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员密切联系群众是共产党组织对我们的要求(共)
党员密切联系群众是共产党组织对我们的要求,也会让我们有了无穷无尽的力量。群众是我们的胜利的源泉,是立国之本。共产党员应当在任何时候应都站在人民当中,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共产党员应该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共产党员如果脱离了群众,就脱离了自己的力量的源泉。脱离了群众的共产党员,已经成为高高在上的达官贵人、官僚,听不到正确的声音,看不到正确的方向,只会迷失于官场与舞会之中,失去党性,丧失人格,最终走向腐败与监狱。可以说,如果不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就会是腐败的开始,也是腐败的必然表现。
对于我们党员来说,不密切联系群众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情。脱离了群众,我们就无法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更听不到群众的建议和意见,这将会让我们失去群众的支持,最终只能成为空想主义者。同时,不密切联系群众,会使我们滋长一些不好的思想,如“我是党员,高普通人一等”这类错误、官僚的思想。如果一名共产党员滋生出这些错误的思想,那将来必定无法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
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做才能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呢?其实很简单,就是要深入到群众当中去,到群众身边去,和群众多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与工作状况,了解他们的各种想法和意见。同时,也让群众知道,我们这些党员就在他们的身边,与他们一同学习、共同进步。“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不仅要让自己先进,还要帮助身边的同学,使他们也一起追求先进,追求真理。当做到以上几点时,我们还要注意,一切从群众的立场出发去考虑问题。只有做到这些,那才是真正做到了与群众在一起,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在精神上,人必须要有信仰,没有坚定信仰的人,他的大脑是死的。没有坚定的信仰,人就没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会像是墙头草,风吹两边倒!历史上这种人不在少数,但他们都没有好的下场。拥有正确而坚定的信仰,这个人就拥有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决策果断而气势博大,直觉敏锐而可靠,意志坚定而顽强!斯大林格勒之所以屡攻不克,坚如磐石,战无不胜,正是由于苏联红军战士们的爱国主义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强信念!
各位同志们,党员密切联系群众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们党员必不可缺的,是我们必须坚守的信念。让我携手并肩,为了党的事业,深入群众,联系群众,谢谢大家!
第二篇:巡视是对党组织
亮出旗帜、保持定力
——对“巡视工作要发扬光大、向纵深发展”的认识体会
辉南广播电视台
徐锡前
巡视是对党组织、对党员干部政治上的把脉会诊和全面体检,是对党组织的一次重点透视,对党员干部的一次深刻党性教育。在推动被巡视地区、单位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发挥好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同时,唤醒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坚守纪律规矩底线,使廉洁自律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巡视是党章规定的重要制度,立意在于加强党的领导,保证中央政令畅通、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巡视组坚持政治巡视定位,紧紧围绕强化党的领导这个根本来开展巡视,检查被巡视党组织是否尊崇党章党规党纪、敬畏党章党规党纪、遵守党章党规党纪,是否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否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否把中央精神和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落到实处,是否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确保中央政令畅通;是否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是否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否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等等。“巡视工作要发扬光大、向纵深发展”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处于“短兵相接、此消彼长”的关键时刻。总书记指出:“天涯无净土,哪个领域捅一下都有窟窿。”从严峻性上看,腐败现象趋于严重化,区域性腐败、系统性腐败、家族式腐败、塌方式腐败不断发生,这比独狼式腐败危害更大。有些腐败分子一意孤行,仍然没有收手,甚至变本加厉,一些腐败分子贪腐胃口之大、数额之巨、时间之长、情节之恶劣,令人触目惊心!从复杂性上看,区域性腐败和领域性腐败交织,用人腐败和用权腐败共存,体制外和体制内挂钩,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同在,利益关系复杂、盘根错节,形成了“共腐关系圈”。有的党员干部不知敬畏,心存侥幸,顶风作案;权力寻租问题突出,“一把手”腐败案件多发,一些案件涉案金额巨大、作案手段隐蔽;权力集中、资金资源密集的领域和部门仍是违纪违法的“重灾区”;买官卖官、带病提拔、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等违规用人的腐败问题反映强烈等。由此可见,当前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斗争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重构政治生态的任务仍然艰巨繁重。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容不得我们思想摇摆、行动迟疑,容不得我们松劲歇脚、麻痹懈怠。
二是反腐败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必须决战决胜。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了两个重要的理论观点,集中阐述了腐败的不可容忍性。一是腐败涉及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问题。总书记指出,腐败是社会毒瘤,任其发展就会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亡党亡国。总书记还指出,腐败问题解决不好,就可能出现“霸王别姬”那样的时刻。二是腐败涉及民族兴衰问题,关系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能否实现。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肩负起历史使命。开弓没有回头箭。推进这场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反腐败斗争,必须齐心协力、决战决胜!
