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朝鲜战争观后感
朝鲜战争观后感
我很佩服我们的革命先烈在朝鲜战争中所表现出的勇气和毅力,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和顽强意志在他们身上得到了近乎完美的体现,也通过他们,展现于世人面前,很感谢我们的勇士们,他们让我们走上了一条优秀民族的捷径,让我们的国民开始有了大国的意识,龙的腾飞很大程度上是从那一刻开始的.事隔50余年,到了今天,很遗憾的,在一种绝对自大和绝对自卑的共同作用下,我们的人民只记住了美国大兵是如何在志愿军狂飙突进中丢盔弃甲,如何仓皇逃窜,我们一贯津津乐道,所有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只要有绝对的勇气和足够的毅力,我们一定能打倒他们,扯下他们的面具,要知道,这和2战中日本的神风精神何其相似,又是同样的悲哀.不错,没有勇气和毅力,任何军队都会一事无成,然而,有了两这并不代表就有了胜利.在那场战争中,我们应该冷静的思考和琢磨,我们是怎么胜利的,而不是吹嘘胜利,法国就是在对一战胜利的吹嘘和沉迷中被德国在第一回合斩落马下的.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苏联在战争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要知道,苏联的存在,不论主客观,都让美国保持了足够的克制和容忍,为避免搽枪走火酿成第三次世界大战,美国在战争中既不敢大规模空袭中国后方,也不敢动用最拿手的原子弹,对美国而言,战争是极不对称的,美国无奈地抛弃了惯用的先进武器和战略思想,返回到20世纪初和中国展开无穷无尽的阵地战,可以说,在战争开始,美国就注定了失败的命运,不为别的,仅仅是因为,他在强壮的苏联门口打仗.克拉克的悲叹,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敌人战斗.是很有道理的.一场战争只有放到国际的大背景中才更有说服力,才更让人心悦诚服,我是不相信新生的共和国空军能和美国空军打成平手还占点上风的鬼话的,我只记得当年的日本人在空中是如何被美国人当火鸡屠宰的,夸大的话我们只能到国外去说,那是应该的,但我们切不可在过内重复,谁都知道,我们的飞机上还有斯拉夫人的脸孔.当然,也不能说我们只是检果实的猴子,原则上说,我们的志愿军是强大的,我们的胜利也是艰苦和必然的,苏联铺平的道路还是要我们去走,战壕里的美国鬼子还是要我们去清除,我们的活最累,我们的付出也最大.我无意于降低我们英雄的地位,我的声音小但清晰,我只想提醒我的同胞,在狂热的胜利的欢呼和喝彩中,我们所遗忘的一些记忆和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在两极世界里,我们的胜利不是我们单独获得的,不论是在以前或是以后,我们都没有,都不会有单独的胜利,战争是门高深的艺术,忽略周围的任何一个微小方面都意味着灭顶之灾.
第二篇:朝鲜战争案例-市场调研
1950年初的,朝鲜战争到了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时刻。美国政府就发动朝鲜战争中国会否出兵的问题展开了反复的讨论。讨论的结果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自顾不暇,不会也不敢出兵。
同时,有两家公司对这次战争进行了战略预测,一家是美国兰德公司,另一家是欧洲德林公司。两家公司均花费巨资对这次战争作了战略性的研究。尤其是德林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经过研究分析,该公司认为如果美国向朝鲜出兵,中国也一定会出兵;若中国出兵,美国注定要失败。
这一份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只有七个字:“中国将出兵朝鲜”。另外还附有380页的研究报告。德林公司已经找好了它的买主——美国对华政策研究室。德林公司要价500万美元,但美国对华政策研究室却认为它只值数十万美元。差价太大,双方自然不欢而散。
而嫌贵的后果是什么呢?正如历史所记载的一样,美国盲目出兵朝鲜,中国怎么能允许美国把战火烧到中国的鸭绿江边?中国出兵抗美援朝,美国惨败。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人为了吸取教训,仍然花费了280万美元买下了德林公司的这项研究成果。
思考题:
1、美国为什么出兵朝鲜?中国为什么出兵朝鲜?谁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在世界史中的地位?
2、战争前,美国为什么不买德林公司的研究报告?战争后,美国为什么还高价购买报告?研究报告的价值是什么?
3、研究报告的定价依据是什么?与成本有关吗?
4、如果重新为这份研究报告定价,以使美国人能够接受,并放弃朝鲜战争,应当定价多少?
