110万吨;无公害农产品238个,生产总量802万吨。同时,认证领域已扩大到粮油、饮料、乳制品、豆制品、糖酒、畜禽、蔬菜、经济作物、山野菜、食用菌、林特产品、生产资料等领域。三是绿色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我省制定实施绿色食品技术标准49项,绿色食品开发从投入品标准、生产 技术操作标准到产品加工标准,坚持全程标准化,有效地提高了全省绿色食品标准化水平。四是绿色食品产业化体系初步形成。全省绿色食品龙头企业305户,其中国家级和省级75户,全省绿色食品龙头企业销售收入173亿元,占我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的24.4%,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初步形成了贸工农、产供销相连接的绿色玉米、大豆、大米、乳品、肉类、山产品、饮品和特色产品等8大产业体系。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还清醒地看到还存在不平衡和诸多不足之处。一是绿色食品产业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够。大部分的绿色食品的种养殖生产以家庭、个人为单元,规模、资金、产量上不去,各自为政,缺乏竞争力。龙头企业自身不够强大,引导和带动作用不突出;二是品牌意识偏差、狭隘。产品生产者都想出自己的名、创自己的牌子,造成一个地域同个品种多个牌子,缺乏影响力和规模效益;三是产品生产者过分依赖天然优势,科学种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只顾眼前利益,单一追求产量,盲目滥用投入品,缺乏绿色、保持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诚信、自律意识;四是多数绿色食品科技含量低,生产标准不统一,操作技术不规范。原字号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统装粗货多、精包装细货少;五是缺乏系统的、分层次的检验、检测系统。检验、检测机构基本上集中在大中城市,县级以下基本上没有,适时的现场鉴别性检验、检测根本没有,批量检验、检测的覆盖率极低。全方位的安全和质量监测更是无从谈起。没有科学数据支持;六是绿色食品市场混乱。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时有发生,市场监管的力度和规范性,有待于加强和提高。鱼龙混杂、冒名顶替、优质不优价,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绿色食品生产者的积极性。省内对外埠产品的准入滞后,缺少了公平竞争的前提。

三、进一步发展壮大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意见

根据我局“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的职能,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意见:

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精神,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奋斗目标,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按照“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的工作方针,深入开展食品放心工程和专项整治,组织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强化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做大作强绿色食品龙头企业,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步伐,不断探索食品安全长效机制,从而进一步促进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具体措施

加大对绿色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的整治

1、加强产地生态环境建设

进一步加强食品产地环境监测和污染源监测,开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污染防治工作。

2、狠抓绿色农产品污染源头治理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标准体系。根据国家有关标准、行业标准和参照国际农产品标准及技术要求,制定全省主要农作物和畜禽等安全农产品的生产技术规程,统一生产标准和技术措施。同时制定出台安全农产品的农业种植、畜禽饲养等生产基地管理办法,建立统一的农业生产管理档案,以利于农产品质量跟踪追溯制度的实施。加强对农业投入品、食品和饲料添加剂、绿色食品加工原料采购的监管,以保证企业按标准和要求组织生产、依法规范企业使用安全食品质量认证标志;

严格生产标准和操作规程。按照国家及有关部门公布的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特别是严把肥料、农药、饲料、添加剂等使用关,在生产过程中,全面推行生产记录档案化管理,并严格监管措施,从而使农业生产者从传统的无约束、随机生产转向标准化操作、规范化生产,以保证生产中全程质量控制;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督体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省绿色食品管理条例》的规定,组织和协调有关部门联合检查监督,把禁用、限用农业投入品监督管理、质量认证标志的监督管理和生产基地环境保护作为重点,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予以严肃查处,依法维护全省农业经济的发展和规范市场经济行为;

强化质量检验、检测工作力度。加强农业生产投入品的登记、生产许可使用管理工作。加快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禁用、限用和淘汰进程。支持无公害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机构建设,配备现代化的检验手段,提高检测能力和水平,逐步建立起内容与承担任务相适应,建设布局与无公害食品区域布局相结合的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完善省、市、县三级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基本形成以省级检测为主,区域性检测为辅,以重点市县为基础,各级检测系统的配置水平达到国家农产品检测指标的基本要求;

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试点;

