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史开放性试题
八年级政治、历史与社会开放性试题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
一、在全球气候问题凸显的严峻形势下,“低碳经济”、“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摒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倡导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
要求:请你就低碳经济的目的、意义、内涵、实现方法或者你身边的低碳经济等等,任何一个方面,写成一篇报告、心得或者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形式,如有照片、报刊等图文资料可附在试题后面。(10分)
二、进入21世纪,我们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关心我们的家乡、热爱我们的家乡、关心我们的社会是我们每个青少年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请你就“家乡的变化”为主题,可以就自己的村落、自己所在的社区发生的变化等等方面开展社会调查,可以个人或者小组为单位形式,写成社会调查报告、心得或者报告形式,图文资料可以附在试题后面。(10分)
第二篇:开放性试题
开放性试题的解题办法
一 打算型
1成才报国方面的打算
作为中学生,你打算怎样为实现小康社会做贡献?
答:树立远大理想;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或本领(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勤奋学习);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认清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立志成才;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竞争意识,培养开拓进取的精神。2人口,资源,环境方面
答题策略:结合八年级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和九年级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的有关知识,重点从学习和行动两方面作答。如:青少年应怎样为解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作出自己的贡献? 答:宣传计划生育和保护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学习有关法律知识,提高人口,资源,环境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依法同破坏资源的行为作斗争;向有关部门提出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建议等。3守法,护法方面
答:努力学习知识,树立远大理想;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自律,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坚决不做;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抵制各种不良诱惑的能力。4修养方面
(1)你打算怎样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
答:树立科学理想,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道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思想道德观念,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从现在起,告别不文明行为;与不道德的行为作斗争;遵守道德规范,参加道德实践活动,推动道德建设。
(2)中学生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应当怎样做?
在学校,自觉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家中,尊老爱幼,勤劳俭朴;在公共场所,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二 建议型:请你就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开发并推广使用节水设备,保护水资源;教育公民增强节水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等等。2 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请你给政府,企业,个人提些合理化建议? 政府:可以制定完善的保护资源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积极推进依法行政,经常性地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公民的节约意识;等等。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进科技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加强对企业职工的教育,提高职工的节约意识;等等。
个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身边小事做起,如:随手关灯,关闭水龙头,一水多用,减少待机消耗等。为解决学生中存在的一些违法行为,请你给学校提出合理化建议。学校要求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学校可以多开展有关法律知识的讲座或活动,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用法律,法规指导学生的行为;学校要积极开展有关法律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等等。请你就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提些建议
在中小学中大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更多地了解我国的文化;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宣传活动;有关部门要利用法律,行政等手段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等等。在打击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现象,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方面,请你提些建议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教育生产者,销售者和其他公民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加强法制教育,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依法自律。
对制假,售假者运用法律手段给予严厉打击,以此警戒人们自觉守法。
作为消费者,应提高识别假冒伪劣产品的能力,一经发现及时举报。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有人侮辱同学时,应怎样做
(1)指出侮辱同学是侵犯公民人格尊严的违法行为,这样做轻者会伤害同学的感情,重者会造成严重后果,要负法律责任。
(2)如果不听劝阻,要向老师反映,如果造成严重后果,就向有关机关申诉,控告。青少年为实现祖国统一做些什么?
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要努力学习并坚决拥护和支持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反对“台独”,积极参加维护祖国统一的各项活动。
三 标语型保护资源,环境。(1)种树种草,有利环保。(2)不要让绿色从身边消失。(3)“绿色生死恋”-----有绿才有生命。(4)学校是我家,美化靠大家。(5)环境就是你的“脸”要好好爱护。(6)垃圾筒---我不想“失业”!!(7)惜水,爱水,节水从我做起。
(8)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2 礼貌标语:
(1)创文明校园,谱世纪新声。
(2)共建美好环境,同创文明校园。(3)文明用语人人讲,校园之内处处春。3 节约标语:
(1)生活简朴,不挑吃穿。(2)自尊自爱,注意仪表。(3)我为人人,人人为我。4 宣传法制社会
(1)遵纪守法,从我做起;遵纪守法,做对社会有益的人。(2)学法用法,争做遵纪守法的青少年。(3)与法同行,健康成长。5 诚信标语
(1)诚信是做人的资本。
(2)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做老实人。(3)诚信,生命因他而精彩。(4)诚信,人生大厦的基石。6科教兴国
(1)强国需从重教出,人才多自磨难来。(2)人才强国,立志成材。7 关于网络
(1)识别良莠,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拒绝网络侵害。(2)创建网络道德,提高个人修养。(3)BYE-BYE,不良网上信息。(4)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倡导绿色上网。
第三篇: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方法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方法
2010年高考开始历史试卷中增加了开放性的试题,2011年高考文综试卷中则单独成题,共12分,分值很大,是考生得分的重点。此类问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材料观点、按照一定逻辑思维运用历史知识论证观点的能力。下面总结出的解答此类试题方法,供考生参考。
一、解题技巧(结合高考真题)
例
1、(2010年全国卷第40题第3问)(13分),(难度系数0.26,全省平均分3.42分)
材料三: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恩格斯:《反杜林论》
请回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3分)
例2、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卷(课标)第41题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对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界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发达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临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改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难度系数为0.43,全省平均分5.02分)★解题技巧(结合高考真题):
(一)浏览材料,找关键词,明确观点。很多学生,在提炼观点时没有根据题意,导致跑题而失分,十分可惜。由于题干中的观点并不全面,我们不能完全获悉,因此,就必须要阅读材料,找出关键词。何为“关键词”?那就是材料中的主体或者是围绕的中心,它反映了材料的主要意思和要旨。
一般而言,要把题干中的问题带到材料中去阅读,如2010年中的“历史前提”其实就是讲资本主义有萌芽到发展的条件或者是原因,2011年的“西方崛起”就是讲西方崛起到底是自身发展的结果还是受外部影响或者是内外相组合的产物。当然,如果材料太长,我们还要学会分层处理,关键词一般应该是出现的频率比较高的字眼。找出关键词,明确观点,也就完成了该题的第一步。
(二)联系知识,罗列论据,安排结构。一般来讲,高考试题中的小论文题的材料不会是生僻冷门的,应该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内容,换言之,是我们学生比较有话写之类题目。要不然,就失去了考查的意义,也不利于高考的选拔。
如2010年的“历史前提”,我们就要联系世界近代史的有关知识,运用我们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唯物史观),从经济、政治、思想等角度去寻找史实。比如经济上,我们就可以想到新航路开辟以来,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或者是英国的圈地运动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资金等。同时,我们还应该深入下去,就是能不能联系中国的情况,恰好中国就是反面例子,正反结合就可以加深对这个问题的论述。而2011年的“西方崛起”原因,我们最好从内外结合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样既符合我们的唯物史观,也利于保证论文的完整性和字数。
(三)下笔成文,讲究格式,史论结合。所谓“万事开头难”,写论文也不例外,因此一定要下定决心,写好开头。有些学生写的开头很长,但观点始终没有明确,有点含含糊糊的味道,这是不行的。其实开头不要写得太多,就是开门见山,观点是什么就写什么。如2010年的“历史前提”,就这样写“恩格斯所说的“历史前提”,主要是指欧美国家由“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需要的条件。”或者如2011年的“西方崛起”就写“西方崛起是西方自身发展和外来文明共同作用的结果。”
同时,一定要讲究格式。在高考评分中对论文的结构是要计分的,这就要求考生应该在论文中分段,突出结构。如2011年的“西方崛起”,就至少三段,第一段是观点,第二段是外因,第三段是内因,最好还有个总结。如果单列政治、经济、思想原因的话,最好也将它分开写,这样显得有层次结构。