三是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强化党内监督只有进行时。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理想和纪律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这始终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坚强保证。总书记多次指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巡视工作要发扬光大、向纵深发展”要把通过加强巡视促进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十九大之前纯洁队伍的必要前提。把党的旗帜亮出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保持政治定力,踩着不变的步伐,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第三篇:党员对党组织评议事项
附:
党员对党组织评议事项
1、所在党组织推动发展、促进和谐,推动本单位中心工作的作用
作用很大()作用较好()作用一般()无作用()
2、所在党组织发挥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
作用很大()作用较好()作用一般()无作用()
3、所在党组织对“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视程度
重视()比较重视()重视不够()
4、所在党组织的组织生活开展情况
每月()双月()每季度()半年()很少()
5、所在党组织是否与党员谈心谈话
是()否()
6、所在党组织开展活动与党员群众需求紧密程度
紧密()比较紧密()一般()不紧密()
7、所在党组织和党员年内有无看望过困难群众
有()没有()
8、所在党组织是否结合本单位(部门)实际,对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出过具体要求
提出过()没有提出过()
9、所在党组织是否公开过党费收缴和上级党组织下拨活动经费使用情况
是()否()
10、所在党组织若有本单位党员领导干部,其参加支部组织生活情况
全部参加()经常参加()偶尔参加()从不参加()
11、所在党组织若有本单位党员领导干部,其能否按时主动缴纳党费
能()不能()
12、所在党组织若有本单位党员领导干部,其是否给党员上过党课
是()否()
13、党员对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可附页):
希望党组织能够加强对党员的指导和教育,多进行谈心交流、讨论,多举办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丰富组织生活,督促指导党员在平时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促进团结,增强集体的凝聚力。而不是让党员与非党员的区别仅仅表现在交不交党费上。
第四篇:密切联系群众是军队思想作风建设的根本要求
一、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和军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加强军队思想作风建设必须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核心问题
(一)密切联系群众是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的应有之义。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党我军性质宗旨的根本体现,为加强军队思想作风建设确立了党性前提。我军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人民的子弟兵。党的性质决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我军的唯一宗旨,也是我党我军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和军队的显著标志。始终保持党和军队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是一般问题,而是党的性质宗旨对党和军队一切言论、行动的根本要求,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党性前提。只有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根本着眼点,不断加强和改进军队思想作风建设,才能为军队更好地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提供最坚强有力的保证。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党我军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为加强军队思想作风建设提供了实践依据。党和军队的历史反复证明,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90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同人民一道顽强拼搏、接续奋斗的结果。历史经验雄辩证明,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作风,也是我们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与根本保证。这就为当前着眼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军队思想作风建设,提供了最为坚实的实践依据。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本质要求,为加强军队思想作风建设规定了理论原则。马克思主义政党因其无产阶级的性质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夺取政权的斗争时期,天然具有密切联系群众的特质和传统。这是它取得胜利的有力武器。然而,当它取得革命的胜利,执掌了国家的政权后,因其占据统治地位,拥有巨大的权力和财富,就有可能忘记人民、脱离群众,甚至走向反面,导致败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这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总结,也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供了理论依据。我军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保持军队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维护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因此,着眼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是加强军队思想作风建设不可动摇的理论原则。
