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美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摘要: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是由其特定的国情、积极性质、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以及历史渊源等所决定的。当今世界美国已成为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个历史仅有200多年的移民国家能够有如此成就,绝不是偶然的。与其政治制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和国情美国的政治制度又有其与众不同的地方。本文将就美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展开阐述。
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为总统制,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相结合的政治制度和两党制的政党制度。美国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天赋人权”学说和“三权分立”原则。政权体制实行分权制衡和法治原则。它的本质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实行资产阶级专政。
一、主要内容
(一)政权组织形式
美国采用总统制,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美国实行分权与制衡的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法院掌管,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平衡。(1)从立法和行政的关系看:国会拥有相当权力,总统对于官员的任命,须经过国会参议院同意才能生效。同时,总统拥有更大的权力,总统有权介入立法领域,可以通过本党议员和本党议会团的领袖来影响某一法案的命运等。(2)从总统与联邦法院的关系看,总统可以任命法官,有权赦免一切罪犯,有行政裁判权。同时,法官一经任命可以终身任职,可以作出对总统不利的裁定;法院掌握司法审查权,可以宣布总统的行政立法违宪等。此外,国会同法院的关系也是相互制衡的。这种分权制衡关系并不否定三方有合作的基础:在和平时期,三方面的制衡多于合作;在**或者紧急事件中,三方面的合作多于制衡。因为以总统为首的行政部门所维护的利益从根本上与国会一致,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国会对总统采取忍让默许甚至支持的态度。不仅在国内事务上,国会往往与总统采取合作态度:在战争和外交问题上,法院遵循“司法依从”和“政治问题回避”等原则,也常常与总统合作,放任总统的行为。这种时而分权,时而合作,具体什么时候怎样表现,主要取决于美国统治集团的利益和民族国家的利益。
(二)国家结构形式
一个国家的结构形式简单的说就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在美国实行的的国家结构形式是联邦制,包括一个最高的权力机构即联邦政府,以及各州政府。在建立统一的联邦政权的基础上,各州仍保有相当广泛的自主权。联邦设有最高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但有统一的法和法律,是国际交往的主体;各州有自己的宪法、法律和政府机构;若各州的宪法和法律与联邦宪法和法律发生冲突,联邦宪法和法律优于州的宪法和法律。美国宪法列举了联邦政府享有的权力,如征税,举债,铸币,维持军队,主持外交,理州际和国际贸易等。不经宪法列举的其他权力,除非宪法明文禁止各州行使者外,一概为州政府保留。州的权力主要是处理本州范围内的事务,如以地方名义征税,管理州内工商业和劳工,组织警卫力量和维持治安,等等。
(三)政党制
美国的政党制是典型的两党制。民主党和共和党交替执政。共和党以象为徽民主党。以驴为徽。美国的政党组织松散,美国选民可以自由注册成为某个党派的成员,可以自由投票给某个党派,不过这些都无法限定选民的选择,也不会带给该选民针对该党派任何特殊的权利或
义务。选民可以今天参加一个当地的某党会议,明天又参加另外一个党的。同样地,登记的选民也可以依法、依程序“随时”变换政党。
(四)选举制度
美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职权集中于总统一人。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不对国会负责。总统由每四年举行一次的大选选出,任期四年,并可连任一次。美国总统选举的过程漫长而复杂,必须历经政党初选、提名、竞选活动、全民投票、选举人团投票等阶段,才能顺利入主白宫。美国实行的是代议制民主其选举采取的是间接选举,并不是普选。首先是由各州选民投票选出本州选举人(人数与本州国会议员人数相等),再由各州选举人同时在各卅I首府投票上选举正、副总统。议员选举实行直接选举制。众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参议员最初由各州议会选举,1913年生效的第l7条宪法修正案规定,参议员也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州长、议员和某些州的法官、重要行政官员都由选民选举产生。各级选举一般都由两党包办。
(五)公民权利
美国宪法和法律条文规定,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最终属于人民;政府的权力不是绝对的,而是受宪法和法律限制的。联邦宪法和法律一方面规定公民享有人身保护、言论、出版、集会、宗教信仰自由,私有财产权和选举权等权利;另一方面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剥夺公民的言论、出版、和平集会和请愿等自由的法律,公民的人身、住宅、文件和财产不受非法的搜查或扣押,非依法定正当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此外,各州宪法和法律对公民的权利也有规定。实际上公民的权利受制于个人拥有的财产,享有充分自由权利的只能是资产阶级。
二、特点
(一)两党轮流执政。共和党和民主党两党长期轮流执政。在美国虽然其他的一些小的党派但是都无法动摇两个大党的地位。这种两大政党的“跷跷板游戏”成为美国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
(二)三权分立。美国实行分权与制衡的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法院掌管,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平衡。为没经过封建社会就进入资本主义制度的美国,其不同于英法,所以虽然三权分利是由法国的孟德斯鸠提出的,并在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引用,但最彻底的还是美国,其1787年宪法明确提出了三权分利原则
(三)利益集团。美国利益集团存在的目的是:通过对政策制定者施加压力以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使利益信团的利益达到最大化。利益集团参政是美国政治的一个显著特征。利益集团作为美国政治过程中一支基本力量 ,它们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主要表现为其对美国政治过程的全面渗透和对政府决策过程的广泛介入。利益集团参与政治过程的积极作用是有利于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和民主 ,有利于促进社会平衡和社会制约 ,有利于政治的沟通和利益的表达 ,也有利于缓解社会冲突、保持社会的长久稳定;利益集团参政的消极影响是容易导致政治的腐败 ,加剧社会的不平等 ,削弱政府的权威并导致政府效率低下 ,损害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
