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艺术视觉的教育》读书笔记
《艺术视觉的教育》读书笔记
关于美术教育的价值,西方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不过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本质论和工具论。前者认为,美术教育应重视过程而非结果,顺应每一个人自然本性。后者则认为,美术的能力不是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是教育的结果,持这一观点的学者提倡应以学科为基础进行美术教育。
艾斯纳(Elliot.W.Eisner)便是美术教育本质论的代表人物。
作为美国艺术教育的专家,艾斯纳在他的经典著作《艺术视觉的教育(Education Artistic Vision)》①中,对艺术视觉教育(即美术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艾斯纳着重强调了美术的内在价值。他通过对美国历史上视觉艺术教育发展沿革的讨论以及当时美国视觉艺术教育的现状,提出一系列的批评。如七八十年代美国美术教育界中,只看重创作而不重欣赏、少数学生是由专业美术人员教育、美术教育教具单一等等。艾斯纳敏锐地意识到,注重美术教育内在价值的,必须是以学科为中心来实现的。然而这一个准则,却从未被重视。
于是,艾斯纳通过一系列的相关研究,建构出了一套完整的课程与教学体系。
一、课程体系
作为学科中心主义者,艾斯纳的课程体系深受布鲁纳的影响。传统的美术教育的课程体系是以创造为趋向的,它鼓励儿童“用他们的想象和幻觉去创造富有表现的艺术品”②,而忽视相关的技能。这不利于儿童对于视觉艺术的整体把握和理解。于是,他对美术教育的课程提出了构想,认为应该包含三大领域的内容:创作、批评和历史(文化)——这是基于艾斯纳的观点,“艺术学习并非一种成长的结果”③而得出的。
三大领域内容相应须达到的目标分别是:
创作:处理材料的能力;创作时所需的敏锐的感应;辨别人为与天然视觉形式的能力;一定的鉴赏能力。
批评:建立色彩、线条和构图的概念。
历史(文化):这一方面,艾斯纳的讨论比较少。“历史”和“文化”两词在不同文献中出现过,造成一定的混淆。不过,可以这样认为,在进行“批评”领域,或是“创作”领域的美术教育时,它一定脱离不了“历史或者文化”。在论述完三大领域的内容后,艾斯纳进而又对美术教育的结构方式进行了讨论。他提出了连续性和顺序性两个概念。原因非常简单,即“任何一种活动的复杂技能很少是一蹴可成的。”④连续性指的是课程活动的选择、组织应该使得学生在每个活动中都能运用到前面所学习到的知识技能;而顺序性指的是课程的组织应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在艾斯纳看来,美术教育中尽管有许多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材料和活动,然而,这些并不能让他真正掌握新的知识。因此,① Elliot.W.Eisner著,郭祯祥译.艺术视觉的教育[M],台湾:文景书局.1991
② 同上,158
③ 同上,158
④ 同上,147
连续性的课程就显得非常有必要。而顺序性课程则是一定要考虑学科知识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否正好适应。
二、教学体系
艾斯纳将课堂内影响学习的因素分为三项:学科内容特性、教师特性和学生特性①。学科内容特性是指美术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不同特性。教师特性就是指教师以示范的角色进行教学所产生效果。学生特性是指学生特殊资质,也就是学生以各自的背景与能力去塑造艺术作品。
在艾斯纳看来,美术教育过程当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师生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教师的因素尤为重要。
一种良好、亲密、信任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美术技术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因此,两者所对应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也就是教育的两大重要环节,只有教师和学生处于一种和谐的关系中,我们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比如,教师如何阐明一个新概念,教师的精准度等等。这些都是凭借教师的独特的个性所表达出来的。只有三者的相互配合,相互影响,才能最终塑造出完美的艺术教育。
另外,教师方面的影响因素,在艾斯纳看来,它包括两个方面:专业技能和真实的情感。教师的专业水平能够决定课堂教学的质量。而教师在教学中的真情流露则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影响了学生,引导学生向着预期目标发展。
综上所述,艾斯纳的美术教育理论十分注意那些可以促使儿童以技巧去创作艺术和了解艺术的智慧。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在日后的幼儿园美术活动开展过程中,加以运用。教会幼儿创作、欣赏、了解艺术的方式方法,真正培养幼儿的美术综合能力。① Elliot.W.Eisner著,郭祯祥译.艺术视觉的教育[M],台湾:文景书局.1991.169
第二篇:《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读书笔记
《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读书笔记
柳州市长塘中心校 欧翠琴
工作21年了,总觉得学生是越来越难教,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有。总觉得自己是越来越力不从心。作为老师的酸甜苦辣都尝过,而且让人无法忘却。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苦和累成了每天的必修课。自己的付出和收获为什么不能成正比呢?这成了长时间来我心头的不解之谜。
前段时间去图书馆发现了本好书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共有5卷,我选择了第四卷教书育人来阅读,打开目录统观全书,共有十节内容:一、人师的艺术;二、五育并举、德育主导的艺术(上);
三、五育并举、德育主导的艺术(中);四、五育并举、德育主导的艺术(下);五、不拘一格、因材施教的艺术(上);
六、不拘一格、因材施教的艺术(下);
七、民主育人、科学育人的艺术(上);八、民主育人、科学育人的艺术(下);
九、培养自学能力、自育能力的艺术(上);
十、培养自学能力、自育能力的艺术(下)。我如获至宝,赶紧捧回家看了个痛快。
