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同志在xx灾后重建中的先进事迹
××,男,中共党员,出生于1974年,毕业于陕西省林业学校,1994年参加工作,现为×××站技术员。
200x年x月x日的特大洪灾,撕裂了××秀美的山山水水,撕裂了无数人的心,积数十年之力构建的 ××国民经济体系遭受重创,满目疮痍的大地和一幕幕惨不忍睹的场景永远镌刻在人们的心中。然而坚韧顽强的 ××人民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的生命壮歌,以大无畏的气概在废墟之中缔造了“万众一心、抗灾自救、恢复重建”的 ××精神。在轰轰烈烈的灾后重建中,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英雄群体和优秀儿女,演绎着无数感人至深的先进事迹,其中也不乏在无名战线和平凡岗位上辛勤工作的奉献者,他们更多的是默默无闻,但他们无私奉献的汗水浇灌了 ××灾后的这块热土。××就是在恢复重建中履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者,在平凡的身影中折射出了不平凡的人生足迹默默无闻图奉献,辛勤耕耘留芬芳。
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带到抗洪救灾第一线
灾后第五日下午四点,刚由县城清淤现场撤出,无暇顾及夕阳的灼热。××等一行五人匆匆奔赴重灾区岳坝乡。
洪水肆虐之后,××乡政府驻地面目全非,无电无水,通讯中断,临时构筑的抗洪指挥部聚集了灾民达100余人,最缺的是粮食和蔬菜,而更需要的是党和政府的关怀,给予他们信心!做为县政府派出的抗洪救灾工作组成员之一,××以积极的工作态度和无比的爱心,无言地行为使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从帮灶到安抚群众;从防病清淤到灾情调查;从抢修基础设施到组织群众生产自救;从乡政府到几十里外的大古坪村;从机关到千家万户的灾民家中,二十多个日日夜夜,他没有踏踏实实地睡觉,没有吃过一顿象样的饭菜,详实的大古坪村灾情资料出来了;1200余米的灌溉堰渠和3公里水毁公路陆续修复了;300余人次的劳力组织任务完成了;100余亩的秋杂粮抢栽抢种面积落实了。他终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群众由衷地说:“有你们这些干部领着,我们没啥说的,政府又为我们想起的这样细致周到。我们一定要振奋精神,搞好恢复重建,少给党添麻烦!”
把总理指示落实到山头地块
200x年x月,刚从救灾第一线撤回的 ××又匆匆奔赴新的战场,他要把 ××总理的指示,抗洪救灾的一个重大措施——退耕还林,落实到山头地块。
总理的重要指示给 ××人民注入了一剂抗灾强心针,林业技术人员这一次肩负重任出发了,××同志主动要求前往任务最重,难度最大的 ××乡开展工作。××乡200x年度和200x年度两年的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规划任务高达1.3万余亩,是全县九个乡镇任务最重的乡。这些工作政策性强,技术操作难度大,涉及群众利益广,稍有闪失就会使国家利益受损,群众产生强烈意见。这些问题并没有吓倒他,他也没有向领导提出任何要求,积极投身于基层,扎根于群众,采取集中培训学习,分为两个设计小班,按区域设计规划,集中汇总三步走的措施,踏遍8个村的山头地块,他和整个工作组如期完成任务。共设计退耕还林4100亩,荒山造林6382亩,共计3000个小班,以过硬的设计质量和实实在在的面积提前完成了工作任务,给群众和政府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然而在这份满意的答卷中却浸透了 ××同志辛勤的汗水和智慧,他所在的工作组也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为了把总理的指示落到实处,把这项惠及千家万户的阳光工程办好、办实,××和他的同志们从不叫苦叫累,作为骨干技术人员,他从不计个人得失,经常牺牲节假日,忘我工作,白天要踏遍沟沟坎,晚上还要仔细测算核对,不辞辛劳,这其中的苦和累是不言而喻的,每当人关心地问他:“你这么辛苦,身体受得了吗?”但他总是默不作声,只是微微一笑,好像永不知疲倦,总是那么精神抖擞。2002年度退耕还林设计全县汇总由于种种原因延迟到腊月中旬才得以开局,眼看到年关,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既不能把群众的事失误了,还要尽可能为单位节余经费。” ××如是想。他主动要求和另一位年青同志承担了全县退耕还林及荒山造林设计中退耕部分“设计一览表”的数据审核及打印工作。表中数据涉及千家万户,同时也趿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工作量之大,责任之重是难以想象的,但他却毫不畏惧,凭着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过硬的业务本领,舍弃对妻儿的照顾关怀,不分昼夜忘我工作,把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和群众的大事放在第一位。领导曾有几次善意的提出把这些工作让别人分担一部分,都被他拒绝他。他说:“辛苦一点没关系,请领导放心,就是不睡觉,我也要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结果到最后阶段他真是连续工作48小时将完成了的设计表交到了站领导手里。到此他又是十多天连续作战,这时,他唯一的想法和愿望就是,可以踏踏实实地睡一个好觉了。
把党员的形象树立在群众当中
××是个平凡的人,但他的思想却并不简单,他的案头常摆入着《列宁选集》、《毛泽东选集》、《邓小平理论》这样的一般年青人感到过时而索然无趣的大部头哲学著作,也常常可以看到他品味针对时局的各种新方针、新政策,这些貌似无味的文字在他眼里就象风味各异的一道道大菜,时常被他记在心里。他是一名共产党员,对于党员的称号,他有着简单而质朴的理解“先锋作用,骨干作用和桥梁作用是一名普通党员的根本!”
他是这样理解的,也是这样做的,而且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在林业资源调查,常规作业设计、林木育苗,苗木嫁接等方面大胆实践,勇于探索。为了提高松杉育苗技术水平,他亲自育苗5.7亩,与林农合作育苗3.0亩,更大胆的试验新型苗木除草剂;为提高苗木嫁接实践水平,他志愿为好几位农民朋友搞嫁接。在业务上他最服技术能力,而不论别人是什么身份,用他自己的话说:“强中自有强中手,千万不能小看别人!”正是因为他谦虚好学,认真扎实的作风,使他成了林业系统为数不多的多面手之一,为本系统同龄人树了一面旗帜。
“当政策的宣传员,当百姓的传话简”是他这个党员桥梁作用的具体表现。在工作中,他始终以维护大局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寻找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最佳结合点,总可以看到他不厌其烦的给群众宣传上级政策,和群众探讨政策。碰上某些所谓的“钉子户”,他不是使用简单粗暴方法强迫群众接受,而是放下干部架子,对这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和他们交朋结友,认真解答疑问,把政策用浅显易懂的解说讲透,解开百姓心里的团,当个明白人,使工作顺利开展。在 ××乡五四村二00三年度退耕还林设计中,一位姓刘的村民同他关系不错,让人捎条子给他,要求把自己不符合规定的地块纳入退耕还林设计范围,并许诺给他表示表示。面对国法党纪与友情,人民利益与个人利益,他选择了国家和人民。但他深知简单回绝对今后林业工作在五四村开展十分不利,专程拿上退耕还林工作相关文件和设计规程让这位朋友学习,同时以朋友身份给他讲解采取错误作法产生的不良后果,使这位朋友心服口服,自觉收回了条子。
到群众家里,吃平常饭,干平常事,帮他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是 ××一个习惯,他总爱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丰富的外界信息给群众出谋划策,帮他们想一些切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致富门路和点子,所以他的农民朋友特别多,单位同龄人总说他是个“怪人”。2002年他到 ××乡下乡,当了解到地砖沟李某,想把自己名下一块荒山变废为宝,却苦于无合适项目的情况后,专程去实地考察,把一件本不属工作范畴的事硬揽到了自己日程安排里。随后提出让李某搞白杨育苗和造林。既有短期效益,又顺应国家政策形式,长期经济效益也很明显。他还亲自陪同李某由外地调回种苗,给其提供技术指导,现在育出的白杨苗已产生一部分效益,预计长期效益可达几十万元。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许多。他常去的 ××、××各乡有许多群众都由衷地说:(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 ××是个好同志,能想我们之所想起,急我们之所急,为我们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也干了不少实事!”