另外,史论结合要求学生史中有论,论从史出。一定要使用历史学科语言,切忌口头语。单纯的史实堆砌,或者是整篇的论述,都是不能得高分的。如2010年的“历史前提”政治方面时,就不能只说资产阶级革命,而应该表述为“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等。
答案要点:例1 恩格斯所说的“历史前提”,主要是指欧美国家由“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需要的条件。理由有四:
(1)在政治方面: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最先、完善并得到发展。在英国、法国、德国等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确立过程与反封建求民主的进程结合在一起。二在明清时代的中国,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在经济方面:欧美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等,使这些国家获得原始积累和劳动力。17世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荷兰、18世纪日不落帝国英国等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获得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足够资金;英国“羊吃人”的“圈地运动”使农民与土地分离,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而中国封建土地私有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中国的发展。
(3)在思想文化方面: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都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这些思想文化运动反过来仍然加快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而中国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及文化专制不可能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4)在外交政策方面:欧美早期发达国家形成市场,促进资本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他们积极开辟新航路,拓展殖民地,逐渐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而中国在明朝时期的海禁政策及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科技文化等方面全面落后于世界,因此中国的市场越来越小,不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
综上所述,欧美国家具备了这些前提条件,因此就从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制度;而中国没有具备这些前提条件,因此在中国不可能建立成熟的资本主义。
答案要点1:例2 关于西方崛起,第一段材料认为西方崛起引人入胜,究其原因主要由内因决定,其他文明是西方文明的附属。而第二段材料认为西方崛起因素除了内因以外,也受到其他文明成就的影响,我赞成第二种观点。
理由如下:西方崛起的开端是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兴起。思想上,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成为思想核心,民主科学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经济上,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又通过殖民扩张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所以西方的崛起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
但在西方向近代迈进的过程当中也深受其他文明影响。如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传入欧洲,廉价的纸张取代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动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所有的这些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的崛起。
答案要点2:例2 西方的崛起既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同时也是社会内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西方的崛起是在充分吸收古代亚非文明的基础上逐渐起步、发展并超越的。古代的亚非文明不论在经济、科学技术还是在航海、贸易等方面均处于领先世界的行列。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如造纸术、印刷术传入欧洲,便利了文化知识的传播,成为新教传播的工具;火药传入欧洲,使欧洲在武器制造方面逐渐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使骑士阶层阶层日益衰落,同时促进了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迅速发展;指南针的传入,为欧洲的造船和航海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动力和保障,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打开世界市场,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可以说,四大发明推动了欧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促使欧洲率先迈入近代社会。步入近代社会后,西方国家通过殖民侵略、扩张,把广大亚非拉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从而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掠夺了大量原料,扩大了海外市场,所有这些都为其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诚然,西方的崛起主要是其自身经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伴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发展、壮大,近代资产阶级不满神学压制、神权统治及专制制度,于是兴起了一系列的思想解放运动,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并爆发了席卷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工业革命。所有这些均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和西方社会的迅速发展,从而成为近代文明中心并迅速崛起。
二、评分标准与答题方法
解答开放性问答题必须明确:重要的不是持何种观点,而是能有理有据的论证自己的观点,即论证是否符合逻辑,是否严密,材料与观点是否统一,理由是否充足。
1、观点明确(2分)。观点表述完整且合符逻辑。(2分)判断是非,表明自己的观点,并有概述性表述。
选择观点的基本原则:一般试题所给材料中会有多种观点,选择哪一个观点至关重要。观点不是选得越多越好,如果观点选得过多,就不能够对观点进行充分论述,因此建议学生选取其中的一种观点(一些试题会要求对材料中所有观点进行评述)。
2、评论(6分):合理运用史实来论证自己的观点(3分)。史实要注意多角度分析(3分)。
在这一步当中有注意将母观点(即总的观点)分解成若干个子观点,用所掌握的史实进行多层次、不同角度地论证。观点的展开要有层次性,做到由表及里,有浅入深,环环相扣,逻辑严密。而每个观点都要有史实的支撑,做到史论严密结合。
“多角度”可能的几种形式:
思路一:社会历史诸方面(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外交、社会生活、际关系等)。
思路二:外因、内因。
思路三:国际因素、国内因素。
思路四:历史诸时段
思路五:两方面进行评述
思路六:古今、东西、南北)比较方法进行论述的
思路七:从哲学的、历史的、政治学的等多学科角度进行论述
思路八: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等。
不同的问题适用不同的思路,在审题时一定要先整理出思路再写答案,千万不能想一句写一句。史实与观点要紧密结合,要准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晰。
3、论证充分、层次清晰、表述清楚。(2分)适当小结,升华观点。结论正确,首尾呼应。能由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能抓住本质,给人以深刻启示。
言语“历史话”,语言要有史学之一般特点。要真实准确又颇具文采,要讲究理性又富感染力,切忌文学之朦胧浪漫和虚构夸张的散文化倾向。
三、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的评分参考
第一等(12—10分):
①观点明确 ;②能有机结合材料并充分利用中外史实,多角度论证观点;③逻辑严密,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第二等(9~5分)
①观点较明确;②能结合材料或利用相关史实论证观点;③论述较充分,表达清晰。
第三等(4~0分)
①观点不明确;②未能利用材料或史实解释观点;③论述欠充分,表达不清晰。
细读评分参考,我们看到可以清楚的看到要想答好此题必须做到:
1、观点明确;
2、论据(证明观点的证据)充分。
3、论证(用证据证明观点的过程)逻辑严密、充分。表达清晰(语言、文字)。
四、例文赏析
高考新课标卷历史41题专项训练
1、(2011全国新课程卷)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起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发生的事情。——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1:赞成第一种观点:西欧是近现代文明的发源地,亚非拉文明主要来自西欧文明。
理由:西欧崛起主要由内因决定,西欧崛起并将先进文明传播到落后地区,成为文明交往的中心。
从历史上看,希腊民主政治和罗马法制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奠定了基础。
从经济上看,西欧是近代资本主义发源地,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隔绝的状态,商业革命为世界市场形成创造了条件,两次工业革命源于西欧,最终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确立了西欧对全世界经济、政治、军事的控制,促成了西欧文明的扩散。
从文化思想上看,近现代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源于西欧,对促进亚非拉文明进步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在国际关系领域,西欧崛起和与之相伴的殖民征服,将先进的文明传播到那里,进一步推动了亚非拉文明的发展。
综上所述,西欧崛起主要源于内因,其它文明成就主要归功于西欧崛起的文明成就,西欧是世界文明交往的中心。
答案2:赞成第二种观点:世界文明成就应归功于世界各文明的交融。
理由:
第一、人类历史是一部漫长的历史,很久以来形成了许多文明中心,如中国古代文明,西亚文明、美洲文明、印度文明等,它们都是各地区先进文明。在中国文明发达之际的宋元时期,西欧正处于黑暗的中世纪。
第二、西欧崛起除了自身因素发挥作用外,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其它文明的交融。的确,西欧崛起有很多因素来自于内部,但是文明本身具有多样性多元性统一,文明的交往是双向的,方式多样。如向近代过渡时西欧崛起受到中国文明的四大发明的影响,中国火药、罗盘针、印刷术、造纸术等传入欧洲后,对推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迈进起到重要作用。2、2012年河北省普通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史学界对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几乎陷于停止状态。早在18世纪,亚当·斯密就认为中国社会似乎“停滞于静止状态”了。德国哲学家赫尔德在1787年出版的《关于人类历史哲学的思想》中,也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状态持同样的看法,认为这个帝国的“体内血液循环已经停止,犹如冬眠的动物一般”。而早期近代化研究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状况具有双重特点,一方面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另一方面,它将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摘编自罗文兴《被误读的中国历史》中国档案出版社
