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通公司盘活资源促发展经验材料
网通公司盘活资源促发展经验材料
网通过四年发展,可以说网络资源是比较丰富的,网络成本是相当高的,网络效能是相当低的。重庆网通用近400个局点、400个机房承载仅有的18万用户、产生600万收入,平均一个机房只有450个用户、1.5万收入。可以看出,效益经营应是重庆网通方向,盘活资源应是重庆网通的重点。
如果重庆网通的一个局有2000个用户、10万的收入,重庆网通用户数量增加到180万户,月收入可以增加到4000万元,重庆网通就能立足重庆电信之列。要实现重庆网通的腾飞,重庆网通应注重效益经营,应重视经营效益,应在既有的资源、既有的产品上努力提高效益,提高产量,应在盘活既有资源上下功夫。
从二00四年开始,重庆网通就面临投资紧张,就发现资产效益低下。要在投资紧张的情况下,开拓市场、谋求发展,就必须在盘活既有资源上做文章、下功夫,然后再开发新的资源。
重庆网通应在盘活既有资源上下功夫,促进重庆网通快速健康发展。
那么,重庆网通应盘活哪些资源,应如何盘活资源呢?笔者有如下愚见:
首先是应在盘活十种资源上下功夫,快速提高用户量,增加收入,化解投资矛盾,实现理性经营,促进健康发展。
应在盘活管道资源上下工夫。重庆网通的管道资源虽然不多,但是管道资源的利用率却不是很好,管道资源的效能发挥却不是很好。管道不通的问题、管道的引出问题、管道的互联问题、管道的到位问题、管道的闲置问题比较多。重庆网通应将多余的管孔租出去,租给竞争对手以外的单位,应在可以多放几根电缆、光缆的管孔,多放电缆、光缆,提高管孔的利用率;应在对不通管道进行整治,疏通管道,并充分利用;应在管道沿途有市场的地方引出管道去占领市场;应把能互联而又没有互联的管道互联起来,提高管道的效能;应把没有到位的管孔延长,延长到目标市场,发挥管道的作用。用管道出租创造收入,将管道引出占领沿途市场,将管道延伸,抢滩终端市场,以盘货管道资源。
应在盘货交换资源上下功夫。重庆网通有近400个交换局点,每个局点除了用户板外,其公共部分如电源、机柜、交换模块、控制模块、中继模块,是无法分拆的。要实现效益经营,就应充分发挥其公共部分的作用,就应充分发挥交换局点的作用。上策是努力开拓市场、增加用户,提高交换机的放量率,力争满负荷放号;中策是拆分交换机,把多余的中继板、用户板、接线模块拆到别的交换机去用;下策把大局变成小局;下下策是拆除放号局。
应在盘活电缆资源上下功夫。一是盘活干线电缆资源。把没有市场的分支电缆取出,向有市场的方向分支,把没有分支出去的电缆芯线向有市场的方向分支出去,通过努力放号,提高干线电缆芯线的使用率;二是盘活分支电缆资源。把不见效、无市场的分支电缆拆除,布向有市场的方向和地点,把市场小的大分支电缆换成小分支电缆,在已有电缆的地方努力开发市场,发展用户,提高分支电缆的利用率。电缆布防完后,这一个放号局的固定成本就基本固定,多发展一个用户,就多见一份成效,就可多摊分一份固定成本。开发市场、发展用户是盘活既有电缆资源的最有效途径。
应在盘活传输资源上下功夫。重庆网通建设东南环、西南环等投资巨大,重庆网通就应在这些传输环沿途,在有市场的城镇、城市开局放号,充分发挥各环的效能。应在传输环上,为其他电信运营商提供备用通道、提供传输通道,甚至相互利用传输资源,固化自己的自愈网络,提高传输环的利用率,增加重庆网通的效益。应在传输网上为气象、高速公路、天然气等提供传输通道,为实现气象信息采集和高速公路救援、收费、通信以及天然气调度和收费的全市联网信,实现息化管理、集中管理作出贡献,并以此创造重庆网通的收入和进一步提高省干的传输环的效益、效用。重庆网通有用传输连接起来的近400个放号局,应按端局建成环、端局下交换模块成环、交换模块下远端模块成环的思路,逐步建设城域网环,提高网络安全性和质量,减少用户流失,增加效益。应在这些传输通道的沿途,寻找目标市场,开设放号局放号,应将这些传输网络多余的光纤、多余的2m端口外租,应将多余的光纤、多余的2m端口向目标市场延伸并用于开局放号,应将多余的2m端口尽量为目标用户提供专线、提供宽带,应将确实市场较小的目标市场处的大传输换成小传输,以充分利用和盘活城域网、接入网的传输资源,创造效益。好范文版权所有
应在盘活市场资源上下功夫。重庆网通进入一个市场要投入市场接入费、协调费、开发费。就应集中优势兵力,采取持久战的战略、歼灭战的战术、精细营销的手段对其市场进行深耕细作,蚕食这个市场,努力在局部市场上占绝对优势(如华安大厦有70来家公司,网通进去了,就应作力市场开发,争取60家以上的公司入网),让市场接入费、协调费、开发费产生更大的效益,让网通在每个市场造
出声势、形成影响。就应以已开发的市场为根据地,利用已形成的影响、利用开发市场投入的广告的效用,努力向其周边市场拓展,扩大市场。好范文版权所有
应在盘活机房资源上下功夫。重庆网通有几百个机房,机房建设花费了大量资金。应尽量提高机房的利用率,利用现有机房努力向周边目标市场敷设电缆,尽量把小局变成大局,通过努力开发市场、发
展用户,让一个机房拥有上千用户甚至上万用户,提高机房的利用率和效益。
应在盘活关系资源上下功夫。关系的建立是要大量投入的,关系的维护是要支出成本的。应重视关系资源的开发,充分利用各种关系资源为网通摇旗呐喊、为网通扫除障碍、为网通协调关系、为网通拓展市场、为网通发展用户、为网通壮大关系。
应在盘活用户资源上下功夫。开发用户是要付出代价的,留住用户是要作出努力的,应充分重视用户资源的盘活。应通过提高质量、提升服务,在用户中形成良好的口碑,让用户为网通宣传。应努力在既有用户上开展增值业务、新业务,在既有用户上去发展adsl业务,在既有用户上去增加业务量。应通过既有用户去发展新用户,扩大用户群。
应在盘活ip电话超市资源上下功夫。开发超市,网通要投入光缆和传输设备,但超市能开多久很难说。一旦超市无法继续开下去,势必闲置、浪费传输设备和光缆。还有往往为开一个超市要放一根8芯光缆和一对四个2m端口的小二光设备,几乎要闲置6芯光缆和小二光的3个2m端口。所以应重视ip电话超市附近利用光缆和传输设备开局放号、发展专线,开发市场、发展用户,化解ip电话超市的投资风险,盘活ip电话超市的传输资源,开发ip超市周边的市场资源好范文版权所有,促进重庆网通的快速发展。也可将多余的光纤和传输端外租。
