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版小学美术第一册教学总结

时间:2019-05-14 22:28: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岭南版小学美术第一册教学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岭南版小学美术第一册教学总结》。

第一篇:岭南版小学美术第一册教学总结

暨大附小林丽青2009年1月8日

岭南版小学美术第一册教学总结

本学期由于学校实际工作需要,我承当了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共十个

班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现对这一学年一年级美术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年来,本人所从事的美术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教学任

务。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下个学年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要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

一、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

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一年级的小朋友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习惯比较差,容易失去注意力等。因此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理念起着决定作用。我在创建宽松融洽的气氛中开始,很自然地引导孩子摒弃对美术课的畏惧感,从而激发对美术课的兴趣,使孩子们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并深深地喜爱上美术课。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

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

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

动力。所以,通过假期里的认真准备,我认为一年级的课堂应充分发挥美术教

学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

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

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

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比如,教授《可爱的小虫》(泥工课)时,我先利用课件将生活中孩子们喜欢的昆虫呈现,挑起孩子们的兴趣,再让他们说

自己所见过或熟悉的昆虫,并注意提醒重点要说出特征和颜色,接下来的示范

暨大附小林丽青2009年1月8日

更让他们跃跃欲试,最后孩子们亲自动手时已是水到渠成,做出来的作品相当出色。同时,我还引导他们可以用于装饰自己的家,达到美化生活的目的。

二.在课堂上完成了以下知识点的传授:

1.养成良好的绘画构图意识:

构图对于儿童来说主要掌握的一点就是要做到构图饱满。构图饱满简单的说就是把要画的主要物体画大一些;具体指做画时懂得根据纸张大小将所画的物体相应画大或画小,并可以区分所画内容的主次关系。

2.知道画画的顺序是: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整体到局部,由大到小。明白只有闭合了的线条才表示所画的是一个完整的形体。

三、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

教学之余,我除认真参加学校及区教研组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外,还订阅了美术教育教学刊物,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更好地进行美术教育教学。

四、下学期需加强提高的任务

1.培养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能力等。

2.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习惯意识的培养。

第二篇:岭南版小学美术第一册教学总结

暨大附小

林丽青

2009年1月8日

岭南版小学美术 暨大附小

林丽青

2009年1月8日

克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所以,通过假期里的认真准备,我认为一年级的课堂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比如,教授《可爱的小虫》(泥工课)时,我先利用课件将生活中孩子们喜欢的昆虫呈现,挑起孩子们的兴趣,再让他们说自己所见过或熟悉的昆虫,并注意提醒重点要说出特征和颜色,接下来的示范更让他们跃跃欲试,最后孩子们亲自动手时已是水到渠成,做出来的作品相当出色。同时,我还引导他们可以用于装饰自己的家,达到美化生活的目的。二.在课堂上完成了以下知识点的传授:

1.养成良好的绘画构图意识:

构图对于儿童来说主要掌握的一点就是要做到构图饱满。构图饱满简单的说就是把要画的主要物体画大一些;具体指做画时懂得根据纸张大小将所画的物体相应画大或画小,并可以区分所画内容的主次关系。

2.知道画画的顺序是: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整体到局部,由大到小。明白只有闭合了的线条才表示所画的是一个完整的形体。

三、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

教学之余,我除认真参加学校及区教研组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外,还订阅了美术教育教学刊物,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更好地进行美术教育教学。

暨大附小

林丽青

2009年1月8日

四、下学期需加强提高的任务

1.培养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能力等。2.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习惯意识的培养。

第三篇:小学四年级岭南版美术总结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2016——2017学第二学期

一个学期已经匆匆过去,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地开展美术教研教改工作,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入手,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与审美能力,改革并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较好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下面将本学期的教研教改工作总结如下:

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发展和提高学生对审美意味的理解力,遵照审美活动的规律,采取艺术教育的特殊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观察,学习,评价同龄人的美术作品。在具体评价过程中,结合学生绘画的情景,所表达情感的真实性与观察方法。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去细致观察,回忆,在想象中提练创作题材。如家庭趣事,校园生活,家乡风光,民俗风情,家乡的人,家乡的特产,家乡名胜古迹等。我本着美术教育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针对少数尖子的。我给学生扎扎实实地上,为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我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重视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美术教育教学方面,我的功底不是那么好,但我会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有的放矢地进行美术教育,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我对一个学期中的美术课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计划贯彻情况

教学中认真遵照教学大纲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按时按质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努力抓好教学工作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认真遵照《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美术教育原则,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同时在课堂上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心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了美术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同时也学会了判断美和创造美,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能力。在美术教学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因此,我认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我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形式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魅力。于是,我选择了绘画基础较好的学生上黑板来做示范,利用同桌帮助一些不会绘画的同学,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到美术学习的特征,激发部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形成他们应有的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

1.我要认真贯彻本课程标准的精神,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 双基训练的关系。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充分发挥美术教学 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我一定要加强示范,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等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 活泼 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总而言之,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立更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与学的美术实践方式,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创新能力培养的各种课型的美术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更好的提高,在美术教学中能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第四篇:001免费下载岭南版美术第一册教案(全册)

Ling nan ban 美术教案1ce 下马渡镇云盘町完小杨军收藏

第1课 《美妙的小世界》 单元主题 走进大自然 单元重点

微观与宏观体验美的乐趣

课题名称:美妙的小世界 教学准备

欣赏图片、单色画笔

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作业内容

画画自己身边的小世界

课时建议:1—2课时 知识重点

感知自然中的色彩、花纹、形状

注意事项

培养大胆发言,大胆作画的习惯 技能要求

用线条自由表现细节形象

单元概述

本单元的教学理念主要是激发儿童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美术学习的兴趣,从微观 与宏观不同角度,引导儿童在多试点的美术探秘活动中,科学的观察、比较、体验、描述身边的自然美和艺术美,初步感悟“美无处不在”的道理。本单元 由《美妙的小世界》和《神奇的大世界》两课组成,两课关系是欣赏对比的一 种递进关系。

一、教材分析: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也是儿童进入美术学习的起点。本课一开始就以“美与自 然”为主题。从动态的视觉感知活动切入,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多视点的美 术探秘情境,去关注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从而能初步感悟到:“美”是无所 不在的,“秒”在如何去发现美、创造美。这是本课课题的深刻内涵之一。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自然美的感知活动和情感美的表达活动,引导 儿童“观赏自然和美术作品的形与色,用简短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见 《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本课选择自然界中的小生物、小动物作为观赏对象,引导儿童科学地学习“观 察与欣赏”、“想象与评述”的方法,此为本课重点;借助科学手段从微观角 度观察小世界,并进行欣赏。评述,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应及时提供多种视觉 造型语汇给学生作评述参考,如“色彩、花纹、形状、外形、形态、鲜艳、生 动、美丽、奇特、画面„„”。

总之,本课从自然科学与人文内涵的文化底蕴,到生态式的审美观念及自由式 的作业呈观方式,均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活动空间,教师可酌情抓住学 生的多个兴趣点,循序渐进的开展若干个美术探秘活动,也可以分小组选择教 材内容进行合作式探究与交流发展的活动。本课教学可视条件在室内或室外进 行。

美术探秘活动设计: 探秘1——它是谁

“走近些”——猜猜小圆圈里有什么?(花海中的一朵花„„)“再走近些”——猜猜大圆周里有什么?(花瓣、花蕊、小昆虫„„)说一说——我发现了什么?(美丽的鲜花,勤劳的密封„„真美妙!)

探秘2——他们在干什么?

假设与联想——扒开身边草地、拨开地上落叶,细看书上、石头,你会发 现很多忙碌的小生物,他们是谁?在干什么?

观察与欣赏——小蜜蜂、小蚂蚁的外形,花纹、色彩、动态怎么样? 联想与表达——小生物的名字与故事。

探秘3——它们有什么特征? 找一找——春夏秋冬的色彩有哪几种。说一说——不同季节的小生物在干什么?

议一议、画一画——逆向选择什么季节的色彩和什么工具,画什么小生物?

探秘4——这是什么?

观赏显微镜、放大镜下的物象——这是什么? 说一说——奇怪的形状、奇妙的组合、绚丽的色彩。想一想——这些形状、色彩、花纹、动态都像什么呢?

探秘5——画家祥和小朋友说什么? 说说——我看到了什么?(花叶、昆虫)

猜猜——画面给我的感受是什么?(春、夏、秋、冬,奇妙、生动)找找——画家用什么色彩表现小世界?(绿、黄„„、田园一角)想想——画家想告诉我什么呢?(美是到处都有的。就看你会不会发现)学学——我喜欢想画家学什么?(学画大自然中的小世界。)教学环节 “教”的过程 “学”的过程 过程调控

课前准备 欣赏图片,放大镜 小画片,画纸,画笔 教师指导资料收集

课 堂 导 入

1、创设自然环境:树林,草丛,花丛,池塘„„

设问:小朋友在寻找什么?(探秘1)

2、创设由远而近的情境。

设问:你发现了什么?(探秘2)

3、板书课题。

1、观察与思考,集体回答„„

2、小组议论:发现了勤劳的小蜜蜂、团结一致的小蚂蚁。

3、思考与自由发言:

我认为“小世界”有些什么?什么是“美”?什么是“妙”? ·设置悬念,吸 引学习兴趣。·重点引导对形 与色的注意。·教师不作结论。转入下一个环

课 堂 发 展

1、观察比较四季图片 设问:你能寻找哪几种不同的色彩(探秘3)

2、设问:用放大镜、显微镜又能看到什么?(探秘4)

3、导赏大师与儿童作品。

设问:上述图片中那些地方使你产生“可爱、生动、神奇、惊喜、美丽、很小、奇怪”的感觉?(探秘5)

1、语言评述季节特征

2、思考想像:用词组描述科技手段带来哪些冲击力强的视觉感受。

小组派代表对自选图片进行讨论与评述:

美(形态、色彩、花纹)妙(动态、花纹、生活„„)

3、动手表达:怎样学习画家表现小世界 ·鼓励学 生大胆发言,提出见解,教 师不作任何裁判。·引导学生抓 住自己感兴趣的 细节,进行视觉 语汇描述。

反 思 评 价 提供反思的内容:

1、小组收集()份资料

2、我能观察,发现()种小生物

3、我能用()描述小世界的美的形态、色彩、花纹

我学会关注()

1、联想与表达

每人画一种小生物,合作创作小生物世界:临摹与变化——全临摹或举临摹《显微镜下的肥皂泡》

2、各组组长组织反思评价:可以自由选择其中集体进行评价。自评,他评鼓励、自信

提示学生注意:

美无所不在,但要画出细节

课后延伸 举办墙报,展示全班作品

思考:保护身边环境,怎样从我做起。

预计效果

活动过程令学生兴奋。作业效果有差异,不必苛求。

二、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方法: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活动方式:小组合作探究式。

教学模式:以问题情境与美术探秘活动贯穿全课。

教学后记:低年级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论,持续性注意力比较弱,教师注意抓 住学生的兴趣点,以激发他们关注大自然和追求美的情感表达;绘画引导单色勾 线为主,可诱导学生更多的关注事物细节的描述,并尽量画面画满。

第2课《神奇的大世界》 一丶教材分析

本课试图在让学生了解、认识自己知道或仍未知道“神奇景象”的基础上,激起他们探究自然世界的兴趣和欲望。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来探秘、表现自己对自然世界的认识与感受。

素材和资料的收集是本课拓宽学生对神奇大自然了解、认识思维空间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在授课前要更多地引导和准备多种素材,特别是有关国内外的《国家地理杂志》、《人与自然》等方面的资料,教师通过筛选,有针对性、有效地引导、激发学生走进神奇的大世界,从而表现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

二、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自主阅览所收集和提供的图片资料;

2、能说一说自己对这些资料、图片的感受;

3、掌握用色彩或黑白表现图形的方式方法;

4、从小培养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学习欣赏资料、图片;构思、构图、表现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难点及处理方法

怎样引导学生把激发起来的感受转化为画面可视而生动的图形。处理难点的设想∶

1、指导学生学会自主欣赏资料、图片;

2、引导他们把自己对所看到、听到、想到的感受用绘画表现出来的基本方式;

3、鼓励学生不要机械地照资料、图片进行临慕,要画得与图片、资料和别人不一样,这样更具有创意。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方法设计种种

1、直观法-----通过播放课件或多媒体等素材资料,引导学生直接进入课堂教学情境;

2、讲故事、表演导入法-----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故事或儿歌等引入,再展开师生扮演角色(包括哑剧)等方法,激发学生了解、探究的兴趣。

3、形象导入(课件中的形象设计)法------以学生喜欢的小动物或人物的形象为引子,有针对性地介绍或说明神奇世界中符合他们年龄特征欣赏、表现的资料和知识等,以引起学生的创作热情。4、5、6、„„

(二)师生互动过程

1、欣赏过程要穿插能让学生思考、语言表述等交互过程;

2、欣赏时要与学生的记忆、默记环节相联系。如观赏资料、图片后能否用记忆等游戏、表演形式,让学生说一说、记一记刚才所看过的资料图片中的形象等过程;

3、教师的示范如何表现神奇的大世界的方法。做到既有引导、示范,技能技巧的表现方式方法,又能使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不被示范所约束。

