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03-0415笔记内容
3月9—12日自学内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百度搜索)、《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任选
3月13日辅导:张少华
内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一、用理性的思维科学认知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概括起来讲,:“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群众路线形成于长期的实践探索。
2.群众路线根植于坚实的理论基础。
3.群众路线开创了全新的执政模式。
4.群众路线蕴含着宝贵的经验启示。
二、从战略的高度牢固树立群众观点
1.从执政历程看,群众工作具有极端重要性。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生存发展的根本,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坚持群众路线,我们党才得以发展壮大,成功夺取执政地位。
坚持群众路线,我们党才得以摸索前进,不断校正社会主义建设前进方向。坚持群众路线,我们党才得以昂首阔步,创造改革开放辉煌业绩。
2.从新的形势看,群众工作具有异常艰巨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本意识的不断深入,决定了群众工作具有全局性。二是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决定了群众工作具有复杂性。三是群众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决定了群众工作具有创新性。
3.从目前状况看,群众工作具有现实紧迫性。
三、于实践的层面认真做好群众工作
1.在目标取向上,要正确处理四对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发展和共享的关系。二是要正确处理民生和民主的关系。三是要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四是要正确处理权力和权用的关系。
2.在干部自身上,要切实提高五种能力。一是要提高心系基层、深入群众的能力。深入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二是要提高宣传发动、组织群众的能力。三是要提高畅通渠道、沟通群众的能力。沟通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桥梁。四是要提高说服感召、教育群众的能力。五是要提高求真务实、服务群众的能力。
3.在工作思路上,要努力实现五个转变。一是工作重心要实现由“上”到“下”的转变。二是工作主体要实现由“单”到“全”的转变。三是工作内容要实现由“物”到“人”的转变。四是工作方式要实现由“言”到“行”的转变。五是工作措施要实现由“堵”到“疏”的转变。
3月14日市委宣讲团 李红
内容:新时期下如何理解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一、党的群众路线形成的历程及内涵
党的群众路线科学内涵,主要包括五方面:
一是群众路线科学体现并具体实践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二是群众路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科学哲理。
三是群众路线揭示了党的力量源泉。
四是群众路线集中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
五是群众路线集中体现了党的群众观点。
二、为什么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当前群众路线突出问题
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精神懈怠;贪图名利,弄虚作假,不求实效;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负责任;铺张浪费,奢靡享乐,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
中央已正式决定:苍蝇老虎一起打,亡党亡国也要反腐。2015年给人民一个交待全方位的,系统和制度已经设计完成,正在铺展实施中。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
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必然要求。
二是新形势下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重要举措。
三是保持党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重大决策。
三、如何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介绍
1.一条主线:就是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
2.主要内容:为民、务实、清廉。
3.总体要求(方法、途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4.活动目的:反对官场的“四风”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5.活动切入点: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体部署:
1.要贯穿“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
2.主要内容是落实为民务实清廉
3.目的是反四风,要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4.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抓好3个环节
(1)学习教育、听取意见。
(2)查摆问题、开展批评。
(3)整改落实、建章立制。
