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 言
《美术》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它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今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美术》课程一直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们已制订了《美术》课程的教学大纲,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是也应该看到,与其他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相比,我们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仍有一些需要改革和完善的地方。
制订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标准,其目的是使这门课程更加规范,便于检查、监督。同时,通过实践、研究,构建起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的体系,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
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与专业院校的美术课程不同,具有自己的特点,它既要学习一些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又要把所学到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在以后所从事的幼儿教育中,发挥起一定的作用。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能帮助学生实现以下的价值。
(一)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位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人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位等方面,具有其他专业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本课程开设的绘画、设计与工艺、中外美术作品欣赏等学习内容,能够使学生在制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以及在欣赏中外经典艺术的作品时,陶冶审美情操,提高他们的生活品位。
(二)抒发个人情感,获得个性发展
美术创作与欣赏是一种情感表达活动,在创作与欣赏的表达过程中,来抒 发个人的情感。美术创作强调想象力与创造力,作品的独特性与独创性是艺术创作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因此,美术创作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会起很好的作用。
本课程开设的绘画、设计与工艺、中外美术作品欣赏等学习内容,能够使学生在制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以及在欣赏中外经典艺术的作品时,抒发个人情感,获得个性发展。
(三)掌握必备技艺,形成职业素养
美术是一门具有人文性质的课程,但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技能与技巧。因此,技能技巧的学习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由于我们培养的对象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因此,我们与美术专业院校所要求的技能技巧不同。我们对技能技巧方面的要求是尽量广一些,浅一些,主要能为他们今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奠定一些必备的基本技艺。
本课程开设的绘画、设计与工艺、中外美术作品欣赏等学习内容,能够使学生在制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以及在欣赏中外经典艺术的作品时,掌握必备的技艺,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体现时代性与基础性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既要体现时代发展的要求,如增加学习现代设计艺术等内容;又要注重学科的基础性,如绘画中的素描、色彩的学习等。
(二)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如敏锐的洞察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绘制的能力等。
(三)提升未来教师的素养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是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通过美术学习,一方面使其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使其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为学生将来从事学前教育职业提高艺术素养。
三、课程设计思路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一、二、三年级的必修课中一、二年级每周为4课时;三年级每周为2课时。以每学期18周计算,总学时数为360课时。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必修课程设置了以下四个内容系列:
系列1:简笔画 系列2:设计与工艺 系列3:中外美术作品欣赏 系列4:幼儿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 系列5:纸 艺
以上四个内容系列中,“简笔画”系列安排在一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内完成,以每周4课时,每学期9计算;“设计与工艺”系列安排在一年级的第二个学期内完成,以每周4课时,每学期18周计算,“中外美术作品欣赏”系列安排在二年级第一学期内完成,以每周2课时,每学期18周计算,“幼儿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系列安排在二级第二学期内完成,以每周2课时,每学期18周计算。“纸艺”系列安排在一年级级第一学期内完成,以每周4时,每学期9周计算。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
一、掌握简笔画、设计与工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在艺术实践中,学会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来制作艺术作品,美化生活与环境。能够熟练掌握简笔画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更好的服务好自己的幼儿园美术教学。
二、知道中外美术发展史的大体脉络。在欣赏古今中外美术作品中,拓展艺术理解能力,并学习如何评价和解释艺术作品,交流各种见解和观点。
三、了解儿童美术发展的特点与教学方法。在学习中掌握幼儿美术教育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为今后从事幼儿美术教学工作奠定一些理论基础。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必修课程五个系列的内容标准:
(一)简笔画
“简笔画”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的一个内容系列,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美术的基础课程。通过绘画学习能帮助学生认识造型艺术的基本规律,掌握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提高表现艺术的能力,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同时也为以后进一步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1、学习内容
简笔画的理论知识、笔画创作的基本规律、物简笔画练习(常见走兽、飞禽、家畜、昆虫、海洋动物、水中生物)、人物简笔画的基本规律、人物头像练习(儿童头像、少数民族儿童头像、儿童面部表情、神话人物头像、现代人物头像、外国人物头像)人物动态画法(1课时)、同年龄人物画法、物的画法及图例、瓜果、风景、常见的静物工具(常见工具、交通工具)、简笔画的线条要求以及构图要求、常见物体、动物、人物、风景简笔画的创作、简单的场景简笔画创作。
2、成就标准
通过“简笔画”的内容学习,学生能够:
(1)画的基本规律。使学生掌握常见的简笔画的基本画法,能够进行最基础的场景简笔画创作。
使学生掌握常见的简笔画的基本画法,能够进行最基础的场景简笔画创作。
(2掌握简笔画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更好的服务好自己的幼儿园美术教学
(二)设计与工艺
“设计与工艺”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的一个内容系列,是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今后从事幼儿园环境布置、玩具制作,以及幼儿手工教学奠定 一定的基础。通过“设计与工艺”学习,能帮助学生广泛地接触各种材料,认识不同材料的功能与作用,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
1、学习内容
平面设计基础知识、平面设计的应用(包括:美术字的书写、海报、贺卡设计等)、幼儿园环境设计与布置(包括:幼儿园教室布置、校园布置、活动或会议场所布置等)、工艺制作(包括:纸艺制作、泥塑制作、玩具制作等)。
2、成就标准
通过“设计与工艺”的内容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平面设计基础知识。
(2)掌握黑体、宋体、变体美术字的书写方法,以及海报、贺卡等平面设计的应用。
(3)利用所学到的美术知识与技能,进行幼儿园教室、校园环境的布置。(4)会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些简单的玩具。(5)掌握一些泥塑、纸艺等方面的制作方法。
(三)中外美术作品欣赏
“中外美术作品欣赏”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的一个内容系列,是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了解中外美术作品,获得审美享受的内容系列。通过“中外美术作品欣赏”学习,学生在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体验、联想、分析与判断中,提高审美能力。
1、学习内容
“中外美术作品欣赏”的学习内容,主要分为:中国美术作品欣赏和外国美术作品欣赏两大部分。
中国美术作品主要有:彩陶艺术、青铜艺术、画像石和画像砖艺术、壁画 5 艺术、石窟雕塑艺术;唐、宋、元、明、清以及近代的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
外国美术作品主要有:古代埃及艺术、古代希腊艺术、古代罗马艺术、中世纪艺术、欧洲文艺复兴艺术;
十七、十八世纪欧洲艺术、十九世纪欧洲艺术、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等
2、成就标准
通过“中外美术作品欣赏”的内容学习,学生能够: 知道中国美术发展史的大体脉络。知道外国美术发展史的大体脉络。
(3)在参与各种讨论、交流和研究中,以及在口头和书面的表达和描述中,提高审美判断的能力。
(四)幼儿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
“幼儿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 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的一个内容系列,是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今后从事幼儿园美术教学和环境布置打下基础。通过“幼儿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内容学习,主要让学生了解儿童美术的发展过程,掌握幼儿美术教育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能运用教育教学的原理,进行教学。
1、学习内容
儿童美术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儿童美术教学的原则、儿童美术教学的过程、儿童美术作品的评价原则等。
2、成就标准
通过“幼儿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内容学习,学生能够: 了解儿童绘画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
了解儿童美术教学的原则与过程。知道儿童美术作品的评价原则。
(五)纸 艺
“纸艺” 是学前教育课程中的一个内容系列,是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拓宽今后从事幼儿园手工教学而打下基础。通过“纸艺”的内容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纸质的材料来制作不同艺术作品,发展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1、学习内容
纸艺的基本制作方法(如折、刻、剪等技术)、做纸花卉、动物等。
2、成就标准
通过“纸艺”的内容学习,学生能够:(1)学会用纸来制作花卉、动物等纸艺作品。(2)在制作过程中,发展动手、动脑的能力。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为了更好地实施本《课程标准》,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1、美术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尤其在欣赏教学中,更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起描述、叙述、解释、比较和各种的判断能力。要改变以往欣赏教学中,单纯传授式的教学方式。
2、美术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观察、构思、创意、造型、表现、设计和工艺制作,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展。要改变以往教学中,单纯强调技能学习或放任自流的教学方式。
3、美术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可通过创作或共同来完成一个项目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在教育实习和教育见习期间,应鼓励学生积极为幼儿园做一些有关环境布置的工作,或者指导幼儿园的小朋友开展各种美术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录像、电视等,或利用黑板、画纸以及其他材料进行示范、演示,使学生有一直观的感受。
二、评价建议
美术课程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
目前,我们对学生作业的评价,采用平时作业占70%,期末作业占30%的评价方式。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学习档案袋,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评价,教师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再作评价,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作品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三、教材编写建议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应编写一套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教材。编写的原则