无论是在日常工作中,还是在抗洪救灾的紧要关头,无论是在平凡的岗位上,还是在恢复重建的大潮中,××同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总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淡薄名利,不计个人得失,尤其是在生产自救和恢复重建的艰难时期,总是不怕困难,自高奋勇地战斗在一线和最基层。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再建一个新 ××的奋斗目标,履行着自己的神圣职责。
漫山遍野绿如菌,春风化雨润无声。当满目绿色映入我们眼帘时,抹不去的是绿色天使辛勤耕耘的身影,一个又一个的神圣使命让他再一次扬起了远航的风帆.......
第二篇:灾后社会重建中社会工作服务的方案设计
灾后社会重建中社会工作服务的方案设计
费梅苹
2012-11-5 16:53:33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兰州)2009年3期
【英文标题】Scheme Design of Social Work for Social Reconstruction of Post-Catastrophe
【作者简介】费梅苹,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上海社工灾后重建服务团华东理工大学第一批服务队副领队。(上海 200237)
【内容提要】灾后社会工作的方案策划对于地震灾区社会重建十分重要。本文以都江堰市勤俭人家安置社区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为案例,从介入背景、项目设计和专业反思三方面对灾后社会重建中社会工作服务的方案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
Program design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social work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society in the post-earthquake community.The paper takes the social work services in a temporary community in Dujiangyan as an example, and discuss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mmunity and the design of social work projects.Some professional issues about the social work in post-earthquake are analyzed finally.【关 键 词】社会重建/社会工作服务/方案设计reconstruction of society/service of social work/program design
社会工作的价值使命是促进社会成员的能力提升和社会资源体系的支持合作,促进社会福利和公正。社会工作服务蕴含的“恢复和发展人的社会功能”的目标、“助人自助”的理念、“人与环境互动”的视角,以及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特有的价值观、专业理论和方法,可以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服务组织开展灾后社会重建工作的理论依据和工作手法,也是回应和缓解安置社区中各类民生问题和社区建设问题的有效专业基础。
灾后社会重建工作需要依托具体的项目方案,方案设计在其中显得特别重要。一般来说,社会工作服务方案设计包括设计过程和设计结果两个部分。方案设计包括厘定服务需求、理论分析、确定服务目的、形成服务方案的过程;设计结果则主要指所形成的服务方案。本文以社会工作服务方案设计的程序逻辑模式为理论基础,以四川省都江堰市勤俭人家安置社区6月25日至7月15日期间开展的社会工作项目为案例,从介入背景、方案设计和专业反思等三个部分,对灾后社会重建中社会工作服务的方案设计进行简单说明。
一、社会工作服务的介入背景
都江堰市在四川大地震中受灾较为严重。截至2008年6月2日,都江堰市总人口为710000人,受灾人口为622100人,受灾人口占总人口的87.62%。原有社区因房屋受损而被破坏,居民遭受了巨大灾害,原有的社区关系、邻里关系、家庭关系均遭重创,整个城市面临重建。
勤俭人家安置点地处都江堰市经济开发区内,总安置规模12000人左右,是都江堰市乃至四川省最大的城市灾后居民集中安置社区。按照都江堰市抗震救灾指挥部颁布的受灾居民集中安置点相关管理办法的规定,勤俭人家安置社区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管理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管委会—党支部—居委会—居民小组构成安置社区层次较为分明的四级社区管理体系。党支部统筹社区的组织和领导工作;居委会及其下属的居民小组成为安置社区最基本的行政管理单元;管委会通过党支部向居委会和居民组长下达各项工作要求;每个居民也在居民组长和居委会的组织带领下接受或参与安置社区的活动。安置社区内政府和居民间的官民关系体现在管委会、党支部、居委会、居民组长与居民的互动之中。
随着居民入住等基本问题的解决,安置社区内的一些生活矛盾逐渐显现,主要分为三类问题:第一,由于生活设施简陋易损、物业管理缺位而导致的居民基本生活条件的保障问题。比如,如何开展公共厨房、公共浴室、公共厕所的维护维修和保洁;如何保证水电等的正常供应;如何及时处理房屋漏水和道路积水。第二,由于居民自身灾后生活适应能力和抗逆能力尚未恢复,居民关系疏离等而导致的社区关系重建问题。比如,居民彼此间的生疏和互不相识,对生活困难的焦虑担忧和无助感,对政府的依赖和抱怨,对安置社区的陌生和难以适应。第三,由于安置社区管理系统尚未完善导致管理工作缺乏秩序、管理能力低弱,社区问题无法及时有效解决。比如,居委会组织管理架构尚未健全;安置社区建设和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各类社区服务组织尚未成立;管委会干部、居委会主任、居民组长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经验不足、工作能力不强、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和沟通。
在问题凸显的同时,安置社区也有很多资源可以开发。安置社区居民和社区管理系统工作人员在经历地震磨难后表现出了对生命的珍惜、对社会的感恩、对家园重建的渴望,这种顽强的生命力是安置社区建设工作得以依靠的最大优势资源。如何激发和提升社区组织及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动力和能力成为安置社区各项工作的重点。社会工作服务注重社会关系的恢复和重建,强调建立和谐社区关系,建立相互支持的社区网络,倡导个体潜能的激发和社会功能改善的专业理念、方法和技巧,可以为解决安置社区居民生活问题和安置社区管理系统工作效能不足问题提供新的专业视角。
二、社会工作服务方案设计的基本要素
一般来说,社会工作服务方案设计为设计理念、设计框架、设计过程等各类影响因素所决定。
从方案设计理念来看,社会工作服务方案设计可分为理性决策模式、渐进理论模式、混合扫描模式、交流计划模式等四种(Gilbert & Specht,1977)。前三种模式的社会工作服务方案是由专家界定问题,注重社会问题取向,透过问题分析—诊断—方案设计的过程决定服务方案。第四种模式则从服务对象个人的需要出发,强调个人需求取向,注重服务对象的参与,工作者主要是透过服务对象的参与,激发他们反观自己的需要,从而自行界定问题和自行策划程序(邱天助,1980)。设计者对方案设计的认知和理念不同,其方案设计的过程及结果就呈现出不同特点。
