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引导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引导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
[日期:2010-01-08] 来源: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作者:李军平周瑜林 [字体:大 中 小]
一、导论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因特网的日益普及,网络正在以“无网不入”的触角延伸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各个领域中。网络已不仅仅是一种先进的通讯手段,而已经形成了影响整个社会生活的“网络环境”,网络也具有了文化的意义。这就使网络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任何一种媒体,并使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一)校园网络文化背景
20世纪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网络信息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网络文化也应运而生。
这种文化现象的出现,不仅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为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与新的研究课题。特别是校园网络文化给当今校园生活带来的影响和效应是双重的。国际互联网在拓宽人类精神空间,重塑民主化新型人际关系方面,功不可没。但是,网络交往的匿名性特点,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当今,网络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它具有民主性、渗透性、不可控制性和国际性等鲜明的特点,它一方面有利于激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便于学生协调学习,有利于开阔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节约学习时间;另一方面也易导致网络上瘾、信息污染、文化扩张和人际淡化。网络文化使得高校教育体系面临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但也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和完善创造了新的契机。许多高校十分注重研究新时代网络文化应运而生的文化背景与科学技术,透过网络现象看传统文化在新的科技面前所受到的冲击;研究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变异,通过研究网络文化的研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让网络真正为学生服务。
(二)核心概念解释
校园网络文化的概念:是以校园教育与被教育者为建设主体,以主体参与创建的数字化互动媒体,如论坛、博客、QQ群、飞信、手机短信等为载体,以发送和接受数字化信息为核心内容,以校园为聚合点的文化。它是校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通过网络进行的校园工作、学习交流、娱乐与活动中形成的文化。它的产生以校园为空间背景,其作用也集中于校园。
(三)思政工作引导的价值与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健康积极的校园网络文化,对建立大学生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是高校思政工作开拓的新的工作思路和新领域,是民办高校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创新实践、开拓进取的表现。
二、民办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现状
为深入了解网络对青年学生的影响,了解我院大学生利用网络的基本现状,我们开展了针对大学生上网基本状况的座谈会和调查反馈,内容涉及:大学生上网时间、上网目的、上网的收获、上网的影响以及网络道德等多个层面。都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我院大学生上网的状况,从中可以看出我院网络文化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一)校园网络文化的积极影响
1.网络正在逐步改变大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教学是师生面对面的,教师“填鸭式”地灌输,学生被动式地接受。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对比,网络拓宽了大学生学习的手段和渠道。通过网上学习,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进度、学习的时间和地点,师生之间既可
同步进行亦可异步进行,从而使教学双方有更大的空间。另外,通过网络,学生可以更加便捷地了解社会,认识世界,扩大学习的知识面。
2.网络拓宽了大学生的交往空间
青年学生正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进行人际交往、网上聊天、收发E-mail、网络游戏、收发信息等,大大突破了信件、电话等传统交往方式。我们的调查显示,有50%的学生经常利用网络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有67%的学生有时利用网络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网络交往所具有的间接性、虚拟性等特点,为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社交能力弱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拓宽了他们的交往空间,使他们的人际心理距离大大缩短。
3.网络缓解了大学生的精神压力
在有学生被问到“你上网的最大收获”时,有71%的学生回答“缓解了学习和生活的压力”,此项选择远远高于其它选项,有65%的学生认为网络是他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社会竞争日益强烈的今天,我国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就业难、情感等问题,无形中造成学生的思想压力仍然很大。上网消遣休闲成了他们缓解压力、松弛神经的渠道之一,这对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无疑是有利的。