(1)应体现上海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特点。(2)教材内容应强调基础性的原则。
(3)教材要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要在传统教材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教材的呈现方式(1)图文并茂
(2)可以分成每个内容系列各编一册,也可以综合为一本。
第二篇:《美术》课程标准(学前教育专业)
《美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管理信息
课程名称:美术
课程代码:PT2BS08
教学单位:普通课教研室
制定时间:2021年4月
编写负责人:__________
审定负责人:__________
二、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学分:8
课程学时:136
授课对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三、课程简介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教学质量的提升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特别是近年来,职业教育的教学成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呈现大幅度向好的趋势,特别是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光明,呈现出培养目标与就业需求衔接合理,初步形成以幼儿教育的职业技能为核心而面向多领域职业技能扩展的态势。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已成为保证幼儿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幼儿教育专业中,美术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程之一。美术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人们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高精神文明程度,陶冶美的情操,充分发挥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促进身心发展的重要手段。美术教学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通过学前教育美术学,让学生获得更多艺术感受和熏陶的原则,是学习者获得一定的艺术审美能力,开阔眼见,在教学中汲取较多的艺术营养,掌握扎实的美术专业技能,以饱满的热情从事神圣的幼儿教育工作。
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与专业院校的美术课程不同,具
有自己的特点,它既要学习一些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又要把所学到美术知识与技能,在以后所从事的幼儿教育中发挥在一起的作用。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能帮助学生实现以下的价值。
(一)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味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人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味等方面,具有其他专业学科难以提到的作用。
本课程开设的绘画、中外美术作品欣赏等学习内容以及在欣赏中外经典艺术的作品时,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味。
(二)抒发个人情感,获得个性发展
美术创作与欣赏是一种情感表达活动,在创作与欣赏表达过程中,来抒发个人的情感,美术创作强调想象力和创作力,作品的独特性和独创性是艺术创作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因此,美术创作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会起到很好作用。
(三)掌握必备技艺,形成职业素养
美术是一门具有人文性质的课程,但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技能与技巧。我们对技能技巧方面的要求是尽量广一些,深一些,主要能为我们今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奠定一些必备的基本技艺。
四、课程设计思路
1.贯彻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教学内容安排尽量采用具体→抽象→应用的思路,加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绘画作品的直观教学,强化临摹与创作结合的能
力.适当体现探索、发现、归纳和创造的方法,逐步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
2.教学内容安排应贯彻深入浅出、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系统性、科学性,兼顾与专业课程的衔接。
1.课程设计理念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模式,以能力培养为重点,采用“教学项目化、学习自主化、实践职场化”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到教学做学合一。
基于项目导向,突出实践能力。
开展情景教学,模拟实际环境。
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注重过程评价,强调全员参与。
利用多种资源,强化自主学习。
2.总体设计思路
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以更多的活动空间,让他们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精讲多练,多示范,适当增加课堂练习时间,以减少学生课外负担。在教师讲课中要贯彻设疑(提出矛盾)、析疑(分析矛盾)、解疑(解决矛盾)三个环节的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对美术现象有好奇心,并能进行独立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探索问题的思路。教学中应尽量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如现代信息技术等,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教学内容选择
基础模块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
统筹兼顾
就业岗位和发展的统筹兼顾、课程整合和前后课程衔接的统筹兼顾
普通课教研室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要关注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学习信心的坚持与增强,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要学习职业教育理论,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了解一些相关专业的知识,熟悉美术在相关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提升教学能力。
要根据不同的美术知识内容,结合实际地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进行多种教学方法探索和试验。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1)
示范法
美术教学的示范法在树立了解美术知识和学生技法学习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要求教师以准确、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示范。教师讲解与示范是相辅相成的教学方法,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尤其对铅笔构图和上颜色的画面,教师一定要耐心讲解、反
复示范,直到学生掌握为止。
(2)
练习法
练习法是根据绘画要求,有目的地反复练习。以达到学生能够独
立从构思绘画内容、起稿、上色、调整完成的一系列思路的掌握。
(3)
分解组合法
美术教学中的分解组合法,是指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把美术的基本技法、重点难点技法进行分解后,再把分解技法组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
(4)观察模仿法
美术教学中的观察模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通过观看教师或影像资料,模效画面。
(5)个别教学法
美术的个别教学法是指教师对美术学习能力较差或较强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可以缩小集体学习美术的水平差距,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增强自信心,运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计划和针对性,保证个别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普通课教研室
六、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方案。对美术课程而言,学习策略主要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和资源策略等。认知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调控策略是指学生对学习进行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的策略;资源策略是学生合理并有效利用网络、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市场营销的策略。
学习策略是灵活多样的,策略的使用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具有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的能力。在美术课程学习中,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认知策略
1)根据需要进行预习;
2)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
3)在学习中积极思考;
4)在学习中善于记要点;
5)对所学习内容能主动复习并加以整理和归纳;
2.调控策略
1)明确自己学习的目标;
2)明确自己的学习需要;
3)制订简单的学习计划;
4)把握学习的主要内容;
5)注意了解和反思自己学习中的进步与不足;
6)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7)经常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学习体会;
3.资源策略
1)注意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丰富自己的学习;
2)使用网络工具软件查找主题信息;
3)注意生活中接触到的绘画问题;
4)能利用美术馆或网络上的学习资源;
七、考核方案设计
《美术》是一门考查课,教学效果评价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课堂参与与课前准备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教师评定与学生评定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态度和职业能力。
形成性考核包括常规(学习态度、出勤、课堂提问、职业行为养成等)、课堂作业(各能力训练分项目或任务完成的情况,以及画面作业)、平时测试、课外作业等。
终结性考核包括课程综合训练项目完成情况及成果展示、课程综合设计或报告、期末卷面等。
八、课程目标
1.总体能力目标
1).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美术知识。
2).培养学生的构图能力、颜色搭配能力、描摹能力、创作能力。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2.具体能力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美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以及美术知识在幼儿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意义。通过美术技法教学和配合手工技能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美术的绘画技法、手工技能等训练,对学生进行美术的基本教学,培养学生美术的欣赏能力、动手能力、创作能力,教会学生几种幼儿美术的基本作品绘画,手工制作等。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浓厚兴趣。
美术的基础理论知识:
2)、向学生讲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目的任务,概述本年级美术教学的基本要求,介绍中西方美术作品的区别于特点。美术作品的构成要素、基本技法和创作方法等
九、课程内容要求、课时分配
项目教学表
项目
工作任务
知识要求
技能要求
学时
课内
课外
项目一:
素描的基本技法与运用
(34)
任务一
素描的概述
素描的含义
构成素描的基本要素
构成素描的基本要素
任务二
素描的透视和构图的基本原理
素描中黑、白、灰的运用
结构素描的表现方法
绘画步骤和方法
光影素描中的线条关系
任务三
素描的运用和练习
光影素描、结构素描的体积塑造
绘画步骤和元素运用
调整画面关系的技巧
项目二
水粉画的技法与运用(34)
任务四
色彩基础知识的了解与运用
表现形式与运用
色环认识与练习
任务五
水粉静物画的步骤
空间关系与运用
色彩搭配与塑造
任务六
水粉风景画的步骤与画面调整关系
景物特针提取和塑造
冷暖颜色的运用
任务七
水粉画的画面调整与水粉装饰画创作
水粉画与水粉装饰画
颜料特性在装饰画中的运用
项目三
图案平面设计的构成要素与运用(20)
任务八
平面构成的要素
平面图案形式美的法则
点、线、面的运用
任务九
平面构成的创作步骤与画面处理
画面的制作技法
平面图案的写生与变化
项目四
美术鉴赏与板报设计(14)
任务十
美术鉴赏
中、西美术的基本知识
中、西美术风格
中、西画种介绍
任务十一
板报设计
板报设计的编排形式与设计要求
板报的格式
板报的要素
艺术字的运用
项目五
装饰画和中国画技法的步骤与运用(34)
任务十二
装饰画概述
装饰画的特点
构成要素
任务十三
:装饰画造型与色彩
分类与表现技法
黑白装饰画
彩色装饰画
任务十四
装饰画表现技法
画面调整与加强
突出主题
颜色搭配
任务十五
中国画技法与应用
工具与材料的特性
基本工具了解
各种工具特性
任务十六
儿童装饰画的技法与运用
儿童装饰画的创作原则
儿童年龄阶段特征
画面适应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
课时合计
十、项目方案设计
项目一素描的基本技法与运用
1.教学目标
最终目标:
理解本单元的绘画要素:点、线、面来描述形状,即两维空间存在的形态。在素描与速写的造型学习中,掌握塑造结构、形体、空间、质感等三维物象,在学与练中体验出质朴的形体美。
2.工作任务
1)点、线、面认识
2)素描临摹、写生、创作
3.活动设计
讨论问题:
画一幅有水果的静物素描,请大家考虑如何构图、需要添加什么静物、搭配什么衬布、用什么罐子等?
