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怎样的(定稿)

时间:2019-05-14 22:22: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美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怎样的(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美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怎样的(定稿)》。

第一篇:美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怎样的(定稿)

美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怎样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已经开始对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必要的修改,但历史上所形成的特点仍然继续存在着:

1.灵活的人力资源配置

一方面,美国政府除反四大歧视行为之外,基本上不加限制,任意就业政策依然唱主角。这种松动的政策为美国员工在国内市场上高度流动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美国的劳动力市场非常发达,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极为激烈,企业和个人都具有充分自由的选择。通过这种双向的选择流动,实现了全社会范围村的个人/岗位最优化配置。

2.以详细职务分工为基础的制度化管理

美国企业在管理上的最大特点是职务分工极为细腻。这种分工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是现代企业经营的基础,同时也为美国公司高度的专业化打下了基础,特别是对员工的录用、评定,工资的制定,奖金的发放,以及职务提升等等,都有了科学的依据。而公司专业化的管理则对各行各业的专业经理人员的评估起到很强的监控作用。这也是美国主要商业和投资银行在金融危机中之所以能够避免重大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3.强化培训

美国公司对员工培训工作极为重视,尤其是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其主要方式有:公司内部短期培训,企业送培,在职学习,公司还会不遗余力地送有潜力的经理攻读高级经理商学班等等。但总的来说,美国企业还较为重视高层经理人员的短期培训,并且大公司每年花费在这种培训上的费用比例相当高。

4.强烈物质刺激为基础的工资制度

美国公司内部工资制定的基础是职务分工,不同级别的工作,不同专业的工种,不同性质的岗位,不同经历的经理,有着木同的职业要求和不同的工资水准,表现出强烈的刚性。美国人力资源管理中比较多地偏重于以个人为中心,强调个人的价值,主要是以个人为激励对象。因此,公司在制定政策时重点考虑的是工作的内涵及该工作对公司经营效率所做出的贡献,基本目标是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且在奖励制度方面名目繁多,尤其突出的是高层经理的奖励制度。总裁的年收入(包括奖金)甚至可以达到上千万,是普通员工工资的几百倍。这些奖金计划对激励中高层领导实现自我价值,努力积极工作,不断增加公司的收入和价值起了较大的作用。然而,这种刚性的工资制度是建立在员工与企业之间纯理性的基础上,两者的关系完全是一种契约关系,这势必造成劳资关系的对抗性。总的说来,美国公司是一个典型的职能经济机构。美国人仅把工作和劳动看作一种买卖关系,强调的是制度管人,缺乏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劳动价值观,其管理模式的主流仍属于管理技术型的。

第二篇:美国和日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美国和日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内容提要】美国和日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作为东西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两个典型代表,各有其显著的特点和适用的环境。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改变,这两种模式都顺应时代的发展,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总的说来,两种模式出现了交融的趋势。本文对美国、日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两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交融趋势。

【摘 要 题】海外视野

【关 键 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交融

当今世界正处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新技术革命挑战的时代,在这场竞争和挑战面前,谁能把握21世纪的教育与人力资源管理,谁就能在21世纪处于主动和领先地位,日本和美国分别代表了东西方文化的典型,由于文化不同,而且也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的两个典型,代表了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两个极端。所以通过日美比较,可以加深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认识。

一、美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特点比较

1.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

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其制度化、规范化的程度很高,强调制度管人,缺乏以人为中心的劳动价值观,其管理模式属于管理技术型。

(1)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

美国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对市场依赖性很强,需要什么样的人,通过市场招聘、筛选,甚至不惜挖别的企业“墙角”;不需要的人,则毫不留情地予以解雇,由市场去安排就业。这样,雇主和雇员之间就是一种直截了当和相当短期的市场买卖关系,员工流动性很大,企业员工队伍不稳定。

(2)以详细职业分工为基础的制度化管理。

美国企业的职业分工极为细腻,全国各行各业约有20000多种职称。比如,美国一家汽车制造厂中蓝领工人的工种有电工、机械工、清洁工、搬运工等,总计达数百种之多,美国的这种职业分工的基础是详细的职务分析。明确和详细的职业分工对企业招聘的新员工,客观地评定员工的工作成绩,有依据地制定公司员工的工资水平,有目标地发放奖金,合理地从事职务提升,评级提级等打下了基础。而且在这种制度化的管理下,企业内部实行垂直领导,等级关系明确,上级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下级对上级的指示必须执行。

(3)人才晋升的跳跃性和物质激励。

美国公司管理阶层注重个人表现,不搞论资排辈,较多地偏重于以个人为中心,强调个

人的价值。人才晋升的依据主要是工作绩效考核而不是工作年限。新职工只要能在工作中做出成绩,就可能很快得到提拔,而不必论资排辈地“熬年头”。此外,美国公司的奖金种类繁多,有利润分成、收益分成、高层经理短期奖金、高层经理长期奖金,如股票期权、帐目价值计划、股票增值计划、工作完成奖励等。同时也有员工持股计划、表现奖来激励员工努力工作。