(三)学生作业过程

1、学生作业前的欣赏过程中,要适当引导和强调画面的位置安排,即必要的构思、构图方面的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以后的设计学习和绘画表现。

2、在作业过程中,对画面构思、构图、内容做得比较好的学生作业进行适当表扬时,特别要鼓励和强调其他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创造不同于别人的画面,以避免向被表扬作业靠拢或摹仿,失去个性与独特创意的倾向。

(四)作业评价过程

1、要引导学生学习评价自己作业或别人作业的方法;

2、说出自己心中想到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实活实说;

3、评价既可以评课堂作业,也可以评课前、作业过程中、课后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自己或别人的表现等情景;

4、教师评价尽量用个人的看法,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自主想法,以便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的学习评价环境。教学后记:

欣赏评述是本课的重点,在上课时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大世界的形与色,并感知大世界的神奇、壮观的美。此外,教师在示范表现神奇的大世界时,要多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去表现画面,而不是模仿老师的范例。

第3课:手拉手,找朋友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熟悉和了解美术的表现形式,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新的思维加深对美术的新认识。

能力目标

观察和发现各种工具的使用方式,培养爱护学习用具的良好行为习惯。引发对各种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其 它

开阔视野,拓宽想象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教 学

策 略 教学重点

培养对美术学习的新兴趣。

教学难点

观察各种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引发对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教法选择 课件演示、实物观察、师生共议、自己评价

学法指导

1、说;大家议、个别说、教师说、大家议。

2、观察、引导、欣赏、发现、再说。

3、评价

课堂组织 形式

以班级为整体,小组合作,个人参与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

教具媒体 组合应用

素材库、实物、图片、评价表

课前准备 教具

课件、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实物

学具

学生自己最满意的美术作品,现有的工具材料。

教 学 过 程

一、回顾学前绘画经验

引语:今天我们要在课堂上找朋友,这个朋友是谁,我先不告诉您们,上完课你们就知道了。请大家想一想下列的问题,小组讨论,代表回答,要求回答时要完整。

1、你在画画的时候用过那些工具,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它叫什么名字?怎样使用,能出示你的作品向大家展示吗?

2、你见过那些绘画工具,请你介绍一下,你在那里见到的?你认为它们能用来干什么?

3、你最想拥有的美术用品有那些?为什么?

师小结:在绘画过程中,工具和材料是很重要的,它就象一个好助手能帮助你实现你的绘画愿望。

二、引导观察 思考 发现新的工具和材料 课件展示:

1、欣赏中国画、书法作品。

2、欣赏油画作品。

3、欣赏水粉、水彩画作品。

4、欣赏版画作品。

5、欣赏儿童画作品。

师:欣赏了这些画,大家能猜出这些画是用什么工具和材料来完成的吗? 生自由议论。

6、课件再次展示(结合作品进行展示),目的是让学生感悟工具和材料的不同魅力,引发学生明白工具和材料的重要,以便今后在美术课的课前准备能有所重视。大家现在可以猜出我们要找的朋友是谁了吗?

7、怎样爱护这些工具和材料。

第4课《圆圆、方方和尖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j了解、掌握用几何形进行概括的方法;k运用这一方法认识、观察 表现各种事物和人物。

2、能力目标:j拓展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创新意识;k初步体验运用几何形造

型的乐趣;l发展学生运用几何形这一绘画语言进行表现的能力,学习更好的用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3、其它:

教学重点:学习用简单的几何形观察世界、认识世界、表现世界。教学难点:用方形、圆形、三角形组成美好画面,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学策略:

1、教法指导:采用故事、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直观感觉和记 忆、想象综合运用,加深学生对圆形、方形、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

2、学法指导:通过触觉、视觉等直观感觉,探索总结出运用几何形认识世界、表现物体的方法及规律。

3、课堂作业形式:个人独立完成或合作均可。

4、教具媒体运用:实物、范画、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讨论、思索:

1、故事引入:从前有三个小朋友,它们的名字叫圆圆、方方和尖尖,有一天,它们发生了争吵,都说自己的本领大、朋友多,圆圆说:“我的本领可大了,圆形的物体可多了:太阳是圆的,星球是圆的,皮球是圆的„„”;方方说:“我的本领也不小,而且我的朋友也很多,你们看:电视机、房子、盒子„„;尖尖说::“我的本领也不马虎,你们看:山峰、火箭是尖的„„

2、提问,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回答:小朋友,想一想:

1、“它们谁的本领最大呢?”

2、“它们的用处都很大吧?”

3、“你也来帮圆圆、方方、尖尖找找朋友,好吗?”

二、游戏、感受:

游戏

1、感觉——用三个袋子装着三种不同形状:三角形、方形、圆形,请学生摸一摸,分辨形状,并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

游戏

2、找朋友——出现包含三种形状的图片(可以是照片,也可以是图画),请学生从上面找出各种形状。

三、认识、理解:

1、游戏3:对比找不同——用实物照片和用几何形概括了的图画进行对比,让学生找出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学习用几何形来概括和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形状,便于掌握简单、概括的绘画语言)。

2、欣赏大师绘画作品和学生的绘画作品,看看画面上是怎么用几何形状表现主题的、表达思想的。

四、练习、探索:

1、动动脑、动动手:老师准备好多个三角形、方形和圆形,请同学们摆一摆,摆出各种画面:如:三角形、方形可以组成房子;几个圆形可以组成动物,圆形、方形、三角形可以组成人物„„

2、请学生根据刚才自己的认识、实践和自己的构思——用“方方、圆圆和尖尖”创作出美丽的画面。

五、小结、评价:

1、比一比:

看谁说出的方方、圆圆、尖尖最多?;看谁创造出的几何形物品最多?;谁画出的用几何形组成的画面,谁最美?

3、讲评形式:师评、自评、他评结合。[作业要求:]

1、看谁创造出的几何形物品最多?

2、谁画出的用几何形组成的画面,谁最美? [教学建议:]

1、教学中加强直观感觉、感受,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作激情,可以让学生通过身体、肢体语言这种表现形式更好的体验学习。

2、可采用同一物体不同表现形式的比较法(例如:建筑可以有方形、圆形、三角形等造型„„),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拓宽学生知识面。

教学后记:这一课让学生感知圆形、方形、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基本形,学生通过欣赏复杂的物象,从而理解复杂的物体都是有三种基本的形组合或变化而成的。学生通过学习能用线描的方法表现圆形、方形和三角形的物象。

第5课 请你认识我

教学目标:学会观察,通过看、说、想、画表达自己。认识自我、认识同学、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教学重点:学会发现、联想、表现所想。

教学难点:发现认识自己方法,准确介绍自己,表现自己。课前准备:师:课件(图片、画像)生:纸、彩笔、彩纸。

作业要求:画一张彩色画片,让学生认识你。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范画——美术老师自己的画像 师:请同学们说出这是谁,你知道是谁画的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作的欲望)生:是美术老师。

师:像吗?为什么?说出教师的特征。(从年龄、头型、脸型、发型、五官)

师:老师用画自己的方式把自己介绍给小朋友认识。小朋友想不想把你自己也介绍给同学们和老师呢?

生: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请你认识我”。

(二)发现方法

1、观察、思考

师:同学们想怎样把自己介绍给小朋友? 生:画自己,告诉姓名、喜欢什么?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书上小朋友是如何介绍自己? 生:用名字、自画像。

师:小朋友动脑筋想想还有其他的方法介绍自己吗?(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生:英文名字、属性、喜欢的事、身体特征

师:你们想的真好,又有特别、独特的见解,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同学的自我介绍,小朋友想不想认识他们。

师:出示画片资料:①各类同学的自画像②名人的自画像③以名字、人的特征表现自己④喜爱的事。(感染学生,通过多种方法介绍自己,让学生有中亲切感,让学生互相认识,互相吸引,很容易记住同学外形特征)

(三)表现自己

师:同学们观察录像,你准备怎样介绍自己(探究学习怎样画出来)生:先可以拿出小镜子观察自己的长相,也可以姓名的联想。师:分小组,同桌说出自己的特点,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师:指名汇报,把自己观察的结果告诉同学们。

师:好主意,同学们都把想好怎样动手表现自己,现在就动手介绍自己吧!好吗?

(四)绘画制作表现(方法自选)

(五)介绍自我(推广自己、表达自己、介绍自己)

(六)讲评

通过同学们自己画自己介绍自我,让同学们有一种亲切感,很容易互相认识,同时很容易记住同学的特点,加深印象,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如何表现自己,认识自我。教学后记:学生刚进校园不久,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并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点、线、色等知识。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工具、材料来设计制作作品。

第6课 变幻的画面

一﹑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二﹑学习课时:1课时 三﹑教具﹑学具

1.教具准备:卡纸、彩笔、小木棒、胶水、双面胶等 2.学具准备:范作﹑画纸﹑剪刀等 四﹑教学设想:

采用了以情景导入和故事发展为主要线索,引导学生观察出变幻造型特征,思考变幻的起因,进入画面构图、润色、美化。鼓励学生互相帮忙和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勇气,通过学生体验游戏,分享乐趣。五﹑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运用点、线、色、基本形设计正、反面的物象。②知晓图像重叠产生视差的视觉原理。

2.技能目标:①学会对折、剪、画、粘贴小木棍的制作方法。

②在欣赏和“玩”中,感受快速转动与画面重叠的现象。3.审美目标:在欣赏和表演中感受快速转动与画面重叠所带来的美。六﹑教学重点:正、反面物象的表现。

七﹑教学难点:背景的留白位置与主体的关系;小木棍的粘合要牢固;体验“视觉暂留现象” 解决难点的办法:

1.由于本课的学习难点是在背景的留白位置与主体衔接正好吻合。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动手能力的有限,先把纸对折,在正面画出主体物,然后用硬的铅笔用力勾画轮廓,使之能够透过反面看见主体轮廓,这样方便处理留白位置。

2.在粘贴小木棍时,在棍头破个小口,插上一张小纸,增大它的粘贴面,就会牢固了。3.可以按照让学生“玩一玩”、“想一想”、“做一做”的过程,先感受,后给出概念,体会“视觉暂留现象”这一科学现象。八﹑兴趣点:

欣赏和表演中感受快速转动与画面重叠所带来的美。九﹑教学过程:

(一)导课:(分钟)

1.创设情景:教师请同学讲述一个《孙悟空翻跟斗云》的故事,使课堂活跃起来,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一个疑问:怎样画一个活灵活现的孙大圣。

2.出示教具,导入课题:老师带来了一个“活”的悟空,我请一位同学仔细看看,这个悟空与你想象的更翻跟斗云的悟空有什么不同?在观察它的背面有什么?为什么有个杆子?你能不能快速转动一下,看看有什么效果? 3.同学们相互讨论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4.这就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变幻的画面》。

(二)新授(分钟)

1.同学们交替玩玩教具,思考变幻画面的效果与转动的快慢有什么关系?

回答:转动的越快,重叠的效果越好,这是一种科学现象,我们把它叫视觉暂留现象,这是因为人的眼睛有一个有趣的特性,就是能够把它看到的东西在视网膜上保留片刻。比如:你对着灯看一眼后,马上闭上眼睛,灯的形象还能在视网膜上保留一点时间,这就叫视觉暂留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现象和视觉暂留有关。例如:在京剧《大闹天宫》里,当孙悟空迅速挥舞金箍棒的时候,金箍棒看上去就像是围绕着演员的一团金光,非常好看,这也是视觉暂留现象。

2.提问:为什么孙悟空翻跟斗云正好踏在云朵上呢? 回答:位置对好,内容相一致。老师总结:正、反面的内容要有联系,比如:正面企鹅,反面可以选择冰川;正面机器猫,反面可以选择天空或者房间等等,但我们要注意它们的位置要吻合,不然会使我们作品显得不自然。

3.出示教具,发散学生思维

这儿有一支老虎,你想把老虎放在什么地方?(森林、笼子)共学生选择,灌输环保意识,引导学生把立意定位于环保,同时取一个非常好的题目《让老虎回家》,观察选择什么工具﹑材料来完成的? 4.播放制作步骤图:、①画:正面和反面 ②折:对折 ③插:旋转木杆

④粘合:正面和反面与木棍粘合牢固

(三)作业布置

①基本要求:能用点、线、色绘制自己喜爱的形象,并能进行粘合制作小动画。②较高要求:能设计制作出主体造型生动、背景相吻合的动画小制作。

③个性探究:能设计制作外形独特、想象力丰富、对称粘合、转动自如的动画小制作。

(四)巡视辅导

①根据作业要求巡视2-3遍找出共性的问题进行重点突破(于本课的学习难点是在背景与主体吻合方面。背景留白„„)

②对于这种种问题,我采取对于上手快的学生先学会,再让他们一起帮助能力低的部分同学。对于作品的要求不定得太高或过于精细,对孩子们来说大特征大外型能抓住就算很成功了,给予表扬。

(三)结果(分钟)1.作业评述:

展示作品,自我评价:制作是否细致,用了什么方法进行装饰,特别之处,他是怎么想的(提问学生本人)。最后让学生上台表演,用自己的制作表演一个故事。2.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折﹑剪﹑画﹑粘贴的方法制作可爱的旋转小动画,运用点﹑线﹑面﹑色装饰美化。在欣赏和评述中也感受到旋转动画的美,制作过程中体会到设计制作的愉悦和与人交往的乐趣。3.课后拓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科学现象带来的美,感受快速转动产生的图像重叠现象,欣赏到了有趣的“动感画面”,回家我们再思考还有哪些由于快速移动带来的视觉暂留的现象?人们是怎样利用它们,创造出美的形象?