魏书生告诉我们,在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的今天,教师应大力发扬创新精神,打破陈规,勇于探索,善于学习选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勇于创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我想:读魏书生的书是一种享受,读魏书生的思想是对自身思想、灵魂的提升和升华,读了魏书生的书才知道什么是教书育人,什么是为人师表。读完魏书生的书,我相信往后的教学生涯不再是枯燥无味,更不会是苦与累的集合,正如他所说,应该是一种幸福和享受。我要学习魏书生的教育思想,领会他的教学艺术,首先,应该学习他的做人,具有一种创新的思维、行动和高效的与时俱进的精神,不厌其烦地、尽职尽责地、持之以恒地做好;其二,是学习魏书生,必须在教书的过程中,重视育人,从平平常常的细微处做起,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第三篇:《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读书笔记
《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读书笔记
大木初中毕海剑
从教20余年来,我遇到过形形色色的学生,五花八门的家长,作为教师的酸甜苦辣也尽一一体会,总结过去,甚感工作越来越难做,学生越来越不好管,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苦和累成了每天的必修课,有时真想不明白,为何有人对教育却还津津乐道,珍爱有加,师生关系如此融洽,每天工作得如此潇洒和轻松,自己的认真和负责为何就不能起到与别人相同的结果呢,这成了长时间来的一直困扰我的问题。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搞教育同样如此,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教好书,育好人。孔夫子教育学生成效卓著,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对颜回、子路、曾参等学生的性格特长、思想状况了如指掌,在知人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察觉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相通相印,息息相关,只有这样的教学,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幸福和享受。反思过去,自认为责任心极强的我,对自己的学生又了解多少呢?是否真和学生打成了一片?是否常与学生聊天、谈心,是否关心到了每一个学生,无论其成绩好坏,行为习惯好坏,是否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学生是否真愿意同自己作心与心的交流,是否自己真成了良师益友。我想,以上这些除某些在每学期的教学计划和工作总结中偶有提及外,真正落到实处的还相差太远,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听话、懂事,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完成作业,期末考试考个好成绩,如此,教师、学生、家长皆大欢喜,所以“很有责任心”的自己会在班上制定出许许多多的“不准”和“禁止”,有时还用相互监督的方法来检查不准和禁止的落实情况,结果却与想象中的相差甚远。总体看,班级的纪律似乎被管好了,可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却大大减退了,热情少了,积极性没有了,总体成绩也不见上涨,学生在课外活动时的好奇、好动、好玩、好积极思维的特点不见了,而作为教师的教学难度也就更大了,上课不活跃或太活跃,有问题也不问了,这种课上得实在难受,是谁让他们变成了这样子,是我们自己,无数事实告诉我们,要教育学生,首先必须了解学生,这就如同园丁养花,首先必须了解花的习性,医生治病首先必须了病人的病情一样。
在了解学生方面,我们往往是从学生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表现上简单的了解和简单的评价学生,长期以来,辩证法已在对待学生身上不起作用了。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理论,是在总结先进教师的工作经验和少年儿童的心理变化过程的基础上提示出来的教育规律和心理变化规律。教师凭借这些理论的显微镜,常常能发现许多经验认识不到的学生心灵上的闪光点。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特殊规律,而且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普遍规律,不仅善于把精力花在偶然的个别事件的处理上,更善于把主要精力用在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上,从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而自己在过去几年的教学生活中,多为一点论,把后进学生看得一无是处,师生互相埋怨,甚至和自己对着干,学了魏书生的有关理论,现在渐渐认识到了学生的心灵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好学生和后进学生的区别只在于头脑中是非,好坏排列的顺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为后进同学上进心的幼苗小而枯黄,有的常常被压在石头下,才更需要教师的同情、关注和扶植。懂得了这些理论知识,我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加以运用,果然效果明显,某些平时不听话的同学,调皮的同学经过一期的努力,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师生关系也有很大改善,与学生的友谊加深了。
俗话说得好,“要得公道,打个巅倒”,几年来,我常觉得教师在地位上就是与学生不一样,教师就要高一层,就是权威,所以教师说的,学生就得无条件的服从,无条件的执行老师的安排,不得顶撞和不满,如有违反,那就是对老师的无理,就是不听话。所以师生平等很难在现实中体现,殊不知,老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学生的今天就是老师的昨天,学生犯了错误时的心情,老师通过回忆自己当年犯的错误时的心情就能认识更真切一些。这就是魏书生说的“用回忆的方法去感知”。
读魏书生的书是一种享受,读魏书生的思想是对自身思想、灵魂的提升和升华,读了魏书生的书才知道什么是教书育人,什么是为人师表。就单从魏书生“育人先知人”这一节的收获来看已是受益匪浅,经过在教学上的应用效果也是有目共睹。读完魏书生的书,我相信往后的教学生涯不再是枯燥无味,更不会是苦与累的集合,正如他所说,应该是一种幸福和享受,我会努力的。
第四篇:《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读书笔记
近日,我有幸读了《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对于其中关于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有一些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以下为一些读书心得体会。