二、我军所处社会环境和担负使命任务的深刻变化,对保持人民军队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加强军队思想作风建设必须适应新情况迎接新挑战
党长期执政和我军长期的和平建设环境,客观上使党和军队面临脱离群众的可能,军队思想作风建设必须牢牢扭住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根本不放松。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特别是党长期执政赋予的特殊政治地位,使部分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发生扭曲,党性观念淡化,出现了轻视群众、脱离群众,甚至凌驾于群众之上的现象。我军所处的社会环境、面临的时代特征、依托的物质条件和担负的使命任务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较长时期处于和平环境建军的客观现实,容易使一些人思想麻痹、骄傲自满,甚至忘记人民群众的养育之恩、忽视基层官兵的强大力量,在思想作风上表现出脱离群众、脱离官兵的种种问题。只有着眼始终保持我们党和军队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鱼水情谊,着眼始终保持心系基层、官兵一致的优良作风,牢牢扭住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根本,加强和改进军队思想作风建设,才能确保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建立良好的军政军民关系,在部队内部建立良好的官兵关系、干群关系,使人民军队从容应对时代挑战,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贯彻落实国防和军队发展主题主线战略思想,迫切需要争取社会各方面支持、发挥全体官兵的积极性创造性,军队思想作风建设必须始终围绕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核心来展开。坚持以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确保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是时代发展和民族振兴赋予我军的重大历史性课题。完成这一复杂艰巨的任务,必须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动员社会各方面提供科学理论、技术装备、人才智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充分发挥全体官兵的积极性创造性。特别是推动军队改革发展,推进军事训练转型,实现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必须依靠群众,依靠广大官兵奉献才智、攻坚克难;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必须依靠群众力量和群众监督,坚决反对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坚持往前赶、往实里抓,确保一旦有事,部队拉得出去、冲得上去,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只有围绕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核心加强军队思想作风建
贯彻落实国防和军队发展主题主线战略思想,迫切需要争取社会各方面支持、发挥全体官兵的积极性创造性,军队思想作风建设必须始终围绕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核心来展开。坚持以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确保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是时代发展和民族振兴赋予我军的重大历史性课题。完成这一复杂艰巨的任务,必须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动员社会各方面提供科学理论、技术装备、人才智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充分发挥全体官兵的积极性创造性。特别是推动军队改革发展,推进军事训练转型,实现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必须依靠群众,依靠广大官兵奉献才智、攻坚克难;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必须依靠群众力量和群众监督,坚决反对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坚持往前赶、往实里抓,确保一旦有事,部队拉得出去、冲得上去,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只有围绕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核心加强军队思想作风建设,始终做到深入联系群众、密切军民关系,尊重官兵主体地位、集聚官兵知识智慧,才能形成推动军队改革、建设和发展的强大力量,把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主题主线贯彻到工作里、落实在行动上、体现于成效中。在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保持良好的军政军民关系和军队内部关系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军队思想作风建设必须突出密切联系群众这个重点来深化。