第7课 哈哈镜 笑哈哈

教具准备:学生:彩笔、图画纸

教师:多媒体课件、电脑图片、实物教具 教学目的:·巧妙利用折纸的方法制作出“会变”的画面。

·利用这张“会变”的画来讲故事(或作游戏活动)。

·培养学生创作意识和想象力。教学设计:

一、引导:

欣赏一节COCO龙带小朋友照哈哈镜的影片片段和一 些小朋友照哈哈镜的图片。

1、提醒学生在欣赏的时候注意观察镜子里的人物与我们

平时照有什么不同。提问“你们有无照过哈哈镜?跟这些图里的有无不同?”

2、请同学把观察到镜里倒镜的形象特征描述出来。看谁讲得最好。

3、用实物教具现场变一下给同学们看,边变边讲故事。

二、设计制作

1、示范一下折法,展示实物作品,对比不同折法,提问“大 家思考还有什么不同的折法?怎样装饰画面更好看?”

2、用折纸添画的办法,做出一张会变化的画。

3、学生制作,老师辅导,提醒同学们不同的折法可以带来不同的变化效果。

4、在添画的时候注意多发挥想象,可以用一个小故事作为 主题进行创作。

三、欣赏评述

让同学到讲台表演,把画变一下给同学们欣赏,给自己作的画编一个小故事,比一比看谁的故事最有趣,谁的画变得最神奇。

①拿出已经做好的画,讲出它的故事。例如老师所做的两张。一张是一个娃娃的脸,她说她今天去钓鱼了,那么老师问她鱼在哪?她张开嘴巴笑嘻嘻,噢!鱼在她嘴里了。另一张是一个贪吃的小胖妞,吃太多了会怎样呢?啊?把纸拉开,变胖了!

②除了跟实际生活有联系的故事外,你也可以编一个神奇的想象故事。但注意故事要有一定的意义。

③每组选出几个最踊跃的小朋友带头,最好能带动其它小朋友,让大家都有表演的机会,表演得最好的以小奖品鼓励,不是太好但勇于尝试的也尽量给予一些鼓励夸奖他。

教学后记: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设计应用,让学生用折纸添画的方法表现变形夸张的人物和动物。本课第一次接触人物画,所以不强调人物五官的画法或人体比例,只引导学生运用基本形的组合和点、线、色的表现便可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良好。

第8课 我 爱 我 家

教学目的:通过对家庭成员的人物绘画,向学生传授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能。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敬长辈、团结和睦的美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表现出家庭和谐的气氛。教学难点:如何生动、形象地刻画人物性格特征。

课前准备:

1、每个学生准备一张或多全家福的照片、水彩笔、铅笔等。

2、收集有关图片、作品、歌曲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让爱住我家》的音乐,提问:你们联想到什么?

二、讲新课:

1、老师出示全家福的照片,把自己的家庭成员介绍给学生认识,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形象,特别是他们的表情,并告诉学生一家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在做什么,气氛怎么样,总结出照片上反映了全家人的幸福生活,自己很爱家里人,同时说明为什么爱他们,提问:你们爱自己的家里人吗?为什么爱他们?

2、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给其他同学认识,概括他们外貌特征,并说说自己爱家人的原因。

3、让学生回忆一家人聚在一起经常做什么事情,如吃饭、旅游、逛街购物、过生日会等,当时的情景是怎么样的?他们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4、欣赏图片、学生作品等拓展学生的思维。

5、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家庭成员画下来,画下自己觉得最开心的一幕,让大家相互分享每个家庭幸福和睦的生活,作业中充分体现这一主题。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播放突出家庭温馨气氛的背景音乐)。

四、组织作品展览,学生相互交流体会,自我评价,教师总结,五、教师出示几个简易的相框,告诉学生可以课后可继续装饰作品。教学后记

第9课 快 餐 美 食 店

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橡皮泥的搓、捏、压等基本制作技法;能根据自已的想象大胆制作出各种各样的食物,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制作过程中与同学互相合作;初步了解我国的饮食文化。

教学重点:了解食品的种类,橡皮泥的基本制作技法。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思维,使学生制作出丰富多样的食物。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录像、美食图片、各种颜色的橡皮泥。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吃什么样的食品?鼓励学生说出自已曾吃过的各种各样的食品。(学生回答:蛋糕、鸡腿、汉堡包„„)教师总结:食品的种类是丰富多样的,今天我们自已来当回小厨师,做几款自已喜爱的美食。

二、讲授新课:

1、介绍地方饮食文化:

教师一边播放录像一边讲解,在我国、国外,不同的地方有不同风味的食品,它们的特色风格都各不相同,如天津狗不理包子、北京灌汤小笼包、烧卖、东北水饺、国外的汉堡包、蛋糕、薯条„„各种不同风格的食品。

2、总结食品的几种类型:

中餐类:面食、粥米、凉拌类、清炒烹炸„„ 西餐类:蛋糕、西饼„„

3、提问学生:怎样制作这些精美的食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怎样制作。并让个别学生上讲台示范制作过程,其他的学生指出要修改的地方。

4、教师示范制作橡皮泥食品的基本技法:

搓长条:把小团橡皮泥在手心来回搓,把它搓成长条状。搓圆球:把小团橡皮泥放在手心,两个手掌夹住不停转动。

压圆饼:把搓好的圆球的从中间对压,再在四周用力均匀地捏好,直至成饼状。

让学生说说自已想做些什么样的食品,一起交流各自的想法,对有独到见解的构思给予一定的鼓励。

三、布置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制作2~3种自已较喜爱的快餐美食,和其他同学的美食组合成美味的快餐,并摆放在不同的碟子里。

四、讲评:

把各种不同风格的学生作业摆在一起,大家互评互议,再一起“品尝”美食。

五、教学后记: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泥塑的基本技能,并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通过美食欣赏和造型活动,了解一些中外美食文化,探究喜欢吃的食物,知道美食与健康成长的关系,感受父母的爱。

学生通过学习能塑造自己喜欢的“食物”。教学效果良好。第10课生肖动物大聚会 教学目标:

1、了解十二生肖的传说。

2、认知不同动物不同的外形和习性特点。

3、运用点、线、面的要素进行组够、添加自己喜欢的生肖动物。

4、通过讨论、评价的方式培养审美情趣。教学重点:能抓住生肖动物的特点,概括表现。

教学难点:能用多种手法表现生肖动物的外形、花纹、特征。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课前,请同学们听一个小故事。

2、播放录音:十二生肖的故事。

3、故事听完了,请同学们回答两个问题:故事里讲了哪些小动物的故事?这些小动物一起参加什么聚会?

引入课题:“生肖动物大聚会”,并将课题字样贴在黑板

二、学习

1、给生肖排序

现在,我们再给十二生肖按次序的先后排队,请知道这个顺序的同学一起大声说出来!牛(头上有一对角,身躯较大,鼻孔大。常见有黄牛,水牛,奶牛。)

虎(有很尖利的虎牙,身躯较大,有浓密皮毛,程黄色,上面有黑色条纹,额头有类“王”字条纹。书食肉动物,性格凶猛暴躁。)

兔(长耳朵,三半豁嘴前腿短,后腿长,尾巴短,皮毛常见有白色、黑色,瞳孔有黑色或红色。爱吃胡萝卜、青菜。)

龙(中华民族的图腾,传说中的动物。传说中的龙是多种动物的组合,马或狮的头,鹿的角,蛇的身体,鱼的鳞片,鹰的爪。)

蛇(爬行动物,没有四肢,靠身体的鳞片和地面摩擦行进,身体细长灵活,上面有不同花纹作保护色或用来迷惑猎物,舌头分叉,非常敏感。)马身躯较大,头部,颈后。。。

3、将游戏与绘画结合

老师:现在我们的十二生肖要和大家作个游戏。

规则:四人一组,每一组画一种动物,可以按照提供的图片画,也可以发挥想象,小组讨论绘画。看哪个组能在最短时间里最快最好地抓住生肖的特征。要求:动物外形特点突出; 点、线、面组织合理; 色彩美观,形式多样。

三、学生分组操作,老师随堂辅导。

第11课可 爱 的 小 虫 教学思路:

小虫是低年级学生常常注意的动物,他们对小虫的活动充满很强的好奇和兴趣。充分把握和利用学生这一兴趣点。通过观看有关昆虫的小影片课件,自然的引导学生观察小虫的外形、色彩等的形体特点,了解一些常见昆虫的名称、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展开积极的 讨论和思考,始终保持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更强的探索学习兴趣和爱护动物的情感。有了一定的情景感受和情感基础,再过渡到泥塑学习的环节,训练学生用橡皮泥做出不同的昆虫泥塑作品,尝试做泥塑过程中的捏、压、揉、粘、卷等技能,尽情体会玩泥巴这种艺术活动的无穷乐趣。最后通过相互欣赏作品谈感受,提高自己的认识和表现水平。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常见昆虫的外形、色彩、名称、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2.尝试用泥做不同昆虫的泥塑作品,训练做泥塑过程中的捏、压、揉、粘、卷等技能。3.激发学生更强的探索学习兴趣和爱护动物的情感。重 点:尝试用泥做不同昆虫的泥塑作品。难 点:学生评价时描述的多角度。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手拿一只蜻蜓模型玩具,在教室里“飞”一圈。

师:在大自然里,只要你留意观察,你就会发现许许多多美丽的小虫。他们有的在空中轻舞飞扬,有的在草丛中悠闲的散步;有的在地洞里忙着搬家,有的却在树叶上沐浴阳光„„下面老师就带领同学们走进奇妙的昆虫世界,去看看多姿多彩的小昆虫。2.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观看有关昆虫的影片。教师扳书课题。

二、感受

师:你们看了这些美丽的昆虫,你最喜欢那一种昆虫?为什么喜欢呢? 1.学生分别描述一下自己喜欢的昆虫,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2.教师归纳板书:形状、颜色、习性。让学生明白了解的要点。

师:老师这里有很多昆虫,它们马上就要来到你们中间了。请你们互相说一说这种昆虫,讨论完后每组选一名同学来介绍它。

3.教师发给每组学生昆虫的模型或玩具,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来介绍这种昆虫?选一位同学来介绍。

4.学生介绍完那一种昆虫,教师就在实物投影仪上就出现这一种昆虫形象(橡皮泥塑作品)。请学生看是用什么做成的。

三、表现:

师:这里有一些橡皮泥,我也想来试一试。

1.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做2只昆虫。一边做一边讲故事情节。

师师:捏一块泥巴揉一揉,揉成细条放一边。粘上两个小泥球就成小眼睛,好象还看着我们笑嘻嘻呢。再搓出两个大两个小的泥球,压成圆块成翅膀,粘上花纹更美丽,蝴蝶夸我真能行„„

2、学生分小组进行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给每组学生发一两片树叶,让学生将“昆虫”摆放在树叶上。)四、四、评价:

师: 师: 同学们做出了这么多漂亮的小昆虫,你们看,它们正在开联欢会呢。去欣赏一下,他们是谁?美在哪里?

1.将学生的作品摆放在展台上,学生分组欣赏参观。

2.教师随便拿一只“昆虫”放在投影仪上,同学们说一说哪些地方好看。作者自己说一说学会了什么?

师: 这节课你们收获很大,你将如何处理你的小昆虫呢?是送给好朋友,还是放在家作小摆设,或就扔掉呢? 3.引导学生将作品保管好。

第12课 节日的小彩旗 教学目的:

一、教养方面:感受对称与不对称的美感形式,掌握“撕、剪、粘、贴”技能。

二、教育方面: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学会与人合作、共享成果。

三、发展方面:在“摆、拼”活动中,发展设计思维。教学重点:小彩旗“形与色”的设计与剪裁制作。

教学难点:旗面色彩对比的搭配,运用对称与不对称的形式装饰旗面。教学准备:制作范例,彩纸、剪刀、胶棒 教学过程:

一、启动主体

播放课件,欣赏不同的彩旗,增加对彩旗的认识

二、尝试与感觉

1.摸一摸:感觉不同纸材(软、硬、粗糙、光滑------)。2.看一看:色彩与挂历纸有什么不同?(单一色彩、丰富色彩。)

3.撕一撕:哪些纸可以撕?(随意撕一个大的基本形,感觉直线撕、弧线撕、对折撕。)4.剪一剪:哪些纸可以剪?(随意剪一个对称的具象形,感觉对称的折剪法。)

5.比一比:剪与撕的效果。(撕:风格粗犷、自然、生动;剪:边缘光滑、细腻、生动。)

三、发挥主体

1、出示基本形,师示范几种在基本形上加以变化,要学生自己尝试剪一剪。

2、示范制作步骤,要学生摆一摆什么颜色搭配最好看。装饰什么图案?