应在盘活网络资源上下功夫。利用现有的网络承载更多的业务(如国际业务、过网业务),利用现有的网络开展相关业务(如城区的气费、电费、水费、传输业务),利用现有的网络开发特色业务和趣味业务(如彩铃、点歌业务),特别应在丰富现有宽带网络上有的内容上下功夫,努力开发教育、咨讯、游戏、电影等等业务。高速公路上要有车跑才有效益啊!
其次是解放思想,转变思路,为效益经营、盘活资源打下基础。效益经营首先得让既有的资源充分发挥作用,产生最大效益,然后是以效益为标准进行新的投资。网通发展到现在,拥有近400个放号局,不能把这400个放号局看成包袱,应把这400个放号局看作网通发展的基础、网通发展的根据地,看作围棋布局阶段布的子。进入效益经营就是巩固根据地,扩大根据地的阶段,就是围棋的中盘搏杀阶段。应以布局阶段布好的子,从整盘棋的得失和效益最大化出发,对其周边精耕细作,深耕细作,让每一个子都充分发生效能、都产生效益。否则,不但不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反而会丢子失地。网通上下不能死盯指标,应为自己确立目标,确立每月业务增长率的目标,确立主要业务、基础业务、重点业务、重点区域的市场占有率目标,确立让每一个根据地扩大、壮大、巩固的目标,确立让每一个根据地拥有2000以上用户的目标,并围绕目标、研究市场、制定营销策略,以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手段,按毛泽东同志《论持久战》的思想,去壮大既有的“根据地”,去发展新的“根据地”。网通要实现快速发展,在投资紧张的情况下,只能适量开辟新的“根据地”,只能在既有的根据地中选取有发展空间、能短期见效的“根据地”(如邹容广场、得意世界、欧鹏大厦等等)进行重点突破,实施精细营销、深耕细作。只能在重点突破的同时,去创造其他“根据地”市场发展的条件,在重点市场实现了突破,积累了经验,培养了能力后再进行深度开发。只能让上下关注既有资源,关注“根据地”,在“根据地”苦下功夫。只能在经营好根据地的同时,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去开辟新的“根据地”(这个根据地包括放号局、包括业务、包括市场等各种根据地)。
再次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效益经营。要实现效益经营,就得以盘活资源为重点,让既有资源出效益,就得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各种工作。没有市场再好的产品只能是废品,工作越好,对公司的损失越大,对公司的破坏力越强。就得围绕主要业务、基础业务进行精耕细作、深耕细作,实施精细化营销、专业化营销。要实现快速健康发展,就应建立以市场和业务为导向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因为以收入为导向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会透支收入,会引发市场冲突,会激发收入泡沫。以业务为导向应重点以基础业务固话、宽带、集群为导向。它们是其它业务和内容的载体,是生存的根基;就应实施以盘活资源为重点的投资战略,对地市级公司进行投资总量控制,进行投资进度控制(如按上月地市级公司基础业务增量安排和控制下月投资计划),进行投资比例控制(即在对地市级公司每月的投资中要控制盘活资源、新建、安全整治三项投资的比例,把投资重点引导到盘活资源上来);就应以盘活资源、以壮大基础业务、重点业务为导向实施考核和激励;就应以盘活资源为导向建立营销体系和网络、建立销售渠道、组建销售队伍、制定营销策略和销售政策,实施广告宣传、开展市场攻关。
重庆网通四年,做好了市场布局,打好了市场基础,围绕既有资源,对“根据地”进行精耕细作、深耕细作,实现快速健康发展指日可待。
第二篇:中国网通内控经验
中国网通以落实《萨班斯法案》为切入点,扩大内控体系建设范围,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管理能力。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初步建立起了具有网通特色的内控体系,并正由试点省公司推广到上市公司所辖分公司,走在了我国大型国有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的前列。
其实,《萨班斯法案》只是网通启动内控项目的一个切入点。网通启动内控项目的意义在于:通过梳理中国网通内部管理流程,加快解决困扰国有企业多年的难题;建立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并切合网通实际的统一化、标准化的内部控制体系;完善中国网通公司治理结构以适应国际标准模式,同时树立国内电信行业乃至国有企业的典范;树立中国网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良好形象,提高公司知名度并为其海外市场拓展打下良好基础。
中国网通集团分三个主要步骤来组织实施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第一步:建立集团上市范围内满足《萨班斯法案》监管要求的内部控制体系;通过总体设计、试点工作、推广实施和循环测试四个阶段,对现有的管理流程、业务流程等进行调查研究及分析,梳理流程并解决问题,在企业管理与业务流程两个层面建立一个系统功能与具体行为相结合的功能模型。
第二步:在上市范围满足《萨班斯法案》监管要求的基础上,逐步向集团非上市公司(包括南方各省)进行推广,最终建立整个集团范围具有中国网通特色、与上市公司管理模式相适应、为投资人充分信任、符合上市所在地监管要求、具有国际水平的内部控制体系。
第三步:建立内部控制长效管理机制,通过开展对内部控制流程与风险控制的监督检查、风险评估、问题整改、责任分解、考核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持续的完善和改进。
