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读后感5篇

时间:2019-05-13 01:26: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朝鲜战争》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朝鲜战争》读后感》。

第一篇:《朝鲜战争》读后感

朝鲜是一个以山地为主的半岛,缺乏战略纵深(犹如后来的伊拉克和阿富汗,实际上确实适合美国这样军队),1950年的6月25日,一个小时内在38线上信号弹从西海岸打到东海岸,李承晚的南朝鲜部队全线进攻,南朝鲜的部队中都有美国的顾问.至于是谁推动了这场战争的开局,我觉得不外乎是麦克阿瑟或者是苏联,因为如果南朝鲜统一北朝鲜,那么麦克阿瑟在他的军事生涯上几乎可以比作从珠穆朗玛峰达到了月球,而如果被朝鲜统一南朝鲜,那么苏联在远东完成了最完美布局,但美国当时的杜鲁门政府未必想打,当时美国的重点应该在欧洲,远东的布局已经是比较理想的状况了,只能是麦克阿瑟自私的想法,后来他的一些做法简直就是想把战争引入中国境内,并想用蒋介石的军队拉到朝鲜来打,这样的结果只会使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个时候的中国实际上还没有完全解决境内的安定,南方还在剿匪,进攻台湾打了败仗,基本没有空军和海军,当务之急是解放台湾,也不可能鼓动金日成(也没钱和装备去支援),后来仗打到那个程度,苏联没有派空军和地面部队,我直接怀疑是斯大林就是在利用中国人,包括1945年开始的解放战争中苏联人的作派,实在是龌龊,后来中苏决裂,真正是明智之举,避免了被苏联当枪使,做附庸国的下场都不会舒服.战争的开局对北朝鲜的人民军很有利,经过几个月,几乎把南朝鲜李承晚的部队赶进了大海,苏联人支援的坦克部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个时候美国人的海陆空军队全面介入,直接体现了先进武器在当代战争中的作用,另外,麦克阿瑟的得意之作“仁川登陆”非常完美,大量人民军被包围、切割、消灭,侥幸逃脱的只能进入游击战状态。美国人乘胜追击,先头部队几乎看到了鸭绿江,这个时候,彭德怀领导的志愿军已经昼伏夜行地进入朝鲜战场,直到第一次战役,美国人的飞机居然没有发现大规模的中国军队,彭德怀充分利用了在解放战争中的优秀传统,前三次战役以巨大的伤亡取得了战略成功,之所以伤亡很大(整个朝鲜战争的伤亡是惊人的,中国到现在都没有公布真正的数字,我估计在50万),有几个原因,最重要的是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没有空军,后勤补给线几乎被美国人的空军完全封锁,在50年的冬天,在气温只有零下30度左右的情况下,中国人名志愿军很多没有棉衣棉鞋,吃的也很少,非战斗减员及其惊人,设想在那样的境地,打一场伏击,为了不让美国人的飞机发现,趴在雪地里一晚上,第二天开打的时候会有多少已经永远睡去?后勤补给这个问题一直贯穿了朝鲜战争,冻死的,饿死的,伤病不能得到治疗的.......麦克阿瑟下台后,继任的李奇微将军充分利用了中国军队这一弱点,他发现中国人的每次战役最多只能持续7天,为什么?后勤跟不上了。所以他的战术讲起来很简单:志愿军进攻时边打边退,等到第八天,全线反击,并且空投部队在交通线上包抄。这个发现成就了李奇微。