3、学生学会做一做:运用“剪、折、粘、贴”的制作技能;运用对称与不对称的设计方法。

三、发展主体

1、运用一连串的小彩旗装扮教室,感受“节日庆典”的气氛。

2、评一评:选出我最喜欢的一面小彩旗进行自评:外形美、色彩美、装饰美;运用点、线、面、色和对称、不对称的审美原则。教学总结:小节本节课学习情况。

第13课 有趣的吊饰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有趣的吊饰的设计制作,让学生在想一想、画一画,做—做中进行制作活动;使学生在动脑与动手中进行学习活动,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收集资料,并用简单的语言介绍展示自己的资料;在制作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总结方法,使学生更深刻的掌握制作方法,激发了学生的设计制作热情。

通过拼贴游戏的方法简化复杂的造型过程,让低年级的学生能更好地进行造型设计。组织学生“物以致用”美化教室,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

二、教学目的:

1、用彩色纸材,采用画、撕、折、剪、拼贴等方法进行平面造型练习。

2、通过动手与动脑结合,想一想、画一画、做一做的方法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3、举行用吊饰美化教室的活动,使得“物以致用”同时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三、重难点:

1、重点:运用画、撕、折、剪、拼贴等方法进行平面造型设计制作。

2、难点:组织学生用吊饰美化教室,激发学生美化生活。

四、教学用具:

教师:民间饰物及其图片、彩色纸、剪刀,胶水。

学生:画笔、彩色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设计:

内容 途径 时间 目的欣赏

1、教师出示民间饰物及其图片。

2、学生介绍展示收集的民间饰物资料。10分钟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启发学生设计思路。设计制作

1、引导学生制作并请学生总结方法。

2、可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并请学生作方法介绍。20分钟

陪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启发学生有创新设计思维,使学生掌握各种制作方法。

美化教室

分小组,分小组地进行,并评讲布置效果。10分钟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用直观有趣的民间饰物激发学习乐趣。

1、请学生欣赏民间饰物和图片,引入本课。

2,请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民间饰物资料,并用简短的语言作介绍。重点介绍造型和色彩。

3、教师小结学生的介绍并总结民间饰物;造型夸张、简洁、色彩鲜艳。

(二)进入新课:用组合拼贴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设计制作。

1、教师表扬资料展示充分的学生,并鼓励学生设计夸张简洁的造型

2,教师以一小动物的造型为例,提例一些简单图形,请学生根据写实造型设计夸张见解的造型(见板书)

3、请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设计制作造型,并说一说制作的过程,教师一边完善、总结制作方法: 1)构思形象

2)用画、剪、折、撕等方法得到基本图形。3)组合拼贴造型。

(三)学生设计制作:鼓励学生开展思路设计各种造型的作品,贴成一串,成小吊饰。教师随机展示学生作品以激发学生制作的热情。

(四)进行美化教室的活动

1、组织学生分小组布置美化分配的场地,要求小组协作。

2、学生评价所布置效果,教师小结,评出优胜组

(五)延伸教育:

以对教室的美化为例,启发鼓励学生观察自己的周边环境,“物以致用”设计制作装饰品去美化生活。

第14课 多变的纸拉花

一、教材分析 本课由剪、撕、拉、贴为主的综合课。用各种纸片分别剪出各种形态的拉花,突出形态的特点。

学生以前学习过剪纸、折纸,所以一般都能通过自己的意图来剪。学生如果能够抓住形态特点,即是本课的重点。本课的剪拉方法较为简单,难度不大,可以留给学生的想象和表现空间却很大,是剪拉与玩乐融为一体的学习课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愉悦和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让全体学生有兴趣地参与剪、撕、拉等游戏活动,掌握剪纸拉花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方法剪出自己喜爱的拉花。

2、学会把握剪拉花的形状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剪纸、拉花、游戏、表演的情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剪纸拉花的方法,抓住表现对象特点。难点:纸拉花特点的表现与装饰。解决难点的方法:

1、教师展示有创意的剪纸方法,并示范讲述。

2、鼓励与知道自己阅读、学会剪纸拉花的不同方法。

3、教师的启迪与引导。

四、课前准备:

1、可供学生选择的各种新纸材料。

2、剪刀、花边刀、胶水、装订机等。

3、学生的多个预备纸拉花作业。

4、简单的媒体课件或图片。

五、作业要求:

每位学生用纸片进行剪拉对象,再运用这种方法剪出自己的拉花形象,并且完成其中几个纸拉花,把它们展示出来进行玩游戏。

六、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设计建立在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从学生自己意图剪拉,到发现探究问题的讨论,再到寻求解决的方法,创造剪拉出自己喜爱的表现对象,均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不断地交流,寻找规律,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为了便于学生讨论和活动的开展,可将课桌摆成四个圆圈,学生分四组围坐在周围。客气应制作CAI课件,它既能将各种拉花的形状展现在学生面前,又能直观地分析拉花。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激趣导入——自学方法——观察分析——指导实践——创新探索——交流评论——游戏活动。

2、激趣导入这一过程中,教师快速、简单剪拉出一件不同的拉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学生看书上的剪拉示范图,自学剪拉方法,试剪出简单的拉花外形。

3、让学生说一说老师是怎样剪拉花的,教师帮助学生启发、回忆关键部分。

4、教师小结,引出课题并板书“多变的纸拉花”。

(二)、课题展开

1、引导与启发。

同学们都见过了日常中的有哪些纸拉花形状,今天老师带了几件纸拉花给同学们参考,同学们想不想看?展示可见,让学生观赏。

2、欣赏与评述。

展示课件内容,欣赏收集到的多种国内外纸拉花的作品图片,并请几位学生找一找课件中的纸拉花作品图片与课本中的哪些作品一样。说一说,你看了这些拉花后有什么感受?你知道这样纸拉花作品是怎样剪出来的吗?

3、操作与示范。

教师直观示范,边折、剪边讲述。对学生不容易理解部分要重点提示和注意。同时,指导学生结合教材图片,寻找规律:折剪纸拉花最要的是把握好层次,花边、装饰的大致比例关系。请一位学生上台,示范纸拉花折剪要点给其他小朋友看。教师一边辅助,指出要记住的重点和难点。并引入和展示课件中的的制作步骤:看一看,想一想。学一学,折一折,剪一剪,再装饰画一画,拉一拉,玩一玩。

观看课件中其他同学折剪的纸拉花过程,要求运用不同的新纸,既可以色彩搭配,还可以进行细部装饰造型,并提醒学生折好的拉花要拉得出来,可以连起来,这样就和同桌一起玩一玩。要注意保持环境卫生。

4、作业与要求。

运用这种折、剪、拉的方法,自己折出拉花形象,并且完成其中一个拉花的装饰,把大家制作的拉花连在一起玩游戏。

5、辅导与体验。

播放音乐,教师巡视、辅助学生折、剪、拉过程出现的问题,提醒学生剪纸拉花的方法,并掌握时间。对于折、剪、拉速度较快的,表现能力较强的学生,引导其丰富自己的作业内容,并可以自由组合玩一玩剪好的拉花,或者帮一帮动作较慢的同学共同完成作业。

(三)评价展示

1、请几位折、剪、拉花造型比较好的学生上台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其作业让其他同学看一看、评一评。自己评,互相评。并请“小评委”为做得较好的拉花的小朋友发小红花。

2、播放节日音乐,教师引导学生边听音乐边用自己折剪好的拉花表演和游戏,也可以每一小组派一、二名代表上台,并模仿节日表演动作进行表演。

3、教师对本可学习内容作简要点评。

四、课堂拓展

我们知道了本节课的折、剪、拉方法。只要我们多留意周围的日常生活,动一动你的小脑筋,动一动你的小手,本领也会越来越大,能够思考折、剪、拉出更多更好的纸拉花来。

第十五课 漂亮的小彩灯 教学目标:

一、教养方面:让学生知道用各种方造型,理解彩灯的审美性和实用性。

二、教育方面:体难彩灯增添节日气氛的情趣,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发展方面: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教学重点:纸材的选择,彩灯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难点:镂空的技能;从平面到立体的设计过程;对称的折剪法和留出粘贴接口。教学准备:各类型彩灯图片、纸材等,挂灯的绳子,彩色水彩笔、胶水、剪刀。教学过程:

一、启动主体:

1、创设问题情境:如何让一张平面的纸站立起来?

2、小组互相介绍:汇报尝试结果。

3、创设问题情境:老师把小灯光放进圆纸筒内(不透光)问:如何让纸筒透出亮光?

4、小组研究:可以看课本后讨论一下,互相提出解决方法,互相启发。

5、尝试验证:每组选一张纸,选一个好的方法进行镂空设计和制作,体会“剪切不仅可以改变纸材的外形,也可以与折叠结合,产生对称式剪裁”,能设计出具有对称美的彩灯。

6、揭示课题:漂亮的小彩灯

二、发挥主体

1、激发直觉:你喜欢走马灯还是民间瓜灯?为什么?你能说出走马灯由哪几部分组合而成?各部分有哪些形状吗?

2、感知和体验:宫灯给你什么感觉?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

3、探究彩灯的审美情趣:吉祥图案、鲜艳色彩、实用性。

三、发展主体:

1、交流:把自己带回来的彩灯与同学交流,互相启发,体会分享的快乐。

2、构思:选什么材料?怎样折剪才能设计出独特的外形?

3、添加:添加些什么形状可使彩灯外形产生变化?

4、镂空:怎样进行图案设计与镂空,能产生节奏感或对称美?

5、装饰:色彩怎样搭配,点线、面如体表现才好看?

四、评价建议:

1、先小组评选,再集体交流

2、展示作品,学生互评。第16课指偶真好玩

教材类型:造型 表现 课时: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设置情境,使学生从有趣的指偶故事表演中,体验到设计活动的乐趣。

2、学生积极探索指偶的绘制,并能借助指偶充分表现爱好与情感。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能乐于表现个性。教学重点:

1、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拓展学生的丰富想象,使学生能积极地投入设计制作表演活动。

2、通过学习,学生乐于借助指偶表达自己的情感、爱好。教学难点:

1、使学生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把联想与制作设计完美结合。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设置情境,激发兴趣与联想。

趣味指偶表演的寓言故事,配上乐曲,但不配词,让学生自编故事情节,并描述故事。提问: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谁愿意讲给大家听?

学生描述情节,鼓励对画面仔细观察想象的孩子,鼓励学生对画面提出质疑并相互讨论。

2、讲授新课:

(1)设疑问“你们知道,画面中这些好玩的指偶是怎样做的吗?它们有哪些有趣的特点?” 学生分小组讨论,发表意见,并作出本小组的讨论草稿,有不同意见和不同想法的进行当场实践,各小组不断比较改进设计方法,共同参与探讨指偶的基本制作方法。教师指导鼓励大胆设计和有创新思路的学生。

(2)设疑问“大家知道了指偶是怎么做的,怎样让的指偶变得更好玩有趣?”

学生再次分小组讨论,给予孩子更多的联想空间,在充满激情的气氛中学生能无拘无束的议论设计心中想要的指偶。教师从指偶的形状、色彩、表情等方面充分启发学生思考。(3)提出疑问“你们联想的指偶可真不错,你们能做出来吗?能让这好玩的指偶表演有趣节目吗?”

学生根据联想的指偶设计,根据自己的意愿,可以是分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是自己寻找合作的伙伴、可以是独立完成,创编故事情节。(4)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学生作业不规定内容,由学生自由组合选择,完成创编的内容,教师对学生有疑问的地方给予指导。

(5)学生表演:学生表现,师生共评。

学生把完成的作品,摆上讲台,采用自己乐于方式描述作品。对作品有创意,表述生动有趣的学生给予肯定,并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使其兴趣更高涨。

第17课 我心中的太阳

教学目标:

1、运用线条、色彩表现自己的想象—我的太阳,激发学生大胆想象、涂画兴趣。

2、学习简单表述作品形、色与意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自我评价能力。

3、以喜欢动手涂画为宗旨,激发学生作画兴趣。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请家长说说“我的太阳”,给家长说说“我的太阳”。

舞曲“种太阳”光碟。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歌表演“种太阳”。(情景创设,激发想象)。

播放VCD影碟,教师带领学生边唱边舞,进入愉快的课堂学习之中。师:“小朋友跟老师一起边跳边想歌曲中说些什么?(唱跳两段)。

2、师:“请小朋友说一说,歌曲中说些什么?”,提请2—3名学生讲述。

3、教师概括学生表述内容,点题:“小朋友,假如让你种太阳,你想有一个什么样的太阳?

