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作文2不善待老人

时间:2019-05-14 22:56: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ppt作文2不善待老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ppt作文2不善待老人》。

第一篇:ppt作文2不善待老人

ppt作文2善待老人

(描述图片)An angry feeling arises in my mind when I look at this picture.The cartoon a family football match, which is totally different from a regular one.Without strikers, only 4 goalkeepers, who are sons and daughter of the old father, are guarding 4 goals respectively.Besides, the old father acts as a ball to replace the real one.(引出主题)It is clear that the picture implie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our society today: the younger generation take their parents as a burden and refuse to take care of them.(分析原因)What may account for this social phenomenon? People often make excuses for refusing to support their aging parents.They have forgotten how their parents took care of them, and have betrayed the Chinese traditions of respecting seniors.(你的态度)From my view, such a behavior should be criticized and condemned.(给出对策)To solve the problem, a combined effort is really necessary.(对策一)First of all,the younger generation should 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y to take care the elderly.(对策二)Secondly, the government should set up a sound elderly-care system and cover more pension and medical care expenses.(进行总结)Only in this way could the elderly have a happy life.主题:年轻人视老认为负担,拒绝赡养老人。

原因分析:1.他们忘记了老人对他们的抚养。

2.背叛传统。

得出结果:对个人和社会都带来不好的影响。1.老人很痛苦悲伤。2.传统道德丢失 对策:1.年轻人应该肩负抚养老人的责任。2.政府应该建立健全养老体系、退休金、医疗照顾。

第二篇:尊敬老人_善待自己

道德讲堂《敬老活动》授课时间:2014.11.24授课地点:河镇乡中心小学道德讲堂授课人:刘廷元

尊敬老人,树立良好社会风尚

从历史文化传承来说,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中华民族,之所以血浓于水,之所以历尽沧桑生生不息,之所以“人情味”非常浓厚,尊老敬老爱老是一个重要方面。

每一个民族、每一种文化,都有它的生命力,都有它独到的魅力,但是中华民族,以深挚的情感,凝聚起全中国十三亿人口,以及海外的广大同胞、侨胞,那些传统美德(包括尊老敬老爱老的美德)是功不可没的。一首《常回家看看》不知打湿了多少观众的眼睛,震撼了多少游子的心灵,说出了多少天下父母的心里话。一首歌为什么能引起如此强烈共鸣?这是因为这首歌用最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人世间最普遍的真挚情感,回应着人民群众对传统美德的呼唤。

社会逐渐步入老龄化,如何能让老年人欢度晚年,为其子女们消除后顾之忧?如何让全社会的人都能真正做到敬老爱老?如何让老年人在创造和谐社会中再现活力„„现代社会意义上的养老不再是停留在满足老年人的吃住,而且要为老年人创造温馨、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进一步继承发扬了“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共和国的宪法中不仅将赡养父母列为儿女的义务,而且在公共福利事业中,建立、发展、壮大了社会主义 的敬老事业,形成了良好的健康的社会道德环境。

家庭、社区、单位共同营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良好环境。孝与感恩文化建设,要齐抓共管。单位要结合职业道德实际创建有效的运行模式,社区要提高执行能力建立保障机制,各种媒体应当理直气壮的宣传以孝敬父母为核心的孝道文化,使知恩、感恩、报恩形成主体主流的舆论共识,真正把我国建成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

一、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亲情是一个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天经地义的事。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但是关爱老人并不单单是一个家庭的事,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无论是养老事业的发展,还是全社会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生活状况、文化生活状况的关心,都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我们建首善之城、创文明城市的实践体现。

我国已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让他们度过幸福、美满、安详、健康的晚年,共享人类社会发展的成果,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尊重老年人就是尊重人生和社会发展规律,就是尊重历史。父母生养了子女,子女必须孝敬父母,这是儿女们应该尽到的责任。老人,是我们的长辈,他们辛勤劳动了一辈子,为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并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所以,尊敬老人既是对老人的关心与照顾,又是继承前辈们“财富”的需要。“老年人是一座活着的图书馆”、“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人人都敬老,社会更美好„„”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从为人子女,变成了为人父母,可以说上有老,下有小,对尊老爱幼也越发体会得深了,也越发感到尊老敬老的重要了。

尊老敬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我们对老人没有理由不孝敬。我们知道,人的一生都要

经过幼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等五个不同的阶段,这是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五个阶段又可分为靠父母抚育、独立生活和靠子女敬养的过程。由此可见,尊老敬老是形成人生良性循环的需要,是让人类繁衍畅流无阻的必备要素。如果在人生的这三个过程中出现严重问题,将直接影响人的本身的发展,人类也必然会形成老少不养的恶性循环。

人生最美夕阳红,世间最美老年花,没有人会永远年轻,老年人拥有的是智慧和经验,别说老年人爱啰嗦,每一句话里有真情,每一个字也是渴望,多陪老人说说话,会有好处。

我国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使重阳节赋予“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新内涵,并成为一种文明风尚。在民俗观念中,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重阳节的核心文化价值始终是平安和谐,两千多年从未改变。