一直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语文课常用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以教材为依据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要做的就是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教材、参考资料以及教师的个人经验是知识来源,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在这种模式下,语文课堂教学便有“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师充分“咀嚼”的内容,到了学生“口中”自然也就变味了。学生的思维习惯了顺从接受,渐渐对变化和发展产生抵制,不肯接受新事物、新知识;自己也忘记了是一个有着独立思想的活生生的人。因而,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一、教师适时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
据专家统计,许多成功人士,在学校时大多不是第一流的学生,只不过是二、三流的,什么原因使得这些并不冒尖的学生在以后的日子里能成为拔尖的人才?靠的是后天的努力,是一种锲而不舍的意志和毅力,而这种精神来源自于学生时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据此,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着眼于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教学效应。
语文课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生动多样的教学方式,又与学生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做的是:第一、要让学生热爱语文,将语文学习看作是他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第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各种教学媒介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思想性,打破课堂教学如死水般的寂静,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第三、教师要注意每个学生原有语文水平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引导、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语文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要降低评价标准,发掘树立学生认同的学习榜样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第四、支持、鼓励学生采用创造性的自主学习方式,对他们在学习中有思想、有创造的问题不抹杀、不否定,而是更加积极地给与反馈、赞扬。但初中生的感情胜于理智,他们的行动不只受认识的支配,更多的还是受感情的支配。所以,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基础上还要设法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这些都需要靠教师在课堂上适当的引导才能完成。
教师要怎样来引导、调动、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需要呢?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例如:讲名篇和名人故事,或把其他学科内容引进语文课堂等。在讲课中引导学生去想去学习,在思考中慢慢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发现学习的兴趣。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不能完全脱离教师,只有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采用有效的策略,才能更好地促进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努力实施以下的策略:
(一)、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加以积极引导。
1、引导学生自我确定学习目标。教师不必把课文分成大小不等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来解答问题。而是在教学中应从整体入手,让学生自我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选取自己最需要的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语文新课标中就明确有一个单元是由学生自选课文学习的。
2、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应因人而异,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习的能力。我在文言文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课文是由老师翻译,还是学生自己翻译?我让学生来选择,然而学生选用了小组合作翻译,那样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只是在学生不懂的地方要我帮忙的地方,我就去引导。同学们在自主、合作中显示出高涨的学习热情,这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引导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学生掌握学习技巧和方法是自主学习的关键。学习一篇课文,引导学生掌握“整体感知——精析、研读——归纳、总结”这样既见森林又见树木的学习模式是魏书生教给学生的“六步法”学习法就收到很好的实效,学生找到了方法,就有了主线,就能触类旁通,自主学习就如鱼得水。
(二)、要把握课堂互动、合作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加以积极引导。发动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互动、合作的方式,往往收到实效。学生在合作、互动中,互助中取长补短。让学生有更多的表达自己观点和倾听他人观点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在互动、合作中创造竞争情境,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大脑这部机器处于竞赛状态时效率要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即使对毫无兴趣的智力活动,学生因热望竞赛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去。所以,我在班上是经常开展自学比赛活动。如:记忆力竞赛、口头作文竞赛、速读竞赛、书写竞赛、查字典竞赛等。或在限定的时间内看谁完成的任务最多,或是在限定任务量的前提下看谁用的时间少。