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网络问政发展态势研究(新)
我国网络问政发展态势研究
河南省团校张晓杰
摘要:网络问政就是政府机关领导通
过互联网与网民进行沟通,交流及回答网友提出的问题,积极需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网民可通过互联网对政府工作、民生问题及公共事件、重大事件等进行询问,并发表意见和建议,形成互动,统称为网络问政。目前我国网络问政现象、形式及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网络问政 形式 现象 问题 措施
一、网络问政的理解 网络问政,就是政府通过互联网做宣传,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以达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从而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在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网络问政成为民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之一。
我个人对网络问政的理解如下:行政机关领导通过互联网与网民进行沟通,交流及回答网友提出的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网民可以通过互联网对政府工作、民生问题、重大事件及公共事件等进行询问,发表意见和建议的行为,统称为网络问政。
网络问政突出两点: 一是网民的问,公众个体或群众向社会或党政机关部门及其领导通过互联网提出或表达各类诉求和意见,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二是行政机关的答各级党政机关领导通过互联网问政于民,实现科学民主决策,解决网民的实际问题,接受民众的监督。小到民众的生活琐事,大到公共舆论事件、突发事件等,网络应及时发布,及时应对。比如,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通过互联网第一时间报道现场的救援情况,互动热烈,效果较好。
二、我国网络问政现状 2006年广东率先迈出网络问政的第一步,成立了粤一网。粤一网的主要板块有:“岭南十拍”“民间拍案”“捎给汪洋书记的话”“我要问政”汪洋与网友(民间智库)面对面“拍砖”“灌水”等互动平台。粤一网在协助政府工作上取得不可忽视的成绩,民众的参与意识强,参与热情高,在全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2010年10月粤一网“网络问政平台”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是本届唯一的网络类名专栏。而人民网的“地方领导留言板”则是网络问政最具代表的栏目之一,它汇聚了网友的热点话题,反映民生,汇聚民意,集中民智。
2008年则被认为“网络问政元年”,胡锦涛总书记通过人民网与网友在线交流,轰动了海内外众多网友,不仅反映了党政机关了解民情,听取民意,集中民智的好形式,而且也打破了以往的政府单向下达信息,民意上达不畅的的局面。它突出了双向互动的良好效应,同时网民介入并影响许多重大公共事件的进程。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两会前夕与网民在线交流,通过网络问政的方式,提升人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信心。2010年,2011年温总理连续与网民见面,交流。在近年的地方两会上,很多地方均将“网络问政”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8月,广西公路局网站因“不打官腔,语言幽默,回复及时”,被网友称为“最认真、最幽默官方网站”。2011年3月,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政府网站,因群众网上咨询投诉版
块回复率100%,被认为是“最敬业县政府网站”,受到网友的热捧。
截至2011年7月,全国17个省市区建立起回复网友留言的固定工作机制,集中力量收集网络民意,深入了解网络舆情信息,把握民间舆论走向。
2012年,全国两会前夕,人民网以“地方领导留言板”为平台,推出“两会来了,我托书记省长捎句话”检验征集活动,邀请网友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为各地网友参政议政、共商国是提供了便捷通道。该活动自2月21日推出后,网友热情高涨,截至3月7日,累计收到网友留言近万条,留言来源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自
治区)。2
参与的网友来自农民、工人、教师等不同职业,内容涉及区域规划、经济发展模式、民生话题等多个领域。比如,云南网友“托书记省长捎话”:重视环境治理,让滇池恢复清澈;保护洱海生态须保护洱海周边村庄和农田;旅游大省的建设亟待科学发展。再比如,贵州一村民发帖向省长诉说村路破烂致学生上学难,贵州省交通运输厅、纳雍县人民政府分别对网友留言作出回应。
我国当前网络问政已由原来的遥不可及,到现在走进寻常百姓家,网络问政也越来越普及,有的单位已把网络问政纳入绩效考评范围。例如,新疆教育“微博问政”纳入绩效考评。目前,在新疆教育系统,政务微博已经覆盖自治区、地(州、市)、县(市)三级教育部门。教育厅与群众联系紧密的业务处室全都开通了官方微博,14个地州中,有13个地州教育行政部门也开通了官方微博。3
三、网络问政形式趋于多样化
(一)微博
微博,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微
博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一般不超过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及时分享。你可以将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情写成一句话或发一张图片,通过电脑或者手机随时随地分享给朋友,并一起分享、讨论。
2010年9月,新浪发布国内首份关于微博市场发展状况的白皮书。该报告预测,2010年底,中国互联网微博累计活跃注册账户数将突破6500万个,2011年中将突破1亿,2013年国内微博市场将进入成熟期。(中国微博元年市场白皮书,http://baike.baidu.com)。手机3G上网率截止到2011年9月,中国移动3G用户增长至4316万;中国联通3G用户增长至3023万,中国电信3G用户增长至2843万。4据中国互联信息中心(CNNIC)2012年1月16日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5
因微博造成社会影响较大的事件:2011年1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于建嵘教授在微博上发布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在短短的几天里就引起万民粉丝关注,争相上传儿童照片,引起了公安部有关负责人的关注,并专门开通了微博打拐,解救了不少被拐儿童,效果很好。
微博涉及话题从最初的个人小事到社会民生大事,特别是有关公民权利和向社会救助的事件,最终成为网络问政的重要载体之一。不仅仅单位,现在不少政府部门领导均开了个人微博,有的还是实名博客,大大拉近了与普通民众的距离。比如,浙江省组织部长蔡奇实行实名微博,去年初蔡奇开了微博。他的感觉是微博不微,博中
有客。通过微博可以更广泛接触社会,了解
民意,并结识更多同学。发了5000多条微博,微博粉丝600多万,蔡奇在全浙江省干部微博中高居十大公务人员微博排行榜首。
他鼓励组工干部微博;称要学会并习惯在“玻璃房工作”。
(二)QQ、MSN、ICQ功能多样化
QQ、MSN、ICQ聊天工具在互联网中实现了广泛的沟通交流作用,可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文字交流或进行音频视频,这是是网络时代最受欢迎的一种聊天服务。但近几年来,QQ、MSN、ICQ已不再是单纯的聊天工具,功能日益丰富,逐渐成了集交流、资讯、娱乐、电子商务、电子邮件、博客、音乐、电视、游戏和搜索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三)论坛,BBS
人民网在1999年创办了强国论坛,论坛又名网络论坛BBS,全称为Bulletin board system.(电子公告板或者Bulletin board service公告板服务)。十多年来不断发展、成熟,成为广大网民畅谈国事、建言建策的平台,也是政府工作人员与群众感情互动的重要桥梁之一。举例:人民网强国论坛周法智从抗震救灾英雄到普通片警的成功转身,不为单位表扬和群众称赞,只为心里那份踏实与安心,让网民齐声叫好;青岛城阳公安分局民警林青山不顾个人安危,虽然身负重伤,仍奋勇抓获逃犯,令网民由衷敬佩!