(二)校园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
1.网络弱化了大学生的道德意识
网络是虚构的、数字化的、符号化的,在人和人的交往模式下,在缺少“他人在场”的情况下,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人性的丑与恶,往往在这种状况下会暴露出来。网络道德失范的问题日益凸显,调查中表现出:学生的社会道德意识逐渐薄弱、对和谐正常化的社会道德意识体系的认识越来越模糊化。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大学生的情感异动、责任弱化、道德滑波。
2.网络改变了大学生固有的价值观念
网络是开放的、国际化的、自由的、民主的,不同价值的文化可以在网络上进行传播,因而网络信息不可避免地存有不少“垃圾”。这些内容往往与我们的国情、我们大学生固有的价值观念是格格不入的。网络中的良莠不分、藏污纳垢导致许多大学生在虚拟世界中迷失自我。在网络环境中,大学生们遵循着快乐的原则,追求着感官的刺激,自由地发表观点,可以不考虑社会规范和社会道德。然而,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必须接受来自社会舆论的监督,按照社会人的标准和道德原则生活和行事。网络内外的这种“双重道德标准”极易使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价值观念扭曲,思想意识模糊。大学阶段正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这些消极、不健康的思想极易动摇和破坏大学生经过前期教育刚刚形成的价值观念体系。
3.网络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的比重愈来愈大
据调查显示:目前,有很大部分学生沉溺于网络,通宵达旦是家常便饭,上网内容一般是沉溺网络游戏,电影等娱乐方面的东西,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同时,长时间上网给学生带来的是情绪低落、生物钟紊乱、思维迟钝、无心上课,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等严重后果。
三、强化高校思政工作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积极引导作用,逐步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导策略
(一)全面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程
1.强化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导作用
第一、培养具备坚定的思想政治素质,在纷繁的网络文化中有尖锐、敏捷洞察力的高校辅导员老师,正确引导学生利用好网络;第二、培养具有灵敏反应能力,能够正确引导学生,让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扎根心灵,摒弃一切迷惑力的反动观念的具有火眼金金的辅导员老师;第三、培养具备足够的网络沟通能力的辅导员老师,能在网络上建立学生思想教育的阵地,让师生成为朋友,赢得学生的信任,从而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第四、利用
网络聊天工具,转换传统沟通方式,建立网上心理咨询平台;第五、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丰富多彩的社会道德实践活动,利用公益网站的建立进行公益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
2.引导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与更新,给大学生的学习、交往、知识信息的掌握提供了巨大的便利空间。但许多大学生上网动机单纯,对网络信息分辨能力差,缺乏警惕性,容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引起思想波动。在网络中忽视文明道德界限,不负责任地发表言论和虚假信息等。这些都反映出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因而,我们必须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引导大学生应把网络作为吸取知识的平台,充分利用网络便捷手段促进学习,提高思想觉悟,健康成长。
3、强化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帮助大学生构建良好的网络道德体系
网络道德已成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窗口。我们要认真理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内涵,认识目前高校网络道德的现状,防止道德意识失范,认识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特点,转变教育方法,提高驾驭网络道德教育的能力,构筑全面服务大学生道德建设的新平台信息时代网络迅猛发展。
(二)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创造系统丰富的网络文化检索途径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我们必须加强全方位的校园网络建设。校园网络文化系统建设包括健全信息检索系统,如健全数字图书馆文献检索系统,为大学生检索学习资料提供便利条件;健全新闻网站或网页系统,为大学生提供了解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新闻途径;健全校园网络课堂,把各学科专业的教学内容、大纲、习题等上网,为学生学习和复习,扎实掌握教学内容提供服务;创建求职应聘网络系统,建立多项选择就业应聘信息的检索功能,为学生开辟方便、便捷的求职途径;创造校园文化论坛交流网站,为大学生提供思想、学习、争鸣等交流的平台,通过交流活跃思想,相互促进,提高综合素质。
(三)强化校园网络管理机制建设,创造文明的网络文化空间
校园网站是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主阵地,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有益的信息资源,丰富大学生网络活动内容,加强对校园网络机制建设和管理,设置多层次校园网络文化系统栏目,如我院网站增设了课程建设、社团组织、就业求职、学子风采、民主建议等站点,为同学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生动内容。同时,加强校园网络的使用和管理,健全网络管理规章制度,提高网络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四)培养一支具有较高网络技术素养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实施对网络文化建设综合治理