深入开展农药、兽药、畜产品、水产品专项整治工作;

严厉打击制售假劣种子、农药、肥料、饲料、兽药的行为。

3、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

继续实施对蔬菜农药残留、畜产品“瘦肉精”等污染和水产品氯霉素污染的监测工作。

4、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以蔬菜等农产品为重点,探索“IC卡管理”、“联户联保”等多种形式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办法。

(二)加大对绿色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整治

1、突出抓好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的整治

严厉查处粮、肉、蔬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酒、饮料、儿童食品和保健食品等绿色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滥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的违法行为;认真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运用政府监管、市场引导、企业自律三管齐下的办法,遏制无证生产行为;取缔无证生产的小作坊,对有制假劣迹和质量不稳定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和整治,从严审查企业生产条件,督促企业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

2、完善规章制度,强化日常监管

全面开展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建档工作,逐一建立企业动态监管档案,完善工作制度和运行规则,对食品生产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对高危、中危、低风险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分别实行A、B、C分类分级监管。落实食品质量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实施定责、定人、定区域、定企业的监管模式,对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全面实行巡查、回访、年审、定期检验、监督抽查、强制检验等措施,确保对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日常监管到位;进一步完善预警制度、快速反应机制、奖励举报制度、行政辖区打假责任制、制假“黑名单”等五项执法打假制度;建立假劣绿色食品召回制度;建立绿色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和人员资质审核、注册管理制度。

3、展食品卫生许可证专项整治

规范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和监督,清理无证和不符合卫生许可条件的生产企业,严格按照相应的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规范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要求进行审核和监督,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严格依法予以查处。

(三)加大对绿色食品流通环节的整治

1、开展绿色食品质量安全和绿色食品包装标识专项执法检查

重点对饮料、酒、奶制品、儿童食品、保健食品、豆制品、腌熏制品、调味品、罐头、食用油等绿色食品加大质量监测力度,逐步建立并强化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加强不合格绿色食品的退市监管,依法责令企业停止销售和追回不合格食品,完善相关的处置措施。同时查处一批影响恶劣的食品假标识、假包装、假商标案件。

2、健全食品流通服务体系,加强企业自检体系建设

向社会推荐优秀企业和优质绿色产品;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冷链配送和电子商务,加快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步伐;加快推进企业自检体系建设,积极督促大型畜禽屠宰加工和农产品经销企业建立严格的进货检验制度,配备必要的有害物残留检测设备,进一步完善委托检验制度,形成有害物超标食品市场退出机制。

扶持壮大龙头绿色食品企业

通过“抓龙头、抓源头、抓典型”,大力扶持龙头绿色食品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从而实现绿色产业的壮大。抓龙头就是要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通过推荐诚信放心食品企业,推广企业生产经营示范文本,推进食品全链条良好生产规范和建设绿色、特色食品工业基地等措施,提高我省绿色龙头企业的食品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发展壮大食品支柱产业。抓源头就是要抓住国家加大粮食主产区扶持力度的大好机遇,通过绿色龙头企业的食品安全良性带动,引导绿色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多样化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公司+基地+农户”组织模式,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发挥我省生态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优质粮食和无公害农业,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无公害农畜产品标准化种植养殖示范区建设,走农业绿色化道路。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省作为全国最大优质商品粮基地和绿色农业基地的地位。抓典型就是选择XX黑木耳等我省典型优势绿色食品产业,按照突出食品安全,打造健康产业的原则,整合优势食品产业的品牌和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产业服务体系、技术支撑体系、诚实信用体系等4大体系,推进优势食品产业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和工厂化,并通过XX黑木耳等典型优势产业的规范与提高,不断探索以食品安全为品牌推进我省优势食品产业做大做强的有效途径。

加快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建设步伐

1、全绿色食品标准体系

落实《全国食品标准XX一XX年发展计划》和《全国农业标准XX一XX年发展计划》;

加强“三绿工程”和农产品流通领域标准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审查制定酒类商品批发和零售经营管理规范以及屠宰加工行业等标准。

2、验、检测体系建设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完善检验、检测手段,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

扶持、整合、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食品(农副产品)质检中心,加强市(地)、县的食品(农产品)质检机构建设;