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和人民群众接触联系的机会增多、时间延长、空间变大,许多事情的处理与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关注的热点息息相关,政治性、敏感性很强,对密切军民关系、实现群众利益、维护军队形象的要求更高更严。实践证明,有了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作风,就能在关键时刻把握正确方向、经住严峻考验,维护良好的军民关系和官兵关系,为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创造良好环境、提供强大动力。近年来,军队在完成汶川、玉树抗震救灾,奥运、亚运和 世博安保等重大非战争军事任务中,各级党委快速反应、果断决策、正确指挥,基层党组织紧急动员、迅速行动、有力组织,各级干部不怕牺牲、身先士卒、严格自律,广大共产党员舍生忘死、无私无畏、勇往直前,严格遵守群众纪律;对群众利益秋毫无犯,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展现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作风和人民子弟兵的政治本色,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党和军队的先进性,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誉和支持。事实告诉我们,突出密切联系群众这个重点推进军队思想作风建设,继承发扬我党我军始终“同人民在一起”的伟大品格和优良作风,就能有力保证部队顺利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多样化军事任务。
三、思想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着眼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持续推进军队思想作风建设,必须进一步强化导向性、把握规律性、突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 要使军队思想作风更加过硬、更加优良,当前最主要的是在总结经验、发扬成绩的基础上,继续突出重点、加大力度、加强指导,以确保“加强党性修养,锤炼思想作风”教育整顿活动达到预期效果。切实突出军队思想作风建设的本质要求,不断强化导向性。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思想作风说到底是思想政治素养,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是理想信念、政治品质、思想道德的体现。加强和改进思想作风建设,必须从源头上抓起,切实把树立和弘扬优良思想作风的根基搞扎实。因此,牢牢抓住理想信念教育,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军队思想作风建设的本质要求。理想信念是人们追求和向往的目标,是政治立场和世界观的集中反映,对思想作风的形成具有根本性的指导和引领作用。新形势下,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赖。对军队来讲,最根本的是要铸牢军魂,坚定不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根本上讲就是抓好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官兵这项“铸魂”工程。只有把党员干部的思想根基搞扎实,才能强化思想作风建设的正确导向,确保思想作风建设的正确方向。深入探索军队思想作风建设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科学性。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军队思想作风建设的客观规律,是不断增强其科学性的必由之路。着眼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推进军队思想作风建设,当前要突出强调遵循三个规律:一是“内化外化”律,即在思想作风建设过程中内化与外化辩证统一、知行合一的规律。内化,主要是引导官兵通过学习、理解、消化、吸收,把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的指示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认知、情感、意志、信念,成为自觉行动的先导。外化,主要是引导官兵把已经形成的认知情感和思想政治道德素养转化为履行使命、完成任务的实际行动。军队思想作风建设应始终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在抓好内化的基础上,注重实践养成,在内化外化的持续转化中实现知、情、意、信、行的统一。二是“双向互动”律,即在思想作风建设过程中领导与部属、干部与群众、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思想、信息、情感双向交流、交互影响、彼此作用的规律。加强军队思想作风建设,必须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充分调动上级与下级、领导与部属、党员干部与广大官兵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有机统一,在平等交流、互促共进中谋求思想作风建设科学发展。三是“上行下效”律,即思想作风建设必须依靠领导带头、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规律。思想作风建设要靠抓,更要靠领导带。领导的行为体现着思想作风建设的导向,对官兵思想作风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引领、示范和辐射效应。个别领导干部的不良行为,往往形成倍数效应,产生巨大不良影响。因此,加强和改进军队思想作风建设既要抓住一般官兵,更要突出抓好领导 干部这个重点,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着力解决军队思想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不断加强针对性。