项目二、水粉画的技法与运用
1.教学目标
最终目标:
理解水彩、水粉画的性能。熟练掌握水彩、水粉画的各种技法。
2.工作任务
解决以下问题:静物水粉画、风景水粉画、水粉装饰画
3.活动设计
讨论问题:
以“午后休息”为题,内容自定画一张水粉画、假设你想表达海边的午后、家中的午后、还是学校中的、郊游等。那么每种假设所需要的构成要素是什么?然后结合你的生活经历自己假设一个“午后休息”进行水粉画创作。
项目三
图案平面设计的构成要素与运用
1.教学目标
最终目标:
了解图案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理解装饰美的语言和形式美的法则,掌握图案、美术字在板报和墙报中的运用
2.工作任务
解决以下问题:
图案的构成、点线面的运用、艺术字的运用
3.活动设计
组织同学讨论问题:
画平面构成的作品,注意点、线、面的运用
项目四
美术鉴赏与板报设计
1.教学目标
最终目标:
了解欣赏学习的过程,在文化背景、地域环境各不相同的时空中,形
势风格千差万别的中外美术作品。
2.工作任务
解决以下问题:
中、西美术文化背景
中、西美术种类、特点
3.活动设计
讨论问题:
美术鉴赏的切入点
观赏电影心得体会
项目五
装饰画和中国画技法的步骤与运用
1.教学目标
最终目标:
了解装饰画、中国画、幼儿园环境美化的基本要求和方法,理解关于幼儿园环境美化的需求。熟练掌握装饰画、国画的基本技法和材料运用,创作好装饰画及如何教授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审美、协调能力,使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1.工作任务
解决以下问题:花鸟画、山水画技法运用
装饰画创作要素、幼儿园环境美化
3.活动设计
讨论问题
模拟幼儿园环境美化,场景布置的基本要素、美化的原则。
十一、知识点教学要求
(一)素描
教学目标:
(1)素描的概念
(2)素描的作画步骤
(3)重点是素描线条,透视在写生中的运用
知识点描述:
1.点、线、面
2.构图
3.临摹、写生
(二)水粉画、水彩画
教学目标:
(1水粉、水彩概念
(2)技法的种类
(3)临摹写生、创作
知识点描述:
1.技法的运用
2.临摹、写生的步骤
3.创作的要求
(三)图案平面设计的教学目标:
了解图案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理解装饰美的语言和形式美的法则,掌握图案、美术字在板报和墙报中的运用
知识点描述:
1.图案的变形
2.点、线、面的运用
3.艺术字
4板报设计
(四)美术鉴赏与板报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欣赏学习的过程,在文化背景、地域环境各不相同的时空中,形
势风格千差万别的中外美术作品
知识点描述:
1.中、西美术文化背景
中、西美术种类、特点
美术鉴赏的切入点
观赏电影心得体会
(五)装饰画和中国画技法的步骤与运用
教学目标:
了解装饰画、中国画、幼儿园环境美化的基本要求和方法,理解关于幼儿园环境美化的需求。熟练掌握装饰画、国画的基本技法和材料运用,创作好装饰画及如何教授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审美、协调能力,使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知识点描述:
1、装饰画概念
2.装饰画创作步骤及要求
3.中国画概念
4、花鸟画概念及作画技法
5、花鸟画创作步骤、表现对象
6、环境美画中的中国画元素运用
—
END
—
第三篇:《声乐》课程标准(学前教育专业)
《声乐》课程标准
一、课程管理信息
课程名称:声乐
课程代码:PT2BS09
教学单位:普通课教研室
制定时间:2021年4月
编写负责人:__________
审定负责人:__________
二、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学分:8
课程学时:136
授课对象:学前教育专业
三、课程简介
(一)课程的性质
《声乐》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之一,是专业技能课。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声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让学生懂得一般歌唱知识,学会基本的歌唱技能,并通过练唱不同题材,形式的歌曲,发展思维,全面提高学生作为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音乐素质。课程的任务是要求学生懂得如何运用气息科学发声;正确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感觉歌曲的艺术形象,逐步提高歌唱能力和表现能力,达到能有感情歌唱。
(二)课程的作用
学前教育、幼师专业培养的是综合能力很强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掌握学前教育、幼教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演唱、演奏、舞蹈、绘画等一系列的实践操作技能,歌唱能力的发展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针对歌唱能力的重要性,专门开设了声乐基础课这一课程。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视唱练耳、乐理基础知识等。
四、课程设计
以兴趣为导向,强化专业学习。让学生在完成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中,在音乐的学习情境中学习,通过亲身体验和现场观摩营造竞争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主动参与声乐学习。
以共性为导向,注重个性培养。由于生源掌握音乐程度不一样,所以先从统一的基础知识开始。另外根据学生音色情况、学生基础及学生形象思维型智力特点,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以任务为导向,树立学习理念。通过任务驱动、检查、评估教学法,逐步提高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从被动学习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不断积累知识,丰富经验,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以情感体验为导向,深化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声乐教学中体验音乐的真实内涵,把体验声乐作为一种学习习惯。从艺术作品中感受声乐的内在价值,不断提高审美水平,从而深化对声乐艺术的正确判断。
(一)课程基本理念
1、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
首先,多让学生接触正确的“声音”,灌输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声音观念——自然统一,张驰有度。让学生多听优秀歌唱家的演唱。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也就是听觉艺术,没有声音表象的感觉和积累,当然无法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只有听多了才能对正确的“声音”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更深层感觉到声音的美。多听优秀歌唱家的演唱好处不止这些,它对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提高音乐修养等更是大有裨益。
其次,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正确的范唱。因为教师离学生最近,能及时给学生以具体的声音参照。学生能在第一时间里听到正确的声音,及时找到方向并与之靠拢。而模仿正是声乐学习初级阶段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美好声音的形象语言,激起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唤起她们唱歌的欲望,使学生情绪饱满,感情充沛,从而激起她们歌唱的发声器官、呼吸肌肉的积极运动,在种状态下,歌唱的技巧易于被学生掌握和运用。
再者,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她自己正确的声音,歌唱家也好,教师也罢,她们的声音只能提供一个范本,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让学生唱出自己的音色。因此,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反对学生不动脑子,在声音上一味模仿某某歌唱家的声音,要让学生知道世上没有一样的声音,在声音上模仿的越像,存在的问题就会越多,因为每个人的特点不尽相同。要帮助学生分析了解自身的特性,在掌握科学的声音共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个性特色,唱出自己的音色。声乐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尤其在集体课内。但正确的声音还是会出现,即使是一个音、一句乐句也要及时对学生加以肯定、鼓励并继续强化,让学生记住自己发出的正确声音时身体各部分的感觉。在这样不断的练习和强化下,学生正确的声音概念就会慢慢地建立起来。
2、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地歌唱
首先,让学生在思想上对声乐学习有正确的认识,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使她们认识到声乐学习的特点,知道声乐学习是枯燥的,也是艰苦的,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在心理上要有准备,对自己的要求要适当。作为教师要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告诉她们任何艺术门类不刻苦,不用脑,不下功夫都是难以得到成果的。还要让学生学会正确面对问题,学会思考,在老师的指导下慢慢解决问题,不要急于求成。同时让学生体会声乐艺术的魅力,指导学生聆听,学会欣赏声乐的美,提高学生对歌唱的渴望,锻炼胆量,提高心理素质,增强自信,放松情绪。这样学生就不会对声乐学习轻易地失去学习热情,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也会得到培养。