为使校园网络文化健康有效发展,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有力助手,同时又能引导和规范大学生遵纪守法,文明上网,必须建立和培养一支具有良好政治素质,懂法律规则,又有较强网络技术操作和管理能力的思想工作队伍。一方面,建立由辅导员和思想政治教师及网络技术人员组成的网络道德教育领导小组,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使学生掌握网络信息的辨认和传递的正确技能,随时清除和抵制不健康信息的污染,净化网络环境;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网络建设和管理队伍,制作组织科学有益的内容,并且有能力对虚假、落后等不良信息及时予以修正和必要的删除,阻止污染源的扩散和传播,维护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
(五)探索网络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点,充分利用网络文化的特点和规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1.硬件建设方面
我院自2000年建校以来就开始组建校园网站,随着学院的发展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进一步加强网络文化的组织建设、硬件投入和制度建设,加快了校园网站工程建设和改造,基本完成了校园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了园区1000M主干的光纤基础网络,采用了千兆以太网技术做为网络主干,百兆到桌面,主干使用单模、多模光缆连接整个校园内的永久性建筑,网络主节点15个,信息点约8000个,联网计算机终端约4000台,分布于教学区、实训区、办公行政区、宿舍区等,使网络成为反映我院校园整体精神风貌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鲜活成果的窗口和平台。
2.软件建设方面
互联网上信息鱼龙混杂,色情、暴力及颓废消极信息和思想充斥其间,互联网上的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对青少年的毒害,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不能很好的发扬。为此,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我们积极开发一些集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易操作性于一体的软件,以丰富大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大学生的品位,宣扬中华优秀文化。目前,学院对学生寝室区域开通100M外网出口,1000M内网访问。能够较好的满足学生访问互联网及学院内网的需求。同时网络中心使用一系列监控设备与手段对学生上网行为进行较为严格的监控,保证校园网络信息内容安全。
3.网站建设方面
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优秀的校园网站。校园网不仅是“人机交互”的工具,更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平台。在我们举行的学生座谈会上,不少学生反映他们之所以很少上校园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们目前的校园网没有特色,吸引不了他们的兴趣。因此,我们在学院主站下增设了一些主题站点如:学习科学发展观主题网站、创业孵化网站、电子图书网站、资源下载网站、精品课程网站等,这些网站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4.积极抢占网络阵地,不断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
一是将校园网构建成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宣传的阵地;二是使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利用校园网站开展党建工作;三是坚持“两课”教育进网络,充分发挥网络交互性的特点,将信息交换方式、多媒体技术等引进“两课”,丰富“两课”教学内容,拓宽网络思想教育的空间,增强“两课” 及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教学效果;四是加强网络进社团,利用网络推动共青团工作建设。
5.提升校园网络文化引导力
大学生在上网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需要我们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来净化校园网络空间,克服网络失范,减少网络污染和防治网络犯罪,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文化观,形成健全的网络文化性格,提升网络文化素养,把校园网建设成为广大师生文明、健康的精神家园。一是强化广大师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和领悟,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校园网络思想文化阵地,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塑造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人格,通过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调控,使校园网络文化在道德规范与自律中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二是实施审美教育,提高大学生对网络文化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使他们在网络实践中,欣赏和发掘优美、高雅的网络文化,陶冶和美化心灵,使校园网络真正成为大学生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三是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增强大学生使用网络的责任意识,引导和规范他们的网络行为;四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开展网上舆情分析,提高网络文化引导的针对性,及时了解和把握大学生思想上的苗头和倾向,通过网络等渠道加以引导和化解。