3月14日观看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视频资料《四风之害》要求:写观后感 3月16日辅导:吕福成《虎林市水务局开展“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激励全局干部职工改进工作作风,创新实干,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全面推进各项工作。
二、任务目标
以进一步增强服务发展、执政为民的思想意识,形成开拓创新、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效能为目标。
三、活动内容
(一)坚持群众路线,改进工作作风。
(二)加强学习培训,提高业务能力。
(三)严格规范管理,促进依法行政。
(四)注重服务效能,提高整体形象。
(五)加强监督,优化服务环境。
四、活动步骤
“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从2014年3月15日开始,至12月末结束,分为动员部署、组织实施、检查考核三个阶段进行。
五、检查方法
(一)集中检查。
(二)日常评价。
六、组织领导
七、几点要求
3月1 8日—3月20日自学
内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百度搜索)、《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任选
3月21日观看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视频资料《生命线》要求写观后感
3月22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题实践活动机关、水资源支部党员干部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开展“纪念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
3月28日集中观看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视频资料《廉政准则》要求写观后感
4月4日辅导:石靖奎
内容:学习冯昕书记在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书记 冯 昕
2014年2月27日
一、深刻认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是深刻认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重大举措。二是深刻认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的迫切要求。三是深刻认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是推进虎林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牢牢把握中央、省委和鸡西市委的部署要求,扎实有序地推进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正风”就是要纠正作风问题。
——“聚力”就是要凝聚发展合力。
——“惠民”就是惠及民生福祉。
(一)要准确把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
(二)要准确把握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
(三)要准确把握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原则。
(四)要准确把握教育实践活动的重点任务。
(五)要准确把握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环节。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教育实践活动达到预期目标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二是强化督导,注重实效。
三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四是统筹兼顾,推进工作。
4月11自学内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规定三本书目任选
4月22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闭卷考试(楼内全体、基层单位负责人)4月25日专题辅导:张少华《抓实学习教育、找准突出问题,确保第一环节取得实效》
首先,谈谈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
其次,谈谈对“四风”问题的认识
最后,谈谈对推进教育实践活动的几点意见
一是思想认识要提高。二是学习教育要深入。三是征求意见要广泛。四是查摆问题要端正。五是整改问题要到位。六是领导干部要带头。
吕福成:传达陈润儿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督导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一、要始终坚持高标准
第一、坚持高标准就必须把握总要求。第二,坚持高标准必须突出反“四
风”。第三,坚持高标准必须落实“三个不”。
二、要始终坚持严要求
第一,要把学习教育抓实。第二,要把突出问题找准。第三,把领导带头扭住。
三、要始终坚持重实效
第一,要强调“三个服从”。第二,要注意发挥“三个作用”。第三,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吕福成传达徐泽州《在全省县(市、区)委书记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专题培训班上的总结讲话》
一、关于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
一要突出抓好书记选配。二要集中开展专项整治。三要加大帮扶支持力
度。四要强化整顿责任落实。
二、关于基层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工作
一要突出主题。二要因人施教。三要精心组织。
三、关于开展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
第一,要坚持高标准推进,把学习教育引向深入。
第二,要坚持广开言路、广纳群言,认真听取群众意见。