(4)劳资关系的对抗性。

员工追求高额的工资,企业谋求最大的利润。企业为了增加利润总是想办法压低工资,员工的大部分劳动成果都被企业拿去了。市场不景气时,企业往往通过解雇员工来降低劳动力成本和消除剩余生产能力,这使得员工对企业不信任,对管理者怀有敌对情绪,他们组织工会进行劳资谈判,迫使企业对他们让步,以提高工资并且提供就业保障。

(5)企业培训侧重于技术和管理。

技术和管理的“硬技能”是美国企业培训的主要侧重点。美国企业在职培训的经费已达2100亿美元,超过中等和高等教育的经费。全美有97%的企业为员工制定了培训计划,另外选送5%的员工接受正规的大学教育。

2.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和高速发展时期形成的日本模式更多地强调企业组织的文化,体现了人文关怀,日本企业走的是管理技术加企业组织文化型的模式。]

(1)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与合作性劳资关系。

终身雇佣制是指“公司从大学毕业生或其他年轻人中雇用基本核心员工,规划员工的持续培训和发展计划,在公司集团内部任用员工直到55岁或60岁。除非发生极其特殊的情况,一般不解雇员工。”(JMOL日本劳工部)。年功序列制是员工的工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在同一个企业里连续工作时间的延长而逐年增加。同时,连续工龄还是决定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这两个制度使日本员工对公司十分忠诚。员工在企业终身就职,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紧密相连,企业吸收员工参加管理,员工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及时了解和对企业的依赖,使员工更愿意也更容易和企业合作,从而形成了日本企业中合作性的劳资关系。日本工会都以企业为单位组成,而不像美国那样跨企业和跨行业,企业工会在代表员工发表意见时,对企业并不采取对抗性的态度。

(2)温情主义的管理方式。

日本企业管理的基本是人际关系,重视富有弹性的制度安排,组织结构上具有含蓄的职务主义,侧重于靠人对企业进行控制。企业更侧重于通过树立信仰,灌输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的行为,使其自觉地与企业的目标和要求保持一致。

(3)非专业生涯途径。

终身职业可使工人在公司内轮换工作。这种长期继续培训的实践方法使员工能学到企业各方面的经验,与许多人建立同志式的关系。当个人确定了终身位置后,他们成了具有各方

面才能的人,这样他们更能全面考虑自己的行为对整个组织的大目标的影响,为实现公司总目标服务。

(4)注重精神激励的工资福利政策。

日本企业的工资制度重视公平和合理,不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也不把奖励个人放在首位,企业的福利政策也与此相对照。因此,企业更多地内部激励,如他们不遗余力地为员工创造一个友好、和谐和愉快的工作环境,积极地吸收员工参与决策和管理,使员工有充分的安定感、满足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全面合作的劳资关系。

(5)集体决策。

日本企业中每个人都有一种参与公司管理的意识,他们认为有了意见分歧,不能靠敌对手段或靠一方压倒另一方的方式去解决,而应靠从许多渠道取得更多信息,待大家都掌握后再来一起决策。一旦决策后,大家就齐心协力去做。这虽然是一个费时费力的过程,但由于最后大家的一致承诺,因此执行起来花的时间就少。

二、美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分析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国际市场的竞争不再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和增量,而是直接依赖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应用,从根本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的大小。要想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下获得成功,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必须克服美日模式各自的不足,同时取其所长。在美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美日管理模式出现了交融的趋势。

1.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变化。

(1)更加注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企业文化”建设。

美国吸收了日本管理模式的精髓,更加注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以人的思维与行为为中心。以管理学者彼得斯的“企业文化”理论和舒适特的“A战略”理论为代表。这两种理论进一步推动了美国企业在实施人力资源战略中,日益注重“企业文化”建设。虽然各企业对各自的“企业文化”有不同的定义或解释,但越来越多的大公司正日益重视建设符合企业经营哲学和经营战略的“企业文化”,以不断加强和改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2)更加注重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主动性。

美国大中型企业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管理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措施。例如福特汽车公司在加强员工培训、吸收一线员工参与管理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用汽车等公司引入了长期雇佣政策。同时让工人持有企业股票,参加董事会,在更大程度上参加企业管理,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这已经成为美国企业中的新趋势。

(3)人力资源政策与公司经营战略紧密结合。

这是美国人力资源政策最突出的转变,在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掀起了一次变革。一时间“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成了美国企业界最时髦的词。人事部转变为人力资源部,人事政策与公司的经营战略同步制定。人力资源部门经理的工作重点从一般行政事务转向企业的战略制定和落实。这与20世纪70年代以前相比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2.日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变化。

日本企业独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为最大限度地挖掘员工的潜能、推动日本经济腾飞确实做出了世界公认的巨大贡献。但随着条件的发展变化,日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固有的一些弱点开始显现出来。20世纪90年代初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有69%的人对现有的人才管理模式感到不满,有55%的人认为改进“人才培养”是企业经营的首要课题。与此相联系,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为了应对日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固有弱点的显现,也为了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发展,以及日本出现的经济泡沫、日元升值,日本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出现了两大新变化。

