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位农民工的成才之路
一位农民工的成才之路
更新时间:2011-5-19出处:本站原创作者:党建锋编辑录入:吴秀荣
我们都是航空人_23
4一位农民工的成才之路
——记中航电测上海耀华售后服务部经理刘遵云
作为2010年度“上海市农民工先进个人”,中航电测上海耀华称重系统有限公司售后服务部经理刘遵云早已引起笔者的兴趣。4月初,刘遵云来中航电测培训讲课,笔者终于见到了这位中国衡器仪表维修界的名人——他个头不高,憨厚壮实,内敛持重。笔者请教他何以能在上海市800万常驻外来务工人员中脱颖而出获得殊荣,他朴实而谦逊地摆摆手,用略带四川口音的话说:“这没啥,这没啥。”
功夫是苦练出来的刘遵云是四川中江县人,中技学历,今年36岁。2000年6月从老家来上海“闯世界”,顺利应聘至上海耀华公司,成为一名普通生产工人。那时工作、生活各方面条件都是非常艰苦的,但刘遵云坚持下来了。当时正值耀华高速发展期,售后服务部非常缺人,刘遵云在老家时从事过一段时间的电器维修工作,加之中技上学时也学的电子类专业,第二年他就顺利转岗至售服部。
面对维修部的日常工作——仪表维修,刚开始刘遵云也非常茫然,尽管同部门的维修工程师可能会在边上点拨一二,但是主要工作还是要靠自己干。为了尽快上手,啃下仪表维修这块“硬骨头”,刘遵云想到了最笨的办法——把一块好表拿过来,跟需要维修的坏表仔细对照,研究相关构造和各种零部件组合,同时把好表上的各点芯片电压都挨个测量,抄在本子上,记在脑子里,再想办法把坏表的电压调至好表的标准电压„„就靠着这种最笨的“好坏对照法”,刘遵云成功迈出了仪表维修第一步„„
在采访刘遵云的过程中,笔者非常好奇的一点是,刘遵云作为一名中技学历的普通维修人员,能够在上海耀华售后维修部兢兢业业连续工作十年,并成长为公司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2004年即升任为售后服务部经理,如今率领着13位员工组成的强大售服团队。他每年都要受邀为上海耀华、客户和各地技术监督局、计量局等部门的数千人进行衡器仪表调试、维修和检验方面的专业技术培训。以刘遵云掌握的衡器仪表维修技能和专业技术,他已堪称
衡器维修专家。他是如何完成这种质的飞跃的呢?老刘不经意间说的一句话,给我们透露了答案。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我喜欢干仪表维修。每当修好一块表,我都有很大的成就感。”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正是凭着强烈的兴趣,凭着对维修工作的热爱和执着,刘遵云付出了比别人多得多的汗水和心血,依然乐此不疲。他上班时专心致志琢磨仪表维修,下班则抱着专业书籍恶补理论知识,碰到难点疑点立刻向同事、老师傅们请教,在长年累月出差为客户提供维修服务的“实战”中,他的业务技能和专业素养得到了磨练和提升。
据上海耀华华北分公司经理陈非介绍,去年有位河南客户的一台100吨汽车衡产品在调试时出现问题,不管怎么调试都不成功,客户急忙给刘遵云打电话,他像往常一样以最快速度出现在客户面前。经过仔细检查校正,刘遵云发现这台汽车衡所用的“耀华”仪表没有任何问题,之所以始终调试不好,是一块不引人注意的垫板脱落导致的。正是靠着这种专业而周到的服务,刘遵云在客户心目中树起了衡器仪表维修No.1的形象。一提起刘遵云,他们都竖起大拇指;一碰到问题,他们首先就给刘遵云打电话。
经过多年实战磨练和悉心总结,刘遵云已经能在电话中指导客户对一般问题进行维修处理了。可别小瞧这一点,就靠这点“电话维修”的特长,刘遵云靠一己之力每年能为耀华减少10%~20%的出差维修工作量呢!