美国为何出兵朝鲜
1950年6月25日凌晨4点,朝鲜内战爆发。从25日至30日,美国政府连续召开会议,做出了一系列军事干预的决定,并逐步升级,最终全面卷入朝鲜战争。事实上,在朝鲜战争爆发前,美国对朝鲜半岛的重视程度并不高,还于1949年撤出了先前进驻的军队。那么,是什么因素促使美国最终出兵朝鲜呢?本文根据已经解密的美、苏外交历史档案,揭开美国当时态度转变的内幕,并希望能给我们观察现实问题,特别是看待新世纪以来美国发动的两场战争提供一些启示。
北方打了南方个措手不及
美高层密商决定军事干预
1950年6月25日是星期日,就在这一天的凌晨4点,分别部署于朝鲜半岛北纬38度线两侧的北、南朝鲜军队发生武装冲突,朝鲜战争爆发。北朝鲜军队对位于翁津半岛的南朝鲜李承晚军队进行了激烈炮击,随后兵分四路发动了地面进攻,分别剑指翁津、汉城、春川和东海岸的南朝鲜军队阵地。
此次进攻完全打了南朝鲜军队一个措手不及。当时,南朝鲜许多军官及美国500人军事顾问团的成员已离队度周末,许多军队还摆在三八线以南的10到30公里处,加上力量处于劣势,前沿防御阵地很快被占领,军队迅速向南溃败。到6月28日晨,北朝鲜军队已逼近汉城。汉城市内一片混乱,大批民众及政府官员惊慌南逃,随后不久,汉城陷落。
由于美国东部时间比朝鲜时间晚13个小时,华盛顿得知朝鲜战争爆发是在当地时间1950年6月24日(星期六)的傍晚时分。国务院值班官员马上向负责远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腊斯克做了汇报。当时腊斯克正与陆军部长佩斯在一个朋友家里做客。闻讯后,腊斯克迅速赶回国务院与联合国事务助理国务卿希克森进行了商议。随后二人向国务卿艾奇逊建议将朝鲜问题提交联合国审议。当晚11点半之前,该建议获得了身在外地的杜鲁门总统的批准。第二天,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要求北朝鲜立即停止行动,从南朝鲜撤出全部军队。
6月25日,总统杜鲁门从外地飞回华盛顿。当时白宫正在进行大规模维修,所以杜鲁门在白宫附近的布莱尔大厦召开了由国务院和国防部高级官员参加的紧急会议,讨论朝鲜问题。当时参加会议的有国务卿艾奇逊、远东事务助理国务卿腊斯克、联合国事务助理国务卿希克森、无任所大使杰塞普、国防部长约翰逊以及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会议一直进行了3个小时,最后与会者一致认为:美国必须予以“反击”。杜鲁门于是批准增加对南朝鲜的军事援助,同时命令三军参谋长立即作好参战准备。
正如美国所料,北朝鲜没有理会联合国的决议,反而势如破竹般地向南方挺进,而南方军队丝毫没有还手之力。6月26日夜,杜鲁门再次在布莱尔大厦召开会议,并做出决定,命令美国空军和海军采取行动参战,支援南朝鲜的李承晚军队,但没能阻截住北朝鲜的攻势。29日,杜鲁门授权空军轰炸三八线以北地区,同时派一队美军驰援,确保釜山港的安全。朝鲜战争升级。
6月30日,美国驻日盟军最高司令麦克阿瑟从朝鲜战场视察回来后致电参谋长联席会议,说李承晚部队已“完全丧失了反击的能力”,目前能够坚守汉城以南战线的唯一希望是“在朝鲜作战区域投入美国地面部队”。经杜鲁门批准,参联会授权麦克阿瑟使用他所指挥的陆军投入朝鲜的战斗。同一天,麦克阿瑟即通过在日本的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向第24师下达了出动命令。随着地面部队的参与,美国完全卷入了朝鲜战争。
战前忽视朝鲜半岛
美国撤出全部驻军
根据已经解密的美、苏外交历史档案,美国如此快地在朝鲜半岛出手完全出乎苏联和北朝鲜的预料。因为在战前,美国并不太重视朝鲜半岛,甚至对爆发战争也没有多少思想准备。
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分别派军队进驻朝鲜半岛,以三八线为界,将朝鲜划分为南、北两部分。随着半岛形势发展,苏联主张双方从半岛撤军,并于1948年底撤出全部军队。从1947年9月开始,五角大楼逐步倾向于放弃朝鲜半岛。军方认为朝鲜半岛没有战略价值,即使美军要在西伯利亚或中国采取军事行动,动用空军即可超越半岛地理障碍,予以有效打击。当时,美国政策战略重点在欧洲,随着美苏在柏林对峙,欧洲局势紧张。美国急需加强驻欧军事力量,以维护在欧洲的优势地位,因此在亚洲的所有行动仅限于“防守”。另外,当时的美国政府严格奉行低税收、低赤字的均衡预算政策,在此情况下只能确保重点,即欧洲。因此,自美军进驻半岛以来,国会在向半岛驻军拨款问题上便争论不休,致使当地驻军的经费和装备供给严重不足,后勤出现危机。最后美国军方高层批准撤军,并于1949年6月撤出在半岛的全部驻军,仅留下部分军事顾问。
在战前,美国对朝鲜半岛局势的估计还比较乐观,认为目前还不会爆发战争,北方可能会通过游击战、心理战和政治压力等手段实现目的,不大可能公开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艾奇逊甚至还在1950年1月发表演讲称,“亚洲的未来取决于亚洲人民,美国不会干预。受到攻击的人民必须首先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抵抗,然后才能寄希望于国际社会根据联合国宪章采取行动。”此番讲话的潜台词就是:美国不会为避免南朝鲜的“陷落”而使用武力。
