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未来十年我们究竟打造什么样的监狱
未来十年我们究竟打造什么样的监狱
党的十六大的召开具有跨时代的伟大意义,在新修改的党章中,“三个代表”被写进了党章,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求我们共产党人必须与时俱进。这些天,通过深入地学习党的十六大文件,心潮起伏,不能平静,联想到我们所从事的监狱工作,总感觉到有许多话要说,也就是说,我们应当打造什么样的监狱,才能够与时俱
进。
综观近十余年的监狱工作,变化之巨、发展之巨是过去任何时期都少有的,现在走到哪儿,都可以见到建筑典雅、环境卫生的监狱或者是监区。虽……
第一,关于监狱体现国家意志还是体现最广大人民意志的问题
高文同志说:“将国家与社会等同,或者用国家取代社会是非常有害的,应当逐渐将二者分开”。“我们的监狱是不是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逐渐地从国家意志的具体体现向最广大人民意志的具体体现转变”。我们在这里暂且不去讨论国家与社会的差别,但是在我们这个由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国家的意志和最广大人民的意志是统一的,两者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监狱所体现出来的国家意志就是全社会最广大人民的意志,两者并不矛盾。把这两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转变过来是徒劳的。
第二,关于监狱的本质职能问题
高文同志说:“对于监狱而言,其最终的意义也应当是社会管理的一种方式,而绝非国家意志的体现”。我们并不否认监狱是社会管理的一种方式,但是,监狱是社会管理的一种特殊方式,这种方式是由代表国家意志的监狱人民警察去实施对罪犯的管理职能,带有强制性,这与社会上普通公民内部的自我管理方式是有本质区别的。正因为如此,作为国家机器的典型工具之一,监狱只能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只要监狱存在一天,它的本质职能是绝不会改变的。在我国,监狱的本质职能就是《监狱法》规定的“正确执行刑罚,惩罚和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
第三,关于对罪犯的评价和对监狱警察作用的评价问题
高文同志说:“实际上,就绝大多数罪犯而言,除了法院为他贴上罪犯的标签这一点外,他的日常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应当说和普通公民没有多大差别,否则的话,监狱秩序不可能那样稳定。这里我绝没有否定我们监狱警察的作用”。这里我们姑且不论罪犯的日常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与普通公民的差别问题,但是有一个原则问题是必须搞清楚的,那就是被法院判刑入狱的绝大多数罪犯仅仅是被法院贴上了罪犯的标签呢还是他们真是罪犯?如果绝大多数罪犯真是除了法院为他贴上罪犯的标签这一点外,而没有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刑法当罚性,监狱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如果因为罪犯的日常行为和思维方式与普通公民没有多大差别,就能确保监狱秩序的稳定,那还要监狱警察干什么呢?试问如果没有监狱警察的辛勤工作,监狱秩序可能那样稳定吗?这里显然是否定了我们监狱警察的作用。
第四,关于对我们监狱改造作用的评价问题
高文同志在列举了一个好人关进监狱变坏的例子后说:“一个并不是罪犯的人经过我们监狱的改造,变成了罪犯的样子,那么,对于那些本身就是罪犯的人,结果会怎样呢?所以说,对于罪犯的行为,更多意义上应该是一种管理,而非改造。否则的话,不仅仅是对绝大多数罪犯的不公平,而且极有可能对罪犯的心理造成伤害,使其难以适应社会”。言下之意,监狱不是改造罪犯的地方,而是把一个并不是罪犯的人“改造”成了罪犯的样子。罪犯是越改造越坏,所以对罪犯应该管理而非改造。这里显然否定了我们监狱改造罪犯的积极作用,这是和“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相违背的。
第五,关于罪犯的改造是针对群体还是个体的问题
高文同志说,改造“所针对的应该是罪犯群体,而不应该面对着罪犯个体。不然的话,就是将它与管理等同起来,与具体的管理措施都等同起来,其结果就是使改造庸俗化了”。我们知道,任何群体都是由个体组成的,没有个体就没有群体,在监狱的工作实践中,对罪犯群体的改造都是从对罪犯个体改造中体现出来的,对罪犯群体的改造成果都是由无数罪犯个体改造成果累积起来的。按照因人施教的原则,对罪犯的改造应该从个体出发,逐步扩大个别教育的范围,避免千篇一律、无的放矢,才能提高改造质量。由此可见,改造所针对的应该是罪犯个体,而管理所面对的才是罪犯群体。试想,如果改造所针对的是罪犯群体,对于情况各不相同的罪犯群体的改造还有什么针对性呢?这是与分类改造的原则相抵触的。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改造是针对群体还是个体、管理是针对群体还是个体,改造和管理对于罪犯群体和个体的适用效果有待探讨。高文同志把对罪犯个体的改造斥之为“使改造庸俗化”,实际上是对改造的否定。
第六,关于罪犯是“存在”还是“意识”的问题
高文同志说:“社会上还有犯罪人、犯罪人亲属以及那些对犯罪问题有自己独到见解的团体或者人群,千万不能忽视他们,他们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拥护者,在他
们的心目中,那些犯了罪的人,不是什么罪犯,而是他们的父母、儿女、丈夫或者妻子……他们所期求的恐怕更多的是监狱要善待罪犯,期求罪犯能够早日平安地返回家乡。如此说来,现行监狱法为监狱所设定的角色就不太妥当了。我个人认为,切不可以将惩罚罪犯作为监狱的一项重要职能”。这个观点如果能够成立的话,那么世界上就无罪犯可言了。这是在罪犯问题上“存
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的问题。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罪犯是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里有一个大是大非问题,即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入狱的罪犯到底是不是罪犯?是不是因为犯罪人亲属的情感因素就能改变罪犯的性质?是不是因为为了照顾犯罪人亲属等人群就要改变惩罚罪犯的职能呢?监狱的工作方针是“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对罪犯实施惩罚的职能既是监狱人民警察行刑的法律依据,又是行刑的必要手段。罪犯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受到法律制裁是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正义的判决。惩罚罪犯正是体现了社会的公正性、正义性,同时惩罚是改造罪犯的强制手段,是必不可少的。在司法部颁布的《罪犯改造行为规范》中明确规定了罪犯服刑期间必须做到“十不准”。这是对罪犯行为的法纪约束。惩罚和改造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它们各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离开了惩罚就不能稳定监狱的正常秩序,改造就无法进行;离开了改造,单纯的惩罚就失去了惩罚固有的意义。惩罚是改造的前提和保证。惩罚从打击犯罪、伸张正义的角度来看它是目的;从保证改造任务实施来看,它又是手段。由此可见,惩罚的职能对于罪犯不仅是正义的,而且是必须的。没有惩罚的改造工作是不可想象的。
第七,关于惩罚的内容问题
高文同志说:“除了执行刑罚,法律似乎并没有赋予监狱其他惩罚罪犯的权力,但是,由于监狱法将惩罚作为了监狱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就为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大量的惩罚罪犯的措施出台大开了方便之门”。这里先分析一下惩罚的内容:笔者以为惩罚是与罪犯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相适应的,一是依法剥夺或限制罪犯的自由;二是对于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在法定的期限内剥夺其政治权利;根据我国宪法、监狱法等法律规定,“罪犯的政治权利,主要是指没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依法可行使选举权。除此之外,罪犯的政治权利都处于被剥夺或停止行使状态”。三是对警告、记过或禁闭措施的使用。当发生罪犯聚众哄闹监狱,扰乱正常秩序的8种破坏监管秩序的情形,监狱可以给予警告、记过或者禁闭。对发生罪犯加戴戒具后,仍不能消除其犯罪危险的4种情况,监狱可采用禁闭这种强制防范措施,这也是对罪犯的一种行政处罚措施。对于罪犯聚众哄闹监狱,扰乱正常秩序,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四是对警棍、警绳、戒具和武器的使用。对发生罪犯结伙斗殴、殴打他人、寻衅滋事、哄闹监狱、行凶暴动的4种情形时,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警棍。当监狱人民警察在追捕逃跑的罪犯和押解罪犯途中,可以使用警绳。当发生罪犯有脱逃行为等4种情形时,可以使用手铐等戒具。对发生罪犯聚众骚乱、**等5种情形时,非使用武器不能制止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人民警察和武警部队执勤人员可以使用武器。五是履行某些罪犯特有的法定义务。六是使罪犯受到应有的法律上的谴责。明确了上述惩罚的具体内容,就不难看出那些体罚、变相体罚、刑讯逼供或者某些土政策等等都是法律所不允许的,都在严格禁止或纠正之列。所以,决不能把执法执纪中存在的问题归咎于“由于监狱法将惩罚作为了监狱的一项重要任务”之过。