除了客户服他,接受他技术培训的技监局的工作人员服他,公司领导、同事服他,他手底下的13员“大将”,对他的敬佩更是“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原因很简单,这些工作能力极为出色的“猛将们”大多都是刘遵云手把手带出来的,他们一起组成了强大而专业的售服团队。
讲课,是咱的拿手好戏
凡是跟刘遵云接触过的人,对他的评价都是内向、不善言辞。就是这种性格的人,讲起业务技能培训课来却一点也不怯场,面对台下几百号人经常是一副口若悬河、传道授业解惑的大师风范。据听过他课的同事们说,老刘在课堂上跟在平时完全判若两人,平时很难看见他连续说话超过1分钟,除非接客户业务咨询电话;可一到课堂上,寡言少语的老刘马上变成了思路清晰、言辞表达缜密的刘老师了。
跟刘遵云谈起他擅长讲课的拿手好戏,他朴实而憨厚地笑着说:“其实也没啥,主要是因为业务上我比较熟悉,所以才敢开口讲话啊„„”不止是“熟悉”,正是因为刘遵云对衡器仪表理论知识和实际维修技能的融会贯通和深厚的业务素养,才让他有了这份“传道授业解惑”的底气和自信。而这种过人的专业素养正是靠着他长年累月在工作中不断实践、总结和积淀出来的。
通过授课和日常工作指导,刘遵云把自己多年来总结的维修经验和专业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下属,也传授给客户和相关工作人员。在老刘的领导下,目前上海耀华售服部已经有好几位员工能够替代他给客户做培训了。河南赵涛计量公司老板赵涛写给耀华的感谢信中
这样说道:“当有技术问题需要咨询时,耀华24小时都会有售后电话提供耐心、细致的解答;而且经常有售服人员上门为我们做指导,完全解决我们的后顾之忧,传递给我们最新的衡器发展方向„„”
孩子,是老刘心中的“隐痛”
刘遵云和妻子如今都在上海耀华工作,他们的孩子——一个11岁活泼可爱的小男孩,正在四川老家上小学四年级。孩子,是老刘心中的“隐痛”。今年“五一”节老刘抽空回老家看望儿子,临分别时,想着可能要到春节才能再见面,老刘和儿子都哭了。问起为何不把孩子转到上海来读书,老刘不好意思地说,这牵扯到户口、考学等一系列问题„„不过笔者听说,老刘被评为“上海市农民工先进个人”之后,按照相关规定,他就拥有了在上海落户的资格,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老刘一家肯定能在上海团聚,过上和睦幸福的好日子。
鲁迅有诗云:“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勤奋踏实的刘遵云并不是只知道工作的工作狂,相反他也是一位儿女情长、父爱如山的好父亲、好丈夫。
出发,路就在前方!
老刘不是会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的人,谦逊、内敛的个性让他继续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以前他是售后维修部的一个“兵”,管好自己那一摊就行了;可现在,作为售服部经理,老刘要操心的事太多了,光是每天接客户的业务电话平均都占去他两三个小时,而且不分白天黑夜,不分上班下班;日常工作中,他要悉心调配、安排人员,保证每台返修仪表在开箱三日内问题都能得到圆满解决,保证出差维修服务能够及时解决现场客户的各种难题。
随着公司业务扩展和研发实力的飞速发展,近年来耀华公司面向市场的各类衡器仪表不断推陈出新,快速熟悉和研究这些新式仪表也就成了刘遵云售服团队的重点工作之一。
2011年1月28日,中航电测以48%的股权并购上海耀华,耀华仪表产品和中航电测的传感器产品,从此开始探索联合开发、销售和售后维修服务的产业链支撑新模式。面对这种衡器行业内“大脑”和“心脏”的强强组合,刘遵云由衷地感到欢欣鼓舞,同时他也早已做好了迎接新的工作挑战的准备。满怀热爱工作的豪情壮志,出发,路就在前方!
