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国企业技术员工供应趋紧
美国全国实业经济学协会最新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表示目前技术员工供应趋紧。这是表明美国经济稳定增长和劳动力市场日益改善的一个明显迹象。
该协会在18日公布的一份报告中说,一项对103位美国企业计划和财务分析师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目前他们所在的公司难以雇佣到技术员工,这一结果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进行的相关经济调查结果相一致,为4年来接受该项调查的受访者持此看法比例最高的一年。
与此同时,受访者也表示,美国企业技术员工供应趋紧的情况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只是近来日显突出。在过去的一年中,受访者中认为雇佣技术员工困难的比例已从10%升至35%。
美国技术员工供应趋紧是在就业大量增加的情况下出现的。近年来,美国的失业率逐步下降,目前的失业率已经降至5%,为近4年来的最低水平。
第二篇:哈萨克斯坦油气投资环境趋紧
哈萨克斯坦油气投资环境趋紧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白璐璠
2012-03-27 14:17:11
来源:《中国海关》2011年第6期
当油气产业成熟、世界主要能源生产和输出国地位确立,哈萨克斯坦的能源投资环境开始发生变化。
诱人的“大蛋糕”
哈萨克斯坦是世界第11大油气资源国,也是里海地区仅次于俄罗斯和伊朗的第3大油气资源国,油气产业是该国的支柱产业。截至2009年上半年,哈萨克斯坦已在境内探明油气田223个,其中81个正在开发。
石油资源方面,该国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居里海地区首位,占中东欧地区石油产量的一半以上。英国BP公司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数据回顾》称,截至2009年1月1日,哈萨克斯坦探明石油可采储量约为398亿桶,占世界总储量的3.2%;到2025年,哈萨克斯坦原油探明储量占世界储量的比例将升至5.5%,其中60%以上集中在哈属里海水域。天然气资源方面,截至2009年,该国探明天然气储量约为1.85万亿立方米,大多分布在其西部地区,Karachaganak油气田拥有其中25%的天然气储量。
石油生产方面,哈萨克斯坦2010年的石油产量约为157万桶/天,预计2014年将达到235万桶/天。天然气生产方面,2010年产量达到420亿立方米,预计2014年达到800亿立方米。
投资环境趋紧
随着全球油气需求的增加,哈萨克斯坦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吸引外国投资者、增加油气产能。但近年来,随着该国油气产业的成熟及其作为世界主要能源生产和输出国地位的确立,哈萨克斯 坦的能源政策逐渐发生了变化,政府开始加强对油气行业的控制,对外国企业的投资政策也有所收紧。
法律环境渐次收紧
目前哈萨克斯坦关于油气行业投资的法律主要包括《投资法》、《石油法》和《地下资源和地下资源利用法》等。
2003年1月,哈萨克斯坦颁布新《投资法》,规定了本国政府对外商投资的管理程序和鼓励办法。其中,取消了只针对外商的投资优惠政策,对国内外投资实行统一的特惠政策;在投资争议解决程序上,允许通过协商、本土法庭或国际仲裁法庭解决争议,这是该国首次明确投资争议可通过国际仲裁法庭解决。
2004年、2005年和2007年,哈萨克斯坦先后对《地下资源与地下资源利用法》进行修订。三次修订都体现了从政治上强化资源控制、在经济上积极争取国家利益的意图,以往宽松的外资投资环境和财税政策正在发生改变,尤其是对外国油气公司在其境内开展油气勘探开发活动提出了较为苛刻的要求。频繁修改和补充法律的做法为外国石油公司在哈投资勘探开发石油带来了挑战,特别是为已签订的油气合同增加了变数。
基础条件限制增加
虽然哈萨克斯坦政府积极发展油气行业,但该国支撑油气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尚有不完善之处,而且出现了一些新的限制因素。首先,从技术上讲,哈萨克斯坦的发电水平可以满足国内电力需求,但该国北部发电企业所接电网相对独立,南部地区尚需进口电力,因此存在电力短缺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国的油气产能。另外,近几年该国油气行业相关法律变动频繁、许可条件趋紧、取消或修改合同的可能性加大,这些都加大了外资面临的经营风险。此外,受金融危机影响,哈萨克斯坦的主权信用风险处于高位,这也对其油气投资环境形成一定影响。
进入机制“上”松“下”紧
作为油气上游产业,哈萨克斯坦的油气勘探和开发市场相对开放,中国、俄罗斯、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国的投资者均有参与。目前哈萨克斯坦大型国际油气开发项目有3个,分别是田吉兹(TENGIZ)雪弗龙项目、卡拉恰干纳克(KARACHAGANAK)项目和北里海的卡沙甘(KASHAGAN)项目,3个项目均与外资合作,涉及美国、英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国的国际能源巨头。
与勘探开发等上游产业相比,油气下游业务一直受到该国政府的严格控制。目前哈萨克斯坦炼油业中,哈萨克斯坦国家油气公司(KMG)占有73%的市场份额,中石油控股的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PetroKazakhstan)仅占27%的市场份额,KMG与另一国有企业Kazakhstan Temir Zholy对国内油气运价进行严格控制。