武装干预原因复杂
历史进程在此拐弯
如果历史按此逻辑发展下去,美国将放弃朝鲜半岛。但是,随着朝鲜战争爆发前几个月国际形势和美国国内政治发生变化,美国对朝鲜半岛政策也发生了转变。历史发展进程在这里拐了一个弯,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探究。
首先就是美国认为,不在朝鲜采取行动将危及它的全球战略。当时冷战伊始,东西方紧张对峙,美苏在欧洲、中东和亚洲等许多地区势力范围还没有划定,摩擦不断。美国认为此次北朝鲜进攻背后必有苏联的支持和指使,必须予以反击,才能防止苏联在欧洲和中东等地的“军事冒险”。同时,美国认为必须采取行动,才能向依赖美国保护的盟国显示强大力量,否则其盟国可能会屈服于苏联的压力,西方阵营将崩溃。上述想法在杜鲁门向盟国的通报文件中得到了体现:“唯有通过行动显示美国的坚定意志,才能威慑苏联不在世界其他地区采取新的行动。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去保护我们帮助建立的国家……位于亚洲、欧洲和中东的与苏联相邻国家的人民对我们的信心将受到极大打击……”
此外,杜鲁门政府这么做也缘于其受到国内压力。美国1949年从朝鲜半岛撤军前后亚洲局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蒋介石战败,逃往台湾,以参议员麦卡锡为首的国会议员及众多媒体,群起指责政府因政策失误才“失去”中国。杜鲁门政府的民调支持率从1949年1月的69%下降到朝鲜战争爆发前的37%。杜鲁门意识到,如果不能采取有力措施制止南朝鲜“陷落”,国会就可能弹劾他,民主党的执政地位就保不住了。于是,朝鲜战争就成了他转移国内政治压力的一张牌。
最后,美国出兵朝鲜还与杜鲁门总统的性格特别是他的历史观有密切关系,有些历史学家甚至认为这是决定性的因素。杜鲁门早年经历坎坷,形成了坚定、果敢、喜欢挑战的性格。心理学家认为,这种性格影响了他在1950年所做的决定。
此外,杜鲁门早年形成的历史观也决定了对朝鲜半岛局势的认识。从1934年起,他作为国会议员积极倡导美国中立。后来日本偷袭珍珠港,他内心里为自己早期的立场感到可耻甚至有罪恶感,进而坚定地认为各国没有联合起来抵制日本、意大利和德国的进攻是非常严重的错误,而美国没有领导各国反对侵略是错上加错。当他一听到朝鲜半岛发生战争的时候,马上就将此次战争与上世纪三十年代发生的事件联系在一起。他说:“在我们这代人经历的事件中,力量强大的一方袭击弱小的对手已不是第一次。这使我想到了以前的一些例子,如日本进攻中国满洲,意大利进攻埃塞俄比亚……如果我们不遏制住这种势头,第三次世界大战将爆发……”
在上述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杜鲁门做出介入朝鲜战争的决定就不奇怪了。中国人民也开始了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并最终挫败了美国侵略者,有效维护了新中国的国家安全。事实证明,这场战争改变了整个东亚乃至世界的政治、外交和安全格局,且对今日东亚及朝鲜半岛的和平与安全产生深远影响。
第三篇:朝鲜战争60周年总结
朝鲜战争60周年辛酸总结
2010-06-25
6月25日,是朝鲜战争爆发60周年。整整一个甲子了。真相越来越清晰了。
1,联合国如何定义朝鲜战争?
战争的一方,是朝鲜和中国。朝鲜肯定说是韩国侵犯朝鲜。中国的教科书中,说法比较含糊,定性为韩国发动侵略,但是并没有具体说明,而是把描述重点放在后来具体的战役、后方的支援中。
战争的另一方,是联合国派出的16国联军(多国部队?这词儿听着耳熟,想起来了,是伊拉克战争嘛。应该抗美援伊)。参加朝鲜战争的国家,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建有战争纪念馆。这些国家都说是朝鲜发动的侵略。
别的国家咱回避。单说朝鲜和韩国。对于这两个国家截然相反的叙述,大家相信哪个?„„
然后我们来看联合国开放式的资料馆里的记载
“1950年6月25日(星期天)朝鲜共产党领导人金日成在没有发出任何警告、也没有宣战的情形下,乘机越过三八线进犯毫无准备的南韩。南韩军队虽然英勇抵抗,但是事实证明12万韩军不是配备各种苏式重型武器和俄制t-3型坦克的20万北朝军队的对手。金日成偷袭成功了,到8月初就攻占了90%的韩国领土,并长驱直入一直打到大邱附近的洛东江才被暂时控制住。大韩民国向联合国发出呼吁。
“联合国通过三项决议,谴责朝鲜共产党的侵略行为,要求北朝军队撤回三八线,并呼吁联合国所有会员国给大韩民国以军事支援。美国军队首先抵达,随后共有21个国家组成的联合国军参战,其中派战斗部队的有16个国家,支援医疗及设备的有5个国家。联合国军在麦克阿瑟将军指挥下,在仁川出其不意成功登陆,形成大包围一直把朝共军队赶出了南韩,拿下平壤,并把朝鲜军队打得溃不成军,退到中国边境。”
此后,中国进入抗美援朝。
2,苏联人耍了什么花招?
