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析抗风浪深海网箱养鱼技术的发展前景
试析抗风浪深海网箱养鱼技术的发展前景
王玉堂
抗风浪深海网箱是指在相对较深的海域,即通常在水深20米以上的海域设置和进行水产养殖活动的网箱。这里的“深海”是相对于近海沿岸而言的,并非是海洋学或海洋地理学上的概念。
国外应用深海网箱养鱼已有10多年的历史,一般称作“离岸养殖”或“离岸网箱养殖”。通常在深海网箱养殖的种类为游动性或游泳能力较强的海洋鱼类。其中养殖设备较好,性能较稳定和养殖技术水平较高的有挪威的三文鱼深海网箱养殖、日本的深海网箱养殖紫及美国的深海网箱养殖鲑鳟鱼类等。深海网箱养鱼技术传入我国的时间不长,只有3-4年,可以说,我国的深海网箱养鱼技术还处于试验应用阶段。
一、深海网箱的种类
深海网箱的种类因分类依据的不同有不同的称谓。
1、根据网箱的设置和抗风浪状态可分为浮式和沉浮式(升降式)两种。浮式网箱常年漂浮在水面上,不作沉浮运动;可以设置于水质较好的半开放性水域,抗风浪性能较好,一般可抵御6-8级风浪;其优点是便于日常的管理维护和养殖操作,缺点是对网箱框架的材质及整体性能要求较高,要求坚固耐用,这种网箱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多、最普遍的一种深海网箱养殖设备。“沉浮式”或“升降式”深海网箱与浮式网箱有所不同,在风平浪静时浮于水面,而当台风来临时则沉到水下6-8米处,以避免风浪的冲击,一般可抵御10-12级风浪。这种网箱又可以分为“自沉式”和“助沉式”两种。自沉式网箱上设有风浪监测和自动沉降系统,当风浪达到一定强度和网箱感受到一定的压力时,便自动而迅速沉入水下,不需要人工辅助下沉;而助沉式则网箱则需要根据天气情况而人工辅助下沉。这类网箱的优点是抗风浪能力很强,可以设置于较开放的水域;缺点是对设备性能要求高于浮性网箱,使其造价更高,通常高于浮性网箱50%左右。
2、根据网箱的材质可分为金属网箱和塑料网箱两类。金属网箱又有
铝合金质网箱和不锈钢质网箱两种。这类网箱除材质上的要求外,其它方面的要求与塑料网箱基本相同,其形状有方形、长方形和圆形等;规格上从12x12x6-8到25x25x6-8不等,其中方形和长方形网箱的总体框架内又可单设一只网箱或2-4个小网箱。这类网箱可以设置于半开放或风浪不大的开放水域,可以抵抗4-5米的风浪。其优点是因在网箱上设有较宽阔的工作通道,故生产操作及管理维护较为方便,所需的配套及辅助设施较少;缺点是造价很高,一般相同面积的金属网箱造价要高出浮性塑料网箱的2-3倍。塑料网箱又称PE网箱,这是目前世界各国生产上应用最多的网箱。这类网箱的形状有方形、长方形和圆形等,方形和长方形的规格与金属网箱大体相同,而圆形网箱的规格大小不一,一般为周长16-150米。这类网箱的优点是造价较低,约为金属网箱的25%左右,可抵抗4-5米风浪,可设置于半开放性海域;缺点是箱体有一定的扭曲性,在风浪较大的海域设置时易于扭曲、缠绕。
3、根据箱体的形状可分为锥体网箱和平底网箱两类。锥体网箱又称碟式网箱,箱体呈锥形,是为方便捕捞而设计的;平底网箱的箱体为正规的正方体、长方体、棱柱体和圆柱体。
此外,按养殖种类的生活习性又可分为游泳性和鲆鲽类养殖网箱。前者用于游泳性能力较强的鱼类养殖,而后者用于鲆鲽类等底栖性鱼类的养殖。
二、深海网箱养鱼发展动态及国产化现状
(一)国外深海网箱是近10多年来才发展起来的全新的养殖设施,它综合运用了计算机控制技术、新材料技术、防海水腐蚀技术、抗紫外线技术、鱼类育种新技术等。到目前为止,应用这一水产养殖技术的国家和地区还不多,仅挪威、美国、智利、日本、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能开发生产出这种养殖设施。从总体上看挪威是目前这一领域技术上较先进的国家,而且配套设备也最为齐全,应用的规模也较大,但因其售价较高,每组(4只网箱)的售价高达100-400万元人民币,还不包括配套设备,这对我国养殖生产者的经济水平而言不大适用,一般的养殖者难以承受。日本、美国的深海网箱制造技术也已基本成熟,但在本国内的应用量
也不是很大,且用于养殖的都是在当地富有很高附加值的高级海水鱼类,或用作某些重要的试验研究用途,因其造价也较高,一般的生产应用并不多见。
(二)我国的引进与国产化状况
我国真正认识和开始引进深海网箱是自1998年后才开始的,到目前为止,只有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四省从挪威、美国、丹麦及我国的台湾省引进约6套24只网箱,目前的试养殖运行情况尚可,但因其进口价格较高(100-400万元人民币之间),加上我国水产品市场价格问题,养殖效益难以充分发挥,目前还不具备大规模推广应用的经济条件。从目前的经济情况上测算,大多数养殖单位和个人多倾向于购置每组(4只网箱)售价20-100万元之间的深海网箱养鱼设施,为此,近3年来国内的一些科研单位展开了抗风浪深海网箱设施与设备的研制和国产化开发工作,以期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与国外同类技术水平间的差距。但到目前为止,还存在一些技术及材质、加工工艺上的问题,还没有一个经技术鉴定而定型的产品,如抗风浪能力较低,沉浮设施的性能不稳定,自动化程度低及配套水平差等,还需要做更多的科研攻关工作。
不过经过近3年的科研攻关,在某些技术方面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如有的产品已在抗风浪、抗附着和水下投饵等设备和技术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预计不久的将来有望全面突破深海网箱的国产化技术。