第二篇:美国政治制度
【论文关键词】美国政治制度 宪法 政党制度 选举制度
【论文摘要】美国政治制度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最为完善的政治制度。由于美国政治制度的复杂性,本文仅从宪法、政党制度、选举制度三个方面来探讨美国的政治制度,以期对我国的政治制度建设和改革提供良好的借鉴。
政治制度属于上层建筑范畴,一般是指与本国的社会性质相适应的国家权利机构和基本制度。政治制度与人类社会的各种制度一样,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带有时间和空间的烙印。二百年前制定的美国宪法规定了奉行至今的美国政治制度。不同于英国政治制度是经过极为缓慢,因而也更为自然平和的漫长历史演变积淀而成。美国政治制度是人类智慧的人工产物,它从一开始便显示了自己的独特性:复杂性和个性。美国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天赋人权”学说和“三权分立”原则。政治制度的具体内容包括议会制度,选举制度,司法制度,政府制度,公务员制度和政党制度等;标榜“人民民主”,以代议制为民主的主要形式;政权体制实行分权制衡和法治原则。它的本质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实行资产阶级专政。
英国政治家维尔认为美国政治制度在当今世界的所有政治制度中大概是最为复杂的了,而它二百年来的成功运作则有力地显示了它所有的巨大弹性和应变能力由于它的复杂性,本文不能一一阐述,仅从宪法,政党制度,选举制度三个方面来探讨美国政治制度。
一、宪法
1787年9月17日,美国宪法在费城召开的美国制宪会议上获得代表的批准,并在此后不久被当时美国拥有的l3个州的特别会议所批准。根据这部宪法,美国成为一个由各个拥有主权的州所组成的联邦国家,从此联邦体制取代了基于邦联条例而存在的较为松散的邦联体制。l789年,美国宪法正式生效。该部宪法为日后许多国家的成文宪法的制定提供了成功的典范。
宪法在美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确实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而且说起美国的政治公开,政局稳定,美国人都会把这归功于他们的宪法。美国的宪法是一部十分通俗,十分实在,十分简单,十分低调的区区几个条款的合成。美国的宪法是世界各国宪法中最短的,它的序言简洁得叫人目瞪口呆,翻译成中文只有84个字:“我们,合众国的人民,为了组织一个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障国内的安宁,建立共同的国防,增进全民福利和确保我们自己及我们后代能安享自由带来的幸福,乃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和确立这一部宪法。”虽然美国社会是世界上最复杂多变的,但时代发展到今天,美国的宪法依然是它诞生时的那个文本,仅仅是增加了二十六条修正条款。
美国宪法贯彻了彻底的三权分立,规定了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分立。国会,联邦法院和总统各司其职,乃至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分工也十分明确。从国会来看,国会的权力并非仅仅是“掌管钱包的手”(管理钱财),国会首先是立法机构。其次才是财政权,还有对外宣战权以及其他事项进行调查的广泛权力。联邦法院是美国三权分立与制衡的一个重要砝码,除了行政方面功能和立法功能外,最重要的是监督性功能和司法性功能。总统是国家元首,一切重大仪式和代表国家的活动都要出席,总统的实际权力远远超过宪法中的简单条文。
美国宪法还规定了三权之间的制衡。(1)从立法和行政的关系看:国会拥有相当权力,总统对于官员的任命,须经过国会参议院同意才能生效。同时,总统拥有更大的权力,总统有权介入立法领域,可以通过本党议员和本党议会团的领袖来影响某一法案的命运等。(2)从总统与联邦法院的关系看,总统可以任命法官,有权赦免一切罪犯,有行政裁判权。同时,法官一经任命可以终身任职,可以作出对总统不利的裁定;法院掌握司法审查权,可以宣布总统的行政立法违宪等。此外,国会同法院的关系也是相互制衡的。
美国宪法规定了分权制衡关系。但是没有否定这一基础的合作。在和平时期,三方面的制衡多于合作;在**或者紧急事件中,三方面的合作多于制衡。因为以总统为首的行政部门所维护的利益从根本上与国会一致,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国会对总统采取忍让默许甚至支持的态度。不仅在国内事务上,国会往往与总统采取合作态度:在战争和外交问题上,法院遵循“司法依从”和“政治问题回避”等原则,也常常与总统合作,放任总统的行为。这种时而分权,时而合作,具体什么时候怎样表现,主要取决于美国统治集团的利益和民族国家的利益。
二、政党制度
在1787年起草和审议《美国宪法》时,美利坚合众国的建国先贤们并不希望建立政党,他们认为政党是恶魔,容易导致党派之争。所以,他们力求通过种种宪法机制——如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分立、联邦制以及由选举团间接地推选总统——使新生的共和国免受政党和派别的影响。
到l9世纪,随着选民人数的大量增加,需要一种手段来动员广大选民。为完成这一至关重要的任务,政党遂应运而生。
美国政党的问世是这一民主革命的内容之一,到l9世纪3O年代,政党已经牢牢植根于美国政治生活中。
今天,从十八、十九世纪时期的政党演变而来的共和党和民主党主导着美国的政治进程,美国是实行两党制的典型国家。美国宪法虽然没规定政党地位,但政党是美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渗透于其他各种政治制度中。两党制在美国成立联邦初期就已萌芽,到南北战争初期,两党制正式形成。垄断资产阶级通过两大政党控制整个国民政治机构,操纵全国政治生活。两党的主要职能是操纵和包办选举,特别是总统选举。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长期轮流执政。美国除两大党外,还有其他一些政党,但它们都无法影响两大党轮流执政的地位。
美国的政党制度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同民主共和体相联系,党的主要活动是进行总统竞选。美国是总统制国家,美国政党的主要活动是进行总统竞选。竞选获胜的政党为执政党,失败者为反对党美国国会议员虽然也是有选举产生,但两大政党在议会中席位的多少与执政地位无关。在美国,一个政党只有在总统竞选中获胜,即使它在国会选举中失败,也不会影响它的执政地位。(2)政党组织松敞,没有严密的组织和纪律。(3)两党制比较稳定。在美国历史上,常常出现第三党运动,但从未获得成功。两大政党轮流执政的格局一直比较稳定。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
我们知道,英国也是实行两党制的典型国家。但是英美两国的两党制有很大不同,主要表现在(1)从属的政体不同。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从宪法规定上看,英王独揽大权。实际上是英王的一切活动要服从内容的安排。美国是民主共和制国家,实行的是总统制。总统是国家元首。掌握国家大权。两大政党的主要活动表现在总统选举上。(2)组织结构和活动方式不同。英国两大政党采取集中制,党有比较统一的政治主张,组织机构和社会基础。党对议会投票有严格的纪律。而美国的两大政党则没有此严格的限制。两大政党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只有竞选纲领。政党通常最关注的是赢得选举和控制政府的职位。(3)两国的政党制度相比,最突出的是,美国不存在执政党与在野党问题,美国的政党考虑到在选举中支持它们的社会经济阶层很广泛,而且需要在基本上属于中间的意识形态的社会中运作,因而实质上采取中间路线的政策立场。它们显示出高度的政策灵活性。这种非教条主义的方针,使共和党和民主党能够容忍党内存在形形色色的思想,还使它们可以在第三党和不满份子出现时,将他们吸纳。议会中多数党与少数党的权力差别不大,且执政党力量远远大干反对党;同时美国的政党内部较为松散、不严格遵循统一的思想和完整的政策目政党组织松散,议会中党员的凝聚力更弱。