其次是武器的全面差距,没有防空炮火,没有空军海军打击美国人的后方,手中的武器都是日本人和蒋介石留下来的,弹药的规格也不一样,我觉得中国人凭借的是样:精神意志、人海战术、高明的战略战术!可以这么说,如果当时有美国人的武器装备,在50年冬季就可以解放整个朝鲜半岛,当时的武器装备以及朝鲜半岛特有的地理环境导致无法完全实现中国的军队指战员所熟悉的战略战术,朝鲜以山地居多,大多南北向,南北间的通道就那么几条,基本都在美国飞机的覆盖之下,白天不能打进攻,没办法对付飞机的轰炸和扫射,你要完成一次包抄,都得靠腿两条腿和美国人的坦克、装甲车、卡车赛跑,人家走公路,往往你还不敢走公路,得穿山越林的跑,这样,一场围歼战打成了追击战,有时候围住了还是拿不下来,因为缺少火炮支援,没有防空手段,作战效果比战术意图相差太远,伤亡还很大。应该说整个战争的过程很复杂,在书中每每读到一些重要的地方感慨很多,一一写下来费时耗力,最后只留一点点想法:1,朝鲜战争对中国最大的损失是失去了收复台湾的最佳时机,最后留下社会主义的北朝鲜,战略效果也是差强人意。2,在朝鲜战争中发现了现代战争中后勤线的重要性,并且为此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那么在未来战争中,后勤补给需要怎么样运作?这很复杂,回头找本相关的书看看。3,用前辈建国者的精神发展军事以及民用科技,网上的新闻讲现在国产战机用的发动机还都是进口的,都建国61年

了,这不知道干什么吃的。4,目前的南海局势,不妨打一场局部战争试试。5,民族的确是有性格的,战争中最是一目了然。

第二篇:《远东朝鲜战争》读后感

《远东朝鲜战争》观后感

近段时间,在工作的空闲时间我拜读了王树增先生的《远东朝鲜战争》一书。结合到我国目前的国际形势,经济实力,真的不禁感慨万千,思绪飞扬。

战争的历史和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人类的进步历史同时也是一部战争历史。人类面对对世纪的展望是:和平与发展。但是,无论和平的愿望是多么的美好,发展的愿望是多么的深切,战争却每一天仍在地球上发生。战争的含义就是人类社会集团之间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是用以解决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阶级和阶级、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矛盾的最高的斗争形式。与和平相对应的社会状态或世界、区域局势。用来解决民族之间、国家之间、政治集团之间以及不同阶级和宗教派别之间矛盾的最高斗争形式、特殊的政治表现形式。

现在世界的政治格局越来越明朗,美国这个经济强国,试图用经济来托起武力的臂膀,去干涉任何一个发展中、正在发展的国家。而作为世界强国的中国也一样面临着美国的困扰。近段时间越南,日本,朝鲜,韩国,菲利宾等一些小小国家,在美国的教唆下,对我国的领土及主权屡屡侵犯,试图打破中国的平静,和谐的生活。中国人不畏强权,我们热爱和平,但是绝不害怕战争。

回顾朝鲜战争,中国,一个刚刚从战争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国家,在它宣布成立的那一天,它甚至还没有完全解放它的全部领土,人民解放军的大军还正在向西南和西北挺进。而在已经解放了的广大地区,与新生的人民政权作对的国民党军队的残余势力也仍然是军事上的重大问题。连年不断的战争使中国薄弱的民族工业遭到彻底的破坏,中国本处于原始耕种状态的农业更是一片凋零。而就军事来讲,中国农民的梭缥能够夺取国家的政权,这已经是举世不争的事实。在1947年至1948年间,甚至连美国顾问们都疑惑他们援助的大批武器装备为什么就是无法支撑那个摇摇欲坠的国民党政权,为什么拥有先进美式武器的“国军”会在装备原始的共产党军队的攻击下几乎一夜之间便土崩瓦解,为什么“国军”的几百万人会不得不丢弃汽车、大炮和坦克让共产党的士兵和民众用牛车拖走。中国军事上崇尚“得道多助”是与哲学上崇尚“精神力量”相一致的。当战国时代的军中巫师们烧龟卜占“天时”的时候,中国战争哲学上的“天人合一”思想已初见端倪。中国人认为在决定战争胜负的三大要素“天时、地利、人和”中,“人和”为最主要的因素。虽然中国人将火药的发明更多地运用到了驱鬼的爆竹和喜庆的烟花上,但是中国人在战争中使用热兵器还是比西方人早近千年。在以后漫长的历史中,战争物质的千般演进从不曾动摇中国人古老而坚实的精神基础,即使要被迫面对高质量的战争物质的重重包围。

世间万事万物,“人的因素第一”,这是领导着一支农民军队创建了新中国的毛泽东的核心哲学思想,这也是中国战争艺术中最重要的哲学思想。当前的中国处在工业化时期,是以发展经济为主,这要持