板书: 我心中的太阳

二、新授

1、师:分四人小组各自说说“我(自己)的太阳”。(约3分钟交流讨论,激发想象)。

2、师:“请四人小组的代表说说‘我的太阳’”。提请3位同学讲述。

3、师:“听了小朋友说的‘我的太阳’,各自不同,很有想象力、很有趣。那么,现在请小朋友把自己想象中的太阳画出来。”

4、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作画。个别指导绘画要领:图画大些,不宜太小,用色大胆。

5、学生完成作业后自己将作业贴在黑板上,相互欣赏、激励。

6、简单自我评价。教师抽取有代表性的3—5幅作业,通过实物投影放大观赏。师:“请XX同学说说自己的太阳”。教师在学生表述过程中从绘画作业的形、色、意方面因势利导,27 如:为什么用这种颜色?为什么是这种形状?这些图画表示什么?等等。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表述适时运用优美的语言给予概括,感染鼓励学生。

三、小结:

师:还有许多小朋友的“太阳”画的都很有趣,没有来得急讲给同学们听,下课后互相说说。回家让爸爸妈妈看看,问他们看懂了吗?讲给他们听听。

第18课 月亮的故事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教学将借助有关月亮的传说、故事、童谣、歌曲等,引发学生对月亮的无尽遐想,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创作,尽情表现《月亮的故事》。具体教学环节是: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启发构思、欣赏感受;自主表现、合作表现;交流评述、综合评价。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形、色知识进行自由的、无拘束的表现。2.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3.激励学生成为探索太空的有志者。教学难点:

激活学生的想象力,画出人和月亮之间的关系、有趣的故事,创作生动活泼的画面。解决难点的措施:

创设情境,讲月亮的故事,读童谣,看录像,听歌曲,欣赏有关美术作品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录像,听音乐,创设情境观月亮。2.讲故事,念童谣,激情涌动想月亮。

二、揭示课题,看课本

读一读:月亮是地球的好朋友、地球的卫星。

月儿在云朵里穿行,她有很多美丽的故事,我们也来说说,好吗?

三、启发构思

调动学生的记忆、想象,分小组议论、交流关于月亮的故事、传说、儿歌、人类登月等。还可让学生上台讲讲人类与月亮之间的关系等。

四、欣赏感受

借助教材中的图片及学生作品,开阔学生的创作思路。同时教师渗透构图、形、色知识教育。

五、创作表现

创作形式:自主方式、合作方式。

可以个人尽情宣泄情感,表现出人和月亮之间的美好关系。也可以几人合作画一幅《月亮的故事》。可采用拟人手法进行表现。表现方法:可绘画,可剪贴,可手工制作等。作业要求:发挥想象,大胆表现《月亮的故事》。

六、教与学的评价

从教学目标、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等方面作综合评价。

采用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交流创作感受,评价作业效果。评价活动还穿插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以激发学生的表现热情。

七、总结回顾

我学会了什么:我能凭想象画一个美丽的月亮。我能与同学合作画出《月亮的故事》。第19课雪 孩子

一、教材分析:

1、《雪孩子》是拟人化色彩的童话故事课题,适合低年级,但是,南方出生的孩子,对雪大都没有亲身的经历和体验,印象不深刻,感性认知较模糊,因此需要提供感性认知的材料,提高学生对雪的认知水平。

2、在学生对北方冬季雪的认知体验的基础上,创设情景,以教师引导学生观看雪景,引入主题《雪孩子》舍己救人的感人故事,激发孩子学习《雪孩子》的感人精神,让雪孩子的美好形象深印于孩子心灵,进而激发学生的绘画创作灵感和进行美术造型表现的兴趣和灵感。

二、基本理念

1、通过《雪孩子》舍己救人的感人故事和艺术形象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引导学生在雪孩子的故事情景中感受和体验雪的特性,以及雪孩子由来和艺术形象等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环境、热爱他人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在情景中体验、探索、发现和创造,并通过多维的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互动为主体,借助电教多媒体等手段进行启发、探究等直观教学,让学生全程体验美丽的雪景世界。学习方法

情景中体验感受美,合作绘画中体验创造美,评价中回味美,师生互动中享受美。

四、设计构想

根据南方深圳沿海移民城市的学生对雪的认知参差不齐的特点,采取情景教学,尝试全程体验的师生互动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促进和发展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五、目标任务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认识雪的特性,体会用不同的绘画造型艺术手段表现“雪”和“雪孩子”的形象,并能用不同的绘画语言创造美丽的雪景世界。

2、过程与方法:结合季节教育,围绕“雪孩子”的故事,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与教学的设计,展开美术教育活动,以小组合作师生互动为主体,运用多种绘画造型工具和语言,尝试实践创作,体验创作活动的乐趣,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操作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学习态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雪孩子”舍己救人的感人故事,认识雪的特性,并通过与人合作学习,激发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培养大胆想象、敢于创新描绘美丽的雪景世界的情感。

六、重点突破

体验和认识雪和雪孩子的特性及造型。

七、难点突破

“雪”及“雪孩子”的造型和消失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八、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沿海版教材第1册、彩笔、水粉颜料、彩色卡纸、大张图画纸、剪刀、有关图片和网络课件资源、磁贴、奖品。

2、学具准备:沿海版教材第1册、彩笔、彩色卡纸、剪刀、收集有关资料等。

3、课前准备:学生了解有关雪的知识。

九、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认知体验

(1)屏示:动画片“雪景”,引入主题

教师启谈:寒冷的冬夜,当你进入了甜美的梦乡时,冬姑娘悄悄地提着花篮向人间撒下了洁白的雪花。清晨打开门窗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 屏示:动画片“下雪效果”,(2)屏示:图音并茂的《雪孩子》童话故事;(3)屏展:小组讨论议题;

*雪是怎样形成的?雪的形状、颜色是怎样的? *雪孩子是怎样来的?*雪孩子形状、颜色是怎样的? *雪孩子为什么不见了? *你喜欢雪孩子吗?为什么?(3)学生分小组自由讨论以上论题

(二)师生互动、深入体验

1、师引生表述“雪”的特点

(“雪”是银白色的,在阳光下会闪闪发光,形状有粒状的、片状的、六角形的等等,落到地上、房子上、树上是一层层的,落到脸上冰冰的、凉凉的、冷冷的,放在手里很快会融化,踩到厚厚的雪上有时会发出咯吱的声响,雪还可以团成球状,小雪球放到雪地上能越滚越大„.)

“雪”还可以用来堆雪人、玩雪雕、制作各种艺术品。如:在我国的东北哈尔滨市每逢冬季就举办大型的冰雕艺术展览,冰雕艺术品种、形状琳琅满目、丰富多彩,吸引了中外无数的游客。

2、师引生表述“雪孩子”的由来;

3、师引生议论:“雪孩子”为什么不见了? *生自由表述,发表见解;

*师:你们想不想听一听智慧老人的声音? *电脑播放“智慧老人”的录音

4、师引生议论:你喜欢雪孩子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感受和体会。

5、了解“雪”与“雪孩子”的结构形状;(1)、屏示:“雪”与“雪孩子”结构图片 师生议论“雪”与“雪孩子”的结构形状(2)、学生拼拼、摆摆、画画

2名学生上台在投影仪上用自己喜欢的绘画语言工具为“小雪花”、“雪孩子”造型设计。

6、师引生创作:现在冬天又来了,在银白色雪的世界里,我们又可以与小雪人一起玩了,那么,我们分工合作,创作一幅 “美丽的雪景世界”,和小雪人一起快乐地玩,快乐地唱,快乐地跳吧!

(三)实践作业、创作体验

1、学生分组合作画“美丽的雪景世界”

2、每组选代表上黑板合作画“美丽的雪景世界”

3、屏示:作业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色彩画、剪、贴等方法,大胆创作“美丽的雪景世界”;(2)与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完成作品;(3)画出自己对“雪”的认识、感想和希望;(4)对“雪”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5)能大胆创作,画出生动有趣的“美丽的雪景世界”

4、播放情景音乐,学生进入创作(1)播放《小雪花》或《雪孩子》音乐;(2)师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创作兴趣;(3)电脑屏示:《小雪花》动画背景

5、教师巡视指导并进行个别针对性的记忆和想象。

(四)作品展示、享受体验

1、学生小组展示作品,简谈创作体会;

2、小组交叉参观交流,互相评价作品;

3、评选:(1)演说“棒棒军”;(2)兴趣“棒棒军”;(3)色彩“棒棒军”;(4)创意“棒棒军”;

31(5)“雪孩子”勇士“棒棒军”;

4、邀请观众、领导、嘉宾为获奖“棒棒军”颁奖;

5、获奖“棒棒军”授奖

(五)携手激励、回味体验

师引学生总结全课,谈谈自己的收获或感受, 回味教学中的全程实践体验,引出:(1)大自然中的四季都是十分美好的,冬天虽然寒冷,但却能锻炼我们不怕严寒的精神,雪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保护庄稼,杀死病菌,滑雪,堆雪人,打雪仗,玩冰雕等„„.因此,我们要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2)从<<雪孩子>>故事中,我们懂得了团结友爱,智慧勇敢,关心自然、关心环境、关心他人的精神。

(六)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师提议:我们重新做个 “雪孩子”吧!(放<<雪孩子>>的音乐)教师,师生在一种欢快的音乐声中按节拍舞蹈,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强化体验)

第20课 遥远的星空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的星空知识。

2. 会用画(或制作)出的各种星球、星星装饰环境。3.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重点:

了解、认识星球,想象表现它们。教学难点:

对遥远星空的认识、理解。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播放一段有关宇宙、太空的小电影。(或图片)

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段小故事发生在哪里吗?(太空„„)你们还知道宇宙中有什么吗?(太阳、月亮„„)

2、对了,在太空中有数不清的星球。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我们便会看到天空中有无数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它们那么小,小朋友,你们知道那是为什么吗?(因为它们离我们太远了„„)

3、对,它们离我们确实非常遥远,今天我们就来表现遥远的星空。

4、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认识、了解星球形状。

A、小朋友,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课件出示地球图片)

B、其实,宇宙中的星球都是圆球体的,它们在太空中按照自己的轨道有规律地运行。(课件显现宇宙中星球运行图)

C、根据课件图让学生认识地球、月亮、太阳、木星、海王星、火星„„等星球在太空中的位置、形状及运行轨迹。

2、启发联想:

A、小朋友,你们知道地球上有什么吗?

(山、海、河流、陆地„„)出示地球仪,简介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含义,不同的线条代表不同的含义。

B、宇宙中有数不清的星球,我们用肉眼是看不清它们的,小朋友,我们现在来想象一下,在你的心中,太空中的星球会是什么样的呢?(指导学生讨论、谈自己的看法。)

3、如何表现:

A、出示一气球,假如这是我们的星球。B、画上我们心中想象的花纹。

C、课件出示范品,指导学生欣赏各种漂亮的星球。

4、星空的点缀:

A、我们的星球这么美,如果再配上一闪一闪的小星星那就更美了。(教师随即剪出几种不同形状的小星星)

B、课件欣赏有各种星球及闪闪星星的太空图。

5、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可分成几人一小组共同完成,有的画星球、有的剪各种星星。

三、游戏表演:

全班同学一起用自己的作品作道具,和老师一同根据歌曲《闪烁的小星星》的节奏来表演。(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空放光明,好象许多小眼睛„„)

四、作业评价:

1、各小组相互欣赏各组的作业,以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

2、共同评选出哪一组的作业最有创意。

第五篇:岭南版小学美术第三册(范文)

民间玩具世界

教学重点:

感受民间玩具造型、色彩特点与审美情趣。教学难点:

能用语言描述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教学过程:

1、活动一:教师问:“你发现什么?它们叫什么?” 欣赏课本提供的玩具图例,找出它们的名字。

2、活动二: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A、教师提供“泥、纸、竹、皮、面、木、布”等多种材料,让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B、感受民间艺人心灵手巧及民间艺术特色。

3、活动三:它们“想说”些什么?

A、让学生讨论民间玩具的产地、寓意及有关的故事。

4、活动四:民间玩具美在哪里?为什么?

A、提供描述的感觉词语(如:材料美、装饰美、对称美、质朴、饱满、逼真),玩具中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 B、民间玩具造型、色彩特点与审美情趣。

5、活动五:学习民间艺人,可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小玩具或描绘自己感兴趣的民间玩具。

6、布置作业。

A、尝试收集大家画的民间玩具。B、布置师生共同收集民间小玩具集市。

玩具世界

第 一 课 时 教学重点:

能说出现代玩具的造型、色彩、花纹、材料、玩法等特点。教学难点:

比较民间与现代玩具的造型、色彩、花纹、材料、玩法等特点的异同。教学过程:

1、活动一:分享与表现。

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带回来与同学分享,并向大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如何玩? 同学们都毫无拘束的交流玩具玩,并且大胆的探讨玩具的特点。

2、活动二:发现与探秘。

我们来到什么地方?你发现了什么?它们叫什么?谁知道他们的故事?它们会动、会说、会唱的秘密在哪里? 通过讨论他们踊跃举手回答问题。

3、活动三:欣赏与描述。

选一件自己喜欢的民间玩具,说说玩具给你什么感觉?什么地方使你这种感觉?

4、活动四:比较与探究。

A、选一件自己喜欢的民间玩具与一件现代玩具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B、探究现代玩具逗趣与科学益智结合的特点。C、探讨玩具功能与审美性的双重作用。

第 二 课 时

5、活动五:创作与评价。

A、用线条设计自己喜欢的、想象中的现代玩具; B、布置小玩具画展。

C、提出评价要点,引导评价。D、教师小结。

第3课 我的玩具伙伴

教学重点:多角度观察与表现玩具。

教学难点:运用绘画工具,多角度表现玩具。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1、活动一:分享与观察。

说一说:我的玩具伙伴给我带来的快乐。

看一看:我的玩具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同学的玩具又是什么形状组成的? 摸一摸:我(你、他)的玩具是什么质感?