二、百善孝为先

“孝”是什么呢?孝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赡养、送终等,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文明的一个标准,动物都懂得反哺,人更应该孝顺自己的父母。老祖宗们说“百善孝为先”,孝敬老人也是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优良品德。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当他们年迈之时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以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呢。

而在当今社会,在金钱和利益面前,“孝”变得那么脆弱,那么不堪一击。为了争夺家产,甚至父母、兄弟亲情于不顾,更有甚者,将父母赶出家门。其实,老人才是最辛苦的,他们一把屎,一把尿把我们拉扯成人,费了多少心血,付出了多大代价,他们为了我们付出了那么多,难道就理应得到被赶出家吗?人老了,需要的是和谐,需要的是温暖,不是一顿“恶骂”,一阵恶厌的话语。孝敬父母,不但要承担起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任务,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在精神方面,情感方面的需求,特别对年迈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顾,耐

心安慰,就说在城市里的大多数老人,虽然儿孙满堂,却很少见到子女,给父母一个丰衣足食,更不用说是精神安慰,因为老人,需要的是亲情,是全家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丰衣足食是远远不够的!父母在很多人眼里已经不再重要,甚至是一种负担。

从古至今,孝爱故事,享誉天下。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古老的故事虽然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文化,但是无论什么时候,孝都不会过时,一个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更好的感恩他人,感恩社会。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因为孝我们才有了这和谐的社会,因为孝才使我们领悟了生命的真谛。孝不仅是我们应该尽的义务,更应该是我们对父母的感恩和爱。

1、没有孝心就没有爱心

2、没有孝心就没有责任心

3、孝心是检验人格的标准----孝心是一场考试

4、孝心是社会赋予的责任

三、怎样尽孝道

(一)生活中的实例

一个不孝子,拒绝赡养父母亲,正月初七硬把老母拒之门外,不让老人进家,老人一气之下,服毒自杀。这时他却说什么“老太太现在死了,活着没有享着福,死了该让她风风光光走,否则村里人该笑话我们了。”于是借了4000多元钱准备办丧事。看了这条消息,联想到当年我的一家邻居,那邻居老夫妻有5个儿子,有在城里当干部的,有经商的,也有汽车专业户,混得都不错。可在抚养老人的态度上,却惊人地一致:谁也不想管。最后好不容易达成一致意见:每人每月交5元。可怜的老太太不久在贫困和精神折磨中死去。5个儿子忽然“人性”大发,说我们在外头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老的死了咱不能跟一般人家一样,要轰轰烈烈,争个脸面。于是每人拿5000元,大张旗鼓,一时间好不热闹。可街坊邻居们看了他们摆在老人灵前的山珍海味,大骂说:“早有这般孝心,你老娘能死吗?!”

有这样一个电视公益广告:晚上,一位母亲为她的母亲倒上一盆热水烫脚。她的母亲边洗脚边露出满脸的幸福微笑。这位母亲的举动被她的儿子看见了,于是儿子也学着母亲的样子,去打了一盆热水,双手吃力地捧着来到母亲跟前说“妈妈,洗脚。”这个小小的举动也让这位母亲感动得热泪盈眶。子女孝顺父母,那是天经地义的,也是做人的一种美德。

人都有年老的那一天,老人在世时不孝顺,对老人的生活不关心,又如何能够保证自己年老的时候,子女能够善待自己呢?我们今天孝敬老人,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做给自己的子女看,教育他们养成尊老的习惯。

第一个故事说:有一个老人,他眼花耳聋,膝盖不停地哆嗦着,他儿子和儿媳妇把他赶下饭桌,让他用木板吃饭,老人的孙子看见了,也想用木板给他父母做碗,让父母老了以后用。父母知道后,明白自己错了,把老人接上了饭桌和他们一起吃饭。第二个故事说:一个男人很讨厌他的父亲,让他的父亲带着一条毛毯出去“闯闯”。这时他不会说话的儿子居然说:“父亲,你不必给爷爷一条毛毯,给他半条就行了。剩下的半条请你好好收藏起来,等我长大后可以把它给你们,让你们到外面‘闯闯’”。孩子的父母幡然悔悟,急忙留住了老父亲。这两则故事说明,你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孩子就怎么对待你。可见,孝敬父母不但是自己的良心使然,也是为儿女做典范。

1、要从了解老人和理解老人下手。老人由于生理方面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化(退休在家,),往往会产生许多心理变化,只是有人明显一些,有人就不那么明显。这种变化首先表现为“返童现象”,他们爱激动,爱生气,贪吃,常常眼红别人的东西,做了一件好事就希望听到晚辈表扬和奉承,有时甚至自己夸自己,活象个“老小孩儿”。他们自尊心很强,总感到自己年纪大了,是长辈,该受尊敬,如果小辈公开地反对他,甚至顶撞他,则会使他十分恼火。但是,另一方面,他又有孤独感和退化感,感到自己老了,越来越不中用了,好象一支腊烛已经快要烧到尽头了;特别是当白天,子女们都去上班和忙于自己的生活的时候,老人便感到孤寂。在这种情况下,老人的一种怀旧感就油然而生,喜欢回忆过去最高兴的事情,最幸福的时光,对于这些,我们必须弄清楚才是。