中国投资风险加大
为打破本国油气行业长期被西方企业主导的局面,哈萨克斯坦政府对中国的油气投资持欢迎态度。自1997年中石油成功收购Aktobemunaigaz后,中资在哈萨克斯坦油气行业表现积极,目前中国企业在哈萨克斯坦石油生产业务中占有21%的份额。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信贷市场对哈萨克斯坦采取紧缩态度,为提高融资能力,哈萨克斯坦政府希望向中国主权基金融资,中资在该国油气领域取得一定进展,例如,2009年9月,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即以9.39亿美元的价格购买了Kazmunaigaz约11%的全球存托凭证。
但在里海地区的下游油气产业,中国企业面临欧洲企业的竞争压力。哈萨克斯坦政府意图扩大本国油气在欧洲市场的份额,因此在里海地区的海上油气项目投标中,欧洲企业具有更多优势。此外,哈萨克斯坦政府正在加强对国内油气行业的控制,特别是提高下游产业投资在国家战略投资中的地位,因此在未来,该国政府可能强行限制成品油出口,以减少其对液化汽油、柴油等产品的进口依赖,这无疑将加大中国企业在该国油气下游产业的投资风险。
风险走势预判
首先,哈萨克斯坦对油气行业加强控制的趋势将会持续,政府干预油气经营的风险也将上升。
从短期看,油气行业是该国经济复苏的主导因素之一,也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目前油气出口占其外汇收入的60%-70%,约占其GDP的30%。在国际原油价格上升和能源需求回升的大背景下,该国依靠油气收入支持国内经济的模式仍将持续一段时间。由于该国银行业危机尚未得到明显缓解,且外部融资能力大幅下降,哈萨克斯坦政府还会充分利用油气收入为经济复苏提供资金支持,这也是其加强油气行业控制的主因之一。
从长期看,哈萨克斯坦过分依赖油气行业,这使得其经济发展极易受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为保持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该国政府正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的多元化。该国政府表示,到2020年,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基金将累计达到900亿美元,其中80亿美元用于推行多元化经济。为积累足够的资金并将其用于结构调整,哈萨克斯坦政府还会加强对油气行业控制。
其次,在哈萨克斯坦政府加强油气行业控制的背景下,外国投资者所受影响将逐渐显现。实际上,部分外国投资者的在哈油气项目已经受到影响。2010年1月,哈萨克斯坦政府宣布对西方投资者的油气项目合同进行修改,取消了部分税收优惠政策。同时,该国开始对现有的油气产量分成协议进行重新审核,此举已波及到Tengiz、Karachaganak和Kashagan油气项目。除此之外,哈萨克斯坦政府还有意增加对油气项目的股权,继2008年增持Kashagan油气股权后,该国政府又有意增持Karachaganak气田(目前由英国BG集团和意大利Eni控制)的股权,为达到这一目的,哈萨克斯坦政府以劳工、环保等理由对该气田项目进行了调查。此外,哈萨克斯坦政府还计划起草针对外国油气项目的新税收政策。虽然这些干预尚未对中资造成实质性影响,但上述事例仍警示中国企业:须密切关注哈萨克斯坦油气行业的投资风 险,不排除出现税收变动、政府干预违约等风险的可能性。
栏目编辑: 郭栋梁 guodl@mail.customs.gov.cn
第三篇:广交会“风向”:外贸形势趋紧
广交会“风向”:外贸形势趋紧
萧山企业积极应对
记者 茅徐锃 通讯员 顾奇良
本报讯 第110届广交会已于4日结束,广交会官网公布,欧美市场成交锐减,国内企业由于原材料上涨﹑利润下降﹑融资难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大等因素谨慎经营。我区参展企业的情况又如何,记者近日联系了部分参展企业。虽然目前我区参展的总体数据尚未公布,但从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本届广交会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或成为我区企业改变经营策略的一个“拐点”。
我区参展企业感受重重压力
本届广交会吸引了210个国家和地区逾20万名采购商参会,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出口成交379亿美元,实现了恢复性增长。截至3日,本届广交会到会采购商比上届同期增长1%。其中欧洲增长明显,比上届增加了17.21%。亚洲仍然是广交会采购商最多的地区,占总人数的54%,欧洲、美国分列第二、三位。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区参展企业也面临了重重的外部压力。作为我区企业主力市场之一的欧美市场,受欧债危机、美国高失业率的影响,虽然到会采购商有所增长,但更多的是观望询价,成交量并不高。与之相反的是,东盟、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的采购商则比较活跃,参展积极性很高,但由于新兴市场开拓并不存在优势,这一板块的增量有限。我区一家纺织原料面料参展企业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本届广交会上企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成交量也比上一届有所提升,但并未达到他们的预期目标。金迪控股参加了二期的家具展销,该企业一位负责人也指出,本届广交会整体客流量相对减少,但客户较为专业,质量比较高,而该企业受外贸环境趋紧的影响较小,欧美、新兴市场等都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成绩。