采访即将结束时,笔者请刘遵云对中航电测的年轻人说几句话,希望他的成长经历能对当前有些迷茫焦躁、缺乏踏实工作心态和长远眼光的年轻人有所启发。老刘低头沉思片刻,朴实而认真地说:“工作肯定是要踏踏实实干好的,这是一个人的本分;另外光羡慕别人是没用的,很多时候还是要靠自己成全自己的„„”
第二篇:成才之路就在脚下
前一段时间,我们连结合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强和改进科学文化学习教育的意见》,就战士成才问题进行了“当兵想干啥”的思想调查。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大家希望成才,渴望成才,有成才的强烈愿望。但是,大家对成才的看法和认识却不尽相同。有一部分同志认为到无人机队、通信站或者汽车队等专业技术比较强的单位去工作,学习和掌握一些实用技术,才算是有了成才的条件和基础,对在我们连工作不太安心。更有人感到“当兵,是走对了路,可到咱们警勤连却是入错了门”,甚至有人直截了当地问我:“指导员,我也知道,在部队能够锻炼成才,可在咱们连,天天站岗执勤,到底能成啥才?”
这些想法,归结起来,无外乎是在我们连工作学不到专业技术,成不了才。应该承认,我们连的专业技术特点确实不是很强,但这并不等于说在我们连工作就学不到东西,成不了才。相反,我认为,在我们连工作不仅有望成才,而且大有可为。这就是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讨论的话题:成才之路就在脚下。
看到这个题目,有的同志可能要说,我们小战士一个,再怎么努力也当不了科学家,成不了军事家;在连队,人手少,任务重,甚至连钻一钻电脑、学一学驾驶这样的机会都很少,怎么能成才? 的确,科学家、军事家是人才,一般的同志是当不了;懂电脑、会开车也算是有才,在咱们连,你也不容易有机会都学会。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在咱们连就不能成才。这里面,首先有一个怎样看待人才的问题。
一、怎样看待人才
《辞海》上讲:“人才,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能以其创造性劳动,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做出一定贡献的人。”
从人才的定义上看,它并没有把人才局限在科学家、军事家上,也不仅仅只是懂电脑、会开车。你只要有一技之长,能对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那你就是人才。
那么,怎样看待人才呢?我们应该把握好以下三点:
(一)人才具有多样性、层次性和相对性
我国著名的华罗庚、陈景润等科学家是人才,我们学院的专家教授是人才。但是,连队的战士中也有人才,你能说连队里做出香甜可口饭菜的炊事员不是人才?通信站确保通信畅通的接线员不是人才?炮连里连发连中的炮手不是人才?
在我所列举的这些人中,有科学家,有专家教授,也有我们普通一兵,这就是人才的多样性和层次性。
关于人才的相对性。我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有一个人对他的朋友说:“我赢了象棋大师和围棋大师。”
朋友惊讶,“你太厉害了!你是怎么赢的?”
那人说:“这还不简单,我与象棋大师下围棋,与围棋大师下象棋,就是这么赢的。”
当然,这只是个笑话。但这个笑话告诉我们,象棋大师之所以称之为“大师”,是因为他在象棋方面有所建树,如果让他改下围棋,就称不上“大师”了。同样一个道理,如果你让华罗庚、陈景润去操作火炮,他们肯定玩不转;反而言之,如果让我们去研究数学,那我们肯定比不上华罗庚、陈景润。所以说,我们立志成才,眼光不能老是盯在科学家、军事家,还有电脑、汽车上。要知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二)人才都是有出息的人
这里所说的“出息”,指的是在所从事的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集体和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我们平常说 “某某同志有出息”,或者说“某某同志出息了”,指的就是他在自己的工作上干出了一定的成绩。
比如说,我们学院无人机队的四级士官巨孝成,他入伍的时候只有初中文化,但他不气馁,先后参加了中专、大专函授和本科自考。他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了13项装备技术革新,成了无人机专业的技术尖子和学院唯一的给本科生上课的“士官教员”。去年,他被评为“全军优秀士官”,名字上了《解放军报》、《科技日报》,战友们夸“巨孝成真有出息”。你能说他不是人才吗?
