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员干部要增强群众观念(修正)
党员干部要增强群众观念
毛泽东曾经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而现在,个别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淡薄,对老百姓漠不关心,做了一些群众不高兴不赞成不满意的事情,影响了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增强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显得尤为重要。个人认为,增强群众观念要切实做好以下四点。
一要培育群众感情。培育和增进与群众的感情,首先要敬畏群众力量。漠视群众的力量,就有脱离群众的危险。党员干部要把了解大到几千年的时代变迁、小到本地社会的发展历程作为必修课,看清楚群众作为历史主角的作用,悟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从而对群众力量心生敬畏,增强为群众服务的自觉性。其次要关心群众疾苦。个别党员干部自认高人一等,有的认为群众受苦劳累是其命运使然,对群众疾苦麻木不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以人为本深入人心、民生问题得到高度关注。党员干部只有深刻认识关心群众疾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才能产生为群众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再次要感恩群众奉献。没有群众的辛勤劳作,就没有我们今天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党员干部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同群众建立血肉联系,把对“衣食父母”的感恩之情化为工作的动力。孔繁森同志有句名言:
“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这是一种感恩的至高境界,值得我们所有的党员干部学习。
二要集中群众智慧。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做好工作必须深入群众、依靠群众,身子要沉得下。今年4月份,南县县委组织部的全体机关干部开展了“组工干部下基层”活动,深入乡镇村组,汲取群众智慧,收集有关基层组织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和清洁工程开展等方面的意见建议38条,这些意见建议在办公室是想不出的,为我县进一步找准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的方式方法提供了帮助。党员干部还要主动到计生、信访、综治维稳、经济建设等关键岗位,到艰苦地方、复杂环境的“一线”工作,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要珍惜与群众打交道的每一个机会,注重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做联系群众的有心人。
三要了解群众诉求。不可否认,现在个别党员干部对群众的利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脱离群众、工作漂浮,极大的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当前,在农民负担、军干转业、企业改制、移民安置等方面群众反映的问题都比较突出,党员干部对群众诉求,不能置之不理,要做到心中有数,有求必应,“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难,我有所责”。在解决群众诉求上,既要讲政策、讲原则,也要讲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妥善处理,既不能遇难而止,也不能敷
衍塞责。我记得南县县委书记徐德华同志不止一次讲过一个事例,去年南县遭受洪灾,群众受灾严重,德华书记在华阁镇察看灾情时,一位年纪很老的群众握住他的手说,只要你们来了,我们心里就舒坦了,其实并不一定非要给多少钱,关键是知道党和政府在记着我们。群众的话语和诉求都是朴素的,只要我们去深入了解。
四要树牢群众观念。郑培民同志有句口头禅: “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老百姓比天大”,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是党员干部的终生课题。随着时代发展和环境变化,党员干部面临新的考验,让群众观念永固,要端正追求,立志为大多数人谋利,绝不谋一己之利,这是树立群众观念的基础。要拒绝诱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现实中很多教训警示我们,诱惑再小也不能因小受之,心安理得,否则就会打开缺口,甚至不可收拾。同时,要安心基层。在基层锻炼成长,是党员干部人生的一个重要台阶,基层的干事舞台和发展前途并不小,要认识到有丰富基层工作经历和深厚群众感情已成为选拔任用干部重要条件之一,党员干部在基层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比如南县,自2008年以来先后选聘了76名大学生村官,经过基层的锻炼,他们中间有30多名走上了更高层次的岗位,这也是基层锻炼的结果。
第二篇:党员干部要增强四种能力
党员干部要增强四种能力
一是政策执行能力。
政策执行能力是做好组织工作的必备前提。提高政策执行能力,首先要懂政策,就是要认真学习政策,强化政策观念,努力成为熟悉和精通组织工作的“政策通”。其次是会运用,就是要熟练掌握组织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正确执行,自如运用。二是知人善任能力。
要不掺杂个人好恶,不搞亲亲疏疏、拉拉扯扯,严格执行政策规定,敢于抵制不正之风,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要全面贯彻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三是组工业务能力。
组工干部要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努力成为岗位工作的行家里手。在干部工作方面,即要熟悉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相关政策的历史沿革和具体要求,又要熟悉干部队伍建设状况,对干部的基本情况、现实表现、能力特长全面掌握。在基层党建方面,既要熟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又要熟悉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了解基层党建的动态,及时发现和总结新的经验。四是组织协调能力。
要履行好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完善和管理职能,有效整合各种组织资源,增强党组织的优势。要着眼于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形成加强党建工作的良好氛围。第三篇:党员干部要自觉增强四种意识
增强“四种意识”,在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016年1月29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加强党的领导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只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使我们党更加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一深刻论述,不仅为各级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指明了方向,而且为广大党员修身做人、谋事创业提供了重要遵循。
党员官兵要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始终做到政治方向不偏、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讲政治是党员官兵自身建设的核心问题。党员官兵的政治意识强不强,对党的事业具有极端重要性。所谓政治意识,主要是指政治思想、政治观点,以及对于政治现象的态度和评价。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决胜全面小康、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需要党员干部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保持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和鉴别力,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始终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