总之,面对信息网络化的挑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认真研究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跟上时代的步伐,正确认识网络文化的冲击,引导学生增强辨别能力和抵抗诱惑的能力,趋利避害,更好地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只要我们抓住机遇,把握网络的特点,发挥优势,扬长补短,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一定会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为培养21世纪的新型人才作出民办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校园网络文化
本网讯4月7日下午,以重庆大学党委副书记肖铁岩教授为组长,教育部思政司网络教育管理处李永智处长,上海市教卫党委李志民等一行5人来湘潭大学就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打造校园网络文化品牌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以及依托中国大学生在线共建频道建设情况等进行调研。调研座谈会在该校学生活动中心团委会议室举行,湘潭大学副校长陈小明、周益春,党委办公室、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处)、校团委、网络与信息管理中心等单位负责人,学院党委副书记代表、教师代表,三翼校园网、湘潭大学学工在线网站学生代表等出席座谈会。
会议由周益春副校长主持。陈小明副校长代表学校就湘潭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基本情况、关于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建议和工作思路、三翼校园网在打造校园网络文化品牌方面的经验和做法等向调查组一行作了专题汇报。
陈小明副校长在汇报中指出,近年来,学校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扎实有效,注重凸现校园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在谈到三翼校园网的建设时,陈小明副校长说,学校坚持“让学生成为校园网络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和受益者”的理念;坚持把校园网络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成为三翼校园网的“有源之水”;坚持把“服务学校、服务学生”作为办好学生网站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让三翼校园网成为“服务学校、服务学生”的“立交桥”和“服务台”。
调研小组高度赞赏湘潭大学网络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果。李永智处长特别就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以及如何充分发挥校园网在育人中的特殊功能等与在场的老师和同学进行了交流。他指出,一方面要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鼓励大家多用校园网;一方面要为广大学子提供便捷、廉价的服务,统筹网络与文化建设。调研小组组长、重庆大学党委肖铁岩副书记高度评价了该校在网络文化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他希望大家可以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多想办法,团结更多同学关注、参与、宣传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希望学生网站多想些服务生活的点子,多思考网络建设的对策,多做些贴近学生的栏目,多组织线上线下的活动,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座谈会结束后,教育部专家领导一行还参观了该校学生网站三翼校园网工作室,并与同学们亲切交谈,合影留念。(共青团湘潭大学委员会)
第三篇:利用校园网络 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利用校园网络 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梁育雄
2006年第5期 ——先进文化
目前,我国“网民”已达1亿多,而在校大学生几乎个个都是“网民”。网络是把“双刃剑”,它对在校大学生的成长,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教育。目前,各高校在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网站内容良莠不齐。黄色信息呈多渠道多样化蔓延之势,一些有害信息冲击先进文化,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二是缺乏道德教育内容。少数大学生认为网络是科学技术,与道德无关。三是思想教育内容精品少。一些学校网页的内容少、更新慢,缺少高质量精神产品。四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素质有待提高。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当前利用校园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加强校园网建设。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精神,高校应建设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服务功能强,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为大学生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使高校校园网真正成为吸引大学生、为大学生所喜爱的交流平台之一。比如:在网上开设校长信箱、学术论坛等,搭建师生交流平台,及时解决大学生关心或困惑的实际问题;密切关注网上舆情,及时了解校园网上动态,认真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时加以引导,消除负面影响。总之,要努力把校园网建成传播先进文化、弘扬主旋律的重要渠道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第二,加强网络道德建设。首先,要制定网络道德规范,使大学生认识到上网要讲网德,并自觉遵守网络道德。网络道德规范应包括以下内容:不要在网站上发表攻击、伤害他人的信息;不要干扰他人的计算机工作;不要利用网络手段窥探他人的文件或利用计算机进行偷窃;未经许可不要使用他人的计算机资源或盗用他人的智力成果;在网络上发布新编程序应考虑到社会后果,等等。其次,要加强网德评价,健全网络监督维护机制,形成网络道德行为技术他律机制,让大学生自觉不去浏览一些不健康信息,不发布有悖伦理道德的信息。