我曾经写过博文《抗日战争:掉进了“苏联陷阱”》。该文章有3句核心:1,前提:我们可以勇敢地去牺牲,但绝不能愚蠢地被利用。2,过程:无耻的苏联人,把中国当枪使,把中国人民推向了战争的深渊。3, 结果:中国人成了挡箭牌,学雷锋充当“国际黄继光”去了。
我认为,这3个核心是分析整个抗日战争所要明白的第一要务。
卷入朝鲜战争,中国人是不是又一次掉进“苏联陷阱”?可以这样说。但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服从苏联命令。
在历史造假方面,苏联人是中国人的老师。幸运的是,苏联解体了,一些历史资料随之解密,我们终于可以看到一点历史真相。新解密的前苏联国家档案,揭示了朝鲜战争的内幕与真相。
1950年1月19日,苏联驻平壤大使什特科夫就电告斯大林,“金日成请求斯大林允许他发动进攻,解放南韩”。30日斯大林回电答应“可以帮助他,但必须依靠毛/泽/东,有北京支持”。当时斯大林最希望中国与朝鲜能消灭并牵制大量美国军队,使世界权力平衡倒向对苏联有利一边。那时斯大林的全球梦包括在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存在共产党的国家。
甚至在联合国安理会表决派联合国军队支持南韩时,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利克本可以行使否决权,否定这一决议。但是斯大林指示他“缺席不要去”,让决议通过。
苏联拒绝行使否决权的举动,曾让世界大惑不解,都说苏联错过了阻止西方出兵的机会。实际上斯大林是有自己的如意算盘,故意让联合国决议通过,好让毛/泽/东与金日成去拼死拖牢美国,他可以坐山观虎斗,并腾出手来解决西欧问题。3,中国为什么参战?
“国际主义情怀”之说,太幼稚了,都不好意思去驳他。
“屏障”说,比较流行。难道,一条区区的鸭绿江能成为缓冲区?如果爆发战争,人家可以在中国漫长的海岸线上随便选个地方登陆,难道非要绕道朝鲜吗?
真正的原因,是苏联的压力。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仁川登陆,打得朝鲜军一败涂地。10月,斯大林一再催促中国出兵。当时中共高层普遍反对出兵。当时反对呼声最高的是林彪,他在反对无效的情况下,装病拒绝出任中国赴朝志愿军司令一职。他认为新中国刚解放,军队应整休恢复,而且当时美军具有完全的制空权,大炮优势是40比1,如参战志愿军会有大量伤亡,并且美国可能轰炸中国大城市及工业基地,甚至可能朝中国扔原子弹和不利于解放台湾等等。事后,毛泽东说:“抗美援朝出兵在中央最高层最初表决结果只有'一人半’(半人指周恩来)支持出兵”。但在斯大林一再的压力下,10月10日周恩来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在斯大林的黑海畔别墅谈判出兵事项,斯大林承诺大批援助中国军事工业建设计划,及马上提供飞机、大炮、坦克等先进苏联武器装备,并派空军协防东北等,而且斯大林还把中国军队定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这样条件下,毛泽东最后决定“出兵”,并在中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动员和战时准备,投入巨大兵力物力。当时中国人不知道是与联合国开战,以为出兵只是抗击“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是为了“保家卫国”。
中国出兵,苏联出武器装备。这些装备不是无偿的,而是要中国人用多少火车的粮食换来的。
中朝军队是谁指挥的?朝鲜方面说是金日成,中国方面说是彭德怀。现在有学者认为其实一直是苏联人在指挥。就像1946年以后的国共决战,苏联提供了武器并负责指挥(当然,那一次,苏联也出了数十万军队),这也是服从苏联命令的重要原因。4,中国到底死了多少人在朝鲜?
朝鲜战争历时3年,导致数百万人死亡,不计其数的人伤残。中国方面伤亡数字出现各种版本,如果采用中国官方的说法,大致如下:赴朝参战人数130万,死亡27万,被俘3万;苏联官方文件认为中国死亡人数为100万。国际统计,美国死亡人数3万7千人,英联邦各国1263人、其它国家1800人。在这场战争中,南韩估计包括平民在内的死亡人数大约有100万,而朝鲜高达250万人,导致战后北朝鲜男女比例为1比4。5,中国和朝鲜胜利了吗?
似乎每一场战争我们都取得了胜利。中日、中苏、中印、中越。朝鲜战争也不例外。
自己说自己胜利,有点不好意思。于是就引用美国人的话,这样显得真实(为什么美国人说的就是真实的呢?我感到奇怪)。教科书中写道:关于朝鲜战争,美国将军承认是“在一个错误地点、错误时间,选择一个错误对手,进行的一场错误战争。”
等一下,美国将军原话是这样说的吗?现在我们知道了,美国人说的是如果把朝鲜战争继续下去,一直打到中国境内,那才是“在一个错误地点、错误时间,选择一个错误对手,进行的一场错误战争。”
朝鲜战争的起因,是金日成越过三八线。朝鲜战争的结果,是金日成退回到三八线。如果我们把朝鲜和中国付出惨重伤亡看成是胜利,那真的是胜利了。6,韩国人如何评价中美参战?
韩国人对于美国人把他们从金日成铁蹄下拯救出来,非常感激。
他们对于中国人的评价„„
韩国人对于如今的民族的割裂、同胞的沦陷,非常痛心。
2008年2月29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根据我的观点,这个世界需要美国的领袖地位„„对于联合国来说,美国是最好的朋友,没有比美国更好的朋友了。”“我虽然生长在韩国,但被美国和它高尚的思想深深鼓舞着。当年,美国士兵们来到我的祖国,并挽救了它。那些美国士兵是那样善良,对我们又是那样慷慨。直到现在我仍然深深地感激美国人民对我们民族作出的牺牲。”
7,朝鲜人如何评价朝鲜战争中的中国军队?