这样的例子很多,我们连每年入党、立功、受奖和被评为“优秀士兵”的同志,他们都在本职岗位上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为连队做出了贡献,都是有出息的人,是连队建设的人才。所以说,作为连队的一名战士,就应该把成才的追求与为连队建设作贡献紧密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你才能走上正确的成才之路,才能做一个真正有出息的人。
(三)人才都是后天之才
人们常把那些才智超群的人称为“天才”,认为这些人后来所取得的成就主要是由先天带来的。其实并非如此,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天生就是人才。“才干”并不是与生俱来、一蹴而就的,而是靠后天的不断努力而形成的。也就是说,成才是有过程性的,人才成长的过程就是他们不断付出辛苦劳动,进而收获成功的过程。大发明家爱迪生说:“天才,百分之一来自于灵感,而百分之九十九是血汗。”数学家华罗庚说:“发白才知智叟呆……一分辛苦一分才。”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由此可见,人才都是后天之才,经过后天努力才能成才。应该说,在成才的道路上,大家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机会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只要大家朝着正确的方向和合理的目标去努力,人人都可以成才。
以上,我们一起探讨了什么是人才和怎样看待人才的问题。那么,在咱们连能不能成才呢?答案是肯定的:警勤连的战士也是能够成才的。这就是我要和大家探讨的第二个内容。
二、怎样认识警勤连战士能够成才 前面我已经讲了,咱们连不同于其他专业分队。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站岗执勤,你可能学不精电脑,也可能没机会学开车。但这并不等于你就学不到知识、长不了能力。事实上,军营里的每一个岗位都与成才的道路相连,成才的最近通道,就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在大家看似平常、单调、枯燥乏味的站岗执勤中,你将磨练出军人特有的思想、意志、品质和作风,你也就由此迈上了成才的阶梯。
为什么这样讲呢?至少有以下三点可以说明:
(一)连队重要特殊的工作任务,可以培养我们成才所需的责任意识
强烈的责任意识,既是成才的基础,也是成才的动力。无论你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责任意识都是必备的基本素质。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担负着大量的警卫、纠察、巡逻以及升旗等任务。能否完成好这些任务,事关学院的安全稳定,事关学院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事关学院的对外形象,事关学院的人才培养。可以说,我们的工作,岗位特殊,责任重大。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学院的大门哨位已成为省城合肥的一道靓丽风景,素有“安徽第一哨”之称;国旗班每天升国旗已成为连队、学院乃至驻地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咱们自己平时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几组片断(插播录像)。从中,不难看出,连队的工作是多么的神圣和庄严,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紧张和充实。长期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对于培养我们的责任意识,激励我们爱岗敬业、砺志成才都是十分有益的。可以说,我们的小连队是个大熔炉,我们连队的小环境是个大课堂。
老一点的同志可能还记得朱本泽,他是我们连2002年退伍的战士。这位同志在刚来到我们连队时,面对整天的站岗执勤,也一度产生过这样那样的想法,后来在连队环境的影响下,靠着对任务职责的深刻理解,热爱上了站岗执勤这份工作,刻意磨练自己,成为了全院上下公认的“警卫标兵”,先后当了班长、入了党、被评为“优秀士兵”、还荣立了三等功。退伍时,正遇上地方银行招聘保卫干事,他第一个被录用。
我这里有他当年的两篇日记。第一篇是他刚到咱们连队时,面对枯燥的哨位,满腹疑虑。他在日记中写到:“新兵连结束后,我被分到了警勤连,主要任务是站岗,现实一下子把我的梦想击碎了,我本来想去战场,谁知却跑来站岗……”经过两年的连队生活,他接受磨砺,感受收获。在接下来的日记中,他道出了另一番心里话:“„工作有分工,干啥都光荣‟,军营有权选择我,而我却不能像逛商店、挑商品那样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只有负责地干好自己的工作,才能算是优秀的士兵。”