人在步入老年以后经济生活只要过得去就可以,没有什麽过高的奢望,把精神享受看的更重一些,他们需要子女的理解和尊重,需要的是关爱。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可能摆脱跟三种人的关系,那就是长辈——生我养我的父母,平辈——一生相随相伴的朋友,晚辈——自己的儿女。我们看到很多故事,比如孩子得了病,父母守在手术室外面,说把我的肝脏移植给他吧,把我的肾脏移植给他吧。我想,如果能移植心脏,那可能十个妈妈里面有九个愿意。但是,我们去找找儿女为父母做过什么的故事,可能远远不如父母对儿女做的多。

我们经常会学习一些人际交往准则,跟同事要怎么说话,跟朋友要怎么说话,但几乎没有一本社交宝典上会教你跟父母怎么说话,因为大家都觉得,父母是亲人,跟父母说话还需要讲究方式吗?

孩子们老说,我在外面受了气,回家跟我妈说说怎么不行?跟我妈还不能发发脾气吗?跟我妈还不能撒撒怨气吗?但是,千万要注意,往往就是最亲的人成了自己的情绪垃圾桶,有时候还会因此而受伤。

孔子说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你最亲的人是最伤不得的,好话要好好说。

2、孝顺从现在做起

3、孝顺从小事做起

在这里面,摆在第一位的是“老者安之”。让老人外在得安其身,内在得安其心,可能每一个儿女都有自己的做法,但真正能够做好却很不容易。

我们知道,不一定每一个孝子都有充足的钱财和很高的地位,能够按照他的梦想把爱折合成一种物质条件给他的父母。有时候一个很深刻的心愿,但是做起来却只是一件朴朴素素的小

事,小到微乎其微。

今天是生活节奏加快的时代,儿女们总是太忙太忙了。面对父母,儿女应该问问自己:如何让老人因为有自己这个孩子而得到安顿。孝敬是一种美德。但是,它不是一种本能。反过来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有人说过那是美德吗?没有,因为那是近乎本能。这个世界上,生物之爱都存在这样一个现象,这个现象很美好,但也近乎残酷:所有的爱都是下行的,也就是父母对儿女的爱。对父母来说,儿女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所以父母怎么尽心都不为过。

4、孝顺从心灵做起

四、生前能孝方为孝,死后尽孝枉徒然

但什么是真孝?中国人历来是讲究实际的。看一个人对父母孝与不孝,不是凭一时一事,也不看你后事如何张扬,而是重在长久,重在生前。生前之孝是真心,死后之孝是假意;生前之孝是为老人,死后之孝是为自己。实实在在地说,一般老人的心理,要求子女之孝,也就是在自己失去劳动能力之时,子女能使自己生活得舒心,对父母知冷知热、知痛知痒即足矣。有一老人,生前病时,子女竭尽心力,满足老人所求,所以,老人临终前,一再叮咛:“我死之后,不要吹手,不要停灵吊孝,当天去火化了事。人死如灯灭,你们的心尽到了,我知足了,你们不用挂念。”老人死后,其子女谨遵父言,没有大操大办丧事。村人知道内里,尽管觉得丧事不隆重,没有说不孝的。

有一种人,生前不孝敬老人,一旦老人一口气咽了,就大办丧事,哭得昏天黑地,死去活来,即如古人所说:“生前能孝方为孝,死后尽孝枉徒然;孝顺传家孝是宝,孝性温和孝味甘。

随州人有一个特点,人活着对老人不闻不问,宁愿老人饿死、冻死、有病不给看——不孝;老人死后大讲排场,唱歌、跳舞,一路换歌,搞的跟过年似得!甚至有人在丧礼现场演唱《今天是个好日子》

第一,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

做人的道德底线。生前对老人不孝,死后大操大办,于死者有什么意义呢?老人去世时讲排场,大操大办,让老人享受“哀荣”,还不如孝在平时,妥善安排好老人晚年生活,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颐养天年。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即使老人去世后的丧礼办得简单一点,老人泉下有知,也会心安的。

这并不是随州特色,是城市乡村普遍存在的现象。大办丧事之风如此之盛,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迷信思想的残留。很多村民仍然认为,丧事办得越隆重,就表示子孙越孝顺,死者在阴间就会“生活”得更好,也就会保佑活着的人平安多福,丧事大操大办成为一种“让死者满意,对生者安慰”的两全之事。这样一来,大办丧事就有了思想基础,一旦有人开始“大办”,在村里“出风头”,势必引起其他人办得更大的连锁反应。

第二,虚荣攀比心理也使得大办丧事之风更加盛行。一些人就把丧事的规格排场看作是财力和身份的一种标志,于是就开始暗中攀比,唯恐被人说成“小气”或“不孝”,争着把排场做得更大。其实如果生前对老人是孝顺的,死后即使一切从简,也不会有人说什么。如果生前并没有让老人安享晚年,死后的大操大办就更是一种讽刺。

如此一来,丧事越办越大,铺张浪费现象愈演愈烈,已经形成了一种严重的不良风气。要转换农村关于丧葬的不良风气,首先应该转变思想观念,让他们作好孝敬老人的榜样,引导农村形成一种“生前敬老尽孝,死后葬礼从简”的良好氛围。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思想教育,让基层干部作好模范带头作用,在民间形成健康的“孝道”。