续到本世纪中期,现在国家对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投入加大了。一大批现代化的海陆空武器装备纷纷研制成功并服役部队。大大提高了军队的现代化水平和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能力和信心。神9的成功,海陆空三军的日益壮大,国民生产总值的迅猛提升。无不昭示了我们中国的强大,我们热爱和平,不畏战争,我们不侵犯他国的主权与尊严,但也绝不允许别人来践踏我们的尊严。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提到: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更应该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祖国的建设当中,为把祖国建设的更加民主,富强而奋斗终身。让中华民族在世界之林中傲然耸立。

第三篇:《我经历的朝鲜战争》读后感

我55岁以后才知道,志愿军在朝鲜的第五次战役是以大溃败告终,而且再次退到了三八线以北,开口吧!

要不是斯大林指使马立克在联合国紧急呼吁停火,要不是美方立即响应,李奇微首先通过广播发出和谈提议,北朝鲜的地盘只会比现在还小。看着刘家驹回忆他在大溃退时的经历,我耳边一直响着一句话“艰苦程度超过长征”,这是宋时轮说的,他曾任志愿军9兵团司令、志愿军副总司令,也经历过长征。

红军过草地用了7天,就是从头到尾断粮也不过一周。刘家驹他们在50天的时间里只得到过14天的干粮,断粮36天!为了生存,溃退中的志愿军士兵们抢朝鲜老百姓的粮食,吃野菜,吃死牲口肉,甚至吃死去战友的心肝。做人的尊严都没了,哪里像过去几十年宣传的“胜利之师”、“英雄之师”。年轻的时候,我总觉得当过志愿军,在朝鲜打过美国鬼子无上光荣。我晚生了十几年,没能赶上是个遗憾。我有个表舅当过志愿军;60年代我在中学工作的时候,学校的总务主任曾是志愿军连长;70年代我当校办厂厂长的时候,一个协作的社办厂业务员1951年已经是营长(是被俘后放回来的,一摞到底,回乡务农)。我有意要他们谈论朝鲜战争的经历时,他们都敷衍两句,不愿多说。我一直以为他们谦虚,不想表功。

现在我逐渐明白了,说实情,就和中央唱了反调,弄不好还会铐进去;编谎言,没那本事,良心也不忍。干脆闭嘴。那时候有句格言:“祸从口出,沉默是金”。这种影响,扼杀了至少两代人的“精、气、神”,使人思想僵化,失去创造活力,而且至今余毒未尽。

如今,能看我博客的大都是志愿军那一代人的儿孙,我请你们带求长辈:为了后代不再受你们经历过的苦难,开口吧!志愿军老兵。

第四篇:民心--《我经历的朝鲜战争》读后感【原创】

[民心--《我经历的朝鲜战争》读后感(5)【原创】]

--《我经历的朝鲜战争》读后感(5)

我第一次知道,在朝鲜战争中有成千上万北韩老百姓抛弃家园,在冰天雪地里跟随美军向南撤退的时候,不只是想象不到,甚至有些愤懑,民心--《我经历的朝鲜战争》读后感(5)【原创】。那时候志愿军才刚进入北韩,这些老百姓怎么这么没觉悟?美国鬼子是侵略者,志愿军是来解救你们出水深火热的呀!怎么志愿军来了你们倒跟着美国鬼子跑?到达兴南港的竟有9万8千多人。美军为他们提供了食品和帐篷,最后不顾军舰严重超载,把他们全部运到了南韩。

我很想找到志愿军撤退的时候,朝鲜老百姓跟着向北跑的事迹,可惜我没能找到。也许不会没有吧?不过有一点能肯定,即使找到个把事例,也会被刘家驹回忆的场面所淹没。数以万计饥饿的志愿军士兵,在朝鲜百姓家中翻箱倒柜、掘地三尺找粮食,读后感《民心--《我经历的朝鲜战争》读后感(5)【原创】》。这样的军队,朝鲜老百姓会跟着跑吗?