1999年新华网也开通了发展论坛,随后各类商业网站、专业网站及不少政府网站也先后开设了综合性和政务性论坛、BBS。像百度贴吧、猫扑社区、天涯社区等,都成了网民参政议政和对住房、医疗、教育、出行等众多民生问题的关注重要平台。
(四)电子邮件,短信
电子邮件是网络世界中发送和接受包裹的一种形式,网易、新浪、搜狐、雅虎等网站都拥有自己的电子邮
件服务系统,经过注册,每个人都可以申请到一个或多个邮箱。用户登录电子邮箱,可以用文字、图片、音像等形式将自己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打包“邮递”到政府相关部门,直接、快捷地表达个人诉求,积极参与政治生活。这和传统的邮递方式相比,电子邮件门槛低,易于实现,维护方便,使用成本低,受到民众的普遍欢迎。
随着我国居民手机持有量的持续上升,采用短信、飞信发表言论诉求也十分快捷方便,3G手机更具有多方面的强大功能,完全可以满足民众的多种网络问政需求。
总之,虚拟与现实越来越多的交汇、融合,虚拟身份与现实身份的交叉使用,让众多的现代问政渠道大受年轻网民的青睐,由此也大大激发了他们对公共政治生活的热情。6
四、网络问政存在的问题及破解方法
(一)网络问政常态下,农村百姓诉求难
目前,我国网络问政已取得成效,具有一定规模,部分地区取得可喜成效,但是在偏远的农村不少农民还无法正常上网,对网络知识知之甚少,很多想法和问题想诉求却没有正常渠道,想通过网络平台很难实现。要想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各级政府加大投资力度,提高网线普及率,让信息资源、参政议政渠道进入寻常百姓家。
(二)城市网络问政随意性强,应加强监管
除了技术层面上的原因外,网络的隐蔽性、随意性等也不容忽视,比如参与“两会来了,我托省长书记捎句话”活动的内容十分丰富,形式也多种多样。但非理性、极端化参与的的现象也屡见不鲜,甚至还有非法参与、暴力参与的情况出现。如果监管
制度不力,一些有恶意恶搞的事件必然带来负面作用。
(三)问题过于表面化,形式大于内容
有些地方表面上参与网络问政,但实际操作中过于表面化,限于表面文章。不能真正重视,对反映的问题也不能够深入调查了解,只一味追求回复率,对问题的实质性不探讨、不解决。
(四)网络问政制度的瓶颈要打破 说到底,网络问政目前还只能算是个新生事物,还远不能取代主要的政治运行方式,它只是“问”,只是增加了一个大众表达问题的平台,具体的操作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固定的标准,没有统一的答案,各级各行业面对网络问政,既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也许这正是目前网络问政制度的瓶颈所在。但无论如何,网络问政已成为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瓶颈必须打破,其进一步的发展和强化也是大势所趋。
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
其一,建立健全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负责定期处理网络问政的相关事宜。网络新闻发言人要了解、熟悉本地区、本单位的工作,政治和业务素质过硬,掌握互联网舆论引导工作的方法与技巧,有较强的工作事业心、责任感和大局意识以及协调能力。
其二,建立完善网络问政运作流程,形成一个高效运行机制。要有责任人处理日常网络问政舆情,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做好日常问政舆情的核实、督办、反馈、上报等事项,拟定引导口径,制定引导方案,开展新闻发布,联络网络媒体,组织引导行动等,并及时向同级网管办和媒体网络事项督办中心(简称ZZIC)通报网络热点、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和网民反映问题处置进展和调查处理结果。同时,结合宣传部门负责筹划组织正面
宣传报道和集中采访报道活动。
其三,培养公民的有序参与网络问政的意识,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有针对性地提高公民综合素质。目前,不少网民参与网络问政的热情很高,但方式方法不对头,结果效果不理想。有些网民属于跟风族,并不是发自内心地问政,只是好奇、凑凑热闹,或者仅限于发发牢骚。因此加强公民素质教育十分必要,包括法律法规知识的普及及道德教育等,全面提升广大公民的网络问政水平。
美国国务卿的鲍威尔曾指出,公民参与分三种类型:狭隘观念者(村民型)、服从性(臣民型)和参与型(参与型)。基于此,各级政府理应加大投入,加强教育,着力培育参与型公民,增强他们有序参与问政的思想意识,激发起参与问政的热情和激情,以推动政府各项工作更好更快地发展。7
参考文献:
【1】 http://baike.baidu.com
【2】 http://leaders.people.com.cn)【3】 中国教育报2012年3月 12日 【4】 http://wiress.iress earch.cn 【5】 http://news.xinhuanet.com
6】吴艳 秦学 我国网络问政现象分析【J】内蒙古电大学刊【J】政治。传播2011年底4期 总第128期)
【7】网络问政中的公民有序参与研究比腾飞中国市场2011年第27期【J】)
作者简介:张晓杰女,河南通许人,1976年12月出生现就职河南省团校教务处教育教学事务管理研究方向青少年心理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丰产路26号 河南省团校张晓杰邮编450002 邮箱:zhangxiaojie761206@163.com 电话:******
【
第二篇:网络问政的发展及其前景研究(周尧)
电子政务论文
--网络问政的发展及其前景研究
姓名:周尧 学号:2015118009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2015级
I 网络问政的发展及其前景研究
摘 要
网络问政是政府与公众之间以网络作为媒介进行互动交流的过程,是公众参与政治的一种新形式。网络问政作为一个平台,在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也可以收集民声民意,公众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与政府进行沟通,获取政务信息,为政府决策进行建言。
关键词:网络问政 电子政务
The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 of Network politics
Abstract