三、选举制度
选举制度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二十世纪,普选制在欧美各国陆续建立。普选权的功能在于,通过非暴力的、和平有序的方式即公民普选的方式实现公共权力机构的产生、让渡与更替。作为现代民主政治的一种制度保障,它对于维护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每逢偶数年份,联邦和大多数州及地方政府都会举行选举,选出在各级政府任职的官员。还有一些州和地方政府在奇数年份举行选举。美国选民每隔四年改选总统及副总统。每隔两年改选美国联邦众议院(U.S.HouseofRepresentatives)全体435名议员以及美国联邦参议院(u.S.Senate)100名议员中近三分之一的人。联邦参议员的任期交错,每次任期为六年。美国实行一种复杂的联邦制:联邦政府为中央政府,州及地方政府行使权力解决不在联邦政府管辖范围之内的问题。州及地方政府享有不同程度的独立性,自行在本辖区内组织选举,而且这类选举定期举行,管理有序,其结果具有最终效力。根据美国宪法的规定,美国实行总统制,行政权属于总统。
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职权集中于总统一人。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不对国会负责。总统由每四年举行一次的大选选出,任期四年,并可连任一次。美国总统选举的过程漫长而复杂,必须历经政党初选、提名、竞选活动、全民投票、选举人团投票等阶段,才能顺利入主白宫。
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间接选举制。首先是由各州选民投票选出本州选举人(人数与本州国会议员人数相等),再由各州选举人同时在各卅I首府投票上选举正、副总统。议员选举实行直接选举制。众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参议员最初由各州议会选举,1913年生效的第l7条宪法修正案规定,参议员也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州长、议员和某些州的法官、重要行政官员都由选民选举产生。各级选举一般都由两党包办。为了保证两党的统治地位,一般实行单名选区制和多数代表制。
美国的选举制度是以普选制实现权力委托的。不仅国会两院的议员,而且作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总统及副总统,都是由公民直接产生的。美国总统及领导的行政机关,对国会不存在任何关系。它们只有到选举的时候才各自向选民负责,平时都只对联邦宪法负责。因此,它们之间,仅仅是宪法上规定的相互“制衡”关系,美国的选举制度与政党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政党制度和议会制度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总之,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美国政治制度既包含着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当今时代特征所产生的共同性,也具有各国的现实国情、民族特点和历史传统的不同而形成的差异性。美国政治制度是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同封建主义政治制度相比其有历史进步性。不但为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新鲜的血液,而且为社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
第三篇:美国政治制度简介
美国政治制度简介
1776年7月4日制定了宪法性文件《联邦条例》。1787年5月制定了宪法草案,1789年3月第一届国会宣布生效。它是世界上第一部作为独立、统一国家的成文宪法。两个世纪以来,共制定了27条宪法修正案。重要的修改有:1791年9月由国会通过的包括保证信仰、言论、出版自由与和平集会权利在内的宪法前10条修正案,后通称“民权法案”(或“权利法案”);1865年和1870年通过的关于废除奴隶制度和承认黑人公民权利的第13条和15条修正案;1951年通过的规定总统如不能行使职权由副总统升任总统的第25条修正案。
宪法的主要内容是建立联邦制的国家,各州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包括立法权;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门鼎立,并相互制约。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总统,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职权集中于总统一人,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不对国会负责。总统的行政命令与法律有同等效力。总统通过间接选举产生,任期四年。政府内阁由各部部长和总统指定的其他成员组成。内阁实际上只起总统助手和顾问团的作用,没有集体决策的权力。国会为最高立法机构,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合组成。国会的主要职权有:立法权、行政监督权、条约及官员任命的审批权(参议院)和宪法修改权。对总统、副总统的复选权等。两院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每州2名,共100名,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1/3。众议员按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名额选出,共435名,任期两年,期满全部改选。两院议员均可连任,任期不限。参众议员均系专职,不得兼任政府职务。此外,国会可通过不需要总统签署的决议案,它们无法律作用。国会对总统、副总统及官员有弹劾权,提出弹劾之权属于众议院,审判弹劾之权属于参议院。美国设联邦最高法院、联邦法院、州法院及一些特别法院。联邦最高法院由首席大法官和8名大法官组成,终身任职。联邦最高法院有权宣布联邦和各州的任何法律无效。
奥巴马家庭出身与成长经历
出生:只见过一面的黑人父亲+影响终身的白人母亲
奥巴马的父亲生于非洲肯尼亚一个牧民家庭。老奥巴马于1960年去美国夏威夷读书,与奥巴马的白人母亲结合,1961年8月4日奥巴马出生。
奥巴马一生只和已于1983年离世的父亲见过一次面,其他的时间他都是由母亲和外祖父母抚养的。奥巴马曾在自传中写道:“在我的生命中,母亲是独一无二的永恒。在她身上,我看到了最仁慈,最高尚的精神。我身上的所有优点都源于我的母亲。”在一次父亲节演讲中,奥巴马再次谈到自己的单身母亲,称“她一直努力维持家庭生计,别的孩子有的她也会满足我们,扮演着 父亲和母亲的双重角色”。
实际上,奥巴马的出生环境更像是一个“联合国”,他跟随母亲去过印尼,他的兄妹或亲属来自各种族裔和国家。很多人会拿奥巴马与40年前的马丁·路德·金相比,如果说金的梦想是为黑人追求与白人同等的权利,那么奥巴马反复强调的梦想则是各种族的人不分肤色,亲如一家——正是他的家庭给了他这样的梦想。
成长:迷茫而自卑的“街头混混”
奥巴马10岁的时候回到美国本土,学校中白人孩子占绝大多数,只有3个黑人小孩。因为自己的肤色与大多数同学不一样,奥巴马产生了严重的身份认同危机。