(1)改革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实施并突出早期退职优待制、能力工资制。

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许多企业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劳动力“过剩雇佣”,企业面临着不裁员则难以维持下去的局面。但在终身雇佣制下,企业却不能根据内外条件的发展变化对员工进行灵活的动态调整,导致企业要裁减的员工裁不下去,企业想要进的员工没有指标编制,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受到了严重制约。进而导致的是,不仅企业内部的劳动力市场死板、僵化,缺乏灵活性、适应性,企业外部的劳动力市场也死板、僵化,缺乏灵活性、适应性。针对此,许多企业开始改革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推出并突出早期退职优待制、能力工资制。早期退职优待制是指企业认为可以退职的员工,如果其在退休前主动向企业提出退职,企业从福利(如养老保险、补助)到以后的员工招聘等方面予以相应的补偿和优待。能力工资制是为充分挖掘人力资源潜力,让员工为企业多作贡献而设的工资制,其强调论功行赏,按能力、业绩付给报酬,弱化年龄、工龄、资历对员工分配和职务提升的影响。这种改革,一方面有利于减缓企业劳动力过剩的压力,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效能,另一方面有利于使劳动力市场充满活力,促进人力资源适度流动,增强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

(2)实施“人才复兴”计划,强化创新机制。

日本原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注重纪律和服从,鼓励共性和协调,造就了一批批极富团队精神、忠诚献身、素质特殊的员工。但其过于重视“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注重对“失败”进行惩罚,对成功或承担风险不注重进行激励的管理思维,容易使员工为保持不失败而很勤奋地向竞争者模仿学习,维持现状或跟随竞争者的行为比较普遍,缺乏创新热情、冒险精神、个性和灵活善变的工作能力。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复杂激烈的竞争要求员工不仅要有胜任一般工作的技能和团队精神,而且还要有创造性解决问题以及灵活善变的工作适应能力。为此,日本企业开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实施“人才复兴”计划,强化创新和激励机制:给中层以上的管理者更多时间,对自己进行冷静反思;尊重人的个性,主动培育良好的文化氛围以鼓励创新;鼓励员工发展多种能力;鼓励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促进企业进一步与大中专学校实行多方面合作。

三、知识经济时代美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交融趋势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在全球范围内竞争日趋残酷的市场背景下,美、日在积极地借鉴他国人力资源管理上的成功经验的同时,结合本国的具体情况和发展趋势,完善本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国际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人力资源管理在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被赋予全新的思维,逐步形成全新的运作模式。两国在保持各自特色的同时。一个非常显著的现象就是两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在逐步地相互渗透与融和,其融合的趋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已成为主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中“知识型员工”的比重越来越大,员工不再是为了生存而工作,他们渴望能力的充分发挥和更大的前途。人本管理迎合了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企业柔性管理是人本管理的一种实践形式。它是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这一方式也融入了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

2.人员甄选方式呈多元化,工时制度弹性化。

(1)多元化。21世纪的企业人力资源服务既可以外包,也可以向外提供,而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例如,利用猎头公司协助企业实施招募人才的功能,借助社会上专门的培训机构或管理顾问机构为企业培训,并提供更广泛的交流机会。

(2)弹性化。突破传统的工时制度,针对技术研发人员工作的独特性,采取弹性工作制(flex2time)与工作分享(job sharing)等措施,允许他们自行调整工作时间,以此吸引人才和激发工作热情。

3.发挥团队精神,营造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的组织氛围,规划员工实现自我超越的职业生涯。

企业最能吸引员工的措施,除了薪资福利外,就是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为了避免员工羽翼丰满就跳槽离职的现象,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关注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工作,营造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的组织氛围,充分发挥团队精神,规划企业的宏伟前景,让员工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憧憬,与企业共同发展,为有远大志向的优秀人才提供施展才华、实现自我超越的广阔空间。

4.注重建立动态目标管理的绩效评估体系。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21世纪,绩效评估必须将侧重点由以往对员工的态度与特质评估,转向与动态目标管理相结合的评估体系,以员工的个人目标和企业的经营目标完美地统一起来,从而激发员工更大的工作热情。

5.激励导向式的薪资策略与自助式的福利政策相结合。

传统上的薪资制度比较重视薪资的保健因素以及职务因素,而这两者只能消除员工的不满,却不能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因此,要彻底改变传统的薪资设计理念,首先,薪资要与工作绩效挂钩,激励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企业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其次,薪资也应作为激励员工学习动机的手段,鼓励员工学习更多、更广、更深的知识和技能,以应付知识经济时代变化无常的挑战。所谓自助式福利政策,即由公司给予员工一定的福利点数,员工可在点数范围内随意挑选自己喜欢的福利项目,满足员工需求多元化,使福利效用最大化。企业管理者既要做到令股东满意、顾客满意,更应该做到令员工满意。