Network in politics is a process with the network as a medium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ublic, is a new form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s.Network governance as a platform, in while providing public services to the public, and also can collect the voice of public opinion, the public can also through this platform and government to communicate, access to government information, suggestions for 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KEY WORDS:
Networks in politics,E-Government
II
目 录
摘 要..................................................II Abstract................................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什么是网络问政.....................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网络问政的特点及意义................................2
(一)网络问政的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网络问政的意义...................................3
三、我国网络问政兴起的背景及我国网络问政发展的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我国网络问政兴起的背景..........................2
(二)我国网络问政发展的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我国网络问政存在的问题..............................3
五、促进我国网络问政发展的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6
一、什么是网络问政
网络问政,就是指政府通过互联网这一信息交流平台,进行政策宣传、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以达到取之于民,服务于民,从而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互联网规模的迅猛扩大,网络问政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公众以网民的身份通过互联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二、网络问政的特点及意义
(一)网络问政的特点
1、开放性
网络的开放属性决定了网络问政的开放性,无论在现实当中你是什么样的身份,只要拥有一台电脑和一个IP地址,就拥有了在网络上公开表达言论的条件和权利。在网络上,人人都有发言权,不需要举手和被允许才能发言,可以体现最原始的社情民意。
2、快捷性
互联网的高效便捷众所周知,它实现了声音、文字、图像的即时传递,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是当今社会最便捷的传播方式,这就使得网络问政拥有了其他方式所不具有的快捷性。
3、参与者身份的隐蔽性
网络环境的虚拟属性决定了网络问政的隐蔽性,参与者网上匿名进行发言,起到了保护参与者身份安全的作用,使人们更容易表达真实的想法。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社会架构下的沟通壁垒,减少了官员在民众心理的威压感,增强了民众参与问政的积极性。
4、参与双方地位的相对平等性
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参与者可以忽略身份差别,让政府官员与公众处于一种相对平等的状态,让问政于民处于一种良性平等的氛围之中。这就能够极大地激发民众政治参与的热情,提升民众政治参与的能力。
5、网络信息的不确定性
通过网络构建起的 “问政平台”,有着其他平台无法比拟的优势,例如在电话中不敢投诉的问题,在网上可以发帖举报;在电话中无法描述的问题,在网上可以以图片的形式予以曝光。但是这样的平台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由于使用者自身受生活环境和活动范围的限制,拥有的信息不均衡,其政治愿望和利益诉求存在很大差异,其发布的信息无法保证其真实性,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虚假性、欺骗性。
(二)网络问政的意义
网络问政作为一种简单、便捷、可行的公共服务创新形式,对公共服务的改革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一是提高政府效能,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二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三是培育政治文化环境,逐步走向市民社会;四是了解民情、荟萃民智、辅助决策、排解民忧;五是预防贪污、防治腐败、强化监督、完善问责。
三、我国网络问政兴起的背景及我国网络问政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网络问政兴起的背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步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成为人类的重要沟通工具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互联网技术在我国发展速度惊人,逐步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前行,执政环境发生了变化,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改革的深水区和各种矛盾频发的凸显期,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产生了极大变化,民主意识比过去相对封闭的情况下大大增强,党的执政环境已经悄然发生变化,互联网正在改变中国的政治生态环境,建设以信息公开为主要特征的“阳光政府”日益成为公众的迫切要求。我党作为一个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执政党,在不断变化的执政环境中,本着必须不断地发展与创新,及时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的理念,面对挑战,主动适应,网络问政就是我党在执政环境发展变化的情况下的理性应对。