这种如影随形的自卑和迷茫导致奥巴马一度过着沉沦“混混”生活,他曾经回忆说,“我在十几岁的时候是个瘾君子。当时,我与任何一个绝望的黑人青年一样,不知道生命的意义何在。”他承认自己曾在夏威夷海滩和街头游荡、逃学,“中学时候的我是每一个老师的噩梦,没人知道该拿我怎么办。”
奥巴马的“街头混混”生涯并非毫无意义,这段经历使奥巴马特别能理解草根阶层的需求,也让他更懂得怎样和草根阶层对话。
职业生涯:街道办服务--哈佛精英--联邦参议员
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奥巴马决定到芝加哥最贫困的黑人社区服务。1985年,一个民权组织雇用奥巴马为社区组织者,他在这个职位上一干就是3年,改善道路,修缮房屋,协调劳资关系,每一小事他都全力以赴。
奥巴马于1988年进入哈佛大学法学院。1990年2月,由于被选为首个哈佛法律评论的首位非洲裔美国人主席,奥巴马首次获得了全国性的认可。1991年在获得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后,他返回芝加哥,成为一名律师,并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教授宪法。在学校里,他的选修课永远都坐满了来旁听的学生,大家都觉得奥巴马老师观点深入而独到,颇为受益。
1997年,奥巴马进入政坛,当选伊利诺伊州参议员,并连任8年。2000年,他已在全国政坛崭露头角,并应邀在2004年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演讲非常成功,让他成为令人瞩目的政坛新星。同年11月,他在国会选举中当选伊利诺伊州联邦参议员。
奥巴马的政策
经济政策 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支持实施金融救援计划,但认为救市只是临时措施,应同时加强监管;支持在救市同时推动实施为中产阶级减税和刺激经济增长的计划。
尽管奥巴马的政策看起来会使美国经济有大的变革,但实际上无非就是减税和扩大政府支出的策略。奥巴马主张减税,麦凯恩主张的也是减税,差别就在于后者较多地减高收入阶层的税,而前者较多地减低收入阶层的税。减税会使政府收入减少,然而美国国家的支出仍然巨大,结果仍然要靠进一步扩大赤字财政。同时,奥巴马还主张要使财富比较平均地分配,政府赤字还会更加巨大。所以实际上他并没有提出比较有效的解决办法。
伊拉克和阿富汗问题
主张立即开始撤军,每个月撤回一到两个旅,直至2010年夏季撤回所有作战部队。奥巴马承诺采取更多长期外交政策,包括与伊朗以及叙利亚举行会谈,并向难民提供20亿美元的援助。外交与国土安全问题
为增强美国的外交实力,愿意与美国的盟友以及敌人对话。注重通过谈判协商和多边合作解决重大国际问题,重新确立美国的领导地位,表示会与伊朗、叙利亚、朝鲜等“敌对国家”谈判。
住房政策
支持减少负资产房主的按揭贷款额﹑并由联邦政府提供保险的立法;支持破产法庭调整按揭条款。提出建立总资产高达100亿美元的基金会,基金会必须有偿或无偿向拥有住房者提供咨询服务。
移民问题
他希望加强对雇佣非法移民的惩罚力度。他支持向非法移民发放驾照;持增加签证数量,以便使移民家庭团聚。
能源环保问题
承诺在2020年前将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减至1990年时的水平。呼吁通过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和使用可替代能源实现这一目标。
堕胎问题
支持堕胎权,反对限制堕胎。他仅支持对某些晚期堕胎加以限制,不过如果是为了保护孕妇的健康可以另当别论。
内阁人选预测 未来道路展望 当选后面临的四个问题
■ 承受75年来最大经济压力:奥巴马政府恐怕要承受自75年前罗斯福总统以来最大的经济压力。在截止到9月30日的2008财年,政府财政赤字达4550亿美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3.2%。而按照奥巴马之前公布的税收制度和政府开支政策,财政赤字将会雪上加霜。预计2009财年财政赤字将突破1万亿美元,占经济总量的7%。
■ 外交关系:美军深陷伊拉克的泥潭,本拉登还没有抓到,世界范围内反美主义高涨。如何改善对外关系,也将是奥巴马面临的难题之一。
■ 三权分立的制衡关系面临考验:在总统选举的同时,美国国会也在进行新一轮改选,而此次民主党很有希望取得历史性胜利,凌驾共和党之上,使后者无法施展阻挠议案通过的议会程序手段。总统可能会通过未经考验的法案,带来难以预测的后果。
■ 2012年总统大选:前白宫第一夫人希拉里此番落败,她的许多支持者很不甘心,四年后她卷土重来也并非不可能。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佩林表示已做好准备参加下届选举。她经历本届大选声名鹊起,政治资本渐渐累积,四年后的实力定会令人刮目相看。
首位黑人总统入主白宫 完美诠释美国梦
奥巴马将以美国首位黑人总统的身份被载入史册。200多年来,美国43任总统清一色都是白皮肤的男性。不过,非裔美国人竞选总统并不算新闻。黑人民权领袖杰克逊、夏普顿等人都曾尝试,但都没能闯过初选。尽管有人认为奥巴马运气太好,是经济危机和伊战泥潭助其登顶,但所谓时势造英雄,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2008年美国大选在世界观众面前上演了一出洋溢着美国社会主旋律的大戏,收视率颇为壮观。正如泰晤士报之前发表的评论所说,“如果美国将选出它的第一位非洲裔美国人,所发出的信息就是,通过和平斗争以及民主抗议,压迫是可克服的,自由是可以赢得的,宽容是可以获胜的。奥巴马的总统就职演讲在发出第一个音节之前就已经布道了西方价值观。”
0706 刘方舟提供
第四篇:美国的政治制度及体制
美国的政治制度及体制
美国政治体制为宪政联邦共和制(Federal constitutional republic),同时采取三权分立的原则,将行政、立法、司法下放给总统、议会、联邦法院。
1、美国国会
美国国会为最高立法机构,由美国参议院和美国众议院联合组成,国会的主要职权有:立法权、行政监督权、条约及官员任命的审批权(参议院)和宪法修改权,对总统、副总统的复选权等。
两院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每州2名,共100名,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1/3。
众议员按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名额选出,共435名,任期两年,期满全部改选。
两院议员均可连任,任期不限,参众议员均系专职,不得兼任政府职务。
此外,国会可通过不需要总统签署的决议案,它们无法律作用,国会对总统、副总统及官员有弹劾权,提出弹劾之权属于众议院,审判弹劾之权属于参议院,美国设联邦最高法院、联邦法院、州法院及一些特别法院,联邦最高法院由首席大法官和8名大法官组成,终身任职,联邦最高法院有权宣布联邦和各州的任何法律无效。
2、美国宪法
美国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宪政立宪共和国,有世界上最早并仍在运作的成文宪法,并经立法机构批准产生,在某些州,司法系统官员也通过多数制选举产生。
1776年7月4日制定了宪法性文件《联邦条例》。
1787年5月制定了宪法草案,1789年3月第一届国会宣布生效,它是世界上第一部作为独立、统一国家的成文宪法。
1865年和1870年通过的关于废除奴隶制度和承认黑人公民权利的第13条和15条修正案;
1951年通过的规定总统如不能行使职权由副总统升任总统的第25条修正案。宪法的主要内容是建立联邦制的国家,各州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包括立法权,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门鼎立,并相互制约。
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总统,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职权集中于总统一人,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不对国会负责,总统的行政命令与法律有同等效力。