第三,要坚持聚焦“四风”,切实做到边学边查边改。
第四,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责任。
刘金盛传达《鸡西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会议精神》
一、抓好学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二、广泛听取意见,找准找实问题
三、做到立行立改,务求取得实效
四、坚持领导带头,层层传导压力
五、加大督导力度,强化工作落实
观看光碟:陆昊在全省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第一期轮训班作专题辅导报告
充分认识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性特征。以此为基础,看到我省经济结构与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一产业要大力发展,巩固发展种植业,加快发展畜牧业;第二产业要把握产业选择性,扬长避短,延长产业链,狠抓项目,增加后劲;第三产业要推介潜在市场需求,吸引有效供给,释放发展潜力。
第二篇:参考文献内容笔记(范文模版)
参考文献内容
一、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内涵及对策的思考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荣臣 1、201-4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这里习近平把“全面从严治党”也作为治国理政的三大战略举措之州。
2、“从严”强调的是党的建设制度的严密性和科学性。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探索党的建设历程时起,就强调了从严的要求。习近平同志强调的“最根本的是严格遵循执政党建设规律进行制度建设,不断增强党内生活和党的建设制度的严密性和科学性,既要有实体性制度,又要有程序性制度,既要明确规定应该怎么办,又要明确规定违反规定怎么处理,减少制度执行的自由裁量空间,推进党的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这里的“严”,不光是手段和措施的严,更主要是强调制度的严。通常把党的制度分为五大类型,即党的组织制度、领导制度、工作制度、生活制度和监督制度等。
3、“治党”在于把党锻造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建设历来是同党的历史任务、同党为实现这些任务而确立的纲领、路线联系在一起的。“治理”,一方面要求执政党在自身建设上,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党的建设的制度体系,另一方面要深化党的建设的制度改革,优化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更好地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
4、习近平指出:“从严治党有其自身规律,对我们这样一个老党大党来说,从严治党更有其自身规律。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总结自己正反两方面经验,也积极借鉴国外执政党建 设的经验教训,深刻认识到了一些从严治党规律,这些都要继续运用好。”
5、分析苏联党的建设的失误,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放弃了党创建以来自身的优势,而对于执政党的特点又考虑不够,从思想混乱演变到组织混乱,无疑是他们失败的重要原因。
6、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和力量之源。“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是要靠严明纪律。”具有严密的组织性和铁的纪律,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优势,是实现全党的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充分发挥党的其他各方面优势的重要保证。
7、列宁有句名言:“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世界上只有我们这样的执政党,即革命工人阶级的党,才不追求党员数量的增加,而注重党员质量的提高和清洗‘混进党里来的人” 8、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中必须发挥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简称两个责任)。“两个责任”的提出,既强调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又强化了纪委监督作用,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体系,发展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基本格局。
二、从严治党规律探析 姚桓
1、从严治党 共产党的性质 历史使命 必然性要求、主线不变具体要求不断变化,紧迫性、艰巨性 总趋势越来越严格
从严治党贯穿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各个领域的系统工程 坚持“五位一体”,使各项工作相互配合、促进;从严治党与改善党内政治生态是辩证统一、密切结合的,要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以从严治党作为改善党内政治生态的根本举措,又以政治生态的改善推动从严治党的落实;从严治党与党群关系建设呈明显的正关联,要以从严治党作为密切党群关系的战略措施,打造“党离不开人民、人民离不开党”的命运共同体。
2、从严治党 规律