一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确立起来的政治箴言。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成为中流砥柱,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从而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
三是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现代政党都是有政治纪律要求的,没有政治上的规矩不能称其为政党。总书记在谈到苏联解体时曾说过,苏联共产党作为一个有着九十多年历史、连续执政七十多年的大党老党轰然倒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政治纪律被动摇了,谁都可以言所欲言、为所欲为了。因此,广大党员官兵必须要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守正确的政治立场。从政治规矩而言,党章是党的总章程和根本大法,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的重要主张,规定了党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和总规矩。党的政治纪律方面,核心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党员干部不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上,都要恪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党员官兵要自觉增强大局意识,始终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确保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总书记强调:“必须牢固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所谓大局意识,主要指自觉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想问题、看问题,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确保中央政令畅通。
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必须自觉服从大局要求,既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
三是坚决维护大局。仅仅认识大局、服从大局是不够的,还必须坚决维护大局。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广大党员官兵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要求,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坚决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抵制损害党的团结统一的一切言行。要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广大党员官兵要牢固树立全局的国家安全观、社会稳定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形势判断和总体部署上来,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为筑牢消防安全稳定贡献力量。
党员官兵要自觉增强核心意识,始终做到坚决拥护核心、坚决听从核心、坚决维护核心,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言,中国共产党是核心;就中国共产党而言,党中央是核心;就党中央而言,总书记是核心。所谓核心意识,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听从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决维护总书记的威信。广大党员官兵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
党组织,无论担任何种领导职务的官兵,都要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关于“四个服从”的基本要求。
三是坚决维护总书记这个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特别是通过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是因为有一个好的中央政治局,好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好的总书记作为党的领导核心。邓小平同志曾反复强调,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因此,广大党员官兵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维护总书记这个核心,使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确保党和人民事业无往而不胜。
党员官兵要自觉增强看齐意识,始终做到经常看齐、主动看齐、全面看齐,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沿着正确方向阔步前进
“群力谁能御,齐心石可穿。”所谓看齐意识,就是要经常主动全面地向党中央看齐、向总书记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看齐,向党中央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项决策部署看齐,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一是自觉向党中央和总书记看齐。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形象地说:“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
境显襟怀。作为党员必须要事不避难、奋勇向前,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在难题面前敢闯敢试,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实现新发展。
三是保持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增强看齐意识,最终还要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体现在党员干部求真务实的能力和水平上。反对空谈、强调实干、注重落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要求共产党员一定要有认真实干的精神,强调“一件事不做则已,做则必做到底,做到最后胜利”,“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邓小平同志强调,“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凡事都“要落在实处”,“开会、讲话都要解决问题”。总书记在谈到抓落实时提出,抓落实必须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由此可见,党员官兵增强看齐意识,落脚点在抓工作落实。这就要求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有“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理念和境界,注意防止和纠正各种急功近利的行为,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时刻牢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为民所用,决不能假公济私、更不能以权谋私。
第四篇:党员干部要增强事业心责任感之我见
