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朝鲜战争的另一种观点
三年来,特别是最近,不少网友纷纷为这场战争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这是非常好的事情,至少不再是一言堂以蔽之。而且,不久前中国国家主席与韩国总统共同发表了一个声明: 双方一致赞成朝鲜半岛无核化。而曾经作为中国为之浴血战斗的北朝鲜,坚决强调有核化。如此,过去的对手──中国和韩国──如今共同站到北朝鲜的对立面去了。历史有时很 滑稽。
在朝鲜停战协议签字五十年的日子里,我们继续聆听了许多五十年来一成不变的议论。这 并不奇怪,无论“与时俱进”的口号呼喊得多么响亮,中国历来不乏“维护祖制”的孝子 贤孙。不过,在他们那些多少显示出一种幼稚的激昂里,充斥的却是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 和论据。
众所周知,朝鲜战争是斯大林操纵北朝鲜南侵引起的联合国与北朝鲜之间的战争。中国从 来没有、也从不承认正式出兵,那支中国人组成的武装力量,不过只是“中国人民志愿军 ”。也就是说,那是中国的某些平民“志愿”武装起来,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朝 鲜人民军作战的部队。从法理上说,它与中国政府和中国军队毫无关系。1951年1月22日,周恩来以外交部长身份答复联合国时就明确表示:“只要一切外国军队从朝鲜撤退的原 则被接受并付诸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将负责劝说中国人民志愿部队回到本 国。”当初中国政府根本不承认是中国军队的“民间志愿”队伍,如今却打出中国“国威 ”和“大国地位”来了,岂不荒唐?
在朝鲜战争谈判和签订停战协议时,也丝毫没有牵扯中华人民共和国或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5月16日,就在联合国军粉碎了第五次战役的攻势,从北纬37度线进抵三八线时,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布:“我认为美国的真正敌人是克里姆林宫,而且不会忘记,只要 这个敌人在幕后操纵,就不能浪费美国的力量。”而美国当初的罢手也丝毫没有理会我们,是找苏联谈的。美国代表凯南与苏联代表马立克接触商谈停战谈判,6月13日斯大林下令和谈,23日马立克发表和谈谈话,25日《人民日报》立即欢呼:“马 立克的提议是公平而又合理的。” 29日,李奇微接到命令:“奉总统指示,你应在30日,星期六,东京时间上午8时经广播 电台将下述文件向朝鲜共军司令发出,同时向新闻界发布:本人以联合国军总司令的资格,奉命与贵军谈判下列事项──因为我得知贵方可能希望举行一停战会议,以停止朝鲜的 一切敌对行为及武装行动,并愿适当保证此停战协议的实施。”
这里有两条:其一,中国在哪儿?“国威”又在哪儿?“大国地位”难道就体现在“朝鲜 共军”身上?其二,这仅仅是一个军事停战谈判,并非国家级政治谈判。无论周恩来的数 次声明还是马立克的公开与私下的洽谈,坚持的都是政治解决。即,和平解决朝鲜问题; 外国军队撤出朝鲜;美军撤出台湾及台湾海峡;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席位;亚洲重 要问题的和平协商等。中国政府声明称:“离开这几点是不可能的。”而美国坚持只谈判 军事停战,不讨论政治问题。
7月1日,金日成、彭德怀复电:“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将军:你在6月30日关于和平谈 判的声明了。我们受权向你声明,我们同意为举行关于停止军事行动和建立和平的谈判而 和你的代表会晤”。这意味着,我们已经放弃了原来坚持的原则,全盘接受了美国的主张。尚未开谈已经妥协,连国家的名分也不存在,毛泽东自己也说:“朝鲜谈判就是妥协。
”
板门店谈判的会场上,只有北朝鲜和联合国的旗帜,压根儿不存在与中国有关的任何标识 ;双方交换的谈判代表授权证书分别由金日成与李奇微签署授权,并没有毛泽东、周恩来 甚至彭德怀的任何授权。乃至于在北朝鲜提名中国成为未来的政治谈判参加国时,联合国 方讥讽道:“贵官不是屡屡主张在朝鲜的中国部队是自发志愿而来的,和中国政府没有关 系吗?那么推举没有任何关系的中国为会议参加国,这简直是太奇怪了”。而且,在195 3年8月28日通过的联大第七届关于朝鲜问题政治会议决议中,规定只有交战双方即北朝鲜
和联合国参加谈判,捎带着“建议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参加朝鲜政治会议,如果他 愿意的话。”
朝鲜停战协议的签字过程更微妙。停战协议于1953年7月27日上午签字,签字人为联合国 军代表哈里逊(协议签字中文以“海立胜”签署)中将、北朝鲜军代表南日大将。南日签 字以后,并没有理会专程从北京赶来签字、已经住在开城来凤庄的彭德怀,远道直奔平壤,当夜给10时金日成签字。然后再送回开城,次日上午9时30分才轮到彭德怀签字。直至 今日,板门店那个谈判大厅里,除去北朝鲜和联合国的旗帜外,看不到有任何中国的痕迹。