三、抗风浪深海网箱养鱼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分析
综合分析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状况及管理趋势、海水鱼类养殖发展趋势、近海水质环境及海水鱼类的市场需求状况等因素,可以确定抗风浪深海网箱养鱼技术在我国将会很快发展起来。因为它有如下优点:
(一)海水鱼类的养殖是弥补资源不足的一条有效途径。海水鱼类的市场空间还有很大。国际市场的潜在需求很大,而目前我国优质海水鱼类的总体产量很有限,据统计资料表明,2000年我国海水鱼类的捕捞总产量为512.6万吨,而养殖总产量还不足50万吨。随着经济海洋渔业资源的日趋枯竭及海洋捕捞“零增长”战略的实施,优质海水鱼类的养殖步伐将加快,因此,将会带动深海网养鱼事业的发展。
(二)近海水环境的日益恶化将使得养殖空间向外拓展。
由于工业废水、城市污水、油类污染及养殖自身污染等原因,使得近岸沿海水域的污染日趋严重,养殖水环境日益恶化,已不再适合大规模、高密度的水产养殖业发展,迫使水产养殖向离岸较远的深水水域推移,而抗风浪深海网箱养鱼恰好符合这种需要,拓展了水产养殖的水域。
(三)深海网箱养鱼是促使渔民转产转业的良好途径。
受海洋渔业资源捕捞过度及实施海洋捕捞“零增长”战略的影响,大批渔民面临转产转业的问题。这些渔民长期以来一直以捕捞为生,失去海上捕捞生产和生存空间后急需寻求新的生产和生存空间,而发展深海网箱养鱼有利于促使他们转产转业。
四、当前发展深海网养鱼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发展抗风浪深海网箱养鱼50余只,其中浙江省20多只、青岛市6只、深圳市4只、海南省4只、福建省12只、山东的威海市辖4只等,其中大部分是进口产品,另有近80只网箱计划年内下水。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在发展抗风浪海水网箱养鱼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及时采取相应对策以解决。其中主要的有:
(一)尽快攻克深海网箱国产化难点。进口产品的价位都较高,一般在每组100-400万元人民币之间,而且不包括辅助设备。这个价位一般的养殖者和养殖单位都难以承受,因而阻碍了深海网箱养鱼业的发展。因而,加大国产化攻关力度,降低造价和售价,提高性能已是当务之急。
(二)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组织和引导工作。目前,我国捕捞渔民的转产转业压力很大,失去海上捕捞的生产空间后又难以在陆找到生产空间,没有耕地等生产资料,因而,引导他们从事深海网箱养鱼可为他们提供新的生产空间,以保障他们的生活。但因渔民的经济实力、组织程度、养殖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一群体又关系到渔村的社会稳定事宜,因此,各级政府渔业部门应投入一定的财力和物力,定点示范,有效引导,有效组织和管理,使他们走上新的生产岗位安居乐业,维护渔区的社会稳定。
(三)各级水产技术推广部门要做好技术服务工作。深海网箱养鱼技
术有别于陆上和近海养殖,加上渔民对网箱的设施性能、维修管理及养殖生产技术等了解甚少,这需要各级水产推广部门加强技术服务、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使他们尽快掌握这一生产技能。
(四)科研部门要配合做好优良养殖种类的选择,解决苗种的生产性繁殖及鱼种培育技术、饲养管理技术及饲料技术等,以保证深海网箱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水产》[2001年第07期]
第二篇:试析抗风浪深海网箱养鱼技术的发展前景
试析抗风浪深海网箱养鱼技术的发展前景(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王玉堂)
抗风浪深海网箱是指在相对较深的海域,即通常在水深20米以上的海域设置和进行水产养殖活动的网箱。这里的“深海”是相对于近海沿岸而言的,并非是海洋学或地理学上的概念。
国外应用深海网箱养鱼己有10多年的历史,一般称作“离岸网养殖”或“离岸网箱养殖”。通常在深海网箱养殖的种类为游动性或游泳能力较强的海洋鱼类。其中养殖设备较好,性能较稳定和养殖技术水平较高的有挪威的三文鱼深海网箱养殖、日本的深海网箱养殖紫?及美国的深海网箱养殖鲑鳟鱼类等。深海网箱养鱼技术传入我国的时间不长,只有3-4年,可以说,我国的深海网箱养鱼技术还处于试验应用阶段。
一、深海网箱的种类
深海网箱的种类因分类的不同有不同的称谓。
1、根据网箱的设置和抗风浪状态可分为浮式和沉式(升降式)两种。浮式网箱常年漂浮在水面上,不作沉浮运动;可以设置于水质较好半开放性水域,抗风浪性能较好,一般可抵御6-8级风浪;其优点是便于日常的管理维护和养殖操作。缺点是对网箱框架的材质及整体性能要求较高,要求坚固耐用,这种网箱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多、最普遍的一种深海网箱养殖设备。“沉浮式”或“升降式”深海网箱与浮式网箱有所不同,在风平浪静时浮于水面,而当台风来临时则沉到水下6-8米处,以避免风浪的冲击,一般可抵御10-12级风浪。这种网箱又可以分为“自沉式”和“助沉式”两种。自沉式网箱上设有风浪监测和自动沉降系统,当风浪达到一定强度和网箱感受到一定的压力时,便自动而迅速沉入水下,不需要人工辅助下沉;而助沉式网箱则需要根据天气情况而人工辅助下沉。这类网箱的优点是抗风浪能力很强,可以设置于较开放的水域;缺点是对设备性能要求高于浮性网箱,使其造价很高,通常高于浮性网箱50%左右。