无规矩不成方圆。政党制度不同,其规矩的内容和执行的严格程度差异很大。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政党一般是由国会的派别发展而来,长期在稳定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框架下活动,主要任务是组织竞选和在议会通过符合本党目标的议案。这样的环境和任务决定了这些政党组织上比较松散,纪律要求不甚严格,有时甚至党员的党派身份也难以确定,党员从一个党转入另一个党的事情经常发生。共产党则完全不同,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担负着彻底改造社会的艰巨历史使命,诞生时大都无合法地位,处于旧政权压迫之下。从世界共产党的发展历程看,马克思在创建早期工人阶级政党时指出: “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 在马克思恩格斯指导下制定的第一个共产党章程《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中规定了严格的纪律,要求盟员的生活方式必须符合同盟的目的。从严治党思想也体现在列宁建党的全部实践中。按照列宁的设想,在俄国要建立的党不是旧式的、松散的、改良的社会民主党,而是担当推翻旧政权的革命任务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党是组织的总和,组织能使力量增强十倍;共产党必须以先进理论为指南,实行严格纪律;入党必须参加组织,接受组织管理和监督。列宁以此作为入党的一个条件。
3、一是执政后许多人的入党动机呈现复杂、多样的特点而且在和平环境下难以检验;二是执政条件下党员队伍不断扩大是必然趋势,党在保持先进性的同时也日益发展了群众性特征,党员队伍管理的任务更加繁重;三是党执政后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其中又分为不同时期,所谓经受执政的考验,每个时期都有一些突出的问题需要解决。
4、十八大以后的从严治党也聚焦于两个问题: 一是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克服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提高群众工作本领;二是集中力量做好反腐倡廉 工作,并逐步从治标转向治本。
三、从严治党 重在治吏———习近平从严治吏、建设廉洁政治思想初探
刘红凛
1、面对“权力异化”与权力腐败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领导集体厉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将重点放在“从严治吏”上,致力于建设廉洁政治,把从严治吏、反腐倡廉、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法治追求)紧密结合起来: 一方面强调加强执政骨干队伍建设,选好、用好、管好干部,使干部秉公用权;另一方面奉行对腐败的“零容忍”,标本兼治,既严惩腐败,又健全、改善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取得了明显的实践成效,彰显了习近平“从严治党、建设廉洁政治”的基本方略与基本特点,其初步成功的关键在于: 一靠政治领袖的决心与真抓实干,二靠自上而下的廉洁自律,三靠科学的制度与机制。
四、民心向背根基与党的执政规律 ——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几点思考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 戴焰军(重点)
1、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要求,但因为每一时期和阶段党所处的外部环境不同,任务不同,存在的问题不同,治党的方式、途径、手段等都有一定区别。今天强调全面从严治党,一是因为今天面临的问题必须站在全面的高度才能解决,绝不是单从哪一个方面就能解决的。二是因为党要领导中国实现现代化,这在能力方面对党是一种全方位的要求,也是一种整体化的要求,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所需要的本领,涉及党的每一个组织和每一个党员,哪个方面、哪个部分达不到要求,都会影响我们整体目标的如期实现,所以必须坚决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2、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在新形势下的新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加强自身建设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合乎逻辑的继承和发展。其对于保证党的各项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党的战斗力的增强和执政地位的巩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篇:师德笔记内容
【南山双语学校小学部师德笔记摘抄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十条禁令
1、严禁违背党和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在公共场合或课堂搞封建迷信活动或传播低级庸俗思想文化,诋毁教育形象;
2、严禁工作敷衍塞责,不遵守劳动纪律,无故不完成学校安排的教育教学任务;
3、严禁讽刺、挖苦、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严禁违反素质教育要求,违规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5、严禁参与有偿家教、推销教辅资料、乱收费、以教谋私、以粗暴言行对待学生家长;
6、严禁无故不参加教师继续教育培训;
7、严禁无故空、酒后进课堂、上课或开会时使用通讯工具、在工作时间上网娱乐;
8、严禁在各级各类考试中弄虚作假、营私舞弊;
9、严禁酗酒、打架斗殴,或参与赌博等有损教师形象的活动;
10、严禁违反规定,组织学生从事不安全活动,工作不尽职,造成学生伤亡事故。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年修订)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师德师风九题