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我们尊老敬老。孝敬老人从来是上合天理、下合人伦的事情。在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进程中,只有在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爱老的淳厚民风,才能保证家庭的和睦,也才能促进社会的稳定,我们的社会也才能变得更加和谐美好起来。

第三,尊老敬老的事情还很多,关键靠行动。因此,我们要自觉把尊老敬老根于心中,不断增强尊老敬老意识,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在家中做尊老敬老的先锋,在社会上做尊老敬老的模范,以实际行动将尊老、敬老、助老的优良道德传统发扬光大,为老人们营造一个美满、安详、健康、幸福的晚年,努力让每一位老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

第三篇:尊敬老人,善待自己

今天可能是黄道吉日,不时从大街上、饭店方向、附近的村庄,传来喜庆的音乐和喜竹的爆炸声。单位的好多同事都参加婚宴去了,有的还不止一场。一个同事亲口对我讲,他今天接到三个请帖!

婚丧大事,添人去口,亲戚朋友前来见证和帮助,同喜同忧,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但现在遇到这种事的,大张旗鼓的操办,欲使全世界人都知道,实际上是一种畸形和病态。我从这个现象中看出以下种种:

看到放在第一位的是虚荣。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土话说是为了面子,高雅一点说图个风光,另外就是攀比,谁谁怎么办的,同等条件的无需讨论,稍差一点的则是不甘示弱,没有条件也要打肿脸充胖子欠债操办。尤其是婚庆,要租多少辆车,燃放多少烟火,要通知多少人参加,现在稍体面一点的也得邀请客人达多少桌以上,办的就好像过什么大节一样。除了增加谈资,让人感到一乐,很难看到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看到放在第二位的是敛财。敛财包括三种情况,一种是朋友之间平时随往,利用这样的机会进行礼金回收也算作敛财。第二种是地地道道的敛财,就是利用职权和势力的影响,给攀龙附凤善巴结人的人行贿创造一个机会。第三种权势影响也不大,除故交滥发通知,本想敛财,人们有碍于情面前去参加,这种情况是怎么敛的,怎么再给别人送出去,甚至倒贴。以上是根本原因,因为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有利可图。

看到放在第三位的是浪费。娶亲的车队一排就是几十辆,拉客的也就是四五辆车,其余的则是司机一人,既不是护卫者,也不是备用者,更不是服务者,就是一个充数助排场者。宴宾的酒席,八人一桌,要的是8个凉10个热2个汤,烟酒还可以被客人带走,吃剩下的菜三分之二,则被养殖场回收或者当成垃圾倒掉。你有事我给你送多少,我有事你给我随多少,浪费的就是时间和车辆的油耗。

看到放在第四位的是赔本。对于婚丧嫁娶的主家,这是似乎是极少出现的现象,但在农村很普遍,有时在城里也存在。老板有钱了,大都办得很风光体面,不在乎收多少礼金,要的就是风光,自然赔本。有些小官员也进行攀比,参加宴会的交上一定的礼金,则把全家老小带去海吃,8人桌就一家或两家占据,东家净赔。

看到放在第五位的是误工。操办这些事,不仅要投入大笔资金,更多得是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尽管现在有专业或半专业人员来做,但还是主家考虑得多。这样的事谋划下来得提前半个月或者一个月。另外就是被邀请的客人,得到通知,怎么也得停下手头上的工作去办,近了需一两个小时,远了得拿出半天的时间。要是用了酒就得休息,工作生产只好丢在一边。

看到放在第六位的是赚钱。这里指的不是东家,指的是事务操办者,组织者,礼仪公司,婚纱影

楼,婚丧嫁娶物品商店,轿车租赁公司,酒店宾馆。正是为了满足一些人们的欲望和需求,提供各种服务卖给,你巧立名目的物品,收取费用。给你温柔华丽的一刀,或者把血轧干,你还得嘴上叫好说物有所值。

我看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好处不多,有关部门还是要禁一禁!

尊敬老人,树立良好社会风尚

从历史文化传承来说,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别的民族咱们不管不论,但是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中华民族,之所以血浓于水,之所以历尽沧桑生生不息,之所以“人情味”非常浓厚,尊老敬老爱老是一个重要方面。

每一个民族、每一种文化,都有它的生命力,都有它独到的魅力,但是中华民族,以深挚的情感,凝聚起全中国十三亿人口,以及海外的广大同胞、侨胞,那些传统美德(包括尊老敬老爱老的美德)是功不可没的。一首《常回家看看》不知打湿了多少观众的眼睛,震撼了多少游子的心灵,说出了多少天下父母的心里话。一首歌为什么能引起如此强烈共鸣?这是因为这首歌用最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人世间最普遍的真挚情感,回应着人民群众对传统美德的呼唤。

社会逐渐步入老龄化,如何能让老年人欢度晚年,为其子女们消除后顾之忧?如何让全社会的人都能真正做到敬老爱老?如何让老年人在创造和谐社会中再现活力„„现代社会意义上的养老不再是停留在满足老年人的吃住,而且要为老年人创造温馨、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进一步继承发扬了“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共和国的宪法中不仅将赡养父母列为儿女的义务,而且在公共福利事业中,建立、发展、壮大了社会主义的敬老事业,形成了良好的健康的社会道德环境。