朝鲜半岛上这种从北往南跑(如今绕道中国)的现象至今有增无减;当年东德人也是舍命往西德跑;如今的古巴人还不断往美国跑;以前我只知道广东人往香港跑,到美国后才知道,福建人从1960年起就不断往美国跑。

刚看到的消息,福建长乐市潭头镇曹朱村如今在美国的村民已经有3千多人,村里还剩不到1千。经过半个世纪的接力移民,真正的曹朱村已经迁往美国。周围的人都说:曹朱村人不在纽约,就是在去纽约的路上。

从“风景这边独好”的社会主义往“腐朽透顶”的资本主义跑是少数人,可是要问:“南韩人为什么不往北韩跑?当年西德人为什么不往东德跑?”人心向背的问题就比较清楚了。有人至今认为,北韩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且不说世袭制是否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单说搞了62年,连人民的肚皮都喂不饱,这样的社会主义不要也罢。打社会主义招牌的也并不都是共产党。“德意志国家社会主义劳动党”的德文是“nazional-soc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美国人谈论的时候取头四个字母“nazi”,翻译成中文就是“纳粹”。简单地说“社会主义好”,即便加上100个“就是好!”能得民心吗?

第五篇:朝鲜战争案例-市场调研

1950年初的,朝鲜战争到了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时刻。美国政府就发动朝鲜战争中国会否出兵的问题展开了反复的讨论。讨论的结果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自顾不暇,不会也不敢出兵。

同时,有两家公司对这次战争进行了战略预测,一家是美国兰德公司,另一家是欧洲德林公司。两家公司均花费巨资对这次战争作了战略性的研究。尤其是德林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经过研究分析,该公司认为如果美国向朝鲜出兵,中国也一定会出兵;若中国出兵,美国注定要失败。

这一份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只有七个字:“中国将出兵朝鲜”。另外还附有380页的研究报告。德林公司已经找好了它的买主——美国对华政策研究室。德林公司要价500万美元,但美国对华政策研究室却认为它只值数十万美元。差价太大,双方自然不欢而散。

而嫌贵的后果是什么呢?正如历史所记载的一样,美国盲目出兵朝鲜,中国怎么能允许美国把战火烧到中国的鸭绿江边?中国出兵抗美援朝,美国惨败。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人为了吸取教训,仍然花费了280万美元买下了德林公司的这项研究成果。

思考题:

1、美国为什么出兵朝鲜?中国为什么出兵朝鲜?谁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在世界史中的地位?

2、战争前,美国为什么不买德林公司的研究报告?战争后,美国为什么还高价购买报告?研究报告的价值是什么?

3、研究报告的定价依据是什么?与成本有关吗?

4、如果重新为这份研究报告定价,以使美国人能够接受,并放弃朝鲜战争,应当定价多少?

美国为何出兵朝鲜

1950年6月25日凌晨4点,朝鲜内战爆发。从25日至30日,美国政府连续召开会议,做出了一系列军事干预的决定,并逐步升级,最终全面卷入朝鲜战争。事实上,在朝鲜战争爆发前,美国对朝鲜半岛的重视程度并不高,还于1949年撤出了先前进驻的军队。那么,是什么因素促使美国最终出兵朝鲜呢?本文根据已经解密的美、苏外交历史档案,揭开美国当时态度转变的内幕,并希望能给我们观察现实问题,特别是看待新世纪以来美国发动的两场战争提供一些启示。

北方打了南方个措手不及

美高层密商决定军事干预

1950年6月25日是星期日,就在这一天的凌晨4点,分别部署于朝鲜半岛北纬38度线两侧的北、南朝鲜军队发生武装冲突,朝鲜战争爆发。北朝鲜军队对位于翁津半岛的南朝鲜李承晚军队进行了激烈炮击,随后兵分四路发动了地面进攻,分别剑指翁津、汉城、春川和东海岸的南朝鲜军队阵地。

此次进攻完全打了南朝鲜军队一个措手不及。当时,南朝鲜许多军官及美国500人军事顾问团的成员已离队度周末,许多军队还摆在三八线以南的10到30公里处,加上力量处于劣势,前沿防御阵地很快被占领,军队迅速向南溃败。到6月28日晨,北朝鲜军队已逼近汉城。汉城市内一片混乱,大批民众及政府官员惊慌南逃,随后不久,汉城陷落。