(一)作为学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师。作为教师,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学生。所以,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同学都愿意接近的学生,或者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师,你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既受同学的影响也受教师的影响,而主要是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愿意接近的教师,比学生不愿意接近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要大。由此推断,作为教师,你要把学生培养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就要让学生愿意和你接近,以便对学生施加更大的影响。因此,你自己就首先要成为有道德的人。
(二)学生接近教师有很多原因。除了道德,教师的学识、权力、外表等都会成为促使学生接近的因素。但学识只能满足学生一时的求知愿望,权力只能维系短暂的顺从与亲近,外表只能吸引肤浅的注意。真正打动学生内心的,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这力量才是长久的,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是学生未来的立身之本。因此,就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来讲,学识、权力、外表等加在一起,也远不如道德重要。
(三)对教师来说,最好的回报就是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但对一位教师师德师风的真实准确的评价,往往是在其失去一切外表的吸引力、学术和行政的种种权力,以及对学生所能构成影响的所有因素之后,才能真正得到。史学界有“盖棺论定”之说,是有一定道理的。教师在位,特别是对那些地位高、权力大的教师,大家的评价常常言不由衷。因此,一个教师只有当他(或她)已不在人世,或者已失去对学生构成影响的所有因素,其在学生心目中的真实情感才会真实地显露出来,对其师德师风的评价才最可信。就这一点而言,在三百六十行中,只有教师职业才可以用“蜡烛”来加以形容,道理就在于此。这也正是这个职业的崇高之处。
(四)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封建社会里老百姓称当官的为“父母官”,是期待这些官能为民办事,也是对好官的一种尊称。其实真正的衣食父母是老百姓。封建社会把这个关系颠倒了。当教师也有同样的道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言。既然做“父亲”,就要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负责。教师切勿将此言理解为可以用“家长”的身份来干涉学生、指使学生甚至利用学生。有句古话说,“人有德于尔,尔不可忘。尔有德于人,尔不 1
可不忘也”。学生尊你为父,你自己千万不要把这当成对学生有恩,在学生毕业之后,还念念不忘自己的“德”与“恩”。真正有师德的教师即使有恩于学生,也不会牢记不忘的。在我看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告诫教师:一是即使只当了一天的教师,对学生也要负责任。既然为“父”,就要遵循“子不教,父之过”的古训。二是当学生有了成绩或成了气候,不要借“父”名抬高自己或去借学生的“光”。三是当学生犯了错,应主动承担起“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之责任。做到了这三条,才是理解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真正的含义,也才算具有师德。
(五)师德师风不像其他有些事情,可以“一俊遮百丑”。越是有才能的教师,越是学术地位高的教师,越需要在这方面自勉。因为你有影响力,从正面说,人家都敬重你,从反面说,人家不敢得罪你。但你有才能,有成就,大家承认你,只是承认你的才能和成就。不能用才能和成就来代替你的道德,或者说,不能用才能上的“俊”去遮德行上的“丑”。学生看老师既看才,也看德.无才无德,学生厌恶你;有才无德,学生敬畏你;有德无才,学生同情你;德才兼备,学生才会真心拥戴你。
(六)“文人相轻”恐怕是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现象。但与西方国家比中国可能更厉害。这可能与中国的文化传统有关。中国的语言中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出头的镩子先烂”、“枪打出头鸟”之类的警世之言,是教人如何避免东方式的嫉妒。而在西方语言中,很难找到这类语言,倒是有不少像“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类的至理名言,是教人如何努力奔向远大的目标。这是文化上的差异。所以在中国,文人相轻心理比西方的更复杂和隐晦。“相轻”就是互相看不起,只有自己的好。在一定条件下,这种心理也可以激发人们去努力,使自己比别人做得更好。但多数情况下会导致互相贬斥或互相拆台。作为教师,如果对此没有警惕,上课时或与学生接触时,不是澄清学术上的是非,而是对同行进行无根据的攻击或诽谤,就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说到底,这也是师德师风问题。
(七)“侠”、“义”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美德。英文中找不到与“义”字意义相同的词。关羽之所以被那么多人尊崇,就是因为他最好地体现了这种美德。但很少有人把这种美德与教师联系起来,好象这两个字只与武将或武林之人有关,实在看不出跟教师有什么搭界。其实不然。中国的教师离不开自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少教师是很讲“义气”的。有位美籍华人教授,写下这样三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把它挂在了自己的办公室里:“仗义疏财,扶困济贫,教学相长”。有趣是,作为大学教授,在座右铭中只有最后一句是与教师职业有直接关系,前两句,都是武林中话语。但这位教授深受学生的爱戴,就是因为他对学生很讲“义气”。实际上,遵守诺言、讲求信用、乐于助人、“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等等这些在古代就在平日里要求常人做到的,都是“义”字的题中之义。把这些放在教师身上,同样是一种美德。那些不讲义气,在学生困难时不解囊相助,学生需要时不能设法满足,学生遇到危险时不能挺身而出的教师,恐怕也谈不上有师德.