其次,教师在教学各环节上尽量激发学生的热情。难度偏大的作品会使学生产生畏惧感,演唱失败带来的挫败感也会影响学生唱歌的热情,有时还会带来新的毛病和问题。难度偏易,学生会感觉没有挑战性,热情也会减退。练声曲的选择也要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歌曲本身要有风格特点,使学生对歌曲产生浓厚的兴趣,觉得好听、美,有歌唱的欲望。教材之间的安排要合理,要让学生能学习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不同风格的歌曲,使她们觉得新鲜有趣、富有变化。有时解决一个技术难点,如果很长时间还解决不了,就要换一种手段、方法,或者干脆停一停。不然,教师和学生会陷入“钻牛角尖”的局面,这对于教学非常不利。至于如何控制节奏,除了课前充分的准备外,更重要的是能敏感于学生的学习状况,灵活、适时地进行调整。
3、对学生要有客观、积极而灵活的评价
评价表明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认同,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体验到唱歌和学习带来的乐趣。反过来它又会影响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和态度。评价包括对学生态度的评价,也可以是每个具体教学内容、环节的评价,也可以是整节课或者整体目标的评价。客观的评价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学习状况,了解学习程度,什么地方达到了预想的目标,什么地方还需要继续努力。积极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增强自信心。声乐技巧的学习,需要学生很大的耐心和良好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在一个集体中学习,如果教师能不断地给以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学生就会更有兴趣学习,更有信心和勇气面对问题和困难。教学评价也要因人而异,灵活掌握,不同个性、气质类型的学生应给予不同的评价方式。但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能够更积极地投入到声乐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二)课程设计思路
1.运用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坚持先“相才”再施教的原则。声乐教学有其特殊性,即它最能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2.坚持把握基础训练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声乐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一样,应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在教学中要克服那种追求大歌的习惯做法。
3.坚持直观性原则。声乐教学中一个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即是“模仿”,学生可运用这种方法走便捷之路,进行歌唱状态的模仿演唱,从中找感觉,往往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4.坚持启发性、激发性原则。歌唱不是一个简单的发声器官的运动,在声乐作品的演唱中,歌唱器官与全身肌肉的运动配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基本是凭借感觉、听觉、想象等复杂因素获得提示。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个性情况出发,借助生活中许多意识的自然状态,启发他们有意识地、有想象地歌唱。
5.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声乐教学与其它学科的教学一样,永远存在着师生两方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选择
岗位适用
根据幼儿教师、保育员岗位的工作任务
行业发展
立足推动幼儿教育的发展,提高全国基础教育水平。
课证一致
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
统筹兼顾
就业岗位和发展岗位的统筹兼顾、课程整合和前后课程衔接的统筹兼顾
1.教学内容的选取充分体现“岗位适用”
根据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定位,并对幼师岗位的工作流程、工作任务及相应的职业能力要求进行详细分析。本课程设计了声乐基础、独唱歌曲、儿歌教学制订三大项目,每一项目教学的内容紧扣岗位工作任务。
2.教学内容的选取充分体现“行业发展”需要
按照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及各省市区制定的学前教育发展的计划,在未来的十年内,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但是,幼儿师资的缺口很大,预计,在未来的十年内,幼儿教师的缺口达12万。尽管几年来全国幼儿教育获得了发展,但仍与全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有很大的差距。要缩短这个差距就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幼儿教师,而这个差距就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就业市场。
3.教学内容的选取充分体现“统筹兼顾”
在教学内容设计时统筹兼顾学生的就业岗位和发展岗位,重视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就业首岗主要是幼师,但同时也要兼保育员、幼儿托管中心教员等岗位的知识能力需要,以确保良好的首岗适应,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四)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1.以工作过程序化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设计教学项目,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声乐的教学内容以师生互动为主线,从集体大课的形式,到目标培养的完成,都充分考虑实用性和可塑性。
2.以任务作为教学目标,以理论作为辅助工具,充分体现教、学、做合一
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安排突出学生歌曲演唱能力的培养,以幼教职业作为教学目标,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幼儿需求完成,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边教边实践,在实践中学,在学中实践。
3.以“课堂教学”为指导,以幼儿园合作为前提,合理安排实训实习
课程实训实习的组织与安排以“学校课堂”为指导,在实训实习的组织中,搭建了教学活动实战平台,学生在完成课内学习的同时,完成幼儿教学实际训练和体验。
五、课程目标
培养学前教育幼儿园教师,幼儿教育管理者和保育员及其他幼儿教育工作者。
1、知识与技能
培养幼儿教育工作者,掌握声乐的基本技巧,并能自信演唱一定难度的声乐作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集体大课教学,以及个人表现演唱提高声乐素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学生演唱能力自信心,提高声乐审美能力,能成为幼教工作中德语教育的中坚力量,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六、课程内容要求、课时分配
项目教学表
项目
工作任务
知识要求
技能要求
学时
课内
课外
项目一:
声乐基础知
(20/0)
任务一:
歌唱发声器官的生理构造及其作用、歌唱的姿势、歌唱的呼吸、歌唱的发声、歌唱的共鸣
1、声乐的原理
2、歌唱的基本方法
3、科学的歌唱姿势
4、歌唱的呼吸
5、歌唱的发声技巧
6、歌唱共鸣的认识
1、掌握声乐基础知识
2、对歌唱器官的准确认识
3、歌唱姿势的讲解
4、呼吸的示范练习
5、发声示范
6、几种共鸣腔体的介绍
0
任务二:
歌唱吐字咬字、嗓音的保护、歌曲的分析与处理方法、三种歌唱方法简介、歌曲知识简介
1、歌唱吐字咬字清晰
2、嗓音保护基本知识
3、分析处理歌曲作品
4、美、民、通简介
5、三种歌曲形式简介
1、声母、韵母发音
2、嗓音在生活中和歌唱中
3、分析歌曲的艺术内涵
4、三种唱法的介绍
5、三种歌曲形式介绍
项目二:
发声练习与练习曲
(4/0)
任务三:
发声练习与练声曲
1、发声训练
2、常用练习曲
1、发声技巧的训练
2、常用练习曲教唱
0
项目三:
独唱与齐唱
(40/0)
任务四:
齐唱训练
准确掌握歌曲节奏、音准、力度、速度。
音色的调整训练、对于歌曲速的分析、力度的强弱要把握准确,齐唱的艺术表现。
0
任务五:
独唱训练
1、掌握正确的呼吸
2、歌唱姿势、共鸣要求、吐字咬字
3、独唱的音色
1、呼吸训练
2、歌唱状态的训练和调整
3、独唱的艺术表现
0
项目四:
幼儿歌曲、儿童歌曲
(20/0)
任务六:
幼儿歌曲训练、儿童歌曲训练
1、儿歌发声
2、儿歌的情绪
3、儿歌的表现
1、儿歌识谱技能
2、儿歌演唱技能
3、儿歌表现的内容分析
0
项目五:
合唱指挥基础知识
(10/0)
任务七:
合唱与指挥训练
1、分析合唱作品
2、指挥的基本手势
3、指挥的听觉分析
1、掌握分析合唱作品技能
2、指挥的挥拍
3、指挥的听觉训练
0
项目六:
指挥艺术实践、合唱发声与练习曲
(4/0)
任务八:
指挥和合唱艺术实践
1、合唱的音色调整
2、和声的效果
3、合生练习曲记忆
4、合唱与指挥的相互配合5、指挥的要素
1、对与音色的敏感
2、对和声的判断
3、声部的线条清晰
4、指挥与队员的讲解
5、指挥的案头工作
0
项目七:
合唱歌曲
(20/0)
任务九:
合唱歌曲排练
1、声部的划分技能
2、单一声部的练习
3、合唱歌曲训
1、掌握合唱发声技巧
2、单一声部的音色统一
3、能够分析歌曲结构
0
项目八:
中外独唱歌曲
(18/0)
任务十:
歌曲演唱训练
1、熟悉艺术歌曲
2、演唱中国作品
3、演唱外国作品
1、掌握歌唱的基本技巧
2、能准确把握歌曲情绪
3、掌握分析歌曲的技巧
0
课时合计136
136
0
七、项目方案设计
项目一
声乐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最终目标:
掌握声乐基础知识,理解歌唱的基本原理,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以及歌曲形式,学会分析歌曲作品,懂得嗓音的保护。
促成目标:
1、提高声乐意识和认识水平。
2、为学习声乐打下理论基础。
任务一:
歌唱发声器官的生理构造及其作用、歌唱的姿势、歌唱的呼吸、歌唱的发声、歌唱的共鸣
教学目标
最终目标:
掌握声乐的基本理论。
促成目标:声乐理论基础
工作任务:
通过书本的理论讲解,对声乐的初步认识,讲解关于歌唱的基本知识,为接下来的的声乐学习打好基础。
相关实践知识:
乐理知识学习
歌曲作品的聆听
活动设计:
模拟家访活动和幼儿突发疾病状况。
考核方式:
讨论歌唱呼吸,学习歌唱发声。
思考与练习:
1、学习歌唱要多长时间?