2、根据网箱的材质又可分为金属网箱和塑料网箱两类。金属网箱又有铝合金质网箱和不锈钢网箱两种。这类网箱除材质上的要求外,其它方面的要求与塑料网箱基本相同,其形状有方形、长方形和圆形等;规格上从12×12×6-8到25×25×6-8不等同,其中方形和长方形网箱的总体框架内又可单设于半开放或风浪不大的开放水域,可以抵抗4-5米的风浪。其优点是因在网箱上设有宽阔的工作通道,故生产操作及管理维护较为方便,所需的配套及辅助设施较少;缺点是造价很高,一般相同面积的金属网箱造价要高出浮性塑料网箱的2-3倍。塑料网箱又称PE网箱,这是目前世界各国生产上诲应用最多的网箱。这类网箱的形状有方形、长方形和圆形等,方形和长方形的规格与金属网箱林体相同,而圆形网箱的规格大小不一,一般为周长16-150米。这类网箱的优点是造价较低,约为金属网箱的25%左右,可是箱体有一定的扭曲性,在风浪较大的海域设置时易于扭曲、缠绕。
3、根据箱体的形状可分为锥体网箱和平底网箱两类。锥体网箱又称碟式网箱,箱体呈锥形,是为方便捕捞而设计的;平底网箱的箱体为正规的正方体、长方体、棱柱体和圆柱体。此外,按养殖种类的生活习性又可分为游泳性和鲆鲽类养殖网箱。前者用于游泳性能力较强的鱼类养殖,而后者用于鲆鲽类等底栖性鱼类的养殖。
二、深海网箱养鱼发展动态及国产化现状
(一)国外深海网箱是近10多年来才发展起来的全新的养殖设施,它综合运用了计算机控制技术、新材料技术、防海水腐蚀技术、抗紫外线技术、鱼类育种新技术等。到目前为止,应用这一水产养殖技术的国家和地区还不多,仅挪威、美国、智利、日本、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能开发生产出这种养殖设施。从总体上看挪威是目前这一领域技术上较先进的国家,而且配套设备也最为齐全,应用的规模也较大,但因其售价较高,每组(4只网箱)的售价高达100-400万元人民币,还不包括配套设备,这对我国养殖生产者的经济水平而言不大适用,一般的养殖者难以承受。日本、美国的深海网箱制造技术也己基本成熟,但在本国内的应用量也不是很大,且用于养殖的都是在当地富有很高附加值的高级海水鱼类,或用作某些重要的试验研究用途,因其造价也较高,一般的生产应用并不多见。
(二)我国的引进与国产化状况
我国真正认识和开始引用深海网箱是自1998年后才开始的,到目前为止,只有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四省从挪威、美国、丹麦及我国的台湾省引进约6套24只网箱,目前的试养殖运行情况尚可,但因其进口价格较高(100-400万元人民币之间),加上我国水产品商场价格问题,养殖效益难以充分发挥,目前还不具备大规模推广应用的经济条件。
从目前的经济情况上测算,大多数养殖单位和个人多倾向于购置每组(4只网箱)售价20-100万元之间的深海网箱养鱼设施,为此,近3年来国内的一些科研单位展开了抗风浪深海网箱设施与设备的研制和国产化开发工作,以期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与国外同类技术水平间的差距。但到目前为止,还存在一些技术及材质、加工工艺上的问题,还没有一个经技术鉴定而定型的产品,如抗风浪能力较低,沉浮设施的性能不稳定,自动化程度低及配套水平差等,还需要做更多的科研攻关工作。
不过经过近3年的科研攻关,在某些技术方面己取得实质性进展。如有的产品己在抗风浪、抗附着和水下投饵等设备和技术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预计不久的将来有望全面突破深海网箱的国产化技术。
三、抗风浪深海网箱养鱼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分析
综合分析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状况及管理趋势、海水鱼类养殖发展趋势、近海水质环境及海水鱼类的市场需求状况等因素,可以确定抗风浪深海网箱养鱼技术在我国将会很快发展起来。因为它有如下优点:
(一)海水鱼类的养殖是弥补资源不足的一条有途径。海水鱼类的市场空间还有很大。国际市场的潜在需求很大,而目前我国优质海水鱼类的总体产量很有限,据统计资料表明,2000年我国海水鱼类的捕捞总产量为512.6万吨,而养殖总产量还不足50万吨。随着经济海洋渔业资源的日趋枯竭及海洋捕捞“零增长”战略的实施,优质海水鱼类的养殖步伐将加快,因此,将会带动深海网箱养鱼事业的发展。
(二)近海水环境的日益恶化将使得养殖空间向外拓展。
由于工业废水、城市污水、油类污染及养殖自身污染等原因,使得近岸沿海水域的污染日趋严重,养殖水环境日益恶化,己不再适合大规模、高密度的水产养殖业发展,迫使水产养殖向离岸较远的深水水域推移,而抗风浪深海网箱养鱼恰好符合这种需要,拓展了水产养殖的水域。
(三)深海网箱养鱼是促使渔民转业的良好途径。
受海洋渔业资源捕捞过度及实施海洋捕捞“零增长”战略的影响,大批渔民面临转产转业的问题。这些渔民长期以来一直以捕捞为生,失去海上捕捞生产和生存空间后急需寻求新的生产和生存空间,而发展深海网箱养鱼有利于促使他们转产转业。