加快省部级质检中心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工作。

3、对绿色食品工业发展的宏观指导

大力调整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结构,切实提高食品工业发展水平,推动绿色食品工业健康有序发展。

4、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

全省各市地县都要在本行政区域内选择一批基础较好与消费者息息相关的食品生产经营行业、龙头企业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各市、县要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制定试点实施方案、开展食品安全信用知识培训、开展调查研究、建立食品企业内部经营档案、建立企业食品安全信用 档案。

逐步推广食品企业生产经营档案和食品安全监管信用档案,建立食品安全信用基础标准和信用征集、评价、披露、奖惩制度,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意识和信用意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和试点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

5、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

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监测系统和信息通报网络,选择几种高风险食品开展食品安全状况调查;

按照《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发布暂行管理办法》规范各部门信息发布程序,推进奶制品和蔬菜的信息发布试点工作。

第三篇: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随着地球环境的逐步恶化,绿色农产品和加工食品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食品安全面临危机的今天,发展绿色食品意义更加重大。结合我市发展实际,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绿色食品的发展途径。

一、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

我市具备了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生态优势、环境优势、基础优势,经过十多年的不断发展,基地建设日新月异,绿色产业不断壮大,绿色产业收入不断攀升,为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一是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市绿色食品种植基地监测面积达到**万亩,产量达到**万吨,产值实现**亿元;获认证面积**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万亩,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二是生产标准不断完善。实行全作物、全面积、全过程的标准化生产方式;制定了绿色水稻、大豆、玉米等标准化规程;建立田间管理档案;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万亩;实施场县共建,提高标准化管理经验;保证绿色生产基地高标准、高水平。三是产业水平不断提高。绿色(有机)食品加工企业发展到**家,加工量**万吨,销售收入**亿元。四是绿色产品不断增加。绿色、有机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数量达**个,其中绿色(有机)食品产品**个、无公害农产品**个;大黑鱼、椴树蜜获得了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五是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达理山”、“云珠”、“吉之岛”、“玉琳”、“馨悦”等农产品品牌叫响国内外;各大龙头企业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大连等大中城市建有销售网点,而且在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建有销售机构,绿色食品知名度和国内外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因此说,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开发具有雄厚的发展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市委、市政府把打造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作为“六大产业基地”之一列入了我市“十二五”重点工作,这对于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为此,我们要逐步解决目前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展中的精深加工产品少、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监管薄弱等影响绿色产品质量效益等制约着今后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问题,从质量标准、发展格局、精深加工、品牌建设、监督管理等方面更加注重绿色食品的质量效益,不断推进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大发展、快发展,为始终保持全省,乃至全国领先的位置而不懈努力。

二、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建议

随着社会上食品污染事件的频繁发生,人们对绿色、健康、环保食品的强烈追求,绿色食品的质量越来越成为人们追捧的热点。因此,提高绿色食品的质量效益已经到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关键和重要时期。绿色食品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必须符合我市创建“六大产业基地”的总体思路。因此,我建议,我市绿色食品产业产业发展要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全省,乃至全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潮流,让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一)提高绿色食品质量效益,必须严格质量标准。注重质量标准是绿色食品开发的前提。一要加强环境保护,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二要建立良好的产业基地,为绿色食品发展提供优质原料保证。三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在种植环节、加工环节、销售环节都要制定一系列标准,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以此提高绿色产品的质量标准。四要严格控制化学投入品的应用。以有机、生物肥料替代化学肥料,以生物防治技术替代化学农药防治病虫草害。

(二)提高绿色食品质量效益,必须确定“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所谓“三位一体”,就是在适合绿色食品开发的地区建立起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三位一体”发展格局,伴随环境和生产条件的改善,不断提高绿色食品开发的档次和水平。在我市的近郊区,要以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为重点,不仅适应各级政府菜栏子工程,而且满足了城市居民对蔬菜质量的要求;在三县(市),要以绿色水稻、玉米、大豆为重点,面向南方大中城市,定位于各大超市,提供高质量的绿色食品;在环境质量好,没有污染的地区,要以有机食品开发为重点,面向国际市场,特别是发达国家绿色食品消费市场,促进有机食品出口创汇。因此,绿色食品开发要因地制宜,建立起特色鲜明、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的产业区、产业带,形成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