(二)我国网络问政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网络问政的发展主要呈以下三大类型,分别是:
一、领导型网络问政;
二、引导型网络问政;
三、压力型网络问政,三种类型在不同环境下产生,有各种不同的特征。
一、领导型网络问政:这类网络问政一般由领导推动。政府部门通过设立领导信箱、官员微博等方式搭建与民众的交流平台,了解群众所需所想,收集民情民意。通过线上收集民意,线下解决问题。
二、引导型网络问政:这一类问政与领导型网络问政的不同之处在于,这类网络问政主要是由政府部门建设专门的网站或者通过专门的网络交流平台加强与公众的互动和交流。
三、压力型网络问政:这类网络问政并非一种直接“对话”,它产生的情况是在发生重大社会热点问题被曝光后,各类网络媒体进行传播和关注,二政府需要面对发生的问题,谨慎解决。
四、我国网络问政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网络问政建设虽然发展势头强劲,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但是我们也应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即网络的属性是虚拟的,其本身只是一种信息工具的载体,手段不能替代目的,“网络问政”依附于工具的属性决定了它对我国当下的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与公共政策决定不可能起到主导的、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网络问政还存在着网民素质与能力、互联网的监管、领导干部的网络问政能力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和隐患,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1、网络传播信息失真。作为一种新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网络问政”展现的最大优势应该在于政府与网民之间的双向良性互动,但是由于网络本身的虚拟性、开放性、匿名性,以及网络传播途径杂乱多变,容易产生信息失真的问题。在网络海量民意信息中杂存很多失真信息,必然影响政府决策的积极性。于是网络信息的可信度和客观性就难以保证。
2、网民问政的素质良莠不齐。网络问政为民众提供了表达自身诉求和参与公共决策的平台。受一定的文化素质和理解能力的影响。部分网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参与意识薄弱。
3、政府的网络问政建设机制不健全。缺乏整体政府的服务理念,各部门间的交流与合作不足,参与网络问政的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数字化应用技术受限,缺乏专业技术型人才。
4、网络问政缺乏长效机制。目前网络问政远未形成具有刚性约束力的制度效应,导致有些网络问政渠道形同虚设、信息不全,导致敷衍民意与只问不管现象的发生。如果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势必影响网民的参与热情,不利于网络问政的可持续发展。
五、促进我国网络问政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网络问政的制度建设,促进网络问政常态化。
一个优质、高效的“问政网络”平台,科学、严密的制度保证是第一位的,要加强网络立法,建立完善的网络问政制度体系,促成网络问政的制度化与常态化。(1)建立有效的网络民意回应制度。(2)建立限时问题办结制度。(3)建立网络问政监督问责制度。(4)建立领导干部网络问政考核制度。
(二)转变作风,强化服务理念,提高干部网络问政技术技巧。
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服务理念,政府的一切工作都要以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政府官员要重视网络民意,把“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作为一个重要理念予以始终坚持,把网络问政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扎实付诸实践,促使网络问政向纵深推进。开设专项培训课程,提高政府官员网络问政技能和水平,提高综合素质,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加强与网民的沟通与交流。
(三)增强网民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规范网络问政体系。
网民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政治信息的时候,由于有的网民整体素质不高,容易错误运用自己的表达权和监督权。因此要通过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网民的政治素质,塑造理性网民。通过提高网民基本的政治知识,促成其对各种网络政治信息作出正确判断;提高网民的意识,使网民认识到网络政治参与活动是为了实现自己的 政治权利。从而积极有效地参与政治生活,反映自己的意见、愿望与要求进而影响政府决策。
(四)线下解决问题制度化。
网络平台反映、答复只是网络问政的开始,关键还是要解决问题。各级社会管理部门要将网络平台反映的问题尽快提上日程加以解决,同时要建立网络问责制度。要确保网络问政取得更大实效,必须建立网络问政问责制度。
参考文献
[1]龚雏斌.“网络调查”助推“网络问政”人民网一时政频道
[2]纪双城,李亚龙等.网上对话成为沟通渠道网络成多国政治家新阵地[N]. [3]丽莉.“E两会”人次突破22亿!全民助力网络问政升级2.0[N] [4]郅振璞.青海省委书记强卫:网络问政常态化是大势所趋。[5]韩哲.网络问政常态化亟须制度护航[N].北京商报,2010—3—4(4)[6] 樊金山, 网络问政及其发展态势探微(17).[7]沈士光.“网络问政”的作用及其限度。[N].学习时报,2010-01-04.