中国网通十分重视内控体系建设,成立了集团、省、地市三级内控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内控项目工作组,具体负责整个项目的组织实施与管理。集团领导、公司治理与审核委员会定期听取内控项目组每个阶段的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内控推广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张春江董事长要求集团各级公司加强领导,统筹兼顾,精心部署,将内控项目作为一项长期重要工作来抓。各单位一把手作为本单位内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所有重大事项负主要责任。集团要求各单位将内控工作纳入党组(党委)工作的全局考虑,按照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精心抓好组织实施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协调解决项目推广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按时限要求完成不同时期的工作。
中国网通集团内控项目推广工作分计划调研、内控体系设计、全面推广、符合性测试四个阶段实施。为确保项目科学、稳妥、有序地开展,中国网通经过缜密、严格的筛选,确定聘请全球四大咨询机构之一的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作为技术咨询方,指导内控体系的建立;并在了解企业整体架构和业务概况的基础上,确定项目的实施范围,制定出了详细的总体实施计划。
2005年1至9月份,项目组选择集团总部,北京、山东、广东及其所属部分地市分公司作为调研试点单位,用了近一年时间,针对中国网通总部完成了内控手册的制作;在三个试点省市进行了实地的现场调研,针对各试点单位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内控文档,在此基础上梳理提炼了用于推广的内部控制标准模板。
在全面推广前,为检验模版设计的合理性、执行的有效性,并为各省全面推广培养内控人才,2005年10月至12月,中国网通集团内控项目组在河北省分公司进行了试点推广,完成了河北省分公司及所属各地市分公司、直属单位的推广工作,使内控标准模板得到进一步完善,在总结积累推广经验的同时,为各省培养了大量内控人才,具备了在集团上市范围内所属各分公司进行全面推广的条件。
经中国网通集团党组研究,2006年1月5日,集团公司召开上市范围内控推广工作全面启动电视电话会议,动员、部署、启动了上市范围内控推广工作。在全面推广工作中,集团项目组从上到下全程参与整个内控推广工作,统一指导集团上市范围内控推广工作,现场进行培训、指导、技术支撑和文档审核,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在集团党组、总部各部门、各省市分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通过集团、各省、地市三级内控项目组的辛勤工作,截至2006年4月底完成了集团上市范围147个单位的内控项目现场推广工作。在完成现场推广工作后,项目组在河北省公司、石家庄市分公司及全省10个地市分公司开展了符合性测试试点工作。对8个业务流程的3997个关键控制点及控制矩阵中的所有关键控制活动进行符合性测试(涉及控制活动558项)。通过抽取一定的样本量,检查其是否符合测试属性中的要求,以证明内部控制活动是否按照管理层的描述得到有效执行。第一步,分流程组检查各地市分公司文档更新情况,复核文档更新的质量(对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提出修改建议并安排再次复核),根据更新后的文档制作本地化测试底稿。第二步,了解每个本地化控制活动的执行情况(开始执行日、执行频率等),检查标准测试方法的可行性,确定样本量。第三步,确定需要进行测试的控制活动,以及需要查阅的测试文档,准备测试所需的“资料清单”,将“资料清单”提供相关部门进行资料准备。第四步,进行本地化控制活动测试。第五步,完成全部本地化控制活动测试工作,填写测试结果汇总表,与相关部门沟通测试结果。第六步,整理、归档本地化控制活动测试底稿。从测试情况看,各项制度、流程基本达到控制要求,关键控制活动得到有效执行。
作为国资委确定的“企业风险管理研究项目”成员单位,国资委对网通集团的内控体系建设十分关注,国资委企业改革局领导在现场调研时认为,中国网通在内控体系建设中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一是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思路、方法、理念,与企业实际紧密结合,为同业推行内控管理提供了成功的模板;二是通过消化、创新,创造了成功的内控管理经验、方法;三是把内控体系建设与公司治理建设相结合,在深化企业治理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有效途径;四是加强队伍建设与技术转移,建立了内控管理长效机制;五是向内控管理要和谐、向内控管理要效益、向内控管理要发展,通过加强内控管理防范化解经营风险,保证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国网通集团2004年10月启动内控体系建设,按照《公司法》和国际规范建立起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管理架构,形成了资产所有权、经营权分离,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分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管理层并存的制衡机制。公司采用一级法人模式,实行总部、省级公司、地市级公司三级业务管理体制,实行集中管理、统一管控,最大限度地分散了管理风险。制定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确定了构建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遵循的原则:坚持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结合的原则;坚持运营效率与企业效益结合的原则;坚持国际先进经验与公司实践结合的原则;坚持全员参与与分级负责结合的原则。