从方案设计框架来看,程序逻辑模式因其提供了“协助活动推行者以逻辑分析其活动资源投放及成效要求是否平衡”的简单概念而广受社会服务界的认同和接受(陈锦棠,2006)。该模式倡导服务活动与其服务成效的逻辑关系,提出从资源投放、活动/服务、服务成效、处境分析、假设/理论基础、外在环境、逻辑联系等方面来考虑社会服务方案设计的各个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资源用得其所,成效达之有理”是社会服务方案设计理应追求的目标。该模式给方案设计过程提供了理论与实务整合、需求与资源整合、服务对象与社会环境整合、服务活动与服务成效整合的完整的逻辑框架。
设计过程通常包括发现问题、成立项目工作组、评估需要、确定目标、制订方案等基本步骤。当服务对象或者某一社区社会问题凸显的时候,方案工作组的成立就非常重要,它可以承担策划、协调和推行的功能(张兆球、苏国安、陈锦汗,1999)。评估需要是方案设计的重要环节,首先,工作组必须确定目标对象,了解目标对象的特性和问题,经过资料收集、分析和需求评估,完成方案目标制订。之后,工作组即进入制定方案阶段。
方案设计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服务机构宗旨、服务对象需要、资源情况等是影响服务方案设计的最主要的因素(张兆球、苏国安、陈锦汗,1999)。下文将结合都江堰市勤俭人家社区重建服务的实际需要,对影响服务方案设计的诸多因素作详细分析。
三、勤俭人家社会工作服务的方案设计
从勤俭人家安置社区的实际情况来看,社会工作的方案设计分为两类,第一是面向居民需求的专业服务项目设计,第二是以改善安置社区管理系统工作效能为目的的专业服务项目设计。前者以社区居民为服务目标系统,后者则以社区管理组织系统,以及从事社区建设的管理系统工作人员作为服务目标系统。本文主要以“安置社区居委会主任管理能力提升学习会”服务项目为例,分析影响服务方案设计的各个因素,同时结合该服务项目计划书对社会工作服务方案设计的过程及结果展开讨论。
自2008年6月25日上海社工服务团华东理工大学服务队第一批社会工作者入驻勤俭人家后,服务队成员首先开展了家访、座谈会、资料查阅等各类社会调查,形成了对安置社区问题、现状及服务需求的基本判断,服务队认为在各类专业服务开展过程中,提升社区居委会工作能力对于解决社区问题,回应居民需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举行居委会干部座谈会以及与管委会主任协商沟通的基础上,服务队设计了“安置社区居委会主任管理能力提升学习会”服务项目。在该服务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工作者充分考虑了方案设计的各类影响因素,分述如下:
第一,服务宗旨。勤俭人家安置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站主要由上海社工服务团进驻安置社区开展灾后重建专业服务。服务团的服务宗旨是以恢复和重建安置社区的各类社会关系,提升社区及居民社会重建能力为基本内容。在这一服务宗旨下,服务方案的设计必须以社区建设、社会关系重建、社区管理能力提升为主要目的内容。
第二,服务对象需求。至2008年6月底,勤俭人家居民入住安置社区工作已经基本结束,社区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已经成为安置社区稳定有序的重要措施和保证。从社区已经建立的组织架构来看,居委会是安置社区管理组织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该管理体系仍然存在着居委会制度设置不全、居委会管理功能不全和管理人员缺位等问题。居委会主任的工作能力成为解决安置社区居民事务、推动安置社区管理工作的重要制约因素。大多数居委会干部对管理社区的方法和技能有十分强烈的学习需求,彼此之间渴望理解、帮助和相互支持。这些需求成为社会工作服务方案设计的基本依据和基础。
在以服务对象需求为依据进行活动策划时,服务对象的能力和参与动机也是重要影响因素。能力包括服务对象的生理和心理水平、对专注力的持久度、思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张兆球、苏国安、陈锦汗,1999)。社工要针对服务对象现有能力的承受程度,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内容设计。而勤俭人家安置社区居委会主任们对于解决问题的迫切程度、焦虑紧张的情绪,以及渴望获得支持、愿意投入安置社区建设等现实状态,也成为整个服务方案程序设计所予以考虑的主要因素。
第三,资源条件。任何服务都离不开资源。这里的资源包括人、财、物等各种物质性资源以及权力、关系等非物质性资源。人力主要包括社工专业知识、工作员数量等,也包括服务实施中是否可以邀请到足够的专业人士提供专业帮助。物力和财力是制约服务的重要因素,机构的经费数量、资金募集可能性等都会制约服务的开展。勤俭人家安置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开展,在物质资源上是比较缺乏的,非物质性资源配置成为服务得以实施的较为重要的手段。由于社工服务队与安置社区管委会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在行政支持、服务场地提供方面获得了良好保证。同时,服务参与者强烈的参与动机,服务项目中工作者和参与者双方对解决安置社区居民及社区问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构成服务方案设计中非常重要的资源条件。
第四,理论基础。社会工作服务是以社会工作专业知识运用为基础的,如认知改变理论、社会支持理论、社区管理和社区发展理论等,都是安置社区居委会主任管理能力提升项目策划中可以参考的理论基础。理论既能帮助社工掌握服务设计的主要方向,也能为服务方案的具体安排提供逻辑框架。
第五,服务对象的参与。社会工作服务的重要目标是实现服务对象社会功能的改善和提高,而服务活动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载体。从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出发,社工带动和鼓励服务对象参与服务设计的具体过程,从他们对自身需要的了解和反省,相互沟通和交流,接纳不同意见,共识的达成等多方面广泛参与,必定会对服务对象的能力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社工通过促进和协助,实现服务对象对服务项目设计过程的参与,是服务设计本身要实现的目的之一。
在上述各项因素综合考虑的基础上,勤俭人家安置社区社会工作站于2008年7月7日设计了以下服务方案:
都江堰市勤俭人家居委会主任管理能力提升学习会计划书
(2008年7月7日)
(一)理据
勤俭人家居民入住安置工作已经基本结束,社区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已经成为安置社区稳定有序的重要措施和保证。
从目前已经建立的组织架构来看,居委会是安置社区管理组织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还存在着居委会制度设置不全、居委会管理功能不全和管理人员缺位等问题。目前居委会的工作主要依托居委会主任和居民组长具体开展,居委会主任的工作能力成为解决安置社区居民事务、推动安置社区管理工作的重要制约因素。
为了更好地明确居委会工作职责,发挥居委会主任开展工作的潜能,建立居委会主任的工作支持网络,我们计划举办居委会主任管理能力提升学习会,以体验式、互动式的小组活动方式帮助居委会主任尽快和更好地提升工作能力,建立工作支持。
(二)目标
总目标:提升居委会主任的社区事务管理能力,建立居委会主任的工作支持网络。
具体目标:(1)梳理居委会工作思路,建立社区管理的基本理念;(2)掌握社区工作方案设计技巧;(3)探讨调动居民组长工作动力的策略;(4)探讨提升居民自我管理和服务能力的策略;(5)研究整合安置社区各类资源的路径。