第三篇:房地产发展新态势
房地产业发展的新态势
摘要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必须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更重要的是实现产业结 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城镇化,尤其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将成为“十二五”期间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 最大潜力所在。那么,在新十年中央赋予城镇 化全新内涵的背景下,房地产业究竟会怎样发展? 关键词 城镇化房地产业 发展态势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化建设得到快速的推进,伴随而来的房地产事业的需求也逐年增加,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城镇化的加快带动了房地产业的发展,而房地产业的蓬勃又积极推动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当前我国房地产业不健康发展,导致各地房价过高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速率,因此,如何避免城镇化进程和房地产业的发展的利益冲突,使他们相互促进,达到和谐共赢的局面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 中国城镇化发展现状的思考
目前,关于中国城镇发展模式、城镇化战略存在式许多争议,单一政策性的发展模式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使之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1.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发展迅速,但是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主要矛盾是:
(1)城乡二元结构,缺乏城镇化的推力。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国家发展重工业经济战略使得城乡资源向有利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方式进行分配,加大了城乡差距。改革开放后,不完全的市场经济体制又客观上加剧了城乡二元分化,造成城市经济高速发展和农村绝对贫困化。农业经济发展资金不足,生产力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下,农民收入低,城乡贫富差距加大,进一步导致剩余劳动力转移缓慢,城镇化缺乏推动力。
(2)农村工业模式,缺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虽然促进了我国城镇化进程,但大部分乡镇企业是在城乡体制分割条件下推行的乡村型工业模式,分散发展不能满足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要求,也无法产生产业集聚效应,致使乡镇企业吸收剩余劳动力的能力降低,小城镇规模不增反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乡镇企业萎缩,小城镇发展面临更多困难。
(3)城市对农村集聚与辐射作用不均衡。由于城市与农村之间没有建立均衡增长和循环机制,城市对农村的优势资源聚集作用明显,辐射带动效应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2.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分析
在我国城镇化发展模式的选择中主要存在小城镇发展模式、大城市发展模和中小城市发展模式。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方针是:控制大城市,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在实践中,对中国城镇化发展产生影响最大的是小城镇发展模式。
(1)小城镇发展模式。这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以乡镇企业为导向,解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区别于人口向大城市转移的城市化道路。小城镇是特殊历史条件——城乡分割体制下的产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受诸多因素的限制,小城镇发展战略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小城镇发展战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改革与发展的问题;第二,小城镇发展战略忽视了大、中小城市在城镇化过程中的作用;第三,小城镇发展战略忽略了我国各个地区的区域差异。第四,小城镇发展战略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问题;
(2)大城市发展模式。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大城市增长迅速,这反映了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对大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第一,大城市在国家的发展中发挥区域中心的作用;第二,中国正处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时期,由城市化的初期阶段向集中化阶段转变;第三,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匮乏的国家,从长远来看,中国的城市化必须选择效益型的道路,才能实现现代化和赶上发达国家。因此,虽然政府强调控制大城市规模,但是实践中大城市的发展速度最快。
(3)中小城市发展模式。这是介于“小城镇”和“大城市”之间的城镇化模式。为了避免“城市病”和“农村病”,依托县城(包括县级市)发展中小城市,把一些条件较好的中等城市扩展成百万人口的大城市,适当保留、改制和建设一些重点小城镇
二 我国房地产发展现状
国的房地产似乎一直处于稀缺的卖方市场状态,即使保持了年均20%多的增长速度,但仍然难以满足不断增加的需求。原因是一方面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带动了城市的就业和人口增加,以及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加上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都形成对房地产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房地产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投资品,在房价上涨的预期下,投资和投机需求铺天盖地的进入市场。目前,投资和投机已经过度,推动房价一路非理性快速上涨,严重脱离了经济增长和人民收入水平的增长速度。房价泡沫毋庸置疑,近期被福布斯列为全球六大资产泡沫第二位,其中蕴涵的风险不可小觑。