讲到这两篇日记,或许有人会问,他的日记怎么会在我手上?那是老兵退伍离队的最后一天,朱本泽穿着已经摘下肩章和领花的军装,带着大红花,握着老指导员的手,热泪盈眶。他说:指导员,我朱本泽能有今天,都是在连队锻炼的结果。马上就要离开连队了,真舍不得。我这有本日记。我把当兵这几年的困惑、感悟和经历都记在了里面。我想把它留在连队,希望对后来的战友有所帮助。老指导员含泪替大家收下了这本珍贵的日记,并传到了我这一任指导员手里。
从朱本泽的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在连队的成长过程,就是努力培养工作责任感,并把这种责任感转化为爱岗敬业实际行动的过程。他在退伍时能给连队留下日记,说明他的这种责任感,已经转化为他自身的一种内在素质。正是因为这一点,他才被银行第一个招聘录用。
(二)连队严格艰苦的生活环境,可以磨练我们成才所需的意志品质
俗话说的好,“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温室中栽不出万年松。”艰苦的环境,紧张的生活,每时每刻对军人都是一种考验。正是这种考验,磨练着军人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品质。有了这样的意志和品质,在工作和生活中才不会被困难所吓倒,不为挫折所屈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连2003年退伍的溧阳籍战士黎永刚,入伍时连初中都没有毕业,报名参加自学考试,因为文化水平低,对那些深奥的专业知识一时搞不懂,就不想学了,一度放弃了3个多月。但后来我发现他又拿起了书本。有一天,我就问他原因,他告诉我:之所以重新拿起书本,是因为在一次值勤时悟出了一个道理。他说:“那是在一个冬天的晚上,2点钟要起来站岗,虽然极不情愿,但还是起来了。当时天下着大雪,我站在冰冷枯燥的岗台上想:有什么事能难得过大冬天深夜2点起床站岗?还有什么事能比在这冰天雪地里一站两个小时更单调乏味?这些我都能做到,我在学习上为什么就没有这个劲呢?我想,只要我坚持,我就一定能学下来。”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小黎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读完了规定的所有课程,获得了大专文凭。就是因为他有着这股韧劲和执着,退伍时,被深圳的一家公司老总看中。参加工作后,他在思想品德、管理能力和工作作风上的优势很快就显现出来,业绩非常突出,被破格提升为公司副总经理。
他去年给我来过一封信。在信中他说:“虽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乏味枯燥的岗台上站了两年,但我决不后悔,是连队艰苦的环境和紧张的生活磨练了我的意志,锤炼了我的性格,是连队严格的管理、系统的教育,开阔了我的视野,增长了我的才干。假如还有机会让我选择的话,我还会选择军营,选择我们的连队。”
通过黎永刚的事,我们应该感到,一个人要想成才,没有毅力是不行的。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你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是不能缺少的。而这些基本素质,在连队尤其是在我们警勤连,你将得到全面的磨练和提高。
(三)连队紧张有序的工作训练,可以培养我们成才所需的实际能力
在我们连队,无论是队列训练、升旗训练、心理训练,还是日常生活管理,我们都有着严格的要求,进行的是正规化训练和管理,着重培养、练就军人紧张快速、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和组织、管理、协调等多种综合能力。我们每周组织警卫人员模拟营门卫兵处理各种纠纷,并召开勤务分析会,让大家集体会诊,提出最佳处理办法,就是为了锻炼提高大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公勤人员模拟办文、办事,目的是为了培养大家认真、细致、周到的工作作风;我们模拟组织大型活动,让大家自己排兵布阵、模拟连队干部组织训练,目的是为了培养锻炼大家组织管理能力;我们组织有一定技术的放映员、驾驶员、打字员、炊事员分类比武、技能竞赛,目的是为了给大家创造一个竞技环境,做到精益求精。我们这样做,就是要大家在紧张的工作和训练中不知不觉地锻炼能力,提高素质,打好成才的基础。
最近,我作了一次统计,我们连自95年组建以来,先后有400多名同志在这里工作和生活过,他们当中有42%的同志受到各种奖励,60%以上的同志通过“两用人才”培养取得中专以上学历或掌握一门实用技能,有12人考取军校。去年退伍的39名战士中,有3人被地方事业单位录用,17人成为地方乡镇企业生产和管理的负责人,有12人利用学到的本领在家乡成为致富带头人。从我们身边看,现在正在研究生队攻读作战指挥学硕士学位的我们的老连长孔祥峰,原来就是我们连的公勤班战士。还有我们院计算机教研室的曲文虎教员,原来也是我们连的警卫排战士。他们的成长进步离不开自身的主观努力,更离不开在连队的锻炼和积累。