(三)服务项目程序
(四)所需资源
白板、纸张、张贴工具、笔、纪念品
(五)评估方法
1、评估范围
(1)个人层面:组员的改变
(2)小组层面:小组的改变
(3)环境层面:社区的改变
2、评估方法
(1)前后测量
(2)组员的评估(每节次组员的评估、整个服务项目结束后的评估)
上述勤俭人家居委会主任管理能力提升学习会计划书包含了方案设计的理念、项目目标、服务项目的程序安排、资源投入计划、项目成效评估工作等方面的要素,这些是服务方案的基本构成要素(张兆球、苏国安、陈锦汗,1999;甘炳光等,1997)。
第一,服务项目的理念。开展任何层面的服务项目,工作者首先需要确定服务理念。服务理念来自于工作者对于服务对象需求的专业判断。工作者首先要完成服务对象的需要评估,确定目标对象,了解目标对象的特性和问题。在本案例中,安置社区居委会主任是本项目的目标对象,他们的个人特质和背景、工作状态、服务需求、参与服务项目的动机等是工作者首先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其次,工作者的专业判断来自工作者专业能力的综合运用,以及工作者对于服务项目预期成效的把握,在此,理论基础、工作者的专业信念对于形成专业判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案例中,社区工作的基本原则和理念、系统化问题解决策略、居民自我服务与管理能力提升策略、社区资源整合、社区关系调和等理论知识及工作理念,均是形成本项服务理念的重要影响因素和专业基础。
第二,服务项目的目标。服务项目的目标可以包括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总目标是指希望能达到的比较长远的结果(Brody,1993;Dignan & Carr,1992),其陈述一般是比较概括的;具体目标则指出工作员期望于服务项目完成后的指定时间内要达到什么改变(Brody,1993)。具体目标是基于对问题的清楚解释,是总目标的具体体现。具体目标是可达到的。在订立具体目标时,要切合实际,既考虑到人力物力的情况,又考虑到服务对象的实际能力,真正使活动达到应有的效果。具体目标是可量度的。订立具体目标时,应尽可能地制定明确的指标,以便对活动效果开展评估。具体目标是有时限的。目标的陈述中,应明确预计在多少时间内可达致效果,这样便于对服务进程有所控制。具体目标之间是有关联的。具体目标是总目标的具体体现,各具体目标之间要形成相互连接的逻辑关系,以使整个服务过程按照一定的逻辑安排逐步推进(张兆球、苏国安、陈锦汗,1999)。
在本案例中,项目总目标为提升居委会主任的社区事务管理能力,建立居委会主任的工作支持网络。具体目标是协助居委会主任梳理居委会工作思路,建立社区管理的基本理念;掌握社区工作方案设计技巧;探讨调动居民组长工作动力的策略;探讨提升居民自我管理和服务能力的策略;研究整合安置社区各类资源的路径。从总体上看,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之间是相互契合的,目标的厘定,与居委会主任的需求和面临困难的表现也是能对应的。具体目标的实现,对于提升居委会主任的社区管理能力有直接的作用。不足的是具体目标的时限和量度要求并没有能达致。但目标对于成效的实现,以及目标与服务项目程序安排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本项计划书中是清楚显现的。
第三,服务程序设计。该服务项目以小组工作方法的运用为前提。通过发动居委会主任的积极投入和参与,开展小组成员之间良性互动,激发小组动力来实现居委会主任管理能力提升,以及相互支持工作网络建设两个主要目标。同时该项目把团队动力建设、系统化问题解决策略、社区工作方法、社会服务方案设计程序等作为培训过程中的知识点融入在培训过程中,并以体验式学习法作为程序设计的主要逻辑基础。体验式学习法认为,学习过程可以包括亲身体验、观察反省、总结领会、积极尝试等阶段,这些阶段是不断循环往复的。经过体验式学习过程,服务对象可以实现明显的能力提升和改变(何洁云、谢万恒,2002)。根据该学习理论的基本要求,本案例中,在亲身体验阶段,社工通过两个层面来安排小组活动内容。第一是请居委会主任在小组介绍本人担任勤俭人家安置社区居委会主任以来的工作经历和主要困惑,谈体会、谈感受、谈经验、谈不足;第二是安排居委会主任参与“居民自我管理弄堂会”,通过亲身参与获得体验,并开始思考工作实施方案。在观察反省阶段,社工充分运用小组动力,协助居委会主任学会分析问题类型、认识自我认知局限、相互探讨原有的工作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而形成对原有工作理念、工作方式、工作局限的反思和醒觉。社工在组织居委会主任参观体验“居民自我管理弄堂会”之后,立即开展研讨交流,以期形成对今后工作的思考和设计。在总结领会阶段,社工组织居委会主任反复研讨工作思路、社区管理理念、问题解决策略,讨论如何带领居民组长开展社区工作,如何激发居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潜能,如何整合各种社区资源等,并就居委会主任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策略达成共识,形成具体可操作的行动方案。在积极尝试阶段,社工以回家作业的形式布置居委会主任完成“我的居委会工作思路”、“开一个居民组长会议”、“激发居民自我管理行动方案”等各项作业,有的作业要求以书面形式递交并作小组交流,有的作业必须通过实践完成并在小组内现场报告,有的是形成服务方案。通过多层面多形式的培训,每个居委会主任把习得的内容积极尝试,边学边干,收效颇大。
从整个服务项目程序设计来看,小组工作方法、相关知识点、体验式学习法的运用,以及整个安置社区已有的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工作基础,共同构成居委会主任管理能力提升服务项目的专业基础和知识资源。
第四,服务初步成效。在服务项目方案设计中,工作者设计了三个层面的成效评估计划,分别从居委会主任个人、整个项目、安置社区整体工作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成效评估的方案。从该案例的实际成效来看,参加了该服务项目的22位勤俭人家安置社区管理系统的工作人员,他们边学边实践边反思研讨,其管理理念和管理能力提升的成效在服务项目实施过程中即已显现,有的组员理清了工作思路,有的学会了动员居民自我服务和管理的方法,有的学会了建立与居民组长的合作协商工作机制,有的在小组中抒发了不良情绪,获得了项目支持,大家在共同思考如何整合社区资源、立足社区关系改善开展居委会工作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工作指引和居委会工作策略。大家都对该项目给予了充分肯定。该项目对于促进安置社区管委会与居委会、居民组长、居民之间的沟通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建构各管理系统间的互动关系,建立管理层与居民间的沟通互动关系起到了明显成效。
经过5次密集型的活动开展,社工与居委会主任共同形成了几点心得体会:居委会主任是社区工作的策划者;居民组长是社区工作的骨干力量;居民是社区历史的创造者;居委会主任要善于带领和培训居民组长;居民组长要在居委会主任的领导下为居民实现自我管理搭建平台;居委会主任、居民组长、居民相互沟通、相互合作是居委会工作成功的基本保证。
以上几点心得体会,对居委会主任的角色、居委会主任可以形成的工作网络、如何带领居民组长和居民开展社区工作、谁是社区工作的核心力量、如何形成安置社区的沟通交流机制都形成了较为一致的共识,并得到了全体居委会主任的认同。这不仅体现了居委会主任管理能力提升学习会的项目成效,也为勤俭人家安置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思路。
四、方案设计的专业反思
在灾后社会重建工作中,社会工作服务方案应该如何设计?服务项目是否能够回应灾后居民需求,是否符合安置重建工作需要?