第八,关于罪犯改造是针对思想还是行为的问题
高文同志说:“至于说改造罪犯的提法,就更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改造罪犯是指改造罪犯的思想,还是改造罪犯的行为?”“我们不应该将用于极少一部分罪犯身上的改造犯罪思想的措施用于所有的罪犯,那样对于绝大多数罪犯是不公平的”。显然,改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改造是改造世界,包括改造人类自身。狭义的改造是指罪犯的改造,这个改造当然包括改造罪犯的行为和思想两个方面,因为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改造思想绝不是对思想的惩罚。至于高文同志说的“用于极少一部分罪犯身上的改造犯罪思想的措施”到底指的是什么?也许是打是骂吧?打骂显然不能改造思想。笔者以为改造思想的唯一方法就是教育,用教育的方法措施改造罪犯的思想是无可厚非的,更谈不上对于绝大多数罪犯不公平的问题。相反,如果改造罪犯思想不是一视同仁,而是仅仅用于极少一部分罪犯身上倒是显失公平的事。
第九,关于罪犯弱势群体的成因问题
高文同志说:“罪犯之所以成为弱势群体,是因为在实践中罪犯并没有被平等地对待”。“对于我们今天的监狱来讲,我们拥有比西方更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就更应该遵循根据民主制度所确立的基本游戏规则,平等地对待罪犯。20世纪80年代我们对待罪犯有一个‘三像’:像父母对待子女,像老师对待学生,像医生对待病人。我想更换其中的一个字,就是我们对待罪犯不应该是‘三像’,而应该是‘三是’,即:是父母对待子女,是老师对待学生,是医生对待病人。”这实在是太离谱了,“像”字和“是”字一字之差,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更换一个字之后,罪与非罪之间的界限就被抹杀了,这也许就是对“平等地对待罪犯”这个含糊观点的最好注解。如果这就是平等地对待罪犯,那么罪犯就用不着关在监狱里服刑了,他们和警察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是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医患关系,监狱的性质也就改变了。试问,在监狱里,罪犯成为弱势群体是好事还是坏事?回答是好极了,罪犯成为弱势群体是由其犯罪行为造成的,是由监狱的性质决定的,谁也改变不了。罪犯成为弱势群体的原因绝不是在实践中罪犯没有被平等地对待。试想如果监狱内的罪犯成了强势群体,监狱人民警察成了弱势群体或者两者势均力敌,监狱会是一种什么状况?作为一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监狱人民警察应该始终处于监狱的主导地位,处于支配地位,这是勿庸置疑的。
第十,关于罪犯与坏人等同的问题
高文同志说:“对于监狱而言,必须改变那种将罪犯与坏人等同,将防范罪犯放在监狱工作第一位的观点,这是对罪犯人格的尊重。”试问,如果监狱中的罪犯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坏人,那么世界上还有没有坏人呢?因为罪犯是坏人,所以要对其改造;因为罪犯是罪犯,所以称其为罪犯决不是对他人格的不尊重;相反如果称罪犯是子女、学生、病人,倒是对非罪之人人格的不尊重。显而易见,如果罪犯不是坏人,人民法院为什么要判决其入狱呢?为什么要剥夺其自由予以监禁呢?为什么监狱还要对其进行改造呢?如果罪犯不是坏人,那么改造的结果又是什么呢?监狱岂不真正成了交叉感染的“大染缸”、“传习所”了吗?这里难道还有什么正义与非正义之分,还有什么改造与被改造之分。罪犯认罪知耻是新生的起点,“知耻而后勇”,知耻者才能自尊。罪犯的缺陷“人格”只有被彻底否定,才有可能重塑健康“人格”。罪犯在监狱中被否定掉的是他人格中的不合理部分,这是改造人的前提。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够祈望他改好!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尊重罪犯的人格缺陷,这既不是我们所要求的,也不是绝大多数接受改造的罪犯所希望的。无耻之徒何谈自尊?既无自尊何来他尊?
第十一,关于平等对待罪犯的问题
高文同志说:“只有建立在平等对待罪犯基础上的改造,才是真正地、不虚假的改造,也才能够真正实现我们所期盼的那种改造”。并得出结论:“对于我们监狱的未来发展应该有这样一个方向:在社会主义民主文明的价值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能够保证罪犯得到正确行刑、平等对待并最终实现罪犯改造的监狱”。这个发展方向大概就是高文同志为我们描绘的未来十年我们所打造出来的监狱的光辉前景。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的最重要的条件大概就是“广泛地树立平等对待罪犯这一观点”。否则,“我们的监狱就真的落后了,真的!”言下之意,我们现在的监狱没有做到平等地对待罪犯,所以就不是真正地改造罪犯,而是虚假的改造罪犯。事实上,要做到平等对待,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法律地位的平等。对于与一般社会公民法律地位不同的罪犯而言,要做到象对待一般社会公民那样,平等地对待罪犯,实际上是混淆了罪与非罪的区别。刑法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也称适用刑法平等原则,是指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体现了我国在适用刑法上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决不意味着刑法对有罪的人和无罪的人一律平等对待,也决不意味着刑法对罪轻的人和罪重的人一律平等处刑。罪犯的法律地位具有特殊性。“罪犯法律地位是指罪犯这类特殊的公民在监狱服刑期间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应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和一般社会公民相比,罪犯的法律地位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1)罪犯权利与义务不对等;(2)罪犯权利的局限性;(3)罪犯义务的特殊性。”(引自司法部监狱管理局编印的《全国监狱人民警察基本素质》教材。)这里明确指出了罪犯这类特殊公民法律地位与一般社会公民的特殊性,说明两者的法律地位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两者的法律地位是不平等的。由于权利的局限性和义务的特殊性这“二性”的存在,就在法律上确定了罪犯的从属地位。可见警察与罪犯的法律地位从来是不平等的。当然,监狱人民警察必须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赋予罪犯的合法权益,尊重罪犯的人格和尊严。总而言之,我们隐约看到高文同志设想的未来十年所打造出来的监狱就是建立在平等对待罪犯基础上的改造。这是多么善良的愿望!又是多么美妙的理想!到那时如果真正做到了监狱警察与罪犯法律地位的平等,那么,监狱警察就都该下岗了。
综上所述,未来十年我们究竟打造什么样的监狱呢?我认为,我们应该树立这样的理念:对监狱警察来说,凡是法律没有授权的都是禁止的;对普通公民来说,凡是法律没有禁止的都是合法的。根据这个理念,未来的监狱就是一个严格依法办事的监狱。监狱警察决没有法权以外的权利,罪犯决不受法律禁止行为以外的追究。我觉得最要紧的还是监狱要象个监狱的样子!真的!只有在充分体现出监狱本质职能的前提下,监狱的改革和发展才不会迷失方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社会主义民主文明的价值基础上建立起能够保证罪犯得到依法行刑、公正对待并最终实现罪犯改造的监狱。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适当扩大行刑社会化的规模,达到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目的。
第二篇:未来打造什么样监狱
未来十年我们打造什么样的监狱?