2、学习歌唱理论的重要性。
3、关于音色的判断。
4、呼吸练习。
任务二:
歌唱吐字咬字、嗓音的保护、歌曲的分析与处理方法、三种歌唱方法简介、歌曲知识简介
教学目标
最终目标:
歌唱中能够正确的吐字咬字,知道怎样保护嗓子,对歌曲能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处理,了解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区别,知道歌曲的艺术存在形式。
促成目标:
提高对歌唱艺术的认识水平,能够进一步提高声乐的理论技巧,为处理和分析声乐作品做准备,把审美意识提高到歌唱艺术的重要位置。
工作任务:
1、吐字咬字训练。
2、嗓音保护讲解。
3、处理歌曲的基本方法讲解。
4、三种唱法的观摩
5、对学堂乐歌、民歌以及艺术歌曲的基本理解。
相关实践知识:
朗读诗歌,注重吐字咬字的技巧,在生活中学会保护自己的嗓子,分析简单的歌曲作品,聆听声乐作品。
活动设计:
朗诵诗歌,歌曲作品试着演唱
考核方式:
演唱歌曲过程进行评价。
思考与练习:
歌唱的吐字咬字和平时说话的区别。
项目二
发声练习与练习曲
教学目标
最终目标:
掌握发声技巧,熟悉发声基本练习曲
促成目标:
为系统学习歌唱做铺垫,养成良好的歌唱状态。
任务三:
发声练习与练声曲
教学目标
最终目标:
养成科学的发声习惯。
促成目标:
为演唱好一首歌曲做好声音准备。
工作任务:
发声示范练习,强调呼吸、共鸣、音准、姿态。重点练习中低声区音域。
相关实践知识:
听歌唱家的演唱,通过模仿来逐步提高自己。
活动设计:
闻花香式的呼吸训练以及狗喘气方法。
考核方式:
个别指导和评价。
思考与练习:
1、歌唱前为什么要进行发声练习?
2、歌唱发声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3、元音的吐字方法你能做到吗?
项目三
独唱与齐唱
任务四:
齐唱训练
教学目标
最终目标:
齐唱歌曲在音乐教学中最常被使用,尤其针对幼是专业学生毕业走向岗位后可以经常使用。
促成目标:
对于齐唱歌曲的听觉效果的提高,能进一步提高声音审美水平。
工作任务:
整齐的音头训练,吐字咬字的归韵进行纠正,对声音的统一进行调整。
相关实践知识:
听进行曲
活动设计:教唱训练
考核方式:
讲究统一而不是独特与个性,所以声音要融入集体。
思考与练习:
由齐唱引发同学们对生活的思考,团结的作用。
任务五:
独唱训练
教学目标
最终目标:
能单独表现和演唱歌曲作品
促成目标:
增强自信心。
工作任务:
集体声乐训练,培养整体水平的同时还要注重个性的培养。
相关实践知识:
学习初级声乐作品,通过模仿、聆听、演唱来不断改进自己的缺点。
项目四
幼儿歌曲、儿童歌曲
任务六:
幼儿歌曲训练、儿童歌曲训练
教学目标
最终目标:
通过儿歌学习来进行分析小孩的心里情况,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够教唱儿歌,并学会欣赏儿歌。
促成目标:
为以后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毕业后工作岗位需求做准备。
工作任务:
1、培养识谱能力
2、培养演唱儿歌的技能
相关实践知识:
听儿歌,学儿歌。
活动设计:形体动作加歌唱
考核方式:表情动作和声音是否一致?
思考与练习:儿歌的学习能提高哪方面的能力。
项目五
合唱指挥基础知识
任务七:
合唱与指挥训练
教学目标
最终目标:
1、能够进行合唱的训练。
2、能分析合唱作品。
3、学会指挥的手势。
促成目标:
能够从合唱艺术中体验歌唱艺术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以及提高对声乐艺术的审美水平,能够指挥一个合唱团。
工作任务:
1、合唱声音的训练。
2、合唱中和声的和谐性。
3、指挥手势教学。
相关实践知识:
欣赏合唱作品。
活动设计:指挥手势的教学
考核方式:
对指挥手势的掌握情况进行分析。
思考与练习:合唱歌曲与独唱歌曲的区别。
项目六
指挥艺术实践、合唱发声与练习曲
任务八:
指挥和合唱艺术实践
教学目标
最终目标:
能排练简单的合唱歌曲作品。
促成目标:
促进合唱的发展。
工作任务:
合唱训练。
相关实践知识:
合唱指挥手势训练。
活动设计:指挥排练作品
考核方式:
对合唱指挥中一首作品的理解意识。
思考与练习:在合唱训练中最难掌握的是?
项目七
合唱歌曲
任务九:
合唱歌曲排练
教学目标
最终目标:
通过合唱训练见识更多的合唱作品。
促成目标:
便于以后自己能够独立进行合唱排练。
工作任务:
合唱训练,各个声部加强训练。
相关实践知识:
分声部练习
活动设计:集体演唱
考核方式:
声音的理解和标准共性
思考与练习:合唱中是在压制个性吗?