从上文的讨论和案例分析中我们发现,在方案设计的基本理念上,社会工作者可以选择社会问题取向和个人需求取向相结合的混合模式。这种专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合作参与方式可以暂时称为“专业主导下的服务需求满足型”方案设计模式。该模式强调满足服务对象需求过程中的专业主导作用,既符合社区重建工作开展之初的现实状况,也可以使社会工作专业理念、专业方法和技能,成为灾后社会重建的重要专业基础而发挥作用,并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服务对象的基本利益。
在服务方案内容的选择上,笔者认为以安置社区各类社会关系为目标而开展的专业服务,如建立社区组织、开展社区照顾和社区教育、优化社区管理、举办社区活动等等,对于社会重建有非常重要的促进功能,在服务方案选择上应优先考虑。这类服务关注社区功能的开发和培育、社区关系的改善、社区组织运作效能的改善、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的提升。社会工作者通过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方法介入于社区管理系统建设中,通过健全社区组织、提升社区管理系统的运作功能,发挥组织效能和管理效能来达致对居民问题的解决,通过重建社区关系来构建有效的社区功能。无论对于社区还是居民个人,社会功能的恢复和改善都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这也是社会工作通过嵌入行政体系实现专业化运作的有效路径。在方案具体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可以首先开展各类提高社区管理工作系统运作效率,提高社区基层管理人员工作能力的专业服务工作;其次,通过建立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基层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的专业服务项目工作组,来共同开展各类社区服务。这既可以缓解和回应社区居民及社区建设本身的问题和需求,也可以培养一批具有社会工作理念和掌握一定社会工作方法的基层社区管理工作人员,能最大程度地实现社会重建的专业功效。
在服务方案的专业方法选择方面,笔者认为小组工作方法对于实现社会重建是十分有效的。对于一个社会关系尚未建立的社区来说,社工运用小组社会工作方法,可以有选择地把有相同背景和相同需要的居民组织起来,围绕共同关注的话题,在一个安全、开放和互动的过程中实现相互认识、促进相互沟通、建立共同目标、形成共同约定。这样的专业方法,可以较快地实现问题解决和关系改善的两层目标,即实现小组任务目标和过程目标的同时完成,它对于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搭建社区关系的核心联结、改善各类社区关系、增进各类关系之间的协商合作、形成社区建设的互助系统和共责机制是非常有效的,是保障社会工作者通过改善社会关系来实现问题解决和居民社会功能恢复的有效专业手法。
在服务方案的设计过程中,还必须关注服务结果和服务过程设计的有效结合。服务结果体现专业服务的成效,但服务过程中的专业程序设计可以协助服务对象在工作者的引导下,不断反省自己的工作局限、处理不良情绪、习得新的管理方法和工作技能。本文的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在过程目标和结果目标的关系上,首先确立过程目标为先的原则;在小组初期,首先营造小组正向关系,然后再利用小组关系去协助组员面对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这个服务程序的设计理念和设计策略可以成为服务方案设计中过程和结果有效结合的良好经验加以总结。
【参考文献】
[1]甘炳光等.社区工作理论与实践[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4.[2]甘炳光等.社区工作技巧[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7.[3]顾东辉.都江堰市灾后安置点的居民需要——城北馨居祥园的案例[A].王思斌主编,中国社会工作研究[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4]何洁云,谢万恒.社会工作实践—小组工作[M].香港: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出版,2002.[5]张兆球,苏国安,陈锦汗.活动程序计划、执行和评鉴[M].香港: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1999.[6]邱天助.社会教育活动方案设计[M].台湾:心理出版社,1980.[7]陈锦棠.“社会服务成效评估”:程序逻辑模式之应用[M].香港:香港基督教女青年会出版社,2006.[8]Brody, R.(1993).Effectively managing human service organizations[M].Newbury Park: Sage.[9]Dignan, M.B.& Carr, P.A.(1992).Program planning for health education and promotion[M].Philadelphia: Lea & Febiger.[10]Gilbert, N.& Specht, H.(Eds.)(1977).Planning for social welfare: issuse, models and tasks[M].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oce-Hall.
第三篇:思想政治工作在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中的功能
思想政治工作在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中的功能 ――以汶川地震为例
吴萍莉
1(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摘要:“5〃12”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党和政府反应迅速,领导人民有力、有序、有效地投入到了抗震救灾之中,震后又妥善安置灾民,抓紧灾后重建,将灾情化解到最小,抗震救灾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思想政治工作在此次地震灾害中和灾后重建中发挥了它的巨大作用。
关键字:思想政治工作;地震;功能
中图分类号:G41
“5·12”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党和政府反应迅速,领导人民有力、有序、有效地投入到了抗震救灾之中。震后又妥善安置灾民,抓紧灾后重建,将灾情化解到最小,抗震救灾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这次地震灾害中所呈现的许多感人事迹和我们中华民族所展现出来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抗震救灾精神是比任何书面教材更生动,更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在此次地震灾害中和灾后重建中也发挥了它的巨大作用。
一、地震灾害作为突发事件的特性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的介入
作为突发事件,地震灾害具有以下几个特性,而地震的这些特征也亟待思想政治工作的介入:
(一)突发性
由于目前还没有较好的地震预测系统,地震的发生一般都很突然,难以预测,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它往往发生在人们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而一旦觉察到它的发生,却几乎完全来不及做出防范行为,其爆发至成灾的过程也极为短暂。“5·12”汶川大地震的发生时间是在下午14点28分,地震持续时间为八十秒,接下来以余震为主,此时,人们正处于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当中,地震的突然发生使人们极度惊恐,由于自身安全和担心家人的安危,难免出现惊慌失措的局面,这样极易引起社会秩序的混乱,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有序开展救援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立即展开。1吴萍莉(1981-),女,汉族,湖南长沙人,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二)涉众性
破坏性地震虽然并不是在世界上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会发生,但它们的分布十分广泛且产生强烈余震,汶川大地震包括震中50km范围内的县城和200km范围内的大中城市。全国多个省市有明显震感。中国除黑龙江、吉林、新疆外均有不同程度的震感。其中以陕甘川三省震情最为严重。甚至泰国首都曼谷,越南首都河内,菲律宾、日本等地均有震感。截至北京时间6月12日12时,主震区已累计监测到余震11779次,共发生四级以上地震206次,其中4.0~4.9级174次,5.0~5.9级27次,6.0及以上五次受地震影响,[1]在受灾人群中产生从众心理,或恐慌,或仇恨、愤激,或绝望是难免的,因此,为了安抚人们,并组织大规模的人群进行自救,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立即展开。
(三)破坏性
地震灾害的破坏性极大,它给国家和人民群众造成的损失是非常明显的。一次强烈的震灾过后,可以破坏一个城市的建筑,会使许多群众倾家荡产,企业破产,损失大量的财产甚至生命。汶川大地震震级达8.0,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截至14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确认69197人遇难,374176人受伤,失踪18289人。[2]震中汶川的所有建筑物几乎损失殆尽,千万个家庭支离破碎,人们的身心受到极大伤害,无不笼罩在地震阴影之下,为了组织有序的灾后重建和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救助,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立即展开。
二、思想政治工作在自然灾害中和灾后重建中的巨大作用
在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中,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了巨大优势:
(一)思想政治工作在抗震救灾过程中的功能发挥
