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美术开放性评价
2010——2011学年度四年级美术
学生素质开放性评价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现行美术课程标准为主体,结合我校个性化课程实施计划,贯彻新课标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眼于美术教学评价的活动性、开放性,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通过美术学习活动,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积极推动美术个性化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在美术学习上所取得的成绩,通过评价能促进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美术学习,进一步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以实现今后在美术学习上的持续发展。同时,通过发展性的评价促进教师正确认识自己的美术教学,进一步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能。
二、评价方式 :平时表现与期末测查相结合的方式。
1、学生平时作业教师评定细则
除了课堂上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外,学生平时的美术作业成绩评定分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作业量,凡作业量上缴次数缺额过大的,教师须请学生补上,然后可给予合格等级。二是行为表现,凡材料携带、课堂卫生等项目有一半获得优秀的可以给予优秀等级,良居多的可以评定为良好,及居多的可以评定为及格。上述两者合起来有一项为优秀的平时即评为优秀,两项良好的评为良好,两项合格的评为合格。
2、期末测试成绩细则
这一部分是期末测查成绩,主要由任教的具体老师进行评定。具体方法是各年级出相同的试卷,主要以实践题为主。
3、特长生加分评定细则
凡在本学期“庆六一”书画比赛和区艺术节各项比赛中获奖的学生期末美术总评成绩为优秀。
(1)平时成绩和学习态度:60%
课堂作业(包括手工):40%(平时作业)工具配带:10%(学习态度)上课纪律: 10%(学习态度)
(2)期末测查:40%
第二篇:20170703开放性评价活动(范文模版)
武威新城区第一小学举行2017年春学期开放性评价活动
(一、二年级)
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改变当前相对单一的考试评价模式,武威新城区第一小学在临近期末时,开展了在试题的编制、评价的主体、方式等诸方面进行了创新与尝试的“学生学业开放性评价”活动。
学校根据受邀家长志愿者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安排了不同学科的评委或组织者身份,并进行了培训。前期的精心准备,为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本次开放性评价的命题也留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和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激活灵性、张扬个性的平台。如语文学科的“故事创编”,通过情景、看图、改编、关键词串编等形式,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思维和探究的空间;英语学科由“家长评委”与学生在现场进行的“口语交际”,让学生在与熟悉而又陌生的“爸爸妈妈”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内心体验。数学学科的“解决问题”,品德、科学学科的“理解运用”,无不充满趣味性与挑战性。主观多样化的试题,让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思维与创造的魅力。
“开放性评价”强调的是诊断与促进,激励与发展,而非筛选与评定。因此,我们给那些没有发挥好的孩子多次测评的机会,并安排教师或家长对学生进行现场辅导,直到他自认尽力而又满意为止。在这反复冲关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积极向上,看到了家长们的一丝不苟,看到了老师们的兢兢业业——这正是一所学校不可或缺的人文精神。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学校是温馨的训练场,不是冷酷的竞技场。我们希望新城区第一小学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带给孩子们的,都是汗水中的收获与自尊,都是成功后的喜悦与自信!