以上我和大家一起探讨了怎样看待人才,回答了警勤连战士可以成才的理由。也许有同志会说:“这些问题我已经明白了,但我不知道究竟怎样做才能成才?”下面,我就来回答这个问题。
三、怎样做才能成才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要想成才,关键要靠自己努力。联系咱们自己工作和生活实际,我感到大家应该自觉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要立足本职努力干
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是对军人的基本要求。我们不能说为了成才,就把自己的工作丢在一边,这是不对的。要知道,干工作的过程,就是自己成才的过程。
有的同志可能会在心里说:“连队的工作、生活那么紧张,条件有限,甚至可以说是艰苦,压力太大,有时劲头不足。”对此,大家应该非常现实地想一想,我们那些常年在雪域高原、沙漠边陲的战友,与我们所处的环境相比,他们在恶劣的条件下,痴心不改,坚守岗位,创造业绩,可谓是“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与他们相比,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事实上,成才与自然环境没有多大的关系,无论条件怎样,都要干好工作,只要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你就已经走在成才的道路上了。
无数的事实说明,只要有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和严格要求的工作标准,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大家都说在通信站能学到技术,可是通信站尤其是话务班的工作也是很枯燥的,成千上万个电话号码要背,成百上千个问候语每天都要重复,上千条技术数据要熟记,但是她们就是凭着对本职岗位执着的追求,赢得了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的光荣称号。
因此,一个真正的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们都是把成才的着眼点和出发点放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的。如果连自己的本职工作都干不好,不想干,那你还谈什么成才呢?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二)要挤出时间刻苦学
勤奋学习是成才的前提。我们连队一直坚持有计划地组织大家进行学习,尽可能地为大家创造好的学习条件和氛围。但仅靠连队组织是不够的,必须靠自己挤时间,多学一点,学深一点。
有的同志说:“工作那么紧张,每天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哪来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不错,大家每天站岗执勤,苦不苦?确实苦,累不累?肯定累。站岗值勤一天下来6、7个小时,确实想歇一歇,休息一下。而正是在这“歇一歇,休息一下”的过程中,就可能白白地浪费掉许多宝贵的时间。关于业余时间,我粗略地计算过,每天有24个小时,除掉站岗执勤大约7个小时,学习、训练大约3个小时,睡觉8个小时,就餐大约1个多小时,文体娱乐和处理杂务用掉大约1个小时,那么还有近4个小时的业余时间。在大家服役的两年里,业余时间总共有近3000个小时,相当于120天还多。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鲁讯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我们连队已考取军校的12名同志,他们都是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有所成的。我想,只要大家善于“挤”,就能巧妙地抓住稍纵即逝的宝贵光阴,比别人获得更多的时间财富,用来学习求知。如果做到了这一点,我相信,你将会与众不同。
(三)要自我加压勤锻炼
大家都知道“卧薪尝胆”这个典故,它告诉我们舒舒服服是成不了大事的。我们要想在岗位上有所建树,就要发扬“卧薪尝胆”的精神,自我加压,发奋图强,勤于锻炼。