(三)提高绿色食品质量效益,必须发展精深加工。发展精深加工是提高绿色食品质量效益的必要手段。从我市来看,绿色食品大多还是原字号产品,要进一步提高效益,就必须发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大米要由原粮向蒸熟米、方便米、米糠油延伸;大豆要由色拉油向大豆蛋白、卵磷脂、异黄酮延伸;玉米由原粮向木糖醇、玉米粉、玉米糁延伸;蜂产品由蜂蜜向冻干粉、蜂胶延伸等等。同时,要特别注重改进产品包装,做到精美、环保、方便,使绿色食品内在品质与外在形象达到完美统一,使我市的绿色食品真正体现出我省的优势和特色,成为推得开、叫得响的拳头产品。

(四)提高绿色食品质量效益,必须加强品牌建设。品牌是绿色产品质量档次的象征。因此,要进一步搞好绿色产品品牌建设,在精心打造品牌、整合品牌和宣传品牌上狠下功夫。首先要冠之以一个具有优美健康、过目不忘、丰富内涵的品牌名称。例如,玉山市的绿色品牌均可以冠之以“绿惟美”品牌,在良好的质量的前提下,打造品牌。统一品牌,就是要把我市大米行业的众多品牌,通过企业整合重组的形式,成为一个或两个品牌,集中闯市场,实现利益最大化。宣传品牌就是要像宣传我市形象宣传片那样,在央视的黄金时段进行重点宣传,宣传我市绿色产品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尽快形成驰名品牌或驰名商标。

(五)提高绿色食品质量效益,必须建立健全监督管理。良好的监督管理机制是绿色食品质量效益的保证。在我市应建立绿色产品可追溯制度,加强四个方面监管。一要加强质量监管。建立绿色食品质量追溯体系,严格备案农产品名称、种植基地、收购日期、收购责任人、加工企业、生产日期、加工负责人、产地等信息,增强农户和农业产业化企业绿色食品生产安全意识。建立绿色食品检测中心,完善质量检测体系,形成自检、抽检、年检互相衔接、互为补充的产品监测体系。二要加强农资市场监管。推行农资市场准入制度,从源头上切断影响绿色食品发展的农资投入到生产中。三要加强企业监管。积极配合国家、省的企业年检、产品抽检,监督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确保企业按照标准生产、经营。四要加强信用监管。要引导企业树立诚信理念,构建以企业信誉、产品品牌、信用记录等为重点的信用机制;要保证绿色产品的质量,从而提高我市绿色产品的诚信。

第四篇:关于推进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思考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它代表了未来农业和食品业、食品消费的发展方向。本文试图通过对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就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认识、思路和工作重点作一些探讨。

一、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绿色食品开发开始于1990年。但在前10多年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进展比较迟缓,全省具有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产品一直在不到20只的水平上徘徊,大大落后于全国的发展水平。直到2002年,在省委、省政府打造“绿色浙江”和省农业厅“打造绿色浙江农业”的战略决策推动下,我们从营造发展氛围、加强体系建设、规范认证管理、提供优质服务、重视产销对接、加快市场开发等多方面入手,加大了绿色食品的开发力度,使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到今年6月底,全省已有68家生产企业累计开发蔬菜、茶叶、水果、粮油、水产品、加工食品等不同种类的绿色食品100只。去年我省绿色食品开发的增长幅度名列全国各盛市、自治区之首。预计到今年底全省可望有150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有效使用权。我省绿色食品产业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事实证明,我省发展绿色食品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是具有较好的生态环境质量;二是农业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三是较为发达的食品加工业为绿色食品发展提供了较好的产业基础;四是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空间。特别是省委、省政府“生态立盛建设绿色浙江”和“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两大战略决策,既为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为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可以说,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我省绿色食品事业发展中所取得的成果也应该给予充分肯定。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打造“绿色浙江农业”的要求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一是我省绿色食品所占的份额与我省在全国农业经济中的地位极幌喑啤=刂?SpANlang=EN-US>2002年底,全国绿色食品企业共计1756家,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3046个,产品实物总量达2500万吨,年销售额597亿元,出口额8.4亿美元,环境监测的农田、草尝水域面积达到6670万亩。而我省绿色食品的品种、规模、生产总量无论是在全国绿色食品中所占的比重,还是在我省农产品中所占的比重都比较低。