四、当前发展深海网养鱼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到目前为止,我国己发展抗风浪深海网箱养鱼50余只,其中浙江省20多只、青岛市6只、深圳市4只、海南省4只、福建省12只、山东的威海市辖4只等,其中大部分是进口产品,另有近80只网箱计划年内下水。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在发展抗风浪海水网箱养鱼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及时采取相应对策以解决。其中主要的有:
(一)尽快攻克深海网箱国产化难点。进口产品的价位都较高,一般在每组100-400万元人民币之间,而且不包括辅助设备。这个价位一般的养殖者和养殖单位都难以承受,因而阻碍了深海网箱养鱼业的发展。因而,加大国产化攻关力度,降低造价和售价,提高性能己是当务之急。
(二)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组织和引导工作。目前,我国捕捞渔民的转产转业压力很大,失去海上捕捞的生产空间后又难以在陆找到生产空间,没有耕地等生产资料,因而,引导他们从事深海网箱养鱼可为他们提供新的生产空间,以保障他们的生活。但因渔民的经济实力、组织程度、养殖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一群体又关系到渔村的社会稳定事宜,因此,各级政府渔业部门应投入一定的财力和物力,定点示范,有效引导,有效组织和管理,使他们走上新的生产岗位安居乐业,维护渔区的社会稳定。
(三)各级水产技术推广部门要做好技术服务工作。深海网箱养鱼技术有别于陆上和近海养殖,加上渔民对网箱的设施性能、维修管理及养殖生产技术等了解甚少,这需要各级水产推广部门加强技术服务、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使他们尽快掌握这一生产技能。
(四)科研部门要配合做好优良养殖种类的选择,解决苗种的生产性繁殖及鱼种培育技术、饲养管理技术等,以保证深海网箱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篇:升降式抗风浪大网箱生产性养鱼试验
升降式抗风浪大网箱生产性养鱼试验
[摘 要] 2011至2012年霞浦县里沃深水潜网养殖专业合作社与霞浦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利用在海岛乡浮鹰岛海区建设完成的30口升降式抗风浪大网箱进行大黄鱼和真鲷养殖试验,通过试验,拟摸索出一套大网箱养殖技术规程,养殖模式和养殖方法,分析存在问题,为今后湾外海区发展大网箱养殖积累经验,并起到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现将一年来的试验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升降式 养鱼 网箱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4)04-0131-02
一、材料与方法
1.养殖海区及其水环境因子
养殖区位于霞浦县海岛乡浮鹰岛里澳村海区,海区风浪较大,潮流畅通,流速为0.5m/s左右,水质良好,无污染,平均水深10m以上,透明度50-100cm,盐度28-31。水质条件符合国家海水水质标准。
2.养殖方式
采用升降式大网箱养殖方式。其优点是遇到强台风或大风浪天气,采用机械设备将大网箱及网架沉入海水中,避过大风浪的袭击,保持大网箱完好无损,养殖鱼类不受损失。同时拓展湾外养殖空间,提高鱼类品质和养殖经济效益。
3.养殖设备
3.1网框材料
网框管材采用PE-80聚乙烯塑胶制成,管材外径250mm,工作压力SPR15,管壁厚16.7mm,管材周长40m,大网箱直径12.7m的沉降式网箱。每框配备浮管2圈,管架20座,三通立管20支,扶手控管圆周长40m/1座。
3.2网具
网具材质为聚丙化纤特多龙,96股单层网制作,网具规格直径12.7m,深6m,网目5.4cm。网具下面支撑管周长37m,铁锤吊具16道,网纲16道,每口网具附带网盖1张。
3.3浮筒
浮筒为聚乙烯管,长1.2m,直径60cm,每组21个。
3.4动力设备
配备空气压缩机和动力机各1台,主要用于大网箱升降。
3.5船只
购置生产船只2艘,其中饵料运输船1艘,动力为150马力,4吨位,生产管理船1艘,动力为22马力,5个吨位,主要用于购买饲料和日常生产管理。
4.网箱布局
项目组共建大网箱30口,网箱成“一”字型排列,每组15口,网箱与网箱之间距离约20-30m,布局合理,潮流畅通。
5.养殖品种及投苗时间
2011年5月3日投放大黄鱼苗4.5万尾,平均尾重110g,养殖3口大网箱,每立方水体放养鱼苗13尾,苗种购置霞浦下浒海区;2011年5月18日投放真鲷鱼苗40.5万尾,平均尾重75g,放养27口网箱,每立方水体放苗密度13尾,苗种购置福鼎沙埕和霞浦下浒海区。
6.养殖管理
6.1饲料投喂
鱼苗投放以后,每天早晚投喂饲料一次,主要投喂冰冻的?鱼等低质?Y科鱼类。投喂量占鱼体重的5-10%。当水温降至12℃以下时,大黄鱼、真鲷活动能力弱,摄食力很低,此时停止投喂饲料。
6.2巡视检查
一般每天巡视检查网箱漂浮是否正常,管材是否牢固、坚实;网衣有否破损,是否有杂物、杂藻附着,应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修复。如发现网衣被藤壶大量附着,应及时换网,清除藤壶危害。