我没有去过朝鲜的有关纪念观,在这里,摘录一位朋友去了之后所见
导游又带我们参观了“朝鲜志愿军纪念馆”,讲解员指着着二本精致的名册说:“这里有中国志愿军在朝牺牲的几万人全部名册。”我发觉这个女解讲员说谎竟一点不脸红?——中国官方统计志愿军就死了40万。像册里面醒目处有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的画像,讲解员又讲了毛岸英的故事,把毛岸英在指挥部被轰炸机炸死编造成英勇救同事牺牲,张市长连声应说:“可惜!可惜!”我听了忍不住问:“老张,难道你也不知道毛岸英怎样死的吗?”老韩马上插上一句:“如果毛/岸/英活到今天,中国会怎样?”张市长支吾了一下说:“可能像朝鲜。”金医生马上说:“怎么可能?!百分之百是朝鲜!”我心想真是老天有眼,给中国人一条活路,否则中国就像朝鲜人一样,继续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太阳里”。
参观朝鲜战争纪念馆,听朝鲜讲解员的话就知道这是一个充满谎言的纪念馆。我曾去过不少当时参加朝鲜战争的国家,如英国、澳大利亚等等,从这些参战国家的战争纪念馆里多少了解了一些事实,一些真相,更不用说主要参战的美、韩纪念馆,但唯有在这里充满夸大和谎言。最主要的是捏造事实:说自己是进行了一场反美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又说朝鲜人民军与中国志愿军消灭了美韩160多万侵略者,直接打死美国强盗40多万,击落飞机12000多架,打沉军舰560艘、击毁坦克3300辆等等一长串数字。我问讲解员:中国志愿军死伤多少?她说几万人,我们听了都笑起来。我又问,朝鲜人民军死多少?她不回答了。连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张市长都忍不住说“一派胡言”„„
在朝鲜为中小学课本里,充满对于金日成、金正日的歌颂。其中有一篇《伟大领袖金日成将军举起了枪》,描写了金日成用步枪打下美国飞机的神话。以下是课文的全文:
明朗的朝阳从帘隙映入了洞口,李警卫小心翼翼地拉开了帘子。金日成将军放下了笔,吹灭了汽灯。他看着洞外,笑了笑:“又是一夜过去了。时间过的这么快,不抓紧怎么行啊!”李警卫:“将军,你不要太累了……。”金日成将军笑了笑:“出去走走吧!”
从洞里出去,就看到了山上山下。山上山下都覆盖着白雪,但白雪间,夹杂着烧焦的树木,炸弹的残骸,控诉着美帝国主义的罪恶。山下,英雄的人(和)民军战士们,纷纷从掩体内走出,正在准备又一天的战斗。金日成将军快步向山下走去。战士们看到金日成将军,连忙上来向伟大的领袖问候。金日成将军亲切地慰问战士:“夜里冷不冷?”“不冷!”“大家有信心坚持到取得胜利吗?”“在将军的领导下,我们有万分信心!”
这时,一个通信兵来了:“报告将军,中国同志的志愿军司令彭德怀来了!”金日成将军说:“还不请中国同志过来?”
山洞内,警卫员倒上了茶水。金日成将军亲切地招呼彭德怀司令:“请喝茶。我们现在在战争年代,条件不太好,只能这样款待你了。”
彭德怀司令敬慕地看着金日成将军:“你们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还能坚持和美帝国主义战斗,我们很佩服。”
金日成将军:“为了祖国的解放,我们是不惜一切代价和努力的。”
彭德怀司令:“也只有在你的领导下,才有这样强大的力量。”
金日成将军:“别这么说,还有你们的帮助嘛。打击美帝国主义,有什么困难吗?”
彭德怀司令:“困难很多,如果没有先前你们对美军的战斗,我们是没有经验的,也会更加困难。”
金日成将军:“我们的战士都有和美军作战的经验,他们可以直接帮助你们指导。”
正当两人欢声笑语时,洞外,突然响起了警报声。一个战士跑进来:“美军飞机要来了!”周围的人,马上紧张起来。金日成将军把手一挥:“来了就打击他!”
不过一会儿,飞机的呼啸声,炸弹的爆炸声,枪声,就在山岭间回荡交错了。金日成将军拿过一支38式步枪:“我们出去看看吧!”李警卫:“将军,这样太危险了!”彭德怀司令也连忙劝阻。金日成将军笑了,举了举手中的枪:“这支枪就是我从日本人手里缴来的,当时面对面的战斗,总比现在危险吧!”
金日成将军持枪来到洞口,只见数架美帝国主义的飞机,不停地来回投弹,每次飞过,都有爆炸在地上响起。英勇的人民军战士们,不停的射击着美国飞机。
金日成将军愤怒地拧起眉头,他看到又一架美国飞机准备从阵地上飞过,他举起了枪,瞄准了敌人的飞机。当敌人对准了我们的阵地,正在往下飞来时,将军开枪了。瞬间,一团巨大的火团,在空中爆发燃烧了,残骸纷纷落下。战士们欢呼起来。剩下的美国飞机惊呆了,他们再也没有勇气继续,纷纷向南方逃跑了。
战士们在阵地上,向着金日成将军欢呼:
伟大领袖金日成万岁!伟大将军金日成万岁!
看到朝鲜人那样评价中国人的牺牲,看到金日成居高临下接见彭德怀、然后用步枪打下美国飞机这段故事,我觉得:中国人在朝鲜战争中果然是“最可爱的人”。
谁该为今天韩国、朝鲜的民族分裂负责?