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一些党员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等问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影响党的执政成效,必须引起全党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学习贯彻《决定》精神,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有所作为,就要引导党员干部改进作风,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事业心、责任感是党员干部为党的事业奋斗的思想基础,是各级领导必须具备的基本政治素质。回顾党的光辉历程,我党我军之所以能战胜各种艰难困苦,不断发展壮大,根本原因就是全党同志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觉履行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充满高度负责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模范行为,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与尊敬。但在党长期执政的过程中,有些党员干部丧失了共产党员应有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具体工作中对那些棘手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对与人民群众休戚相关的生产生活问题,或者麻木不仁,或者视而不见,或者敷衍塞责,眼睛只盯着荣誉与利益,争名争利,揽功诿过,把党和人民的事业当成儿戏,把神圣的职责看作负担。这些错误的认识和做法,都是与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格格不入的,必须坚决加以纠正。
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部队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下大力研究解决。党员干部中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势必影响工作的进行,不利于部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党员干部要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就要坚持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坚决反对搞华而不实和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始终不渝地坚持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老老实实地按照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做好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要把个人的价值、荣辱与党和人民的事业联系在一起,做到在工作顺利的时候,不头脑发热,能谦虚谨慎、居安思危,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不灰心丧气,能自强自励,从挫折和失败中奋发图强。要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头,把手中的权力当成是为群众谋利益的责任,把自己的职位当成是为群众服务的岗位,真心实意为基层群众服务,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真正维护好基层官兵的切身利益。
随着形势的发展,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给党的事业注入了活力。同时,年轻干部也应该在工作和学习的实践中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是考验革命意志的“试金石”;艰苦环境,是锻炼革命意志的“大熔炉”。越是有好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越是要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实事;越是要恪尽职守、心无旁骛地把全部心思倾注于本职工作,把一切才智奉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各级干部还应该深入实践,既要到工作形势好的地方去总结经验,更要到问题较多、困难较大、矛盾尖锐的地方去同干部群众一起解决问题。年轻干部应该自觉按照《决定》的要求,端正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到实践的第一线去锻炼自己,到基层去进行深入扎实的调查研究,坚定不移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不断增强自己的综合能力,从实践中不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第五篇:增强群众观念,提升党员政治修养
增强群众观念,提升党员政治修养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又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在新的形势下,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按照十八大部署,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增强群众观点,提高为人民服务能力。
一、经常听取群众意见,让群众路线入脑入心。“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最能衡量我们工作的长短优劣。”老一辈领导人特别重视群众意见,强调遇事同群众商量,提倡先当学生后当先生,要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交通和通信高度发达的今天,党员干部更应经常深入基层听取群众意见。这一过程,既是查找和解决自身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搞好工作的实际需要,既可直接听到群众呼声,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又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转变工作作风的具体行动,还可在深入群众中学会做群众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水平。
在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要扩大与群众的接触面,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社区学校,同各个层面的群众交流,送一张联系卡,记一本民情日记,建一份民情台账,说两三句暖心话,真正把百姓当成自己的亲人,建立经常性联系。哪怕听到他们的牢骚很刺耳,我们也要认真倾听。只有这样,才能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让群众路线入脑入心,知道“我是谁”。
二、及时解决群众困难,让群众路线立说立行。群众利益无小事,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办的一定要热心、用心办好,能快办的一定要不迟疑、不过夜办结,难办的也要想方设法去办;暂不具备条件的,要向群众说明情况,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采取措施尽快加以解决,真正做到立说立行,边议边查边改见行动。我们应积极开展“大接访、大服务、大解难”等活动,让党员干部走基层、接地气、转作风,始终与群众站在一起,着力办好就业保障、住房解困、便民交通、医疗保健、均衡教育、环境卫生、扶贫济困等顺民意、暖民心、管长远的实事、好事,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实利益的实际问题。同时,引导党员干部以社会化身份参与到义工微善行动中,传递“正能量”,产生“磁力场”,明确“为了谁”。
三、紧紧依靠群众力量,让群众路线常抓常新。强调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汲取前进的力量,这是由党的宗旨所决定,也是由党所从事的伟大事业所决定。在工作中紧紧依靠群众,我们就会少走许多弯路。群众赞同的事情,推行起来就有深厚的力量源泉,即使有不同意见,也可以依靠群众开展说服工作。实践一再证明,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坚定地相信群众,紧紧地依靠群众,诚恳接受群众的评议和监督。
党员干部作风问题是关系到服务群众水平和党的事业发展的大事,我们可以依靠公开评议、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群众参与方式,充分了解群众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情况和实绩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以及努力的方向,形成转变作风的长效机制。在决策过程中,我们多倾听民声和采纳民智,就能有效避免闭门造车,让决策更科学,让结果更符合民意。
总之,坚持群众路线,增强群众观念,不断提升党员政治修养,使群众路线教育根据时代的变化常抓常新,常抓常管用,真正弄懂“依靠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