6.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学习型组织和组织学习。

学习型组织是一种全新的组织模式。在今天组织环境动荡不安的时代,传统的组织结构因为其多层次、金字塔式的设计而开始被学习型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所取代。彼得·圣吉对企业组织作了大量研究后发现,在许多团体中,每个成员的智商都在120以上,而团体的整体智商却只有62。这说明组织成员的能力并未得到充分发挥,也就是组织中的人力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因此,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关键就是通过组织学习来有效地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

【参考文献】

1.丁心基,岳中刚.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新趋势——美国、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分析.北方经贸,2003,(8).2.John Naisbitt,Megatrends 2000:Ten New Directions for the 1 990’s,New York:Warner,1991.3.赵曙明.美、日、德、韩人力资源管理发展与模式比较研究.2002,(11).4.R.Yates.Japanese Managers Say They’re Adopting Some U.S.Ways.Chicago Tribune,1992.5.王艳.日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发展及其启示.学术论坛,2003,(4).作者:崔玉波/陈万明 来源:现代管理科学200407

第三篇:美国和日本两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定稿)

美国和日本两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摘 要:美国和日本是东西方世界的代表,由于文化不同,也代表了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两个极端。通过日美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比较,可以更好掌握日美人力资源管理特点,提高在日美企业的管理效率。

关键词:美国;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8-0285-01

一、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开始对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必要的修改,但直到现在,历史上形成的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仍然没有多少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力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美国的劳动力市场非常发达,对配置社会上的劳动资源,起着极为关键的中介作用。美国企业对劳动力市场的依赖性很强,对雇主来说无论需要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到市场上刊登广告,通过规范的市场招聘、筛选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或者通过猎头公司把自己需要的人才从竞争对手那里挖过来;对企业不需要的人,则几乎是毫不留情地予以解雇,由市场去安排就业。所以企业中雇主和雇员之间就是一种直截了当,短期的市场买卖关系,劳动者付出劳动,雇主付给合理的报酬,员工对企业很少有忠诚感。

2.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化和专业化。美国文化的理性主义特征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表现为强调管理的制度化和专业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进行,管理体制上分工明确,责任清楚,对常规问题的处理程序和政策都有明文规定。美国企业的职业分工细腻,例如美国一家汽车制造厂中蓝领工人的工种有电工、机械工、清洁工、托运代收等总计达数百种,并且每一工种对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技术技能要求,工作岗位职责等都有明确规定。明确和详细的职业分工对企业招聘的新员工,客观地评定员工的工作成绩,有依据地制定公司员工的工资水平,有目标地发放奖金,合理地从事职务提升,评级提级等打下了基础。而且在这种制度化的管理下,企业内部实行垂直领导,等级关系明确,上级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下级对上级的批示必须无条件执行。

3.人才晋升的快车道和物质激励。美国的企业在人员使用上,以人的能力为中心,不论资排辈,强调个人的价值。人才晋升的依据主要是工作绩效考核而不是工作年限。美国公司的奖金种类繁多,有利润分成、收益分成、高层经理短期奖金、高层经理长期奖金,如股票期权、账目价值计划、股票增值计划、工作完成奖励等。同时也有员工持股计划、表现奖来激励员工努力工作。

4.劳资关系的对抗性。企业和员工具有不同的利益,企业谋求最大的利润,而员工追求高额的工资和就业的稳定性。由于劳动内容的简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企业为了增加利润总是想办法压低工资,员工在利益上讨价还价的能力很弱。市场不景气时,企业往往通过解雇员工来降低劳动力成本和消除剩余生产能力,员工对管理者怀有敌对情绪,他们组织工会进行劳资谈判,迫使企业对他们让步,以提高工资并且提供就业保障。

二、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

日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和高速发展时期形成的。日本模式更多地强调企业组织的文化,体现了人文关怀,日本企业走的是管理技术加企业组织文化型的模式。

1.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与合作性劳资关系。终身雇佣制是指员工被企业录用后,在不严重违法或不严重违反公司制度、没有重大责任事故和不主动辞职的情况下,一般都能够在公司或关联公司工作下去,一直干到退休。年功序列制是指依据职工的年龄、工龄、经历和学历来确定工资和晋升的一种制度。这两个制度使日本员工对公司十分忠诚,员工在企业终身就职,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紧密相连,企业吸收员工参加管理,员工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及时了解和对企业的依赖,使员工更愿意也更容易和企业合作,从而形成了日本企业中合作性的劳资关系。

2.温情主义的管理方式。日本企业管理的基本是人际关系,重视富有弹性的制度安排,组织结构上具有含蓄的职务主义,侧重于靠人对企业进行控制。企业更侧重于通过树立信仰,灌输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的行为,使其自觉地与企业的目标和要求保持一致。

3.人力资源配置使用上的有限入口和内部提拔。日本企业具有排他性和保守性,人力资源配置主要通过内部调节来实现。普遍实行“有限入口、内部提拔”的用人制度,员工的升迁和调配具有按部就班、内部提拔的特点。“有限入口”是指员工要从基层进入企业,然后按部就班提拔的过程中熟悉情况和上下左右建立工作和个人关系,为以后从事管理工作创造条件。这种方式有利于鼓励员工学习和掌握企业所需的特殊知识和技能,树立长期工作观念,提高人才选拔的准确性。弊端是不能吸引外部人才,企业可选择的人才有限,不利于企业人才的合理配置。

4.注重精神激励的工资福利政策。日本企业的工资制度重视公平和合理,不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也不把奖励个人放在首位,企业的福利政策也与此相对照。因此,企业更多地内部激励,如他们不遗余力地为员工创造一个友好、和谐和愉快的工作环境,积极地吸收员工参与决策和管理,使员工有充分的安定感、满足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全面合作的劳资关系。

参考文献:

[1]王艳.日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发展及启示[J]学术论坛,2003(04).