家庭、社区、单位共同营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良好环境。孝与感恩文化建设,要齐抓共管。单位要结合职业道德实际创建有效的运行模式,社区要提高执行能力建立保障机制,各种媒体应当理直气壮的宣传以孝敬父母为核心的孝道文化,使知恩、感恩、报恩形成主体主流的舆论共识,真正把我国建成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

一、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亲情是一个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天经地义的事,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但是关爱老人并不单单是一个家庭的事,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无

论是养老事业的发展,还是全社会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生活状况、文化生活状况的关心,都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我们建首善之城、创文明城市的实践体现。我国已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让他们度过幸福、美满、安详、健康的晚年,共享人类社会发展的成果,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尊重老年人就是尊重人生和社会发展规律,就是尊重历史。父母生养了子女,子女必须孝敬父母,这是儿女们应该尽到的责任。老人,是我们的长辈,他们辛勤劳动了一辈子,为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并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所以,尊敬老人既是对老人的关心与照顾,又是继承前辈们“财富”的需要。“老年人是一座活着的图书馆”、“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人人都敬老,社会更美好„„”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从为人子女,变成了为人父母,可以说上有老,下有小,对尊老爱幼也越发体会得深了,也越发感到尊老敬老的重要了。

尊老敬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我们对老人没有理由不孝敬。我们知道,人的一生都要经过幼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等五个不同的阶段,这是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五个阶段又可分为靠父母抚育、独立生活和靠子女敬养的过程。由此可见,尊老敬老是形成人生良性循环的需要,是让人类繁衍畅流无阻的必备要素。如果在人生的这三个过程中出现严重问题,将直接影响人的本身的发展,人类也必然会形成老少不养的恶性循环。

人生最美夕阳红,世间最美老年花,没有人会永远年轻,老年人拥有的是智慧和经验,别说老年人爱啰嗦,每一句话里有真情,每一个字也是渴望,多陪老人说说话,会有好处。

我国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使重阳节赋予“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新内涵,并成为一种文明风尚。在民俗观念中,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重阳节的核心文化价值始终是平安和谐,两千多年从未改变。

二、百善孝为先

“孝”是什么呢?孝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赡养、送终等,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文明的一个标准,动物都懂得反哺,人更应该孝顺自己的父母。老祖宗们说“百善孝为先”,孝敬老人也是中华民族传承了

几千年的优良品德。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当他们年迈之时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以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呢。

而在当今社会,在金钱和利益面前,“孝”变得那么脆弱,那么不堪一击。为了争夺家产,甚至父母、兄弟亲情于不顾,更有甚者,将父母赶出家门。其实,老人才是最辛苦的,他们一把屎,一把尿把我们拉扯成人,费了多少心血,付出了多大代价,他们为了我们付出了那么多,难道就理应得到被赶出家吗?人老了,需要的是和谐,需要的是温暖,不是一顿“恶骂”,一阵恶厌的话语。孝敬父母,不但要承担起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任务,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在精神方面,情感方面的需求,特别对年迈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顾,耐心安慰,就说在城市里的大多数老人,虽然儿孙满堂,却很少见到子女,给父母一个丰衣足食,更不用说是精神安慰,因为老人,需要的是亲情,是全家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丰衣足食是远远不够的!父母在很多人眼里已经不再重要,甚至是一种负担。

从古至今,孝爱故事,享誉天下。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古老的故事虽然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文化,但是无论什么时候,孝都不会过时,一个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更好的感恩他人,感恩社会。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因为孝我们才有了这和谐的社会,因为孝才使我们领悟了生命的真谛。孝不仅是我们应该尽的义务,更应该是我们对父母的感恩和爱。

1、没有孝心就没有爱心

2、没有孝心就没有责任心

3、孝心是检验人格的标准----孝心是一场考试

4、孝心是社会赋予的责任

三、怎样尽孝道

(一)生活中的实例

一个不孝子,拒绝赡养父母亲,正月初七硬把老母拒之门外,不让老人进家,老人一气之下,服毒自杀。这时他却说什么“老太太现在死了,活着没有享着福,死了该让她风风光光走,否则村里人该笑话我们了。”于是借了4000多元钱准备办丧事。看了这条消息,联想到当年我的一家邻居,那邻居老夫妻有5个儿子,有在城里当干部的,有经商的,也有汽车专业户,混得都不错。可在抚养老人的态度上,却惊人地

一致:谁也不想管。最后好不容易达成一致意见:每人每月交5元。可怜的老太太不久在贫困和精神折磨中死去。5个儿子忽然“人性”大发,说我们在外头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老的死了咱不能跟一般人家一样,要轰轰烈烈,争个脸面。于是每人拿5000元,大张旗鼓,一时间好不热闹。可街坊邻居们看了他们摆在老人灵前的山珍海味,大骂说:“早有这般孝心,你老娘能死吗?!”