二是缺乏带动农民能力强、示范作用大的大型绿色食品生产龙头企业,产业化程度低。目前我省已取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企业,大多是规模比较孝实力不太强、技术含量比较低、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中、小型企业。在全国151家国家一级重点龙头企业中,绿色食品企业有51家,超过1/3,而我省18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仅有2家申报绿色食品。这也是我省绿色食品发展近几年来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原因之一。

三是绿色食品的市场效益还没有得到充分显现。绿色食品的市场价值还没有充分实现,没有真正体现优质优价,品牌效应有待进一步增强。

四是部分地方对绿色食品工作重视程度和推动的力度与绿色食品在新阶段加快发展的需要还不适应,绿色食品的优势和潜力尚未充分发挥出来。绿色食品是一项促进农业提高素质和效益、增进人民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事业,需要各级政府积极给予支持和推动。从未来发展看,绿色食品发展将更多地依靠市场需求的拉动,而现阶段,由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还不高,质量安全意识还不够强,发挥政府职能予以推动是至关重要和十分必要的。在现阶段,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非常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帮助拉动一下。

这些问题,既是绿色食品加快发展的制约因素,也是发展的潜力所在,只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加以解决,就一定能够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二、推进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是实施省委、省政府“生态立盛建设绿色浙江”和“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两大战略决策的要求

最近,省农业厅厅长程渭山在谈到如何准确定位,理清思路,明确现代农业的路子时,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省委、省政府作出的‘生态立盛建设绿色浙江’和‘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两大战略决策,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加速浙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人与环境、自然相协调,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认真贯彻落实这两大决策,进一步明确浙江农业的产业定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打造绿色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是当前农业工作的主要任务。”这个观点,对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发展生态经济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有效手段。生态省建设的内涵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绝不仅仅局限于保护生态环境,它既是一个环境概念,又是一个经济概念,还是社会概念、文化概念。这两大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促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丰富了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内涵。在新的历史时期,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从增加农产品数量,解决温饱问题转变为保障农产品质量,提高安全水平,提供舒适、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而发展绿色食品正是符合了这样一种潮流。再从另一方面看,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省出口的农产品中农药和重金属残留超标现象时有发生,而同期国外的“绿色壁垒”越筑越高。2002年日本对进口蔬菜的检测从6项猛增到60多项,欧盟对进口茶叶的检测从6项增加到134项,标准大幅提高。因此,按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要求,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开发,使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既是“生态立盛建设绿色浙江”的要求,也有利于我们从容融入国际潮流,全面适应WTO规则,进

而提升我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长三角地区面积为全国陆地面积的2.2%,人口为10.4%,所创造的GDp却占全国的22.1%。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片生机勃勃的热土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火车头和动力强劲的“发动机”。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是党中央作出的战略决策,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发展是必然的趋势,我省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是必然的选择。谁能主动接轨上海,谁就有可能先一步获得机遇并快速发展。“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这一战略举措,在为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想我们至少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参与“长三角”的合作交流:一是借脑生财,即上海所拥有的科技资源包括人才优势等,能够为我省绿色食品产业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借船出海,即通过上海设立代理机构,为我省绿色食品企业和产品出口搭建平台;三是借梯登高,即我省绿色食品企业能借上海这一平台提高其产品知名度,比如上海开世博会,发展会展业,就能帮助企业提高知名度,发挥其品牌优势;四是借台亮相,即上海的媒体、上海的文化产业和资源都可以为我所用,通过合作使我省的绿色食品借台亮相。

三、准确定位,与日俱进,创新我省绿色食品工作的思路

在新形势下,我省农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是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了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二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从国内市场和资源自我平衡为主,到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尝两种资源的根本性转变;三是农业管理工作发生了从抓产量增长为主到注重质量安全的战略性转变。为适应已经变化了的新形势的要求,必须对绿色食品工作的定位进行再认识。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绿色食品工作会议上,农业部领导用三句话对绿色食品工作的定位进行了归纳:发展绿色食品符合农产品的发展方向,是引导和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有效措施;发展绿色食品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绿色食品将成为我国农产品扩大出口的一支新兴的主导力量,是积极应对入世挑战的一项重要工作。