按照内控体系建设“三步走”的实施步骤,中国网通采取集团、省、市联动,先试点、后推广的模式,完成了147个单位的内控体系建设,从集团到省、地市、县,自上而下建立了一套风险控制体系;按照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大幅提高了管理与业务等内部资源的协同效率;利用信息化系统对管理与业务流转进行管控;开展多轮符合性测试,使公司内部风险控制达到设计目标。
同时,通过加强与内外部相关单位的沟通以及强化内控人才队伍的建设等方式促进内控项目的推进。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的推进,中国网通内控项目取得了切实的效果。不仅提升了企业价值,而且实现了企业管理的“七个转变”:由事后处理风险转变为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由凭经验制订规范转变为系统化、制度化、流程化管理;由被动地执行制度转变为主动制订标准;由落实责任转变为全员管理;由单一的执行制度转变为体系的整体运转与文化引导;由以往的结果管理转变为过程管控;由传统的指标管理转变为目标管理,实现管理与管控并举。
通过有效的供应链控制管理,企业总供应链运作成本降低了25%~50%,生产效率提高了10%~16%,库存降低了25%~66%。2005年,中国网通集团总部对7种物资实施了全局性集中采购,各省级公司完成了41类主要通信物资的集中采购,累计节省资金7.6亿元人民币,压缩库存11.6亿元,大大节约了采购与物流成本。
第三篇:信用社清收盘活经验材料
出重拳攻难点 下真功见实效
今年以来,英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为尽快盘活信用社不良贷款存量,提高信用社资产质量,化解信用社信贷风险,集中精力,出击重拳,主攻难点,大力清收盘活不良贷款,收到明显实效。截止日前,共收回不良贷款本金3606万元,占计划的180%。其工作主要突出在八个字上。
一、定目标,突出在“准”字上。该联社面对人难找、钱难收、时间长、扯皮多的不良贷款现实,不叫难、不畏难、不怕难,冷静认真地分析现状和有利形势及因素,找准突破口,自加清收压力,定准目标任务。元月初就按全社不良贷款总额的分布实际,确定全年清收计划为2000万元,并与各清收单位及时签订责任状,落实了清收目标任务。
二、定责任,突出在“早”字上。该联社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及时制定并落实了清收责任制。按各社清收任务的责任大小,实行主任负总责,信贷组长担负清收任务,清收人员各负其责的清收责任制,社与组、组与人签订清收责任状,做到计划到组、任务到人,一组一合同、一人一责任,人人担起了清收责任,有力地激发了清收人员的信心和决心,激起早上清收战场,大力清收不良贷款的热潮。
三、攻大户,突出在“耐”字上。他们通过对所有贷款按金额大小、清收难易、时间长短等进行分门别类后,在清收上主攻大户、集中攻坚,切实做好耐心细致的清收工作,做到主攻大户不松劲,攻坚克难不动摇,收到良好效果。如:金铺建筑公司结欠信用社贷款本金167.17万元,多年未结利息,其公司并入县三联建筑公司,给放款信用社收回贷款带来极大困难。对此,联社同信用社一起,数次找镇政府领导和原借款公司的借款人,克服多重阻挠和困难,终达成还款共识,形成还款意见,以12套商品房和办公楼、招待所、地皮以及外欠款等来源已偿还本息100万元。又如:三门河新铺街村村办茧站欠贷款6.21万元,早已站垮人数。为收回此贷款,联社与所在地信用社一道久久恋战,日日驱驶摩托60余里,坚持到该村,还多次住在所在地信用社,找村“两委”干部清收所欠贷款,使该村由硬抵——赖债——认还——重新落实债务,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唇枪舌战,终于达成了重新落实债务的效果,该村并承诺在今、明两年还清。
四、抓销户,突出在“清”字上。针对全县信用社不良贷款近万户,单笔金额最小的7.8元的现实,他们决心从销户入手,抓“清”字突破。经过近8个月的共同努力,从单户7.8元至1000元,从年限由1982年至2000年之间,共收清1400户,“黄黑”借据销2236张,收回本金609万元。如:收回彭家畈石某1982年12月购买房屋借款结欠55.8元,已转入内销外挂的“呆帐”科目,在销户清收工作中共收回本息111.6元。又如:满溪坪凉亭村徐某1996年前欠贷款5笔,计3291.10元(该人是断臂残废寡汉,属扯皮赖债户),信用社清收人员9次上门,以鸭蛋等实物和现金共收回本金415.70元,收息60元,这在当地起到了影响一方的作用。
五、抓保全,突出在“破”字上。通过清查和核对,共有:南河异型石材厂、自来水厂、企业办,温泉二建、三建等38家企业和147个农户的借据手续不具备法律时效,联社组织相关信用社立即采取补救保全相结合,破户收本收息等措施,对每个企业补订还款计划、协议,下催收通知,完善抵押担保,破户收本收息和对每个欠款农户除下催收通知外,破户收本收息共185户,保全贷款金额548万元,使这些企业、农户所欠贷款全部具备了法律时效。
六、起诉收,突出在“胜”字上。他们本着“起诉一笔,胜诉一笔,执行一笔,到位一笔”的原则,今年新起诉9件,起诉金额21.2万元。除近期起诉的3件待判外,其余6件信用社全部胜诉。6件胜诉案中,2件正在进入自动履行期,另4件已结清所欠本金6.16万元及其利息,资金已全部到位。另外通过司法拘留8人次,结清历年起诉案件16件,收回本金41.2万元及其利息,收到起诉一人、震慑一方的有力收贷作用。
七、讲方法,突出在“活”字上。他们充分发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人一个方法、一户一个措施”等各自的收贷能力和优势,大力清收盘活不良贷款。如:城关信用社收回王某欠的2.3万元贷款。清收人员经过认真分析,认为此人的个性倔强,只能顺摸,不能倒摸,于是,信用社主任多方寻找王的熟人,亲自与其多次上王的门做细致说服工作和鼓动工作,使该人不得不动情、通理,乐意地还清了贷款。此后,王在修路的工地上,看到信用社主任一行4名收贷人员,决意要请他们吃中饭,可他们都以收贷急着要找人为由,谢绝了此番好意。