第三,提高校园教育网站质量和网络教育工作者队伍素质。我国高校开设的教育网站数量日益增多。据悉,湖北省已组建了有1700多人的专、兼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建立了200多个教育类网站。据反映,这些网站发布的政治教育信息质量还有待提高。要把网站建成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阵地,清华大学的“红色网站”值得学习。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会、学生业余党校参与建立的“红色网站”,被誉为“交流思想的园地,党建宣传的窗口”。新华网2005年4月做了一个节目,帮助网民了解国际形势及我国对日本的政策,坚决拥护中央的决策部署,受到网民欢迎,取得了网络教育效果。各高校网站应学习借鉴他们的做法,特别是出现突发事件时,更要这样做。要建好网站,必须有一支既懂网络技术,又熟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学校对他们既要提出要求,又要关心、爱护,尽可能提高他们的有关待遇,让他们安心工作。
第四,把网上教育与平时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事实表明,大学生在网上的思想倾向与现实中的表现基本一致。要提高网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必须同时做好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加强现实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制定并在网上倡导网络道德规范,又要在大学生的德育课中宣传社会主义的伦理道德规范,尤其要让道德教育进计算机课堂,在德育课堂要讲网络道德规范。只有做到网上教育与课堂教育相结合,才能收到网络教育的良好效果。■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营造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营造校园网络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课题研究方案)
------------------
作者:不详来源于:中小学教育资源网 Eduwe.com发布时间:2005-3-23 19:06:44 强烈推荐:在6ku.net发短信下载新课程课件,10秒钟即时下载,安全方便!
一、问题的提出
1、计算机是一种文化
苏联学者伊尔肖夫在1981年提出“计算机是人类第二文化”。
麻省理工学院西蒙.佩伯特博士在1992年提出“计算机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环境,它将引起传
统学校和传统教育体系的根本改造”。
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年在1997年提出:计算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树立起牢固的计算机
文化意识”。归纳起来说:当今和未来社会(信息社会),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加工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
2、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智能和知识将作为社会的主要资本不断代替机器和厂房。这个新时代将充满残酷的竞争和替代,孩子们的未来将依赖于他们一生中掌握新理念、作出新选择、不断学习、不断适应的能力。
3、以计算机发展为特征的现代科学技术,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代经济社会知识经济的特点要求具有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这一方面是对学校中的受教育者提出的要求,也是对施教者提出的要求。
4、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资源的网络化的要求。借助先进的媒体人们可以快捷地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信息,拓宽视野。
5、建设校园网络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我们通常认为计算机是思维的工具,是人脑的延伸,但单个计算机的容量和功能毕竟是有限的,无法与蕴藏着巨大潜能的人脑相比。而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将古今中外全人类的智能汇聚到覆盖全球的巨型网络系统之中,创造了一个每时每刻都在急剧发展的全人类的“大脑”。在这个全新的环境中,拥有信息时代学习与创新能力的人就拥有充满机遇和希望的新世纪。现代教育技术如何研究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文化环境,如何驾驭新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模式,培养受教育者具有适应新时代的学习与创造能力,不仅成为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标志,而且将成为个体乃至整个民族跨入新世纪的“通行证”。可见,建设校园网络是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根本途径,丰富多彩、健康清新的校园网络文化将成为学校培养学生思维方式、道德品质、创造能力的新环境,成为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崭新平台。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浙江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要在2010年提前实现现代化,势必要求教育有一个适度超前的发展。
2、给全校师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先进的、和谐的校园网络,营造一个丰富而又多彩的、自主团结的、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可培养学生思维方式、道德品质、创造能力,实现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3、把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应用到学校的教学实践中来,有利于教学内容优化,提高教学质量。
4、教育技术现代化,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现代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有利于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健全人格。