在整个停战谈判长达三年的时间里,联合国军从来没有把“中国人民志愿军”战俘当成军 队战俘,而只作为“武装平民”。而这些“志愿军”自己的国家政府始终不承认参与战争 并作为其中一方时,这些战俘就成为《日内瓦公约》规定的“战俘所依附之国”的问题。他们或者没有“所依附之国”,或者“所依附之国”为北朝鲜。一句话,他们不是中国的 战俘,因为中国政府没有承认自己介入了朝鲜战争!因此,对其自由遣散是符合国际公约 规定的即使再不尊重历史事实的人,或者健忘到无以复加地步,也不能不承认当美军仓皇 撤退、我军顺利开抵三八线并发动第三次战役之时,联合国政治委员会向中国提出了五项 原则:立即停火;一切非朝鲜军队分批撤出朝鲜;让朝鲜人民自己解决统一问题;由美、英、苏、中四国讨论解决远东问题;其中包括台湾和中国在联合国代表问题。鉴于中国军 队已经攻到三七线附近,中国拒绝了,要求必须“联系政治问题讨论停战全部条件”。
最后达成的《停战协议》,没有理会中朝方提出的任何政治要求,达成“纯属军事性质并 仅适用于在朝鲜的交战双方”的协议;没按照中方以三八线为界停火的原则,而是执行了 美方要求的以实际控制线停火;没有实现中朝方“立即停火”的主张,却实现了美方先签 字后停火的要求;中朝方慷慨激昂地宣布:“立即撤退一切外国军队的问题,是没有商量 余地的”,结果协议按照美国的主张把这个问题交给高一级解决;最严重的问题在于战俘,延宕了两年的谈判,最大的僵局就在于遣返战俘:中朝方坚持全部遣返战俘,美方坚持 自由遣返。最后的协议认可的就是自由遣返。打了三年,换回个“一边倒”的《停战协议 》,除去按照美国指定的战线停火之外,我们什么要求也没有实现。真不知我们的宣传中 所欢呼的“伟大胜利”究竟胜在哪里?利在何方?
在漫长的朝鲜战争过程中,当“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地跨过鸭绿江之时,泰国于195 0年10月邀美国签订军事协定;11月20日印度军队乘机也雄赳赳地开进麦克马洪线以南中 国领土,到朝鲜战争结束,印度也完全占领了这片中国土地;1951年8月30日菲律宾同美 国签订《美菲联防条约》;9月1日美、澳、新签订《太平洋安全条约》;9月8日旧金山和
会通过《对日和约》、日美签订《美、日安全条约》;1953年9月,美台签订《军事协调 谅解协定》;10月1日美韩签订《美韩共同防御条约》;1954年9月美、英、法、泰、菲、澳、新西兰、巴基斯坦在马尼拉签订《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1955年1月11日美国、巴 基斯坦签订《美巴防御援助协定》、5月15日柬埔寨同美国签订《军事援助防御协定》。这些条约明显都是针对我国的,美国势力合法地延伸到整个亚太、南亚地区。
1950年7月20日,美国取消了所有已经核准往中国物资的特种许可证,并禁止一切出口管 制物资进入中国,对中国实行全面战略禁运。1951年5月18日,联合国通过了对中国和朝 鲜实行禁运和经济封锁的决议。10月27日,巴黎禁运机构中增设了专门控制和监督对中国 实行禁运的中国委员会。到1953年3月,对中国实行禁运的国家达45个。
我们出兵保住金家政权的同时,却失去了西藏最肥美的9万平方公里领土,也失去了亚太、南亚地区的威望及影响。难道把所有周边国家推到美国的势力范围之内也算“国威”或 “大国地位”的表现?最严重的是日本的地位改变,美国在二战及以后一段时间里的国策 是:帮助中国成为亚洲第一强国,以压制日本的重新崛起。朝 鲜一战打出来一个《对日和约》,反而扶助日本以遏制中国。结果是我们至今还得穷于应 付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复活导致的没完没了的麻烦。
对于“抗美援朝奠定了中国的大国地位”的莫大讽刺,就在朝鲜停战后的政治会议问题上。
众所周知自二战期间中国作为联合国发起国而且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起,中国便被 世界公认为“五大国”之一了。而朝鲜战争以后,美、英、法不再承认中国的“五大国” 身份与地位,更微妙的是,为了朝鲜政治问题得以解决,中国政府1954年1月9日发表声明,支持苏联提出的由四大国柏林外长会议导向有中国参加的5大国政治会议以促进国际和平问题。如此,等于中国自己认可了四大国之外的第五大国地位。
2月18日结束的柏林四国外长会议决议并没有认可这种第五大国的承认:“鉴于用和平方 法建立一个统一与独立的朝鲜将是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恢复亚洲其他地区和平的重要因素 ;建议由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美国、法国、联合王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韩民 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及其他有武装部队参加朝鲜战争并愿意参加会议的国家的代 表于1954年4月26日在日内瓦举行会议,以期对朝鲜问题取得和平解决”。