3、美国法律
美国法律继承了英国的判例法传统,美国法院承袭“遵循先例”原则,属于英美法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中叶以前,早期的美国案件仍然经常引用当时的英国案例来应用,此后随着美国逐步发展起自己的法律制度,到如今美国的绝大多数司法引用自国内案例。
美国宪法是最重要的法律来源,所有其他法律都源于宪法并低于宪法的效力,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基于宪法的最高性,如果国会通过与宪法相冲突的法律,最高法院可判定该法违宪,任何一个美国法院都可以根据宪法来审理案件。美国最高法院于马伯利诉麦迪逊案(1803年)中确立了法院的这项权力,使得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有违宪审查制度的国家。
4、美国法院
美国法院机构的基本框架分为联邦法院和各州地方法院两个完全独立的系统,联邦法院由联邦最高法院、联邦上诉法院(即94个联邦地区法院分成11个巡回审判区及哥伦比亚特区巡回审判区、联邦巡回审判区,每区设有一个联邦上诉法院)、联邦地区法院及联邦特别法院(即破产法院、国际贸易法院和联邦赔偿法院等)组成。
联邦最高法院由美国宪法设立,是联邦上诉法院的终审法院和美国司法系统的最高一级法院。
美国法官实行不可更换制、专职制、高薪制、退休制。
美国没有统一的行政法院;行政纠纷案件除由普通法院审理外,各独立机构也有权受理和裁决。
美国法院的组织与管理体系的标准模式具有多样性,法院具有统一模式是法院组织与管理的传统目标,但是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美国法院组织与管理模式中的统一模式受到争议,后来出现了新的理想目标模式:分权、协商以及应急式。
5、美国总统
美国总统每四年选举一次,个人最多只能任两届(由于二战的原因,获得长达12年任期的富兰克林· 德拉诺·罗斯福总统例外),虽然总统和副总统选举是由全民普选方式举行,不过产生方式是由选举人票(选举人由民选产生)所决定——除了缅因州和内布拉斯加州两个州按普选票得票比例分配选举人票外,其余48个州和华盛顿特区均实行“胜者全得”制度,即把本州的选举人票全部给予在该州获得相对多数普选票的总统候选人,全国选举人票为538张,候选人至少获得270票才能当选。
当选的选举人在选举人团投票时必须把票投给在该州获胜的总统候选人,因此大选结果通常在大选投票日当天便可根据各州选举结果算出。
美国人口最多的加利福尼亚州所拥有的选举人票多达55张,而人口较少的阿拉斯加州只有3张选举人票,鉴于这种情况,在历届美国总统选举中,人口众多的州都成为总统候选人争夺的重要目标。
美国历史上曾数次发生这种情形,一些总统候选人虽然在大选中获得的选民票少于对手,却因得到足够的选举人票而当选,一次出现这种情况是小布什总统谋求连任时。
依据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二条第一款,总统须年满35岁,居住美国14年以上,也一定要是“自然出生的美国公民”(通常被解释为是出生时为合众国公民)或者是在宪法通过时为美国公民,美国官职中唯正副总统两职具“出生时为合众国公民”的任职要件。
政府由内阁部长和总统指定的其他成员组成,内阁实际上只起总统助手和顾问团的作用,没有集体决策的权力。
关键词: 唐赛儿 老子 李清云 石勒 北宋
本文地址:http://
第五篇:日本政治制度的特点
日本政治制度的特点
当今社会,东方国家多走社会主义道路,西方国家多走资本主义道路。然而,地处亚洲的日本,却是一个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东方国家。日本,它的发展离不开政治制度的支持,日本的政治制度必然也有值得探讨与学习的地方。
日本现行政治制度是以1947年5月3日生效的《日本国宪法》为主要依据的。根据宪法,日本采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三权分立”原则,实行了同英国类似的议会内阁制。“国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国家唯一的立法机关”,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国会对行政、财政、司法拥有监督权,可决定内阁首相从选,有权审议和通过政府预算和国家财政议案,可对玩忽职守和违反法律的法官进行调查和起诉甚至予以罢免。众议院有权通过内阁不信任案。
内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在内阁总理大臣(首相)的领导下,总揽全国行政大权,领导和监督各级行政机关的工作。它除执行一般行政事务外,还有权解散众议院,宣布国会大选,召开国会或决定召开国会临时会议,有权提名最高法院院长人选,任命各级法官等。
司法权属各级法院。最高法院是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形式上同国会、内阁处于平行地位,有权决定一切法律、命令、规则以及处分是否符合宪法,有权提名下级法官。检察机关是各“检察厅”,统管检察官事务,但属于国家行政机关,归内阁法务省管辖。法务大臣有权统一指挥检察工作,但不能直接指挥每个检察官,而只能通过检察总长进行。
除三权分立外,日本实行中央与地方相对分权的地方自治管理形式。地方自治体行政首长、议会议员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官员由地方居民直接选举产生。地方自治体有管理财产、处理事务以及执行行政的权能,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制定条例。“仅适用于某一地方的特别法,非经该地居民投票半数以上同意,国支不得制定”。
而且,日本现在还存在天皇制。根据宪法,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其地位以主权所属的全体国民的意志为依据。天皇不再拥有政治上的一切权力,只是根据宪法的规定从事一些形式上和礼仪上的国事活动。
二战后日本政局动荡,各政党分化组合频繁,对整个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产生重大影响。依新宪法建立的政治结构成为日本宪政民主的主要载体。在战后几十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套日本特有的政治结构。
日本实行议会内阁制政体。其特点为议会中心、内阁集权、“议”“行”相容、议会内阁互相制约。
根据日本内阁制原则,哪个政党执政,取决于其在议会拥有多数议席或能结盟凑足多数。所以政党活动首先而且主要围绕争夺国会议席进行。只有在国会选举中获胜,政党才能组阁,否则就沦为在野党。政党发挥的影响力也取决于在议会中席位的多少。
议会是政治舞台的中心,但只议政表态,实际的问题,要政府解决,政府的权力又集中在内阁乃至首相手中。日本首相在多大程度上可以集中权力,取决于执政党能否在选举中获得稳定多数及其在党内的领导地位,相当微妙和复杂。如果首相是党内最大派系的领袖,便可以像英国首相一样大权独揽,甚至在下野后仍可以操纵大权。
日本内阁制政体的形式是“议行合一”,但“议”谁都可以“议”,在“行”上只是由议会极少数人控制。这部分人就是内阁成员,他们既是议员又是行政上层首脑。“议”“行”的一致还取决于执政党在议会有无优势,有多大优势,能否保持这种优势。自民党在1993年以后都是和别的小党组成联合政府,如果照顾不到小党的利益,就会产生政府下台的危机,所以自民党不容易推行自己的政策。
日本议会对内阁的制约主要体现在监督政府的活动,特别是在必要时可以通过不信任案迫使内阁辞职;当然,内阁反过来也可解散议会。若是前者,议员还可以照当;若是后者,议会和内阁要重新组成。议会要政府下台,政府就要议会解散,所以双方互相制衡,都不能轻举妄动。