想一想:看课本,思考小作者是如何表现玩具伙伴的? 2小组汇报。

第 二 课 时

1、动二:欣赏与发现。

看一看:大师想说些什么?作品给你什么感觉?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受?大师然后表现物象的?在小朋友的画中,你发现了什么? 想一想:我哦准备向大师、小朋友学些什么?

2、活动三:创作与评价。

想一想:我准备用什么工具、材料表现我的伙伴?

画一画:玩具的正面、侧面、背面、、、、、、各有什么形状组成?用什么表现它的质感?

评一评:谁的玩具画得最可爱?

4、恐龙回来了

教学目标:运用造型元素表现恐龙的外形、色彩、花纹特征。

过程与方法:在探讨中,了解远古动物的故事;在比较中,找出恐龙的基本形;在想象中,大胆的描绘心中的恐龙世界;在创作中,探讨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及画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爱科学、爱大自然的情感。重点:画出恐龙的形态特征。难点:画出画面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教学过程:

1、活动一:了解恐龙

①观看录像光盘《恐龙世纪》,引导学生走进远古时代。

②引导学生根据所掌握的恐龙资料,找出各种恐龙的生理特点、活动特点,分析恐龙的外形特征(头、身、四肢、尾、皮质、花纹及其功能)

③尝试从恐龙的外形、结构中,找出基本形;观察恐龙的基本形,找出不同的地方。

④根据“基本形”进行想像变化,创作“天上飞、地上走、水中游”的恐龙形象。

2、活动二:联想与构思恐龙的故事(与音乐、语文学科结合)。

①创设音乐情景: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②描写恐龙的诗:以恐龙的特点,激发创作思路,如:小角龙,头长角,刺敌人,保自己。”“大梁龙,个子高,身体长,头一扬,尾一扫,吓得敌人转身跑。”“小结龙,披盔甲,爱爬行,像坦克。”等等,激发画面联想。

③激发想像:拟人手法(“恐龙一家”、“恐龙种花”、“恐龙杂技团”、“恐龙先生”),我与恐龙(“我与恐龙去旅游”、“我与......”),描绘场面(“恐龙回来了”、“恐龙运动会”、“恐龙妈妈在孵蛋”......)

3、活动三:创作恐龙故事。

探讨1:恐龙在想什么?想想它的动态、神态?

探讨2:主体与背景关系,想想,先画什么?后画什么?被遮挡的部分怎么办?

4、活动四:展示与评价。

①提出作业要求:能运用造型元素表现恐龙的外形、色彩、花纹特征;发挥想像力,个人或小组合作描绘自己心中的恐龙世界。②出示作业评价要求:想像力丰富;画面生动有趣。③小结:我学到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

巧救小昆虫

教学重点:发挥想像力,为结局描绘一个画面。教学难点:画出与连环画有关联的结局画面。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1、阅读与思考。

教师问学生达尔文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们从哪里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谁?(请同学把自己找到的资料汇报给大家听)。师出示以下几个小问题:

猜一猜:达尔文说了一句什么话?昆虫会飞到哪里? 想一想:四幅画有什么特点?文字与描绘有什么关系?

2、观察与发现。

找一找:达尔文为什么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他有什么成就与贡献? 看一看:课本中描绘了什么昆虫?它们各有什么形态、色彩特点? 想一想:达尔文如何救出小昆虫? 让同学们讨论编出故事,教师指导。第 二 课 时

3、联想与创造。

说一说:小女孩手上的昆虫是什么形状、颜色?

想一想:小开创到哪去了?(激发联想——有趣、有意思、有常见的联想)主体物与背景产生遮挡关系时先画什么,后画什么? 做一做:选择什么材料用具表现?

4、分享与评价。

提出评价目标:谁画的小昆虫最新奇?谁画的故事结局最精彩? 在小组说说,小昆虫的结局。选出最精彩故事结局在班上展示。

可爱的玩具蛇

教材分析:

教材以“制作会跳舞的玩具蛇”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并通过欣赏“生肖蛇”邮票,让学生感受蛇“圆而细长,没有四肢”的形态特征,感受其色彩强烈对比、传统的花纹装饰的美感,感受其内涵。让学生感受以蛇形象设计的平面与立体造型,激发学习兴趣,突出本课“蛇的立体造型设计与装饰”的教学重点。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运用造型元素和手工立体造型方法设计制作“玩具蛇”。

2、过程与方法:①在欣赏中感受作者创造美的情感;②在尝试材料妙用中,发展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美术与科技结合的简单道理;在分享中感受成功乐趣。教学重点:

从平面到立体的设计、装饰过程。教学难点:

① 材料的选择与妙用; ②纸蛇会跳舞的科学原理。

兴趣点:会跳舞的玩具蛇,科学童话故事。观察点:用什么材料设计制作玩具蛇?

教具准备:各种材料制作的玩具蛇。相关工具材料。课件。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新课。

讲“糖葫芦”、“可爱的冰蛇”两个故事并欣赏画面。欣赏课件里的蛇,你认识哪几种蛇?

蛇有什么形态特征?(三角形的头,圆而细长的身体,尖尖的尾巴)

以平面与立体表现的玩具蛇和生肖蛇给你什么感觉(可爱、雅致、有趣、夸张、拟人)

想一想,蛇怎样变,形象才可爱?

二、设计玩具蛇。突破难点。

欣赏老师手中各种玩具蛇,猜一猜,它们是怎样做出来的?

找一找哪些材料像蛇,具有能弯曲、圆而细长的形态特征。哪些材料经过组合,能设计玩具?

试一试:参考教材的制作步骤。也来设计制作一条玩具蛇。想一想:如何装饰才可爱?

三、玩一玩,为什么蛇会跳舞?注意蛇身体的弯曲度与长还有风力短能影响蛇跳舞的快慢。

想一想:小博士的话,玩一玩,这些玩具为什么会动? 讲一讲,有什么样科学道理?

四、评一评:谁做的蛇最有个性,与众不同?

会跳舞,添上漂亮的花纹。造型、色彩花纹、材料的选择与众不同。

美丽的叶子

教材分析:

叶子是学生司空见惯的自然物象。本课以“形态色彩美的叶子”导入,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身边不起眼的事物,观察叶脉由粗到细、逐级分*、有组织的线,而体验自然界线性物象;通过对马蒂斯的作品的欣赏,让学生感受大师其对比的色彩,粗犷的线条,夸张变形的表现物象形态的艺术手法,激发学生大胆运用造型元素表现自己对叶子的感觉。并通过拓印、线描、色绘、剪贴等欣赏与练习,体验各种材料工具技法表现的艺术效果,目的是引导学生开拓材料工具视野,鼓励学生在尝试探究各种方法、技能的同时,体验叶子的形态美、纹理美和自然美。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综合运用各种平面造型元素和技能表现叶子构成的画面;感受叶子网状纤维纹理的美感。

2、过程与方法:在比较中,体验叶子的形态美、纹理美;在尝试中,体验拓印、线描、色绘、剪贴的不同美感;在展示中,体验创造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尝试发现的乐趣;关注身边不起眼的自然物象。教学重点:

尝试与运用线描、色绘或拓印表现叶子形态美、纹理美。教学难点:

运用色彩对比和有趣的排列,表现叶子的构成。兴趣点:

比一比,认拾的叶子形状美、色彩美;观察叶子的网状纹理。观察点:

叶子的形状与纹理;体验拓印的尝试过程。教具准备:

师:课件;线描、色绘、拓印、剪贴叶子的范作若干;各式各样的树叶;相关用具。

生:收集各种树叶。剪刀、胶水、白纸。

教学过程:

一、引趣设疑,导入新课。

出示马蒂斯的作品,取画中一物象让学生猜:这是什么?这幅画给你什么感觉?(从色彩、形状、夸张、变形等方面)你知道画家马蒂斯和他的故事吗?作品中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马蒂斯,也来把我们对叶子的感觉表现出来。板书课题。美丽的叶子请学生仔细观察收集的叶子,讲一讲各种叶子的纹理有什么不同,让我们学学小昆虫,飞到树上看看这些叶子吧。欣赏课件。

二、比较发现,突破重难点。

1、看一看:提供范画,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自主在尝试中找出各种材料工具表现的技法,激发探究兴趣。如有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可简要演示,如拓印方法。

2、比一比: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落叶,小组进行对称式或均衡式的排列(感受形式美),看有多少种排列方法。

三、求异创新,创作作品。

你准备用哪种方法来表现叶子?提供作业要求内容:

1、基本要求:运用点、线、色表现一幅“叶子的画面。

2、较高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表现一幅叶子的画面。

3、个性探究:尝试多种材料和技法,创造性地表现叶子的画面。

四、学生作业。

五、评价拓展,体验尝试发现的乐趣。评一评:谁画的叶子最美?,谁用了新的工具材料来表现美丽的叶子? 谁的纸屑、叶屑收到了垃圾袋里?

8.想象的鲜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运用造型元素,描绘出线条流畅、平涂均匀的想象中的鲜花世界。

2、过程与方法:① 在欣赏中激发联想; ② 在比较中感受小画家的创造性想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鲜花的形态美、色彩美,激发学生对生活美的追求。在爱护花草树 的过程中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造型元素,大胆表现心中花的世界。教学难点:能从花的形态、色彩特征进行创造性想象。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猜一猜。

2、说一说:你认识哪些花?

3、出示课题:《

8、想象的鲜花》

二、欣赏与想象:

1、讲故事。

2、欣赏花的图片。(演示课件)

① 说一说:花的形态,色彩是怎样的?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②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编一个简短的花的小故事)

3、对比欣赏书本的想象绘画与制作图例,(形态、色彩、想象内容)讲解不 同的表现方法。

4、欣赏课件的想象绘画,引发想象。

三、造型与表现:

1、根据一幅你认为最美的花或花的特点、形态展开联想,画一幅想象中的鲜花世界。

2、学生绘画表现。(播放音乐和图片)

四、评一评:

1、你学会了什么?你最喜欢什么?

2、谁的想象力最丰富?谁画的花故事最精彩?

3、进行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给树爷爷画像

教材分析:

树木,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礼物,本教材通过画“树”,不但让学生学会观察、记忆与创作,更重要的是从小懂得注意保护树木,保护好生态环境,是本课的设计意图。

运用粗细、疏密的线条表现大树的纹理,是本课重点。教学重点:

运用线条表现大树纹理。教学难点:

运用线性感受,进行大树纹理的表达及画面的构图美。兴趣点:

树爷爷的故事,想像中的树爷爷。观察点:

树的纹理产生的形式美感。教具准备:各种树的图片。教学过程:

一、知识迁移,导入新课。

1、说说自己的爷爷是什么样的,课题前面加个树字,树要有多大才会被称为爷爷?

了解一些树的自然知识。(树的年龄怎样算,树的寿命有多长)知识链接:

把一棵树的树干锯断,就能看到树干横断面上有一圈一圈的年轮。年轮一深一浅的两圈是树的“一岁”。这样两圈两圈的数,数完的数字就是树的年龄。寿命在百岁以上的树木有很多,杏树、柿树能活100岁,柳树、葡萄树能活 150岁,苹果树能活一两百岁,梨树能活300岁,松树能活1000岁,银杏树能活3000岁,巨杉树能活4000岁,猴面包树能活5000岁,最长寿的世界树爷爷大概要算北非加得群岛的一科龙血树,活了8000岁。

2、感受树苍老、古朴等形态特征。

提供老树、小树图片进行比较:树爷爷的纹理有哪些特征?

①想像:树爷爷外皮像层层的鱼鳞、像长满瘤子的怪兽、像干裂的木地板、像爬行的小蛇。像老人的胡子、像老人突出的筋骨、像老人饱经风霜的

② 线的想象:找找树皮上的直线、弧线、波浪线、柔和的线、紧张的线、旋转的线、斜线、流畅的线、断断续续的线、网状的线。

二、课堂发展,画画树爷爷。

欣赏课本图片,你觉得哪幅画最能表现树爷爷的样子?

运用什么线表现“和蔼的树爷爷“凶恶的树爷爷”“滑稽的树爷爷”如何排列、组织线条,才能使画面产生“形式美”? 画一画:看谁的“树爷爷”画得最有趣?

三、展示交流,相互评价。

自评与他评同学们的课堂作业:树干有粗细、纹理有变化、画面较饱满。

我家的菜篮子

教材分析:

通过绘画,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美,是本课设计意图。教材以一幅色彩鲜艳、具有真实感的蔬菜照片导入本课,激发学生对“我家的菜篮子”的回忆,如蔬菜名字、营养、外形、色彩特点等,体会父母的关怀,生活的美好。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运用线条或色彩表现“菜篮子”与“蔬菜”的形态、色彩特征。

2、过程与方法:①在欣赏中,体验大师对生活美的感受;②在摆设中,体验构图的美感;③在探索中,体验多种物体的前后遮挡画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关注日常生活美,培养环保意识。教学重点:运用线条或色彩表现菜篮子的形态与色彩特征。教学难点:多种物象的前后遮挡关系。

兴趣点:畅谈我家菜篮子,蔬菜摆放构成的活动。观察点:“菜篮子”的形状、色彩及前后遮挡的特征。教具准备:各种蔬菜模型、实物,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法,导入新课。

我家喜欢吃什么菜?(从蔬菜名称、形状、色彩、质感、营养几方面说说)欣赏课本范画,大师画了什么蔬菜?这些蔬菜有什么形态、色彩特征?