这个决议问题之一是苏联把中国卖了,它同意放弃它原来提出的仅有“五大国”参加的主 张,而把中国与其他国家一同罗列,实质上否定了“第五大国”的地位存在;问题之二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受了这个决议,自己默认了对“第五大国”地位的否定,心甘情愿 地与众多国家平等与会。而这个众多国家参加的“日内瓦会议”却是由四大国决定召开的,稍有外交知识者都不可能看不出个中实质。
“屁股决定脑袋”是最省事也最实惠的,依照几十年不变的教科书信条,抄抄录录拼拼凑 凑,既不用费心也没有风险。弄不好还可以得些赏赐,赚个实惠。不过,当年的好干部焦 裕禄有句名言:“嚼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我想,别人嚼了几十年的馍,再拿到网上来
嚼,还要津津有味,不知自己是何种感受
v 烫蘦
瘕
三年来,特别是最近,不少网友纷纷为这场战争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这是非常好的事情,至少不再是一言堂以蔽之。而且,不久前中国国家主席与韩国总统共同发表了一个声明: 双方一致赞成朝鲜半岛无核化。而曾经作为中国为之浴血战斗的北朝鲜,坚决强调有核化。如此,过去的对手──中国和韩国──如今共同站到北朝鲜的对立面去了。历史有时很 滑稽。
在朝鲜停战协议签字五十年的日子里,我们继续聆听了许多五十年来一成不变的议论。这 并不奇怪,无论“与时俱进”的口号呼喊得多么响亮,中国历来不乏“维护祖制”的孝子 贤孙。不过,在他们那些多少显示出一种幼稚的激昂里,充斥的却是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 和论据。
众所周知,朝鲜战争是斯大林操纵北朝鲜南侵引起的联合国与北朝鲜之间的战争。中国从 来没有、也从不承认正式出兵,那支中国人组成的武装力量,不过只是“中国人民志愿军 ”。也就是说,那是中国的某些平民“志愿”武装起来,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朝 鲜人民军作战的部队。从法理上说,它与中国政府和中国军队毫无关系。1951年1月22日,周恩来以外交部长身份答复联合国时就明确表示:“只要一切外国军队从朝鲜撤退的原 则被接受并付诸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将负责劝说中国人民志愿部队回到本 国。”当初中国政府根本不承认是中国军队的“民间志愿”队伍,如今却打出中国“国威 ”和“大国地位”来了,岂不荒唐?
在朝鲜战争谈判和签订停战协议时,也丝毫没有牵扯中华人民共和国或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5月16日,就在联合国军粉碎了第五次战役的攻势,从北纬37度线进抵三八线时,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布:“我认为美国的真正敌人是克里姆林宫,而且不会忘记,只要 这个敌人在幕后操纵,就不能浪费美国的力量。”而美国当初的罢手也丝毫没有理会我们,是找苏联谈的。美国代表凯南与苏联代表马立克接触商谈停战谈判,6月13日斯大林下令和谈,23日马立克发表和谈谈话,25日《人民日报》立即欢呼:“马 立克的提议是公平而又合理的。” 29日,李奇微接到命令:“奉总统指示,你应在30日,星期六,东京时间上午8时经广播 电台将下述文件向朝鲜共军司令发出,同时向新闻界发布:本人以联合国军总司令的资格,奉命与贵军谈判下列事项──因为我得知贵方可能希望举行一停战会议,以停止朝鲜的 一切敌对行为及武装行动,并愿适当保证此停战协议的实施。”
这里有两条:其一,中国在哪儿?“国威”又在哪儿?“大国地位”难道就体现在“朝鲜 共军”身上?其二,这仅仅是一个军事停战谈判,并非国家级政治谈判。无论周恩来的数 次声明还是马立克的公开与私下的洽谈,坚持的都是政治解决。即,和平解决朝鲜问题; 外国军队撤出朝鲜;美军撤出台湾及台湾海峡;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席位;亚洲重 要问题的和平协商等。中国政府声明称:“离开这几点是不可能的。”而美国坚持只谈判 军事停战,不讨论政治问题。
7月1日,金日成、彭德怀复电:“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将军:你在6月30日关于和平谈 判的声明了。我们受权向你声明,我们同意为举行关于停止军事行动和建立和平的谈判而
和你的代表会晤”。这意味着,我们已经放弃了原来坚持的原则,全盘接受了美国的主张。尚未开谈已经妥协,连国家的名分也不存在,毛泽东自己也说:“朝鲜谈判就是妥协。”
板门店谈判的会场上,只有北朝鲜和联合国的旗帜,压根儿不存在与中国有关的任何标识 ;双方交换的谈判代表授权证书分别由金日成与李奇微签署授权,并没有毛泽东、周恩来 甚至彭德怀的任何授权。乃至于在北朝鲜提名中国成为未来的政治谈判参加国时,联合国 方讥讽道:“贵官不是屡屡主张在朝鲜的中国部队是自发志愿而来的,和中国政府没有关 系吗?那么推举没有任何关系的中国为会议参加国,这简直是太奇怪了”。而且,在195 3年8月28日通过的联大第七届关于朝鲜问题政治会议决议中,规定只有交战双方即北朝鲜
和联合国参加谈判,捎带着“建议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参加朝鲜政治会议.