评材料中关于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要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依据:封建制度日益腐朽,君主专制空前加强;自然经济占领统治地位,重农抑商,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一定制约;理学思想等影响深远,严重束缚人们思想,摧残人性;外交上总体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第二种观点认为当时的社会是传统社会的顶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依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农耕经济繁荣,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不断发展;对传统儒家思想产生质疑;反映市民生活的文学艺术繁荣。
3、河北省唐山市2011-2012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众所周知,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发动的旨在掠夺中国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后,中华民族陷入了灾难的深渊。直到今天,许许多多的中国人甚至都不愿翻开中国近代史,因为,它留在我们民族记忆深处的是太多的屈辱和辛酸。但是,身处21世纪的中国青年,当我们平心静气地来反思这段历史的时候,从这场战争中,我们除了感受到屈辱之外,还能得到哪些认识呢? 如果没有鸦片战争,中国现在会是什么样子?„„中国人也许至今仍在封建专制的黑洞中三跪九叩„„如果没有西洋文明的强制介入,单靠中国人自身的进化是很难走出封建专制的„„大英帝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封闭的大门是强盗式的赤裸裸的侵略,但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摘自《中国近代史》
评材料中关于鸦片战争影响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鸦片战争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逐步加深,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先后兴起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鸦片战争后,列强加紧侵略中国,疯狂向中国倾销廉价的商品,掠夺原料,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民主思想传入,中国人先后经历了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学科学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民主科学思想,促使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4、邯郸市2012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拉费伯尔是美国著名的外交史专家,为威斯康星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威斯康星学派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属于“修正派”中的一翼,是对当时主流史学界“正统派”的反动。„„正统派与美国的官方立场一致,将冷战的爆发与延长归咎于苏联,认为“苏联的行动清楚地显示了它对民主选举政治及其结果的毫无信赖;显示了它意欲把整个中、东欧置于自己的独立的支持者统治下的无情信念;苏联渴望空间、卫星国的人力和武装,外加经济资源以及有利于扩展其影响的机会”。声称美国只是为了对战后国际体系“负责任”而不得已应战。修正派则对美国对外政策持批判态度,虽非认为苏联完全无辜,但更多地认为美国负有重大责任。„„此后又出现了融合正统派和修正派观点的后修正派。
评论材料中关于“冷战”责任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应负主要责任的理由:
“冷战”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遏制共产主义运动蓄意发起的。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主张遏制苏联,对抗共产主义运动。1947年杜鲁门提出美国要运用自己强大的实力援助“自由”国家,“冷战”正式开始,接着又提出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面对美国的“冷战”政策,苏联被迫采取反击措施。由此可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冷战”应付主要责任。
答案
2、苏联应负主要责任的理由:
苏联极力宣传无产阶级革命,号召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苏联支持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支持世界各国共产党夺取政权。二战后,苏联出于民族利已主义的考虑,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极力在东欧扩张自己的势力。二战后,西欧地区经济困难,社会动荡,有可能在苏联的影响下出现激进的社会变革。综上所述,正是苏联的威胁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感到恐惧,为稳定资本主义,才不得不发起“冷战”。因此,苏联应对“冷战”局面的出现负主要责任。
(以上内容不是标准答案,仅供老师们阅卷时参考。本题是一个思辩性的题目,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一般应首先明确观点,然后说明理由,最后要扣题。)
5、河南省六市2012届高三下学期毕业班第一次联考文综试题41.(12分)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对20世纪的欧洲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它们也不再控制世界上的帝国。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
欧洲除了在进入一个衰落的时期外,还在进入一个成功的时期: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从根本上说,这意味着欧洲三大革命——工业、科学和政治革命的传播。„„在战后的年代里,越来越多的民众积极地、自觉地卷入了西方化的进程。
当今时代的希望和危险远远超过世界历史上的任何时代。人类还从未看到展现在他们面前如此灿烂夺目的前景,但人类同样也从未见识过潜伏在这种景象后面的蘑菇云。——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观点进行论证,或对材料中多种观点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答案:
1)(3分)20世纪欧洲走向衰落,丧失政治格局的中心地位。
史实: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第三世界兴起;多极化趋势出现与加强; 2)(3分)20世纪欧洲文明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带来了积极影响。
史实:广泛采用机器生产,经济全球进程加快;欧洲民主政治制度被实践应用;民主、科学思想广泛传播;
3)(3分)欧洲文明的传播也给人类社会带来许多弊端
史实:环境污染;贫富差距;金融危机
4)(3分)单纯观点,不写史实(写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其他问题,如能源危机、欧盟内部矛盾、恐怖主义活动等亦可以给分)
6、上海市虹口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终教学质量监控测试题(历史)西方崛起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问题:(12分)根据材料评论西方崛起的不同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12分)学生需要运用史学理论结合史实的方法辨析题中的两种观点,是对别人的“评价”的再评价,涉及对史实的深入认识,还包括了对史论和方法论的再认识。
史观:(4分)
第一种观点是典型的“欧洲中心论”,在欧洲国家内部寻找其兴起的原因。(2分)
第二观点是全球史观的基本理论。认为“欧洲兴起”,只是人类历史上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强调各社会之间发展的相关性和互动性,将每个地区的发展都视为更为宏大的自然与社会结构运动的一部分。(2分)
史实:(8分)
1、西方崛起于欧洲,的确如此。从公元前6世纪初到前5世纪,古希腊的雅典城邦,通过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确立了高度发达的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古希腊人创立了“人文主义”为核心的哲学思想,史学、文学、戏剧,成
为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古罗马说创造的罗马法律,为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对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宪政的确立产生深远影响。经过漫长的中世纪,通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走向强大
2、西方的崛起与其他文明成就之间的确存在着重要的关系,但把西方崛起的主因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显然犯外因绝对论的错误。11~12世纪的西欧,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复兴,15世纪前后,西欧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西欧相继爆发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制度。工业革命的发生,西欧社会发生的上述连锁反应,确立了西方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科技和军事等领域的绝对优势,并最终形成西方对全球的支配局面。这时的西欧与世界上其他大多数自然经济仍处于主体地位的国家或地区相比,西欧已经崛起了。把1500年前后西方在经济、科技、航海、贸易等方面落后于东方的史实,作为西方崛起较晚的理由是一种形而上学(静止的观点)的错误观点。事实上,西方迈入工业社会的门槛就已经宣告了西方的崛起。
7、美国的崛起: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它的名字叫“美利坚合众国”,也被称作“美国”。这个国家的出现,虽然只有230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大国崛起》解说词第十集:新国新梦
问题:(12分)叙述世界近代历史上,美国是如何“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
美国的崛起(12分)
1775-1783年,在欧洲启蒙思想启迪与鼓舞下,北美十三块殖民地人民发动独立战争,推翻英国殖民枷锁,赢得了民族独立。独立战争后,为巩固新生的国家,1787年《合众国宪法》颁布,美国人民运用启蒙思想以及自己的创新,构建了三权分立、民主共和的联邦国家,为随后美国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19世纪上半叶,随着美国工业革命的开展,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固有矛盾迅速激化,并最终引爆了美国内战。这场内战以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的胜利告终,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黑奴制等障碍,随后美国资本主义进入到狂飙发展时期。19世纪70年代,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诞生,美国跨越发展并在20世纪初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世界工厂”。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美国成功运用罗斯福新政,成功挽救了美国式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随后,历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洗礼,二战结束后美国成功登上了“世界霸主“地位,领导资本主义世界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抗。
总之,在世界近代历史上,美国正是借助了“欧洲文明的基础”,“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12分)
8、上海市宝山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题(历史)来自课本的片段。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遏制,维护世界和平,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政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开展了积极的外交活动。
——《高中历史》第六分册(试验本)第120页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问题:(8分)简要概述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是如何走向世界的?