八、结考核,突出在“严”字上。他们彻底打破大锅饭,全面推行按劳取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万元含量工资分配制度。一是将保底吃饭工资240元,按出勤天数次月初计发,每少出勤1天扣发10元。二是将岗位工资及各种津补贴等工资,全额按收本收息万元含量当月末结帐兑现。三是将效益工资留作年终,全额与个人收息任务挂钩,一次性结帐兑现。同时,对清收人员的清收工作常年坚持10天一结帐、一通报,一月一考核、一兑现,十分有效地调动和激发了全员清收盘活工作积极性,促进清非工作效果平衡发展,确保月月超额完成清收工作任务。
第四篇:网通公司工作总结
网通公司工作总结
网通公司工作总结2007-12-07 17:15:19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网通公司工作总结网通公司工作总结(2)
2006年是中国网通决战性的一年,第1文秘网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也是集团公司“融合、改制、上市”的第一年,在市分公司党组的正确领导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新县通信实际,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克服了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业务发展和业务收入保持稳步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2006年主要工作回顾
业务发展和业务收入迅速增长。截至目前(元到十一月份),我公司固定电话净增部,完成市分公司下达计划的,期末到达部;小灵通净增部,完成市分公司下达计划的;来电显示净增户,期末到达户,来电显示开通率达%;农村信息包月用户减少,期末到达户;净增宽带用户户,期末到达户,完成下达计划%。年业务收入完成万元,占全年计划的,较上年同期增长。
抢抓机遇抓建设,通信能力进一步增强。2006年,我们抢抓机遇,加快通信建设,动态调整模块局、乡镇支局及交换网点设备资源,提高交换机端口利用率,确保各项业务发展需求。年初以来,运维部立足于“早建设,早发展”的工作思路,加大通信建设力度,使我公司各项线路工程建设均在第三季度前形成了通信能力,先后完成了千斤大吴湾接入网等11项电缆线路扩建工程,新建通信杆路km,扩建主干电缆对公里,扩建配线电缆对公里,新增主干通信能力
线,新增配线通信能力线,完成了接入网的新建工作。在做好工程建设工作的同时,运维部本着向现有线路资源要效益的原则,大力开展线路整治和线路资源挖潜、调整工作,整治通信线路多公里,调整线路线,挖潜通信能力线,扩容交换机端口线,新建接入网点三个,新增交换容量线,满足了客户装机需求;新建新建宽带设备线;县城各模块局扩容宽带端口线,完成3期小灵通建设工程,新建基站个基站;完成了个乡镇及网络建设,第1文秘网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调测开通公安专网个点;完成租用2m数字电路工程和公安局新老机房搬迁工程。与此同时,我公司积极与广电联手,开通了乡可视电话会议系统及有线电视信号传输,有效提升了公司参与市场竞争能力。
高标准严管理抓网运,网络运行维护水平有了新提高。2006年,我公司网络接通率达到以上,长途来话接通率达到以上,网络运行质量排在全市前列,运维三项指标全部达标。即主干电缆完好率平均达到、百门障碍发生率、百门障碍历时分,全年设备运行正常,无重大障碍发生,优质高效地网络服务较好地支撑了经营、发展。
挖掘市场潜力抓发展,各项业务呈现稳步发展态势。2006年,我公司在通信市场竞争形势异常激烈的形势下,围绕省、市公司“保存量、激增量、夺分流”战略口号,紧紧围绕着公司经营发展目标,挖掘市场潜力,积极主动开拓市场,加快各项业务的发展。一是立足于早,为做好2006年的业务发展工作,我们在年初工作上认真贯彻了市分公司工作会议精神,本着立足于早、抢占市场的经营思路,及早提出了2006年企业发展目标和各项工作任务,对2006年工作进行了安排,对业务发展指标进行了分解,并出台了相关营销措施和考核办法。二是以小灵通在开通为契机,综合部、市场部精心组织,以庆祝小灵通开通为契机组织实施了小灵通“开通放号”活动,加大营销力度,制定了第一、第二季度业务发展方案、加大了固定电话“ip一对一”营销力度,开展了小灵通“短信风暴”、“秋季风暴”等活动,认真开展了“大干五个月”劳动竞赛活动等,促进了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三是根据市场竞争动态,我公司相继推出了宽带、固定电话、小灵通的捆绑优惠措施;四是认真开展了“道德规范进万家,诚实守信万人行”等知识竞赛“通信行风建设”等活动,不断提升通信服务质量,以服务促发展,创新营销方式和手段,加强了新业务的开发力度。在小灵通的发展上,我们实行与固话捆绑。今年7月份,我公司认真开展了两项业务排查,进一步规范客户档案管理和依法经营整治;在宽带业务的发展上,我们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做好客户引导消费,有效促进了宽带业务的发展。五是在全省“大干五个月”业务发展竞赛活动中,我公司将指标分解落实到人,加大考核力度,发挥专业优势加大营销力度,有效掀起了业务发展
新高潮。
建章立制抓管理,企业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强化执行力的提高。2006年,我们切实加强了企业基础工作的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我们在原有各项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网络运行维护管理办法》、《车辆管理办法》、《文印管理办法》、《招待费管理办法》、《档案管理办法》、《企业基础工作管理办法》、《创建文明单位奖罚制度》、《卫生保洁制度》、《服务质量奖罚管理制度》、《大客户服务质量考核细则》等20多项规章管理制度,切实夯实了企业基础