6.3海况因子观测
平时每周测量海水温度、比重1次,观察水质环境和天气变化情况。特别是1-2月水温偏低容易造成鱼类死亡,一般每天测量水温1次,同时观察鱼类活动情况,做好鱼病预防工作,减少死亡损失。
二、结果
1.产量与产值
2011年5月3日投放大黄鱼苗4.5万尾,经过270多天养殖,至2012年2月3日共收获商品鱼30吨,平均尾重375g,成活率88.89%,每口网箱收获商品鱼10吨;投放真鲷鱼苗40.5万尾,经过约390多天养殖,于6月份中旬收成,收成鱼28万尾,成活率69.13%,平均尾重500g,单口网箱产量5.18吨,总产量140吨。30口大网箱产大黄鱼和真鲷170吨。大黄鱼每吨售价10万元,创产值300万元,真鲷每吨售价6万元,产值约840万。两项合计产值可达1140万元。
2.饵料系数及转化率
整个养殖期间共投喂新鲜小杂鱼虾和冰冻?鱼1496吨,生产商品鱼170吨,饵料系数为1:8.8,饵料转化率与普通小网箱鱼类养殖基本相当。
三、小结与讨论
1.养殖品种选择
升降式抗风浪大网箱养殖投资多,成本高,风险大,是一项高效益,高风险项目。因此,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快,售价高,市场销路好的养殖品种十分重要。通过本试验实施和渔民的多年养殖实践,湾外海区大网箱养鱼最好选择大黄鱼、石斑鱼、真鲷等经济价位高的优质鱼。尤其是大网箱养殖的大黄鱼产品质量优,售价高,行情好。如2012年1月卖出的大黄鱼每公斤销售价达100元,比普通网箱养殖的大黄鱼高出2.5倍以上,销路好,效益显著。
2.鱼苗放养规格
鱼苗规格大小直接关系到养殖成活率和经济效益,由于湾外海区风浪大,潮流急,容易造成鱼苗损伤。养殖期间投放的大黄鱼中苗平均体重110g,比较适宜养殖,而投放的真鲷鱼苗体重平均仅75g,苗种偏小,成活率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必须投放经过中间暂养的大规格鱼苗,最好选择规格在100-150g以上的中苗,以提高成活率,缩短养殖周期,提高商品鱼规格和产品价位。
3.饵料及其投喂
湾外海水流速快,饵料容易流失,可采取少量多餐的投喂方法,一天分早晚各投一次,以提高饵料利用率。养殖期间主要投喂新鲜的小杂鱼虾和冷冻?鱼,在生产期间,主要根据天气状况和鱼类不同的生长阶段调整饵料投喂量,在风浪较大,海况因子不好的情况下,适当降低投喂量,鱼类生长的前期投喂量掌握在占鱼体重的10-7%,在生长中后期或适温期间,摄食量大,生长快,投喂量约占体重的7-5%,当水温降至12℃以下,停止投喂饵料。
4.商品鱼外观、品质优良,经济价位高
由于网箱面积大,海水流动快,鱼类活动空间大,活动能力强,摄食量大,鱼体生长快,再加上外海区风浪大,流速急,鱼类活动空间处于半自然生态养殖状况。因此,网箱内生长的大黄鱼、真鲷体型偏长,腹部瘦小,脂肪少,尤其是大黄鱼体型瘦长,吻部尖钝,背腹部呈黄色,与产自自然海区的大黄鱼无多大差别,经济价位比传统普通网箱生产的大黄鱼提高2.5倍以上,而且大黄鱼成活率达到88.89%,比湾内普通网箱养殖还要高,因此,升降式抗风浪大网箱鱼类养殖发展空间大,前景看好,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第四篇:海水网箱养鱼技术
海水网箱养鱼技术
[日期:2006-11-27] 来源:惠东农业局 作者:yy 阅读:2651 次
(一)海区条件
海区无工农业及生活废水污染,水质符合国家渔业一类水质标准,在台风、暴雨季节能避免大风大浪的袭击并无大量淡水流入,交通、通讯、供电便利。底质:以砂砾、岩礁底质为佳,泥砂底质次之,泥质的不好。
海况:海流速度应在5~15厘米/秒。要有足够的水深,在最低潮时,网箱底到海底的距离至少应有2米以上。
盐度:海区的盐度不应有太大的变化。石斑鱼能适应的盐度为15~40,最适的盐度为25~33。所以海区盐度在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应在22~33。在大雨季节也不应低于18。
水温:海区周年温差最好在15~29℃间。大多石斑鱼能够忍耐的水温为15~38℃,但生长最好的水温是23~28℃。在目前养殖的鱼类中,赤点石斑鱼、青石斑鱼、点带石斑鱼、云纹石斑鱼及鲑点石斑鱼等比较能耐低温。在浙江及福建闽东地区,赤点石斑鱼和青石斑鱼可以忍受低至6~7℃的低温,但在14℃以下的低温就不摄食,严重影响生长。其他如马拉巴斑、巨石斑鱼等,在14~15℃时就会死亡。
(二)网箱的规格与建造材料
1、网箱的规格
海水鱼养成的网箱规格以较大为佳。目前一般用3米×3米×4米或4米×4米×4米的网箱,但效果不如6米×6米×5米规格的网箱。大规格网箱鱼体活动空间大,减少了网箱隔层,有利于水流通畅,减少疾病的发生,日常管理也较省工。目前,在日本、韩国、北欧等养殖业发达的国家,网箱都向大型化的方向发展,使用的网箱为12米×12米×5米、14米×14米×5米或更大;圆形的网箱,直径为20米、50米,甚至达100米。这种规格的网箱要求材料强度高,起网、换网机械化,且与当地海区的海况、水文条件等适合;由于成倍地扩大了养殖容量和养殖效益,总体来看,网箱的建造成本可以大大降低。另外,为了平常暂养、分苗、选别等操作方便,也必须预备一些较小规格的网箱。
2、网箱的建造材料
网箱框架使用的木材一般是松木或木麻黄,更好的是从东南亚进口的专用木材。这种木材叫“门格拉斯”,又硬又韧,虽然价格较贵,但耐海水腐蚀,使用寿命长,实际上更为合算。木条宽25~30厘米,厚6~8厘米,长度6~8米或更长些。使用太短(2~3米或更短)而用螺栓连接的木条,在台风季节易受风浪袭击而造成损失,例如1999年14号台风袭击闽粤海区,网箱养殖损失极为惨重,框架使用长木条的损失少些,而使用短木条连接的无一幸免。