(八)为人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眼下大学教师有一种浮躁的心态,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教师。浮躁实际上是一种对科学、对社会、对学生不负责的态度。这种心态表现在科学研究上,必然不“真”,表现在教学上,必然不“实”,学生得不到真才实学,就会贻害社会,因而也谈不上“善”。所以说,“躁”也是缺乏师德的表现。
在教师职业中,这种心态主要有十种具体表现:
1.头重脚轻,满足一知半解
2.华而不实,耽于夸夸其谈
3.唯书唯上,缺乏独立思考
4.哗众取宠,追求轰动效应
5.好大喜功,不愿踏实积累
6.脱离实际,乐于坐而论道
7.沽名钓誉,个人主义膨胀
8.吹拍拉扯,市侩作风横行
9.敷衍应付,整日得过且过
10、弄虚作假,热衷歪门邪道
(九)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各有其自身的特殊要求,但也有很多共性的方面。其中一个共性的要求就是,无论从事何种职业的人在单位里、家庭中或是社会上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都不能把这种事所造成的不良情绪转移到你服务的对象上。你的钱包在上班的路上被人偷了,你昨晚同家人吵架了,你的亲人突然死去,或者你的职称职务没有顺利提升,由此产生了气愤、懊恼、悲伤和烦躁,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当医生站在手术台旁,售货员站在柜台后,教师站在讲台上,面对病人、顾客和学生时,你的角色就要转移到医生、售货员和教师这里来,而不能停留在马路、家庭、殡仪馆和领导者那里。在病人面前你就是医生,在顾客面前你就是售货员,在学生面前你就是教师。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我体会,这是师德和职业道德中比较高的要求,是一种境界。达到了这一境界,其师德二字之后才配得上加“高尚”二字。
师德不仅是教师个人问题,也是教师群体问题,即风气问题。个人师德不好,虽然有时会在小范围里造成“一颗耗子屎毁了一锅汤”的坏影响,但毕竟还只是小范围的事。教师群体如果风气不好,特别是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沆瀣(巷谢)一气,其危害性就大了。这时的师德问题就演变为整个教育行业的道德问题,这时的不良师风就演变为教育行业的不正之风了。
这些年来,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教育行业也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大到学校乱收费、“吃”学生、拿学生,小到教师个人贪占学生,一度成了一种极坏的社会风气。可见师德师风问题是与行风紧密相关的,而行风又与世风相伴相随。一般说,世风日下,必然行风日下,行风不正,必然师风不正。所以整顿师风必先整顿行风,整顿行风必先整顿世风。而特殊说,由于教育行业对后代的影响超过其他行业,因此,有时师风正,也可带动行风,行风正,又可影响世风。所以,任何时候,提倡教师的师德师风都是必要的。
爱——师德之最强音
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一个学生如果失去爱和尊重,那么他将很难健康地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在理解、尊重、爱护学生的情感基础上,为他们创设一个信任、接纳、理解、尊重的情感氛围,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实施。为什么要加强师德建设,恐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我认为:
一、师德是教育工作者的灵魂
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则是教育之魂。从古至今,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很难找出比教师更受敬重的职业。只要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只有真的爱学生才能当之无愧地说爱教育事业。著名教育家斯霞曾经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言谈举止,为人处世,衣着穿戴……都是学生私下议论的话题。为人师表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应严以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成为学生的表率。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任何教育的结果,都是伴随着一定的师生关系产生的,其结果的好坏有时受师生关系好坏的影响,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今天的学生需要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这也是江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不断强调的。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多方面的互动,会产生种种矛盾。倘若教师没有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即没有与学生沟通关系的法宝“博爱之心”。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在创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该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生动活泼与严肃守纪的辨证统一,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相结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师生关系是教师正确的学生观和良好素质的反映。
二、教书育人是师德的关键
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工程师。
三、热爱学生是师德教育的核心。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是否高尚,主要从以下方面看:看他否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能否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看他是否热爱学生,能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深切关注,真诚地热爱学生已被视为当代教师的师德之魂。
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在教育中,我们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正直、公正、坦荡、无私的,不是偏狭、庸俗的。因权势而爱,因门第而爱,因金钱而爱,这种爱只会败坏社会风气,污染学生纯洁的心灵。如果我们希望学生成为有热爱美好事物而仇恨丑恶等行为的真正公民,我们就应当真诚地对待他。
在我的课堂教学上,我带给我的学生是一种语言学习的轻松,语言习得的充实这样的感受:明朗而高效的节奏感,严肃而活泼的氛围,重积累与联系,重学法指导,重语言运用,重合作意识的培养,重情感交流。在新课标下,我觉得教师的教学要放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内趋力,引导学生主动探求语言知识;指导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我坚信,兴趣是学习任何知识最好的老师。正因为如此,学生们在适应了我的授课模式以后,渐渐地从对我的课堂发生兴趣转向对英语学习感兴趣。我是发自内心地感动于这种良性的循环。同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能够适时适当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消除学习紧张感和焦虑感,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本能和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既充实丰富了课堂,又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爱是教师美丽的语言,我们教师应有那颗与学生沟通的法宝——博爱之心,用爱去对待学生,影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我们应该用先进的理念、恰当的方法带给学生鲜活的知识与技能,努力培养出具有世界胸怀、中国灵魂、适应现代社会的有用之才。教学,是一曲爱的奉献,我们的生命会因奉献而精彩,因开拓而闪亮,因耕耘而芬芳,因奋斗而更美丽。
第四篇:学习笔记内容
群众路线规定篇目(学习笔记内容)
1、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2、学习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十二届六次全委扩大会,酒泉市第三次党代会及三届四次、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和市十五届三次党代会精神;