在我们连队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是有很多锻炼机会的。比如说,当好一名骨干可以锻炼你的指挥和管理能力;当好一名普通的警卫战士,善于妥善处理各种纠纷,可以锻炼你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连队举办活动,你主动承担,可以提高你的组织能力;生活中遇到困难,你想方设法去克服,可以锻炼你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你善于自我加压,锻炼的机会可以说无处不在。多一次锻炼,就多了一份成才的积累,也就多了一份成才的希望。
人生从这里启航,成才从这里起步。同志们,不要停留观望,不要怨天尤人,要相信自己,从现在做起,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勤劳的双手一定会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成才之路就在你的脚下。
今天就讲到这里,下课。
第三篇:大学生成长成才之路
90后大学生成长成才之路
所谓,十年寒窗,一朝成名。我们做为大学生,想要成长成才,做到成功,其实需要很多的东西,这是我们在大学需要学的,需要做的。成长的,并不是年龄,而是心智,成才,说难也难,说简单它确实也不简单。在成功的人眼里,它很简单,在失败的人眼里,它犹如高峰。我们正是要从这些前人的经验,和自己10多年的苦读中学会成长,学会舍弃,学会收获。既是激励,也是奋进,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活下去。
身临其境,才知道大学不是温室,更不是游乐场。十几年寒窗苦读为的就是继续深造的机会,我们的身份还是学生,我们的任务仍然是学习。
从如何确定人生目标到如何组织学习,从如何参加社会实践到如何创业与理财,这些是我们这一批90后需要学习的。
纵观90后的成长,我们经历了太多中国的大变革,世界的大变动。经济上富裕,易于接受新鲜事物,责任观念比较明确。这就是我们,有的娇惯自私、不可理喻,个性十足,但也可以兴趣爱好广泛,关心天下大事。不是吗?
想要成长,想要成才,出了学习,我们也应该增强各项实践,要知道技能已经成为企业招聘的核心,只有真正掌握了一门好的技能,才能够降低学历的制约,成为社会最需要的人。难道高考是唯一成才之路?
在目前的大学学历教育体系下,众多的普通院校只是传授学生更多的书本知识,无法培养学生求职时所需要的实际技能。企业为了追求利益,对人才的需求也由以前的追求好学校、高学历、注重文凭的片面性向更注重个人实际工作能力的实用性转变。当前影响中国IT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人才的短缺,所以,企业现在已经不注重学历,不管你是高中生,中专生,只要你有能力,就可以进IT企业。在当下的90后中,我们缺乏的最多的就是感恩与责任。因为我们出生在什么都不缺的时代,所以,有时候,我们缺乏的正是80后所特有的。这是一个多元化、用实力说话的社会,形形色色的PK锻造了我们坚强的心理。无需假惺惺地拱手让贤,无需偷偷摸摸地暗渡陈仓,无需提心吊胆地暗箱操作,一切都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比个明白、辨个真假。在这个竞争时代,他们对于网
络、高科技、真理具有先天的适应性,同时也乐于通过NBA、漫画和其他娱乐缓冲竞争带来的紧张感和疲劳感。
当然,无论哪一代都有缺点和劣势,但这种缺点和劣势不是天生的,而是社会和上一代赐予的。就如80后,由于出生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绝大多数地方还不发达,所以80后或多或少都吃过一些苦,懂得父母奔波辛劳不容易,兄弟姐妹一大群,还要肩负家庭的负担。80后多数还是希望通过十年寒窗苦读,争取金榜题名,获得一份好工作。
而90后就不尽然了,所以,我们想要成才,想要真正的成长起来,其实更需要成长自己的内心,我们的心智还不够,责任还没明确,如何做到成才呢。因此,学会学习,学会责任,学会感恩,方才学会成长之路。
第四篇:为贫困生铺铺成才之路
为贫困学子铺就成才之路
中行湖北分行积极开展助学贷款业务
发布时间: 2008年09月09日作者: 江海生 杨健 陈玲
新学期开学了,湖北数十万大学新生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同时,还收到了一份中国银行提供的《大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和贷款流程表。“家庭困难的学生只需要填好这张表,办理相关手续,便可以通过‘绿色通道’入学,不用担心学费问题。”中行湖北分行有关人士介绍说。