有这样一个电视公益广告:晚上,一位母亲为她的母亲倒上一盆热水烫脚。她的母亲边洗脚边露出满脸的幸福微笑。这位母亲的举动被她的儿子看见了,于是儿子也学着母亲的样子,去打了一盆热水,双手吃力地捧着来到母亲跟前说“妈妈,洗脚。”这个小小的举动也让这位母亲感动得热泪盈眶。子女孝顺父母,那是天经地义的,也是做人的一种美德。

人都有年老的那一天,老人在世时不孝顺,对老人的生活不关心,又如何能够保证自己年老的时候,子女能够善待自己呢?我们今天孝敬老人,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做给自己的子女看,教育他们养成尊老的习惯。

第一个故事说:有一个老人,他眼花耳聋,膝盖不停地哆嗦着,他儿子和儿媳妇把他赶下饭桌,让他用木板吃饭,老人的孙子看见了,也想用木板给他父母做碗,让父母老了以后用。父母知道后,明白自己错了,把老人接上了饭桌和他们一起吃饭。第二个故事说:一个男人很讨厌他的父亲,让他的父亲带着一条毛毯出去“闯闯”。这时他不会说话的儿子居然说:“父亲,你不必给爷爷一条毛毯,给他半条就行了。剩下的半条请你好好收藏起来,等我长大后可以把它给你们,让你们到外面‘闯闯’”。孩子的父母幡然悔悟,急忙留住了老父亲。这两则故事说明,你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孩子就怎么对待你。可见,孝敬父母不但是自己的良心使然,也是为儿女做典范。

1、这个问题要从了解老人和理解老人下手,老人由于生理方面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化(退休在家,),往往会产生许多心理变化,只是有人明显一些,有人就不那么明显。这种变化首先表现为“返童现象”,他们爱激动,爱生气,贪吃,常常眼红别人的东西,做了一件好事就希望听到晚辈表扬和奉承,有时甚至自己夸自己,活象个“老小孩儿”。他们自尊心很强,总感到自己年纪大了,是长辈,该受尊敬,如果小辈公开地反对他,甚至顶撞他,则会使他十分恼火。但是,另一方面,他又有孤独感和退化感,感到自己老了,越来越不中用了,好象一支腊烛已经快要烧到尽头了;特别是当白天,子女

们都去上班和忙于自己的生活的时候,老人便感到孤寂。在这种情况下,老人的一种怀旧感就油然而生,喜欢回忆过去最高兴的事情,最幸福的时光,对于这些,我们必须弄清楚才是。

人在步入老年以后经济生活只要过得去就可以,没有什麽过高的奢望,把精神享受看的更重一些,他们需要子女的理解和尊重,需要的是关爱。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可能摆脱跟三种人的关系,那就是长辈——生我养我的父母,平辈——一生相随相伴的朋友,晚辈——自己的儿女。我们看到很多故事,比如孩子得了病,父母守在手术室外面,说把我的肝脏移植给他吧,把我的肾脏移植给他吧。我想,如果能移植心脏,那可能十个妈妈里面有九个愿意。但是,我们去找找儿女为父母做过什么的故事,可能远远不如父母对儿女做的多。

我们经常会学习一些人际交往准则,跟同事要怎么说话,跟朋友要怎么说话,但几乎没有一本社交宝典上会教你跟父母怎么说话,因为大家都觉得,父母是亲人,跟父母说话还需要讲究方式吗?

孩子们老说,我在外面受了气,回家跟我妈说说怎么不行?跟我妈还不能发发脾气吗?跟我妈还不能撒撒怨气吗?但是,千万要注意,往往就是最亲的人成了自己的情绪垃圾桶,有时候还会因此而受伤。

孔子说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你最亲的人是最伤不得的,好话要好好说。

2、孝顺从现在做起

3、孝顺从小事做起

在这里面,摆在第一位的是“老者安之”。让老人外在得安其身,内在得安其心,可能每一个儿女都有自己的做法,但真正能够做好却很不容易。

我们知道,不一定每一个孝子都有充足的钱财和很高的地位,能够按照他的梦想把爱折合成一种物质条件给他的父母。有时候一个很深刻的心愿,但是做起来却只是一件朴朴素素的小事,小到微乎其微。

今天是生活节奏加快的时代,儿女们总是太忙太忙了。面对父母,儿女应该问问自己:如何让老人因为有自己这个孩子而得到安顿。孝敬是一种美德。但是,它不是一种本能。反过来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有人说过那是美德吗?没有,因为那是近乎本能。这个世界上,生物之爱都存在这样一个现象,这个现象很美好,但也近乎残酷:所

有的爱都是下行的,也就是父母对儿女的爱。对父母来说,儿女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所以父母怎么尽心都不为过。