说到日本的政治制度特点,就不得不分析日本政党政治了。战后民主化促进了日本政党政治的发展,使日本保持了一极多党的政党体制。自民党得到美国的支持,是日本最大的保守政党。从1955年成立以来就把持政权,除自民党外,还有社会党(1995年更名为社民党)、公明党、共产党、民社党,在1993年后出现了民主党、自由党、保守党。自民党之所以能够长期控制政权,是因为它在国会占有多数的席位,每每强行通过法案。1993年,自民党内部派系斗争导致政党分裂,虽然很快和在野党组阁重新执政,但在议会的议席数一直不能超过半数。因此像以前一样惟我独尊,我行我素是不可能了。1996年实行小选区制后,有利于多党两极制的实现,但现在尚无这种苗头,所以很可能走向意大利式的不稳定的一极多党制。
二战以后,日本处于美军占领时期,可以说,日本是在战败后一下子就完成了民主政治体制的建立,但是,这种西方式的民主观念及其行为方式,却不可能一夜之间就为日本各阶层所接受。与西方的“天赋人权”不同,日本信奉的是“天赋国权”、“国赋人权”。因此日本的政党政治和西方的政党政治可以说有着形同实异的一面,带有“日本特色”。它既有一部西方式的民主宪法,又有日本传统政治的游戏规则。
日本的政党政治的一个特征是“派阀政治”,这一点继承了战前日本政治的传统。派别林立是许多资产阶级政党的一个共同特点,其客观基础是资产阶级内部存在的各种不同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和其他国家的政党相比,日本政党的这一特点更为突出。各派别不但思想上、政治上自成体系,而且具有自己的组织形式。各派都根据需要建立了事务所、会计和执行机关等具体机构,管理本派事务,研究本派的活动策略。每个派系还有自己的基层组织,通常以“会”的形式出现,如中“曾根派”的“新政治调查会”等;各派别除了自己的核心组织外,还有各种类型的支援团体。在一个政党内,一个派阀首领作为一名实力人物,培植自己的亲信,尽可能多地网罗忠实“子孙”,组成自己的家族式派阀集团,目的是千方百计为了证明自己比别人更有资格成为这个组织的领袖,自己比别人更有能力使这个组织坐稳政权的宝座。在日本“只要有三个人就能形成派阀”。派阀首领自己对派系性质的概括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派阀与政党的并容与互利关系。我认为,日本的政治还是以金钱促使产生的。在日本,政治是属于有钱人的。一直以来关于日本的选举就有三大“神器”之说,即“看板”、“地盘”和“钱袋”。“看板”指社会地位与声望,“地盘”指选区与行业,“钱袋”指竞选过程的经费。国会议员选举通常需要上亿日元的竞选资金,在这样的选举现实下,纯粹由个人负担整个选举经费是很难想象的。正因如此,为了维持自己的政治生命,现任的国会议员们不得不投身于某一个“派阀”中,借助“派阀”的势力和依靠“派阀”的经济资助。而作为“派阀”的掌门人,如何大量筹措选举资金,也就成了该“派阀”性命枚关之所在。而日本的政治家们在这方面几乎个个是行家里手。外界把这称为“金权政治”。
日本代议民主制是在资产阶级革命后,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建立的。保护私有财产是其制度的根本目标,政治结构的变化也是围绕如何促进私有制的发展,巩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进行的。
所以,日本政治结构的发展应有以下特点:
1、政党体制将由一极多党制向二极多党制转化
2、自1955年以来,自民党在国会成为多数党,主政长达38年之久。1993年7月沦为在野党,但不到一年又实现了对政局的主导。直到现在自民党在议会的席位一直没有超过半数,不得不和其他政党组成政党联盟。持续十几年的经济衰退,使人民对自民党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自民党主导的构造改革趋于失败,自民党面临分裂的危机。1996年成立的民主党已经成为日本的第二大党,民主党可能会更加强大,3、选举制度的变化
日本1996年实行小选区比例代表并立制,在小选区制下,每个选区选举一名议员,所以有利于自民党等大型政党。而比例代表制可以使小党有生存的空间,但比例代表制为“灰色高官”的再当选提供了机会,丑闻缠身的自民党议员即使在小选区落选,也可以在比例区当选。在小选区有几个候选人时只要30%~40%的选票就成为多数,可以当选。所以小选区产生的“死票”要多于中选区。小选区制今后会不会取消也是值得注意的。
4、自民党决策体制的变化
小泉提出政府政策的决策过程脱离政调会完全由内阁控制,加强内阁主导可以使自民党迅速调整政策,适应政治形势的变化。但此举遭到自民党议员的反对,能否成功还要看以后的发展变化。今后自民党政府还会继续抵制族议员对政府政策的干预,但目前来看,族议员还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
5、构造改革对今后的影响
实行小选区制后,自民党政策加速向中间政策转变。日本在社会经济总体崩溃的状态下,已经没有力量保护落后企业了,自民党面临政策转型的考验。
社会政策与日本人口的发展
周 云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北京100871)
【摘 要】社会政策已成为很多国家调整国内人口发展的重要手段。面对总和生育率多年来不断下降的
趋势,日本政府自1994年开始出台各种有利于人们生儿育女的社会人口政策。这些政策在目标、影响人群、法律效力及涉及政府部门方面有所不同。就目前来看,一些改善育儿环境、间接提高受孕几率的政策是有效 的,但这些政策对最终提高出生水平的效果却不理想。在任何人口和文化中,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无论是多 生还是少生,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关键词】人口发展;人口政策;日本
【中图分类号】C924.24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00301),女,山东青岛人,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面对人口压力时很多国家都试图利用包括人 口政策在内的社会政策来调整人口总量的发展。在诸多可控因素中,多数国家都将目标放在了生 育和迁移(而非死亡)这两个重要的人口学要素 上。当迁移,尤其是国际迁移不被一些国家所重 视或开放时,生育就成为可依赖的控制人口发展 的唯一有效途径。Weeks曾总结过控制生育政策 的途径,包括了直接和间接的政策。[ 1 ]但他所讨 论的政策多为降低人口数量或人口增加速度的政 策,并不适用于人口发展速度已经十分缓慢的国 家。根据联合国2006 年发表的《2005 世界人口 政策》的报告,世界范围内对本国生育水平满意 的国家比例从1976 年的53%降至2005 年的 36%。认为生育水平过高的国家比例则从1976 年的37%上升至2005年的41%。在发达国家地 区,自1976年以来,几乎没有国家认为本国的生 育水平过高。相反,认为生育水平过低的国家比 例从1976年的21%上升到2005年的65%。[ 2 ]也 就是说,超过3 /5的发达国家已对低生育的水平有了强烈的感受。发达国家目前被与发展中国家 完全不同的人口问题所困扰,也就是生育水平过 低、人口高度老化的问题。[ 3 ]如何鼓励国民生育, 提高整个国家的生育率是这些国家追求的直接目 标。日本就是这样一个国家。正是在发达国家祈 盼提高生育水平这样一个背景下,本文试图利用 现有资料,分析日本有关人口发展的社会政策的 变化历程,政策的内容,以及相关政策对人口变动 的实际影响效果。通过日本这样一个代表目前世 界上低生育水平国家对本国生育行为干预的各种 努力结果,思考人口相关政策的实际作用和特点。