美国人至少被韩国人感谢着,那么,对于付出了惨重伤亡的中国人,有人感谢吗? 一些中国人说朝鲜人没良心,说他们本应感谢中国。那我要问:朝鲜人民如今落到那般“幸福”的生活中,他们应当“感谢”谁?
第四篇:《朝鲜战争》读后感
朝鲜是一个以山地为主的半岛,缺乏战略纵深(犹如后来的伊拉克和阿富汗,实际上确实适合美国这样军队),1950年的6月25日,一个小时内在38线上信号弹从西海岸打到东海岸,李承晚的南朝鲜部队全线进攻,南朝鲜的部队中都有美国的顾问.至于是谁推动了这场战争的开局,我觉得不外乎是麦克阿瑟或者是苏联,因为如果南朝鲜统一北朝鲜,那么麦克阿瑟在他的军事生涯上几乎可以比作从珠穆朗玛峰达到了月球,而如果被朝鲜统一南朝鲜,那么苏联在远东完成了最完美布局,但美国当时的杜鲁门政府未必想打,当时美国的重点应该在欧洲,远东的布局已经是比较理想的状况了,只能是麦克阿瑟自私的想法,后来他的一些做法简直就是想把战争引入中国境内,并想用蒋介石的军队拉到朝鲜来打,这样的结果只会使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个时候的中国实际上还没有完全解决境内的安定,南方还在剿匪,进攻台湾打了败仗,基本没有空军和海军,当务之急是解放台湾,也不可能鼓动金日成(也没钱和装备去支援),后来仗打到那个程度,苏联没有派空军和地面部队,我直接怀疑是斯大林就是在利用中国人,包括1945年开始的解放战争中苏联人的作派,实在是龌龊,后来中苏决裂,真正是明智之举,避免了被苏联当枪使,做附庸国的下场都不会舒服.战争的开局对北朝鲜的人民军很有利,经过几个月,几乎把南朝鲜李承晚的部队赶进了大海,苏联人支援的坦克部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个时候美国人的海陆空军队全面介入,直接体现了先进武器在当代战争中的作用,另外,麦克阿瑟的得意之作“仁川登陆”非常完美,大量人民军被包围、切割、消灭,侥幸逃脱的只能进入游击战状态。美国人乘胜追击,先头部队几乎看到了鸭绿江,这个时候,彭德怀领导的志愿军已经昼伏夜行地进入朝鲜战场,直到第一次战役,美国人的飞机居然没有发现大规模的中国军队,彭德怀充分利用了在解放战争中的优秀传统,前三次战役以巨大的伤亡取得了战略成功,之所以伤亡很大(整个朝鲜战争的伤亡是惊人的,中国到现在都没有公布真正的数字,我估计在50万),有几个原因,最重要的是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没有空军,后勤补给线几乎被美国人的空军完全封锁,在50年的冬天,在气温只有零下30度左右的情况下,中国人名志愿军很多没有棉衣棉鞋,吃的也很少,非战斗减员及其惊人,设想在那样的境地,打一场伏击,为了不让美国人的飞机发现,趴在雪地里一晚上,第二天开打的时候会有多少已经永远睡去?后勤补给这个问题一直贯穿了朝鲜战争,冻死的,饿死的,伤病不能得到治疗的.......麦克阿瑟下台后,继任的李奇微将军充分利用了中国军队这一弱点,他发现中国人的每次战役最多只能持续7天,为什么?后勤跟不上了。所以他的战术讲起来很简单:志愿军进攻时边打边退,等到第八天,全线反击,并且空投部队在交通线上包抄。这个发现成就了李奇微。
其次是武器的全面差距,没有防空炮火,没有空军海军打击美国人的后方,手中的武器都是日本人和蒋介石留下来的,弹药的规格也不一样,我觉得中国人凭借的是样:精神意志、人海战术、高明的战略战术!可以这么说,如果当时有美国人的武器装备,在50年冬季就可以解放整个朝鲜半岛,当时的武器装备以及朝鲜半岛特有的地理环境导致无法完全实现中国的军队指战员所熟悉的战略战术,朝鲜以山地居多,大多南北向,南北间的通道就那么几条,基本都在美国飞机的覆盖之下,白天不能打进攻,没办法对付飞机的轰炸和扫射,你要完成一次包抄,都得靠腿两条腿和美国人的坦克、装甲车、卡车赛跑,人家走公路,往往你还不敢走公路,得穿山越林的跑,这样,一场围歼战打成了追击战,有时候围住了还是拿不下来,因为缺少火炮支援,没有防空手段,作战效果比战术意图相差太远,伤亡还很大。应该说整个战争的过程很复杂,在书中每每读到一些重要的地方感慨很多,一一写下来费时耗力,最后只留一点点想法:1,朝鲜战争对中国最大的损失是失去了收复台湾的最佳时机,最后留下社会主义的北朝鲜,战略效果也是差强人意。2,在朝鲜战争中发现了现代战争中后勤线的重要性,并且为此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那么在未来战争中,后勤补给需要怎么样运作?这很复杂,回头找本相关的书看看。3,用前辈建国者的精神发展军事以及民用科技,网上的新闻讲现在国产战机用的发动机还都是进口的,都建国61年
了,这不知道干什么吃的。4,目前的南海局势,不妨打一场局部战争试试。5,民族的确是有性格的,战争中最是一目了然。
第五篇:朝鲜战争再认识
朝鲜战争再认识