党的十六大的召开具有跨时代的伟大意义,在新修改的党章中,“三个代表”被写进 了党章,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求我们******人必须与时俱进。这些天,通过深 入地学习党的十六大文件,心潮起伏,不能平静,联想到我们所从事的监狱工作,总感 觉到有许多话要说,也就是说,我们应当打造什么样的监狱,才能够与时俱进。
综观近十余年的监狱工作,变化之巨、发展之巨是过去任何时期都少有的,现在走到 哪儿,都可以见到建筑典雅、环境卫生的监狱或者是监区。虽……
1994年12月,监狱法颁布实施了,可以说,从那时起,我国的监狱工作开始了崭新的 一页。只可惜,由于种种原因,这部监狱法制定的很不完善,(注:2000年,《犯罪与 改造研究》编辑部曾经召开过一次“监狱立法与监狱工作”理论研讨会,到会的专家学 者和监狱工作者对监狱法的不足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详见《犯罪与改造研究》月刊 2000年第5期。)归咎起来,有一个很深的社会因素在起作用。放眼当今的中国,经济发 展迅速,举世瞩目,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社会的一个主流的倾向却是重器物轻精神,反映到我们的监狱立法及其这些年来的监狱实践上,也就是着重于从技术层面上加以 改进和完善,比如说监狱硬件方面的建设,各种管理手段的运用等等,却忽视了我们本 应当倡导的科学,即:指引我们去构建那种能够代表我们民族文明、民主、先进程度的 监狱的思想。
回顾新中国的监狱史,在一个非常长的历史时期,毛主席所说的“三个为了”是我们 构建不同于过去任何形式监狱的指导思想和立业基础,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中国的社 会文化是将国家和社会看成一体的,那么监狱作为国家的特定机构,其意义就在于保证 国家的意志即统治阶级的意志能够得到体现,因而,这一思想是非常科学的,它对于维 护一个新生政权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 到将国家与社会等同,或者用国家取代社会是非常有害的,应当逐渐将二者分开。这次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再一次提出我党不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 队,我个人理解,这里面就蕴涵着对国家和社会关系的一种新的认识。我这里之所以强 调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是因为这一点非常重要,它对于我们探索构建的未来监狱发展之 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我们目前监狱的实际状况而言,监狱法第2条规定:“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这里姑且不论这条规定是否妥当,单就这条规定的本身而言,它告诉人们:监狱是运 用国家强制力保证对国家制定的法进行适用的地方。换言之,就是监狱是国家意志的具 体体现。诚然,自从法产生以来,法都没有超出以国家意志作为表现形式的范围。从形 式上看,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国家是法的最直接的创制者。但是,法的实施却 是以社会作为基础的人类关于法的实践活动,国家只是法的载体,所以,从最终意义上 说,法是社会的产物,是由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与精神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对于监狱而 言,其最终的意义也应当是社会管理的一种方式,而绝非国家意志的体现。当然,就目 前而言,这还仅是我们对法治社会的一种美好愿望,但在我们现在正在致力于建设一个 法治国家的目标的前提下,我们的监狱是不是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逐渐地从国家 意志的具体体现向最广大人民意志的具体体现转变,这也是顺应“三个代表”对我们监 狱工作的要求。
然而,要实现这种转变,却非一件易事。首先应当搞清楚,在未来的社会进程中,我 们的监狱应当扮演一种什么样的角色?监狱法上是这样规定的:监狱的任务就是正确执 行刑罚,惩罚和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这一任务具体落实到实践中,就变成了一 个目的,即确保监狱长治久安,用各级领导人的话说就是监狱必须保证安全稳定,不能 出事。如果这个社会仅仅是由统治阶级和犯罪受害人及其亲属所组成的,那么,监狱法 的这个规定确确实实恰如其分。问题是社会上还有犯罪人、犯罪人亲属以及那些对犯罪 问题有自己独到见解的团体或者人群,千万不能忽视他们,他们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拥护者,在他们的心目中,那些犯了罪的人,不是什么罪犯,而是他们的父母、儿女、丈夫或者妻子……,他们所期求的恐怕更多的 是监狱要善待罪犯,期求罪犯能够早日平安地返回家乡。如此说来,现行监狱法为监狱 所设定的角色就不太妥当了。我个人以为,切不可以将惩罚罪犯作为监狱的一项重要职 能。谁都知道,刑罚本身就是一种宣告的惩罚,执行刑罚事实上就是已经将这种惩罚付 诸实施,对于罪犯本人而言,失去了人身自由就已经意味着失去了包括人格名誉以及其 他诸如就业娱乐等等一系列物质和精神上的收益,损失是巨大的,给罪犯和其亲属造成 的痛苦是长远的,尤其在我们这个有着重刑主义传统的国度里,这种刑罚惩罚的程度就 更大一些。更何况,除了执行刑罚,法律似乎并没有赋予监狱其他惩罚罪犯的权力,但 是,由于监狱法将惩罚作为了监狱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就为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大量的 惩罚罪犯的措施出台大开了方便之门。比如在行刑方式上刻意地追求严厉的管束和控制,以增大监狱的威慑力和惩罚力。我走访过一些现代化文明监狱,与过去最大的变化就 是监控设施的完备,几百万的投入,将罪犯一言一行,24小时全部生活都纳入警察的视 线范围内,罪犯毫无个人隐私而言,这样的行刑方式与更加民主文明的社会发展趋势是 相违背的,其实,是一种倒退。毕竟过去由于条件简陋,监狱用不上监控设施,罪犯反 而自由许多。
至于说改造罪犯的提法,就更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用我们目前教科书上比较通行 的解释,改造罪犯就是改造罪犯成为新人,或者曰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的公民。这里就 比较模糊了,无论是新人也好,还是守法的公民,都要求罪犯实现一个转变,这个转变 指的是思想还是行为?换言之,改造罪犯是指改造罪犯的思想,还是改造罪犯的行为?我 们知道刑罚处罚是根据罪犯的犯罪行为而确定的,而不是根据罪犯的思想,因为思想是 不能够惩罚的,现在也有观点说思想是不能够改造的,我这里并不想就思想能不能改造 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我想说的是,如果是指改造罪犯的思想,那么我们所需要改造罪犯 的思想指得是什么?是他的犯罪思想,还是他的落后思想?如果是后者,我以为没有这个 必要,因为具有先进思想的人往往只能是社会的少数优秀分子,苛求将罪犯的思想境界 普遍提高到超过普通公民的认知程度是不现实的。如果是前者,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 假如法院将所有判决的罪犯都释放回去了,而不是关进了监狱,是不是所有的罪犯都还 会犯罪?我想真正会再次犯罪的也是少数,这一点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也得到印证。前 年我去山东省搞调研,山东的同志告诉我说为了减轻监狱压力,山东省的监狱和法院、检察院和公安联合办案,将1万余名短刑犯通过减刑、假释、监外执行等等手段释放了,这1万多人放出去了,并没有增加社会上的发案数,而且社会效果却非常好,这说明 了什么?说明了真正恶习不改的人是极小一部分,也就是说,即便是在犯了罪的罪犯中 间,在受到了刑罚处罚以后依然不悔改、存在犯罪思想的人也是极少数。当然,也许在 很多人的身上依然存在许多非分的欲望,但是,只要他们不将这种欲望化作犯法的行为,那么,他们身上的这些非分的欲望和普通公民身上所同样存在的非分的欲望在性质上 并没有差别,不能够与犯罪思想划等号。所以,我们不应该将用于极少一部分罪犯身上 的改造犯罪思想的措施用于所有的罪犯,那样对于绝大多数罪犯是不公平的。如果是改 造罪犯的行为,那么除了他们践踏法律时所表现出的行为外,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所作 所为和社会上的普通公民应该别无二致,我们从事监狱实践工作的警察都可以感受得到 这样一个事实:真正经常性违反监规纪律的人(监狱俗称反改造尖子)也只是很少的。这 种现象与监规纪律制定的是严还是松无关,因为,无论你监规纪律制定的有多严,其严 厉程度都不可能超过刑罚,否则,就是违法。