当前,军队思想作风建设总的形势是好的,但在部分党员干部身上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思想作风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少数党员干部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形而上学、主观主义、形式主义、虚夸不实和滥用职权等不良思想倾向。其根源是宗旨意识淡化,党员意识弱化,不尊重实际、不尊重科学、不尊重群众。围绕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必须牢牢抓住理想信念这个根本,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弘扬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永葆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严肃认真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下狠劲、用真功、使实招,敢于较真碰硬,不断增强思想作风建设针对性。建立健全军队思想作风建设的制度机制,不断增强实效性。依靠制度机制是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的治本之策。充分发挥制度机制对思想作风建设的“刚性”规范和约束作用,当前要突出党委集体领导制度、调查研究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报告工作制度、党委民主生活会制度、双重组织生活制度、述职述廉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的健全完善,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力求把制度中的原则规定具体化,笼统要求明细化,弹性指标刚性化。同时注重对制度进行必要补充,使其适用层级纵向延伸,涵盖范围横向拓展。建立健全军队思想作风建设的制度机制,当前要特别强调制度的贯彻落实、提高制度执行力。靠坚强党性提高制度执行力,形成严格执行制度的强烈动机和持久动力,使严格贯彻制度成为一种政治责任和行为习惯;靠强化监督保障制度执行力,充分发挥组织、群众和舆论的监督功能,及时督查和纠治制度执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要靠从严执纪强化制度执行力,坚持从上面抓起,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严起,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纪问题,毫不留情的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领导责任,坚决防止和克服潜规则。把各项制度建立完善起来、贯彻落实下去,思想作风建 设的实效就会自然显现出来。
第五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对我们的要求也是责任
☆☆班级学习简报
第 6 期
主编:赵建行
2012 年
9月 20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对我们的要求也是责任
青年学子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要怀爱国之情、树报国之志、践强国之行。要努力学习,不要虚度年华。
《少年中国说》
“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各位老师好!
我们的学习已经进入到了九月底,按照上级的进度安排,要完成专家设置的作业。
到目前为止,专家为我们设置了作业,但是我们班提交作业的人数还不多。希望老师们抽时间完成作业。
从灵魂观念产生到英雄神话传说看先民早期的价值取向
►如果从时间的一维性看,我国境内人类历史有如下几个数字需要我们了解:约250万年前安徽繁昌孙村猿人就生存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大地上,历史经过了220万年进化,马坝人、丁村人时期标志着我们的祖先由猿人进入到了古人时代,历史又跨过了至少26万多年的进化到了山顶洞人、柳江人时期,我们的祖先进化到了新人时代。而距今1万年时他们大都会使用新的更为复杂的打砸石器,祖先们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开始了氏族社会生活。我们民族真正有文字以来的历史不过5千年,那已经是华夏的文明时代了。
话说到此,有几个标志性的数字:250万年前、30万年前、3万年前、1万年前和5000年前(另一种说法:直立人即猿人自250—10万年前孙村、元谋、蓝田、北京人,早期智人即古人10—4万年前丁村与马坝人,晚期智人即新人4—1万年前山顶洞、柳江人), 我们祖先在进化过程中时间的阶段性跨度越来越小,但所跨越的台阶高度却越来越大:智慧推进文明,文明加速跨越。人类凭着智慧把自己的文明进化速度提得越来越快。这种提速不是成倍,而是成几十倍或几百倍。这样的发展速度,很容易让人类自己丢失自己,而传统是使人类不会丢失根的重要纽带。
►我们要想了解文字产生以前的历史与文化,只有两条途径:一是凭借被确证了的考古发掘,二是梳理真假难辨、假中有真的远古传说。我们从山顶洞人的遗址发现,人死后要被掩埋,葬墓里还有陪葬的生活用品、装饰品,以及生产工具。而且在尸体的四周撒有“赤铁粉”。这已经是一套完整的埋葬习俗,或者是埋葬仪式。
那就是说,至少在新石器中期,我们的祖先已经意识到,人死了并不是一切的结束,只是当时活着的人看不到了,但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还需要生活用品,还需要生产工具,还需要被保护、防止被意外袭击。这就是最早的活人表达的对生死两个世界的理解,这里的核心观念已经蕴含着对生命有身体与灵魂两部分内容的理解。
而反映母系氏族社会的半坡遗址呈献给我们的就更为具体生动了:活人有自己的生活社区,死去的人也有固定而集中的墓地、墓群,也就是死人自己的社区。入葬的人在墓穴中姿势相同,头脚的方向与面部的朝向都一致。
►这暗示着一种组织观念与向往意愿。而且夭折了的孩子,则是埋在活人生活的社区内,并且用来敛尸的陶棺还留有一个小孔,以便幼小灵魂的出入和得到活着的大人们的庇护。认真的对待死去的人,这就是我们民族“慎终孝思”、“老老,幼幼”的根。灵魂观念是个体面对死亡,在思索生命的走向与归宿时所产生的想象,它是随着人类的进化而必然要产生的一个观念现象,是人类精神的需要,也是人类情感的释放。这与万物有灵的观念几乎是同时出现的。但随着氏族社会的发展,家庭与婚姻关系的相对稳定,血缘脉络衍生的清晰,便出现了个体对生命来源的探讨,这样就有了认祖归宗的意识,形成了祖先崇拜观念。