提起“朝鲜战争”,总有一种刻板印象。往往脱离不了中学教材里那几句简单粗鄙的结论,简化为一场社会主义中国同美帝国主义之间的一场侵略与反侵略,正义与邪恶之战。脑中涌现的全是慷概激昂的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的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的悲壮画面,画面里豪情万丈的铁血男儿抛头颅、洒热血,精忠报国,视死如归。
基于这样的教育,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朝鲜战争给我们留下的更多的是一种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似的历史辉煌。而对这这场战争的“反思”却没留下任何的空间和余地,以至于在战争结束后60年的今天,中国一大批年轻人对当今朝鲜半岛的局势和认识感到十分迷茫和困惑。这困惑表现在:教科书给我们当年灌输的关于我们所大力支持的小兄弟朝鲜的伟大决定和当今朝鲜的政治丑态对比如此突出,而我们所对抗的敌人——韩国,其经济,政治,文化的繁荣实在让我们大为不解。以至于网上很多年轻人总是这样发问:当年的朝鲜战争到底是中国输了,还是美国输了?有的人甚至断言南朝鲜赢了这场战争,其理由是现如今南朝鲜强大的经济实力,政治势力和北朝鲜落后的生产力和独裁统治之间的尖锐对比。
关于网友对朝鲜战争所做的结论当然轻率幼稚,其推理也显得不和逻辑。不能将现如今两个国家的政治格局和经济实力的差距用作推断当年朝鲜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这涉及到特定的历史中各种因缘巧合和偶然因素。对这一点我并不感到奇怪,奇怪的是在战争过去60多年后今天,对这一问题竟然还是如此的模棱两可,莫衷一是,没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和判断,这在这个自诩为擅长修史的国家实在荒唐透顶了。和另一场战争一样,从我们中国人在这两场战争结束后的反应来看,我们中国人的确缺乏一个重要的品质,那就是对战争本身的“反思”。胜利的确很容易冲昏我们的头脑,一场战争,不管正义之战也好,还是侵略之战也罢,失败和战胜都需要我们去反思,一个真正强大和优秀的民族,对待战争,不应该像儿戏一样,胜利便高唱赞歌,将敌人弱视如蝇虫蝼蚁,失败之后便低吟哀歌,将自己贬低为草芥之徒。“手撕鬼子”这样的戏我们看得是看得够多的了,翻开历史的前一页,视自己为“东亚病夫”之辈匍匐在敌人膝前的画面也还清晰可见。
对于战争的反思,我们是多么缺乏和不足啊!我们应该“反思”,我们“需要”反思,我们“必须”反思,一个不会反思的民族,会有什么出息。推而论之,我们何止对朝鲜战争缺乏反思啊,甚至对抗日战争,以至以前的国共内战,都没有过真正的反思。上升到一个高度,我们甚至可以说:
“我们民族是一个对历史都缺乏“反思”的民族”!
这里谈“朝鲜战争”,那我们便就从“朝鲜战争”本身谈谈,我想,更多的人,特别是官方,是时候对这场战争反思的时候了,没有对战争真正的反思,就谈不上对历史的反思。官方的确是出于好意的宣传,为鼓舞民心民气计,为宣扬积极乐观计,不过最后怕这“好意”不一定得到“好处”。宣传多了便成了麻痹,麻痹多了便麻木,麻木过了就麻烦了,这麻烦就是愚昧啊。所以,民间也罢,官方也罢,是时候让我们国家的孩子的历史教科书上那几句“大大提升了民族自尊心,提升了国际地位,鼓舞士气......”之类的空洞的话语删掉的时候了。这话本身没错,可是它抽象,虚幻,空洞,或者它只展示了有利的一面,却掩盖了另一面,(也许那一面更有意义),这另一面是——战争的残酷。光辉掩盖了残酷,一代代小年轻们便把那几句话背得滚瓜烂熟,因为那时常是考试重点。
可真正翻开历史那一页,我们会发现,历史不忍细读啊!一个粗线条的概括朝鲜战争便是:南北朝鲜交火(北朝鲜先出兵)——美国介入——金日成求救——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中国出兵。
我们传统的印象便是如此的简单,简单的甚至有点草率了。哟略一看,看似美国顺其自然的出兵,中国理所当然的出于自己的国家利益而毅然出兵,“保家卫国,抗美援朝”无可非议。但仔细的去分析去细读深思时,不由的会惊叹其中国与国,人与人,意识形态对立之间错综复杂、盘根错节的政治博弈与人性冲突。
现在试图从这次参战的国家中分析一下这场的战争的政治博弈以及其中隐藏的事实以探其根本。
对于中国出兵和美国出兵。也许是官方意识形态的原因,我们一直对其了解比较暧昧晦涩,以为美国的出兵和中国的出兵都是出自两国之本意而心甘情愿,可何曾想到其中竟然暗流涌动,步步为营。首先看美国:这场战争最开始以金日成带领的朝鲜人民军突袭韩国为开端,而不是南韩最先发动攻击。美国一开始并不想贸然出兵也不知道北朝鲜会出兵南下,可当金日成的部队开到38线以内并攻下汉城时,美国再也不能坐视不管了。这很不利于他在亚洲政治版图的控制,更重要的是美国意识到其强劲对手苏联在北朝鲜背后的怂恿和出谋划策,意识到了危险。美国当然知道也认为这是苏联在摸自己的屁股以探其虚实,看看这头美洲豹是否有雄风和胆量敢接招。当然这时的美国出于对其眼前亚洲政治利益和与苏联竞争的关系所以不得不而不得已出兵了。
