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术课程标准》的学习总结(范文模版)
《美术课程标准》的学习总结
在这二个月的国培学习中,通过专家的讲座、名师的教学案例以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使我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技能、教育科研能力、教育创新能力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使我认识到:新课程不仅是课程内容、教材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美术教学理念发生了具大变化。
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美术教育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美术课程的价值
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意识。
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教师提高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主要阵地,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已成为美术课程改革的主流。
美术课堂教学设计主要标准教学目标多元、教学内容丰厚、教材处理变式、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活动有效、教学流程清晰、教学姿态平等、教学评价恰当、教学方法多样、媒体运用恰当。
《美术课程标准》素质教育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
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
美术课程逐步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提高综合思维水平。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
学科设置的基本要求小学阶段初步接触我国民族民间的、国外的优秀美术作品,使学生掌握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美术技能。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美术欣赏能力。
活动表现评价采用个人、小组或团体的方式,可学习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学习结束后进行。学生学习评价策略应有利于学生的美术学习和发展。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闪光点,从重视作业结果转向重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美术欣赏简单描述、形式分析、意义解释、价值判断。
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学生学习档案”一般包括学生学习和研究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开展的调查研究,收集有关的文字或图象资料、研究记录、设计的方案或草图,曾遇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了问题,还有最终的美术作业,自我评价以及他人评价的结果。学生通过美术学习档案提高美术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有效的提高学习质量。教师通过学习的美术学习档案,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特点,了解学生对美术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在观念和方法上的进步,发现学生的学习潜能。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及时的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自主学习是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它包括自主监控、自主指导、自主强化三个过程。美术课最容易接近自主学习。理解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的特征:提出有意义的参与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支持,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对认知活动进行的自我监控,做出自我的调试。探究性学习:
1、开放性
2、综合性
3、实践性。合作学习:以学生能力、性别等因素将学生分配到疑异质小组,互相依赖、休戚与共、资源共享、互相成长。
网络培训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有不断的提升。在教学改革的今天,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更高,我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弥补不足,开拓进取。踏踏实实地工作,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美术教师。
第二篇:美术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春晖小学 郭丽
利用国庆休假这段时间,我学习了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通过学习,我对新课程的新理念有了更深一层理解,使我感受到新课程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理念。
本学期我担任一至五年级的美术教学,这对于我来说是一项新的挑战,所以我一直在思考:美术作为素质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美术新课标要我们在课堂中教给孩子什么?现在各个阶段的孩子又真正需要什么样的美术课堂?作为美术教师的我们又能教给孩子些什么?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找到了答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将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设定。各个领域也作了具体的分工和要求,如 “造型·表现”中对1-2年级学习领域要求学生辨别12种颜色以上,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则要求1-2年级学生尝试应用2种或者2种以上的工具、媒材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这些新课标都明确的进行了量化要求,1-6年级哪个阶段要求学生学习什么,达到什么样的标准都一一罗列出来,这是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赋予我们的美术教学任务。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优越了,知识面也较广,在实际教学中,他们所知道的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很多课本中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已知的,如果我们在讲授这些知识的时候还固步自封,照本宣科一点一滴的讲一遍的话,就吸引不到孩子的注意力,提不起学习美术的兴趣。那美术课堂的效果,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就是一纸空文。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我在教学中注意安排一些选择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制作方法。例如,在“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中,我在介绍完几种表现方法之后,并不限定学生用哪一种方法,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地选择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在整个练习中学生还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共同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满足感。
儿童最“喜”的莫过于玩了,要抓住他们的这一特性,让他们玩自己亲手制作的东西,在玩中增长知识。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究其根源,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知识面。
当然对于美术这样的科任学科,课堂纪律是令老师最头疼的问题,在课堂中我常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想听讲,随意讲话。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孩子的天性使然,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我们自身教学方法上的原因,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更多的都是在找孩子的问题却没有去想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很少做自我反省:反省我们讲授的形式和内容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我们的语言是否缺乏生动有趣的表现力?他们对于这些知识是否已经知道?
《美术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指出:美术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传统的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忽略了学生思维水平,制约着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而新课程改变了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带给我们很多新的理念,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存在。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一堂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怎么教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通过这次学习,我意识到了课堂美术教学的重要性与复杂性。我认为,美术课和其他课程一样,不是孤立的,各门学科之间有横向的、纵深的联系。我将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课前的准备和对学生的研究中去。在实施教学活动中将各类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力争达到最佳的教学目的,能够培养出全面的、完整而又独特的个体。
第三篇:学习《美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就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教学活动建议中提示了一些与新课程想适应的教学方法,在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中也提供了不少引导学生参与美术教学过程的线索。
通过新课标的学习,对心得美术课程理念和目标很认同,但是自我感觉缺乏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特别是未能较好的把握美术知识、技能的传授与创造能力的培养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有时依然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描绘或制作,不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了取得知识、技能的传授与创造能力的培养之间的平衡,对学生提出发挥自己的想像进行创作的要求,但示范过度,以致学生模仿范例,作品雷同,遏制了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挥,也有的老师采用放任式的教学方法,一味的让学生自主学习,却不指导或必要的示范,导致学生无法掌握基本的技法,创造能力同样难以得到发展。还有一些教师“喜欢用一个主题竞赛性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易投入,但比赛环节时间压力大,学生很难有时间和空间、理解、感受和表现,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有些不需要合作的内容却采用了分组合作的方式,降低了教学成效。
第四篇:美术课程标准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不要将美术教育视为单纯的技术训练,不要将美术从丰富的人文背景中剥离出来,而是将作品放在一种人文背景中加以理解,努力从作品中发掘人文内涵。
那么什么是美术鉴赏呢?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在美术鉴赏活动中,可以提升人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还能发挥美术自身的价值,是美术活动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美术鉴赏的重视,对形成完整的美术现象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欣赏作品时,教师就文化背景作一些介绍是很有必要的。每幅作品中包含的表现性因素是艺术家通过材料,运用不同的表现性语言、手段,对艺术家个人或人类主观世界的揭示在艺术中的体验。表现因素在艺术中凝聚和体现的方式不同,唤起的审美经验也不同。
其中,抽象性的表现因素召唤的审美经验,具有深邃的精神性。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造成中西方美术的差异。中国崇尚孔孟之道,重精神。中国的山水画以其抽象性的表现因素区别于西方的风景画。南方山水秀美,北方山水雄伟,在精神内涵、形式构成上给与不少助力。唐人之风度,宋人之宏博深奥,都蕴涵着东方人的性灵情绪和“澄怀观道”的理性精神。山水大家皆饱游名山大川,作画时一发胸中之所积。磅礴的悬瀑、浮动的云霭,以传导宇宙无极无限的生命力。中国的山水艺术在人类的精神文明史上立下了一座东方纪念碑。第三册《水墨游戏》出示的范作是黄宾虹的焦墨山水。在第十二册《素描欣赏》和《色彩欣赏》中多以人物为主。则是西方重人,重生命本体,重物质,以人为宇宙的中心,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一直影响了好几个世纪的欧洲美术,故作画以人体为主。
第五篇:美术课程标准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也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感知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