由于地震灾害是突然暴发和产生的,难以预防,涉及面广,极易引起社会恐慌,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和危害。思想政治工作的介入在抗震救灾过程中产生的作用和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1、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了引导和宣传解释功能,维护了社会稳定
“5·12”汶川大地震的影响是空前的,它使四川省蒙受重大经济损失,受灾人群流离失所,衣食无着,恐慌不安,对此党中央对此反应迅速,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和部署抗震救灾工作,作出“切实做好稳定人心的工作”的重要指示。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安抚受灾群众,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新闻战线和广大新闻工作者表现出昂扬的斗志和战斗力,灾情和抗灾信息披露的透明、迅速,新闻报道的全方位和力度之大,可谓历史之最。各级政府部门把最新掌握的灾害情况在第一时间通报群众,提出相应的防范要求,向人民群众说明灾情,进行正面疏导,及时把群众的思想情绪稳定下来,引导群众迅速、稳妥、有序地投入到应对地震灾害中去,避免由于毫无根据的猜测引发的社会不安定因素。正因为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了它巨大的力量,与救援工作的同时介入,深入地震第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所以在地震中自始至终都未出现社会动荡不宁,谣言四起的局面,这为抗震救灾 2 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思想政治工作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体现了信息的靠前性,发挥了其引导功能和宣传解释功能:思想政治工作与网络媒体合作互动,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发布最靠前的信息并时刻注意人们的心态变化,在充分占有信息的基础上,对人们恐慌心理加以及时引导,使人们明确危机的真实态势和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否得到有效保障,从而消除群众恐慌,避免谣言的产生;通过宣传解释功能的发挥对灾难进行公开、及时、权威的解释;同时引导群众进行自救和自我管理,引导人们自觉在地震发生时仍能遵守社会规范,维护社会秩序。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其引导功能和宣传解释功能的发挥为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2、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了动员和凝聚功能,体现了人文关怀
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面对废墟里脆弱的生命,党中央作出了把救人作为重中之重的科学决策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对人的生命的尊重。人民的利益始终被置于最崇高的位置上, “人的生命高于一切”。温家宝总理在地震发生后,向人民作出“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尽百倍努力”的承诺,鼓舞和感动了全国上下每一个中国人。各级党组织在奋力抢险救灾的同时,通过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统一干部的思想,激励群众的斗志,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使广大干部群众在抗震救灾最艰难的日子里,始终坚定战胜灾害的信心,始终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士气,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力量。
思想政治工作以维护人的生命价值为最高准则,思想政治工作在这次抗震救灾工作中体现了人文关怀,充分发挥了其强大的动员和凝聚功能。思想政治工作在地震发生时能有效的开展社会动员,实现社会参与,最大限度地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灾难治理中,发挥动员社会力量的积极功能,促使社会成员参与实践。思想政治工作还能增强凝聚功能,思想政治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是最高级的特殊的粘合剂,是任何物质粘合剂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它能以自己特有的内容和方法把从表面上看是分散的、千差万别的个体凝集成一股力量。[3]思想政治工作将一切力量凝聚在一起,“一方有难,八方支持”,形成共同的精神支柱,为克服困难提供了强大力量。
(二)思想政治工作灾后重建中的巨大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在灾后重建工作中也充分发挥了它的功能:
1、升华功能
思想政治工作在自然灾害发生后的升华功能主要在于引导社会方方面面很好地利用应对自然灾害的契机,及时总结提炼和弘扬在应对自然灾害中展现出的伟大精神和良好品格,积极寻找培育人、完善人、铸就现代社会道德,提升民族精神品格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汶川大地震中不断涌现的感人事迹、我们中华民族面对灾难时表现出来的顽强不屈、众志成城、奋不顾身的精神、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怀、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到现在都无不感动每一个有着强烈民族精神的中国人,这是我们一笔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最为生动和最能深入人心的 3 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直到现在,还有许多的志愿者自愿奔赴四川支援灾后重建,他们之中有大学生、老师、医生,也不乏企业老总、普通百姓。
正是因为思想政治工作将救灾中涌现出的好品德、好作风、好思想在全社会提倡学习,发扬光大,才使人们得到一次精神、道德的洗礼。思想政治工作将这些具体事例升华成为了一种精神品格,激发了爱国主义,弘扬了民族精神,树立了具有时代特色的精神旗帜,提升中华民族的了凝聚力,增强了人们的荣誉感,形成了巨大的社会感召力。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目的性、落脚点的根本体现,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追求,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用武之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就是培养人,无论是地震还是其他灾害,对人的人格形成有着不可阻挡的影响力。正确的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升华功能,帮助人从灾难中获得教育,得到人格的升华,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升华功能的体现。
2、激励功能
激励就是激发鼓励,即通过各种形式的外部刺激,使人们产生一种奋发向上士气高昂的进取精神。[4]思想政治工作在抗震救灾斗争中一直被紧抓不懈,各级组织边开展救援边进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发现和总结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支援灾区抗震救灾、灾后重建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也将灾难中那些舍身救人的英雄们的事迹通过各种形式报道出来,这些人的精神构成了我们民族的精神脊梁,重塑了我们的民族精神。思想政治工作在此次灾难中把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激发和释放到了极致,使中华儿女的心联系得更紧密,激励着灾区的人民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决心,也激励每个中国人将自己的爱心传递到灾区。
思想政治工作激励功能的发挥对于灾后重建是非常重要的,它能激发受灾群众的热情,投身到重建工作中去;还能激发人们的斗志,以百倍的信心迎接新的挑战;榜样激励能让受灾群众感受到国家对他们的重视和关怀,能让他们认识人性的伟大,从而正视困难、增强战胜困难的决心。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功能并非仅仅对受灾群众起作用,同样也激发了其他人对国家的信心、对受灾群众的爱心,从而激发他们内心的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使他们以捐款捐物的形式支援灾后重建,或作为志愿者投入到灾后重建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在这里完成了一个从无形价值转化到有形价值的过程,不仅为灾后重建提供了精神动力,还将精神力量转化为人力资源和物质支持。
3、心理干预
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心理干预是不容忽视的,“心理干预”是一场看不见的救灾,同样需要争分夺秒,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借鉴吸收心理疏导的科学方法,对受灾群众展开心理救助通过各种途径对受灾人群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给他们以精神抚慰,让灾民们迅速走出心理阴影,振奋精神,投入到恢复家园的战斗中去。汶川大地震灾后心理干预工作抓得非常及时和恰当,地震发生的第二天,中科院心理所首批心理救援团队入川开展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截止到地震发生后第七天,有5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从事心理危机干预的志愿者和专家抵 4 达四川,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救助,全国各地有关机构和组织都通过各种形式对灾民进行心理干预,或组织专家组亲临灾难现场开展心理辅导,或通过开通心理咨询热线,或通过电台,或通过网络对灾民进行心理救助。