答案:
20世纪五十年代,初登国际舞台(或初展外交风采):
50年代初,中国率先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对当代国际关系的重大贡献。1955年,周恩来率代表团出席亚非会议(或万隆会议),倡导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万隆精神”,使会议取得了成功。20世纪六七十年代,积极拓展外交舞台:
1971年,第26届联大通过决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应邀访华,双方发表《上海公报》,标志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1979年,两国正式建交。
1972年,中日签署《联合声明》,两国正式建交,中日关系进入一个新时代。20世纪八十年代后,积极拓展多边外交,致力于建立全方位的对外关系: 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对推动APEC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1年,中国被接纳为世贸组织(WTO)成员,标志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则认为全球化“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他还说“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如何正确看待世界经济全球化。
答案:(12分)
有利: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一种潮流,它有利于商品、劳动力、技术和服务的国际流动;有利于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加速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为各国提供更多发展机会,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4分,答出2点即可得满分)
不利: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在这一过程中发达国家处于主导地位;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4分,每点2分,回答其它不利表现,言之有理者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4分。)
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应对,趋利避害;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各国应积极合作共赢,共同分担经济风险,分享全球化成果。(4分,答出2点即可得满分)10.(12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有的学者把明末反封建礼教称之为“启蒙思想”或“启蒙主义”。
这就容易使人们错误地以为16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主张个性解放的运动类似于发生在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我认为,上述两种运动在表现形式上不同,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是以“唤起”理性为特征,而16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的运动是以人们的情感释放为特征。前者的结果是:自然科学重大的突破、社会科学基础的建立和资本主义民主制国家的建立。后者的结果是:虽有少数思想家仍然坚持反对封建专制礼教,但在清军入关后封建专制礼教的强化和对批判礼教的文人学士无情镇压,反对封建专制礼教的浪潮被打断了。——汤一介《启蒙在中国的艰难历程》
评述材料中汤一介教授关于明末反对封建礼教和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参考答案】
第一种观点:同意材料的观点。西方的启蒙思想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的前提下,在自然科学重大突破的情况下,以科学的理性来唤醒人性的理性,它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并为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构建提出了基本原则。而中国明末的反对封建礼教只是少数思想家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满的情感释放,既没有引起社会的共鸣也没有推动社会的变革,同时也没有对传统和未来做出理性的说明,所以称之为“启蒙思想”或“启蒙主义”是对其作用的夸大。
第二种观点:不同意材料的观点。中国明末的反对封建礼教同西方的启蒙思想一样,都是在商品经济得到发展的背景下,对封建专制下人性的思考。尽管由于中国明清没有西方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也没有形成众多的思想家,但同样也推动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同样起到了启蒙的作用。
(12分,如有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11.(12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40年代,英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大幅度降低了关税,同时与法国等国家签署了减免关税的双边协议。这一政策也推广到欧洲以外,用武力强迫中国等东方国家减免关税、开放市场。„„德意志经济学家李斯特曾尖锐地批评,英国自由贸易理论是把实力不同的国家放在同一起点上,他认为一个国家要从农业社会成功地向工业社会过渡,必须采用贸易保护„„美、德在19世纪中后期都实行了较高的关税政策,贸易保护对两国经济力量的集中起了促进作用,这些托拉斯垄断了国内市场;而英国就不容易形成垄断价格,因为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外国产品的竞争威胁始终存在。——《民族国家与世界经济》
评述材料中李斯特关于自由贸易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参考答案】
第一种评论:此观点是不正确的。工业革命后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世界贸易进一步发展,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正是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体现,而李斯特对自由贸易政策的否定,是狭隘民族保护主义,是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障碍。
第二种评论:此观点正确。工业革命后,英国凭借自己提前强大起来的工业经济,企图通过在全球推行自由贸易政策,来占领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市场,而李斯特对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进行了批评,正说明他认识到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的实质,因而强调对本民族经济的保护。
(12分,任答一种,言之有理即可)
12、(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有钱神也怕,无钱鬼亦欺。——选自明朝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
二、孙阳春在万历年间(1573--1619年)弃儒经商,他的商业信誉极好,明朝灭亡后,“有持万历间所发之钱券,往易货物,肆中人立付之,不迟疑”。——选自《明清史散论》
三、在繁花似锦的明代商业文化的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虚假性。如往酒中掺水,甚至妄称所卖的酒是陶渊明埋下的千年古酒,在鸡的肚中塞沙,往猪肉和鸡肉中注水,伪造古董和家谱等。
——选自《明清史散论》
四、地方商帮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例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选自《明清晋商的经营文化》
请你为上述材料确定一个较为恰当的历史主题,选择其中的一种经营现象结合明清社会背景加以评析。(12分)参考答案一:
(1)明清时期的商业诚信问题(2分)
第一种经营现象:诚实守信、注重信誉(2分);
背景: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城镇经济空前繁荣;出现地域性的商帮如徽商和晋商;社会上对轻视商人的观念也有所改变,一些商人遵守文化传统,合法经营,赢得了良好的信誉。(4分)
评:这种经营现象的出现有利于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形成诚信经营、顾客至上、重视产品的质量与良好的服务的商业文化氛围。(4分)(其他言之成理者,均可给分)
参考答案二:
(1)明清时期的商业诚信问题(2分)
第二种经营现象:掺假造假、骗取钱财(2分)
背景: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城镇经济空前繁荣;出现地域性的商帮如徽商和晋商;人们更加渴望对财富的追求,但部分不法分子缺乏应有的文化素质和相应的法制观念,投机钻营,为牟取暴利,坑蒙拐骗。(4分)(其他言之成理者,均可给分)
评:这种经营现象会有损于商人的形象,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影响正常的经济秩序的运行。(4分)
13、(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事实说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要解决中国发展进步问题,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摘自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你结合史实评述材料观点。(要求史实准确,运用恰当,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1)结合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史实说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运动改变不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4分
(2)结合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史实说明旧式农民战争、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同样改变不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4分
(3)结合十月革命,五四运动有关史实,说明中国人民经过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救亡图存的先进理论——马克思主义,终于找到了中国革命最先进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并在先进力量领导下,先进理论的指导下,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4分
14、(1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全球化,这个在当今颇为时髦的词,在全球范围内被接受和运用。全球化改变着世界,影响着全球60多亿人的生活。这一全球化浪潮,有人认同,也有人反对。这一历史潮流,冲击着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方面。一个“全”字,包括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蓝色星球的整体,涉及了经济、政治、文化各个层面的问题,成了历史新阶段的特征。
格蕾厄姆·汤普森指出:“全球化的思想是一种言过其实的思想。最近30年中所经历的许多相互依存和一体化的情况并不是什么新东西。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是在重温具有‘金本位’极盛时期特点的那些话题”——格蕾厄姆·汤普森:《全球化与国内经济政策的可能性》
罗兰·罗伯特把全球化解释为“世界的压缩”,他的话很有意思:“我完全可以不时地滑回到只用‘全球化’这一名词来指自1870年世界已经迅速地向整体性移动的条件(尽管也展示可供选择的道路以及反趋势)。不过,我的意图一直是论证全球化这一总过程(和有时的逆全球化)至少像所谓的世界宗教两千多年前兴起一样持久”。——罗兰·罗伯特:《全球化:社会理论和全球文化》
结合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核心思想,谈谈你对于“全球化”过程的认识。(12分)
(要求:能够依据题目要求,观点突出,史论结合,文字通顺流畅。)
参考答案(评分思路):
要体现出如下四个方面:
发展阶段:
(1)16世纪开始,在新航路开辟的推动下,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出现,开始了全球化的过程;(2)19世纪中期,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3)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4)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完全意义上的全球化迅速发展。