实际上,就绝大多数罪犯而言,除了法院为他贴上罪犯的标签这一点外,他的日常行 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应当说和普通公民没有多大的差别,否则的话,监狱秩序不可能那样 稳定。这里,我绝没有否定我们监狱警察的作用,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监狱 中那些反改造尖子的罪犯别说达到100%,即便只有10%,那么,这个监狱就别想太平了。前不久,我看了一篇报道,有一部火爆荧屏的电视剧叫《黑洞》,剧中刑警队长的原 型在现实生活中被诬告入了狱,关押了几年,待他平反出狱的时候,《黑洞》的作者看 到他的时候,惊诧地发现原本精明强干的刑警队长,坐了几年的监狱,竟然一言一行俨 然是一个罪犯的样子,这不能不令我们监狱工作者发省:一个并不是罪犯的人经过我们 监狱的改造,变成了罪犯的样子,那么,对于那些本身就是罪犯的人,结果会怎么样呢 ?所以说,对于罪犯的行为,更多意义上应该是一种管理,而非改造,否则的话,不仅 仅是对绝大多数罪犯的不公平,而且极有可能对罪犯的心理造成伤害,使其难以适应社 会。
需要声明的一点,我决非有丝毫贬低改造的意义,改造这杆大旗是我们监狱的魂,什 么时候也不能丢。但既然是大旗是魂,就应该把它摆到它应有的位置上,它所针对的应 该是罪犯群体,而不应该面对着罪犯个体,不然的话,就是将它与管理等同起来了,与 具体的管理措施都等同起来,其结果就是使改造庸俗化了。
这里就牵扯到一个如何看待罪犯的问题,我们现在常说,罪犯在监狱中是弱势群体,为什么在社会上横行霸道的人,一旦犯了事进了监狱就成了弱势群体呢?这主要是历史 传统和观念这两方面因素造成的。自从有了监狱以来,罪犯都是社会的渣滓,是丧失了 独立人格的社会弃儿,象《水浒》所描写的宋江、林冲、杨志之流,脸上被烫上金字,永世不得为人,方苞《狱中杂记》所描述的罪犯悲惨待遇,在当时的监狱是很习以为常 的事情。在我们过去的观念中,罪犯是什么?罪犯就是阶级敌人,罪犯和人民属于敌我 矛盾,原先狱情不叫狱情,而叫敌情。既然是敌人了,怎么对待他们都不为过。现在比 过去进步多了,许多地方开始了人性化管理。但是,在许多人的潜意识中,尽管脸上不 会再为你烫上金字,但是你的身份不要忘记,你是什么人?这是什么地方?你到这里来是 干什么的?(至今,还有许多单位的围墙上写着这3句话。)所以,对你的人性化管理或者 改造,是我们对于你的一种感化措施,是政府干部对你的施恩。在监狱实践工作中,对 罪犯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服从管教”,这要求本身很合理,但问题是这与罪犯是否能够 获得相应的权利挂起来了,因为你的权利是我政府干部给予的,只要是服从管教,那么 只要是政策允许的,我都可以给你,即便是政策不允许,只要是对你的改造有利,也可 以试行。但是你要是不服从管教,对不起,你的那些权利我就要剥夺了。监狱法出台后,我去一些单位搞调查,就听到很多的反映,说现在罪犯难以管理了,对抗干部的情况 越来越多。乍一听来,觉得问题非常严重,但经过调查,仔细分析起来,根子却多半出 在我们监狱警察身上。比如说服从管教,在许多基层的同志看来,就是要服从我,我的 行为、我的命令就是管教,一句话,干部的权威是神圣不能被侵犯的,至于是不是侵犯 了罪犯应有的权利,罪犯的要求是不是正当合理,这都不是我首先考虑的事情。2002年 11月,我去浙江开会,会议上有一个省的同志说,在他们省发生了一起罪犯殴打干部的 事件,在干部中间引起了轩然大波,罪犯殴打干部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竟 然也发生了,而且这个干部竟然没有还手!这还了得!我并不想探究这一事件的起因,我 想说的是,如果社会上发生的两个人打架,就是一个人把另外一个人打死了,至多是新 闻媒体报道一下,不会有多大的反映,两个人打架,太习以为常了。到了监狱,如果是 干部打罪犯,在很多人看来,很正常,罪犯嘛,不是个好东西,该打!要是因为打罪犯 受到了处分,一定有许多人叫屈。而罪犯殴打干部,那性质就严重了,为什么?因为他 是罪犯,是被看管专政的对象,他打的是一个干部,但是他藐视的却是干部全体,总而 言之,怎么给他上纲上线都不过分。其实,罪犯打干部和干部打罪犯都是一样严重的问 题,都是应当受到谴责和处罚的,如此看来,罪犯之所以成为弱势群体,是因为在实践 中罪犯并没有被平等地对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恰好看到《》刊载的一 篇文章,说的是青岛有一名叫王泽钊的语文老师,他上课时,学生要给他起立,他不让,他的观点就是学生尊敬老师,老师也要尊敬学生,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生给老师 起立以示尊敬,这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事情,无可厚非,但是,在我们这个崇尚师道 尊严的国度里,学生给老师起立似乎已经由以示尊敬而演变成了一种学生的义务,在很 多人的眼里,学生不给老师起立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无怪乎王老师的做法引起了众 多人的关注。
肯定有许多人认为,罪犯和监狱管理人员的关系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师生关系。但是,在我们倡导建立一个更加民主文明自由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背景里,平等、公正、人道,这是社会赋予每一个人最起码的权利,哪怕这个人是一个罪犯,是一个被专政的对象。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印度的甘地领导非暴力运动获得了成功,在英国殖民主义眼里,甘地是他们最痛恨的敌人,他们将甘地一次次地关进了牢里,可以说英国殖民主义给印 度带来了深重灾难,但是有一点必须承认,当时英国的建国理念是在西方一大批启蒙思 想家的人道、****、人性的原则上建立起来的,尽管那时它的民主制度、宪政体系还很 不完善,但它毕竟是民主制度,不管它对殖民地在多大程度上贯彻它的自由平等思想,它仍然是按照一定的规则行使,在这样的背景里,甘地虽然坐了牢,但是他照样可以读 书、写作、会见亲友,设想如果甘地坐的是希特勒的牢,别说是领导非暴力运动成功了,是否能够活着走出牢门都是个问号。我之所以举这个例子,就是说在100年前,西方 的民主制度就已经渗透到了他们的监狱管理中了,那么,对于我们今天的监狱来讲,我 们拥有比西方更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就更应该遵循根据民主制度所确立的基本 游戏规则,平等地对待罪犯。20世纪80年代我们对待罪犯有一个“三像”:像父母对待 子女、像老师对待学生、像医生对待病人。我想更换其中的一个字,就是我们对待罪犯 不应该是“三像”,而应该是“三是”,即:是父母对待子女、是老师对待学生、是医 生对待病人。
平等的对待罪犯有什么重要意义呢?其意义不仅仅反映了我们的监狱制度的先进性,而 且对于提高罪犯的总体改造质量,对维护社会稳定等等诸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从世 俗的眼光看,罪犯基本上是与坏人划等号的。这反映到我们的监狱管理上,无论是在我 们监狱警察的头脑里,还是具体到各种管理措施上,无不将防范罪犯放在第一位。因为 罪犯是坏人,要干坏事是必然的,所以我们改造罪犯就有了一个前提,即罪犯是一群社 会渣滓。事实上,从过去到现在,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对罪犯就是这样的定性,对罪犯 来说,受传统和世俗的影响,绝大多数罪犯对这样的定性是认同的,这表现在对监狱各 项管理措施的认同,用他们比较通俗的话说就是守规矩。然而,就是因为这样的定性和 监狱对他们的防范始终伴随着他们在监狱生活的全过程,使他们的潜意识中无处不刻着 罪犯的烙痕,对于绝大多数罪犯而言,待其走出监狱大门的时候,他的罪犯意识反而比 接受法院宣判时要强烈的多,(注:有许多人在听到法院宣判时都不敢或者不愿意相信 自己成了罪犯,是监狱的认罪服法教育让他在承认有罪的同时,也最终认可了罪犯的称 号,虽说认罪服法教育本意只是让他正确地对待法院的判决,对自己的犯罪有清醒的认 识,但是,监狱警察和早入狱的人对罪犯的理解使认罪服法教育带上了一层对罪犯身份 确认的内容我前面所提到的:你是什么人?这里是什么地方?你是干什么来的?这3句话是 对认罪服法教育这额外的内容的注解。)这就是许多刑满释放人员在很长时间内难以适 应社会的一个重要原因。1997年颁布的新刑法一个最大的进步就是无罪推定,这是对人 权的尊重,对于监狱而言,必须改变那种将罪犯与坏人等同,将防范罪犯放在监狱工作 第一位的观点,这是对罪犯人格的尊重。试想一下,在人格上已经被彻底否定掉的人,你能够祈望他改好吗?