网箱使用的浮子为直径48厘米、长度80厘米的150s聚乙烯泡沫塑料浮子。浮子外最好再包一层塑料布,可以保护浮子免受海水及海洋生物的侵蚀。
网箱的网衣为聚乙烯网片,最好选用无结网片,以免使鱼体擦伤。网箱的底部以80厘米8分)或3厘米(1寸)的镀锌管制作的方框撑开,也可在网箱的四角垂挂砂袋。6米×6米×5米的网箱,除四角外,每边的中部还应再挂一个砂袋。砂袋的重量根据海流的缓急而定,原则是使网箱在海中能稳定撑开,不因海流的冲击而漂浮。
网箱以50~60千克的铁锚在海上固定位置。锚绳为直径3厘米的聚乙烯绳。一般情况下,40~60个网箱的鱼排前后使用4个铁锚;海流较急或鱼排较大的,则应在两侧中部再加2个铁锚。
(三)网箱养殖的附属设施及设备
网箱养殖的附属设施包括管理房、仓库、操作平台、饵料加工设备、备用电机及交通船等。管理房和仓库通常在浮子和木板构筑的平台上用木板搭盖。顶上敷以油毛毡以避风雨。木板房不宜太高,2~2.5米即可,建筑时应该多用三角形结构,使之坚固紧凑,增强稳定性及抗风浪能力。
操作平台的面积根据需要而定,要考虑到饵料加工、饵料及鱼的进出与磅秤、网衣清洗与修补等作业的需要以及生活方便等因素,合理安排。重要的一点是房子和平台的浮力要足,要留有充分的余地。
饵料加工设备包括绞碎机和软颗粒饵料机。绞碎机在一般电机商店即可买到。软颗粒饵料机可利用莆田市一带制作兴化粉的米粉机改制,当地工场将米粉机压米粉条的模板孔径根据饵料的需要进行更改,可以压制不同粒径的饵料,配上适合的电机,生产能力根据需要每小时数十或数百千克不等。
其他如交通船、备用电机,日常管理和操作需要的各种工具、用具,如大小抄网、药浴用的大方桶、帆布袋等,都要考虑周全。
(四)网箱的设置
许多养殖区网箱的设置是9个或16个1组,然后1组1组地成片密集排列。这样设置极易造成中间网箱不流不畅,水质恶化。比较科学的设置方法是顺潮流方向,2~3个网箱1列纵向向排列,每列之间隔2米左右留一条纵行水道,以使水流通畅。一般原则6米×6米×6米的网箱2个1列,4米×4米×4米的网箱3个1列,3米×3米×3米的网箱4个1列。在海流较急的海区,顶流的第一排网箱外数十厘米处应该垂挂一块网目较小(1厘米左右)的网片(并垂以砂袋),让附着生物孳生以挡缓海流。否则当大潮流急时,网衣会漂浮起来而使网片相贴;由于鱼群在网箱中有沿网边游动的习惯,这时就会不顾一切地在网片间穿行、结晶两侧的鳞片因摩擦脱落,最终感病死亡。
(五)苗中的放养
1、苗种放养
目前养殖的品种大多为人工育苗品种,规格全长4~6厘米,体重1~5克,可以直接放入网箱经过一段中间培育后,再分苗地行养成。中间培育以鱼肉糜及鳗鱼饵料混合制作的软颗粒饵料投喂,每天3~4次,至10厘米以后可酌情减至每天1~2次,进行中间培育的网箱上方30厘米处,可悬挂一盏40~60瓦的灯泡,用地在夜间诱集水中的糖虾、桡足类,以及其他的小鱼、小虾等,这些都可以作为石斑鱼的饵料。
2、放养密度
苗种小时放养密度可以高些,随着鱼的生长应按个体大小分苗并降低放养密度。密度以预计在养成时,网箱鱼容量保持8~15千克/米3为佳。每口6米×6米×5米规格的网箱,放养全长工15~20厘米的苗种1500—1600尾,中途会因各种原因淘汰一部分,余下的可以一直养至收成。全长4~5厘米的苗种,则可放养5000~8000尾,以后待个体长大至15~20厘米时,再选别分苗。
3、养殖周期
赤点石斑鱼在水温14~15℃及更低水温下基本不摄食,16℃左右可以少量摄饵,18℃时即可正常摄饵。生长期在福建沿海的闽南和闽东海区有所差别,各为10个月和9个月左右,在广东更长些,在浙江则更短些。7月末出池的全长4~8厘米的人工苗种,养殖15个月左右至翌年11月份可达300~500克。7~8月份,从海区钓捕的苗种,大规格的(全长20~25厘米及更大的)一般当年春节前可养至商品规格,小规格的(8~15厘米)养至翌年春节前也可达商品规格。因此,养殖生产中应有各种规格的苗种,长短养殖周期相结合,以利于资金周转。
(六)饵料及喂方法
1、饵料种类
苗种放入网箱,大约2天后即可开始摄食。石斑鱼性多疑,所以最好混养少量相同个体大小的真鲷、黑鲷、黄鳍鲷及蓝子鱼等。鲷科鱼类比较贪吃,见饵即抢,它们的抢食会带动石斑鱼的摄食。蓝子鱼喜食海苔、残饵等,则可作为“海洋清道夫”,有利于保持网箱的清洁。其他鱼种的放养比例约为15%左右。
在网箱养殖中,许多养殖户为求省钱省工,只是简单地将下杂鱼与配合饵料粉混合绞碎后湿团状投喂。结果是投后鱼一争搅动,饵料就四散分开,很大一部分都散落海中。这种操作方法既浪费饵料又容易造成污染。正确的方法应是将鲜度好的沙丁鱼、鲐鱼、是鱼、玉筋鱼及其他下杂鱼等,切成适宜的大小投喂。因饵料鱼种类不同,饵料系数波动在5~12间。
由于鲜杂鱼来源不稳定,价格不断上涨,将杂鱼切块投喂在生产化养殖时太纲工时。最理想的饵料应是软颗粒饵料。软颗粒饵料以配合饵料与下杂鱼混合绞碎后以颗粒饵料机做成,每天根据需要现做现投,其中还可以拌进防治病害的药物及维生素、鱼油等营养物质。制作软颗粒饵料时,混合料不能太湿,应以手抓不沾手、制作软颗粒饵料时,混合料不能太湿,应以手抓不沾手、紧捏可以成团为度。颗粒大小应根据鱼的大小有所不同,15~20厘米的鱼可摄食粒径5~10毫米的饵料,成鱼饵料的粒径可达20~30毫米。颗粒太小,石斑鱼不喜摄食;对干硬颗粒饵料,则有吐食现象。