5、可操作性,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使用权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6、寓教于乐,有利于提高效率。美国KUILIC教授,1998提出使用CAI益处是:学生学的知识更多和更广,节省学习时间,节省30%左右,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7、通过共享资源,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现代社会的团结协作精神的重要,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
三、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20世纪80、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浪潮全球,信息技术教育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在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迅速,有关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课题研究在许多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温州地区,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群众强烈渴望自己的子女获得优质教育的,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领域。这就对教育提出了崭新的要求。
但是,受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不平衡的影响,国内能够提供中小学学校校园网络文化氛围营造的硬件条件的学校并不十分多。我校地处经济发达的温州地区,由于董事会的高度重视,学校建设有较完整的校园网络,内部有千兆主干,百兆到客户机,在校园内的每一个地方都可连上Internet,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硬件条件。而软件建设和师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是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我校国家级课题《优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通过 两年的实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效。温州市教育局由林卫平局长牵头,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推进现代化城区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的实施在省、市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我们的课题可以作为上述课题的子课题,开展研究工作。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1、课题研究的内容:
⑴学生、教师的培养
学生、教师是校园网络文化的参与者、建设者;同时丰富多彩、清新健康、开放现代的开放式校园网络文化又是培养高素质的学生与教师的催化剂。学生与教师的培养成为校园网络文化构建的关键。
⑵网上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这是校园网络文化构建的基础,网络不仅仅是信息化的形式,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方便的获取方式才是构建网络文化的内容与实质。在这个意义上,网上资源的建设是构建网络文化的基础。
⑶崭新的教学模式:多媒体辅助教学->课程整合推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尝试计算机网络和学科整合,这是开放式校园网络文化构建的结晶。为了给学生创设更宽广、开放的信息环境,学校接入Internet,把教学的教案、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思想在Internet上共享,并提供高质量多媒体网络学习资源,使学生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进行高效率地学习。
2、预期目标:
⑴ 软硬件建设目标:建立多媒体教室,满足学生上课、开设公开课及教师研讨课
题,举行讲座的需要。实现教师每人一机,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实现学生至少一室一机,让学生全面接触网络。继续配备学校管理、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实现办公现代化。
⑵服务器目标:充实素材库、教案库、课件积件库、图书库,教学资料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可供全体教师、学生发布个人主页、班级主页。
⑶教师目标:教师可以熟练地掌握本学科教育相关的创作平台和优秀的教育软件进行辅助教学,运用课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所作的课件条理清楚,目标明确,体现其它手段不可替代的辅助功能。课件使用率在75%以上,并掌握电子备课、学生成绩评估软件等相关教育软件的使用技术。每个学科都有一个学科教学网站,并辅助学生完成班级主页。
⑷学生目标:培养学生基本信息获取、处理、发布能力,提高信息素养。小学三年级至
初中三年级实现班班建站,利用优秀学生或兴趣小组组员的网页制作能力以班级为单位发布班级网页、个人网页,介绍本班学习生活情况、先进事迹提供班级间、师生间的交流。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文化氛围。让兴趣小组参与学校主页建设,向Internet发布学校情况和所获得的成就,培养主人翁精神。学生 分段目标:
小学阶段:基本掌握文字输入及处理,运用绘图软件进行计算机作品创作,认识并在信息技术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班级网站、学会申请、收发E-mail信件,使用网络上的留言板、论坛,制作简单的网页素材。
初中一年级:初步学会用专业的网页制作软件制作网页,学会用表格定位,所作的网页有完整的框架结构,为班级制作主页。优秀学生尝试制作个人主页。
初中二年级:能较熟练地使用专业软件通过小组协作或全班合作制作班级网站,及班级网站的建设、更新。着重培养学生创作内容丰富、有风格、有个性的网站,体现当代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价植观。培养优秀的网页制作人才。