3、通读精读三本书:《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
4、认真学习《党章》和党内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教育;
5、学习中发〔2013〕4号、中办发〔2013〕4号和甘发〔2013〕5号文件规定的学习内容以及中组部印发的资料汇编、酒泉市委组织部资料汇编等学习资料;
6、拓展学习廉洁从政准则、信访工作条例、城乡规划违法违纪行为处分办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干部应知应会知识读本等干部监督管理办法和学习资料。
最近新增内容:三本书《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论群众路线》,《联系服务群众经验选编》,中央宣传工作会议,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三严三实,延安精神,红旗渠精神,习近平兰考调研内容,建设丝绸之路设想,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向未来的赶考等内容。
第五篇:政治学习笔记内容
总书记集中阐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015年2月2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总书记在开班仪式上讲话中集中论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逻辑关系,引发媒体和社会各界关注热议。就此,记者采访了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许耀桐分析认为,这是习近平首次在正式讲话场合集中阐述四者关系,宣示了“四个全面”已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全新布局。
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习近平在开班仪式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他谈到,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习近平在论述四者之间的关系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首次在正式场合宣示治国理政全新布局
在公开报道中,习近平首次将“四个全面”并提,是去年12月在江苏调研考察期间。他当时强调,“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在此前“三个全面”基础上,增加了“全面从严治党”。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说,此次集中阐述“四个全面”更具深意。许耀桐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每年初举办省部级领导干部研讨班,把中央领导和“封疆大吏”召集起来,学习培训达成共识已成惯例。在这样一个非常正式带有部署整体工作性质的场合,习近平第一次集中地阐述了四者之间的关系。
“这是一个正式的宣示,宣告‘四个全面’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全新布局”,许耀桐认为,“四个全面”的提出,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更加完整,趋于成熟。
“全面从严治党”是点睛之笔
许耀桐分析,“四个全面”宣示了“四个全面”已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全新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整个国家要实现的近期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我们推进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一个根本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根本保障;习近平去年底考察江苏的时候提出“全面从严治党”,这是点睛之笔、神来之笔。如果没有这一笔,其他都不能实现,有了这一笔其他就都鲜活起来。
许耀桐说,“四个全面”是习近平任总书记两年多来,经过酝酿、深思熟虑形成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思路,非常鲜明地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比笼统地谈“治国理政”更为具象、接地气。
“全面”二字体现继往开来,利于鼓舞士气
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等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已为历届中央所重视强调。为何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要特别强调在都冠以“全面”二字,并强调“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许耀桐认为,之所以在这些施政方略前面加上“全面”,一方面是一种延续性,是对以往方向、路线的一脉相承,表明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没有另起炉灶,否定过去;另一方面,“全面”并非轻描淡写,可有可无。“全面”就是要覆盖面更广,不可能留有死角、达不到的地方,而且加强了力度深度广度。这两个字非常提气,给人勇气和信心,鼓舞士气。许耀桐说:“这里两个字加得非常必要,表明我们在新的起点上,要开创一个全新的格局”。
—— 学习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是教育系统的重大政治任务。
一、坚持科教兴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2013年9月,总书记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贺词,指出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强调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习总书记把“更好的教育”摆在人民“十大期盼”的首位,并强调指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顺利实现。这些重要论述,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属性,阐明了教育在实现中国梦伟大征程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我们要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未来的理念,推动落实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要形成大力推动优先发展教育的合力,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二、推进立德树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他强调,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少年儿童从小就要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重要遵循。我们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引导学生从小树立“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追求,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断完善大中小学有机衔接、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生学业质量标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筑牢广大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文化根基。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完善“青少年志愿服务制度”,引导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形成良好校园文化环境。
三、把握正确方向,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总书记指出,要秉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兼收并蓄,吸取国际先进经验,推进教育改革,并特别强调要把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为方向明、见效快的改革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改革是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集中反映了以改革推动发展、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增强活力的深谋远虑。我们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总目标,以推进管办评分离为基本要求,以转变政府职能为突破口,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新格局。把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探索建立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把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作为着力点,探索形成教育教学内容更新机制、协同育人机制、社会评价机制,构建小学、中学、大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合作的育人格局。