网通公司工作总结
第五篇:整合资源促发展
整合资源促发展电大事业谱新篇
江苏电大宜兴学院
江苏电大宜兴学院(原无锡广播电视大学宜兴分校)创办于1979年,是全国县级电大最早开办全日制大专教学的学校之一。1997年,在宜兴市政府的决策下,与宜兴经济学校合并办学,合并以后,以宜兴电大为主体,教育资源得到合理整合,各类教育得到协调发展,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办学质量稳步提升。目前,我校分新、老两区。新区总投入1.3亿元,占地300亩,建筑面积近12万m2,主要用于全日制学历教育;老校区占地50亩,用于成人学历教育和培训。学校现开办全日制教学班119个,有在籍学生7408人。其中,电大全日制普专、五年制大专学生2041人,开放本、专科在籍学员2200人。各类成人培训年均近万人次。学校自79年创建以来,已有业余大专毕业生22届,脱产大专毕业生8届,大中专毕业生超3万人。据不完全统计,其中走上副乡(局)级以上领导岗位的达70余人,担任厂长、经理职务的有57人,更多的毕业生成为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为地方培养了一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学校现有教职工425人,专任教师300人,全部达本科学历,其中硕士毕业生4人,在读硕士生17人,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结业31人。学校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67人。学校自1999年参加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以来,按照试点要求,加快建设,积极探索。2001年到2002年,先后三次迎接了全省电大开放教育教学大检查,合格通过了中央电大的中期评估。
一、整合教育资源,做强做大电大事业。
1997年,宜兴市委市府高瞻远瞩,看到了教育竞争和发展的趋势,决定打破条块分割,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当时,宜兴电大(内含江南大学宜兴分校、宜兴职工中专)是当地以举办成人教育和全日制大专教育为主的龙头学校,宜兴市经济学校(内含宜兴立信会计学校、宜兴职业高级中学)是当地中等职业教育的龙头学校;政府将这两所学校合二为一,按照一套班子,几块牌子的模式运作。随后又把宜兴化工职业学校、宜兴商业学校、宜兴粮食学校并入我校,从而建立起了融高职、中职于一体、职前职后教育相沟通,多层次、综合性学校。两校合并,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形成了巨大的合力,事业规模急剧增长。1998年合并后第一年招生量翻番,原有的老校区已不能满足学校事业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宜兴市政府当机立断,决定易地重建新校区.1998年、2000年新校区建设分别被列为市政府实事工程,市委、市府把学校的发展,作为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重要内容,列入《宜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并专门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市长、副市长为副组长,9个部委办局“一把手”组成的学校建设领导小组,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引进师资的有关优惠政策,市财政为师资引进、培训和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添置设立了财政专户。新校区建成后,为两校合并,共建双赢,促进电大事业实现新的跨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灵活设置专业,切实服务地方经济。
多年来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电大教育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教育。电大教育只有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培养人才,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而原宜兴电大、宜兴市经济学校的合并,使现电大的专业和师资品种多样,文科、工科兼备。文科方面有财经、旅游等,工科方面有机械、建筑、化工、计算机等,为学校围绕市场经济、围绕企业发展灵活设置专业提供了可能性。针对国家级环保科技工业园和化工工业园的创建,学校开设了机电一体化、环境工程、计算机应用、财会,机械制造、化工等专业;针对太湖风景区旅游城市的创建,开设了旅游服务、烹饪、导游等专业;针对全市城镇建设的发展,开设了工业民用建筑、工程造价与监理、装潢艺术设计等专业。近几年来,长三角制造业逐渐兴旺,学校为此开设了数控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应用电子技术、工业电气自动化等专业。
近几年,供不应求的毕业生需求态势表明,准确的培养定位和合理的专业设置,是学校生存、发展、壮大的前提条件。
三、突出实践教学,着力塑造办学特色。
办学特色是学校的发展关键。合并办学后,我们集中两校优势,以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来塑造学校的办学特色,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办学之路。学校在艰苦创业,建设新校区的同时,始终没有忽视对实验、实习设备的投入,仅03年在实验实习设备上的投入达250万元。目前,新校区内建有8000平方米的专业实验楼,13000平方米的图书电教大楼,专业多媒体教室34个、实验室36个。实习工场1636平方米,拥有普通车床26台,数控车床7台,刨、钻、磨、锯床共16台;钳工车间2个,钳位120个。微机1160台:图书10.3万册,电子读物1.3万册;建有千兆的校园网、ATM宽带网;电子阅览室、图书电子检索系