历史必然:依据发展阶段,得出其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深远影响:
A 积极:第一,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优化配置;第二,加速了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第四,促使国际关系以协调为主;第五,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B消极:第一,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第二,世界经济发展的波动性增强;第三,进一步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第四,加大世界发展的矛盾性;第五,加剧世界发展的不安定性。第六,全球文化多样性面临挑战。
如何应对(中国):在机遇和挑战的外部形势下,中国的出路是:坚持独立自主、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积极加入区域合作和世贸组织,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抓住机遇,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加快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科教兴国,加大科教投入,抢先发展高新产业,创造知识资源;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加强南南合作,推动南北对话。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
义、强权政治,在全球化的世界上,只有加强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才能解决人类面临的许多问题,才能维护世界和平。
可体现如下论观点:全球化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是最大的受益者,利大于弊。其本质是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共存;“反全球化”并不是要反对全球化这种趋势,不要全球化。
以上方面并不是孤立的,一定体现出论证的整体性。
15、2012年河南省豫东、豫北十所名校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
(三)(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番薯、马铃薯这样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番荔枝等蔬菜果树,也有烟草、陆地棉这样的嗜好作物和衣被原料,总数接近30种..•„在不长的时间中获得了相当快的发展,不少在今天的作物构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美洲作物的传播与发展„„适应了人们对营养和享受多方面的需要„„ ——王思明《美洲作物的传播及其对中国饮食原料生产的影响》
材料二:新旧大陆物种的交流当然也包括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诸如茶树、柑摘、櫻桃等输入美洲。欧洲人的饮料一下子丰富起来,他们饮用从中国和印度输入的茶、来自阿拉伯的咖啡和用来自美洲的可可加工成的巧克力。随着热饮的盛行,购置中国瓷制的饮具、炊具成为欧洲家庭的时尚。
说到全球化的启动,人们往往过分强调了新旧大陆文明的碰撞和交流,忽视甚至无视了旧大陆之间文明交流的加强。其实旧大陆之间不同文明的碰撞和交流也是极重要的内容,尤其是欧洲和中国思想文化的交流。―一计翔翔、周百鸣《地理大发现探幽》(二)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谈谈你对全球化的认识。(12分)
评分标准: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采用整体评分法。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0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参考答案:
新航路开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第一次建立起全球性的联系,通过贸易、传教等活动,商品、人员、物种实现了世界范围的流动,包括文化在内的不同文明之间交流逐渐频繁;物质文明的交流,正如材料所述的物种的交流,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精神文明的交流,特别是中国与欧洲思想文化的交流,促进了西方现代文明的成长;在世界各种文明的碰撞、交流融合中,世界各地联系进一步加强,全球化不断发展。
16、河南省六市2012届高三下学期毕业班第一次联考(12分)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对20世纪的欧洲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它们也不再控制世界上的帝国。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
欧洲除了在进入一个衰落的时期外,还在进入一个成功的时期: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从根本上说,这意味着欧洲三大革命——工业、科学和政治革命的传播。„„在战后的年代里,越来越多的民众积极地、自觉地卷入了西方化的进程。
当今时代的希望和危险远远超过世界历史上的任何时代。人类还从未看到展现在他们面前如此灿烂夺目的前景,但人类同样也从未见识过潜伏在这种景象后面的蘑菇云。——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观点进行论证,或对材料中多种观点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参考答案:
20世纪欧洲走向衰落,丧失世界政治格局的中心地位(3分)
史实: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第三世界兴起(不结盟运动兴起);多极化趋势加强; 20世纪欧洲文明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带来积极影响(3分)
广泛采用机器生产,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欧洲民主制度被实践应用;
民主、科学思想广泛传播;
欧洲文明的传播也给人类带来许多弊端(3分)
环境污染;贫富差距;金融危机(欧债危机)
17、(6分)2011年江苏卷第22题
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6分)
(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陈旭麓先生认为传统经济结构的近代更生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存,但以积极影响为主,我认为是科学的。因为,经济结构变动虽产生了诸如人们收益减少、传统谋生手段的消失、无所事事、百无聊赖、世风日下等负面现象,但经济结构的变动,更促进了中国的
经济近代化,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进而推动社会政治体制,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促使中国融入世界潮流,这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而且还出现妇女进入近代企业做工,部分女孩创新产品,出口美国,获取收益,也是有力的证明。
18、二战后,欧洲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疾、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而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除此以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成立社会保险的专门机构,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摘编自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要评述欧洲福利国家制度。
参考:社会福利制度发展迅速;福利保障内容全面,范围广;制度完善。
评:福利制度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大规模运用,是二战后西方国家发展经济巩固统治的重要政策,有利于西方国家经济的恢复,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但它妨碍了竞争、制约了效率,加重了财政负担,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对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过程,西方学者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沃勒斯坦认为:“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个我们所知的欧洲世界经济体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技巧和现代科学技术„„使这个世界经济体得以繁荣、增值和扩展。”而佛兰克认为:“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
依据上述材料,评价关于经济全球化的相关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此题可以任选一种观点加以论述:
第一种观点“欧洲创造了世界经济全球化”可以从地理大发现、新的经济因素的发展、经济侵略方式、殖民扩张手段、科技进步等方面加以论述;
第二种观点:“世界的发展创造了欧洲,推动了全球化”:可以从市场、资本、劳动力、资源、国际组织的建立、区域经济的推动、东西方的对比等方面加以归纳即可。20.(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延误了的现代化。为什么一个前现代世界长期发展领先地位的悠久文明,在向现代化世界的转变过程中如此步履维艰、艰险迭起呢?对于这一问题,学术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基本观点:一种观点可称之为外因论,认为主要是由于外来资本主义的渗透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造成的,“侵略——反侵略”是这一研究取向的基本分析框架;另一种观点可称为内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延误的主要症结在于传统文明的落后性,制度的独特性,中国历史发展的停滞性等内在弱点。“传统——现代性”的对立是这种解释的分析框架。——罗荣渠《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延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中关于中国现代化被延误原因的其中一种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解析】
此题为开放型题,只要求学生选取一种观点作答即可,要求考生论述观点明确,坚持史论结合,语言条理清晰,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采用分层评分法,按以下四个递进的层次评分:(12分)
第一个层次,有观点但无论述,给1——2分;
第二个层次,有明确的观点,能从一个角度并结合史实论述,给3——6分
第三个层次,有明确的观点,能从多个角度分析,史实准确,给7——10分
第四个层次,观点明确,分析角度多维,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给11——12分
【参考答案】
观点一:外因论
政治:列强通过侵略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如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行政权等,直至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逐步确立,使中国近代化失去了独立发展的可能性。造成近代中国局势动荡,缺乏稳定的环境。
经济:利用种种特权,对中国商品输出和原料掠夺,把中国变成了它们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取得廉价原料的基地,中国的民族工业和传统手工业遭到排挤和打击,开始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如在中国办工厂、银行,修铁路、开矿山等,以掠夺资源、市场和劳动力,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掠取高额利润,压制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观点二:内因论
没有资本原始积累,缺乏机械化操作技术,缺少科技人才;传统的政治体制没有受到根本的冲击,守旧势力的反对与阻挠;自然经济长期居主导地位,工商业发展受到阻碍;传统观念的束缚,重农抑商思想的阻碍等;太多的政治运动、社会动荡影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21、(12分)阅读下列材料:
在汉语中,有些外来事物名称前面常常加有“夷”“胡”“番”“西”“洋”等字,如“夷情”“胡琴”“番薯”“西学”“洋房”,其中“夷”“胡”“番”多见于古代词语,“西”“洋”的出现晚一些,而“洋”字又要比“西”字晚。虽然“洋”字是以上诸字中最晚出现的一个,但在历史上,由它所构成的词语却是最多的,如“洋布”“洋钉”“洋行”“洋历”“洋楼”“洋炉”“洋人”“洋奴”,我们称这类词语为“洋”族