2011及之后的中国房地产将呈现以下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第一,房价将逐步回归理性,呈现平稳渐进发展的趋势。如果相关调控政策及时有力,化解了当前房地产泡沫的风险,并推动其健康发展,则会实现平稳的过渡;而如果任由房价按照目前趋势推进,则未来的下行和危机难以避免;预计房价在2011年以后会有一个泡沫破灭和价格下跌的过程,而后再逐步平稳健康发展,但下跌的幅度和引起的危机程度则取决于市场和政策的组合作用。
第二,保障性住房将得到加强。从目前的政策措施看,未来中国将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但中国人口众多的实际和计划供给带来的分配畸形和无效率决定了依靠保障难以解决中国住房的民生问题。
第三,中国房地产在2011年以后会经历较快的发展过程。这是由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决定的,所以中国房地产预计不会出现如香港和日本的一旦下跌则一蹶不振的局面。
第四,目前的房地产价格基本已经达到高位顶点,2011年继续大幅上涨的局面应该不会出现,原因是政策已经开始对房地产发力,人们的预期和观望情绪业已出现。
当前调控应关注两个层面文章认为,从中国房地产当前的形势看,2011年的调控政策应该重点关注两个层面,一是严厉打击房地产投资和投机,控制房价,防止泡沫的继续扩大;二是防止房地产泡沫破灭引发危机和风险,保持房地产和房价的健康稳定发展。政策可行的路径是,一方面控制投资和投机以控制房价,另一方面通过保障住房缓解自住需求,同时加快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逐步挤压房地产中的泡沫。近期中央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已经显示了政策上的重视和关注,营业税优惠政策调整、“国四条”出台、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变动等从各个方面打击了房地产的投资和投机,保障住房建设等增加了供给和解决了民生。沿着这样的政策路线发展,2011年以后的中国房地产将会更加健康稳定和成熟
三 城镇化将成新趋势
1.城镇化进程与房地产业的相互关系
城镇化主要是指城乡人口分布结构变换,越来越多的人口由分散的农村向城镇集中,城镇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多,而且城镇空间更加文明和设施不断完善,产业水平进一步提升,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进程和房地产业都保持良好的上升趋势,他们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为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做贡献。
1.1 城镇化速率的提高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发展,城镇化进程导致城市的数量和规模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和劳动力流向城市,住房需求摆在了首要位置,这直接导致了房屋刚性需求的变化,此外,人口的增加将会导致各种产业结构的变化的发展,工厂扩建,企业办公、服务行业及房产投资等对房屋的需求也拉动了房地产业的发展,还有很多非住房消费如休闲场所、度假区等,这些都对人们的生活和消费结构产生了很大影响,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广阔发展。
1.2 房地产业的发展为城镇化进程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保障,房地产业是我国国名经济的基础产业,它是社会生产、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生产生活资料,它通过城市功能结构的演化,对城市人口和市场结构进一步扩大,对改善居民居住坏境,促进城市发展有重要作用,只有房地产业的运行,才能建设良好的城市空间,为外来人口提供物质保证,为城镇化进程的实施打好坚实的基础,因此,房地产市场的规范健康运行来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才能达到和谐发展的目的。
1.3 房地产业与城镇化发展具有利益冲突关系,城市化速率的提高,拉动了房产需求,使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过热,房产投资和投机日趋增多,直接表现就是房价过高,过高的房价不仅给房地产开发带来了风险,而且与居民收入不相协调,造成外来人口买房难的问题,对大学生、农民工等群体在城市居住设置了关卡,这种现状严重阻碍了城镇化的进程,进而又反作用于房地产业的发展。“
2高铁资源成为房地产的助推剂
高铁通,城市兴。高铁的开通,首先改变的是时间和距离的关系。如时速200公里的深厦高铁开通,即将拉动潮汕地区与珠三角、厦漳泉一小时生活圈。“一小时生活圈”是一个以时间定义距离的概念。城市之间的距离不会改变,但是随着交通状况的不断改善,往返城市间所花费的时间会越来越少。快速交通正在改变置业版 图。汕头市房地产业可打造“奋斗在深圳,休闲在潮汕”,跨城居住不再是置业的基础需求,而是度假、休憩的山海享受。需要各地方政府联动起来,交通路网的对 接,汽车年票的互认,户籍、医保、住房公积金等民生方面的无缝对接等系列民生工程的推进,将有力地推进不同城市人士来潮汕跨区置业。此外,城市的开放度及 包容度也很重要,过度地彰显地域文化,会影响“一小时生活圈”的内涵。
3用新型城镇化投资促使房地产去投资化
城镇化将成为新十年决策层拉动内需的主轴之一。由国家发改委主导的《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已编制完成。在中国近十年年均10%经济增长率中,城镇化率贡献了3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新增投资需求达6.6万亿元,带动消费增加1012亿元。有关部门的研究表 明,中国经济未来通过推动城镇化发展作为引擎拉动,将实现新增消费9000亿,实现新增投资64890亿,实现GDP增加值为2.6个百分点,约占GDP 增长值的37.15%。上海证券发布的一份报告也显示,中国的城镇化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大概能够带来7万亿元的市场需求。新型城镇化将替换房地产的投资 属性,房地产的去投资化将加快推进。
中国住房需求主要包括投资增值需求、自住性需求、改善性需求、养老需求及结婚需求等,其中最刚性需求部分来自于结婚需求。目前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目标导向减弱投资性需求占比,提升刚性需要占比。刚性需求提升的空间是满足最低收入的保障房需求、中低收入的首套住房需求、中高收入的改善性需求。具体的满足方式则 可能是加大保障房建设、改造旧私房、旧公房以及城区扩建等。从目前的保障房存量占比来看,截至2010年底,扣除廉租房直接补贴的部分,保障房在整个住宅存量中的比重仅在10%,尚有大量城市低收入家庭未进入保障房的覆盖范围。按照“十二五”期间3600万套保障房的基本目标,2015年底,保障房存量占比将逐步达到30%,基本覆盖城市低收入家庭。
结束语
镇化的加速发展势必会对中国的经济及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我国房地产业无疑也要面临由此带来的巨大机遇和挑战。城镇化建设必然会扩大城镇的住房面积,城镇化的加快不可避免会带动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可以说,城镇化建设是21 世纪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新态势