统、远程教室、英语发射台,其它教学生活实施配套齐全。
学校非常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施,各类计划内实验、实习不仅扎实完成,每学期各系还有针对性对某些学科的实验、实习进行抽查、考核,以促进教师、学生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视。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学校在实施性教学计划中,安排了国家级计算机和英语考试内容的教学。挤出下午3、4节课实施计划外实践性教学。计算机系在五年制大专生中,根据年级不同,分别开设了汉字录入、计算机拆装、网页制作、数据库三级教程等计划外实习项目;在普专班中增设flash动画制作、VB程序设计、数据库程序设计。化工、电子专业整合教学过程中的单项实验,对学生进行综合实验的教学、设计和指导,以提高学生综合实验的能力。
学校在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同时,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技能证书培训考试。每年毕业班学生参加考工比率及合格率均达100%,所有在校生都要参加江苏省(中职)和国家级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高职)。此外,还组织学生参加倍受企业欢迎的有关证书的培训考试,CAD证书、施工员证书、化工操作员证书、英语口语口译证书、财会电算化证书。ISO9000系列内审员资格证书的考试参与率,在对应专业的学生中达95%以上。真正使学生能手持多证毕业,从而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技能比赛为学生脱颖而出搭建了舞台,激发了师生若练技能的热情,也使学校在宜兴市、无锡市、乃至江苏省,全国具有了相当的知名度。近几年来,学校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省级团体一、二等奖6个,获无锡市团体一、二等奖23个;宜兴市团体一等奖50多个。学校有计算机、车工、钳工、珠算等十多个技能兴趣小组长年训练不松懈。学校制订并不断完善的学生技能比赛训练和指导奖励条例,激励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技能指导教师。在各类技能竞赛中,我校学生最拿手的珠算、计算机、车钳工等项目均培养出了许多技能高手。电五99级学生王豪参加无锡市和江苏省奥林匹克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素质比赛,获得一、二等奖;2003年在代表无锡电大参加省电大组织的第二届技能竞赛中获“计算机动画设计”一等奖;2001年王豪参加团中央组织的建党80周年“党在我心中”网页制作竞赛,获三等奖。目前,宜兴市教育信息网网页全部都是由王豪设计的。财会专业更是在省内知名,去年已通过了省骨干示范专业验收。该专业珠算选手多次获无锡市、江苏省珠算比赛一等奖,学校也因此连续8届获省珠算协会一等“伯乐奖”。00届计算机毕业生华俊专业技能扎实,自学多门计算机语言,精通多种
软件的应用,通过了国家级程序员考试,并取得了南京大学自学考试计算机本科文凭。2000年毕业后到2003年6月,他留在我校多媒体制作室工作,参与了省电大《机构运动分析》、《建筑制图与画法几何》、《工程力学》等大型网络课件的开发制作,多次获省电大一等奖,03年已被省电大正式录用,担任省电大网络管理工作。
四、加强内涵建设,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学校事业发展最根本的保证。1997年,两校合并初期,教师队伍素质参错不齐,高学历、高层次、骨干教师非常稀缺。为此,学校相继制订了师资队伍建设“九·五”规划和“十五”规划,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工程。
从1993年开始,学校在新教师入口关上严格把守,除了紧俏的专业适当进一些专科生外,文化课教师一律必须是本科以上学历。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学校从应届本科毕业生中引进了一批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共产党员充实教师队伍。对新入校的教师,学校提出:“一年入门,两年过关,三年达标”的要求。每年秋季开学伊始,新入校教师就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班,通过听课、听专家讲座、交流心得,开汇报课等系列培训项目,最后全部通过“六个一”,即一堂课、一个教案、一本备课笔记、一篇论文、一个多媒体课件、一份评课稿的测验,合格的新教师,方可取得培训结业的证书。各系(部)还为每位教师配备了1-2名指导教师,实行以老带新、师徒结对,并根据培训方案,做好相互听课、共同备课等活动的记录,年终实行师徒“捆绑考核”。对五年内进校的新教师要进行一年一度的全方位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及时向青年教师反馈。
为引导青年教师成为既能进行理论教学,又能动手实践操作的“双师型”教师,学校每年要组织35周岁以下的所有青年教师参加市组织的教师技能大赛,车钳工、计算机、珠算等项目我校教师往往独占鳌头。学校还采取送骨干教师到高校挂职和下企业实习等途径,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