一、日本人口变化的趋势及后果 人口变动是社会制定和改变社会政策的基本 依据之一。日本自1920年开始几乎每5年进行 一次全国性的人口普查(称“国势调查”),目前已 经进行了18次。[ 4 ]这些连贯、高质量的普查为我 们分析人口变动提供了方便。根据日本多年的普 查, 日本的人口, 特别是生育率在逐年下降(图1),总和生育率的下降程度更是在世界上少 有(图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的生育 率在经历了短暂的上升之后在1950 年降到了 2813‰, 1960下降到1713‰,而到1991年则降至 1位数的919‰的水平。与其相伴的是总和生育 率的直线下降:从1950年的3165下降到1960年 的2100, 1975年左右跌至人口更替水平之下,而 到1980 年为1175、2000 年1136、2005 年1126!— 3 — 这种状况引起了日本社会和政府的担忧。小川等 人认为,如果日本持续其2005年的1.26总和生 育率,其后的每代人将以40%的速度减少。[ 5 ]以 目前生育水平为基础的人口预测说明,日本的人 口总量将连续下降。日本综合研究开发机构认为 日本人口总量到2050年将下降至8 900万,如果 不采取任何制止下降或提升增长的措施, 500年 后日本将剩下15万人口。[ 6 ]持续的低生育水平让 人感到整个日本民族会因此消亡。当然担忧的问 题并不限于生育率本身,也涉及到因生育率的降 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老龄社会的负担问题。政 府担心生育率的下降会使日本经济失去活力,社 会难以支撑社会保障系统;[ 7 ]个人更担心“谁来 为我养老”。[ 8 ] 图1 日本出生率的多年变化图2 日本总和生育率的多年变化 资料来源: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人口统计资资料来源:同图1.料集, 2007 [ Z/OL ].http: / /www.ip ss.go.jp.日本社会对生育水平极度关注始于1990年。当时日本总和生育率跌至1157,社会上对此反应 强烈,以致于出现“1157振荡”之词,说明1157的 总和生育率已经超出了社会可接受和承受的水平。根据联合国的相关数据(表1),日本在1976 年对国家人口增长的现状是满意的,但到2005年 则认为人口增长过慢。这种“过慢”的看法早在 1996年时就已出现,只是到2005 年政府才明确 表示需要有提高生育水平的国家政策。与此同 时,日本政府改变了一贯的“直接支持”民众采用 避孕措施的态度,在2005年转向“间接支持”的 策略。虽然我们没有日本官方资料说明这种态度 转变的原因,但从其他国家鼓励人们采用避孕措 施来降低生育率的理性逻辑来看,日本政府的这 种做法是有其提高生育水平的考虑。也即少用避 孕措施可增加受孕、生育的几率。
表1 日本政府对相关人口问题的看法(197612345 1245 资料来源: http: / /www.un.org/ esa /population /publications/WPP2005 /wpp2005.htm.注: 1 拯救母亲的生命;2 维持身体健康;3 维护精神健康;4 强奸或乱伦;5 经济和社会原因.在意识到生育率过低之时,人们也试图了解 和分析为什么总和生育率会下降到如此低的水平。目前流行的解释是:女性受教育程度的增加、劳动力市场的参与,包办婚姻的减少,婚后与父母 同住比例的减少以及婚前性行为的大幅度增 加。[ 9 ]政府的解释则是人们未婚、晚婚以及已婚 夫妇生育的减少。[ 10 ]正是在对人口现实的这种认 识和忧虑的背景下,日本近年来出台了多项有利 于人们生育的社会或人口政策。
二、日本与人口相关的社会政策 “人口政策”是一个社会为达到特定的人口变 动趋势而采用的一种策略。[ 1 ]Weeks认为,这一策 略可以是单一目的,例如在多长时间内将某种人口 指标降至或升到某一水平;也可以是多层面的,例 如提高妇女的生育健康。人口政策通常是在有了 证据说明若没有一定的人口政策,既定人口目标无 法实现的情况下而制定的。它可以分为直接的人 — 4 —
口政策(直接干预影响人口变动的行为的政策)和 间接人口政策(间接地影响人们行为的政策)。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例如中国),日本在 当今人口增长对国家发展如此危险的情况下似乎 也没有公开的、直接以增加人口数量为目的的人 口政策。但我们应该看到与其他发达国家相似, 日本政府制定了一些会直接影响人们生育行为、但没有明确人口数量目标的人口政策。特别自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针对不利于人们 生儿育女的社会环境,着手制定了多项社会政策, 努力提高其生育水平。表2反映了近年来日本政 府一系列提高生育率的努力,从中可以看出政府 的迫切希望和政策方向的焦点。
表2中的信息主要说明,日本提高生育率的 表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相关人口政策 时间政 府 对 策政策经手的相关部门
1994.12 “有关今后支援育儿措施的基本方向”(也称“天使计划”, 19952004)大藏、文部、厚生、劳动、建设、自 治6大臣
2001 “有关工作和育儿并存的支援政策方针”2 内阁会议决定 2002 “少子化对策再加1”政策32003 “少子化社会对策基本法”62009)由“少子化社会对策推进会议” 决定
2006.3 设置“有关少子化对策的政府·执政党协商会”-2006.6 “有关少子化的新对策”8 由“有关少子化对策的政府·执 政党协商会”的对策会议决定
资料来源:根据日本政府相关网站内容整理.注: 1 这是“天使计划”的一个部分。这一方针确定了在2002年开始“等待入托儿童0人作战”计划。3 其中提到全体社会都来支持下一代的培养,“下一代人的培养”首次成为官方文件中的使用语言。
4“少子化社会对策会议”是根据“少子化社会对策基本法”于2003年在内阁府内成立的一个特殊机构。政府内阁总理大臣担 任会长,内阁官方长官、总务大臣、法务大臣、外务大臣、财务大臣、文部科学大臣、厚生劳动大臣、经济产业大臣、国土交通大
臣、环境大臣、防卫大臣、国家公安委员会委员长、内阁府特命担当大臣为委员。这一法律阐明了如何支援那些生育承担着未来社会重任的健全子女的人们以及如何完善培育子女环境的一些基本理念。6 这是2003年7月30日通过、同年9月1日实行的第133号法律。这一法律的基本内容包括了“雇用环境的完善”、“育儿服务 的充实”、“地方社会对育儿支援体系的完善”、以及“母子保健医疗制度的充实”、“宽松教育的推进”、“生活环境的完善”、“经 济负担的减轻”以及“教育和启发”等。[ 11 ] 7 提出为迎接未来5年左右人口转变期,日本全国应努力推动改变少子化潮流的各种政策。涉及对育儿的支援、工作方面的改革以及其他相关重要政策的各种规定。
各种政策包括了政策的目标、影响人群、法律效力 的强度以及涉及政府部门的不同这几个层面上。首先,面对1990年总和生育率“1157震荡”的现 实,政府用了4年多的时间确定了首期“天使计 划”。目标是给婴幼儿的成长提供社会支持,通 过社会的努力来分担人们养育子女的经济和日常 照料的担子。这些政策的部分目的是让民众不要 被育儿的重担吓倒而少生或不生。第二,政策的 影响人群不仅包括了婴幼儿,也包括了对婴幼儿 父母的支持。例如2002 年的“少子化对策再加 1”政策强调帮助那些因照顾子女辞去原有工作 却希望再次就业的父母找工作,考虑男性的工作 方式对育儿和低出生率的影响。[ 10 ]在2000年之 前,日本的人口政策多强调“少子化”,而2002年 左右开始,政府的相关政策更强调对“下一代人 培养的支援”。这种词语上的微妙变化可能更体 现了政策的目标虽然是提高人口数量,但在政策 的表述方面则更强调社会对个人需求的满足的责 任,使人口数量问题看上去更是一个社会政策问 题。第三,日本政府的人口政策最终上升到了法 律层面———《少子化社会对策基本法》。国家希 望利用法律的形式,规范社会、企业等应付低生育 率问题的责任和义务。最后,近十几年来日本政 府有关低出生率问题的不同提案和法律是由政府 — 5 —
不同部门牵头制定的。开始是由多部委和领导牵 头商讨制定,而进入21世纪以来则多由“少子化 对策推进关系会议”牵头决定。
除上面对日本人口相关政策的归类外,我们 也可以把日本有关人口的政策分为减少育儿家庭 的照料负担和增加育儿父母经济收入的直接有利 于婴幼儿成长的政策以及增加避孕措施的种类、减少人工流产和弃婴例数的间接增加人们受孕、生育几率的政策。