第四篇: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下面从国内企业最高领导层的人性观(关于人的看法)出发,结合国内企业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分析,剖析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员工在不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的心理、行为表现,以及不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导致的企业发展命运,并探索适合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参见林泽炎:两种企业,两种命运——中国两种典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分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9年第2期)。

一、国内企业领导层关于人的看法

任何领导者,在对人实施任何管理措施的时候,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对人的本性、本质有些假设、看法。通常是根据这些对人的看法、假设,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因此,我们为了探索中国企业中实施的各种各样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必要首先探索一下国内企业领导层关于被管理人员的各种各样的看法、假设。

一个人关于周围人、事的各种观念,是在历史传统和现时代环境的交汇中形成的。实际上,一个企业领导集体关于被管理人员的看法形成亦不例外。大到国有企业领导集体,小到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办的公司。

根据笔者对几十家企业的调查分析及亲身体验,发现国内企业领导集体关于被管理人员的看法不外乎两种类型:

1.员工是一种附属物

在这种企业中,领导集体以自我为中心,将企业员工视为依附于公司的一种廉价的劳动力。员工是被动的,没有思想,没有主张,是为公司赚得利润的工具,一切听从领导集体的指挥就行,毫无主观能动性可言。企业里的所有领导层人员都采用一种自我投射式的方式,想象员工的思想行为表现。关于员工的这种认识观念大多在民营企业、私人企业表现较为明显。

将员工视为公司一种附属物这种观念的形成,通常与公司的“英雄”人物,如公司创始人的思想观念、人格特征、处世行事的方式有着紧密的联系。

2.员工是活动主体

在这种公司中,员工是积极的,主动的,员工的思想观念得到了极为充分的认可和尊重。员工是公司的主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和开发。企业领导集体,首先是把员工作为一个人,一个社会的人来看待,员工有思想,有追求,有七情六欲,他们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将员工视为公司主人、活动主体这种观念,大多在领导比较开明、民主,并且公司目标比较明确、所有员工都能认同的公司较为常见。这种观念的形成大多是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中,公司领导集体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明确要求,强制公司所有员工认同的结果。

二、国内企业几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在任何一个企业组织中,认识人和管理人都是相互相成的。就是说,对人有什么样的认识,就有什么样的管理人的措施。这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中体现得十分明显。比如经常提到的四种人性假设,即“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自我实现人”,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认识人与相应管理措施的一种历史演变。

既然对人有什么认识,对人就会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那么,根据国内企业领导层关于被管理人员的两种典型看法,便可推知国内企业现存的两种典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1.自我中心式、非理性化家族管理

自我中心式、非理性化家族管理是在将“员工视为公司附属物”这种人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这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1)权利掌握在企业核心人物手中,企业的一切决策都是企业核心人物人格、思想的外化;

(2)员工是企业赚取利润的机器,对于企业决策,只有无条件的执行;

(3)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可能是健全的,但一切可能都是机械的,无效的。

(4)将人看作“工具人”,只求人奉献,而不予人以激励;

(5)只想“控制人”,而不会想到尊重人。

2.以人为中心、理性化团队管理

以人为中心、理性化团队管理是在将“员工视为活动主体、公司主人”这种人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这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1)权利定位于公司的所有员工,企业的一切决策都是根据公司员工的思想、行为表现作出的;

(2)所有员工可以参与决策,充分体现民主,决策是在科学程序指导下理性研究的结果;

(3)公司员工是有思想、有主观能动性的社会的人;

(4)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根据员工的心理、行为表现制定的,并不断修正,其目的是为了极大限度地开发员工的潜力、发挥所有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将人看作最为重要的“资源人”,只有给予良好的激励,才能进行充分的开发;

(6)“着眼于人”是企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7)工作绩效是衡量员工的主要标准。

三、不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人的表现

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所有人的思想观念、行为表现都得到了极大的尊重。人们的思想观念活跃了,行为开放了。这是人性本身的一次解放,也是人权得到尊重的真正体现。人们都在寻求一种展示自我的机会,大的社会环境也确实给人们提供了这么一种机会。但是,由于这样那样各种旧的积习的影响,人们在一个小的环境,如工作单位中展示自我时,不免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这其中就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影响。

下面结合国内企业两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谈谈人们在这两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影响下的心理、行为表现。