第二篇:朝鲜战争的另一种观点
三年来,特别是最近,不少网友纷纷为这场战争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这是非常好的事情,至少不再是一言堂以蔽之。而且,不久前中国国家主席与韩国总统共同发表了一个声明: 双方一致赞成朝鲜半岛无核化。而曾经作为中国为之浴血战斗的北朝鲜,坚决强调有核化。如此,过去的对手──中国和韩国──如今共同站到北朝鲜的对立面去了。历史有时很 滑稽。
在朝鲜停战协议签字五十年的日子里,我们继续聆听了许多五十年来一成不变的议论。这 并不奇怪,无论“与时俱进”的口号呼喊得多么响亮,中国历来不乏“维护祖制”的孝子 贤孙。不过,在他们那些多少显示出一种幼稚的激昂里,充斥的却是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 和论据。
众所周知,朝鲜战争是斯大林操纵北朝鲜南侵引起的联合国与北朝鲜之间的战争。中国从 来没有、也从不承认正式出兵,那支中国人组成的武装力量,不过只是“中国人民志愿军 ”。也就是说,那是中国的某些平民“志愿”武装起来,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朝 鲜人民军作战的部队。从法理上说,它与中国政府和中国军队毫无关系。1951年1月22日,周恩来以外交部长身份答复联合国时就明确表示:“只要一切外国军队从朝鲜撤退的原 则被接受并付诸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将负责劝说中国人民志愿部队回到本 国。”当初中国政府根本不承认是中国军队的“民间志愿”队伍,如今却打出中国“国威 ”和“大国地位”来了,岂不荒唐?
在朝鲜战争谈判和签订停战协议时,也丝毫没有牵扯中华人民共和国或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5月16日,就在联合国军粉碎了第五次战役的攻势,从北纬37度线进抵三八线时,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布:“我认为美国的真正敌人是克里姆林宫,而且不会忘记,只要 这个敌人在幕后操纵,就不能浪费美国的力量。”而美国当初的罢手也丝毫没有理会我们,是找苏联谈的。美国代表凯南与苏联代表马立克接触商谈停战谈判,6月13日斯大林下令和谈,23日马立克发表和谈谈话,25日《人民日报》立即欢呼:“马 立克的提议是公平而又合理的。” 29日,李奇微接到命令:“奉总统指示,你应在30日,星期六,东京时间上午8时经广播 电台将下述文件向朝鲜共军司令发出,同时向新闻界发布:本人以联合国军总司令的资格,奉命与贵军谈判下列事项──因为我得知贵方可能希望举行一停战会议,以停止朝鲜的 一切敌对行为及武装行动,并愿适当保证此停战协议的实施。”
这里有两条:其一,中国在哪儿?“国威”又在哪儿?“大国地位”难道就体现在“朝鲜 共军”身上?其二,这仅仅是一个军事停战谈判,并非国家级政治谈判。无论周恩来的数 次声明还是马立克的公开与私下的洽谈,坚持的都是政治解决。即,和平解决朝鲜问题; 外国军队撤出朝鲜;美军撤出台湾及台湾海峡;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席位;亚洲重 要问题的和平协商等。中国政府声明称:“离开这几点是不可能的。”而美国坚持只谈判 军事停战,不讨论政治问题。
7月1日,金日成、彭德怀复电:“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将军:你在6月30日关于和平谈 判的声明了。我们受权向你声明,我们同意为举行关于停止军事行动和建立和平的谈判而 和你的代表会晤”。这意味着,我们已经放弃了原来坚持的原则,全盘接受了美国的主张。尚未开谈已经妥协,连国家的名分也不存在,毛泽东自己也说:“朝鲜谈判就是妥协。”
板门店谈判的会场上,只有北朝鲜和联合国的旗帜,压根儿不存在与中国有关的任何标识 ;双方交换的谈判代表授权证书分别由金日成与李奇微签署授权,并没有毛泽东、周恩来 甚至彭德怀的任何授权。乃至于在北朝鲜提名中国成为未来的政治谈判参加国时,联合国 方讥讽道:“贵官不是屡屡主张在朝鲜的中国部队是自发志愿而来的,和中国政府没有关 系吗?那么推举没有任何关系的中国为会议参加国,这简直是太奇怪了”。而且,在195 3年8月28日通过的联大第七届关于朝鲜问题政治会议决议中,规定只有交战双方即北朝鲜 和联合国参加谈判,捎带着“建议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参加朝鲜政治会议,如果他 愿意的话。”
朝鲜停战协议的签字过程更微妙。停战协议于1953年7月27日上午签字,签字人为联合国 军代表哈里逊(协议签字中文以“海立胜”签署)中将、北朝鲜军代表南日大将。南日签 字以后,并没有理会专程从北京赶来签字、已经住在开城来凤庄的彭德怀,远道直奔平壤,当夜给10时金日成签字。然后再送回开城,次日上午9时30分才轮到彭德怀签字。直至 今日,板门店那个谈判大厅里,除去北朝鲜和联合国的旗帜外,看不到有任何中国的痕迹。