平等地对待罪犯,能够解决目前许多困扰我们的问题。比如说,我们下去调查的时候,常能够听到现在罪犯改造质量难以提高的话题,为此,全国上下都想了不少办法,探 讨如何提高罪犯的改造质量。2002年12月刚在济南开了一个全国规模的会议。问题是,很多时候,我们探讨的出发点值得商榷:我们改造的是罪犯,尽管是按照我们的意愿来 改造,但是,是否能够按照我们的意愿被改造还得看罪犯的。所以,就必须首先考虑到 罪犯的感受,而不能只以我们的好恶为标准。拿调整监狱布局来说,现在的做法是收缩 农场型监狱,增加围墙型监狱,这样的好处是明显的,罪犯的脱逃减少了,监狱警察也 少了日晒雨淋,罪犯的劳动、生活、学习区集中了,便于管理。总而言之,对提高罪犯 的改造质量好处多多。其实,仔细分析起来,未必如此,农场型监狱相比较围墙型监狱,其监管条件宽松,少了许多森严和不自由,空气、阳光和四季自然的变化,加上周围 居民较自由的出入,农场型监狱更似于一个半社会,对罪犯而言,似乎农场型监狱更有 益于罪犯的身心健康,有益于罪犯的改造。像“三分”工作,在实践中实行了十几年了,好象很成功了(注:其实,缺乏在同等条件下对实施“三分”和未实施“三分”工作 的实证比较,见诸于各种研究的成果多半是基于分析,难以令人信服。),但这种带有 明显主观因素的分类方式,其实是对罪犯的极大不尊重。本来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上就 是由不同的气质、不同秉性、不同行为方式的人组成的,正是因为有了不同类型的人,我们这个社会才呈现出五彩缤纷的光彩。试想一下,如果这个社会上只有同一类型人才 能够生活在一起,那这个社会一定是机械僵化的。在这方面,教育部门分好坏班的教训 就是最好的例证,它极大地伤害了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同时也伤害了社会所倡导的素质 教育。由此看来,其实,不独“三分”工作,我们现在正在探讨的监狱按照戒备程度划分等级的做法就更加值得商榷。因为,这已经不仅仅是对罪犯的不公正,而且,也是根本上否定了改造罪犯——设定重度监狱的一个理念其实就是否定了一部分罪犯的可改造性。还有罪犯劳动问题,据我了解,在目前发生的罪犯抗改行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劳动任务过大、劳动时间过长、劳动方式过于单调所引起的。我到基层调查,吃饭的时候,有个监狱长指着丰盛的饭菜感慨地说,监狱的钱不好花,那是罪犯的血,干警的汗!当然,监狱搞超时超体力劳动的现象只是个别的,不能代表全部。但是,就目前我们监狱所组织的罪犯劳动而言,罪犯的劳动基本上是无偿的,即便是试行罪犯工资制的少数单位,那种报酬也只是象征性的,与罪犯所付出的劳动是无法相比的。过去我们组织罪犯生产,尽管罪犯劳动也是无偿的,但那时候,劳动所得基本上都是上缴国家的,在很大程度上,罪犯的劳动还具有支援国家建设的意义。而如今,罪犯的劳动所得变成了监狱企业的利润,在来料加工搞得好的地方,还变成了民营企业家的利润,罪犯付出了劳动,却得不到相应的报酬,也就是他的劳动价值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他对劳动怎么能够不产生厌烦情绪?更何况,从劳动收入的分配去向看,很大一部分为民营企业家所有,剩下的成了监狱警察的福利,也难怪基层有同志发牢骚说监狱的劳动变了性质,监狱为资本家打工,罪犯是奴隶,监狱警察是监工。这种说法虽然不妥,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罪犯无偿的生产劳动确实是一种倒退。既然是劳动,就一定要有价值、有效益,这是对罪犯劳动的尊重,所以,我很赞同监狱组织罪犯从事生产活动,尤其是目前监狱经费无法满足监狱正常运行的状况下,组织罪犯进行生产就更为必然。但是组织罪犯生产,必须要体现出罪犯的劳动价值,否则就是对罪犯的劳役和剥削,罪犯劳动必须有偿,这不独是对罪犯权益的尊重,而且也是对社会上从事同工种劳动者权益的尊重。我去一些来料加工搞得好的省调查,那里有许多社会上的企业都竞争不过监狱,有个监狱长自豪地说,他们地区2/3的服装加工都在他们的监狱,这里面的主要原因就是罪犯的劳动是无偿的,使社会上的企业受到了一种不公平的竞争,结果是使许多从业者失去了饭碗,加重了社会的负担。还有其他许多问题,都要论及很困难,我姑且只简单地撷取这其中之三。
平等的对待罪犯并不意味着放纵罪犯,这如同无罪推定不是放纵犯罪一样。平等的对 待罪犯,就意味着罪犯并不是什么弱势群体,因为一旦将罪犯应有的一切权利还给罪犯,包括法律上的和道义上的,而不是将这些权利作为奖励或者是一种恩赐,或者是作为 标榜我们工作人道的宣传,如果罪犯的这些权利没有得到保证和实现,就是我们工作的 失职,罪犯就有权利去控告、去申诉,这就是法治对我们监狱的基本要求。只有建立在平等对待罪犯基础上的改造,才是真正地、不虚假的改造,也才能够真正实现我们所期 盼的那种改造。
当然,这对我们的监狱警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我们构建什么样的监狱警察队伍也 提出了新的思路。但限于篇幅,我这里不再赘述。
论述到此,我认为,对于我们监狱的未来发展应该有这样一个方向:在社会主义民主 文明的价值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能够保证罪犯得到正确行刑、平等对待并最终实现罪犯改 造的监狱。这样,我们的监狱就能够真正地反映包括绝大多数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罪犯 及其亲属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代表着时代的发展方向。不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 寒,要想使我们的监狱工作者都树立起平等对待罪犯的观念,也非一日之功。我个人以 为,10年,最多10年,如果到那时起,我们还未广泛地树立起平等对待罪犯这一观点,那么,我们的监狱就真的落后了,真的!
第三篇:未来十年我们拼什么?
未来十年我们拼什么?
当摩托罗拉还沉醉在V808的时候,不知道诺基亚已迎头赶上;
当诺基亚还在注重低端机市场时,乔布斯的苹果已经潜入,当苹果成为街机的时候,三星已经傲视天下;
当中国移动沾沾自喜为中国最大的通讯商时,浑然不觉微信客户已突破4个亿;
当中国银行业赚的盆满钵满高歌猛进时,阿里巴巴已经推出网络虚拟信用卡;
当工商银行独行天下时,殊不知小弟平安银行已偷窥多日,迅速在全国铺开。
当很多人还在想租个门面房开个小生意时,光棍节一天中国互联网天猫上创造天价成交额。
不要说停止学习,就是慢一点都有可能被淘汰出局。
未来十年拼什么?
四个字:
整~借~学~变
一:整;资源整合!你能整合多少资源,多少渠道,你将来就会得到多少财富!
二:借;造船过河不如借船过河。
趋势,无法阻挡;
抉择,要有智慧!
三:学;今天的企业家,赢在学习,胜在改变!案例:
一;1991年,跨国巨头柯达在技术上领先同行十年,但却在2012年1月申请破产。
二;昔日手机霸主,诺基亚风雨飘摇濒临倒闭。
三;自2003年,便赋闲不再学习的李宁,于去年7月10日,出售了香港豪宅,被迫二度岀山。不知高龄的李宁能否力挽狂澜,拯救岌岌可危的“李宁”? →_→古人云:富不学富不长,穷不学穷不尽!