石斑鱼饵料中蛋白的适宜含量大体为40%~55%,脂肪的适宜含量为8%~10%。石斑鱼肌肉肉氨基酸组成成种间差异不大,10种必须氨基酸;缬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组氨酸色氨酸=9.8:9.1:7.7:5.2:5.0:4.9:4.8:3.1:2.6:1.0,此模式可为石斑鱼配合饲料的配制提供参考。目前市场上尚无专门的石斑鱼用的配合饵料,可用大黄鱼,鲈鱼或真鲷配合饵料代替。小苗也可用鲤鱼配合饵料代替。
2、投喂方法
石斑鱼胃内饵料的消化时间较长,在水温24~25℃时,消化时间为24~30小时。所以在5~10月份水温较高时,20厘米以上的成鱼,可每天投饵1次,每天的投饵量为鱼总体重的1.5%~2.0%;10~15厘米的中苗,每天的投饵量可为鱼体重的8%~15%,分作早晚2次投喂;4~8厘米的小苗,每天的投饵量可为鱼体重的20%~25%,每天分作3~4次投喂。在11~12月份及3~4月份,隔天投饵1次,视鱼摄食的情况酌情增减投喂量。冬季水温较低时,基本不投饵。在福建省,闽南和闽东的海区水温差距很大,厦门一带海区,冬季水温大多在13~15℃左右,赤点石斑鱼在天气比较暖和的时候还会少量报食,可3~4天6~7天酌情投饵1次,但马拉巴斑、七带石斑鱼等在水温15℃就基本不摄食了。而在闽东海区,冬季水温多在10~12℃,石斑鱼不摄食,不必投饵。
(七)日常管理措施
1、巡视检查
每天应对各个网箱进行巡视检查,注意观察鱼的活动情况。政党情况下,石斑觎会沉在网箱底部,清晨和傍晚会在水面悠然自得地游动,看到人影就迅速沉下。如果无力地游于网边,受惊动也反应迟钝,或狂游、跳跃丢,都是不正常的表现,应该捞起或拉网检查,判明情况,采取对策(有关病虫害的防治详见后述)。
对网箱的框架、网衣、系绳、网盖丢也应经常巡视,以免产生网破鱼逃、海鸟袭击或偷盗等意外损失。
2、观察记录
每天对天气、水温、比重、透明度、风浪等情况进行观察、测定和记录。尤其是在海区情况有重大改变,如暴雨、海水突然变混或出现大量浮游生物时,更应特别注重。对投饵时间、投饵量、鱼的摄食活动情况、死鱼的数量、病鱼的症状及药物治疗的措施和效果等,也都应作好记录。为了及时掌握鱼的生长情况,小苗应该每隔15~20天,成鱼应该每隔1个月捞取20~30尾测定一次重量,以便为下一步的贩饵、分苗等生产计划提供依据。
3、换网和清洗网衣
在夏季,当海中有机物增加时,网箱上附着大量着生物如牡蛎、海鞘、藤壶、贻贝、海苔、麦杠虫及其他脏物,网衣应每20~30天更换一次。培养5~10厘米的苗种、由于网衣网目小更易被脏物及附着生物堵塞,造成水流不畅,应该每15~20天更换一次网衣。而在冬天(12月至翌年2月),由于海水中附着生物繁殖较慢,鱼体不大活动,大多时间不摄食,受了机械损伤不易痊愈,容易感染死亡,不宜搬动,非特别需要不必经常更换网衣。更换下来的确良网衣,经日晒、拍打后,用高压水泵清洗。由于有些附着物附着较牢,较难清洗,可用0.005%~0.006%的漂白粉溶液浸泡1~2天,既可很容易将其清洗干净,又可对网箱进行消毒。
第五篇:网箱养鱼技术全面解析,耐心看完!
网箱养鱼技术全面解析,耐心看完!
一、概述
网箱养鱼是在天然水域条件下,利用合成纤维网片或金属网片等材料装配成一定形状的箱体,设置在水体中,把鱼类高密度地养在箱中,借助箱内外不断的水交换,维持箱内适合鱼类生长的环境,利用天然饵料或人工投饵培育鱼种或饲养商品鱼,这种养鱼方法叫网箱养鱼。网箱养鱼原是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传统的养殖方法,后来逐渐在世界各地得以推广,目前在日本、挪威、美国、丹麦、德国、加拿大、智利等国家养殖规模较大。
我国淡水网箱养鱼自1973年开始,分别在湖泊、水库中利用天然饵料进行网箱培育大规格鲢、鳙鱼种获得成功。以后又在网箱养鲢、鳙商品鱼,以及投饵网箱养殖罗非鱼、鲤鱼、草鱼和团头鲂试验均获成功。网箱养鱼推广的地区、网箱养殖的面积和养殖的种类都有迅猛的发展。目前,网箱养殖鲢、鳙鱼已形成配套技术,养殖鲤鱼、罗非鱼等技术已趋成熟,机械化网箱养鱼的配套技术业已推出;网箱养鱼已遍及全国各地的湖泊、水库、河沟、渠道等水域;网箱养殖的种类在淡水中已扩展到鳜、鲤、虾、蟹、虹鳟、珍珠蚌等。1988年吉林省网箱养鲤鱼的高产记录达87t/亩(130.kg/m2)省眉山县灌溉渠道内金属网箱养鱼最高产量达l66.t/亩(250kg/ m2);黑龙江省镜泊湖渔场的一个l立方米的网箱养鲤鱼,产量高达361kg/ m2。根据我国淡水网箱养鱼发展的特点,可以分为利用天然饵料基础和人工配合饵料两种类型的网箱养鱼,这两种类型大体可分为三种形式:一是培育鱼种,在水库、湖泊中利用浮游生物、有机碎屑、细菌絮凝物等天然食料在网箱中培育大规格鲢、鳙鱼种,一般产量可达到2000kg/亩~4000kg/亩;二是在水质肥沃的水库、湖泊中利用天然饵料饲养滤食性鲢、鳙鱼,或利用草型湖、河中丰富的水草资源饲养草食性鱼类,网箱饲养鲢、鳙鱼产量可达3000kg/亩~5000kg/亩,草食性鱼类产量可在4000kg/亩~6000kg/亩;三是完全投喂配合颗粒饲料生产商品鱼,主养鲤鱼、罗非鱼等吃食性鱼类,一般亩产量可在20t~60t,高产的可在100t/亩以上。此外,近年来又发展了网箱养鳜、大口黑鲈等肉食性鱼类及其他名、特、优种类。世界上许多先进国家都非常重视海水网箱养殖,近20年来对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已在挪威、智利、英国、丹麦、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广泛推广应用。近年来随着科学的进步,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开发应用,海水网箱的发展速度更快。