每一个氏族、每一个部落都有自己的祖先,他不仅是本氏族或本部落的生命之源,而且还是永久的保护神。所以他的后代对他充满了感激、敬畏和崇拜之情,于是族人们便经常的聚集在一个地方,怀着肃穆的心情举行活动,这里有怀念、有感恩、有敬畏、有崇拜(人类学称
之为“图腾”——TOTEM现象)。这个地方就是中国早期社会人类活动的神圣净土——“社”。
人们在这里赞颂祖先,抒发情感,吐露心愿,表达理想,于是留下了大量的英雄神话传说。通过这些传说,我们可以感受到民族文化在它的萌芽状态的观念特点与价值取向。
“神话”是近代引入的概念,源于希腊文“MYTHOS”,也就是我们传统的“传说”、“传奇”和“志怪”等。但一经引进便被学界广泛接受和运用,尤其在文化、文学、历史、哲学、民俗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领域很受欢迎。神话在人类处于蒙昧的后期与文明的早期为展示人类的理想与愿望、观念与信仰、精神与思想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神话是诗,有激情、有感慨、有神韵、有形象;神话是梦,有想象、有幻想、有理想、有超越。神话是民族之魂,神话是文化之本。神话是民族童年的纯朴,神话是童心无猜的浪漫。这里充满了率真的魅力,这里洋溢着青春的旋律,这里闪烁着生命的活力。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山海经》(18篇:山经5篇,海经13篇)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以山海为依托的系统介绍远古神话的书,所以有中华“神怪之渊薮”的美称。关于本书作者,有的说是大禹与伯益合作,实际不可信,因为此二人在书中也是神。简言之,它类似《诗经》非一人一时之作.女娲其实是中国开天辟地、化生万物的“古神女而帝者”《山海经·大荒西经》。但我们常说“女娲抟黄土作人”《风俗通义》,“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淮南子·览冥篇》。在战国与秦汉时期女娲的形象仍然是“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那是众神之神。
但到三国时徐整在《三五历纪》中提出盘古开天辟地、化生万物的说法。从此女娲就只有“造人”、“补天”的神功了。而以父系血缘家长制为宗法的社会当然要把这种开天辟地、化生万物的贪天之功归于盘古这样的大男人身上。这就像农业耕作本来是妇女们开发的,但一定要归功于黄帝或后稷这样的男性神一样。强权篡改历史。
《山海经》中还有:后羿射日、夸父追日、鲧禹治水、嫦娥奔月、共工触山、番禹作舟、仓颉造字、吉光为车等等。从这些神话里面我们感受到的是,这些英雄们之所以被敬仰、被称颂、被崇拜,不是因为他们力大无比、威猛超凡,而是因为他们不计个人得失,一心造福大众,惠泽世众。
他们没有希腊神话里那些神的浪漫情爱、力量拼夺,但却充满了为社会大众美好生活的奉献精神与高尚情操。比如说鲧禹治水这个故事。人类在早期都有与洪水斗争的经历,如《圣经》中诺亚方舟的故事。鲧在与洪水的斗争中献出了生命,但没能制服了洪水,儿子大禹承父志,十几年如一日,三经家门而不入,忙得“股无胈,胫无毛”。他吸取父亲的教训,改堵为疏,最终制服了洪水。他们成为民族的英雄、历史的神圣,是因为他们为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作出了贡献。而这个故事同时透出了另一个信息:那就是在很早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就有安土重迁、情衷故乡、爱恋家园的情结。当亚当与夏娃的后代面对洪水时,他们的选择是赶快乘“方舟”离开,找一个更好的地方居住。而他们所面对的洪水期总共不够一年。
可我们的祖先,是两代人几十年面对洪水,选择的做法是坚持到底,绝不迁徙。其实后来的寓言《愚公移山》也是反映了这样一种劲头:“故乡是根”的乡土观念。不仅《山海经》如此,在其他书籍的记载里,绝大部分的神话英雄都是因为他们奉献“惠民”、功著于世而名垂千古。如有巢氏“构木为巢,以避群害”。燧人氏“钻木取火,以化腥臊”。伏羲氏“田渔取牲,以充庖厨”。神农氏“农作纺织。各得其行”。还有嫘祖养蚕、发明纺织等等。从这些关于神话英雄的传说中,我们感觉到他们虽然各式各样,男女不同、老少有别,但他们共同具有高尚的品德、过人的本事与坚强的意志。这些为后来我们民族的人伦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中国领土岂容他人买卖和践踏
站在时光的节点,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但我们可以回味历史,在写满沧桑与屈辱的历史叶脉中,中华民族用血肉之躯铭刻了不可忘却的纪念!
日本历史上就很负有侵略性,早在19世纪60、70年代明治时期就制定了扩张计划.“欲要征服世界就要征服亚洲,欲要征服亚洲就要征服中国,欲要征服中国就要征服满蒙……”。为此,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日军随即在中国领土上制造了伪“满洲国”。征服满蒙的计划实现。而当时间来到了1937年,在制造了一连串的军事挑衅与谎言之后,日军在卢沟桥向中国守军发动进攻——“七七事变”爆发了。其目的就是实现其征服中国的计划。
但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经过14年的艰苦抗战,付出了重大的民族牺牲,终于取得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反侵略的完全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成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也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也粉碎了日本领土扩张的计划。
整整80年过去,仇恨不曾生长,记忆同样无法泯灭。中国人民纪念那段历史,就是要警示和鞭策自己:只有国家强盛,才能彻底避免任人宰割的命运;只有民族团结,才能凝聚成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纪念战争是为了呼唤和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和平需要力量和勇气来捍卫。并且,只有具备了保卫和平的强大实力和坚定意志,我们才可以把和平的主动权自信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历史的启示。