从这次灾难中,我们看到了国家对灾后心理干预这一新课题的重视,心理干预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学有机结合的过程,它是以心理学作为依托,用思想政治工作作为载体,通过心理疏导,心理引导等方式消除群众对地震的恐慌心理,引导群众调节心理、稳定情绪,较好地消除了群众的非正常心理。为了有效的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干预,思想政治工作要最大程度地调动教育、咨询与宣传资源,通过对信息的科学筛选,不遗余力地进行信息发布和公众安抚,思想政治工作要对大众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引导、构建精神家园、塑造坚强品格等,使他们在突发灾难中能平安度过心理压迫期。同时思想政治工作也要有意识的运用心理学原理去观察、认识、分析他们的思想观念、心理变化和行为变化情况,做到启之以需、炼之以志、树之以信和导之以行,尤其要针对危机中人们普遍需要强大的政府支持的心理期待进行心理疏导与救治。
总之,思想政治工作在突发自然灾害中的功能是潜在的,也是巨大的,我们应该不断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功能,使其有效应对突发危机事件。
参考文献:
[1] 汶川地震 http://baike.baidu.com/view/1587399.htm [2] http:// 2008-07-15 [3] 张耀灿,陈万柏 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原理[M]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 2001年版 第74页 [4] 张耀灿,陈万柏 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原理[M]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 2001年版 第76页
Function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Job in the Earthquake and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to Take WenChuan Earthquake for Example
Liu Xingen
Wu Pingli
(School of 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Abstract:“5 • 12” Wen Chuan earthquake was the one which is the most destructive, the most widely spread, the most difficult on relief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Facing the sudden earthquake disaster,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responded rapidly and led people to devote to the work of relief powerful, orderly and effective, then made proper arrangements for victims of life after earthquake and stepped up reconstruction.They tried to minimize the disaster;so the earthquake relief has achieved an interim victory.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played a important role in the earthquake and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Key word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job, the earthquake, functions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湖南省长沙市中南大学校本部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 410083 电子邮件:lily01234@126.com 电 话:***
第四篇:发挥社会工作在灾后重建中的作用
发挥社会工作在灾后重建中的作用
王思斌
2012-8-27 14:59:45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京)2008年6期第11~13页
【作者简介】王思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灾害是人类的敌人,但同时也促进着人类的发展。人类在战胜灾害的过程中锤炼意志、增强知识、促进团结。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全国人民同心协力、奋力抗灾,尽最大可能拯救灾民的生命,把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在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各方都会以其优势发挥作用并作出贡献,社会工作作为以服务困难群体为天职的专业,在长期的灾后重建中会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的积极作用。
一、社会工作是救难解困的专业活动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随着人类面对的社会问题的复杂化和人类应对这些问题能力的提高,首先在发达国家,后来在世界各国各地发展出了专门帮助贫困群体、弱势群体解决生存问题,帮助其走出困境并促进其发展的专门职业,这就是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化的助人职业,它以遇到特殊困难、陷入困境进而影响了正常生活的人群为服务对象,坚持“助人自助”的价值观,运用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专业方法,去帮助他们脱离危险、走出困境、正常生活。社会工作者不但在人们遭遇困境时从“治疗”的角度去诊断问题,向其提供帮助,而且采取措施预防问题的发生,还从发展的角度去启发、帮助他们增强能力。通过这些专业活动,社会工作不但帮助有困难的群体走出困境、融入社会、正常生活,而且可以达到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的效果。中共中央十六届
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
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相当广泛,可以对陷入困境者实施物质帮助、心理舒缓、社会关系重建等多方面的支持。灾害援救和灾后重建是社会工作介入的重要领域之一,在世界各国各地,社会工作在救助灾民、心理辅导、精神抚慰、社区和社会关系重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从“大灾害”的概念看社会工作介入救灾及灾后重建的意义
灾害是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重大自然灾害不但对灾民的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而且可能危及他们的生命安全,破坏他们的家庭及社区的社会结构,并会严重地影响灾区的经济活动和社会运行。灾害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给灾民造成严重的、长期的心理创伤,破坏原来的家庭结构和社会结构,给原本正常的社会生活和社会运行带来十分严重的影响。这样,重大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就是多方面的和影响长远的。从人员伤亡、家庭破碎、心理创伤、社会关系破坏、房屋财产损失等角度来看,灾害是一个重大伤害事件,也可以说,如果比较全面地看待灾害给人们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就应该有一个“大灾害”的概念。“大灾害”概念不但强调灾害的广度和烈度,而且也注意到破坏性影响的深度。即看到它对灾区居民生命财产的影响,看到灾害对维持社区正常运行的社会结构的破坏,看到它对人们的心灵和持续生活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从“大灾害”的角度来看,救灾和灾后重建需要做更多工作,要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看得更加深远。在这方面,社会工作能以其对人类的深刻关怀及专
业服务方法而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比如,在救灾和灾后重建过程中,如何理解不同灾情背景下(包括灾害发生、救援及灾后重建的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灾民的需要,如何看待灾民恢复生产和生活的能力并更好地促进灾后重建,如何重建灾区的社会结构(包括家庭结构、社会支持网络、社会权力结构),尽快恢复、建立和维持社会秩序,如何善用各种支持性资源以促进不同类型的灾民,特别是严重受损灾民(尤其是孤儿、孤老、孤残人员)的生活,尽可能地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都需要在灾后重建规划中予以认真考虑,并在持续的灾后重建中实现。在这方面,社会工作坚持从服务对象的需要出发,通过科学评估,在多重社会系统中选择合适的介入(服务)模式和方法,帮助灾民并与他们合作,促进他们恢复重建家园和社会生活的能力,并持续性地给予支持性关注,将会有利于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开展。
三、灾后重建中社会工作的介入重点
在灾害救援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以其专业方法可以协助政府在稳定灾民情绪、进行物质救援、合理统筹资源(特别是志愿者资源)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进入灾后重建阶段,社会工作者可以协助政府部门在以下诸多方面发挥作用。
1.灾后重建政策的落实及福利服务的提供。灾害发生后,众多应急事件发生,政府部门的有限人员常常难以应对,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者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社会工作者以其对政府救灾政策的准确理解,结合自己的专业方法,可以有效地协助政府落实救灾政策,向灾民提供服务。由于社会工作者具有以服务对象(这里具体地是指灾民)为本的价值观念,又具备在复杂的社会—心理环境下工作的方法,所以可以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使救灾政策产生更好的效果。