四、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要努力让每个适龄儿童都能享受良好的教育,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都能实现个人的梦想和追求。义务教育一定要搞好,让孩子们从小受到好的教育。总书记还强调,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治贫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重视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是新时期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指导方针。我们要以改善农村教育为重点,完善农村中小学布局,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继续加大力度实施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和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比例。以保障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为底线,积极推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进一步做好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政策衔接,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状况,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使更多的学生接受优质教育,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五、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
总书记指出,中国这么多人,教育上去了,将来人才就会像井喷一样涌现出来。他强调,要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要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既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又及时更新知识,既刻苦钻研理论又积极掌握技能,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这些重要论述,强调了教育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中的重要作用,对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坚持规模和质量相统一,推动教育内涵发展;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认真制定中小学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开展教育质量监测,推动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类型层次结构和区域布局结构。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改革创新高等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实行督学责任制,建立教育督导部门归口管理、专业机构提供服务、社会组织多方参与的专业化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体系。
六、加强队伍建设,支持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总书记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支持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敬的职业。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他强调,广大教师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终身学习理念和改革创新意识。这些重要论述,阐明了教师队伍建设的地位作用、工作方针和根本任务,为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我们要把“三个牢固树立”作为根本要求,引导广大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切实关心教师成长进步,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特别要对农村基层、边远艰苦地区工作的教师和青年教师给予更多关心关爱。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努力提升教师素质,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学科领军人才和教育家。
七、推动综合施策,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切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落实已有的政策和措施,努力创造就业岗位,尽力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就业创业,并研究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长远措施。这些重要论述,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民生福祉改善的高度,强调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对做好这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高等教育的重点工作,加强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健全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扩大基层就业项目规模和范围,引导毕业生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主动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和领域建功立业。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力扶持更多毕业生自主创业。
八、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同世界各国的教育交流
总书记指出,中国将加强同世界各国的教育交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推动人类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留学人员的方针政策,更大规模、更有成效地培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各级各类人才。广大留学人员要找准专业优势和社会发展的结合点,找准先进知识和我国实际的结合点,真正使创新创造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内引外联、牵线搭桥,当好促进中外友好交流的民间大使。这些重要论述,阐明了教育对外开放对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不断提高教育对外开放对国家外交大局、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切合度和贡献度,努力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支持国内高水平教育机构走出去办学,优化中外合作办学类别、学科结构和地区布局,建立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落实好留学中国计划,不断提升来华留学教育水平。充分发挥孔子学院综合文化交流平台作用,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健全工作机制,为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为国服务、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