80年后的今天,日本扩张野心仍不绝于耳,否认侵略甚至为军国主义复辟的杂音不时传来,这让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全世界珍爱和平的人民深感担忧,值得警觉。钓鱼岛问题就是日本极右势力和日本政府再次吞并中国领土的一场图谋。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抗议,我们捍卫自己领土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80年前日本没有得逞的野心,今天同样会以失败而告终。
一、从历史上看钓鱼岛自古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一)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并利用钓鱼岛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简称钓鱼岛)包括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等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早在1403年(明永乐元年)就明确记载。中国明清两代朝廷先后24次向琉球王国派遣册封使,留下大量《使琉球录》,较为详尽地记载了钓鱼岛地形地貌,并界定了赤尾屿以东是中国与琉球的分界线。这表明,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而非琉球国土。
(二)中国对钓鱼岛进行了长期管辖
早在14世纪即明朝初年,中国海防将领率兵在东南沿海巡海,驱赶倭寇。此时,钓鱼岛已成为中国抵御倭寇的海上前沿,被纳入中国的海防范围之内。
(三)中外地图证明钓鱼岛历史上属于中国
日本最早记载钓鱼岛的当属日本学者于1785年所著《三国通览图说》的“琉球三省并三十六岛之图”,图中标绘了钓鱼岛等岛屿,并将其与中国大陆绘成一色,意指钓鱼岛为中国一部分。1876年日本陆军参谋局绘制的《大日本全图》、1873年日本出版的《琉球新志》所附《琉球诸岛全图》、1875年出版的《府县改正大日本全图》、1877年出版的《冲绳志》中有关冲绳的地图等,均不含钓鱼岛。
由此可见,中国至迟在十五世纪初就已发现钓鱼岛,并将其作为台湾的附属岛屿进行管辖。包括日本在内的国际社会对这一事实是承认的。这说明钓鱼岛绝非“无主地”,日方所谓依据“先占”原则取得钓鱼岛“主权”的说辞纯属欲盖弥彰的历史谎言,不值一驳。
二、从国际法上看日本窃取中国钓鱼岛非法无效
(一)日本染指钓鱼岛始于十九世纪末
当时日本政府虽然开始觊觎钓鱼岛,但完全清楚这些岛屿属于中国,因顾忌中国的反应,不敢轻举妄动。(二)日本利用甲午战争非法窃取钓鱼岛
1894年7月,日本发动甲午战争。1895年中国被迫与日本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割让给日本,包括钓鱼岛。日本从此时起至1945年战败投降,对包括钓鱼岛在内的台湾实行了50年殖民统治。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钓鱼岛回归中国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发布《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1945年7月,中、美、英发布《波茨坦公告》(同年8月苏联加入),其第八条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之其他小岛。”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在《日本投降书》第一条及第六条中均宣示“承担忠诚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项规定之义务”。据此,钓鱼岛作为台湾的附属岛屿与台湾一并归还中国。
(四)美国与日本对钓鱼岛进行私相授受法理不容
1951年9月8日,美国及一些国家在排除中国的情况下,与日本缔结了《旧金山和约》,规定北纬29度以南的西南诸岛等交由联合国托管,而以美国作为唯一的施政当局。旧金山和约》由于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准备、拟制和签订,中国政府认为是非法的、无效的,因而是绝对不能承认的。
事实说明,无论是19世纪末日本窃取中国领土钓鱼岛,还是20世纪70年代美日对钓鱼岛进行私相授受,都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都是非法的、无效的,不可能也没有改变钓鱼岛属于中国的事实。今天,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行径,根子在于日本一些势力对军国主义及扩张的野心不死,实质是对《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法律文件所确定的战后对日安排和亚太地区秩序的蔑视和翻案,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否定和挑战。应引起世界的警惕。
三中国人民捍卫自己领土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
历史上日本多次侵略我领土,从明朝的倭寇之患到近代的甲午战争和20世纪30年代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领土主权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从戚继光、邓子龙到丘逢甲再到30年代中华民族的抗战,书写了一篇篇保卫国土安全的壮丽诗篇,粉碎了日本的企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为维护钓鱼岛主权对日本开展了坚决斗争。
外交上,中国政府对日本政府提出严正交涉,并采取有力的反制措施。法律上,中方采取一系列措施,重申对钓鱼岛的主权。1992年2月,中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以立法形式重申钓鱼岛为中国领土。2012年3月3日,中国公布了钓鱼岛及其部分附属岛屿的标准名称。2012年9月10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公布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线。同时,中国渔政船只在钓鱼岛海域进行常态化执法巡航,中国海监船只也在该海域开展维权巡航,行使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的管辖。上述一系列措施有力打击了日本侵占钓鱼岛的图谋。