词,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上半期是“洋”族词的鼎盛时期,有400多个。可是,到了后来,“洋”族词的数量急剧下降,在《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第3版)中可以查到的“洋”族词只有33个了。
谈谈你是如何看待“洋族”词的兴衰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的?(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评分标准】
第一等级(0—4分):能比较完整地叙述“洋族”词的兴衰历程,但对它背后的原因缺乏清晰的认识。
第二等级(5—9分):能比较完整地叙述“洋族”词的兴衰历程,并且能看到兴衰背后的原因。如其兴起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相关,也与中国的近代化相始终;其衰落一方面由于政治原因,另一方面也由于中国日益走向现代化。
第三等级(10—12分):能比较完整地叙述“洋族”词的兴衰历程,能看到兴衰背后的原因,并且能得出一些综合的认识:如认识到洋”族词的兴衰反映了盲目崇洋与盲目排外两种心理的较量;对外国事物要有理性的态度,去粗取精,有选择性地接受。
【参考答案】
古代中国曾以“天朝上国”的心态看待西方文明,以“夷”“胡”“番”见多说明这一点(2分)。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国门被打开,中国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过程中,西方的文化的优越性展现在国人面前,先进的中国人也在向西方学习来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2分)在这一复杂的过程中,对西方文明以“洋”字冠头称呼最多,显示了一边是崇尚、向往,一边是排斥、鄙视的心态,人们在这两者中间通过长时间地犹豫、徘徊,这一过程也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最终还是接受了洋货洋物(2分)。而在这中间“洋”族词不仅给外来事物以指称,而且也帮助人们去认识外来事物,可是,当人们接受了外来事物之后,“洋族”词就像是实现了它的价值,完成了它的使命,渐渐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2分),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综合国力的增长、改革开放和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洋族”词更多成为一种历史的名字(2分)。
因此,“洋族”词的兴衰反映了盲目崇洋与盲目排外两种心理的较量;对外国事物要有理性的态度,去粗取精,有选择性地接受,也反映中国的日益现代化和民族的自信(2分)。
22.(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历史表明,西方文明在19世纪实际上已成为全球社会的典范。即使是那些倡导反对西方统治的殖民地领导人,他们都要求用以欧洲母国为典范建立起来的独立国家来取代西方的殖民统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其关于“西方文明”的观点。(20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
观点一:赞同西方文明在19世纪实际上已成为全球社会的典范这一观点。理由如下:(1)政治方面: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确立。例如: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进一步完善资本主义代议制度;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美国1861~1865年南北战争;19世纪六、七十年代德、意的统一;1868年开始的日本明治维新;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等等。(8分,举出两点即可)(2)经济方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成为时代潮流(或两次工业革命的展开)。例如: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等等。(6分,举出两点即可)(3)思想文化方面: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成为时代主流。例如:自由主义思潮成为19世纪主流思想;19世纪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电的发现和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达尔文进化论);等等。(6分,举出两点即可)观点二:不赞同西方文明在19世纪实际上已成为全球社会的典范这一观点。理由如下:(1)政治方面: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只是在少数国家确立,绝大部分国家或沦为西方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或依然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之下。例如: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只在欧洲、北美及亚洲几个国家确立(英、美、法、德、俄、日、意等国);亚、非、拉美等绝大部分国家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8分,举出两点即可)(2)经济方面:从世界范围看,自然经济(或农耕经济)在绝大部分国家仍处于主导地位。例如:工业革命只是在少数国家完成;中国等绝大部分国家自然经济(或农耕经济)仍处于主导地位。(6分,举出两点即可)(3)思想文化方面:不仅是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亦与自由主义并列成为当时社会的三大主流思想。例如: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发展、民族主义的兴起等。(6分,举出两点即可)(任答一种观点,言之有理即可)23.(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世纪的西欧,由于基督教文化共同体的长期存在和封建割据,民众首先认同自己是基督徒,其次是某个地域的人,对国家的认同感淡薄,同时国家也没有明确的主权。„„从15 世纪末开始,民族国家开始形成,国王成为认同的象征,共同的经济制度、以相同法规为基础的社会生活的形成使民族国家的根基不断巩固。但是,王权日益暴露出专制与狭隘的本性,成为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启蒙思想家发出了“专制之下无祖国”的呼声。英国和法国经过革命,消灭了封建制度,建立了民主制。以人民主权取代了君主主权,大大加强了民族认同感。尤其是法国大革命期间反对外来武装干涉,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一般认为西欧民族主义诞生于法国大革命时期。
材料二:欧洲民族国家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500 年到法国大革命,为欧洲民族国家的孕育和成长阶段,欧洲各主要国家都在从中世纪的等级君主制向绝对主义的王朝国家转变;第二个阶段从法国大革命开始到二战结束,为欧洲民族国家的扩张阶段,民族国家的概念和民族主义的浪潮由法国大革命起始传播到了整个欧洲,激发了其他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浪潮,并由此导致了欧洲剧烈的动荡与冲突;第三个阶段是二战后从欧共体到欧盟的发展,显示出欧洲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在共同发展中开始了某种新融合。——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民族主义在历史进程中对欧洲的影响。(12 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
民族主义对近代欧洲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的积极推动,也存在负面影响。
其对欧洲的崛起所发挥的建设性作用主要表现在:作为一种“资本主义精神”,推动民族国家的建设,通过赋予尊严感来动员民族大众,激发民族国家的经济活力,促使民族国家崛起。①在政治上,推动各国由基督教神权下的松散政治体成长为封建王权强国,然后以革命方式推动它们成长为资本主义民主国家;②在经济上,推动了各国纷纷提升经济实力,重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先后以科学革命、产业革命的方式使欧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③文化上,促使各国在二战中团结对抗法西斯,也促使欧洲在二战后的两极对抗背景下选择一体化道路,形成了逐渐统一的欧洲共同价值观。
但是在民族主义的作用下,近代欧洲的崛起实际上是分散的、起伏的和具有竞争性、冲突性以及强权性的民族国家的崛起,各国之间明争暗斗、称雄争霸、战争四起,战争的规模和惨烈的状况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民族主义所导致的国际争霸战争对欧洲的整体发展具有极大的负面影响,民族主义对近代欧洲崛起中的腥风血雨乃至欧洲最终的衰落负有责任。
2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费希特在他的这个系列的演讲中详细地分析了这种拯救德意志民族、彻底改造人类的新教育的各个方面,并最后以他那消除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先验哲学观点阐明了这种民族教育的精神实质„„他认为,“这种需要加以培养的精神本身直接体现了对祖国的高度热爱„„从这种爱中自然会产生出保卫祖国的勇士和安分守法的公民” „„这样,“精神的本质就把我们完全摆脱一切压迫我们的苦难的解放事业同我们光复民族和振兴祖国的事业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了一起” „„这部著作在亚洲有两种相反的遭遇。在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家一直在歪曲和滥用这部著作,以至文部省把它编译于《关于时局之数据》中,免费颁发给全国文教部门,用以论证大和民族优越论„„抗日战争时期的《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全译本,对我国人民的浴血抗战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这些作者和译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那就是只着眼于民族解放的方面,而忽视了建立理性王国的社会解放,而这就使读者看不到费希特是一位把爱国主义与世界主义、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集于一身的伟大思想家。坚定不移地走人类文明的康庄大道,既热爱自己的祖国,又坚持世界大同的理想,既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又反对列强的霸权主义,这才是《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这部世界名著的真谛。——梁存秀《论费希特〈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1807 年)〉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费希特的民族主义观在亚洲的影响。(12 分)
【答案】
(1)对日本的影响及原因:明治维新后制定称霸世界的大陆政策;以费希特的观点来论证大和民族优越论,为其对外扩张进行舆论准备。
(2)对中国的影响及原因:近代史上遭受列强的侵略,特别是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以费希特的观点激励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3)中日作者和译者对于费希特的观点缺乏全面了解;片面强调爱国主义、民族主义,而忽视了其世界主义、民主主义的一面。
第四篇:开放性试题
1您选择中国广东核电集团看重的是什么?为什么?请列举出您所收集到的证实中广核集团具备该要素的证据。答:(1)核电属于能源行业,是个具有发展前景的潜力股,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能源的支持,我国幅员辽阔,但能源资源分布不均,同时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并且使用成本逐渐增加,而且还严重的污染了环境,而核能多为一种清洁、经济、安全。可靠的新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青睐,同时也在占发电比例逐年上升。中国拥有强大的核工业基础和先进的技术,但我国核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远少于其他发达国家,我们看到这其中的差距,也可以看到中国在核工业方面有很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2)中广核集团是国务院管理的大型国有企业,实力之雄厚可以想象。贵集团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还成立了专业化的核电人才培养体系对员工实行终身培训,并实施培训—授权—上岗制度。核电是国家今后重点发展的清洁能源,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相信在这里的每一位职员,都能在这个广阔的发展空间里,找到自己的定位,我也很向往能成为其中的一员。(3)在和联合班11届的学长相处的时候,我看到的是广核的一种凝聚力。我想这也应该是广核的精神,团结,而又相互竞争,竞争,而又不破坏团结。
2、请举一个您最近经历过的需要第二天上交重要学习任务,但当晚有您最喜欢的体育节目或者电视剧播放等的事例。您当时是怎样安排的?结果怎么样?