其次是中国,从未披露的官方记载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一开始并未有出兵的想法和冲动。甚至一开始毛泽东就不曾得知金日成和斯大林在背后眉来眼去要演这一出戏,直到战争打响之前,毛泽东并未有事先得到消息。虽然苏联一开始也在暗示毛泽东出兵,但毛泽东一直谨慎考虑,不置可否。金日成求救时,毛泽东还告诫叮嘱他,此时作战的不利因素太多,不可贸然出兵。甚至在朝鲜战争结束后,虽然官方宣布了胜利,但毛泽东仍然认为出兵朝鲜是极错的行为。在1956年的中共八大上,毛泽东说:“抗美援朝”是我党七大后犯的第一个历史错误。1957年又说:“斯大林、金日成对中国刻意隐瞒发动战争的时机及作战计划,最后,中国却被牵连进战争,这是错了,绝对错了。”由此可见,中国在当时也是由于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不得已而做出的决定,事后的后悔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出兵实在情非得已。
再次是朝鲜和韩国。这次战争虽名之“朝鲜战争”,其实真正的叫较量却不在南韩和北朝鲜之间,这两个政权背后的政治力量才是博弈的关键点。意识形态的对立致使两个政权的对立,但这意识形态对立的背后仍然是美苏两国政治博弈的一个缩影而已,犹如东柏林和西柏林。而金日成为何有此种底气敢贸然出兵,背后必然有一个巨大的推动因素。虽然当时南韩李承晚政府的军事实力的确不如北朝鲜,但其背后是强大的美国作为支撑,也是不容小觑的,所以金日成背后的推动因素便是以斯大林为代表的苏联。纵观战争始末,南韩也罢,北朝鲜也好,都是围着两个超级大国走,自己所能左右的局面太小了。
在朝鲜战争中,我们不能忽略的一个事实是虽然苏联在两军交战中并未投入太多的军力,仅仅是派发了空军参战,但苏联却是朝鲜战争的最大推手并且起了主要作用。从这场战争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伟大导师斯大林的嘴脸,一开始竭力怂恿金日成参战,而后步步为营诱使美国出兵,最后在将中国也牵涉进来。将这一切一切串联起来,我们似乎斯大林下的这盘五行阴阳棋下得巧妙精彩。苏联一直未曾派遣正规军参战,派来的空军既然也是身穿中国军队的军服,手握中国的国旗佯装中国军队,俨然一个局外人的态度似的,以此可见斯大林的用意和野心。毛泽东还算是个明白人,在战争结束后,一直表态出兵的错误,多次指责斯大林
和金日成应该为这次战争负责。综上所述,可以得知在这次战争中——
“中国和美国都是被“拖”入这场战争的,都情非得已” “南韩和北朝鲜在这场战争中扮演的更多的是一个“傀儡”的角色”、“苏联无疑是这次战争中的最大得利者,坐收渔翁之利也!”大家都被斯大林玩了一把。
对美国而言,这场战争至少在表面形式上是输了,正如朝鲜战争期间担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五星上将布莱德雷说:“假如按照麦克阿瑟的战略计划,把在朝鲜的战争延伸到轰炸中国东北和封锁中国海岸,那将会是在错误的时间与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对中国而言,虽然在官方宣传中一直突出其积极意义,但是仔细分析,可以看出此次战争对中国不利的影响。首先是妨碍了中共军队收复台湾,错失了良机。其次是战争令国内经济损失严重,国库空虚。
苏联是最大赢家,斯大林成功逼迫中国出兵对抗美国等盟军,也借此出售大量二战剩余军事设备赚取资金物资,中国直到1965年才清偿完所有欠款,中国官员战后又抱怨苏联是“死亡贩售商”(merchants of death),在朝鲜战争期间出售大量劣质枪炮弹药给中国[265],战争令中美爆发直接冲突,而苏联未正面介入。战争削弱美国实力,把美国超强的国力军力从欧洲铁幕一线的争夺转移到朝鲜战争的泥潭,为苏联争取时间在二战后的废墟上治疗战争创伤,发展国防尖端技术,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此段来源,维基百科】
中国,朝鲜,美国,在这次战争中更像是被苏联手中的棋子,做了无辜的炮灰。
后记
以上关于朝鲜战争论断,有的属于读书学习中和开学师时老师所讲解的关于朝鲜战争的认识,有的是我个人的一些论断。在这里我力图从一个新的,全面的,客观的,中立的角度去看待朝鲜战争,但限于本人非历史专业出身,历史基本功也不扎实,难免有事实错误和价值判断失误的地方,在此声明,以期谅解。但我并不是想谈论朝鲜战争本身,我更多是想通过一种这样客观,全面的角度去探究以阐明我们应该对待历史的真正态度,同时也有感于中国在教育界历史教科书等多方面历史教育和历史认知的荒谬折射出这个民族对待历史所缺乏集体态度,那就是——
“从历史中学会反思。”
1205031047 新闻班张伟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十七日星期三凌晨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