四:变;要想改变口袋,先要改变脑袋!
这个社会一直在淘汰有学历的人,但是不会淘汰有学习力愿意改变的人!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明师指路!
马云说:成功就是三步
第一步是选择、第二步是坚持、第三步还是坚持
今天很残酷、明天很美好、后天更美好、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早晨的太阳
你的圈子对了、你人生就对了、近墨者黑、近朱者赤
你如果懂得选择正能量的人做朋友、我坚信你未来不会太差
改变会痛苦、但不改变会吃苦
改变很难、想改变、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在很多时候、我们必须要改变自己
斩断自己的退路、才能更好地赢得出路
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一种斩断自己退路的勇气
因为身后有退路、就会心存侥幸和安逸、身后无退路、才会为自己赢得出路
成功的人和不成功的人就差一点点
成功的人可以无数次修改方法、但绝不轻易放弃目标
不成功的人总改目标、就是不改方法 在每一次逆境中、都隐藏着成功的契机
命运能给予你哭的境遇、也给了你笑的权力!
只有你爬到山顶了、这座山才会支撑着你
只有你的境界提高了、这个境界才来提升你
只有你关心别人、别人才会关心你
只有你爱护这个环境了、这个环境才会爱护你
只有你的亲人幸福了、你才会幸福
只有你自己成功了、朋友才会离你更近
一切、从自己做起!
第四篇:我们的未来我们一手打造
我们的未来我们一手打造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
一、小组合作的优势
(1)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一个具有自觉能动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人,是一个对事物有自己独创的思维与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具有社会交往能力的开放型人才。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这类人才的有效途径,小组成员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他们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能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3)提高学生学习的正确率
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到纠正;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正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4)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在合作学习中,他们学会了把自我融于群体之中,小组的成员成了他或她的几个好朋友,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使之感自己难以离开这个可爱的群体,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合群性。这也是一个人具有社会适应性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能与别人密切交往,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他人能热心帮助,真诚相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感到要想使自己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必须做到小组之间的每一个成员相互帮助,相互取长补短,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了小组成员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帮助本组成员共同提高的好品质,成为他们在适应社会中所必备的条件。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健康个性的养成。社会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在人的活动中,尤其是在人和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成员之间合作的机会,增加课堂上学生之间合作、互助的频度和强度,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儿童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 A 合理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有多种组织形式,如分异质组、同趣组、随机组。异质组的成员分别由性别、成绩、能力等方面有一定差异的6名学生构成,成员之间要具有互补性,而各小组之间又基本具有同质性。由于班主任在安排座位时已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取消插秧式课桌排放,变为以小组为单位拼桌而坐,每组发放一块小白板、一支白板笔和一块板擦。班主任协同任课老师共同分析学生性格特征、权衡学科成绩等,共同划分小组。最后根据班级人数将学生按好、中差和男女性别搭配,分为6个成绩相当,每组组内优势互补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合作小组。B 明确分工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首先要确定共同的学习目标。目标一旦确定,每个成员必须遵从,但合作学习容易因责任分散而让学生依赖他人,坐享其成的懒汉思想和行为。对各组成员进行统一编号:1号正组长,2号副组长,3嚎学习组长,4号记录组长,5号监督组长,6号纪律组长,具体操作时,先确定考虑优势科目互补的正副组长进行6人小组分组,经过一个星期的磨合调整后,再由学生民主推评出组内的另外四个组长,并对他们进行认真培训,使其明白自己的职责和重要性。所以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必须分工明确,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这种责任承担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做好自己在组内的分工任务,二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协助他人。当然,组内的成员的分工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也灵活变岗。C 统一目标
课堂的目标是改进、改善、改造学习方式。教师的目标是要学会思考课堂,并在不断地实践和反思中改进和创新课堂。学生的目标是真正做课堂的主人。为了使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小组意识和小组共同的目标,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组际间的竞争意识逐渐形成,再让学生经小组讨论取组名,定立小组座右铭。合作学习,学生之间强强、强弱、弱弱,师生之间,组别之间开展相互质疑,相互探究、相互融会、相互阅纳、相互补充、相互碰撞,达到百家争鸣,感染促进,双赢多赢。教师吸纳借鉴学生的见解、思路,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优生通过与对手切磋、“过招”增添新鲜血液,通过对弱生的帮扶,优生自身更能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方法技巧进一步巩固,拓展。而弱生通过优等生的帮助,迷茫变得清晰,疑虑变成具体真实,尤其是通过诸多层次的立体式接触,实现了优秀生的自尊,中等生自强,薄弱生的自信,真可谓皆大欢喜合作共赢。
目标不同,梦想的期许一样 组名:六道
小组之座右铭:思其行,悟其道
理想不是虚空的,为之付出行动才是真实的。——王迪娜
我知道,一切都会有的,我会拥有一切大考小考的失败,但永不放弃努力与希望。环境只能影响我,但不能决定我的未来。能决定我的未来的只有我自己,踏踏实实地做好手中的事,努力让梦想变成现实。——张雨露
高尚的竞争是一切卓越才能的源泉。——李浩杰
远远地望,只是模糊的影,近距离接触,才能发现真实的自己。——王煜熙 不敢同冠军较量,就永远争不到冠军。——项非凡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就是为理想而奋斗。——李沅翀
组名:曙光
小组之座右铭:有机可乘时,不要加,不要减,也不要除,勇敢地去乘吧。做到人的最高境界:不被他人打扰,也不打扰他人。——任洁露 世上无难事,只怕“丁虔诚”。——丁虔诚 踏实、能干,才是人生的一大步。——施念 曦日永远没有晚霞。——厉柯楠
别人能做的,我也能做;别人不能做的,我也要学着做。溯迎而上,永争第一。——屠家奇 脚踏实地,回头时,要看到自己的脚印。——易雄
组名:追梦小组
小组之座右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今天我是成功的参与者,明天我是参与的成功者。——丁佳楠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寿泽鹰
拼搏和奋斗,永远是我前进的动力。——陈怡婷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高佳鑫 阳光坐在风雨后。——陈信杰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徐宏彬
组名:HK(Hunting Knowledag)狩猎知识
小组之座右铭:读书就应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辛勤的蜜蜂永远没有时间悲哀。——周钰兰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吕越 希望就在前方。——朱小涛 细节决定成败。——谢煜欣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陈建飞 只要肯付出,就会有收获。——蔡娇娇
胜负乃兵家常事,善用兵者能因败而胜。——高逸帆 组名:Keep running 小组之座右铭:↑淡定→坚持→闪耀↓ 沉着冷静面对悲剧。——陈鑫
失败的痛楚,会时时敲击内心的奋发锣鼓。——厉佳楠 学习不是徒劳,知识不是浮云。——何冬冬 泪成血!——王颖超
成功源自勤奋,失败源自懒惰。——方咪 只要你hold住,成功就在你眼前。——沈淼
组名:六全六美
小组之座右铭:没有最后只有更好,行的越多,登得越高。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冯雷雷
信念的伟大在于即使遭受不幸,亦能促使你保持崇高的心灵。——王旭乐 不要等到后悔的时候再珍惜。——沈东东
信念的力量在于即身处逆境,亦能帮助你鼓起前进的船帆。——高圆圆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如果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周恩奇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为理想拼搏,主宰我的青春,让人生之路不留遗憾。——沈立佳
从期中考试成绩中汲取力量
副校长 潘晓燕
期中考试飞快而来,飞快而去。记得儿子读小学一年级时,他告诉我,考试时倒不怎么紧张,而老师报分数的时候,心怦怦乱跳。
可见,考试后的分数,神奇地左右着一个学生,一个家庭,一个学校的敏感的神经。如何正确地面对分数,是考试后最最重要的事情。
考试后,不外乎三种情况:高兴的,考后浑身充满了劲。
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期中考试的目的是什么?是检测半个学期来学习的成果,对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归因分析,调整下个阶段的学习方法,争取下一次检测能取得进步。这是考试真正的作用。但对不少同学来说:考试成为下一次考试的阻碍。比如,有些考得好的同学,骄傲自满了,学习放松了;有的考的不好的同学,垂头丧气了,对学习讨厌了。
同学们,如果考试,是让人失去对学习的信心,是丧失一个人的斗志,那我们要那么多的考试干什么,我们不如不要考试。的确,有不少人,七年级第一次踏进靖江中学的校门时,开始新的学习之旅时,有多少美好的憧憬,而三年后离开靖江中学时,又是多么失落和后悔。
可以这样说,这些同学就是一次次栽倒在分数面前。就是不能正确的分析分数背后隐含的信息。面对分数,你要思考,这个阶段你是否认真努力?课堂是否集中注意力、作业是否随便应付,作业是否及时订正,回家作业、双休日是否合理利用?面对分数,你要思考,考前是不是临时抱佛脚,心慌急躁?考场上是否太过紧张,应该得到的分数反而丢了?面对分数,你要思考,这段时间,与同学、老师、父母有没有处理好关系,是否为了一点小事耿耿于怀,不能集中全部精力用在学习上?