目前,学校有1位教师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无锡市名教师1人,无锡市学科带头人4人,无锡市教科研带头人1人,无锡市教学能手6人,宜兴市学科带头人14人。省电大学术带头人资助对象1人,省电大骨干教师5人。
我们还积极鼓励现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转评(或申报)高校系列职称,鼓励中、青年教师考研,凡是考上的教师,脱产就读期间享受学校工资、奖金和福利,学校承担培训费、差旅费。对于非脱产攻读硕士的教师,学校承担培训费,毕业
后取得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者;学校还给予适当奖励。学校的一系列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职工继续教育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学历。
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空。为实现从“经验型”、“辛苦型”向“科研型”、“创造型”的角色转换,学校领导提出,走教育教学科研一体化发展的道路。为了消除“教科研就是发表文章”的片面观念,学校制订了教科研5年规划,在全校形成一个由教科室为总牵头的科研网络,明确要求各系、科室都要有课题。学校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设立了科研专项经费,科研项目一有成果立即奖励,据不完全统计,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年均70篇,由教师编写出版的教材、书籍29本,“九五”期间学校开展的课题研究中有一个获国家级一等奖、2个获省级一等奖。学校自主开发的大型网络课件《机构运动分析》、《工程力学》获全国高校第六届、第七届高校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第五名,二等奖,我校是获奖学校中唯一的一所电大。学校还积极引导教师参与企业科研开发。由计算机系成立的朝阳软件开发公司先后为宜兴闲置设备调剂中心,宜兴热电厂完成了远程数据库查询系统和热网监控系统的软件开发;为宜兴淀粉设备厂发行PC控制器生产纸质快餐包装件,使生产效率提高了3倍;卢益中老师参与研制的“HOM-PCC用抑钡金属钝化剂”和“HOM-FCC用锑锡双金属复合钝化剂”填补了国内空白。电大教育只有扎根于地方经济建设的土壤,才会有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
五、高度重视招生就业,促进可持续发展。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招生是学校的生存线”。2002年作为无锡电大分校,学校首次允许面向全省招生。这一信号告诉我们,学校扩大全日制普专规模的时机来到了。学校紧紧抓住这一发展契机,认真分析招生的新形势、新任务,审时度势部署招生方案。为了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要求广大教职工人人参与招生工作,对招生成就突出的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由此在校内营造了浓郁的招生氛围,开辟了广阔的招生渠道。学校在招生宣传上将工作做细、做透,扭转了过去老百姓普遍认为电视大学就是“电视上课”的认识偏差,让家长对我校放心,使考生对我校动心。学校领导更是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冒高温、斗酷暑,要政策,跑生源,给全体师生员工做出了表率。许多教职工纷纷主动请缨,要求到中学去,到山村去,到苏北去,做招生宣传工作,表现了良好的主人翁姿态。2003年,我校仅普专招生就跑了盐城、淮阴等八个大市近20个招生市场、100多所中学。自2001年首次面向全省招生以来,三年我校录取的普专新生分别为553人、528
人、686人。2003年我校普专录取率65.45%,列全省电大第二,仅次子省电大本部,加上五年制大专、开放专科、开放本科招生人数,2003年我校各类学历教育招生总数近3000名,为学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毕业生的就业率是评价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为此,学校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02年从招生办中将就业指导独立出来,成立了就业指导处,由一名中层领导担任就业处主任,全职负责毕业生的就业工作。03年,为加强就业处力量,学校又为就业处配置了三名全职人员和一位兼职人员。就业处同志一边负责全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一边走南闯北,为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牵线搭桥。03年,我校电大毕业生就业形势较往年就有了明显好转,一次性就业率达78%。从03年下半年开始,学校更是加大了大专生的就业推荐力度。2003年12月6日—8日,在宜兴市人事局的关心支持下,在市人才服务中心的直接指导下,学校专门为2004届大专毕业生单独举办了大型人才供需洽谈会。来自宜兴、上海、无锡、常州等地的110多家企业负责人来到学校设摊,场面壮阔。本次洽谈会,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893个。洽谈会上,建筑专业的毕业生100%与企业签约,化工、机械专业的毕业生绝大部分与企业签了约,其它专业的毕业生100%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到目前为止,04届大专毕业生签约率达89.5%。由于瞄准和抓住了职教发展的契机,学校的招生与就业两兴旺,学校事业不断跨越式发展,从而增强了自身的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