第三篇:四年级美术学科评价方案
四年级美术学科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的发展性评价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强化评价的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积极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励教师进取。
二、评价目的
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及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评价方式
1、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为引导教学过程正确、完善地前进而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效果采取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选拔少数优秀学生,而是为了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质,强化改进学生的学习,并为教师提供反馈。
在美术创作过程中,让学生以文字的形式描述自己的创作思路和观点,尤其是对一些与众不同的画作,例如画面看起来显“乱”,不容易看明白画面意思和内容的时候,要耐心与学生交流,了解创作过程和意图,并肯定他们在创作上的大胆和创新,之后再行评价。
2、评语评价:以口头和书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我除了在课堂上口头上评价外,还可以在学生创作的作品上写上“色彩和谐”、“造型新颖”、“创意独特”、“有自己的想法”等书面评语鼓励学生。
3、分数评价: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积分制进行肯定与批评。例如某位同学上课纪律方面表现较好,能严格要求自己,对你奖励1-3分;某位同学能按照课前要求携带好本课需用材料工具,也奖励其相应分数,反之扣分。其他如完成课前布置的作业、作业时认真完成等情况都会进行加分或减分,加分或减分后请同桌监督记录在自己的课本上,待期末时计算出总分,所得总分计入期末成绩
通过这一方式,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例如学习的预期目标。
4、自评、互评评价:学生作业完成后,随机选一些不同层次的作品,让学生上台展示并介绍,并鼓励其他学生说说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说得好的同学也进行相应加分。如果时间充足,让台上这些孩子去班上剩下的孩子中寻找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让他们自己进行评价。
5、美术成绩以平时为主,期末为辅,既要看结果,更注重看过程,提高平时的课堂效率。因此美术评价的方式分为两部分:“形成性”评价和“期末综合等级”评价。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个性特点,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美术考核成绩采用“A、B、C、D”等级评价的方式,结合平时学生的课堂表现,期末测试,给予综合成绩。
四、评价内容
根据《美术标准》的要求,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置考核细则如下:
(一)平时表现: A学习态度
1、对美术课感兴趣。
2、美术用品准备齐全。
B课堂纪律
1、专心听课,不讲小话。
2、认真思考问题,积极举手发言。
3、创作时安静有序,不影响同学。
C交往与合作
1、和同学积极参与欣赏或游戏活动。
2、在活动中互相帮助,团结合作。
(二)实践操作: A绘画能力:
1、具有想象力、创造力,进一步熟练彩笔、油画棒等的表现技巧。
2、欣赏、评价自己或别人的绘画作品,培养热爱绘画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感。B设计应用:
1、作业表现出大胆的想象和创新。
2、作业能按时完成,效果良好。
3、能安全正确地使用材料和工具。C版画学习:
能在版画创作实践过程中学习版画技能技法,掌握吹塑纸版画的制作过程。
(三)综合技能:
1、认识常用颜色10种以上。
2、能用各种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绘画表现活动。
3、能动脑筋用多种材料通过折、剪、撕、拼贴、组合等方法制作简单的物体或动物形象,并进行想象创作
五、评价比例
1、实践操作占20%。
2、期末考查占40%。
3、平时表现占40%。
第四篇:美术学评价
【评价】
1.是否了解适合纹样的设计与绘制过程。
2.能否掌握绘制适合纹样的方法。
3.设计、绘制出的适合纹样是否新颖、美观
第五篇:美术评价)
二、评价建议
美术课程评价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为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和自我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一)依据美术课程标准进行评价
在评价中努力体现标准的理念和目标,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反馈功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和发现自己的不足,促进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的发展。同时,通过评价获得准确的信息反馈,帮助美术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工作。(这关告诉俺们不要忽略和小瞧“标准”)
(二)注重美术学习表现的评价
不仅依据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而且通过考查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评价可以采用个人、小组或团体的方式,既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并以适当的方式向学生反馈评价的结果,以鼓励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这段的关键词是“过程”和“多样化”)
(三)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美术作业
鼓励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以及座谈等方式对学生的美术作业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可以是分数、等级或评语,也可以是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可以从创作构思、表现方式及技能等方面进行,既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也要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并找到发展的方向。(这段甭说了,关键词绝对属于“多种评价方式”了)
(四)鼓励运用美术学习档案袋、展示和课堂讨论等质性评价方法
美术学习档案袋是一种用来记录学生整个美术成长过程的资料夹。学生在档案袋中汇集美术学习全过程的资料,包括研习记录、构想草图、设计方案、创作过程的说明、自我反思(如对自己的学习历程与作品特征的描述、评价、改进的设想)、他人(如教师、同学、家长)的评价等。(这段是新提出来的,又给了俺们向领导伸手的机会)
适时举办以评价为目的的展示和课堂讨论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与教师共同完成对美术学习的评价。(这句也可以伸手,不过要看您的魅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