在整个停战谈判长达三年的时间里,联合国军从来没有把“中国人民志愿军”战俘当成军 队战俘,而只作为“武装平民”。而这些“志愿军”自己的国家政府始终不承认参与战争 并作为其中一方时,这些战俘就成为《日内瓦公约》规定的“战俘所依附之国”的问题。他们或者没有“所依附之国”,或者“所依附之国”为北朝鲜。一句话,他们不是中国的 战俘,因为中国政府没有承认自己介入了朝鲜战争!因此,对其自由遣散是符合国际公约 规定的即使再不尊重历史事实的人,或者健忘到无以复加地步,也不能不承认当美军仓皇 撤退、我军顺利开抵三八线并发动第三次战役之时,联合国政治委员会向中国提出了五项 原则:立即停火;一切非朝鲜军队分批撤出朝鲜;让朝鲜人民自己解决统一问题;由美、英、苏、中四国讨论解决远东问题;其中包括台湾和中国在联合国代表问题。鉴于中国军 队已经攻到三七线附近,中国拒绝了,要求必须“联系政治问题讨论停战全部条件”。
最后达成的《停战协议》,没有理会中朝方提出的任何政治要求,达成“纯属军事性质并 仅适用于在朝鲜的交战双方”的协议;没按照中方以三八线为界停火的原则,而是执行了 美方要求的以实际控制线停火;没有实现中朝方“立即停火”的主张,却实现了美方先签 字后停火的要求;中朝方慷慨激昂地宣布:“立即撤退一切外国军队的问题,是没有商量 余地的”,结果协议按照美国的主张把这个问题交给高一级解决;最严重的问题在于战俘,延宕了两年的谈判,最大的僵局就在于遣返战俘:中朝方坚持全部遣返战俘,美方坚持 自由遣返。最后的协议认可的就是自由遣返。打了三年,换回个“一边倒”的《停战协议 》,除去按照美国指定的战线停火之外,我们什么要求也没有实现。真不知我们的宣传中 所欢呼的“伟大胜利”究竟胜在哪里?利在何方?
在漫长的朝鲜战争过程中,当“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地跨过鸭绿江之时,泰国于195 0年10月邀美国签订军事协定;11月20日印度军队乘机也雄赳赳地开进麦克马洪线以南中 国领土,到朝鲜战争结束,印度也完全占领了这片中国土地;1951年8月30日菲律宾同美 国签订《美菲联防条约》;9月1日美、澳、新签订《太平洋安全条约》;9月8日旧金山和 会通过《对日和约》、日美签订《美、日安全条约》;1953年9月,美台签订《军事协调 谅解协定》;10月1日美韩签订《美韩共同防御条约》;1954年9月美、英、法、泰、菲、澳、新西兰、巴基斯坦在马尼拉签订《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1955年1月11日美国、巴 基斯坦签订《美巴防御援助协定》、5月15日柬埔寨同美国签订《军事援助防御协定》。这些条约明显都是针对我国的,美国势力合法地延伸到整个亚太、南亚地区。
1950年7月20日,美国取消了所有已经核准往中国物资的特种许可证,并禁止一切出口管 制物资进入中国,对中国实行全面战略禁运。1951年5月18日,联合国通过了对中国和朝 鲜实行禁运和经济封锁的决议。10月27日,巴黎禁运机构中增设了专门控制和监督对中国 实行禁运的中国委员会。到1953年3月,对中国实行禁运的国家达45个。
我们出兵保住金家政权的同时,却失去了西藏最肥美的9万平方公里领土,也失去了亚太、南亚地区的威望及影响。难道把所有周边国家推到美国的势力范围之内也算“国威”或 “大国地位”的表现?最严重的是日本的地位改变,美国在二战及以后一段时间里的国策 是:帮助中国成为亚洲第一强国,以压制日本的重新崛起。朝 鲜一战打出来一个《对日和约》,反而扶助日本以遏制中国。结果是我们至今还得穷于应 付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复活导致的没完没了的麻烦。
对于“抗美援朝奠定了中国的大国地位”的莫大讽刺,就在朝鲜停战后的政治会议问题上。
众所周知自二战期间中国作为联合国发起国而且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起,中国便被 世界公认为“五大国”之一了。而朝鲜战争以后,美、英、法不再承认中国的“五大国” 身份与地位,更微妙的是,为了朝鲜政治问题得以解决,中国政府1954年1月9日发表声明,支持苏联提出的由四大国柏林外长会议导向有中国参加的5大国政治会议以促进国际和平问题。如此,等于中国自己认可了四大国之外的第五大国地位。
2月18日结束的柏林四国外长会议决议并没有认可这种第五大国的承认:“鉴于用和平方 法建立一个统一与独立的朝鲜将是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恢复亚洲其他地区和平的重要因素 ;建议由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美国、法国、联合王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韩民 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及其他有武装部队参加朝鲜战争并愿意参加会议的国家的代 表于1954年4月26日在日内瓦举行会议,以期对朝鲜问题取得和平解决”。
这个决议问题之一是苏联把中国卖了,它同意放弃它原来提出的仅有“五大国”参加的主 张,而把中国与其他国家一同罗列,实质上否定了“第五大国”的地位存在;问题之二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受了这个决议,自己默认了对“第五大国”地位的否定,心甘情愿 地与众多国家平等与会。而这个众多国家参加的“日内瓦会议”却是由四大国决定召开的,稍有外交知识者都不可能看不出个中实质。
“屁股决定脑袋”是最省事也最实惠的,依照几十年不变的教科书信条,抄抄录录拼拼凑 凑,既不用费心也没有风险。弄不好还可以得些赏赐,赚个实惠。不过,当年的好干部焦 裕禄有句名言:“嚼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我想,别人嚼了几十年的馍,再拿到网上来 嚼,还要津津有味,不知自己是何种感受。