如何把握机遇,创新思路,是当前绿色食品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我们至少要树立三大观念,实现三个转变来创新工作思路。一是树立大局观念,从相对独立发展转变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绿色食品工作纳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全局。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与带动农产品出口相结合,特别是与正在实施的绿色农产品行动计划相结合。在上述结合中找准工作定位,争取有利于加快发展的工作条件和政策环境。二是树立质量观念,从单纯追求申报数量转变为注重产业的全面发展。质量是绿色食品工作的基本主题。在确保绿色食品申报数量的同时,突出抓好具有环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重点地区,抓好以名特优产品、精深加工产品和出口产品为主的重点产品及加工企业,通过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产业整体发展。三是树立发展观念,从偏重市场运作转变为政府引导与市场拉动相结合。

四、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开创我省绿色食品工作的新局面

一是科学规划,实现绿色食品基地规模化。目前我省绿色食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格局还未真正形成,地区比较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因此,加强规划指导,实行合理布局,根据科学配置、区域规模发展的原则,统筹安排,推进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建设,显得尤为必要。根据我省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的总体要求,我们目前正在着手编制全省绿色食品的区域发展规划,对我省资源和生产条件较好、商品量大、市场前景广阔,在国内市场与国外产品竞争有优势,能够抵御进口冲击的绿色食品,或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能够进一步扩大出口的绿色食品,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总体布局、重点建设的思路,选择一批优势绿色食品,优先规划布局,进行重点扶持,实行规模经营。

二是拉长链条,实现绿色食品经营产业化。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化经营,可以有效地延长绿色食品的产业链,增加绿色食品附加值,提高绿色食品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要抓装立足市场需求和优势资源,确立主导产业,创办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商品基地,培育市场体系,辐射带动农户和依靠科技进步”等主要环节,大力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化经营。首先要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加快绿色食品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着力培养适合当地发展、市场容量大、发展潜力大、农民又容易接受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逐步形成区域性、规模性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为进行产业化经营提供充足的绿色食品资源。其次,大力培育绿色食品生产经营的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关键,是实现分散经营的农户与大市场衔接的纽带,是增强绿色食品经营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先决条件。依靠各类龙头企业和组织带动农民进入市场,使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形成与农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龙头企业可以是生产加工型企业,也可以是中介组织或流通企业,它赋有开拓市尝科技创新、带动农户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任务,其经济实力的强弱和带动能力的大小,决定着绿色食品产业化经营的程度、规模和成效。

三是改善条件,实现绿色食品生产环境生态化。从1998年起,我省着力推进“碧水、蓝天、绿色”三大环保工程。5年间,省财政共支付环保贴息资金1.3亿元,推动了1250个环保项目建设,带动建设项目总投资140亿元以上,三大环保工程的总投资则高达500多亿元。一系列政策措施,使我省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5年来,我省GDp年均增长超过10%,而污染物排放总量不增反减。中科院2002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显示,浙江的环境指数排名~、海南之后,列全国第三,从而为在全国建成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良性生态环境打下了坚实基矗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成绩,进一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依法治理工业污染,减少污染

第五篇:关于推进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推进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思考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它代表了未来农业和食品业、食品消费的发展方向。本文试图通过对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就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认识、思路和工作重点作一些探讨。