1.封闭式的自危表现

封闭式的自危表现,是所有企业员工在“自我中心式、非理性化家族管理”这样一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心理、行为现象。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1)人与人之间缺乏沟通,各自表现为心灵闭锁;

(2)员工在工作上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员工为了取悦于“家长”,随意破坏企业管理程序,中层管理人员会失去存在的意义,放弃责任;

(4)企业会形成一些不必要的“小集团”,破坏正常的信息沟通程序;

(5)员工工作绩效平平,却为了保住某一位置,表现出破坏团结的行为;

(6)企业发展缺乏战略考虑,人人都在“为今天”而活着。

2.开放式的悦纳表现

开放式的悦纳表现,是所有企业员工在“以人为中心、理性化团队管理”这样一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影响下,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心理、行为现象。主要有以下特点:

(1)企业员工之间是平等的同志式的关系,彼此悦纳对方;

(2)所有员工在工作上积极主动,充分发挥各自的创造性;

(3)所有员工能以健康的心态对待周围所发生的一切;

(4)企业员工以主人的身份,按照有效的管理程序、信息沟通程序,自觉参与科学决策的制定;

(5)企业员工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并在各自的岗位上卓有成效;

(6)每个员工都明确企业发展目标,并团结协作,努力实现企业目标;

(7)员工为在这样的企业工作感到自豪。

四、不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与企业的发展前途

企业是要人来做的,难怪有人说:“办企业就是办人”。人在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影响下,会有不同的行为、心理表现,那这些人的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又会将企业的发展引向何方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国内知名企业和失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请见下表)。

国内知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表

主要参考:《领袖商论》(上、下)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8)

国内失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失误表

主要参考:《领袖商论》(上、下)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8),《企业革命》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

根据国内现有成功企业和失败企业的分析不难看出,任何企业只要实施“以人为中心、理性化团队管理”,这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就会迈上科学、有序的轨道,企业员工就会团结协作、积极主动、行为规范、不断创新,那企业的发展前景将是美好的。

如果一个企业在实际管理人力资源的过程中,实施“自我中心式、非理性化家族管理”模式,这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就会步入混乱、无序的轨道,企业员工就会私欲膨胀、各自为政、放弃责任、混时度日,这定会将企业推向衰败。

五、适合中国国情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讨论

根据前面的分析,在我国推行什么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其结论似乎已不言自明:那就是应广泛实施“以人为中心、理性化团队管理”模式。这是我国二十年来,经过无数企业的兴衰、成败所验证了的结论。

那么,具体在一个企业中应如何实施“以人为中心、理性化团队管理”模式?顾名思义,在这一模式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了解被管理者的心态,尊重他们的心态,根据其心态,采取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下面以我国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为例,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1.目前国有企业员工的心态调查

中国企业的员工怎么了?一系列资料表明中国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正在下降。积极性滑坡具体表现在:(1)劳动态度和主观能动性发挥的情况不理想。当前企业在转轨的过程中,只有35.8%的工人回答“愿意”超产,只有25%的工人表示愿意接受困难任务。(2)工作责任感普遍不如过去。问卷调查中,回答能高标准地对待产品质量的只有46%的人。回答能平时注意原材料、水、电消耗情况的只有38%的人。(3)主任翁意识趋向淡薄。调查表明:只有32.7%的人认为“自己对企业兴衰也有责任”;64.2%的人不愿关心本企业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有67.5%的人见到损害企业利益的事时,不能出来制止。

郭晋刚等对国有企业员工需要层次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员工需要的层次与需要的满足的层次相差很大,其中最明显的是生存需要,生存需要最需要满足,而满足的情况最差。

全国总工会宣教部关于企业员工价值取向的调查,得到了与以上类似的结论:员工在就业选择上,挣钱是主要目的。北京地区46.4%的青工认为挣钱是工作的主要目的,76.9%的青工认为假如有机会要选择“收入比目前高的工作,不怕工作辛苦和冒险”;有91%的青工表示愿意到合资企业工作,理由是“收入高”。广东地区表明:64.2%的的员工不满意自己的职业,32.9%的员工想调离本单位,30-40%的员工在外搞第二职业。王奋宇的调查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有41.8%的青年对“工作报酬”表示不满意,仅次于对“培训机会”不满意的比例(56.7%)。有41.5%的人对“晋升机会”表示不满。青年对职业的预期,只有10.9%的人愿意做一名一般工人,追求“技术型”职业生涯的人占36%,追求“管理型”职业生涯的比例最高占41%。

但也有例外,中科院心理所的专家研究发现,工资和奖金因素在工作重要性的排列中列第6、第8位。

激励工人的因素并不是高额的奖金,有些企业奖金发得越来越多,但干劲却未见有很大增长的事例并不鲜见。据心理学家研究,管理人员主要满足的方面有:(1)成就感(有41%的提及率);(2)被赏识、嘉许(33%);(3)工作本身(26%);(4)具有一定的责任(23%);(5)晋升的机会(21%);最后才是(6)工资(15%)。很明显,这说明了非金钱因素的重要性。而且,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即便有时工资被当成是一种满足的重要因素时往往也总是与其他因素相联系着,如得到了较高额的奖金就意味着工作取得了成绩,受到了上级的嘉赏等,而不只是单纯为了金钱,是一个孤立的满足因素。