五、研究对象及研究(实验)前情况分析
1、全体学科教师115人,平均年龄29岁,以青年教师居多,但由于受学习条件及原先工作条件约束,来校前,接触计算机的教师较少,少数接触的教师也仅是在就学时学过简单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及编程的初步知识,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及教学软件的运用似乎搭不上边,但是在有计划、有目的、有考查的培训之后,大部分教师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2、小学部三、四、五年级学生及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将近1000人,大部分是从农村转学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未接触过计算机,对计算机有强烈的神秘感和浓厚的兴趣。小部分家中已经购买计算机的学生,由于家长认识程度有限,对计算机及其网络的作用及意义认识不够,没有将计算机作用于辅助教学及信息处理,而是养成了打(无益)游戏的坏习惯。3、我校校园网络系统初步建成,拥有千兆主干、百兆到客户端的网络布局,总共计算机250台,目前基本可分为校园网络管理中心、K12服务中心、广播中心、教学子网、课件制作中心子网、办公室子网、电子阅览室子网、计算机教室子网、多媒体教室子网。学校购买了Lanstar教学软件、smaps校园音乐自动播放系统、Serv-U FTP服务器端软件等教育教学管理软件,给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六、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做好教育信息化理论学习和研究工作,了解当前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教学观摩课、制作课件、架设网站为主要形式,以点带面地来推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普及和运用。
2、整体研究法 根据各学科的特点,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认真做以总结。
3、个案研究法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对象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注意因材施教。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在应用校园网络前后,在人格健全方面有较大的变化的学生,作好进一步引导,并作好个案分析记录。一方面是在信息技术方面能力突出的学生,着力进行参加各级比赛的辅导,并作好个案分析记录;一方面是在校园网络应用过程中在人格健全方面处于待进一步转化的学生,做好转化工作,并作好个案分析记录。
七、研究的措施
从学科教师角度方面:
1、师资队伍培训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的重中之重,是否拥有大批掌握并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因此,我们对教师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培训,注重提高教师使用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水平,培养教师自己设计制作课件的能力及网上操作能力。
2、全体教师共同努力,强化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计算机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媒体,在目前的教学仍普遍存在着利用率低,没有带来教学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的问题。本课题旨在彻底改变这一现象,施让学科教师从滞后的思想观念、应用水平中解放出来,从按规定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被动),到喜欢、依赖计算机辅助教学(主动)。
3、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及科研水平,深入对CAI开发模式的探索。掌握CAI的开发技术可以通过培训,而开发一个优秀的课件则需要学科教师对课程有高超的处理能力,在教学模式上有创新的意识,在课程整合上有大胆尝试的作风,可以通过课题组公开课的观摩、外出学习体会的交流、邀请专家讲座等途径。
从学生方面:
1、大胆尝试课程整合,通过信息技术及其它学科中使用计算机、网络,强调计算机及网络在教学、生活中的重要性,使学生潜移默化,在现代教育环境中感觉到计算机的魅力,提高使用这一先进媒体的兴趣。
2、加强兴趣小组的培养,以少数带动多数,在学生中形成网络文化气氛,让学生感受到网络是知识的海洋,能做到在Internet中畅游,搜集有用的资料,进行整理,应用于学习、生活,提高信息素养。
3、参加、开展各种形式的计算机操作比赛、计算机作品比赛、网页制作比赛,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拔尖人才。
八、研究的步骤:
1、确定方案和计划。
2、加强学校网站的建设,结合课题开发合适的信息管理、发布的以下平台:新闻、通知发布平
台、文章管理平台、学生档案管理平台、图书查询/出借管理平台等一系列平台。
3、结合新纪元教育研究会开展本课题,做好教育信息化理论学习和研究工作,以教学观摩课、制作课件、架设网站为主要形式,以点带面地来推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普及和运用。
4、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加强学校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建立建全学生档案,为教育科研的开展储备材料。
5、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⑴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基础理论的培训。
⑵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如何对学生进行健全人格培养的理论方面的研讨。
⑶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培训。
第一阶段,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应用知识的培训,对教师进行网络基础知识的培训。包括Internet网和局域网的应用。