二、摆一摆:学习构图。突破难点。

出示准备的各种蔬菜的卡片,让学生在黑板上摆一摆,归纳总结: 如何摆放画面才好看?先摆大的主体物,再添小的搭配物。形状大小前后搭配,色彩搭配美不美?

三、把黑板上摆放的蔬菜画一画。怎么画才能表现前后遮挡?

先画前面的蔬菜,再画遮挡的蔬菜。

先画主体物(注意留出前面物体的位置),再搭配其他物体。

四、拓展延伸,学生创作。

加上篮子应怎样画?可以有几种画法? 教师演示讲解几种篮子的画法。

提请学生注意:菜装在篮子里怎样既可以看到菜又可以用到遮挡的画法。篮子外面可以画些菜以求画面饱满。

五、展示评价。

11节日的餐桌

教材分析:

中国饮食文化,以其“色、形、味、香”驰名中外。在节日里,家家户户围坐桌旁,品尝佳肴,感受节日的欢乐,是中国节日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记忆创作的内容,引导学生感知中国饮食文化,体会生活美的情趣。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运用造型元素,绘画“形美、色美”的中国佳肴。

2、过程与方法:

①在收集资料中发现中国美食很讲究“形与色”; ②在记忆想像中体会生活的美好; ③在共同创作中感受合作的愉快。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合作设计一桌美食佳肴;体会生活美。教学重点:节日美食的记忆想像创作。

教学难点:如何描绘记忆中的美食形与色的细部特征。兴趣点:记忆和欣赏中国地方特色的佳肴美食。观察点:节日餐桌上的美食与色彩。

教具准备:课件;准备一张节日与家人一起共餐的照片。教学过程:

一、回忆节日景象,导入新课。

过节了,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哪些活动?

想一想:节日餐桌上有什么美食?味道、形状和色彩怎么样? 小组互相欣赏大家从家里带来的照片,讲一讲节日秩事。

二、欣赏课件,了解中西美食。中西美食的比较。

找出中国美食“形与色”的特点及美食照片。

讨论中国各种节日美食特点:如中秋节,有月饼,表示团圆;春节有鱼表示年年有余等。

三、创设节日情境,设计中国美食。

中秋节来到了,我们每人设计一盘美食,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组合成一桌佳肴。提示:形美的设计:佳肴及容器。色美的表达。共享美食:

桌布的色彩怎样配菜才好看;

各小组怎样摆设自己的美食?将每盘菜剪下来,分组摆放,看是用对称式还是均衡式摆设。

各组互相参观“品尝”。体验愉快心情。

12泥器皿

教材分析: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感知陶瓷是我国祖先的重大发明之一,它不但是生活用品,也是独具特色的艺术品。通过动手手尝试实践,掌握泥板成型法、盘泥条法和手涅法三种器皿成型法,进行构思与创作,发展形象思维和动手能力,是本课设计意图。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陶器皿”的形态特征,并能运用“器皿成型”法进行“中空”的器皿构思、制作与装饰。

2、过程与方法:①在触摸中感受器皿的造型、质材特点;②在浓度中探索“器皿成型法”③在创作中感受具象与抽象的艺术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知道中国陶瓷是我国古代重大发明之一,并对中国陶瓷产生兴趣;②能发挥想像力进行创新表现。

教学重点:掌握“手捏法、盘泥条法、泥板成型法”三种“器皿成型”法。教学难点:

1、泥条盘高的技法;

2、创意构思与创作。

兴趣点:

1、锷鱼器皿;

2、鬼脸器皿;

3、小组合作创作一组器皿。

观察点:器皿的造型、色彩、花纹特征;

2、具象与抽象器皿不同的艺术风格。教具准备:各种器皿,橡皮泥器皿,橡皮泥,课件。教学过程:

一、欣赏器皿,导入新课。

看看生活中的器皿,归纳出器皿的含义:盛东西的日常用具。

想一想陶瓷是怎样形成的?课文中《橡皮泥餐具》中哪些是“器皿”? 比一比,古汉代陶艺与现代陶艺有什么异同与作用?(感知陶器皿生活用品和艺术品的特征,从造型、色彩、花纹特点等方面来说)

二、学习三种器皿成型法,突出重点。

看一看:书上介绍的三种器皿成型法(手捏法、盘泥条法、泥板成型法)能看懂吗?(欣赏课件演示步骤)

说一说:我喜欢哪一种方法?我掌握了哪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合制作什么泥器皿?

做一做:选择一种方法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器皿。

三、课堂延伸,突破难点。

看一看:现代陶艺与鳄鱼器皿、鬼脸器皿有什么异同?(相同:盛东西,不同:具象与抽象造型)

想一想:如何把刚才制作的“器皿”进行添加,变成具象器皿?(动物、植物等)如何抒“器皿”进行“点、线、面”装饰,表现美的造型? 教师演示“镶色法”“与混色法”。

四、展示评价。

进行一个器皿展览,评出最有创意的作品,请说说你是运用什么器皿成型法和艺术手法表现器皿?美在哪里?

13、小泥人和泥面具

第一课时 小泥人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了解立体雕塑头型的基本常识——基本形与附属形。用瓶子和泥条组合成的头像为基本形,五官和头发为附属形。掌握搓泥条,用泥条缠绕瓶子,并采用捏、揉、粘、抹等技法进行像的造型创作。

2.隐性内容与目标:感受美术创作的乐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学习立体雕塑的基本知识。作品新颖生动,富有美感。学习材料:本课教学所用材料,除胶泥、彩泥、纸黏土外,还可以用面粉加水粉颜料用水和起来使用。教学过程:

(1)布置学生感受搓泥条方法。

提问:①搓泥条有几种方法? ②说说搓泥条时双手是怎样配合的?(2)体验用泥条缠绕瓶子。

提问:怎样缠绕泥条才能又快又好?学生分组独立或二人合作缠绕瓶子,由两组学生代表总结成功的经验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3)五官、发型设计。①欣赏图片资料。②布置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所见、所想的五官和发型。

(4)布置学生完成头像作品。教师巡视辅导。(5)展示作品,小结讲评。

第二课时 泥面具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纸弹簧的基本折叠和制作方法,创作有趣的玩偶形象。

2、制作各种有趣玩具和玩法。

3、结合纸弹簧的形态特征,创作有趣的玩偶形象。

二、教学重难点:

1、用橡皮泥制造面具,创作有趣的玩偶形象。

2、制作各种有趣玩具和玩法。

三、教具准备:橡皮泥、面具

四、教学过程:

课题导入:出示几个“蹦蹦跳跳”的玩具实物,用故事表演的形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由此导入新课。新课教学:

1、板书课题,说明教学目的要求。

2、探究质疑,把玩具分给学生。学生看看这些玩具是如何制作而成。

3、演示制作立体人物造型的基本方法和制作步骤。

4、尝试制作纸弹簧。

5、交流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

6、综合制作,设计制作各种有趣的玩具和玩法

7、欣赏评价。

8、表演游戏。

三、布置作业:设计各种有趣玩具。

14无敌孙大圣

教材分析:

孙悟空是学生喜爱的神话人物,他那火眼金睛、及七十变的本领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教材以这一兴趣点,以“无敌孙大圣”为题,以人物形象创作和活动画页设计为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剪裁”与绘画表现的过程中,培养设计意识,发展创新思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感受孙大圣的艺术形象,并运用造型元素、基本形的组合方式表现孙大圣;②运用折、剪、粘贴、绘画手段,设计活动画页。

2、过程与方法:①在观察中学会“以形观物、以形表物”的方法;②在欣赏中,找出孙大圣的艺术形象特点;在作业的“变身形象”中找出孙大圣的特征,启发创作思维。③在合作创作中,探讨“活动画页”的整体设计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喜欢孙大圣的形象;②能与同学一起设计“活动画页”。

教学重点:能在活动画页上表现孙大圣的形象。教学难点:

① 把想像中的人物通过绘画形式表达出来; ②剪、折设计与画页人物表现的统一。兴趣点:

① 活动画页;

② 孙大圣的变身形象的联想; ③孙大圣的故事。观察点:

①孙悟空的形象、色彩、服饰特点; ②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经典故事与画面。教具准备:活动画册,图片。教学过程:

一、欣赏孙悟空道具、形象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孙悟空”局部图片,23

猜一猜:他是谁?激发记忆联想。

说一说:①你怎么知道他是孙大圣?(抓住孙悟空的形态、色彩特征)②孙悟空的脸部有些什么形状、色彩、,作者如何表现他的“火眼”与“金睛”? 让学生学习以“基本形”组合物象的方法进行观察与表现。如用“葫芦形”表现孙悟空的面部,用红色的桃子形表现“火眼”,用渐变式的环形和黄、黑、白三色表现“金睛”,用红色的半圆形表现嘴巴------

2、欣赏课本图片,说一说孙悟空七十二变的故事;

二、课堂发展,激发联想。

1、孙悟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孙悟空在今天会变成什么形象?在干什么?

2、如果画出来,抓住什么特征进行变化?变成什么形象才有趣?(形象变、动作变、服饰变)请几个小朋友表演一下孙悟空的各种动作。

3、那是什么?书上的小朋友在看什么?(活动画页)想一想:①头部、身体为什么分开?②一张对折纸可以画几个孙大圣?③几张对折纸如何粘贴在一起?翻一翻:有什么发现?(利用孙大圣头部与身体的多种搭配,使画页产生千变万化的形象。)

指导学生在设计制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如何折、剪才能使画页分开头部与身躯两部分而又不断开;人物头部如何结合自然。

三、学生动手,设计画页。把想像中的孙大圣的变身形象画出来。

四、分组合作,把画页粘贴在一起,看哪个小组制作的活动画册最好看。

15变形金刚

教材分析:

七巧板是中国著名的拼板玩具。本课以变形金刚为创作主题,以民间益智玩具七巧板的设计及模拟“变形金刚”进行拼摆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七巧板的拼图艺术特征:夸张、概括、简洁、生动、趣味性强,从而激发学生对七巧板的喜爱之情。

教材以“变形金刚”导入,目的是创设“玩一玩”的情境,让学生在“玩”中注意观察:

1、变形金刚是由什么基本体组构而成?

2、变形后各部分位置产生什么变化?

3、变形金刚的形态、色彩、花纹各有什么特征?

教材还让学生知道

1、七巧板是由哪些几何形组合而成?

2、七巧板能拼出很多形状。

3、体验“七巧板”拼图的概括性、趣味性。

激发想像力,拼摆出变形金刚并进行装饰,是本课学习的重点;让学生临摹民间七巧板,体验民间七巧板的科学性与艺术形式,是本课难点。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临摹民间七巧板;用七巧板的基本形拼出“变形金刚”并进行装饰。

2、过程与方法:在“玩”中感受变形金刚“变形”的乐趣;在竞赛中,比一比谁摆的变形金刚最多、最有趣,感受七巧板的科学性、趣味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七巧板是我国民间益智玩具;我喜欢七巧板。

教学重点:制作民间玩具七巧板;运用七巧板拼出“变形金刚”并进行装饰。教学难点:运用几何形的组合方法 进行“组合物象”的想像与装饰。兴趣点:玩“变形金刚”;设计制作七巧板;七巧板拼摆游戏。

观察点:变形金刚的造型、色彩、变形的功能;七巧板的各种几何形组拼过程。教具准备:七巧板一幅;有关变形金刚的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看一看:卡通片《变形金刚》。说一说:变形金刚有什么特征? 找一找:组成变形金刚的基本要素?

玩一玩:我的变形金刚可以变成什么形象?

二、课堂发展,体验七巧板的奇妙之处。

出示七巧板,说一说对七巧板了解多少?找一找:七巧板有什么奇妙之处?共有多少个三角形、方形、平行四边形?把五个三角形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 知识链接:

七巧板的发明大概起源于一千多年前我国宋朝。用七巧夺天工板可拼出许多图形,所以人们称它为“智慧板”。到了清朝,有位叫王其沅的人收集了许多七巧板拼成的图样,编了一本《七巧八分图》。后来七巧板传到欧美国家,使西方人对这备战来自中国的益智游戏充满兴趣。

主要由七块几何形图板组成,包括大三角形两块、中三角形一块、小三角形两块、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各一块。合起来为一个正方形,或者合起成一个长宽比为二比一的长方形。

做一做:临摹书上“七巧板”,怎样画才能使各种形的边线吻合?

将正方形白纸板按书中的七巧夺天工板图样划线,注意每个几何形的线与线相交点都必须是那两条相交线的中点。画好后,剪彩开即可。白色的纸板可以按机器人的形态、花纹进行描绘或着色。

想一想:在临摹中发现了什么?各种形状有什么特点? 摆一摆;①把自己想像中的变形金刚摆出来进行装饰。②把摆出来的图形进行联想,创作变形金刚的“变身形象”。画一画:把拼摆的变形金刚进行装饰、美化。

三、评价展示,课后延伸。

说一说:七巧板能摆出多少个“变形金刚”? 评一评:哪个变形金刚最美?为什么?

试一试:运用这些七巧板形状看看自己能拼出多少个有趣的图形? 找一找:有几种玩法?