2.开展需要评估,有针对性地设计服务和重建计划。灾害发生初期灾区秩序的相对无序是必然的,而此时社会工作者也可以组织志愿者向灾民分配和提供物质资源。从“大灾害”的角度来看,灾后重建包括了经济、社会、心理等多方面内容,而且灾后重建的任务是长期的、系统性的,当然也是以灾区民众为本的。考虑到不同类型灾民在灾后重建不同阶段的需要,设计更加合理的救灾和灾后重建方案就十分重要。长期以来,我国的灾后重建基本上是强调重建家园、恢复生产,这是十分关键的。如果进一步完善灾后重建体系,考虑到灾区重建的社会及心理层面,那么灾后重建计划就要更多地考虑人的因素,考虑到不同灾民群体的特殊处境和需要。因为,无论如何,灾区人民是灾区重建的主体,灾后重建主要靠他们在政府和各方力量的支持下去实现。因此,针对不同灾民群体的当前及长远生活开展科学评估,以制定灾后重建计划,是社会工作者可以介入的重要环节。
3.开展实际服务。社会工作的本质特征是提供专业服务。在救灾和灾后重建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可以提供专业服务,帮助灾民并同他们一道渡过难关,重建家园,重建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秩序。比如,灾后学生的学习、学校生活自然与灾前有很大不同,学生和教师如何在新的情况下逐渐恢复正常教学需要新的设计,学校社会工作可以在这方面发挥作用。破碎家庭的生活是必须予以关注的。家庭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单位,如何支持那些破碎家庭逐渐走出困境是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这里涉及这些家庭成员的心理和生活习惯、家庭结构及社会关系网络等一系列问题。社会工作者通过细致的工作,可以施以援手。至于孤儿、孤老、孤残人员的救助和服务,更需要社会工作者的评估、服务方案设计和实施。在社区重建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社区工作方法,协助政府重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重建规划,推动社区重建项目的开展。
总之,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社会工作可以在涉及灾民生活的众多环节和层
面贡献自己的知识和服务,扮演服务提供、资源动员及协调、服务的个案管理、方案设计、重建项目推展等多种角色,对灾后重建发挥促进作用。
四、社会工作介入灾后重建的条件
当前,我国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社会工作作为一种社会服务的制度安排还处于设计之中,社会及许多政府部门对社会工作的认知程度还远远不足。我国既缺乏独立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政府、事业单位、民间组织中也缺乏社会工作岗位。现在,我国具备专业素质的社会工作人员主要包括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师、该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他们可能散落于不同系统)、该专业一些优秀的高年级学生,也包括受过一定专业培训的实际工作者。要使社会工作在灾后重建中发挥其独特作用,需要各方面创造条件。这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1.建立政府部门与社会工作机构之间的合作机制。在当前情况下,政府有关部门要联合社会工作机构,社会工作机构要主动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现在,民政部已联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到重灾区联合开展救灾及灾后重建行动。这种合作还需要在更大范围内展开,使社会工作者有广阔的参与灾后重建的平台。
2.开展灾害社会工作培训,增强社会工作者参与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能力。多年来,我国的专业社会工作者缺乏实践,在参与灾后重建之前,这些专业人员也必须参加新的培训,以有效参与救灾及灾后重建实践。对于那些实际工作者则需要加强培训,以避免非科学参与行为。在这方面,建立一个面向前线工作人员的、强有力的支持系统同样是必要的。
3.建立包括社会工作岗位的服务机构。灾区重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建立包括社会工作岗位的服务机构是必要的。在综合性的支持灾区重建的机构中,社会工作者与其他方面的专家和工作人员合作,有利于服务的开展和形成对灾区、灾民的及时、持续的支持。
4.社会工作专家要开展研究,提出政策建议。对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来说,参与灾区重建是一个新的机会和挑战。他们不但要参与灾区重建的行动,还要在此过程中开展研究。这一方面可以向政府提出灾区重建的政策建议,更好地开展服务,还可以形成本土的灾害社会工作的模式和经验,在更大范围内为救灾和灾后重建作出贡献。^
第五篇:灾后重建先进事迹
舍家忘我女支书
一心为民抓重建
——记XX县XX乡XX村支部书记XXX先进事迹
个 人 简 历
XXX:女,中共党员,汉族,高中文化,生于1969年4月,现年43岁,住达县XX乡XX村5组。达县XX乡XX村党支部书记,X县第十七届党代表,第十三届、十四届、十七届人大代表,X县XX乡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党代表,第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人大代表。
1988年12月至1989年2月任达县XX乡XXX村妇女主任; 1991年至2011年任达县XX乡XX村妇女主任; 2002年至2004年任达县XX乡XX村妇女主任兼第五村民小组小组长;
2004年至2010年任达县XX乡XX村副主任兼妇女主任; 2010年10月至今任达县XX乡XX村党支部书记。
先 进 事 迹
XXX:不仅仅是在XX村,人人歌功颂德,就是在整个XX乡,也可以说是个人称人赞的能人,甚至就是在XX周边邻近乡镇,也可以说是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大名人”。她的出名并非能歌擅舞,也非有财有势,更非神仙通灵,而是因为她不仅是达县XX乡建乡以来的第一位女支部书记,而且还是XX村百姓心中的好领导,同志心中的好帮手,领导心中能够信任的人……
一、拿旗帜,当先锋,做党的模范标兵:组织审核的人,不
2010年底的4850元,行政村的可用整理资金也由负债十几万元跃升到存款2余万元。
(二)抗洪抢险,救百姓于危难之中
2011年9月16日,突如其来的“9.18”百年不遇特大洪灾,导致了滨临巴河的XX村1社、9社、3社、8社、12社受灾,共涉及300余户良田受灾,156户房屋进水,73户房屋垮塌或不程度受损,256人无家可归。XX乡党委、政府在得到县委、县政府的灾情预警后,立即启动了应急抗灾抢险救援预案,同时通知各沿河村、社及时准备抢险物资,撤离预警线下居住群众并安全转移农户重要物资。此时,正值送高考后进校的XX村党支部书记XXX同志在接到险情命令后,还没来得及将儿子周培硕送进校园的她立马购买了返程的车票,返乡参加并指导抗洪抢险工作。
9月17日晚20点过,刚刚返回乡上的XXX书记下车之后,顶着晕车的痛苦,没喝一口水、吃一口饭,连手包都没放下便投入了群众转移工作,一口气跑完了全村涉及农户转移的3个社94户家庭。看到急剧上涨的洪水,何书记心急如焚;面对漆黑的夜晚、小雨、湿滑的小路和丛生的杂草,何书记一手撑伞,一手执电,带领村支两委党员、干部不顾疲劳,连续奋战16个小时,将全村的94户家庭、348人及时转移到了地势较高的安全地域,确保了该村在“9.18”特大洪灾中无一人伤亡的可喜成绩。在连续奋战“9.18”特大洪灾的30余个小时中,身为支部书记的XXX同志没有因为自己是领导而座阵指挥,也没有因为自己的性别而拒不参与任何一次抢险。作为指挥员,手机便是她传达各
作负总责,同时还积极引导,对受灾特别严重、特别困难的群众慰问送温暖等活动、帮助和支持他们参与灾后重建。从选址规划、开工建设到主体竣工,XXX同志舍小家,顾大家,白天抓重建,晚上审图纸、看规划,谋发展、思建设。在灾后重建开展以来的半年多时间,对规划建设一窍不通的她硬是咀烂了几本关于规划建设的书,成为了我乡关于规划建设方面的“土专家”。
二、拿尺子,裁帽子,做组织的忠诚卫士:百姓公认的人,错不了!
在2010年的9月,XX乡党委本着“百姓需要的才是最合适的”的标准,在全乡通过“公推、一审、二定、三评、四直选”的办法,一举将XX村的副主任XXX推上了领导岗位,成为了全村支部的领头羊。
上任之后的何书记,在组织的关怀和百姓的支持下,深受党委、政府启迪,大施才能,拓展抱负,按照“有才、有德、有大局观念和有能为百姓谋利守清贫”的四有标准选人用人,坚持自荐自评、百姓公推公评、组织审评的办法,对全村的五条线干部和社组干部进行严格定标准、拉尺子统一考核选拔。通过“公开竞评”、“赛场识马”,该村的五条线干部和社组干部一下子被换下了将近半数,但也选出组织心中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群众公仆,百姓心中想满意的领头带路人。该村的副主任周延志、民兵连长周延孝、三社社长刘强、四社社长王成忠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通过此方法,XXX同志在该村建立了一个团结、务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两委”班子,带领
万,共有4万,便为其在聚居点内集起了一套60平米的小居房。1社的赵云明,家庭经济本就困难,加之这次特大洪灾,使得家里更是一贫如洗。XXX同志自是明白,灾后重建一展开,便主动到他家中慰问、了解情况,及时与XX信用社取得联系,说明该户家中情况,并说服丈夫周勇出面为其家中担保,向信用社贷款4万,确保他也能和其他家庭一样,能交得起款,住得上安置点的新房。“要不是何书记,象有周芝秀、罗显银等和我这样的家庭,一共有五、六户,可能要一直要住在那垮垮房子里头。”
感激地说。
“何书记是个好书记”。无论是抗洪抢险,还是灾后重建,无论是日常工作,还是特殊关键时期,XXX同志对工作总是那么一丝不苟,待人总是那么真诚,对党和政府总是那么忠诚,对群众总是那么全心全意。在抗洪抢险里,她救人无数;在清淤过程中,她不娇不柔,多次在几尺厚的淤泥中跪陷下去,感动得村主任XXX为其落泪;在灾后重建上,不论刮风下雨还是日照当头,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背影在工地上推进度、查安全、验质量。一旦有空歇时间就和同事们探讨灾后重建工作的开展,从开展灾后重建以来,从未停止过。“跟着这样的领导人干,我们有劲,我们打心眼里佩服”XX村的党员干部一致表示。
“XXX是个好书记,却是个不负责任的妻子、媳妇和母亲”,XXX的丈夫XX说。自XXX同志与XX村5组XX同志结婚以来,XXX同志一直在村上工作,一心为民的XXX同志把她仅有的精力倾其所有地奉献给了人民群众,把家中一切事务都交给了自己的丈夫XX。“我患了十多年的腰椎间盘突出病,本就不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