项目八
中外独唱歌曲
任务十:
歌曲演唱训练
教学目标
最终目标:
能独立处理和完整演唱中外作品。
促成目标:
增加声乐文化修养
工作任务:
1、声乐训练。
2、歌曲作品处理。
3、音乐会。
相关实践知识:
1、独立演唱歌曲。
2、观看歌剧演唱。
活动设计:增强学生的自信
考核方式:
演唱作品
思考与练习:终身学习声乐
八、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与手段
1、声乐教学教材的选择
幼师的声乐教学,既要注重技能教学,又要注重声乐理论知识和学生音乐修养的培养,其目的要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科学的呼吸、发声技能,获得全面良好的声乐艺术发展。根据幼师实际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要针对学生实际进行选择,幼师生基础差、起点低、音域窄、发声散、气息短等特点,在一年级的学习上,选择重点可立足于旋律平稳,节奏简单,句逗多的作品,避免跳跃和急于求成。在教材的编写中可加入大量的幼儿歌曲。在声乐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形象和感染力强的特点,让学生完整地了解作品内容及故事情节来获取知识,也可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如何运用声音+音色+气息、力度、节奏、速度来表现一首歌曲的思想内涵,使学生自己也能积极主动地用“情”来演唱歌曲。后两年,根据专业的不同,可探索性地加一些二部、二部合唱歌曲及一些幼儿歌曲。除了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之外,还要注意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加设声乐理论大课,以解决学生的声乐理论问题并拓宽学生在声乐教育理论上的知识面,如发声的原理、发声技巧、歌唱生理和嗓音的保护、幼儿唱歌教学理论和童声训练或童声合唱训练基础理论等,并尝试讲述“儿童歌唱生理与心理”,这样才能使每位同学大致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以适应幼儿音乐教学的需要。
2、创新教学设计
传统的幼师声乐教学方法主要有:练习法、欣赏法、演示法以及讲授法等,主要侧重声乐技能的训练,作为新型的声乐教师,应该向柯达伊、奥尔夫、达尔克罗兹等先进的教学法汲取营养,兼收并蓄,改善教学方法,将声乐与舞蹈、美术、戏剧、文学、影视等进行有机结合,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很有帮助。
3、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幼师声乐教学以提高歌唱技能为目的,先从简单的歌曲开始训练逐步提高到有一定难度的歌曲训练,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歌唱技能的目的。这种教学虽也能逐渐地提高学生的歌唱技能,但对学生整体素养地提高见效甚微而且脱离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特点,所以并不可取。针对学生的现状和声乐小组课教学的需要,建议把声乐教学分成了美声唱法部分、民族唱法部分、通俗唱法部分、幼儿歌曲表演唱部分、合唱等五大部分。针对幼儿园教师的特点添加一个幼儿歌曲表演唱部分教学是很必要的,很多学生在学了各种唱法后,幼儿歌曲不会唱了,要么白声要么虚声,而歌曲不知道该怎么表演,所以幼师学生还是很有必要学习一下幼儿歌曲的演唱和表演。这个部分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幼儿歌曲的技巧,还要学生掌握幼儿歌曲的表演。
根据幼师的专业特点把声乐课和音乐欣赏、幼儿舞蹈及幼儿园音乐教学法等几门学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发挥教育的合力。在每一部分教学中都安排了1-2课时的音乐欣赏课,用来增强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素养。如:在合唱部分教学中通过让她们观赏上海少女合唱团的演唱,让学生通过听、看、议对合唱的和声效果、整体表演有一直观地感知和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合唱的内在愿望。又如在幼儿歌曲表演唱的部分教学中,笔者结合幼儿园音乐教学法、幼儿舞蹈,让学生分析所教的幼儿歌曲适合哪个年龄段,并让学生创编动作、设计教学、尝试教学。通过这一部分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幼儿歌曲的演唱技巧、学会了为幼儿歌曲创编动作,而且对幼儿园的歌唱教学设计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幼师声乐部分教学的开展和改革,给声乐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教师在教学上有了更多的思考,学生在学习上有了更多地主动。通过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一定的歌唱技能技巧、提高了对美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更因为声乐教学结合了幼师的专业特点使得学生能更好的胜任幼儿教师的工作岗位。
九、教学评价、考核
重视形成性评价是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自其产生至目前,形成性评价与质性评价、定性评价的运用相结合,其运用类型逐渐丰富并发展为真实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等几种。
(一)真实性评价
真实性评价指的是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评价学生的表现。真实性评价任务都是学习过程中有意义、有价值得重要经历。例如,在真实性评价中,一名学生为了解释发动机的零件,可能需要重新组装一个发动机,相反,传统的评价方法强调的是对发动机零件的记忆。真实性评价暗含的含义是:评价是学习的一部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成功或失败只能用学生在心的环境中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地具体事实说明。
(二)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关注“我们怎么知道学生知道了什么”,要求定期观察和评价学生的表现。学生应该知道评价的标准,明确的标准不仅可以使学生知道关键信息,同时也可以给学生确立一个奋斗的目标。
表现性评价常常与真实性评价一起运用,并且与真实性评价一样有着以下的评价任务特征和评价要求。真实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的任务特征是:情景化、整体化、元认知化(需要学生思考他们的思考过程)、与所教的课程内容相关、灵活性(可以以多种方式展示知识和技能)。真实性评价与表现性评价的要求是:多种形式、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具体的标准、常规的学习结果和自我反思和个人内心反省。
(三)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是一种形成性教学评价。它针对以分等和奖惩为目的的终结性评价的弊端而提出来,主张面向未来,面向评价对象的发展。发展性教学评价着力于人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着力于促进人的完美和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的教学评价。发展性教学评价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主张使更多的人成为评价主体,特别是使评价对象夸为评价主体,重视评价对象自我反馈、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认识的作用。发展性教学评价在重视施教过程中静态常态因素的同时,更加关注施教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因素。发展性教学评价更加强调个性化和差异性评价。要求评价指标和标准是多元的、开放的和具有差异性的,对信息的收集应当是多样、全面和丰富的,对评价对象的价值判断应关注评价对象的差异性,有利于评价对象个性的发展。发展性教学评价在重视指标量化的同时更加关注不能直接量化的指标在评价中的作用,强调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结合运用。认为过于强调细化和量化指标,往往忽视了情感、态度和其他一些无法量化而对评价对象的发展影响较大的因素的作用。
十、课程实施条件
幼师声乐教学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歌唱技能技巧,对音乐和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能力及培养高尚艺术情趣的教育活动。声乐教学既有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同的方面,又有它自身很独特的方面。幼师声乐教学是努力做到以“学生怎样学”为中心,尽量使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描述适合幼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知识结构以便于学生理解。
(一)乐理基础理论知识
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系统性学习的前提是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基础,并于加深对声乐艺术的理解。
(二)视唱练耳基础。
视唱练耳基础对于学习声乐至关重要。一方面声乐作品的识谱能力是学生必备能力之一,另一方面耳朵的听觉能力也决定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
END
—
第四篇:《舞蹈》课程标准(学前教育专业)
《舞蹈》课程标准
一、课程管理信息
课程名称:舞蹈
课程代码:PT1BS03
教学单位:普通课教研室
制定时间:2021年4月
编写负责人:__________
审定负责人:__________
二、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学分:8
课程学时:136
授课对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三、课程简介
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已成为保证幼儿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幼儿教育专业中,舞蹈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程之一。舞蹈是人类最早的一种艺术活动,它是经过提炼和加工,以人体的造型和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手段,来表现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现代人文化生活和自娱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高精神文明程度,陶冶美的情操,充分发挥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促进身心发展的重要手段。舞蹈教学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舞蹈的内涵和音乐及表现形式,应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和现代生活的实际。通过学前教育舞蹈学,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素养和精神文明程度,使其具有担任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能力。学前艺术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美的形象、动人的音响和令人愉悦的形式,潜移默化地感染幼儿。
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与专业院校的舞蹈课程不同,具有自己的特点,它既要学习一些舞蹈基本功技能,又要学习幼儿舞蹈知识与技能,在以后所从事的幼儿教育中发挥出来。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能帮助学生实现以下的价值。
(一)陶冶审美情操,抒发个人情感
舞蹈无论对于人的气质培养,还是人的审美提高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升华,想象力和创造力得。
到激发,由于舞蹈艺术是以美的载体来传播人类深层的情感信息和表达人类对真、善、美共同的向往与追求。
(二)发展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舞蹈课程,可以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敏锐的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强化学生的感知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