一、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我省绿色食品开发开始于1990年。但在前10多年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进展比较迟缓,全省具有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产品一直在不到20只的水平上徘徊,大大落后于全国的发展水平。直到2002年,在省委、省政府打造“绿色浙江”和省农业厅“打造绿色浙江农业”的战略决策推动下,我们从营造发展氛围、加强体系建设、规范认证管理、提供优质服务、重视产销对接、加快市场开发等多方面入手,加大了绿色食品的开发力度,使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到今年6月底,全省已有68家生产企业累计开发蔬菜、茶叶、水果、粮油、水产品、加工食品等不同种类的绿色食品100只。去年我省绿色食品开发的增长幅度名列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之首。预计到今年底全省可望有150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有效使用权。我省绿色食品产业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事实证明,我省发展绿色食品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是具有较好的生态环境质量;二是农业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三是较为发达的食品加工业为绿色食品发展提供了较好的产业基础;四是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空间。特别是省委、省政府“生态立省、建设绿色浙江”和“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两大战略决策,既为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为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可以说,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我省绿色食品事业发展中所取得的成果也应该给予充分肯定。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打造“绿色浙江农业”的要求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一是我省绿色食品所占的份额与我省在全国农业经济中的地位极幌喑啤=刂?SpAN lang=EN-US>2002年底,全国绿色食品企业共计1756家,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3046个,产品实物总量达2500万吨,年销售额597亿元,出口额8.4亿美元,环境监测的农田、草场、水域面积达到6670万亩。而我省绿色食品的品种、规模、生产总量无论是在全国绿色食品中所占的比重,还是在我省农产品中所占的比重都比较低。二是缺乏带动农民能力强、示范作用大的大型绿色食品生产龙头企业,产业化程度低。目前我省已取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企业,大多是规模比较小、实力不太强、技术含量比较低、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中、小型企业。在全国151家国家一级重点龙头企业中,绿色食品企业有51家,超过1/3,而我省18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仅有2家申报绿色食品。这也是我省绿色食品发展近几年来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原因之一。三是绿色食品的市场效益还没有得到充分显现。绿色食品的市场价值还没有充分实现,没有真正体现优质优价,品牌效应有待进一步增强。四是部分地方对绿色食品工作重视程度和推动的力度与绿色食品在新阶段加快发展的需要还不适应,绿色食品的优势和潜力尚未充分发挥出来。绿色食品是一项促进农业提高素质和效益、增进人民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事业,需要各级政府积极给予支持和推动。从未来发展看,绿色食品发展将更多地依靠市场需求的拉动,而现阶段,由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还不高,质量安全意识还不够强,发挥政府职能予以推动是至关重要和十分必要的。在现阶段,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非常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帮助拉动一下。这些问题,既是绿色食品加快发展的制约因素,也是发展的潜力所在,只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加以解决,就一定能够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二、推进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是实施省委、省政府“生态立省、建设绿色浙江”和“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两大战略决策的要求最近,省农业厅厅长程渭山在谈到如何准确定位,理清思路,明确现代农业的路子时,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省委、省政府作出的‘生态立省、建设绿色浙江’和‘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两大战略决策,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加速浙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人与环境、自然相协调,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认真贯彻落实这两大决策,进一步明确浙江农业的产业定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打造绿色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是当前农业工作的主要任务。”这个观点,对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发展生态经济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有效手段。生态省建设的内涵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绝不仅仅局限于保护生态环境,它既是一个环境概念,又是一个经济概念,还是社会概念、文化概念。这两大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促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丰富了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内涵。在新的历史时期,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从增加农产品数量,解决温饱问题转变为保障农产品质量,提高安全水平,提供舒适、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而发展绿色食品正是符合了这样一种潮流。再从另一方面看,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省出口的农产品中农药和重金属残留超标现象时有发生,而同期国外的“绿色壁垒”越筑越高。2002年日本对进口蔬菜的检测从6项猛增到60多项,欧盟对进口茶叶的检测从6项增加到134项,标准大幅提高。因此,按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要求,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开发,使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既是“生态立省、建设绿色浙江”的要求,也有利于我们从容融入国际潮流,全面适应WTO规则,进而提升我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长三角地区面积为全