4、、孝顺从心灵做起

四、生前能孝方为孝,死后尽孝枉徒然

但什么是真孝?中国人历来是讲究实际的。看一个人对父母孝与不孝,不是凭一时一事,也不看你后事如何张扬,而是重在长久,重在生前。生前之孝是真心,死后之孝是假意;生前之孝是为老人,死后之孝是为自己。实实在在地说,一般老人的心理,要求子女之孝,也就是在自己失去劳动能力之时,子女能使自己生活得舒心,对父母知冷知热、知痛知痒即足矣。有一老人,生前病时,子女竭尽心力,满足老人所求,所以,老人临终前,一再叮咛:“我死之后,不要吹手,不要停灵吊孝,当天去火化了事。人死如灯灭,你们的心尽到了,我知足了,你们不用挂念。”老人死后,其子女谨遵父言,没有大操大办丧事。村人知道内里,尽管觉得丧事不隆重,没有说不孝的。有一种人,生前不孝敬老人,一旦老人一口气咽了,就大办丧事,哭得昏天黑地,死去活来,即如古人所说:“生前能孝方为孝,死后尽孝枉徒然;孝顺传家孝是宝,孝性温和孝味甘。

随州人有一个特点,人活着对老人不闻不问,宁愿老人饿死、冻死、有病不给看——不孝;老人死后大讲排场,唱歌、跳舞,一路换歌,搞的跟过年似得!甚至有人在丧礼现场演唱《今天是个好日子》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道德底线。生前对老人不孝,死后大操大办,于死者有什么意义呢?老人去世时讲排场,大操大办,让老人享受“哀荣”,还不如孝在平时,妥善安排好老人晚年生活,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颐养天年。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即使老人去世后的丧礼办得简单一点,老人泉下有知,也会心安的。

这并不是随州特色,是城市乡村普遍存在的现象。大办丧事之风如此之盛,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迷信思想的残留。很多村民仍然认为,丧事办得越隆重,就表示子孙越孝顺,死者在阴间就会“生活”得更好,也就会保佑活着的人平安多福,丧事大操大办成为一种“让死者满意,对生者安慰”的两全之事。这样一来,大办丧事就有了思想基础,一旦有人开始“大办”,在村里“出风头”,势必引起其他人办得更大的连锁反应。

第二,虚荣攀比心理也使得大办丧事之风更加盛行。一些人就把丧事的规格排场看作是财力和身份的一种标志,于是就开始暗中攀比,唯恐被人说成“小气”或“不孝”,争着把排场做得更大。其实如果生前对老人是孝顺的,死后即使一切从简,也不会有人说什么。如果生前并没有让老人安享晚年,死后的大操大办就更是一种讽刺。

如此一来,丧事越办越大,铺张浪费现象愈演愈烈,已经形成了一种严重的不良风气。

要转换农村关于丧葬的不良风气,首先应该转变思想观念,让他们作好孝敬老人的榜样,引导农村形成一种“生前敬老尽孝,死后葬礼从简”的良好氛围。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思想教育,让基层干部作好模范带头作用,在民间形成健康的“孝道”。

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我们尊老敬老。孝敬老人从来是上合天理、下合人伦的事情。在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进程中,只有在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爱老的淳厚民风,才能保证家庭的和睦,也才能促进社会的稳定,我们的社会也才能变得更加和谐美好起来。

尊老敬老的事情还很多,关键靠行动。因此,我们要自觉把尊老敬老根于心中,不断增强尊老敬老意识,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在家中做尊老敬老的先锋,在社会上做尊老敬老的模范,以实际行动将尊老、敬老、助老的优良道德传统发扬光大,为老人们营造一个美满、安详、健康、幸福的晚年,努力让每一位老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

第四篇:老人摔倒扶不扶

“老人摔倒了,扶不扶?” 调查问卷

性别:年龄:职业:(如:学生、工人、农民等)

1、如果看到老人摔倒在地,你是否会将其扶起?()

A、不考虑后果,毫不犹豫将老人扶起

B、会扶起老人,但要先找到路人作见证或拍视频

C、不敢扶老人,因为怕诬陷成肇事者

D、不会扶起老人,又不是自己撞倒的2、如果你将老人扶起,但老人却说你是肇事者,你会怎么办?()

A、就这样算了,决定以后不再扶

B、找他算账或打击报复

C、找有关部门帮助,要还你一个清白

3、你觉得是什么驱使老人诬蔑帮助他的好心人?()

A、生活无保障

B、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C、自身素质低

D、法律没有很多的保障施救者

4、如果有好人扶起摔倒的老人而被诬陷,而你是目击者,你会挺身而出为其作证吗?(A、会,不能助长歪风邪气

B、不会,不想给自己添麻烦,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5、你认为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信任危机”?()

A、人们对金钱和道德认识不清楚

B、自身素养低

C、因为前面那些被讹的案例

6、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减少“老人摔到无人敢扶”现象的发生?()

A、加大宣传和教育

B、加强法律惩罚制度

C、完善老人福利保障制度

D、奖励施救者

7、如果你是一位老人,你要对广大朋友们说些什么?你对这种现象有什么看法?)