高校收费制度实行改革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难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助学贷款已经成为资助贫困学生的主渠道。作为湖北部属院校国家助学贷款的主办行,中行湖北分行积极开展助学贷款业务。据统计,截至目前,中行湖北分行累计与13万名学子签定借款合同,发放国家助学贷款11亿元,其中仅去年以来,就为6万名贫困学子发放国家助学贷款3.6亿元,为他们铺就成才之路。在利率上,国家助学贷款贴息实行借款学生在校期间100%由财政补贴;在还款期限上,最长还款期可延长至毕业后6年,让受助学生能够安心求学、工作。被资助的学生大多都品学兼优,在受资助后潜心求学,在大学里充分锻炼自己的能力,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有医生、工程师、新闻记者、大学教师等。除了就业的学生外,不少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对于这样的学生,中行湖北分行为其办理了贷款展期、贴息手续,让其继续享受国家助学贷款的优惠政策,解除其后顾之忧。仅今年,该行就办理了展期近4000笔,大多数学生都在清华、北大、复旦等名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助学贷款不仅资助贫困学生成才就业,还培养了他们诚实守信的意识。去年进入学生还款的高峰期,中行湖北分行开办助学贷款业务的机构每天都会接到学生从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寄来的感谢信及要求提前偿还贷款的申请。去年底,2005年从武汉某著名高校毕业、目前在国内一家知名企业的海外研发部工作的陈青,给中国银行武汉江汉支行寄去一封信,写到:“我深深地感谢贵行在我经济困难的求学时期,对我犹如雪中送炭一样的援助,并希望更多和我一样获助学贷款的学子,早日完成学业,信守合约,使这种助学行动能更好地延续下去。工作两年多,我现在经济已可以自立。特向贵行申请提前还款„„”
经过几年的摸索,中行湖北分行开办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已形成流程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管理。秋季高校入学在即,为做好今年国家助学贷款发放工作,该行制定细致严密的发放助学贷款方案,准备深入各大高校开展广泛宣传,着手对办理助学贷款的银行工作人员进行全面培训,与学校负责助学贷款的工作人员及院校辅导员就工作流程、注意事项多次进行沟通。同时,为有效控制助学贷款风险,该行拟在新生入学后对其进行信用观念和社会诚信意识教育,促使其形成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确保这种助学行动能够持续健康延续下去。策划人手记
高校收费制度改革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上学难,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目前,国家助学贷款已经成为资助贫困大学生的主渠道。作为国家助学贷款的主办银行,中行、工行等金融机构都在积极努力地开展助学贷款业务,同时,由中国银联出资设立的“银联励志助学基金”也正式向中华慈善总会拨款200万元,用于资助四川、陕西和甘肃三省地震灾区今年录取的贫困大学生,使这项民心工程不断深入,圆了莘莘学子的大学梦。
第五篇:逆境,强者的成才之路
逆境,强者的成才之路...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别林斯基说过:“逆境是最好的大学。”的确,每一个强者,都必须通过这所“大学”的进修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在我看来,逆境成就强者,逆境造就人才。
纵观古今中外,逆境造就人才的事例太多太多。
球王贝利在喜得贵子时有记者祝贺说:“你的儿子长得多壮实,将来一定会成为像你一样的体育明星。”贝利不假思索地回答:“狮子要是不饿的话,是不会去捕猎的。我儿子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球星,因为他现在就很富有,缺乏先天竞争意识,而我小时候是很贫穷的。”正是少时贫困潦倒的家境,才造就了球王贝利。他追逐梦想,努力奋斗,为获取成功在逆境中艰难前行,最终取得成功,而他的儿子,先天有父亲所留的巨资家产,在温室顺境中快乐地成长,想像其父一样成就事业的确够难。所以逆境是强者的成才之路。
逆境中,许多磨难都是我们无法预知的。弱者也许会因磨难过大、压力过重而不能继续前行,败在成才的路上。而经受住这些磨难的强者,他们征服每一个困难,在成才之路上披荆斩棘,因此而变得更强。
范仲淹自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省吃俭用,勤奋读书,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馈赠,不断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了伟大的文学家。这不是逆境成就人才的有力证明吗?
顺境与逆境或许都能成就人才,但逆境中更能体味人生的千姿百态,更能磨炼人生的意志,更能造就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