第三篇:另一种散文
另一种散文
--------浅谈报告文学
一直以来,对报告文学的理解都很模糊。最近,心血来潮的研究了一下,忽然发现报告文学与散文竟有着诸多相似之处,甚至可以说,报告文学就是散文的另一种形式,并且是一种将散文的特点放大化了的文体。下面就让我从几个方面对这种观点加以分析。
所谓报告文学,是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新文体”,也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文体。它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等方面。这与散文十分相似。
及时性。作为一种新闻报道的派生品,它的体内流淌着新闻的血液。与新闻注重时效性一样,报告文学对时效性也有着一定的要求。以《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例: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9月中旬,美国开始介入。10月25日,我国援军跨国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作者魏巍随同军队一同奔赴朝鲜。在前线经历了三个月的采访,他亲眼见了环境的恶劣,亲耳听到了震天的炮火声,亲身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虽然只有三个月,但却令作者永生难忘。1951年2月,作者回到祖国,开始着手本文的写作。同年4月,《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人民日报》刊登。从作者回国到文章发表,只隔了两个月的时间,而作者却将自己在前线经历的三个月以来的一些重要场景展现给了大家,可见报告文学是具有及时性的。而一些叙事散文所叙事件也大多是不久前发生的事情,并且在报告文学中,我们并没有看见整个的场景,而是从一个个小场景中看事情,且时间空间场景变换跨度较大,这也与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相似。
纪实性。报告文学继承的新闻的另一特点是纪实性。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生命。这一点,报告文学也有着严格的要求。如夏衍的《包身工》。文中,作者的对包身工的生活状况做了详尽的描述。从生活场景到工作场景,再到“犯了错”时被惩罚的场景,以及人物形象的表现,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而非像小说中那样一切都是虚构的。同样,散文也要求有真实性。不论叙事也好,写景也罢,散文的内容都是真实的,而非无病呻吟。
文学性。报告文学不能像新闻报导那样,只有事件梗概,它必须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必须有生动的形象化的细节。即便它不同于小说,所言也必须真实,但它在艺术形象性上的要求是很高的。人物特写自然必须在介绍人物事迹中努力刻画人物,即使在以写事为主的作品中也离不开写人,如果能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必然会大大加强感染力。而这一点也与散文相似。散文必须具备真实性,但却并非单纯纪实,华丽的辞藻,清新亮丽的语言是散文不可缺少的,而对哲理的阐释,也必须是深刻的。总而言之报告文学与散文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几遍它不是散文,但我想,说它是散文的另一种形式,应该也不算过分吧。
10级7班赵鸿宇10018033
第四篇:另一种情怀
另一种情怀
——观《举起手来》有感
陈塬中学八年级一班魏洋
前几天,我看了《举起手来》这部电影,这部影片内容主要用诙谐、幽默的手法揭示全民抗战主题,很有创意。
《举起手来》——读读这部影片的题目,就不乏趣味,这一声喊出了中国人民的威武,喊出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喊出了中国人民击溃侵略者的决心和力量。同时,也能让人联想到不屈的中国人民全民抗战的情形。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军的铁蹄践踏中国国土时,他们大肆烧杀,国民血流成河,尸骨遍地,这些在许多影片中都能见到。同是抗战主题,这部影片最得意之处是用种种夸张的镜头加以讽刺日军,不仅大快人心,而且能收到比斗争更好的效果。影片主要以日军寻找佛像为线索,由此展开了一步步的搜索与追踪,引发了一幕与日军斗智的喜剧。
说到斗智,影片中有许多经典、搞笑的镜头,如当地居民把佛像藏在驴棚里,不巧被日军发现,呆在驴棚里的驴仿佛也被当地居民反抗外敌的精神所感动,也担当起保护佛像的重任。
其中,片中的两个机灵可爱的孩子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虽然两个孩子身上还带着天真和稚气,但面对凶残的日军,表现出的不是退缩和害怕,而是敢于面对的坚强。在智斗日军的过程中,他们也不乏使用一些顽皮的手段,但这才真真正正的塑造出孩子的形象。