第四篇:网络问政
网络问政
一、当前开展网络问政的有利条件:
1、政府态度积极;
2、网民规模较大,参与热情高;
3、网络技术较完善,反应快、平台成本低、参与方便。
二、网络问政的重要作用:
1、加大沟通,以了解民情、完善管理、引导舆情;
2、吸收民智,以优化决策、提高效率、加强监督。
三、“网络依赖症”指干群沟通渠道过分依赖网络,互动机制畸形发展。一是干部有以网络民情取代下基层的倾向;二是网民过分倚重网上信息和诉求。
四、学者担忧网络问政的理由有:
1、网络普及率和覆盖人群有限;
2、网民结构在城乡、年龄、职业、学历等方面失衡;
3、干群上网沟通习惯尚未形成,政务微博信息少、更新慢、影响力不高;
4、平台共通难,有效信息整合分类难度大;
5、存在网络水军操纵民意,影响政策的风险;
6、存在网上泄密和外国干涉内政的风险。
五、就“官员A”所属部门的工作人员的遭遇拟写一份微博留言稿,作为他回复广大网友的参考。(10分)要求:1.体现诚意,说明实情,赢得理解; 2.简明、通俗,利于网民理解; 3.不超过200字。
尊敬的网民朋友:感谢你们的关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您的批评永远会警醒和促进我们的工作。确实,身为公务员,仅仅对校车惨剧表示痛心是不足的。尽管这次事故是由责任人违法超载和违规行驶造成,但我们也有监管不到位的问题。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处理好善后事宜,给家长和孩子一个交代。同时,给广大网友一个庄严承诺:我们一定会加强校车管理,从严防范此类事故。
【赋分说明】
1、整体上按表达谢意、承认不足、说明实情、工作安排的逻辑顺序作答,语言得体给3分;作答环节不足或顺序混乱、语言不够得体酌情给分。
2、表示感谢给1分,承认不足1分,说明实情给3分,工作安排2分,共7分。关键点分别为:警醒和促进、不足、违法超载、违规行驶、监管不到位、善后事宜、加强管理。
六、当前政务微博面临的一些问题有:
1、主体不对等、功能单一。政府大多“以我为主”发布信息,互动少,网民参与公共事务机会少;
2、文风呆板、回应迟钝。官话套话多,内容单一,有用信息少,消极逃避不同意见;
3、规范缺失、监管不力。有的微博为了名声和利益,肆意炒作;防范泄密等风险能力不强。
七、政务微博面临的一些问题相应的解决对策有:
(一)、统一制度,完善机制。
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明确各方权利与义务;
2、规范实施细则,形成固定的长效工作机制;
(二)、责任到人,加强监管。
1、完善平台,增加互动和网民参与力度;
2、改革文风,坚持讲真话、办实事。
(三)、加强学习,提高效率。
1、学习网络知识,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2、学习管理,提高服务能力。
八、有人认为:网络世界信息发布充分及时,使人兼听而明智;网络问政更是当前揭露贪腐官员,倒逼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率的最好平台之一。因此,网络空间应该是不受管制 的自由领地。请你针对这种观点,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参考给定材料,自拟题目,中心明确; 2.联系实际,说理充分,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3.不少于800字。【内容要点】
1、网络空间巨大优势:交流充分、个性解放、参与方便,干群有效交流的全新形式。
2、网络世界的弊病:信息爆炸、碎片化、片面偏激,各方利益主体自私自利,无法形成公共平台。
3、网络空间是自由的,但也是有边界的,需要适度监管,应以促进国计民生为导向。
4、可以结合以上各方面全面论述,也可以就其中一个方面深入论述。
维护网络自由政府当有为
从口耳相传到结绳记事,从甲骨刻字到活字印刷术,从书报广播到网络微博。交流媒介的变革过程,就是我们知识的增长过程,就是我们自由空间的拓展过程。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逐年攀升,网络日益成为人们自由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近年来,政府网站的建立和政务微博的兴起更是成为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网络问政成了实现人民民主权力的最新形式。与通过著书立说、报刊杂志和上访等传统渠道相比,网络问政参与方便,准入门槛低,交流直接,是实现干群充分沟通和交流的有效途径。“在互联网时代,人民想和政府通通气,乃至天天见面成了轻而易举的事”。
2008年以来,许多中央和地方党政领导,通过答复网上留言、走进BBS论坛、开设博客或个人邮箱、设立网络新闻发言人等形式,在互联网上了解民情、听取民意。凡此种种,都是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民主权力的全新形式,大大促进了干群和谐和执政效率。
网络问政需要依法有序。网络行为有其先天弱点。当前,网络行为的道德和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完善,网上规范更没有深入人心,网上言行杂乱无序。信息爆炸、碎片化、片面偏激,虚张声势,虚实难辨是其主要缺点。
另一方面,网上言论的背后是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大多数片面偏狭,自私自利,无法形成公共利益的诉求平台。欺诈行骗,网络盗窃等非法行为更是防不胜防,对个人生命财产和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这就需要政府在风气引导、信息鉴别和监管方面有所作为。一要加强完善网络行为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督执法力量,坚决打击欺骗行诈、煽动闹事的不法之徒;二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鉴别和筛选技术,积极保护网络世界的真实健康;三要创新形式,加强对广大网民的理性引导,增强其自我规范意识,提高其辨别力和防范意识。
政府的有效监管,是维护网络世界自由畅通、纯净和安全的重要保障。而网络自由是人民群众发出诉求,参政议政,参与民主监督的有效平台,也是实现干群有效沟通的崭新形式,更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契机。因此,网络自由也需要党的领导,政府应是保护网络自由的积极力量。
第五篇:网络问政
目前我国网民总人数已超过3亿。互联网在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也深刻改变着我国的政治
生态环境。
网上问题、网下解决,上网交心、下网服务。
网民发帖留言只是一种外在形式,其内在本质是公民表达情感、观点或者诉求的一种途径。妥善办理网民留言,既是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又对公共事务大有裨益。
“网络问政”需要“魅力语言”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在信息传递、舆论形成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种利益群体开始利用互联网表达利益诉求,各种社会力量“汇聚”到网络上,形成民间舆论的强大磁场。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也开始以“与网民在线交流”、“开设博客”、“开通省(市)长电子信箱”等各种形式,主动借助网络征询民意。特别是在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与网民在线交流之后,更是引发了广大领导干部和网民的参与热潮,一股“网络问政”新风在各地党政系统蔚然兴起,为中国政治生态环境添加了一抹新绿。