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海水网箱养殖范围不断扩大,从近岸到离岸;网箱框架材料不断升级换代,采用高强度塑料、塑钢橡胶、不锈钢、合金钢、钢铁等新型材料;网衣材料由传统的合成纤维,向高强度尼龙纤维、加钛金属合成纤维的方向发展;网箱形状除传统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外,还开发了蝶形、多角形等形状。网箱养殖形式由固定浮式发展到浮动式、升降式、沉下式等;网箱容积由几十立方米增加到几千立方米甚至上万立方米;网箱年单产鱼类由几百千克增加到近百吨;养殖品种扩大到几十种,几乎涉及市场需要量大、经济价值高的所有品种;养殖方式也由单一鱼类品种养殖,到鱼、蟹、贝等多品种综合养殖;养殖管理朝自动化发展,普遍采用自动投饵、水质分析、水下监控、生物测量、鱼类分级、自动吸鱼、垃圾收集等自动装置;并在苗种培养、鱼类病害防治和免疫、全价配合饵料、网箱材料抗紫外线、防污损等方面加速开发研究和推广应用。我国海水网箱养殖起步较晚,目前仍然以浅海内湾浮筏式网箱养殖为主。近年来,从国外引进深水抗风浪网箱并加以国产化,但是许多技术还处在探索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传统的网箱养殖逐渐向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发展,但是深水抗风浪网箱价格贵、技术要求较高、配套设施要求较完备,我国正处在对其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改造的阶段,因而传统网箱在我国还占有较大的比重。
二、网箱养鱼高产原理、生态学原理
网箱养鱼虽然把鱼类限制在很小的空间,但借助于箱内外水体的不断交换,使网箱内的溶氧、氨氮等各项水质指标与网箱外的广大水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由于网箱中的水量与整个水域的水量相比是微乎其微,所以在水交换良好的网箱内,各项水质指标基本上与网箱外的大水域一致,这就使得网箱内的鱼群同样可以'享受'整个大水域良好的生态条件,使网箱内始终保持鱼类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生态生境。氧气充足,天然饵料可以源源不断地得到补充;鱼类代谢活动中排出的废物、残饵和粪便均能及时地随水流向周围扩散、稀释、分解。因此,在网箱里只要保证足够的天然饵料或人工饵料,就能进行高密度养殖并获得高产。由此可知,网箱内良好的生态条件依赖于大水域本身的良好生态条件和水体交换,因此在选定网箱养鱼的水域时要对水域条件加以考察了解;在实施网箱养鱼时,关于网箱的形状、规格、网线粗度,网目大小、网箱的布置,以及日常管理中清洗网箱等,均要着眼于如何有利于网箱内外充分的水交换。小体积网箱能比常规网箱有几倍之高的载鱼量,而不影响鱼类的正常生长,其原因就在于小体积网箱有更高的换水率。网箱越小,其四周表面换水面积与体积之比也就越高,自然水流和鱼的游动所造成的水体交换率也就越高。例如一个的小网箱和一个常规的鲤鱼网箱(5m×5m×2m)相比较,前者的侧面积与体积之比为4:1,而后者仅为
:1。而且,小体积网箱的长、宽的尺度都较小,在流速相同的条件下,水流穿过小尺度网箱所需的时间较短。因此,小网箱内水的更新速度快。、生理学原理
网箱把鱼类的活动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避免了凶猛鱼类的危害和风浪的袭击,使它们的活动量减少,降低了能量消耗,增加了营养积累,有利于生长和育肥。胡传林等(1980)进行了网箱内外鲢、鳙鱼种肌肉中磷酸肌酸含量、血红素(Hb)、血球比容(Ht)等生理指标和网箱内外鲢、鳙鱼种肌内生化成分的对比研究。磷酸肌酸是一种能提供高能量的磷酸化合物,在肌肉运动生理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行动敏捷或运动量增加时,需要更多的磷酸肌酸来提供能量。研究结果表明,网箱外鲢鱼种肌肉中磷酸肌酸的含量比网箱内的高37.5,鳙鱼种则高43.2%,若将鲢、鳙鱼种放入水槽中(流速为0.414m/s~0.591m/s),让其奋力顶水60min~120min,鲢鱼的磷酸肌酸含量比网箱内增加67.9%,鳙鱼增加53.5%;若在网箱中放入凶猛鱼类,则鲢鱼磷酸肌酸含量增高,鳙鱼增高。以上结果说明网箱内鲢、鳙鱼受到的干扰少,活动强度下降,能量的消耗也就少了。研究表明,网箱内鲢、鳙鱼种的Hb和Ht均比网箱外的同种鱼为低,同样证明网箱内鱼类的活动量比网箱外鱼类的活动量低。网箱内的鱼类受到空间结构的限制,减小了运动量,能量消耗减少,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积累,表现在肌肉生化成分的组成上,相同规格的鲢、鳙鱼种肌肉中水分的百分含量网箱内的比网箱外的少,而蛋白质和脂肪的百分含量网箱内的高于网箱外的(表1)。表1 网箱内外鱼类肌肉成分的比较
项 目水 分(%)粗蛋白(%)粗脂肪(%)鲢鳙鲢鳙鲢鳙网箱外网箱内网箱内比网箱外79.6278.66-1.282.3281.75-0.716.3816.90+3.215.1516.61+3.02.863.46+20.91.081.59+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