11儿童津贴制度。这是直接面向儿童的社 会政策。这一制度随着生育率的降低而增加着补 助的范围。1971 年只有第三胎才可享受到补助(从出生到初中毕业), 1983年扩大到第二胎(从 出生到上小学), 1992年则放宽到第一胎(3岁以 内)。政府的儿童补贴享受年龄在不断变化,从 早期的部分子女初中毕业前、1992年的所有子女 3岁以内、2000年的6岁以内到2004年的9岁小 学毕业之前。[ 12 ]补助的额度也有所变化, 2000年 时头胎和第二胎每月各补助5 000日元,三胎以 上每月则各补助1万日元。[ 10 ] 21针对父母的补助。这主要体现在1992年 实施的不带薪的“父母产假法”,到1995年人们 可带25%工资休产假, 2001 年可带40%的工资 休产假。[ 12 ] 31增加避孕方法的选择范围。日本人在避 孕方法的使用方面有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特点。例 如,高避孕套使用率、荻野方法(安全期)的普及、避孕药的低使用率以及绝育手术的低比例(图3)。这种特点的形成与日本个人计划生育的 历史长、对一些方法的推崇、使用习惯、不同方法 的技术发展阶段以及法律法规的限制有密切关 系。尽管村松稔提到日本法律法规的分布及传媒 的宣传顺应了民心, [ 13 ]但不应忽视的是法律法规 和政策确会影响人们采用哪种方法,或社会能够 提供哪些方法。例如,日本是较早开发IUD(Ota 环)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但1931年日本政府规 定避孕行为为非法, 1936年禁止使用Ota环。[ 14 ] 1974年厚生省又再次允许使用IUD;1999年准许 使用铜环IUD。
低剂量口服避孕药也是一个例子。这种在其 他发达国家十分流行的方法直到2000年才在日 本正式得到认可。而1999年1月日本政府在接 到“伟哥”上市申请6个月后就给予了批准。[ 15 ]这 与长久以来人们使口服避孕药合法化的各种努力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暂不论日本政府的性别差异 的态度,仅就允许“伟哥”上市的事实就可能说明 “日本政府在用各种方法增加生育率”,“因为让 人怀孕的药物得到了政府的批准,而阻止怀孕的 药品得不到批准”。[ 16 ]或者说,尽管日本人现在有 更多的避孕方法上的选择,但长久以来政府对有 效避孕或提高受孕方法的控制政策,多少会影响 到人们的生育行为。
图3 日本不同避孕方法使用的变化 资料来源:同图1.41降低人工流产水平。人工流产在日本人 口发展的历史,特别是早期生育率的下降过程中 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对人工流产有影响的早期法 律有1880年出台、禁止任何形式的人工流产的刑 法和1940年出台的优生保护法。之后又有1948 年通过、1949 和1952 年修正的优生保护法。1991年厚生省颁布了一个法令,将人工流产的孕 期时间要求降低到22个星期内。1996年政府提 议并迅速通过了修正法律。新法律删除了所有与 “优生”相关的字眼,并更名为“母亲保护法”。[ 17 ] 现在做人工流产手术已经没有了优生的考虑,法 律规定不得对精神病患者和有精神障碍的人做绝 育手术。做人工流产的理由只能是母亲的健康可 能因为身体、经济等因素受到伤害以及被强奸等(见表1)。
在日本,人工流产数量之多促使政府和学者 考虑如何改变这种现状。2000 年日本“21 世纪 健康快乐家庭”委员会提出一个到2010年10年 间开展母婴保健全民运动的计划,其中明确提到 要降低青少年中的人工流产率。[ 18 ] Goto 等人认 为,为阻止非意愿性妊娠和人工流产,日本有必要 开展更为全面的计划生育活动,包括改善妇科保 健、加强生殖健康的教育、制定基于人们避孕需求 研究和分析的政策。[ 19 ]针对那些虽然没有做人工 流产、生了孩子却不想养育子女的个人,社会还为 此有所准备。例如2007年5月10日日本熊本市 的慈惠医院在日本首创了“弃婴摇篮”,接受出于 不同原因被遗弃的婴儿。医院根据相关法律于 — 6 —
2006年12月向熊本市提出了设立这一设施的申 请。但市政府以“这一设施超出现行法律预想” 为由,向厚生劳动省提出商定的要求。基于厚生 省“没有违法性”的答复,熊本市在2007年4月5 日发放了设立“弃婴摇篮”的许可证①。[ 20 ]可以想 象,这一计划若被各地所效仿,必定对增加婴儿的 存活和生长有积极的作用,或者说对日本人口的 增加、出生率的提高有正面的作用。
三、相关政策的效果
对于现代社会的家庭来说,生儿育女已经不 是一件自然和简单的事情。在社会现代化的过程 中,人们对子女的依赖程度降低、扶养子女的经济 和精神上的负担越来越重、家庭的传统角色在淡 化或消失、个人也越来越追求自我享乐和舒适。人们已经不需要生育很多子女来实现个人的社会 价值,也有越来越多的方法达到少生少育的目的。日本政府也正是通过间接影响人们的生育行为来 试图改变其人口减少的趋势。如果从政策目标来 看,相关政策的效果不一。
就各期“天使计划”,其直接后果是幼儿园和 入园儿童数量的增加。例如,入园儿童的人数从 1994年的159万人增加到2004年的197万人,其 中3岁以下儿童的入园人数则从41万人增加到了 62万人。[ 10 ]因此在改善就托环境和就托儿童数量 方面,日本的人口政策是成功的。政府的政策为人 们放心生育提供了良好的育儿环境。降低人工流产的努力也颇有成效。从图4的 趋势来看,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人工流产数占 全国人口出生数的66% ,之后这一数字不断回 落。到1990年,日本生育率水平凸显过低、政府 开始准备有所动作之时,人工流产的例数仍占出 生人数的近38%,也就是每出生100名婴儿时就 有近40个胎儿被流掉。但这一数字到2005年时 则下降到27%。尽管这一水平相对其他国家来 说仍然很高,但从日本本国的趋势来看是在下降 且达到了近年来的低点。虽然我们在这里无法断 定降低的人工流产数的后果,也即生育是否是其 结果,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数字的降低并不单 纯是人们避孕成功的后果,因为避孕方法历来都 存在且可得,只是在2000年时低剂量的避孕药加 入到避孕方法的选择类别中。另外,避孕方法的 现用率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就一直在55%左 右徘徊(图5)。因此我们认为人流与出生人数比 例的降低有其以最终婴儿出生为结局的一面,这 也是日本政府所期待的结果。
图4 日本人流与出生人口的比例图5 日本人避孕方法现用率的变化
资料来源:同图1.资料来源:同图1.然而针对提高人口出生率和总和生育率的问 题,如果日本生育率下降的原因真如Retherford 等人[ 9 ]解释的那样,那么目前出台的一系列政府 认为对生育率的提高会有所帮助的各项人口、社 会政策就可能不会发挥太多的影响。例如,我们 不可能再让妇女少受教育、只待在家中不外出工 作,也不可能再为年轻人包办婚姻。或者我们可 以认为,日本生育率的下降是个人观念性改变的 结果。当人们的生育观念有所转变,特别是受到 社会经济的强烈影响时,在短期内改变人们的生 育观念和行为是非常困难的。经过日本政府近1 5年的各种努力,日本的生育率和总和生育率的
①日本的群马县自1986年开始设置了5年称为“天使的宿地”的弃婴收养设施,因设施的条件不够好,发生过婴儿被冻死的事件而
关闭。熊本市的弃婴窗口则接受了这一教训,慈惠医院将弃婴窗口设施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36摄氏度。一旦有人放入婴儿(必须是出
生后2周的婴儿)设施自动锁住,外人不可再开启;同时医院相关部门的警报鸣响,医院的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地抱回婴儿。另外,在弃婴
窗口附近设置有摄像头,但角度只能看到弃婴的影像。[ 21 ] — 7 —
变化并不大,且有持续下降的趋势。例如厚生劳 动省2008年元旦对2007年生育水平的总结是: 出生人数低于2006年,总和生育率从2006年的 1132略微上升到1133。[ 22 ]尽管总和生育率略有 变化,但仍远远低于人口更替和提升水平。说明 人们的生育观念依旧停留在小家庭、少生育的水平上。因此,从生育水平的角度看,日本目前实行 的提高人口数量的政策仍然没有达到目的。对日 本这样的低生育水平的国家,如何改变人们的生 育观念、提高个人生育意愿将会是一个现实而严 峻的问题。同时,日本的经验也再次告诉我们,人 口问题的解决需要有科学和前瞻性眼光。低生育 水平发达国家的苦恼和社会政策的出台也为世界 上不同类别生育水平的国家提供了很多应避免的 教训和可借鉴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