萧企积极应对外贸颓势
从本届广交会的“风向标”看出,将来一段时间以内,随着欧债危机、美国信用降级以及成本上涨等诸多外部因素影响更加显现,外贸形势逐渐趋紧。如何应对这一趋势,萧山企业也各有各的“拆解之术”,不少萧企逐渐改变企业经营策略,力图实现“危机中求商机”。一家家用纺织品参展企业的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说:“我们企业已经感受到了今年外贸形势的紧张,企业之前一直从事外贸出口,今年年初开始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就是为了大力拓展国内市场,减少对出口的依存度。”而另一家家具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则表示,今年广交会该企业北美的订单量有所下降,下一阶段将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并重的前提下,进一步开拓东盟、俄罗斯、非洲等新兴市场。
有关业内人士也指出,积极应对外贸形势趋紧,除了企业灵活调整经营策略之外,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也尤为重要。在“强者愈强”的外贸市场,缺乏创新能力、成本控制能力不足等,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第四篇:地方融资环境趋紧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地方融资环境趋紧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自2012年12月末财政部、人民银行等多部委下发《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以来,地方融资环境趋紧,平台融资结构的调整已刻不容缓。
中信建投的研究观点指出,与以前文件主要针对信贷类债务相比,此次通知被业内视为对公益性项目举债的点刹。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表示,当前信托规模和政信合作规模大增引起了监管部门的警惕,预计政信合作渠道将进一步受阻。
此次四部委联合发文控制地方融资扩张,或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防止影子银行规模继续膨胀;二是抑制地方政府投资冲动。这相当于在地方财政和融资平台之间建立一个“防火墙”。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基建规模和融资杠杆率。
根据海通证券研究所的测算,2012年的影子银行规模达到28万亿元,信托类资产规模达到7万亿元,由于地方政府债务与影子银行项目联系紧密且相互交织,为防止违约事件发生导致金融系统性风险提升,监管部门需要较早对增量予以控制。
不仅如此,就历史情况考量,地方政府换届后往往伴有固定资产投资快速上行,这在1993年、1998年、2003年和2008年表现均较为明显。
此外,政信产品的另一个特点是收益率高,达到9%-14%,显著高于银行贷款和债券,这也大大提高了地方政府的利息支出负担。而且期限较短,通常只有1-2年,故而加剧了再融资风险,并会造成现金错配的现象。
孙立坚认为,从更为长远的视角来看,推进税制改革,完善地方政府的投融资机制将更为迫切。
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市政债和项目债等长期债券,是解决目前基建融资诸多问题的关键,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强调,应该用阳光融资和预期、透明、受公众监督、讲究规范、有利于控制风险的地方债去置换、替代地方融资平台和其他一些不规范的、风险不易控制、不健康的隐性负债,同时又保持地方政府作为融资主体通过融资发挥贯彻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正面效益,这才是比较周全、合理的对待地方债务和地方融资体系建设的态度。
第五篇:节能减排压力趋紧 船用发动机技术升级迫在眉睫
??? 12月6日,正在南非德班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进入高级别会谈阶段,这表示本届大会也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在气候变化面前,地球的未来已危在旦夕:多项科学数据显示,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历史最高,要想实现在2050年之前将气温升高控制在2度以内的目标,国际社会必须把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一半。
法规倒逼
虽然大众对德班大会预期不高,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会成为一个逐渐趋紧的紧箍咒,每个国家也将针对于此持续地提出细化的标准。
对于船用发动机而言,减少排放已成为推动当今船用发动机发展的第一驱动力。