在以人事制度、工资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内部改革中,企业员工表现出了各种各样的心态。主要表现:(1)失落感。自豪的“全民员工”变成了“合同工”,“铁饭碗”变成了一纸合同。(2)不公平。“亲亲组合”、“行政权力的干预”等会使人感受到竞争的不规范。(3)实惠不够理想就跳槽。(4)感到缺乏适当的保障。

2.根据员工心态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

总之,不管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员有什么样的需要,他们都在努力提高各自的生活水平和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充分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等,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的追求,便是这种心态的外化。这种心态的充分显现,一方面给人们已有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目前,员工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愈来愈多,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另一方面给现有各部门的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管理者,应摒弃原有“以工作为中心”的管理风格,尝试、实践“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在人际互动的过程中,以“深入理解”方法,站在他人的角度,提出有助于你的下属实现自我价值和组织目标的管理措施,这是现代管理者应追求的管理境界。下面便是如何根据员工的需要,采取有效管理措施的一些建议(见下表)。

需要层次与管理对策表

需要本身就是激发动机的原始驱动力,一个人如果没有了需要,也就没有了动力和活力。反之,一个人只要有需要,就表示存在着激励因素。如佛教宣扬的“四大皆空”,看破“红尘”,舍弃“七情六欲”,视功名利禄如尘土,似乎无所需求,其实他们的内心深处存在着更强烈更迫切的信仰需要。正是在这种需要的驱使下,信徒门才被激励出常人难有的力量,作出人们难以忍受的牺牲,克服人们难以想象的困难。相传唐朝玄奘和尚西域取经,历经七十二难;达磨参禅面壁,花九年工夫,尤见需要对人的激励作用。管理人员如能充分了解职员的需要,便不愁找不到激励员工的途径。由于每一层次的需要包含众多的需要内容,具有相当丰富的的激励作用,因而,可供管理人员设置目标、激发动机、引导行为。而且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后,又有上一层次需要的继续激励,因而人的行为始终充满着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千变万化的激励方式。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将满足员工需要所设置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密切结合起来,不仅要掌握充满活力的需要理论,还要特别注意到激励员工的管理策略。

第五篇: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Along with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has encountered new challenges.An international company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is faced with foreign staff recruitment, training, remuneration and quality of working life and other aspects of special problems.In order to fully use of foreign resources, it is important for a Enterprise to go for a direct investment to other countries, and establish wholly owned enterprise or a joint venture.The business scope of a company beyond the geographical space is called multinational company.In this article, we will discuss the model of the transnational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随着国
际经济一体化,人力资源管理遇到了新的挑战。国际性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面临 着国外员工的招聘、培训、薪酬和工作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特殊问题。企业为了更 加充分地利用国外的资源优势,就必须对其他国家是行直接投资,建立独资企业 或合资企业。这些业务范围在地理空间上超越一个国家用公司就被称为跨国公 司。在本文中,我们讨论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和特点。

)There are three parts of the passage Part One The definition of multinational companies(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TNCs)

Part Two

The importance of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Part Three

The basic model of the

transnational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这篇文章主要有三部分:部分 1 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 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部分 3 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模式)

部分 2 跨

Part One The definition of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The definition of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means :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that set up subsidiaries in several countries, access and

distribute capital, raw materials,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resources
in the whole world to achieve their overall goals of the company.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as a factor for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has the critical influence.
(跨国公司指的是在多个国家设立子公司,并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获取和分配资金、

原材料、技术和管理资源以实现企业整体目标的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对于跨国企 业的成功与失败具有关键性的影响。
)

Part Two

The importance of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International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domestic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are very different.First of all, for many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activities, international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needs to consider more factors than domestic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For example, the salaries of expatriates are denominated in units, currency of the host country, and their changes in the exchange rate with the host country will affect the real income of employees ,

this is what should be consid

ered for international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Second, international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include more complex content than the domestic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This is because

the employees in multinational company are from two or more countries, which will involve staff’s cultural differences.Som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to invest in China found necessary to provide the basic accommodation for staff, and foreign employees sent to work in China realized their own incomes face double taxation requirements of their own country and the Chinese Government.Of course ,more other issues exist.国际人力资 源管理与国内人力资源管理有很大的差别。首先,对于很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国际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考虑比国内人力资源管理更多的因素。例如,派出员工的 薪酬是以东道国的货币作为计价单位的,而本国与东道国的汇率的变化将影响到 这些派出员工的实际收入的增加或减少,这是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考虑与协调 的。第二,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包括的内容比国内人力资源管理要复杂。这是因为 跨国公司中的员工来自两个甚至更多的国家,会涉及到员工文化差异的问题。一 些跨国公司来中国投资之后,发现需要为基层*作员工提供住宿条件,被派到中 国工作的外方员工发现自己的收入面临本国和中国政府的双重征税要求等问题。With the advent of the world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rapid development,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will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economic organization, which set

the new request for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need to recruit, select, train and compensate employees to enable them to work in the foreign subsidiaries for the organization;At the same time, recruiting staff from abroad to work may be essential.So,

the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need to solve the

influence of activities in cross-cultural problems of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时代到来和迅猛发展,跨国公司将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经济 组织,这就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跨国公司需要招聘、选择、培训和 补偿员工以使他们能够在国外的分支机构中为本组织工作;同时,还可能需要从 国外招聘员工来本国工作。于是,跨国公司就需要解决跨文化问题在各种人力资 源管理活动中的影响。