由于美国东部时间比朝鲜时间晚13个小时,华盛顿得知朝鲜战争爆发是在当地时间1950年6月24日(星期六)的傍晚时分。国务院值班官员马上向负责远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腊斯克做了汇报。当时腊斯克正与陆军部长佩斯在一个朋友家里做客。闻讯后,腊斯克迅速赶回国务院与联合国事务助理国务卿希克森进行了商议。随后二人向国务卿艾奇逊建议将朝鲜问题提交联合国审议。当晚11点半之前,该建议获得了身在外地的杜鲁门总统的批准。第二天,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要求北朝鲜立即停止行动,从南朝鲜撤出全部军队。

6月25日,总统杜鲁门从外地飞回华盛顿。当时白宫正在进行大规模维修,所以杜鲁门在白宫附近的布莱尔大厦召开了由国务院和国防部高级官员参加的紧急会议,讨论朝鲜问题。当时参加会议的有国务卿艾奇逊、远东事务助理国务卿腊斯克、联合国事务助理国务卿希克森、无任所大使杰塞普、国防部长约翰逊以及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会议一直进行了3个小时,最后与会者一致认为:美国必须予以“反击”。杜鲁门于是批准增加对南朝鲜的军事援助,同时命令三军参谋长立即作好参战准备。

正如美国所料,北朝鲜没有理会联合国的决议,反而势如破竹般地向南方挺进,而南方军队丝毫没有还手之力。6月26日夜,杜鲁门再次在布莱尔大厦召开会议,并做出决定,命令美国空军和海军采取行动参战,支援南朝鲜的李承晚军队,但没能阻截住北朝鲜的攻势。29日,杜鲁门授权空军轰炸三八线以北地区,同时派一队美军驰援,确保釜山港的安全。朝鲜战争升级。

6月30日,美国驻日盟军最高司令麦克阿瑟从朝鲜战场视察回来后致电参谋长联席会议,说李承晚部队已“完全丧失了反击的能力”,目前能够坚守汉城以南战线的唯一希望是“在朝鲜作战区域投入美国地面部队”。经杜鲁门批准,参联会授权麦克阿瑟使用他所指挥的陆军投入朝鲜的战斗。同一天,麦克阿瑟即通过在日本的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向第24师下达了出动命令。随着地面部队的参与,美国完全卷入了朝鲜战争。

战前忽视朝鲜半岛

美国撤出全部驻军

根据已经解密的美、苏外交历史档案,美国如此快地在朝鲜半岛出手完全出乎苏联和北朝鲜的预料。因为在战前,美国并不太重视朝鲜半岛,甚至对爆发战争也没有多少思想准备。

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分别派军队进驻朝鲜半岛,以三八线为界,将朝鲜划分为南、北两部分。随着半岛形势发展,苏联主张双方从半岛撤军,并于1948年底撤出全部军队。从1947年9月开始,五角大楼逐步倾向于放弃朝鲜半岛。军方认为朝鲜半岛没有战略价值,即使美军要在西伯利亚或中国采取军事行动,动用空军即可超越半岛地理障碍,予以有效打击。当时,美国政策战略重点在欧洲,随着美苏在柏林对峙,欧洲局势紧张。美国急需加强驻欧军事力量,以维护在欧洲的优势地位,因此在亚洲的所有行动仅限于“防守”。另外,当时的美国政府严格奉行低税收、低赤字的均衡预算政策,在此情况下只能确保重点,即欧洲。因此,自美军进驻半岛以来,国会在向半岛驻军拨款问题上便争论不休,致使当地驻军的经费和装备供给严重不足,后勤出现危机。最后美国军方高层批准撤军,并于1949年6月撤出在半岛的全部驻军,仅留下部分军事顾问。

在战前,美国对朝鲜半岛局势的估计还比较乐观,认为目前还不会爆发战争,北方可能会通过游击战、心理战和政治压力等手段实现目的,不大可能公开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艾奇逊甚至还在1950年1月发表演讲称,“亚洲的未来取决于亚洲人民,美国不会干预。受到攻击的人民必须首先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抵抗,然后才能寄希望于国际社会根据联合国宪章采取行动。”此番讲话的潜台词就是:美国不会为避免南朝鲜的“陷落”而使用武力。

武装干预原因复杂

历史进程在此拐弯

如果历史按此逻辑发展下去,美国将放弃朝鲜半岛。但是,随着朝鲜战争爆发前几个月国际形势和美国国内政治发生变化,美国对朝鲜半岛政策也发生了转变。历史发展进程在这里拐了一个弯,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探究。