当然,影片中有正义的,也有非正义的,每当看到中国人给日本侵略者俯首称臣的镜头,心中就愤恨不已,同样都是中国人,为什么有的人为保卫祖国的疆土不怕牺牲,就算战死沙场也觉得死得其所。而也有些人,招架不住严刑逼供,经受不住金钱与权势的诱惑,甘愿受人侮辱,结果只是遗臭万年,落个千古罪人的骂名。
所以,我们每一个爱国的青年都应该学好自身文化,明白爱国的真正含义,“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把过去的屈辱牢记在心,培养良好的品格,树立远大的志向,为我国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第五篇:朝鲜战争再认识
朝鲜战争再认识
提起“朝鲜战争”,总有一种刻板印象。往往脱离不了中学教材里那几句简单粗鄙的结论,简化为一场社会主义中国同美帝国主义之间的一场侵略与反侵略,正义与邪恶之战。脑中涌现的全是慷概激昂的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的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的悲壮画面,画面里豪情万丈的铁血男儿抛头颅、洒热血,精忠报国,视死如归。
基于这样的教育,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朝鲜战争给我们留下的更多的是一种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似的历史辉煌。而对这这场战争的“反思”却没留下任何的空间和余地,以至于在战争结束后60年的今天,中国一大批年轻人对当今朝鲜半岛的局势和认识感到十分迷茫和困惑。这困惑表现在:教科书给我们当年灌输的关于我们所大力支持的小兄弟朝鲜的伟大决定和当今朝鲜的政治丑态对比如此突出,而我们所对抗的敌人——韩国,其经济,政治,文化的繁荣实在让我们大为不解。以至于网上很多年轻人总是这样发问:当年的朝鲜战争到底是中国输了,还是美国输了?有的人甚至断言南朝鲜赢了这场战争,其理由是现如今南朝鲜强大的经济实力,政治势力和北朝鲜落后的生产力和独裁统治之间的尖锐对比。
关于网友对朝鲜战争所做的结论当然轻率幼稚,其推理也显得不和逻辑。不能将现如今两个国家的政治格局和经济实力的差距用作推断当年朝鲜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这涉及到特定的历史中各种因缘巧合和偶然因素。对这一点我并不感到奇怪,奇怪的是在战争过去60多年后今天,对这一问题竟然还是如此的模棱两可,莫衷一是,没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和判断,这在这个自诩为擅长修史的国家实在荒唐透顶了。和另一场战争一样,从我们中国人在这两场战争结束后的反应来看,我们中国人的确缺乏一个重要的品质,那就是对战争本身的“反思”。胜利的确很容易冲昏我们的头脑,一场战争,不管正义之战也好,还是侵略之战也罢,失败和战胜都需要我们去反思,一个真正强大和优秀的民族,对待战争,不应该像儿戏一样,胜利便高唱赞歌,将敌人弱视如蝇虫蝼蚁,失败之后便低吟哀歌,将自己贬低为草芥之徒。“手撕鬼子”这样的戏我们看得是看得够多的了,翻开历史的前一页,视自己为“东亚病夫”之辈匍匐在敌人膝前的画面也还清晰可见。
对于战争的反思,我们是多么缺乏和不足啊!我们应该“反思”,我们“需要”反思,我们“必须”反思,一个不会反思的民族,会有什么出息。推而论之,我们何止对朝鲜战争缺乏反思啊,甚至对抗日战争,以至以前的国共内战,都没有过真正的反思。上升到一个高度,我们甚至可以说:
“我们民族是一个对历史都缺乏“反思”的民族”!
这里谈“朝鲜战争”,那我们便就从“朝鲜战争”本身谈谈,我想,更多的人,特别是官方,是时候对这场战争反思的时候了,没有对战争真正的反思,就谈不上对历史的反思。官方的确是出于好意的宣传,为鼓舞民心民气计,为宣扬积极乐观计,不过最后怕这“好意”不一定得到“好处”。宣传多了便成了麻痹,麻痹多了便麻木,麻木过了就麻烦了,这麻烦就是愚昧啊。所以,民间也罢,官方也罢,是时候让我们国家的孩子的历史教科书上那几句“大大提升了民族自尊心,提升了国际地位,鼓舞士气......”之类的空洞的话语删掉的时候了。这话本身没错,可是它抽象,虚幻,空洞,或者它只展示了有利的一面,却掩盖了另一面,(也许那一面更有意义),这另一面是——战争的残酷。光辉掩盖了残酷,一代代小年轻们便把那几句话背得滚瓜烂熟,因为那时常是考试重点。
可真正翻开历史那一页,我们会发现,历史不忍细读啊!一个粗线条的概括朝鲜战争便是:南北朝鲜交火(北朝鲜先出兵)——美国介入——金日成求救——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中国出兵。
我们传统的印象便是如此的简单,简单的甚至有点草率了。哟略一看,看似美国顺其自然的出兵,中国理所当然的出于自己的国家利益而毅然出兵,“保家卫国,抗美援朝”无可非议。但仔细的去分析去细读深思时,不由的会惊叹其中国与国,人与人,意识形态对立之间错综复杂、盘根错节的政治博弈与人性冲突。
现在试图从这次参战的国家中分析一下这场的战争的政治博弈以及其中隐藏的事实以探其根本。