那么,领导干部在“网络问政”中,如何才能在“倾听民声,集中民智,共谋发展”方面,实现其效能最大化呢?我们的领导干部除了要尊重每一个网民表达、参与、监督的权利,满怀诚心地面对网民,心怀责任感地去履行职责之外,还需要在“网络问政”时使用“魅力语言”。具体而言,应把握好“四化”。
大众化
伟大的思想家老子说过“大道至简”。因此,领导干部在与网民交流时,要尽可能使用大众化的语言,包括一些大众化的网络语言。不管面对的是普通网民,还是基层干部,都应力求语言通俗、大众化。即便面对的是有一定层次的领导干部、知识分子,如果尽是用些生僻怪异、晦涩难懂的词语,也会影响交流效果。“曲高和寡”,无论言论水准多高,但如果语言不通俗,深奥难懂,就很难受欢迎。只有生动、鲜活、群众熟悉的大众化语言,才能增强其感染力,引起共鸣。
2008年春节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和广东省省长黄华华,通过省内主要新闻网站发布的《致广东网民朋友的一封信》,就体现了语言大众化这一特点。汪洋、黄华华在信中写道:面对近期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天气,许多网民提供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成为支持我们决策的重要基础……许多网民朋友“有知识、有思想、有热情、有锐气”,我们愿意成为大家的网友,求计问策,接受监督。对于共同关心的话题,愿意和大家一起“灌水”;对于工作和决策中的不完善之处,也欢迎大家“拍砖”。
毋庸置疑,这封公开信的内容通俗易懂,让人看了倍感亲切、深受鼓舞,应该算得上是语言“大众化”、实现网络有效沟通的典范了。尤其是“灌水”、“拍砖”等网络语言的运用,更是拉近了与网民的心理距离。此信一经发布,网上人气独占鳌头,有建言献策的,有高度评价的,仅奥一网一家网站3小时就有17万网民点击浏览,1000多网友跟帖发言,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也进行了转载。更有专家评价:省委书记省长上网邀网民“灌水”、“拍砖”,是信息时代领导干部领导模式、领导魅力的一个创新。
个性化
个性化的语言是一个人思想、学识、阅历、才华、性格、气质以及语言修养的集中表现。网络交流中,善于运用富于个性的、有独特风格的语言,领导干部的“话”才能更精彩、更感人。而那些缺乏个性化的语言,即使是满篇漂亮的词藻,长篇累牍地引用名家名言,恐怕也难以吸引网络人气,更难引起网友共鸣。
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李鸿忠在荆楚网等网站与网民的在线交流,就是这方面的典范,被称为“史上最牛的省长访谈”。访谈中,李鸿忠省长侃侃而谈,积极回应网民提出的问题,既意高旨远,又妙语连珠,可谓个性十足。其中,李鸿忠在谈到网络作用时一再强调,“网络是政府决策的一个富矿”;听到网民积极参与“对话省长”活动时,李鸿忠表示,“网友如此热情是湖北兴旺发达的表现”、湖北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很强;在谈到经济危机时这样给湖北网民鼓劲,“熬过冬天就是春天”;在农民网友反映合法权益受侵害时强调,“农民朋友要据理力争,要投诉”;在谈到搞经济建设的态度时,他说“要想办成事,要有一种韧劲、耐力和精工细作的精神”;在对湖北人文化精神的评价时说,“湖北人既具有秦岭巴蜀的强悍,又具有江南文化底蕴的文雅”; 谈到发展与民生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强调,“政府工作最终是要给老百姓带来生活水平的提高,否则没有任何意义……”这些话令人振奋、催人向上,表达出了李省长对湖北发展的一种信心,又体现了他雷厉风行、意气风发,讲求闯劲、速度和效益的个性化特点。
人文化
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其集中体现是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对“网络问政”的领导干部而言,就是要尊重、关心、爱护网民,替网民着想。“网络问政”是一个执政为民的全新课题,从根本上讲也是一个态度问题。领导干部是站在网民的立场上,为网民着想,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给网民,还是高傲自居,“官气”凌人,热衷于讲官话,讲大话、套话、空话,其效果截然不同。如何与网民互动交流,真诚听取意见?温家宝总理为广大领导干部做出了示范。
2009年2月28日下午3时,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并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的联合专访。温总理一开始就说:“我总记得母亲常跟我说的一句话,无论是对什么人,要诚实,要用心讲话。我想今天的在线交流应该是一次谈心,或者说用心谈话,所以应该诚实,把真实情况告诉大家,倾听群众真实的声音。”温总理以“诚实用心”的姿态和温情、知性的话语与网民互动交流,博得了亿万网民的好评。毫无疑问,广大领导干部只有像温总理那样,平和朴实,充满人文情怀,与百姓用心沟通、真诚互动,才能听到“群众真实的声音”,从而确保“网络问政”更有实效。
形象化
所谓形象化,就是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化的,或者较难理解的、枯燥无味的内容加以形象化处理,给人以较直观的感受。毛泽东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中讲抗战胜利果实应该属于谁时,以种桃树、浇桃树、摘桃子作比喻,说明胜利果实是属于抗战军民的,既形象生动,又深刻有力。邓小平同志也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如“发展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黑猫白猫论”等表述,凝练而形象,老百姓不但听得懂,而且记得住,容易达到沟通的良好效果。“网络问政”中,领导干部面对的群众面比较广,且涉及老中青幼、各行各业,因此,要达到交流效果的理想化,必然要求领导干部的语言“形象化”。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曾经做客东方网,与广大网友交流互动。在两个小时的交流互动时间里,俞正声就网友关注的问题,认真作答,真诚交流,其中不乏“形象化”语言。网友“外地人”向俞正声提问说,“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目前国内许多企业也开始计划„过冬‟,这连带影响到了许多行业,如旅游、金融保险等,上海市政府有什么计划?”对此,俞正声风趣地说,“是不是要准备过冬了?我只能说天上下雨了,赶紧拿伞。问题是你的伞张得及时不及时,你的伞管用不管用。”这个回答,巧妙地借“雨天打伞”来比喻如何应对金融危机,既形象地说明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又表达了从容应对危机的心态和信心。真可谓构思新颖,形象生动,寓意深刻,自然得体。
“网络问政”作为一种新型议政、问政方式,不仅创新了民主形式,而且成为中国特色政治文明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网络问政”的语言魅力,更重要的是要依靠领导干部广泛的“知民度”和温暖的民生情怀,那种“打官腔”式的语言,只能是官僚主义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