时,绿色食品消费需求也正在进入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南京、西安、深圳等国内大、中城市相继组建了绿色食品专业营销网点和流通渠道,绿色食品以其鲜明的形象、过硬的质量、合理的价位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好评,市场覆盖面日益扩大,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国际上类似我国绿色食品的有机食品、生态食品、自然食品生产和贸易发展十分迅速,市场容量也在迅速扩大。特别是国际市场对绿色食品的潜在需求十分可观。即使在发达国家,绿色食品也只占有整个食品市场销售额的2%。目前,美国42%的超市经营绿色食品,年增长率在20%以上。日本大约有300万到500万消费者经常购买绿色食品。预计到2006年,欧盟的绿色食品市场销售额将增至580亿美元,美国将增至470亿美元,而这些绿色食品将大部分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因此,绿色食品不但能在国内市场保持较强的竞争力,而且还将成为带动农产品出口的主导力量。据统计,这几年我国绿色食品出口贸易额一直保持40%的增长速度。加入WTO之后,绿色食品的优势更加显现,也为我国绿色食品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随着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在标准、技术、管理、贸易等方面进一步与国际相关行业接轨,中国绿色食品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在积极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使我省绿色食品真正融入国际大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五是规范市场,实现绿色食品竞争有序化。要结合整顿市场秩序,开展绿色食品的打假。越是大发展时期,越是要做好打假的工作。加强对绿色食品的管理与监督。要防止重申报认证,轻管理监督的倾向。要用工业产品质量管理的理念,建立绿色食品质量管理的体系。切实加强对绿色食品市场的监管。县以上农业主管部门要与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联合,依法查处和严厉打击制售假冒绿色食品的行为,推荐让广大消费者放心和市场好的名牌产品和精品。切实保护绿色食品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认真落实全程质量监控措施,重点加强对使用绿色食品原料和生产资料企业的监督管理,对质量风险高的产品,要增加抽检次数,对敏感项目进行重点专项检测。六是创新技术,实现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化。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绿色食品,不断提高绿色食品的科技含量。要在挖掘新经济增长点中培植主导产业,特别要注意抢占科技制高点,发挥后发优势,依靠自身力量或借助外力,培育一批绿色食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集团,从更高层次和更广阔的空间来培植绿色食品的主导产业。同时注重进一步完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标准建设和操作技术规程的制订。标准是对产品品质的要求,它是品质的保证。例如,农产品中食品的品质包括基本特性要求和功能特性要求。基本特性主要指:营养特性(化学成分、可食性)和安全卫生特性(微生物指标、污染程度等)。食品的功能特性通常指:嗜好特性、外观特性、加工特性、流通特性和简便性等。对于不同规格的各类食品,针对以上特性要求,都有其相应的质量标准。真正做到绿色食品生产的标准化。七是拓宽领域,实现绿色食品服务社会化。绿色食品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多门学科基础理论与高新技术的应用,而且涉及到农产品和食品的生产、加工、监测、储运、销售各个环节的一体化组织与管理,同时也需综合协调与之相关的教育、科研、社会监督等多方面的服务。农业部门作为绿色食品的主管部门,需要更多地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沟通,以形成合力。加强服务体系的建设,不断推进服务的社会化。在产业规划、生产指导、绿标申报、市场开发、质量监督、产品检测等方面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把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与农业生态县建设、绿色农业示范县建设、农业龙头企业建设、高新技术园区建设、优质高效农业基地建设、出口创汇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浙江绿色农产品行动计划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要把绿色食品工作融入农业的全局性工作之中,特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之中。在资金投入、基地建设、科技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要立足现有基础,加快绿色农产品生产,打造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标准完善、管理规范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大省。

关于推进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思考(第3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载关于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加快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意见

    关于加快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意见绿色食品是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绿色食品产业是符合世界食品消费发展方向的新兴产业,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为......

    关于推进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思考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它代表了未来农业和食品业、食品消费的发展......

    我省生物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 c oM **省生物产业发展大会指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继续扩散蔓延,经济面临严峻形势的情况下,加快发展生物产业意义尤为重大,发展生物......

    关于推进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思考论文

    关于推进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思考论文收藏本文章关于推进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思考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

    关于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五篇范文)

    关于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 今年3月—5月间,省企业联合会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组织省、市、县企联上下联动开展调研活动,每市调研的企业10—30家不等。省企业联合会负责人率......

    我省煤炭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5篇

    我省煤炭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根据省委主要领导指示精神,省委改革办就“我省煤炭产业发展”到省能源局进行专题实地调研,并召开盘江集团、贵州飞尚能源公司、贵州天健矿业集团......

    关于绿色食品的调研报告

    开题报告课题名称:什么是“绿色食品”。 选题理由:绿色食品有益身体健康,日常生活中人们越来越离不开它。 研究目的:让更多的人认识绿色食品,食用绿色食品,让更多的人都能健康快乐......

    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

    文章标题: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加强组织领导加快认证步伐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区的无公害、绿色食品产业是从2000年开始抓起的,在全省各县区中起步较晚。几年来,在省、市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