16杂技小演员

教材分析:

“不倒翁”是孩子们熟悉的民间玩具。教材以滑稽可笑的“七品芝麻官”导致入,让学生在欣赏其简练的造型,又能旋转摇摆和按压不倒的动态时,了解一些简单的“底部重力作用”的科学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设计“不倒的杂技小演员”。运用纸材进行“画、剪、卷、粘贴”

等活动或选择各种材料设计一个“不倒的杂技小演员”立体造型是本课重点,而“妙用材料”是教学难点。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民间玩具“不倒翁”的科学性和趣味性;

②运用平面或立体材料,设计一个“扳不倒”的立体造型。

2、过程与方法:

①在“玩”中感受民间玩具“不倒翁”的科学性和趣味性; ②在欣赏中感受“不倒翁”民间玩具的装饰色彩、造型特点;

③在探究中,解决材料妙用和组构“扳不倒”杂质小演员的立体造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喜欢民间玩具“不倒翁”,感受其艺术与科学结合的奥妙。教学重点:运用纸材设计制作“扳不倒”的杂技小演员立体造型。教学难点:材料妙用;设计制作美观有趣的“扳不倒”造型。兴趣点:玩“不倒翁”;想像杂技小演员有趣的动态。观察点:“不倒翁”的造型色彩、花纹。教具准备:不倒翁玩具,相关道具。教学过程:

一、欣赏玩具,导入新课。

二、出示“七品芝麻官”玩具,猜一猜:它是谁?

玩一玩:你发现了什么?(不倒翁的底部是圆的,较重,色彩鲜艳,形象滑稽、有趣------)想一想:小博士的话对不对?

试一试:出示道具,找一些能滚动的东西,放一些橡皮在瓶盖里边,再转动一下,27

看看有什么发现。

做一做:制作一个能滚动的立体造型并在上面设计一个动态美的杂技演员。(教师示范)

三、进入游戏,设计制作。

1、我们班要组建杂技团,每人制作一个小演员来参加表演,看谁能被选上,只要符合下列标准就可以:造型美、人物动态美、色彩美、扳不倒。

2、学生设计制作。

三、评价展示,表演。

玩一玩,评一评:看谁的杂技表演最有趣?

17有趣的数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根据数字的特点进行想象变化与装饰。

2、过程与方法目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造美的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将想象转化为表现的乐趣。教学重点:

把握数字的特点与学会数字的装饰方法。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根据数字的特点进行想象变化。教学程序:

1、导入

师生共同律动→课件同时展示跳动的人形数字→教师说:投影上与我们一 起律动的是谁?看大家能不能认出来?→组织学生认识数字→教师说数字经过美化之后就会变得很有趣,今天我们就一 起来学习《有趣的数字》。出示课题:有趣的数字

2、新课

(1)如何使数字变得丰富?

教师说:同学们可以写或画出多少种不同的数字?→组织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写数字(根据数字的特点进行不同方法的书写)。→教师简单小结:同学们写出了单线的、双线的等等,这么多的数字如何使他们变得美丽?(这一环节的用意让学生进上步认识数字的特征并为想象变化埋下伏笔)(2)如何使数字变得有趣和美丽?

教师接着说:我们一 起来看看“2”有什么方法变得美丽。→用课件展示数字的各种装饰方法,与学生一起分析:有用花纹装饰、用颜色装饰、改变形状装饰。教师将各种图片分别发到各小组,组织学生讨论。→请各小组派代表上讲台根据图片汇报讨论结果。(这一环节的用意是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主动地发现问题与思考问题,让每一 个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3)教师演示使数字变得有趣和美丽的过程。

教师说:同学们归纳了很多方法,现在请同学们看看这些方法是如何做出来的。→教师演示花纹装饰的方法:剪纸、贴纸、画图案(点、线装饰或动物花纹迁移)等,→播放《数字谣》,师生共同尝试形状的变化方法:拟人法、联想法,比如教师举例联想法用“0“来问学生”0像什么?“,教师简单画出学生举例的物体,增加学生对变形的认识。

3、作业

(1)同学们想怎样把数字变得更有趣和美丽?

教师说:刚才老师展示了数字变得有趣和美丽的过程,同学们一 起想想:生活中有什么物体像“1”、生活中有什么物体像“2”„„等。

将小组分成花纹装饰组、颜色装饰组和形状变化组,让学生自主选择制作方法并自由组合成制作小组,要求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运用桌上的工具材料表现“有趣的数字”,组织学生比一比哪组做的变化多或制作方法多。(2)学生想象、表现,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作业。

4、评价

(1)小组代表发言

小组代表说自己小组做了什么或说用了多少种方法、有多少种变化。(2)教师点评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及评述表达自己的看法。5.课堂引申

教师说:我们刚刚学习了数字的变形,其实生活中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变化,例如英文字母的变形和文字的变形,只要你们认真地观察,就能发现它们的有趣之处!

6.评价表的填写

我学会了......,我的作业......,我想对老师说......。

漂亮的钟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时钟的基本结构;

②运用造型元素进行时钟的具体或抽象造型设计与装饰; 2.过程与方法:

①在比较中找出时钟的基本结构;

②在想像中,抓住基本结构进行创新设计; ③在评价中感受美的设计与美化生活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人文情感。教学要点:

1.重点:能抓住时钟的基本结构进行想像与设计制作 2.难点:时钟造型与应用统一的设计构思方法。作业要求:1.基本要求:能画出一个小闹钟。2.较高要求:能设计一个造型美观的小闹钟。

3.个性探究:能妙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一个造型美、色彩美、装饰美的小闹钟。教具准备:

各种造型的小闹钟、色彩、卡、颜料、范作及课件。学生准备:

小闹钟、卡纸、剪刀、胶水等。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美。课堂导入

1、模拟钟表店的情景,播放各种“报时器”、时钟行走的“滴答声”。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各种精美的时钟图片。提问:钟有什么用处?

2、说说你见过的最漂亮的钟。小闹钟是我们学习的小伙伴。又是生活用品和艺术品。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设计一个“漂亮的钟”。听一听、猜一猜感受报时器的声音。

说一说自己见过的最漂亮的钟。赏一赏钟表店里各种漂亮的钟。

1、激发学生回忆钟的形象,拓展审美视野,明确钟的作用以学习及本课的任务。

2、培养珍惜美好时光,好好学习的情感。课堂的发展

1、找出时钟的基本结构。

①分析钟有抽象形和具象形两种不同的造型。分析动物造型的钟。②找一找钟有哪几部分组成?

2、时钟设计接力赛。提出“四美”评价标准:造型美、装饰美、色彩美、实用美。

3、评一评:

①钟座的具象形和抽象设计。②钟面的“形状”设计。

③时针、分针、秒针的变化设计。④时分、刻度记号的创意变化。

4、设计与创作:

①讨论研究:怎样设计与创作? ②动手设计制作与装饰。

布置学生进行闹钟设计比赛,讲明注意事项,看谁是最动脑筋的“小设计师”。轻声播放音乐。

1、观察各种闹钟的造型,了解钟是由钟面、时针、分针、秒针、刻度记号、底座组成。学习怎样抓住动物特征进行外形设计。

2、比一比:

每人画两分钟,看哪一组的时钟设计能达到“四美”。

3、师生共同评议:在教师的引导下,更深层次地明白设计的方法。

4、小组讨论:

①钟的外形与应用关系?

②选择什么材料?在紧张又活跃的气氛中设计一个造型美观的小闹钟。

1、在欣赏和探究中认识钟的造型结构。

2、动物造型的钟启发想像设计,培养创造思维和设计意识。

3、通过竞赛的形式以及师生共同交流,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组织设计、评比活动,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反思评价

1、组织学生把作品摆设在“时钟商场”里。模拟商场“购钟”活动

2、依据“四美”的评价标准进行选购。

1、介绍自己作品的设计意图。

2、同学之间互相欣赏选购评价。师生共同评价,促进交流和互动。课后延伸

把你的设计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并与爸爸妈妈一起修改作品。加强学生与父母亲间的沟通。

多彩的小风车

1、重点:彩色风车的制作方法。

2、难点:设计制作对称、能转动的多彩有风车。

3、兴趣点:(1)玩风车(2)制作风车(3)比赛游戏

4、观察点:风车的实用美、装饰美的特点

5、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风车“实用与美结合”的设计意图。(2)掌握对称的设计方法和剪折叠的立体造型方法。过程与方法:(1)在欣赏中知道风车的实用性和艺术性。(2)在比较中找出风车的基本结构。

(3)在实践中掌握“对称”的设计方法和中心轴的安装方法。(4)在玩中探究风车转动的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1)喜爱小风车。(2)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设计制作一只多彩风车

2、较高要求:设计一只对称的色彩美的风车。

3、个性探究:设计制作一只对称、能转动的多彩风车。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说一说:

1、见过风车?你觉得风车漂亮吗?

2、你见过的风车用什么材料做的? 想一想:风车有什么用?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风车的图片欣赏。

2、风车实物展示。

3、请同学出来玩风车。

三、风车的创作方法

1、观察风车,理解风车的结构及转动原理。

2、制作方法:(边讲述边操作演示)

折-----做记号----加图案------剪-----叠-----穿孔-----完成

3、注意事项: A、要安全使用工具

B、手工要精细,不能马虎。C、添加图案时,注意色彩的搭配。

4、作业要求:

完成一个四叶美术风车,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再完成其它造型的风车。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五、玩风车、评风车、赏风车。

20船儿漂漂 教材分析:

船是海上重要的交通工具。本课教材以“折纸船”和运用多种材料制作小船为学习内容,旨在让学生感受知一张平面纸材通过折叠可以改变外形,塑造出各种各样立体、对称的小船;一个废弃塑料瓶,通过妙用,也能让船“浮”起来,从而体验造船的乐趣,了解一些科学的常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纸材折叠小船的方法;②利用废旧物品设计能”浮“的小船;③运用”对称“手法设计。

2、过程与方法:①在比较中体验科技的进步;②在比较中感知美与实用结合的设计;③在”玩"中学习科学小常识;④在试一试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我喜欢折纸船;②感受废弃物妙用的乐趣。教学重点:折小船的方法、步骤;利用废弃物设计制作小船。教学难点:折的创意变化;巧用废弃物制作小船。

兴趣点:看图折纸船;变一变游戏;科学小实验;制作能“浮”的小船;制作能“前进”的小船。

观察点:船的对称美、节奏美;船的整体美、装饰美。教具准备:船的模型;各种制作材料。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新课。

欣赏各种船的模型,比一比:木船、帆船、客船的基本结构。(船体、船舱)想想:船为什么会浮起来?做一做:浮力实验。说一说我的发现: ①

浮力。船体的形状和船舱的空间大小与浮力的作用。②实用性。观光船与客运船 36 的结构不同。③艺术性。А观光船以致力感、美观的外形吸引旅客。Б客船关注客舱美的造型、合适。

二、折纸船活动,初步体验船的结构。引导学生折一只不怕水、能前进的小纸船。

三、设计一只美观、有创意的小纸船。

变一变:①尝试把步骤图书馆中的双体船变成其它船;尝试把步骤图示中的小艇变成有篷船等。②用方形纸可以折出怎能样的船?如帆船等。③添加什么变成客船、帆船、观光船、渔船、渡轮等?

做一做:运用对称、均衡等美感形式,设计和装饰小船。

四、展示游戏,体验快乐。

玩一玩:哪一组的船跑得好、开得稳?

比一比:哪一组的船造型美、色彩美、装饰美?

下载岭南版小学美术第一册教学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岭南版小学美术第一册教学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岭南版一年级美术下册教学总结

    沙峁九年制学校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论文 一年级美术下册教学总结 (神木县沙峁九年制学校 尚 锋) 本学期由于学校实际工作需要,我承当了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共十个班的......

    岭南版美术二年级上册教学总结

    岭南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学总结 岁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在这一个学期中,根据我校的实际需要,我担任了二年级的美术课。我对一个学期中的美术课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

    岭南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总结

    沙峁九年制学校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总结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总结 (神木县沙峁九年制学校 尚 锋) 新课标要求教学要为学生服务,要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要为每个学生的成......

    岭南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总结

    沙峁九年制学校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总结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总结 (神木县沙峁九年制学校 尚 锋) 一、本学期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的美术课,根据学生状况的不同,这就要......

    小学语文第一册教学总结

    小学语文第一册教学总结 时光如箭,云卷云舒,一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的工作,我觉得,有苦,有甜,有笑,有泪,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 抓好学生的学习习......

    小学美术第一册教案(5篇材料)

    小学美术第一册教案 第1课 《美妙的小世界》 课 堂 导 入 1、创设自然环境:树林,草丛,花丛,池塘……设问:小朋友在寻找什么?(探秘1) 2、创设由远而近的情境。设问:你发现了什么?(探秘2)......

    小学美术第一册教案第八课

    第八课 小 鸟 找 家 (绘画创作课) 教学目标: 1、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2、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对绘画的工具材......

    岭南版小学美术第九册教案

    第1课:阳光下的世界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能用美术术语描述画家笔下的阳光世界:尝试观察某一物体在阳光照射下发生的色彩变化或分析某一幅绘画阳光的美术作品。 2、过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