第五篇:老人跌倒扶不扶

老人摔倒了该不该扶

——一个不该讨论的话题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每天听到或看到什么样的新闻我都不会感到惊奇。但是,当一则“老人摔倒之后该不该扶起来”的话题在网上被热议的时候,我感到震惊了。在一个有五千年历史并被标榜为礼仪之邦的国度,在一个努力建设和谐社会的现代文明下的国度,在一个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的国度,成千上万的人在反复讨论“老人摔倒之后该不该扶”的话题,这是何其的讽刺与无奈。我感到惊奇之后又感到愤怒,老人摔倒了该不该扶,这还需要讨论吗?我们的国家怎么了?我们的社会怎么了?我们的人民怎么了?我们的良心和道德呢?我们的勇气和正义呢?面对这样的问题,作为一个公民,一个时代青年,我会毫不犹豫、理直气壮地说,扶!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向来被称为礼仪之邦。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之中,尊老爱幼一直是重要的内容之一,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黄香温席奉亲,王祥卧冰求鱼,这些敬老爱老的故事一直被人们广为传颂。甚至在古代,还规定8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自由出入朝廷,连皇上都要敬他们三分。由此可见敬老在中国传统道德中的地位。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不能丢了尊老爱幼的传统,见到老人摔倒,我们不需要犹豫,我们要毫不犹豫地去扶。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我们的父母最终都会变老,我们也会变老,如果老人摔倒了不去扶,那这个社会该会变得多么冷酷,多么没有安全感。也许有人说,不去扶老人,是怕被老人讹诈,前不久的“彭宇案”就是例证,所以不是不想扶,是不敢扶。我想这样想是不全面的。诚然,在当今社会,有许多丑陋面,但是我们要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我们要看到社会的主流,看到大多数,看到积极的一面,而不能因为个别阴暗面就蒙蔽了我们的双眼,就以偏概全,就“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相信社会正在进步,那些丑陋的一面只是个别的,只是暂时的,社会的大趋势是积极向上的,是进步的。我们身在其中,要为这种大的趋势助力,而不是逃避。

惩恶扬善、匡扶正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当代青年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舍生取义的传统。孟子就说过:“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也。”晚晴名臣林则徐更是说出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铿锵话语,陈毅元帅也曾有过“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开**”的决心。可见,在正义面前,中国人向来是没有任何犹豫的,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作为中华文化的继承者,作为一名社会公民,在老人摔倒了该不该扶这么显而易见的问题面前,我们还需要犹豫,还需要思考,还需要衡量,那我们该汗颜了。在正义之举面前,我们不应该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瞻前顾后,等待观望,而是要大胆站出来,伸出正义之手,果断的去扶摔倒的老人。

有人会说,老人摔倒,我们不敢去扶,责任不在我们,而在这个社会,在法律。这是社会的病态,是法律的缺失,百姓想做好事但自身利益却得不到保障,这才不敢去做好事。我想这种说法也许属于事实,但并不能成为理由。诚然,在现阶段,我们的社会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公民的道德缺失,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但是古人曾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国家和社会出现问题时,我们身处其中的每个人是有责任的。一个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不光是执政党的事,也不是英雄人物能完成的,靠的是身在其中的每个个体的努力。所谓个人前进一小步,社会进步一大步,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勇敢的站出来,伸出正义之手,共同去面对社会的问题,那我们的国家才会不断进步,社会才会慢慢趋于良性。如果我们都为了自身利益,而在正义面前明哲保身,在丑陋面前退避三舍,任由丑陋肆意蔓延,那社会的希望在哪里呢?社会是不是会变得越来越糟糕呢?

老人摔倒了,该不该扶,一个不该讨论的话题。说到这里,我已经不想多说更多了,我只想大声说,不管你服不服,我反正是扶了!

下载ppt作文2不善待老人word格式文档
下载ppt作文2不善待老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不赡养老人现象

    对新时期《百善孝为先》的思考 帮忙配张合适的图片 “百善孝为先”传承了几千年,中国自古以来就极其看重“孝”。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尊老爱幼”中的“尊老”也是在大力提倡......

    老人摔倒扶不扶

    老人摔倒扶不扶? “老人摔倒到底扶不扶?”是现在社会的热点话题,有老人摔倒,在现在很多人都不敢扶,无一人伸出援手,生怕被诬告,说是自己推的。19日下午我们小组来到天山河畔花园展......

    英语作文老人倒了扶不扶

    Should we help old people up when they fall over? At a glance, this seems to be a simple question that requires only a "yes" or "no" answer. However, due to var......

    不赡养老人的现象(作文)

    不赡养老人的现象 古代有句话是这样的:“百善孝为先”,中国自古以来就极其重看“孝”这个字。 在中国,不仅仅只有古代重看“孝”这个字,在现代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尊老爱幼”中的......

    老人摔倒扶不扶辩论赛

    一辩陈词 尊敬的主持人、对方辩友、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我是正方一辩。关于该不该扶这个问题,请允许我对扶字的意思做进一步阐述。所谓扶是指扶助、扶持、帮扶、救死扶伤。如......

    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

    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 课堂上老师给我们看了关于“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的话题。实例便是2006年的“南京彭宇案”,至今仍让许多人记忆犹新,当时南京市民彭宇因为主动扶起在公交......

    扶不扶老人 树不树正气

    扶不扶老人 树不树正气看到老人跌倒了,扶一把,本来天经地义、毫无疑问,却因为彭宇案及后面几起“做好事却被诬陷”的事件,在公众中引起轩然大波,并持续发酵。根据某网站的调查,在......

    摔倒老人扶与不扶

    摔倒老人失助的原因和对策分析 2011年8月30日,浙江省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了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将一金华男子扶摔倒老人判处七万元赔偿款。一个见危施救的好人怎么反被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