中华民族任人欺凌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军队不会坐视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侵害。中国政府和人民维护领土主权的意志是坚定不移的,我们有决心、有能力维护国家领土主权。日本在钓鱼
岛的任何图谋终将失败。
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对我们青年的要求也是责任
我们青年学子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要怀爱国之情、树报国之志、践强国之行。要努力学习,不要虚度年华。少年兴,国家兴。
最后用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来激励我们吧。“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班级管理中的辩证法
田丽霞
石家庄市第42中学
优秀教师应有的几个特质:
业务精——上好每一节课,做一个响当当的任课教师,信其道更尊其师;
有爱心——没有爱的教育是不可能成功的,只有爱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爱要把握分寸,讲究方法。
肯吃苦——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讲师德——讲师德既是为学生,更是为自己; 善思考——思考能够少走弯路,接近成功。
六遍学习法
第一遍,是高二下学期为历史会考而准备的。这一次的复习与以前差不多,就是逐字逐句看,一个个知识点的背。记得当时背中国近现代史,看一个小节就得花上一两个小时,对史料不熟,由此可见一斑了。第二遍,是在高三开始。这一遍的复习比起第一次无太多变化,只是看的速度快了一些,有时先把一个整章快速浏览一遍,有个整体印象,再细背下去。第三遍,是在高三第一学期末,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接触了一些高难度的问题,因而决心要将知识整理成体系。第四遍,是从第二学期开始,主要也是着眼于线索的整理记忆即纵向整理,理清各围历史发展脉胳,各个事件之前因后果。又整理不同历史阶段,如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进入垄断后各国情况之比较,找出各自的特点及产生原因,又如一战前后民族解放运动之异同等等,这是横向整理。这样厚厚的几本历史书就被穿连成了一个有经有纬的网络。
在整理中,为节省时间,并不写下全部内容,只写出主要框架、思路、要点。复习时就将沿着框架进行,从而打破了历史书原有的编辑体系,在整理中,还可锻炼几种能力:概括归纳能力——高考时间有限,为争取最多的分数,答题要答出要点、提炼出观点,而不是不加分析的原始史料罗列;分析判断能力——事件之前因后果,任何事物的背后都有其深厚的政治、经济、文化、传统背景;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从各个方面分析两种事物的异同,等等。第五遍,是在第二学期中期,这次又回到课本上,加深课本在头脑中的印象,主要过程是:按块复习,有时包括几章的内容。先背标题,从章列节到黑体字,再往每个标题下填补内容,背完之后合上书,在脑子里回忆一下,看是否能记清标题,看是否能记住标题下的要点和大致内容。最后一遍,是临高考前,主要将课本逐字逐句看了一遍,旨在查阙补漏,是属于收尾工作了。这样在一年时间里,平均两个月,将历史彻底复习一遍,每一遍复习结束就着手计划下次的复划。而在两个月内,由于要与遗忘作斗争,往往是背了的东西隔几天再温习一遍。这样的历史复习就是经历从点到块到面,然后又删其旁枝,留下一个主干分明的网络。
第一遍,是高二下学期为历史会考而准备的。这一次的复习与以前差不多,就是逐字逐句看,一个个知识点的背。记得当时背中国近现代史,看一个小节就得花上一两个小时,对史料不熟,由此可见一斑了。第二遍,是在高三开始。这一遍的复习比起第一次无太多变化,只是看的速度快了一些,有时先把一个整章
快速浏览一遍,有个整体印象,再细背下去。第三遍,是在高三第一学期末,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接触了一些高难度的问题,因而决心要将知识整理成体系。第四遍,是从第二学期开始,主要也是着眼于线索的整理记忆即纵向整理,理清各围历史发展脉胳,各个事件之前因后果。又整理不同历史阶段,如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进入垄断后各国情况之比较,找出各自的特点及产生原因,又如一战前后民族解放运动之异同等等,这是横向整理。这样厚厚的几本历史书就被穿连成了一个有经有纬的网络。
在整理中,为节省时间,并不写下全部内容,只写出主要框架、思路、要点。复习时就将沿着框架进行,从而打破了历史书原有的编辑体系,在整理中,还可锻炼几种能力:概括归纳能力——高考时间有限,为争取最多的分数,答题要答出要点、提炼出观点,而不是不加分析的原始史料罗列;分析判断能力——事件之前因后果,任何事物的背后都有其深厚的政治、经济、文化、传统背景;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从各个方面分析两种事物的异同,等等。第五遍,是在第二学期中期,这次又回到课本上,加深课本在头脑中的印象,主要过程是:按块复习,有时包括几章的内容。先背标题,从章列节到黑体字,再往每个标题下填补内容,背完之后合上书,在脑子里回忆一下,看是否能记清标题,看是否能记住标题下的要点和大致内容。最后一遍,是临高考前,主要将课本逐字逐句看了一遍,旨在查阙补漏,是属于收尾工作了。这样在一年时间里,平均两个月,将历史彻底复习一遍,每一遍复习结束就着手计划下次的复划。而在两个月内,由于要与遗忘作斗争,往往是背了的东西隔几天再温习一遍。这样的历史复习就是经历从点到块到面,然后又删其旁枝,留下一个主干分明的网络。
有的同学认为:我们从初中到高中,一直都在学历史,而且,初中、高中的历史课本的内容大体相似,其实,大家只看到了现象,而没有看到事情的本质。实际上,它们是点、线、面的关系。高中历史更注重历史的线索和时代特征以及一定的历史理论。因此,要学好高中历史,决非简单的背背就能顺利过关。高中历史知识可以分为章节知识、专题知识和理论知识,其中,章节知识是基础。章节知识和专题知识纵横交错,构成知识网络;历史理论支撑起网上的知识点,形成一个多层面的立体交体系。比如说,中国近代史有三条线索: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史、中国人民抗争史、中国人民探索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