同学们,要取得自己满意的分数,是个综合工程,是一桩很难的事,是需要你全力以赴的。你们要牢牢记住你们进初中来语文书上第二篇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把大困难化成一个个可以克服的小困难,再难的事情都能做到。古人言:大事必作于细,难事必做于易。中考取得一个好的成绩,对每个同学来说,是一件大事、难事,但只要做好每天认真上课、每天认真作业,每天自修课安静自修这样一件件小事、一件件容易的事,可以肯定的告诉你,你一定能实现你中考的理想。
可能有同学说,老师,我恐怕来不及了,告诉大家,哈佛大学的图书馆门口有这么一句话:当你感到来不及的时候,是最早的时候。
有同学说,按我现在的成绩,只能考职高。即使考职高,也要考最好的职高,也要考最好职高里最好的专业。
所以,每个人面前都有一条可以全力以赴的路。从现在开始,一切皆有可能。
所以,面对陆续揭晓的期中考试的分数,你要像对待期中考试一样认真的去面对,去分析。你要找到已经做的好的,继续做的更好。最重要的是,要找到你还没有发现的、但已经对你造成严重阻碍的不好的学习习惯,你自己不明白,可以找班主任、老师、同学、家长一起帮你来分析。
我希望,我们每位同学都能从一次次考试中汲取力量,每个同学都能比以前更认真的去向自己心中的目标去迈进。我们相信,下一次你一定能考得更好。
报喜单
对学生进行评价,并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不断进步成长,这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工作职责。在日常工作中,作为班主任,时常为学生有优秀表现而高兴,也时常为学生的不良表现而揪心。这就要对学生的优秀表现不断给予强化,对不良表现及时给予纠正。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正面引导,发挥学生评价的教育作用,我想在家长会后采用报喜单。
报喜单:沟通的桥梁
学生在表现优秀和取得成功时,最想给人分享,给家长分享,教师也想及时告知家长,让家长对孩子给予及时恰当的鼓励,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力配合。打一个电话,显得随便;写一封信件,工作量也不小。采用报喜单,既正规,又简捷。特别是经过笔者精心设计的报喜单,色彩鲜艳,图样精美,象一张贺年卡,让学生喜欢,也便于收藏。设置“教师寄语”,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期望表达出来,把学生、家长、教师的心沟通了。心灵相通了,教师欣慰,家长高兴,学生得到鼓舞。这就容易形成学生学习内驱力,激发学生追求卓越的动机。
报喜单:促进自主管理
学生获得报喜单过程,是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过程,是促进个性发展、美好生命成长的过程。通过这样的评定,自我管理比较强、学习效率高的学生可能会连续获得报喜单。这样的学生获得的次数多了,报喜单对其促进发展的效能就会减弱,于是学生评价方案上特别规定,凡是连续两周获得操行评定报喜单的同学,从第三周增加评价项目:课外阅读、难题攻克。对于参加各项竞赛获奖的、在各种课外活动表现突出的、在某方面进步较大的同学,均能获得针对单项发放的报喜单。仅管如此,也可能有的学生没突出才能和明显的兴趣爱好,要获得报喜单也不太可能。这就要求教师要发现和培训养他们某一方面的兴趣,并安排欣赏性、收藏性、实用性、服务性的活动,吸收他们参加,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
报喜单:传达评价理念
注重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报喜单基本的评价项目包括了桌椅摆放、站立坐的姿态、文明用语等这些生活化的细节要求,也包括作业完成、课堂纪律的学习习惯的要求。这些基本要求,通过发放报喜单这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注重学生个性特长健康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是教育评价的基本功能。采用单项评价,力求让其品尝到成功的快乐。
注重学生评价的激励效果。一张小小报喜单,承载着孩子的付出、教师的喜悦和家长的期望。注重学校家庭形成合力。通过报喜单发放的项目规定和操作办法,家长就会了解到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就会及时给予学生正面的鼓励强化。通过报喜单的形式,也就给家长有了正式的定期的良好的沟通。
传统的学生评价,只有在期末班主任才会在成绩通知书上写下对学生评语,那是总结性评价,时间周期太长。尽管日常对学生也有非正式评价,但评价引起学生在班集体中的竞争缺乏保证。教育评价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要注重发展、尊重人格,要整体着眼、全面准确,要及时反馈、矫正指导。所以,我认为,不定期的发放报喜单,教育评价的作用及时得到发挥,教育也才会收到更好效果。
第五篇:未来十年
未来十年,我的幸福公式
作家毕淑敏曾经说过:人生本没有什么意义,人生的意义便在于我们要努力赋予它的意义。我想我的教育生涯也是如此。不管教师这个职业的取得是偶然还是必然,是主动还是被动,只要我还在从事它,我就不会单纯地把它看成谋生的手段,我会努力把它变成自己的事业,在其中寻求价值和理想,在其中寻求幸福和快乐。如果我不从教育本身寻求到幸福,不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那么做教师的精神支柱就会轰然坍塌。心灵的呼应、精神的对话、人格的感召也会随之土崩瓦解。所以,我要立志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把教育当作理想来追求,用人生的激情来点燃未希望之灯,用教育的理想来打造理想的教育,用理想的教育来实现教育的理想。
那么,未来十年我的幸福公式什么呢?
也许有人会说,教师的幸福应该是没有夜以继日的作业批改,没有呕心沥血的教案准备,没有没完没了的琐事纠缠。但我要说,教师的幸福首先在于思想的充盈+精神的富足。为此,我需要重新阅读,阅读经典,阅读专著,从阅读中寻找理性的回归,就像当年痴迷在大学的图书馆中一样。唯一不同的是,现在的阅读是一次全面的思想提升和专业深化,着眼于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关注自身的专业素养、人文精神、科学态度、艺术情怀和精神生活。在阅读中,我要让自己的思想恢复弹性,让自己的灵魂重新变得丰满而博大。我要重新在思维中树立真、善、美的绝对维度,做一个古香古色、平静淡泊、精神高贵的现代教师。古香古色是我作为教师的一种本色,平静淡泊是我作为教师的一种状态,精神高贵是我作为教师的的一种操守。教师是知识分子,作为精神高贵的知识分子,我应该把真理告诉人们。
其次,我的幸福在于拥有一颗通融+豁达+敞亮+感动的心。教师的教育生命是由豁达和宽容、感动与和谐累积起来的精神生命。作为教师,只有拥有相对安静、安宁、安定的心境才能打开心障,体察自我,寻找和发现教育中的幸福。其实,教育中的幸福不只是在心灵深处,更在我们眼前手边,在教室的每一角落,在学生的快乐脸庞,所以我要满足于学生的点滴进步,感动生活中的点滴理解、点滴宽容、点滴信任,甚至是压力、埋怨和批评。
然后,教师的幸福还在于能够欣赏生活+懂得享受生活。当然这样的幸福并不单纯地表现在轻松自在的人生态度上,这样的幸福是一种由内而外流淌出来的甘霖,它具有丰富的人生内涵和无尽的生命回味。现代教师不仅要懂得用一颗年轻的心和一分涌动的情去点燃教育的圣火,还应该懂得体验生活的情趣,享受人生的乐趣,得意时,会在春晨秋夜低吟,失意时,也会在花前月下浅唱,和自己的心面对面,与所爱的人心连心。这样的生活,也许会有非议,但这样的生活,不失本真,是心灵和性情的和谐融合,有一种幸福的味道。
在《生命的林子》一文中,方丈问玄奘:“烛火和太阳,哪个更亮些?你愿意做烛火还是太阳?”玄奘选择的是做太阳,经过他的努力,玄奘终于成为一代名僧。作为教师,我们也不能只停留在做蜡烛上,照亮了别人却燃烧了自己。我们要做太阳,要追求永恒,要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辉煌自己。只有这样,我们的灵魂会使课堂呈现崭新的景象,会使年轻的心灵不再战栗,得到升华。“慢慢走,欣赏啊!”阿尔卑斯山路上的标语如是说。是的,作为教师,我要在精神富足中学会欣赏,懂得欣赏,在欣赏中做一个真正幸福的教师。
未来十年,我的幸福公式
在我们身边的教师中,我看到很多的教师脸上流露出的喜悦,从他们的身上,我分明感到了他们做为教师的幸福。我认为,教师真正意义的幸福最终必须回归到自己的教育幸福上来!教师的幸福人生需要我们用幸福的汗水甚至是泪水来滋润。身影疲惫,额头苍老,当一切成为往事的时候,倘若我们能够坦然地迎接自己教育过的每一位学生的笑脸,那才是教师幸福的最高境界!