第二阶段,采取讲授与上机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使教师能够掌握各种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基本使用方法,并进行组织统一考试。要求开设公开课时(包括课题组内的公开课)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体会MCAI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作用。
第三阶段,一方面加强计算机辅助教学基础理论的培训,一方面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展示评比、课件制作展示评比活动,进一步进行课件制作软件使用方法的交流。
第四阶段,进行课件制作比赛评比及观摩活动。教师主动应用、研究、开发MCAI,教研活动中加入对MCAI课件的评价,以此来带动我校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
6、加强对学生的培训。
⑴对学生进行计算机、语音室设备使用知识的普及教育。
⑵用网上文学、艺术资源,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
⑶通过共享资源,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⑷信息技术课建设,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归纳、分析、使用。培养学生应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⑸通过开发制作多媒体课件,网上作业、网上辅导、网上教学点播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⑹通过学生计算机作品比赛(计算机基本操作、计算机绘画作品、手操报作品、网页制作作品)及成果展示,提高学生计算机文化氛围,同时培养拔尖人才。
九、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我校领导高瞻远瞩,大力推广多媒体教学,下决心抓校园网络文化氛围,现已配有电子阅览室一个,多媒体教室两个、语音教室一个,计算机教室四个,课件制作中心一个、服务器工作组(包括WWW服务、FTP服务、E-mail服务、K12资源库服务器各一台)、行政办公室工作组(每个行政办公室一台计算机)、学科办公室工作组(每个学科办公室至少一台计算机)、教室工作组(每个教室一台计算机)各一个,以及教学软件多种(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扩充)。并配有专业的网络维修人员,为此课题的研究课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我校于二 00一年以来,先后六次进行学科教师的计算机应用(包括课件制作、校园网络基础操作、网页制作、等级考试)培训,全体学科教师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方面有一定的水平,并有计划地邀请国内著名学者进行现代教学理论的讲座,为此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
课题组其他成员的有关情况
姓名 组内分工 工作单位 职务或职称
徐华斌 理论指导执笔 瑞安市新纪元实验学校 小教一级
林 峰 信技教学实践 同上
吴艳丽 个案收集 同上
何调溪 小语教学实践 同上 小教一级
钟春伟 小数教学实践 同上 小教一级
陈学辉 小常教学实践 同上
陈利恒 音乐教学实践 同上 中教一级
李 岩 中语教学实践 同上 中教一级
何阿妙 英语教学实践 同上
吴越金 社会教学实践 同上 中教一级
郑书扩 提供电教媒体 同上
郑宗辉 微机、网络维修 同上
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县初审单位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市评审组见
说明
本次课题申报必须附有详细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案应按规范要求设计,字数为2500-5000(用电脑打印),并包含有以下内容:
1、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2、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3、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4、如研究已有一定基础,可写上初期研究成果或“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
5、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6、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含已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此表可复制。填写后一式四份送县初审单位,其中三份报市教科所。)
------------------
第五篇:健康教育工作
健康教育分解
一、门诊
1、设健康教育咨询台,有专人负责,有健康教育资料,健康教育处方6种以上,不间断播放健康教育宣传知识
2、详细登记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病人的详细情况及病情,分诊情况登记本。
3、8块健康教育宣传版面,每-月更换一次内容,并留小样。
4、门诊医生护士每季度到社区、学校、厂矿进行健康教育宣传,义诊,并留有义诊照片,出简讯。
二、病区:
1、定期对住院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宣传,要求有照片,出简报,每月不少于1次。
2、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台,健康教育处方不低于6种。
3、每层病房设8块健康教育宣传版面,每月更换一次内容,并留小样。
4、每位医生准备一份健康教育知识材料(手写)。
5、各病区每季度一次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留照片,出简讯,社区,乡村、学校、厂矿企业。
6、各科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如活动时间及参加医护人员名单)每年的1月底报健康教育工作小组。
三、医务科
1、每季度组织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及考核一次,留照片,有考核成绩,有签到记录,出简讯,保留培训资料及考核内容。
2、督导各科健康教育工作。
四、办公室:
1、负责安排社区健康教育活动,联络活动场所。
2、负责全院健康教育版面、条幅的制作。
3、做好一切健康教育工作的后勤服务。
五、后勤:
1、负责安装维护健康教育设施(如宣传栏、条幅等)。
六、财务科:
1、保证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开支并提供凭证复印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