据国际海事组织(IMO)的研究报告数据,到2020年,全球航运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到14亿吨,约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5%左右,这给船舶航运业节能减排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其他行业强烈要求全球航运业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为此,IMO于2009年提出了新造船的船舶能耗限制指数,通过减少含碳燃油消耗,降低温室气体CO2的排放,并要求各成员国自愿执行,2013年将开始强制执行。
“这就对发动机排放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中国科学院院士金东寒介绍说,按照IMO排放法规的新要求,对NOx的排放限制为:2011年起,NOx比现在减少2.5g/kWh;2016年起,NOx在现有基础上降低80%。
此外,IMO对硫的氧化物也有排放限制。硫的氧化物的排放量取决于燃料中的硫含量。根据IMO排放法规的新要求,2012年前,S<4.5%;2012年起,S<3.5%;2020年起,S<0.5%。
当然对PM(燃烧不完全产生的碳烟,常说的可吸入颗粒物)也有明显的排放限制,以中速机为例:现行要求,PM<0.27g/kWh;但从2013年起,PM<0.14g/kWh;到了2016或2017年起,PM<0.04g/kWh。
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船舶发动机厂商纷纷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不断开发船舶发动机新技术和新产品,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船用发动机节能、环保方面的性能,在改善发动机燃料高效燃烧过程、排放控制及尾气后处理技术、新型替代燃料以及船舶动力能量综合利用技术开发与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改进。
受制于人
随着我国造船地位的上升,中国造船厂承接了大量国外订单。但按照惯例,作为整船核心部件的发动机,都由国外船东指定采购。
黄海造船厂一工作人员也证实,该厂承接的国外造船订单,“大都指定必须购置国外制造的发动机”。对于这种“指定采购”,潍柴集团工作人员介绍,国内船用发动机的制造技术并不亚于国外品牌,但往往遭遇“指定采购”这一非技术性的不正当竞争壁垒。这不仅使得国内发动机制造企业无法从国内船企的大笔国外订单中分一杯羹,国内船企也不得不面临高成本采购压力和后续质量风险。
业内专家表示,柴油主机是民用船舶中价值最高的配套设备,主机的价格一般占总船价的10%左右。由于船用柴油机的核心技术由瓦锡兰和MAN这两大巨头掌握,包括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旗下的中国柴油机生产厂都要向两巨头购买专利,以获得授权生产的资格。
据了解,对于按国外许可证技术生产的发动机需要由许可证出让方提供技术升级(目前占远洋船舶的90%)。
技术升级还可以从许可证商手里得到实惠。比如,一家许可证生产企业如果要改进品牌机的技术,要事先得到许可证商的同意,并允许其他许可证企业共享。作为技术的贡献者,此企业会得到许可证费用的优惠作为改进技术的奖励,如费用从10%降到7%。这样,许可证商既可以从其他许可证企业那里得到回报,又通过技术改进在与其他品牌竞争中占据优势。这是一种共赢的模式,但是,目前只有日本和韩国在这方面有过贡献,许可证费用有所降低。
“我国船用发动机领域的薄弱,和我国造船大国的地位不相匹配。”因此,如何加强话语权,通过自主研发提高我国船用发动机的整体发展水平显得尤为急迫。
发展途径
据悉,借助2009年船舶振兴规划的东风,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船舶柴油机及其配套件的研制生产体系和产业布局,具备了高、中、低速柴油机整机的生产能力。
但相比之下,我国船用发动机产品的整体研发水平与国外知名船用柴油机公司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流产品均是国外专利许可证产品,技术的发展受限于人,自主知识产权船舶发动机产品水平不高;配套件技术水平不能满足船舶柴油机的发展要求,关键配套件依赖进口。
据了解,今后的船用发动机发展目标是,在中速柴油机方面,准备在“十一五”自主品牌中速柴油机开发研制基础上,深入开展自主知识产权船用中速柴油机系列化产品的开发研制,全面掌握中速柴油机系列的设计方法,同时加强部分核心部件(高压共轨、增压器、电控单元、轴瓦等)自主研制,提高关键配套件的国产化率。
高速柴油机方面,借鉴和应用自主品牌中速柴油机开发研制的思路、方法和手段,开展自主知识产权船用高速柴油机开发研制,掌握船用高速柴油机总体设计和关键零部件设计技术。
低速柴油机方面,主要是攻克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和工艺,进一步提高国产化率,降低成本,提高国产化部件质量,提高产品竞争力。
业内专家表示,今后应该重点开展船用发动机高压共轨技术、高增压技术、智能控制技术、高效燃烧和排放技术、能量综合利用技术等的研究及开发应用;研究并掌握柴油机智能化控制单元的关键技术,具备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功率船用发动机智能控制系统的能力;开展气体发动机、双燃料发动机及替代清洁燃料发动机设计开发;研究船用发动机排放控制关键技术,掌握船舶排放控制机内技术和前后处理技术(EGR、SCR、喷水等),以适应越来越严格的船舶排放法规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