竞赛使学生大脑处于高效率状态,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对所学习知识充满了兴趣,以致在欢乐中忘记了困难和疲惫。人的能力是在动力下得到发展的,学生在这种竞赛中培养了一种学习语文的能力。又如,课堂上常常采用分组朗读或表演等方式。学生在表现自我,评价别人中,自己的学习能力从中也得到发展。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给学习小组,小组成员自主分散和合作查阅信息,或在共同讨论中达到自己学习效果。在单元复习中,教师采用学生互相命题,互相测试的方法进行,这样学生充分发挥了自主性,积极性;很好地达到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二、变换课堂教学方式,促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新课标的新理念,要求教学实践的改变,教师也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来改变教学的方式。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变换课堂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模式,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在课堂中主动、大胆、尽情地动脑、动口、动手,自由发挥自身的学习个性,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课堂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通过学生的参与、互动、体验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以不断提高,树立学习主人翁意识。
1、营造开放式课堂,拓展学生自主意识。希尔伯曼认为开放式课堂包括空间上的灵活性,学生讨论活动的选择性,学习材料的丰富性,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教师要致力于还学生以心灵自由,发挥群体交互激励机制,大胆地拓展课堂时空,创设“无拘无束的气氛”,让学生“自由地呼吸”,使其自主意识转化为自主学习能力。成功感是学生获得自由的最重要情素,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会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思维的灵感,智慧的火花,不失时机地将其延伸为自主思维过程,拓展为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
2、创设情境式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学好基础知识。其次要根据教材潜在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自由想象,让学生在创设的课堂情境中,充分展开想象翅膀,在想象的自由王国里遨游。
3、构建参与式课堂,培养学生探究参与式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的教学活动,老师让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教学,包括学习计划的制定,课堂讨论题目的设计,发言提纲的编排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的基础知识,撰写小论文,编演课本剧,评价影视作品等,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4、拓展自学式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学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教材,自做读书笔记,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材,学全观察,学会发现。突出强调学生自学课本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观察问题的能力。观察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敏锐的观察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
总之,自主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我们只有把语文课堂教学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积极促进学生学习形式的改变,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第五篇:《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读书笔记
今年的暑假过得比以往的暑假更加充实与忙碌。在暑假刚要开始的时候,我们园领导为了使我们每一位支身于幼教第一线的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更加扎实,就倡导我们在暑假里要读完一本以上的专业类书籍,并鼓励我们向幼儿园图书室借书。我也不错失这样的机会,借了一本《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想让自己对艺术教育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一共分为绪论和上下两篇,绪论部分主要是讨论艺术教育的宏观理论问题,其中包括艺术教育的性质与地位之争、审美愉悦与幼儿的生命质量提高、循序渐进与幼儿的有效学习、迁移模仿学习与幼儿的创造性表达、身心舒适与幼儿的自律性发展等。上篇是分领域的艺术教育,下篇是综合的艺术教育。在上篇部分分领域的艺术教育中,包括幼儿园集体艺术教学活动的目标设计、结构设计、心理调节和评价等。我们知道,追求价值不能不遵循客观规律,如果我们采取的行动程序和方法违反事物的规律,其后果必将是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在其中,还向我们介绍了不同领域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方法策略。这是为学习者深入体验各种不同艺术实践的“异同”奠定基础。因为学习者只有体验和把握不同领域艺术实践的异与同后,才能更好地体验到综合利用他们来表达自己认识的兴趣。下篇在综合艺术教育中也向我们渗透着一些相关理论的问题。从不同领域切入的综合集体活动给我的启发也特别大,让我从中了解主次的不同切入点。
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读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习,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努力探索和实践,我想,我们在艺术教育教学方面会有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