(三)掌握必备技艺,形成职业素养
舞蹈是一门艺术课程,但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技能与技巧。我们对技能技巧方面的要求是尽量广一些,深一些,主要能为我们今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奠定一些必备的基本技艺。
四、课程设计思路
1)
贯彻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教学内容安排尽量采用具体→抽象→活学的思路,加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基本功训练,幼儿舞蹈训练的直观教学,强化临摹与创作结合的能力。适当体现探索、发现、创造的方法,逐步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
2)教学内容安排应贯彻深入浅出、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系统性、科学性,兼顾与专业课程的衔接。
1.课程设计理念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模式,以能力培养为重点,采用“教学项目化、学习自主化、实践职场化”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
系,做到教学做学合一。
基于项目导向,突出实践能力。
开展情景教学,模拟实际环境。
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注重过程评价,强调全员参与。
利用多种资源,强化自主学习。
2.总体设计思路
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以更多的活动空间,让他们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精讲多练,多示范,适当增加课堂练习时间,以减少学生课外负担。在教师讲课中要贯彻设疑(提出矛盾)、析疑(分析矛盾)、解疑(解决矛盾)三个环节的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对舞蹈现象有好奇心,并能进行独立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探索问题的思路。教学中应尽量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如现代信息技术等,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教学内容选择
基础模块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
统筹兼顾
就业岗位和发展的统筹兼顾、课程整合和前后课程衔接的统筹兼顾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要关注学生对舞蹈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学习信心的坚持与增强,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要学习职业教育理论,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了解一些相关专业的知识,熟悉舞蹈在相关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提升教学能力。
要根据不同的舞蹈知识内容,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进行多种教学方法探索和试验。
2.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1)
示范法
舞蹈教学的示范法在树立舞蹈动作概念和学生学习舞蹈动作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要求教师以准确、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示范动作。教师讲解与示范是相辅相成的教学方法,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它们之间的关系,语言要形象生动,示范动作一定要优美、准确,尤其对不断变化方向、路线的舞蹈,教师一定要耐心讲解、反复示范,直到学生掌握为止。
(2)
练习法
练习法是根据舞蹈要求,有目的地反复练习。练习法有三种:第一种是对个别的某一难点动作的方法练习,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动作,使舞蹈更加完美;第二种是对舞蹈从头到尾的排练,对学生在整个舞蹈排练中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提醒,使学生迅速掌握正确的舞。
蹈动作和提高表演能力,使舞蹈的表演更加完整;第三种是不断变换舞蹈练习的组合,使学生在不断变换的练习中,逐步了解舞蹈的难度。
(3)
分解组合法
舞蹈教学中的分解组合法,是指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把舞蹈的基本动作、重点难点动作进行分解后,再把分解动作组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如:先教上肢动作,再教下肢动作,然后再把分解动作组合起来进行完整动作的练习;也可把舞蹈分解成段落或不同角色的动作,然后再组合起来完整串联。运用分解组合法时应注意目的性和科学性。
(4)
观察模仿法
舞蹈教学中的观察模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通过观看教师或同学示范表演,模效动作。如:先一些难于的组合动作,教师可以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边观察边模仿。运用观察模仿法时,被观察者的动作应是准确、富有感染力的,教师应有简明的语言提示。运用观察模仿法可以保持舞蹈动作的完整性。
(5)
语言提示、讲解、口令的方法
用语言提示,讲解舞蹈的内容、情节、动作要点、思想情感等,运用口令使学生掌握基本动作的节奏和规律,是舞蹈教学中的辅助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加快学生对舞蹈内容、情感的理解和对动作的掌握,从而增强学习兴趣。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语言口令的简明。学习具体动作时,口令的运用不宜过多,应加强音乐与动作的配合。
(6)
个别教学法
舞蹈的个别教学法是指教师对舞蹈学习能力较差或较强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可以缩小集体学习舞蹈的水平差距,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增强自信心,运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计划和针对性,保证个别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六、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方案。对舞蹈课程而言,学习策略主要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和资源策略等。认知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调控策略是指学生对学习进行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的策略;资源策略是学生合理并有效利用网络、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市场营销的策略。
学习策略是灵活多样的,策略的使用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具有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的能力。在舞蹈课程学习中,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
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认知策略
1)根据需要进行预习。
2)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
3)在学习中积极思考舞蹈动作。
4)在学习中善于记动作。
5)对所学习内容能主动复习。
2.调控策略
1)明确自己学习的目标。
2)明确自己的学习需要。
3)制订简单的学习计划。
4)把握学习的主要内容。
5)注意了解和反思自己学习中的进步与不足。
6)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7)经常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学习体会。
3.资源策略
1)注意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丰富自己的学习。
2)使用网络工具软件查找舞蹈的主题信息。
3)注意生活中接触到的舞蹈问题。
4)能利用实践演出或网络上的学习资源。
七、考核方案设计
《舞蹈》是一门考试课,教学效果评价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课堂参与与课前准备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教师评定与学生评定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学习舞蹈的态度和职业能力。
形成性考核包括常规(学习态度、出勤、课堂表现、职业行为等)、课堂作业(各能力训练分项目或任务完成的情况,以及舞蹈表演作业)、平时测试、课外作业等。
终结性考核包括课程综合训练项目完成情况及成果展示、课程综合设计或报告、期末完成舞蹈的情况等。
八、课程目标
1.总体能力目标
1)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舞蹈知识。
2)培养学生的感知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4)幼师舞蹈教学的目标有两个层面:一是引导学生掌握舞蹈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陶冶学生美的情操,提高学生自身的艺术鉴赏力和文化艺术素养;二是让学生了解幼儿舞蹈的基础知识与创编方法,训练学生教幼儿舞蹈的组织教学能力,为将来在幼儿园工作做准备。
5)要培养合格的幼儿艺术教师,我们通过改变传统的只重视单
一技能技巧的训练和舞蹈组合学习的课堂模式,在专业舞蹈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审美能力、组织能力,强化职业意识,紧密联系职业需求,重点突出学以致用。
2.具体能力目标
①
掌握舞蹈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舞蹈的基础理论知识,初步懂得人体美和动作美的概念,明确幼师学生舞蹈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②
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基本技能和舞蹈的素材,能够按人体基本活动规律和舞蹈的表现规律做动作组合及跳集体舞蹈;了解民族、民间舞的风格与特点,学习具有典型性的民族、民间舞蹈及动作素材。
③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身体姿态和舞蹈基本素质训练,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发展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和柔韧性。
④
了解幼儿舞蹈的特点,具备阅读和再现幼儿舞蹈教材的能力,并能自学、记录和初步创编幼儿舞蹈,掌握幼儿舞蹈教学方法,能讲解示范舞蹈动作和组织领导幼儿舞蹈活动。
⑤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树立为幼儿教育事业服务精神,热爱儿童,刻苦学习;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积极主动精神以及创造性、表现力和活泼愉快的情绪,树立团结合作的意识,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陶冶美的情操,培养文明行为,提高鉴赏力和文化艺术素养。学前教育专业舞蹈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互相联系的整体,是通过课内外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共同完成的。
九、课程内容要求、课时分
项目教学表
项目
工作任务
知识要求
技能要求
学时
讲授
实训
项目一:
训练学生基本功
(40)
任务一
地面压前旁腿
舞蹈的含义
舞蹈基本功训练
第一节常用基本动作与舞姿
训练学生的舞姿
任务二
软度训练
舞蹈基本功训练
第二节
基本功技能与训练
脚本手位
基本脚位
任务三
掌握中间组合舞蹈基本功训练
第三节
中间组合训练
掌握组合要领与要求
任务四
古典舞常用手型和脚型
舞蹈基本功训练
第四节