学会求知。“腹中诗书气自华”看到这句话心情真的很沉重。扪心自问,自己的人文底蕴和专业素养到底几何呢?自己有多少时间是花在学习上呢?平常总是用忙碌和琐事来麻痹自己,静下心来研读专业书籍的时候真是少之又少。学生时代看书的冲劲和愿望几乎荡然无存,总是感觉在吃老本,越吃越少。遇到难事烦事,总是耍些小聪明搪塞过去。而做为新世纪的教师更需要深厚的人文知识和扎实的专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服务于教学。作为一个知识型的教师既是社会的需要,更是家长和孩子的需要,“腹中诗书气自华”是对教师的要求,更是对我一种深刻的警醒,未来十年,我一定要饱读诗书,让自己也能无羁绊更加轻松自如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天地。学会感动。“捕捉你生命中的每一次感动”,生命中有很多感动的事和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包容周围的一。我是一个容易被感动的人,朗朗的读书声让我感动,一个学生的敬礼让我感动,一个家长善意的微笑让我感动,QQ上学生的问候让我感动,而种种感动面前,一些所谓的斤斤计较,尔虞我诈,牢骚满腹是如此的苍白无力。何必呢!生活本来就是美好而短暂的,时刻让感动包围着你,让我们少一些怨言和埋怨,多一些笑语和理解。“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也许正是这个道理,毕竟学校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未来十年,我要细心感受身边的感动,在感动中感受幸福,做一个幸福快乐的教师,才会有一群幸福快乐的学生。
学会满足。在周而复始的工作中,当竞争、挑战和压力迎面袭来,当期望和落差不期而遇时,人便会觉得倦怠,做教师更是感到如此。亲眼目睹很多老师天天都有批不完的作业、天天都有不听话的问题学生出现、天天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去处理,分身乏术。而与此同时,每月、每天甚至每秒都有新的理念需要去学习,多如牛毛的培训和考核等待着我们去完成。讲不完的公开课,对我来说更是一次心灵的“战役”,一次战胜自我的“战役”。我甚至一度非常怀疑和后悔为什么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但是每次面对纯真可爱的孩子,我真的无话可说, 我释怀了,站在讲台上没有任何多余的想法,只是想尽可能的把所学的知识教给他们。因为,我知道,无数双家长和孩子的期盼的眼睛在看着我们,或寄托、或向往、或渴求。每次看到自己的学生取得进步与成功时,我的心中充满着无限自豪与骄傲。他们是我心中不能割舍的一份责任,就像我生命血液的里的每一个血细胞,我将一直珍惜、爱护他们,我也将和他们共同进步与成长。
学会生活。享受是一种神情的专注,是发自内心的,是至纯至美的声音。我们要愿做并努力做一个享受教育、享受学生、享受教育生活的教师。爱是幸福的基础,能够和学生感情相融、心心相印,就能够让自己生命在每一天都感受、触摸、认同教学,你会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沉思、一起震撼。一个懂得享受学生的教师就是一个幸福的教师。有时,学会改变自己的一些工作方式,寻找一些工作情趣和精神寄托,制造一些快乐元素,在做好心态的自我调整的同时,充实些自己的精神生活,学会工作与休闲,学会苦中寻乐,学会享受教育、享受教育生活,让自己成为幸福的教师。
幸福就是短暂离别期间师生的相互思念,就是节日期间收到学生真诚的问候,就是享受师生交往的点点滴滴,幸福就是学生的快乐与成长,就是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就是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教育本身就是幸福,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吧!
自从在今年的两会上提出了建设“幸福中国”,让人民生活的更幸福后,“幸福”成为人们热议的词,于是有很多人纷纷在网上晒出了自己的幸福公式,当然不同境遇的人对幸福的理解也不相同,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该用什么公式来表示我们教师的幸福呢?
幸福是一种感觉,万贯家财不一定幸福,一贫如洗未必就丧失对幸福的憧憬。
幸福源于心态的平和。我们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工作中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努力、改变,这样你会发现也不是真的那么多烦恼。而一味的抱怨,只会使自己的情绪低落,工作消极,结果不但害了自己,误了学生,也害了教育。所以我们要有平和的心,要学会满足,懂得感恩,“捕捉你生命中的每一次感动”。生活本来就是美好而短暂的,时刻让感动包围着你,让我们少一些怨言和埋怨,多一些笑语和理解。„„未来十年,我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去细心感受身边的感动,在感动中感受幸福,做一个幸福快乐的教师。
幸福源于爱——爱他人也爱自己。人生活在社会关系之中,是为自己也是为他人而活着的,其欲望的满足总是与他人发生着联系,其情绪情感无不与他人休戚相关。一个人要获得幸福就需要被爱也需要爱,需要爱自己也需要爱他人。圣经上说:“施者比受者更有福”。当父母爱孩子、恋人爱恋人、教师爱学生,他们能够从所爱对象的快乐中获得更多快乐。更何况他们也会因此得到被爱对象的爱。教师爱家人、爱学生、爱同事、爱家长,为这些人带来幸福就是帮助自己带来意义与快乐,因而带来幸福。教师也需要爱自己。要为家庭、社会创造价值,自己要好好“修炼”。《非诚勿扰二》有句经典台词:人活着就是一种修行。自己要善待自己,不可与命相争,失之泰然,得也不要太忘形。身体是本钱,不可过于心为形役,要好好锻炼身体。这样才能有幸福的感觉。教师的幸福还在于培育学生的幸福。教师的幸福与学生的幸福休戚相关,相互促进。教师尽力培育学生幸福,一方面是直接给予学生幸福,根据施者比受者更有福这一幸福真谛,教师获得了更多的幸福;另一方面,教师是在帮助学生发展自主幸福的意识与能力,这本身也是在实现教师自己的职业价值,是为人师者最快乐的也是最有意义的事,这正是教师的重大人生幸福之一。幸福是一门学问,教人如何幸福更是一门学问。教师要想幸福,首先需要了解这门学问,用心思考和行动,改善自身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建立积极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平衡现在和未来的快乐,获得生命的意义,使自己变得更幸福。同时,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形成幸福思维与习惯,精心培育学生的幸福,让学生终身受益,从而实现教师自身的价值与意义,从工作中获取更大的幸福。
幸福就是用良好的心态去工作去生活,换个眼光看世界,原来生活也可以这么美好,心在哪里,爱就在哪里;爱在哪里,幸福就在那里。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我们也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所以我的幸福公式就是:良好的心态+一颗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