Part Three

The basic model of the

transnational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The international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models of Multinational
implementation vary, Four of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are as follows 1 Ethnocentric principles.In this management approach, the parent company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directly transplants their policy and

methods to

overseas subsidiaries, these subsidiaries are controlled by expatriates of the parent company ,while the policy was

s implemented by the parent company.In this case, the subsidiary human resources managers need to

Coordinate meet the

between the company headquarters and local employees to

requirements of both, which is very difficult.
1.民族中心主义原则。在这种管理方法中,跨国公司将在本**公司中的政策与 *作方法直接移植到海外的子公司,这些子公司由母公司派出的本国员工管理,同时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政策实行严密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子公司的人力资源 经理就需要在公司总部的规定与东道国当地的员工可以接受的政策之间进行协 助调,工作的难度比较大。
2.Multicenter principles.In this management way, the parent company and subsidiaries are largely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 each subsidiary carries out policies according to
local specific environment and human resource managers are also held by local staff.In

this case, the subsidiary's human resource managers have considerable autonomy, so work like this is more simple

2.多中心原则。在这种管理方式中,母公司与子公司基本上是相互独立的,各个 子公司实行适合当地特定环境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也由当地 员工担任。在这种情况下,子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有很大的自主权,因此工作起 来就比较简单。3.Regional center principle.In this way, the subsidiaries are classified by different regions, such as Europe, Greater China and North America areas, etc.Internal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policy of each region coordinates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the management of subsidiaries is held by the staff of any country in the region.In this mode, the internal coordin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the same region reach a high degree, however the coordination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rporate headquarters and each areas are very limited.3.地区中心原则。在这种原则方式中,子公司按照地区进行分类,如欧洲区、大 中华区和北美区等。各个地区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尽可能地协调,子公司的 管理人员由本地区任何国家的员工担任。在这种模式中,地区内部的协调与沟 通的程度很高,而在各个地区与公司总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是非常有限的的。

4.Global center principle.In this management way, the headquarters of the company and each subsidiary constitute a global network, which is seen as a strong economic entity and not a single collection formed by the parent company and various subsidiaries.Under the principle of Global center principl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policies serve the overall goal of optimization, thus it can have universally applicable policy for the entire network, also it can have local applicable policies.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other managements can be done by the most suitable staff of any country.In regional center principles and the cen

tral principle of the global situation, human resources managers of subsidiaries are required to balance between the overall strategy requirements of human resources with local specific policy requirements of th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4.全球中心原则。在这种管理方式中,公司总部与各个子公司构成一个全球性的网络,该网 强被看作是一个经济实体而不是母公司与各个子公司的一个简单集合。全球中心原则下的人 力资源管理政策服务于整体最优化的目标,因此既可以有在整个网络中普遍适用的政策,也 可以有局部适用的政策。人力资源管理和其其他管理工作可以由最适合的任何国家的员工担 任。在地区中心原则和全球中心原则情况下,子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都需要在整体的人力资 源战略要求与当地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之间进行平衡


下载美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怎样的(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美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怎样的(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

    人力资源的3P管理模式所谓3P模型,即由职位评价系统 (Position evaluation system)、绩效评价系统(Performance appraisal System)和薪酬管理系统(Pay Administration system)为核心......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研究(样本)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研究在工业经济时代,资本无疑是一种战略资源,经济增长取决于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而在知识社会,战略性资源则为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构成人力资源或人力资......

    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 从古代开始就有很多先进的管理思想, 构建我国的人力资源发展模式, 应该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 吸收古人的管理思想和......

    集团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集团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集权管理模式。集团总部制订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制度和规范,同时负责集团和下属公司所有管理人员或工人的招聘、使用、调配和培训等。下属企业只负......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面从国内 企业 最高领导层的人性观(关于人的看法)出发,结合国内企业成功与失败的案例 分析 ,剖析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员工在不同人力资源管理......

    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五篇)

    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摘 要]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

    什么是管理模式[大全]

    什么是管理模式 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结构特征与存在形式。尽管“模式”一词无论在实务界还是理论界都已经使用得相当广泛,但将其作为研究问题的一种新思路、新方法,仍然需要与......

    2018美国商标注册流程是怎样的?

    呱呱知道网zhidao.zhiguagua.com 商标注册专利免费查询,商标专利在线注册申请,版权登记,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平台 2018美国商标注册流程是怎样的? 随着新政策的出台,大批量的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