对于中国出兵和美国出兵。也许是官方意识形态的原因,我们一直对其了解比较暧昧晦涩,以为美国的出兵和中国的出兵都是出自两国之本意而心甘情愿,可何曾想到其中竟然暗流涌动,步步为营。首先看美国:这场战争最开始以金日成带领的朝鲜人民军突袭韩国为开端,而不是南韩最先发动攻击。美国一开始并不想贸然出兵也不知道北朝鲜会出兵南下,可当金日成的部队开到38线以内并攻下汉城时,美国再也不能坐视不管了。这很不利于他在亚洲政治版图的控制,更重要的是美国意识到其强劲对手苏联在北朝鲜背后的怂恿和出谋划策,意识到了危险。美国当然知道也认为这是苏联在摸自己的屁股以探其虚实,看看这头美洲豹是否有雄风和胆量敢接招。当然这时的美国出于对其眼前亚洲政治利益和与苏联竞争的关系所以不得不而不得已出兵了。
其次是中国,从未披露的官方记载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一开始并未有出兵的想法和冲动。甚至一开始毛泽东就不曾得知金日成和斯大林在背后眉来眼去要演这一出戏,直到战争打响之前,毛泽东并未有事先得到消息。虽然苏联一开始也在暗示毛泽东出兵,但毛泽东一直谨慎考虑,不置可否。金日成求救时,毛泽东还告诫叮嘱他,此时作战的不利因素太多,不可贸然出兵。甚至在朝鲜战争结束后,虽然官方宣布了胜利,但毛泽东仍然认为出兵朝鲜是极错的行为。在1956年的中共八大上,毛泽东说:“抗美援朝”是我党七大后犯的第一个历史错误。1957年又说:“斯大林、金日成对中国刻意隐瞒发动战争的时机及作战计划,最后,中国却被牵连进战争,这是错了,绝对错了。”由此可见,中国在当时也是由于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不得已而做出的决定,事后的后悔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出兵实在情非得已。
再次是朝鲜和韩国。这次战争虽名之“朝鲜战争”,其实真正的叫较量却不在南韩和北朝鲜之间,这两个政权背后的政治力量才是博弈的关键点。意识形态的对立致使两个政权的对立,但这意识形态对立的背后仍然是美苏两国政治博弈的一个缩影而已,犹如东柏林和西柏林。而金日成为何有此种底气敢贸然出兵,背后必然有一个巨大的推动因素。虽然当时南韩李承晚政府的军事实力的确不如北朝鲜,但其背后是强大的美国作为支撑,也是不容小觑的,所以金日成背后的推动因素便是以斯大林为代表的苏联。纵观战争始末,南韩也罢,北朝鲜也好,都是围着两个超级大国走,自己所能左右的局面太小了。
在朝鲜战争中,我们不能忽略的一个事实是虽然苏联在两军交战中并未投入太多的军力,仅仅是派发了空军参战,但苏联却是朝鲜战争的最大推手并且起了主要作用。从这场战争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伟大导师斯大林的嘴脸,一开始竭力怂恿金日成参战,而后步步为营诱使美国出兵,最后在将中国也牵涉进来。将这一切一切串联起来,我们似乎斯大林下的这盘五行阴阳棋下得巧妙精彩。苏联一直未曾派遣正规军参战,派来的空军既然也是身穿中国军队的军服,手握中国的国旗佯装中国军队,俨然一个局外人的态度似的,以此可见斯大林的用意和野心。毛泽东还算是个明白人,在战争结束后,一直表态出兵的错误,多次指责斯大林
和金日成应该为这次战争负责。综上所述,可以得知在这次战争中——
“中国和美国都是被“拖”入这场战争的,都情非得已” “南韩和北朝鲜在这场战争中扮演的更多的是一个“傀儡”的角色”、“苏联无疑是这次战争中的最大得利者,坐收渔翁之利也!”大家都被斯大林玩了一把。
对美国而言,这场战争至少在表面形式上是输了,正如朝鲜战争期间担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五星上将布莱德雷说:“假如按照麦克阿瑟的战略计划,把在朝鲜的战争延伸到轰炸中国东北和封锁中国海岸,那将会是在错误的时间与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对中国而言,虽然在官方宣传中一直突出其积极意义,但是仔细分析,可以看出此次战争对中国不利的影响。首先是妨碍了中共军队收复台湾,错失了良机。其次是战争令国内经济损失严重,国库空虚。
苏联是最大赢家,斯大林成功逼迫中国出兵对抗美国等盟军,也借此出售大量二战剩余军事设备赚取资金物资,中国直到1965年才清偿完所有欠款,中国官员战后又抱怨苏联是“死亡贩售商”(merchants of death),在朝鲜战争期间出售大量劣质枪炮弹药给中国[265],战争令中美爆发直接冲突,而苏联未正面介入。战争削弱美国实力,把美国超强的国力军力从欧洲铁幕一线的争夺转移到朝鲜战争的泥潭,为苏联争取时间在二战后的废墟上治疗战争创伤,发展国防尖端技术,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此段来源,维基百科】
中国,朝鲜,美国,在这次战争中更像是被苏联手中的棋子,做了无辜的炮灰。
后记
以上关于朝鲜战争论断,有的属于读书学习中和开学师时老师所讲解的关于朝鲜战争的认识,有的是我个人的一些论断。在这里我力图从一个新的,全面的,客观的,中立的角度去看待朝鲜战争,但限于本人非历史专业出身,历史基本功也不扎实,难免有事实错误和价值判断失误的地方,在此声明,以期谅解。但我并不是想谈论朝鲜战争本身,我更多是想通过一种这样客观,全面的角度去探究以阐明我们应该对待历史的真正态度,同时也有感于中国在教育界历史教科书等多方面历史教育和历史认知的荒谬折射出这个民族对待历史所缺乏集体态度,那就是——
“从历史中学会反思。”
1205031047 新闻班张伟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十七日星期三凌晨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