2010年我和我的团队参加一年一次的全校电子科技竞赛,由于时间比较紧,为了能够在这次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大家都很辛苦,在最后的三天里为了调试出更好的程序,我们睡了不到四个小时。虽然那几天NBA有我们喜欢的球赛,但是我一直坚持到竞赛完成后看的重播。人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是好事,但是一定要分清主次。当有工作了,就应该以工作为主,不能随着自己的爱好而误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应能清楚的认识到什么时候该玩,什么时候该工作。在这一点上我还是很有自己的主见的,即使有自己喜欢的体育节目,我也会有主次之分,什么更重要,什么需要我先做。节目可以以后再看,虽不能看到现场直播,还有重播哦!可以等闲下来的时候在慢慢看。
3请列举一个您在学校期间老师临时交代您去做非本职工作的事例。您是如何处理的?同时请您举一个拒绝接受的例子,并写下您拒绝的理由以及怎样拒绝该任务的。
如果在我的能力范围内能做好的,我会先接受老师的安排。老师把这份非本职工作交给我来做,是对我的信任和认可。其次,我要和老师沟通好,非本职的工作的完成应该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进行,所以两者之间应该有个时间上的协调性。在一个公司里,本职与非本职工作并没有明确的界限,都是为企业的效益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两者都应该倾尽全力去完成。有一次辅导员叫我帮他组织一个心里团体活动而那段时间正好是临近期末,大家都很忙,都在紧张的复习中,根本抽不出时间去,不得不拒绝他。我就给他说老师谢谢你把这个难得的锻炼机会给我,我很感谢,我想你也是为了同学负责,我也很想能够帮你,但是,由于这段时间临近期末,正忙着准备复习,我想你也不希望我挂科吧!如果下次有什么我能帮到的,我会尽我的全力帮你。
4请列举一个您所经历过的帮助团队成员认识到合作重要性的例子,并写下您是如何做的。当时您在该团队中的角色是什么?
在大二的下学期,作为班长,我和班委组织了一次心里团体活动,目的就是让大家体验团体合作的重要性。我们这次活动叫绑腿活动,三个人一组,将腿绑在一起,然后让他们在规定的路程上行走,看看哪一个组协调得好,用的时间短。这个游戏就需要大家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不是哪一个人就能完成的,必须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完成比赛。这个活动让同学们更深刻的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个人必须服从于团体,每个人要以提高团队竞争力为目标。任务结束后组织大家召开班会讨论合作的重要性,发表关于合作的感想和体会,让每位同学领会合作精神,并在实际的行动中付诸实践。
5、您经常阅读的报纸和杂志、访问的网址有哪些?以上给您带来什么影响?请您举一个您所经历过的实际例子。
经常阅读的报纸和杂志是南方都市报、人民日报、特别关注、南方周刊等,经常访问的网站是百度新闻、新浪新闻、淘宝网等。经常看看报纸杂志,上上新闻网,不仅可以关注最新时事和全球动态,了解国家最新的政策和号召,了解当前国家的一些重要政策和社会上的一些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也能陶冶自己的性情,改善自己的思维方式,使自己更加乐观的对待生活。
6、您怎样看待“善意的谎言”?请结合一个最近您亲身经历的例子加以说明
我认为善意的谎言是美丽的,这种谎言不是欺骗不是居心叵测。当我们为了他人的幸福和希望而适度地撒一些小谎的时候,谎言即变为理解、尊重和宽容,而且具有神奇的力量,没有任何的不纯洁。记得去年我做代理班主任时,我班的一个同学的父亲得了心脏病,需要动手术,他母亲给我打电话询问关于他这段时间的情况,当母亲得知儿子马上就要进行期末考试的时候,他的母亲告诫我一定不能把他父亲病倒的事情告诉他。我应允了下来,结果也是完美的,父亲的手术很成功,儿子期末的成绩也是非常的优异,虽然以后知道后有点生母亲的气,但是很快的就理解了。我认为对于“善意”一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对说谎者来说,善意是从他个人的角度出发的,也就是他的主观认识,所以他觉得这样做是善意的;但是对于当事人来说,这种善意可能恰恰就是“恶意”,是对自己的伤害。所以从这个词义的理解来看,善意的谎言应该是相对主体而言的。
7、您课余时间喜欢做些什么?为什么?
课余时间大多数时间就是做做运动,听听音乐,看一些感兴趣的书,有时候和朋友谈谈心。经常锻炼可以使人年轻,富有活力。强健体魄,没有健康的身体,其余的都是没有意义的。听听音乐,可以使人心情愉悦,使人安静、同时也是调节自己情绪的好方法。多看一些书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常和自己身边亲人、朋友谈谈心,可以是亲情更加升华,友情更加增进,同时你也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生活上哲理,工作上的经验。
8、实际的工作或者学习中,很多事情往往不能按照原定的计划开展。请列举一个您最近经历过的例子,并列明当时的实际情况以及您是如何处理的。在校期间我经常做一些兼职,为自己补贴一点生活费用,兼职时间很多时候就与自己上课时间或者是考试时间相冲突,自己定的一些计划也就没法实施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常常会先分析一下问题出在哪里,哪件事情可以先放放,哪件事情是亟待完成的,我会在完成重要事情的同时尽量兼顾到其他任务,使其得到最好的结果。我认为一个合适的员工理应会随机应变,根据突发事件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对待。所以,如果事情不按计划的发展,一定要即时总结,找出原因所在。积极调整策略,应对突发得事件。根据具体情况,适当修正计划,使事情尽量保持在自己得掌控中。
9、请列举一个您面临学习任务饱和,但老师或者组织给您临时新增工作任务并要求限期完成的例子。您是如何处理的,结果如何?
首先,我会先看看老师给我的任务的工作的重要程度,如果是很重要,工作量也很大,我会向老师说明我现在的学习任务也很重,如果自己没法再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我会拒绝,以免自己完成不了造成更加严重的结果,如果自己有把握能够在限期之内完成,我会欣然接受。并顺利按时完成。
10、请列举一个最近您参与组织活动的例子。当时您在团队中的角色是什么、您做了些什么、该活动的结果是什么?该活动带给您的经验或者教训是什么?