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
掌握动作韵律
项目二:民间舞训练
(30)
任务五
培养学生对舞蹈感觉
第一节
藏族舞蹈
掌握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任务六
培养学生对舞蹈感觉
第二节
汉族舞蹈
掌握汉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任务七
培养学生对舞蹈感觉
第三节
苗族舞蹈
掌握苗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项三:
幼儿舞蹈训练
(36)
任务八
了解幼儿舞蹈的教育意义
第一节
幼儿舞蹈教育的意思
掌握幼儿舞蹈的特点
任务九
掌握幼儿舞蹈组合第二节
幼儿舞蹈组合训练
《我是一个大苹果》
《西瓜》
《我的小小手》
《数星星》
掌握幼儿舞蹈的组合14
项目四:
幼儿舞蹈创编(30)
任务十
掌握幼儿舞蹈的点和线
第一节
幼儿舞蹈作品的特点
第二节
幼儿舞蹈创编的原则
学习幼儿舞蹈创编
任务十一
掌握幼儿舞蹈的点和线
第三节
幼儿舞蹈的过程
第四节
幼儿舞蹈的排练
掌握基本要求点
任务十二
完成幼儿舞蹈的创编
第五节
幼儿舞蹈的实践创编
幼
学习幼儿舞蹈创编
课时合计:136
十、项目方案设计
项目一:舞蹈的基本训练
第一节
常用基本动作与舞姿
第二节
扶把基本技能与训练
第三节
中间组合训练
第四节
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
教学目标:
(a)培养正确身体姿态和健美体型的形体训练,发展身体的协调性、柔韧以及与舞蹈相关的身体素质的训练。
(b)使学生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和幼儿舞蹈的基本步法及其组合。
(c)初步了解人类的起源及发展历程,从中探寻人类舞蹈艺术是如何产生的。
(d)在发现中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e)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美、感悟美、初步领会舞蹈艺术的精髓所在。
项目二:民族民间舞蹈
第一节
汉族民间舞(东北秧歌)
第二节
藏族民间舞
第三节
苗族舞蹈
教学目标:
(a)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高雅美好的情感情操。
(b)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认识事物的严肃地科学态度。
(c)
激发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关注和热爱
项目三:幼儿舞蹈
第一节
幼儿舞蹈教育的意义
第二节
幼儿舞蹈组合教授
第三节
幼儿舞蹈组合实践
教学目标:
幼儿舞蹈教学的基本原则是舞蹈教学活动必须遵循的准则,是指导教学的基本原理。其原则有:科学性、思想性、启发性、直观性、力量性、巩固性、系统性及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这些原则对于舞蹈教学具有普通指导意义。舞蹈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遵循和贯彻舞蹈教学的基本原则,才能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审美、协调能力,使学生学习舞蹈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项目四:幼儿舞蹈创编
第一节
幼儿舞蹈作品的特点
第二节
幼儿舞蹈创编的原则
第三节
幼儿舞蹈的过程
第四节
幼儿舞蹈的排练
第五节
幼儿舞蹈的实践创编
教学目标:
(a)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创编儿童舞蹈。
(b)了解、掌握儿童舞蹈风格、韵律,感受其独特魅力。在表演的过程中,感受快乐对舞蹈产生兴趣,同时爱上舞蹈。
(c)培养幼师生的综合能力,充分显示出教师为辅、幼师生为主的教学特点。
(d)表现儿童舞蹈的特点,引导幼师生运用一些编舞技法创编儿童舞蹈,感受儿童舞蹈的风格特征,进而学习儿童舞蹈并对生活产生积极乐观的态度。
十一、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课程采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用书。
舞蹈(基础版)吴彬
主编
—
END
—
第五篇:《儿童文学》课程标准(学前教育专业)
《儿童文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管理信息
课程名称:儿童文学
课程代码:PT2BS06
教学单位:普通课教研室
制定时间:2021年4月
编写负责人:_________
审定负责人:_________
二、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学分:4
课程学时:68
授课对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三、课程简介
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本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是为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有关儿童文学的专业理论与文学史知识,把握儿童文学发展成果而开设的一门综合性文化课。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儿童文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树立先进的儿童观,以利于今后在教学工作中做好少年儿童的课外阅读辅导工作,使之具有教育教学需要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并为今后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打下基础。
四、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属于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专业基础技能课程,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模式,以能力培养为重点,采用“教学项目化、学习自主化、实践职场化”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到教学做合一。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不同内容,可灵活地采用讲授法、自学辅导法、小组讨论法、作品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六、学习策略
1.认知策略
1)根据需要进行预习;
2)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
3)在学习中积极思考;
4)在学习中善于记要点;
5)对所学习内容能主动复习并加以整理和归纳;
2.调控策略
1)明确自己学习的目标;
2)明确自己的学习需要;
3)制订简单的学习计划;
4)把握学习的主要内容;
5)注意了解和反思自己学习中的进步与不足;
6)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7)经常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学习体会;
3.资源策略
1)注意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丰富自己的学习;
2)使用网络工具软件查找主题信息;
3)注意生活中接触到的数学问题;
4)能利用图书馆或网络上的学习资源;
七、考核方案设计
本课程为考查课,采用教学效果评价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学业成绩考核由平时表现、创编作品、幼儿园实训活动、期末考试构成。其中,出勤情况纳入学业成绩占10%,课堂平时表现、回答问题、积极发言情况占15%。创编作品20%、幼儿园实训活动25%、期末考试占30%。
1.创编作品,以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为主。
2.作品讲演由学生选出的观众评委和教师评委现场打分。
3.幼儿园实训活动,由幼儿园指导教师和学校指导教师根据幼儿园儿童文学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情况评价。
4.凡在正式报刊上发表的作品,每篇加10分。
5.期末考试采用随堂考试的方式进行。
考查成绩60分以上(包含60分)的学生,能力考核合格。
八、课程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定位: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儿童文学基本素养,儿童文学作品鉴赏的能力、改编、创作的能力、组织儿童文学教学活动的能力,“知识•能力•应用”三维一体。
(1)知识目标:提高学生儿童文学素养
通过《儿童文学》这门专业课,培养美好的情感,温暖的情怀和健康的人格,陶冶的情操,具有良好专业素质,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厚实儿童文学理论功底和研究精神,有广阔儿童文学视野、有较强阅读指导能力和文学活动组织能力,成为适应现代学前教育需要的优秀教师。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儿童文学鉴赏、创编、讲演水平
采用“案例学习——阅读鉴赏——作品创编——展示交流——表演讲授”五段式学习实践模式,形成儿童文学鉴赏的能力,具有儿童文学创编、讲演的能力,具有组织儿童文学教学活动的能力,为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助力。
(3)应用目标:巩固实践实训成果
在提高儿童文学综合能力基础上,重点进行幼儿童话、儿歌、幼儿故事、幼儿图画文学4个项目化能力训练,汇总4个项目化作品结集出版。自选、创编作品在舞台、幼儿园进行表演或教学。
九、课程内容要求、课时分配
教学
项目
教学
课时
课堂
学习
自学
学时
实训
课时
一、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0
二、儿歌
三、童话
四、儿童故事
五、图画书
合计:
十、项目方案设计
项目一
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项目目标:
(1)理解儿童文学的概念。
(2)了解儿童文学所包含的内容。
(3)懂得儿童文学对幼儿教师的重要性。
学习内容:
(1)儿童文学概说:概念、范围、层次
(2)儿童文学的特点
(3)儿童文学的功能
(4)儿童文学与幼儿文学
项目二
儿歌
项目目标:
(1)掌握儿歌的概念及特点
(2)了解儿歌的分类和特殊艺术形式
能力要求:
(1)会欣赏儿歌并进行初步的儿歌创作
(2)掌握儿儿歌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设计与组织的方法
学习内容:
(1)儿歌的特点
(2)儿歌的类型和传统艺术形式
(3)儿歌创作、评价、表演
项目三
童话
项目目标:
了解什么是童话以及童话的特点与分类。
能力要求:
(1)会欣赏、表演并能自己创作童话。
(2)学会运用童话设计与组织幼儿教育活动。
学习内容:
(1)童话概说:概念、起源、发展
(2)童话的特点和分类
(3)童话的创作
项目四
儿童故事
项目目标:
(1)理解幼儿故事的概念及特点
(2)了解幼儿故事的种类
能力要求:
(1)学会欣赏并创作幼儿故事
(2)掌握幼儿故事在教学活动中的设计与组织的方法
学习内容:
(1)幼儿故事的特征
(2)幼儿故事的类型和表现手法
(3)幼儿故事的改编、创作、评价、表演
项目五
图画书
项目目标:
(1)掌握图画书的概念、意义、概况、艺术特征、基本形式、构成(2)图画书的的创作和改编
(3)学会运用图画文学设计与组织幼儿教育活动
能力要求:
(1)阅读鉴赏
(2)图画文学创编
(3)学生作品展示与交流
(4)图画文学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设计与组织
学习内容:
(1)图画书的含义和发展
(2)图画书的艺术特征及基本形式
(3)图画书的创作和改编
十一、知识点教学要求
(一)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教学目标:
(1)理解儿童文学的概念。
(2)了解儿童文学所包含的内容。
(3)懂得儿童文学对幼儿教师的重要性。
知识点描述:
(1)儿童文学概说:概念、范围、层次
(2)儿童文学的特点
(3)儿童文学的功能
(4)儿童文学与幼儿文学的区别
(二)儿歌
教学目标:
(1)掌握儿歌的概念及特点
(2)了解儿歌的分类和特殊艺术形式
知识点描述:
(1)儿歌的特点
(2)儿歌的类型和传统艺术形式
(三)童话
教学目标:
了解什么是童话以及童话的特点与分类。
知识点描述:
(1)童话概说:概念、起源、发展
(2)童话的特点和分类
(四)儿童故事
教学目标:
(1)理解幼儿故事的概念及特点
(2)了解幼儿故事的种类
知识点描述:
(1)幼儿故事的特征
(2)幼儿故事的类型和表现手法
(五)图画书
教学目标:
(1)掌握图画书的概念、意义、概况、艺术特征、基本形式、构成(2)图画书的的创作和改编
(3)学会运用图画文学设计与组织幼儿教育活动
知识点描述:
(1)图画书的含义和发展
(2)图画书的艺术特征及基本形式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