任代理班主任期间,组织新生开展了一次心理活动。三个人一组,让同学们腿绑腿,用最短的时间通过赛道的组获胜。该活动主要是为了使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同学们相互交流,认识,使他们感觉大学是一个很温馨的地方,虽然大家远离家乡其实你们并不孤独,因为大家都是你的朋友,只要你敞开心扉,你就是快乐的,幸福的。另外一个母的就是让他们增进班级的集聚力和怎么样去与自己身边的人有好的相处。虽然仅仅是一些活动,但是我也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比如说如何增进团队意识,怎么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交流能力和协调能力,还有就是只要你真心的对待你身边的每个人,你一定会有想不到的收获。
11、请您谈一下在您学习或者生活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您是如何处理的?带给您的收获或者教训是什么?
在生活上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应该是自己心态的问题,我还记我上大学之前一直都是受这样的心态影响,也就是当自己有什么东西丢了,做错了什么事情,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情或者本应该自己能共拿到的荣誉什么的自己没有能够拿到。自己就会很长一段时间情绪都很低落,整天无精打采,没有心情做任何事情,心里常常都想着这件事,使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也不愿意去做。上了大学以后,我对自己说一定要克服掉自己这个不好的习惯,不然将来一定会影响的。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们都需要有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于是,当我进入大学之后,我很喜欢结交朋友,尤其是那些优秀的人,有学校的也有社会上的,从他们身上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可以给你很多的做人的道理和对生活的态度,看看他们是如何来应对自己生活和工作上遇到的那些不如意的事情,他们是怎么样调整自己的心态,同时,我也喜欢看一些成功人士他们对生活的看法和态度,当他们遇到挫折,遇到困境,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去更好的,使自己的弱点成为自己优势,帮助自己去的更好的成绩,经过自己的不断与人交流、学习使我的走出了当初的那种困境,现在自己遇到任何困难,挫折。我都会告诉自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点困难算什么。我就会收拾好我的心情,告诉自己勇敢积极的对待吧!只要换个思维想想其实也没有那么糟。
第五篇:九年级政治开放性试题
开放性试题答题框架
一、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
1.为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落实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做? ① 树立循环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② 宣传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③ 具体行为见第2题,从第2题挑选一两个就够了; ④ 与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2.中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具体行为(“低碳”生活方式): 【通用】不用一次性筷子、不用塑料袋(用布袋代替塑料袋)、不用含磷洗衣粉、垃圾回收
再利用、“一水多用”(如淘米水浇花、洗脚水冲厕所,答题时必须结合具体行为)、随手关灯
【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 【节约资源】随手关水龙头、使用节水器具 3.常见电器的节能方法:
【电视、电脑】不使用时完全切断电源,不让它们待机;降低亮度(降低电视音量);不长 时间使用。
【饮水机】水烧开后立即关闭电源。
【空调】没有人时不打开空调;夏天制冷温度不低于26℃;冬天制热温度不高于22℃。4.设计以环保、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公益广告。①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②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③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④ 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⑤ 珍惜每片绿,留与子孙荫。
⑥ 有限资源,无限循环。⑦ 地球是我家,保护靠大家。
⑧ 大地需要绿色,人类心灵需要绿色。⑨ 手拉手,创造美好环境;心连心,构建和谐社会。⑩ 渴望绿色,渴望家园。(类似设计广告语的题,“XXXX,人人有责”、“XXXX,从我做起”是一定能够得分的答案)5.为了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国家(政府)应该怎样做?
①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科教兴国的战略;坚持保护环境、节 约资源和计划生育的国策;
② 大力开发新能源,发展循环经济;
③ 健全节能环保的法律法规,强化对企业的监督管理;
④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树立节能环保意识; ⑤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环境问题和资源危机。
(地方政府可以开展植树造林等绿化工程)
6.为了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企业应该怎样做? ① 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
②(加大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的力度)提高节能环保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并发展循 环经济;
③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认识,树立节能环保的意识。
二、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7.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争取两岸统一? ① 努力学习,为祖国完成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② 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拥护、支持、宣传“一国两制”的方针。③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势力的言行。④ 推动两岸政治文化交流,争取台湾人民的支持,多与台湾中学生交流。⑤ 坚决维护归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三、科教兴国
8.青少年要想成为祖国所需人才,应该怎么做? ① 努力学习,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② 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把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结合,积极参加各种科技活动。③ 努力使自己成为创新型人才。
四、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9.我们青少年要如何弘扬民族精神?
① 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② 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 要正确面对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④ 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⑤ 青少年要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10.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① 在学习上,树立远大理想,顽强拼搏,积极进取;
② 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铺张,不浪费,严于律己; ③ 在工作上,爱岗敬业,开拓创新。
11.列举有关艰苦奋斗精神的格言、神话和历史故事。
【格言】①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横念物力维艰。
②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③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④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⑤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神话】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
【历史故事】铁杵磨成针、凿壁偷光、大禹治水、卧薪尝胆等
五、构建和谐社会
12.我国社会存在哪些不和谐现象?
① 人口过多过快增长与经济增长、环境资源产生矛盾。② 城乡差距大,分配不公。③ 区域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差距。
④ 公民道德素质不高。⑤ 贪污腐败严重。
⑥ 社会治安问题多。⑦ 生产安全问题大。
⑧ 看病难、贵,买不起房子。13.我国政府为构建和谐社会采取了哪些努力? ①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② 减免农业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③ 搞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④ 坚持效率优先和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
⑤ 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⑥ 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六、共同富裕
14.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 西部大开发
(西气东输工程、青藏铁路、三峡工程、西电东送工程、甘肃酒泉风电基地等)。② 解决“三农”问题。③ 下岗再就业工程。④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⑤ 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七、“青少年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如何合理消费”直接用教材答案。
八、“青少年应该怎么做”类题的套路
(一)、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法律问题、台湾问题等。
1、青少年自己怎么做:
A、思想上:要提高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
B、行动上、青少年自己应该首先行动起来,结尾注意照应问题。
2、对他人怎么做:
A、思想上:向他人宣传相应问题的正确观点,使他人有一个正确的思想认识。
B、行动上:发现他人做出违背性事件时,纠正,劝告,举报,进行有理有节的斗争,智胜。
(二)、“作为中学生,面对某某问题你应该怎么办(怎么做)”“你怎洋用实际行动来应付某某问题”“你打算怎样去做”等 提示:一是在思想上树立什么理想(或观念,或意识或精神)二是在行动上具体有哪些做法。常见模式:
1、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2、观念(意识)+行动(宣传 具体行动)----(一般针对某一领域的建设,如环保、诚信、节约型社会等说明怎样做时,可用此思路)
3、树立远大理想,正确树立成才目标,肩负历史使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和发扬…….精神(艰苦奋斗、创新精神、科学精神等),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提高时间能力,增强体质,磨砺意志,将来为……(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家乡、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常见开放性试题通用答案
第一类:成就的原因/经济发展的原因/致富的秘诀
1、2、3、4、5、6、7、8、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实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国家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
第二类:作用/意义/为什么/必要性(要求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回答)
1、2、3、4、5、6、7、有利于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有利于更好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 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
有利于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国际竞争力; 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三类:怎么办/青少年要„/公民要„ 第一种:
1、学习方面。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思想方面。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3、行动方面。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如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等。第二种:
1、在学校。努力完成各方面的学习任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集体增光添彩。2、在家庭。孝敬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3、在社会。遵纪守法,以良好的行为创造美好的社会。
第四类:国家(政府)应该怎么做/向有关部门提建议/献计献策/你有什么好办法
1、2、3、经济方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政治方面。完善相关制度;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公民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文化方面。创设条件,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文化素质。
第五类:你认为志愿者应具备什么素质?
1、要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知识,有良好的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
2、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如奉献精神、合作意识,诚实守信、责任心强,热情大方、文明礼貌。
3、要有良好的舌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