首先就是美国认为,不在朝鲜采取行动将危及它的全球战略。当时冷战伊始,东西方紧张对峙,美苏在欧洲、中东和亚洲等许多地区势力范围还没有划定,摩擦不断。美国认为此次北朝鲜进攻背后必有苏联的支持和指使,必须予以反击,才能防止苏联在欧洲和中东等地的“军事冒险”。同时,美国认为必须采取行动,才能向依赖美国保护的盟国显示强大力量,否则其盟国可能会屈服于苏联的压力,西方阵营将崩溃。上述想法在杜鲁门向盟国的通报文件中得到了体现:“唯有通过行动显示美国的坚定意志,才能威慑苏联不在世界其他地区采取新的行动。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去保护我们帮助建立的国家……位于亚洲、欧洲和中东的与苏联相邻国家的人民对我们的信心将受到极大打击……”

此外,杜鲁门政府这么做也缘于其受到国内压力。美国1949年从朝鲜半岛撤军前后亚洲局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蒋介石战败,逃往台湾,以参议员麦卡锡为首的国会议员及众多媒体,群起指责政府因政策失误才“失去”中国。杜鲁门政府的民调支持率从1949年1月的69%下降到朝鲜战争爆发前的37%。杜鲁门意识到,如果不能采取有力措施制止南朝鲜“陷落”,国会就可能弹劾他,民主党的执政地位就保不住了。于是,朝鲜战争就成了他转移国内政治压力的一张牌。

最后,美国出兵朝鲜还与杜鲁门总统的性格特别是他的历史观有密切关系,有些历史学家甚至认为这是决定性的因素。杜鲁门早年经历坎坷,形成了坚定、果敢、喜欢挑战的性格。心理学家认为,这种性格影响了他在1950年所做的决定。

此外,杜鲁门早年形成的历史观也决定了对朝鲜半岛局势的认识。从1934年起,他作为国会议员积极倡导美国中立。后来日本偷袭珍珠港,他内心里为自己早期的立场感到可耻甚至有罪恶感,进而坚定地认为各国没有联合起来抵制日本、意大利和德国的进攻是非常严重的错误,而美国没有领导各国反对侵略是错上加错。当他一听到朝鲜半岛发生战争的时候,马上就将此次战争与上世纪三十年代发生的事件联系在一起。他说:“在我们这代人经历的事件中,力量强大的一方袭击弱小的对手已不是第一次。这使我想到了以前的一些例子,如日本进攻中国满洲,意大利进攻埃塞俄比亚……如果我们不遏制住这种势头,第三次世界大战将爆发……”

在上述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杜鲁门做出介入朝鲜战争的决定就不奇怪了。中国人民也开始了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并最终挫败了美国侵略者,有效维护了新中国的国家安全。事实证明,这场战争改变了整个东亚乃至世界的政治、外交和安全格局,且对今日东亚及朝鲜半岛的和平与安全产生深远影响。

下载《朝鲜战争》读后感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朝鲜战争》读后感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朝鲜战争观后感[精选5篇]

    朝鲜战争观后感 我很佩服我们的革命先烈在朝鲜战争中所表现出的勇气和毅力,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和顽强意志在他们身上得到了近乎完美的体现,也通过他们,展现于世人面前,很感......

    朝鲜战争60周年总结

    朝鲜战争60周年辛酸总结 2010-06-25 6月25日,是朝鲜战争爆发60周年。整整一个甲子了。真相越来越清晰了。1,联合国如何定义朝鲜战争? 战争的一方,是朝鲜和中国。朝鲜肯定说是......

    朝鲜战争再认识

    朝鲜战争再认识 提起“朝鲜战争”,总有一种刻板印象。往往脱离不了中学教材里那几句简单粗鄙的结论,简化为一场社会主义中国同美帝国主义之间的一场侵略与反侵略,正义与邪恶之......

    读《朝鲜战争》有感

    前几天,我阅读了《朝鲜战争》这部大型战争历史书,读了这本书后,我有许多感悟。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国的领国,“朝鲜”这个不知名的半岛发生了一场令世界震惊的战争“朝鲜战争”,当时......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读后感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读后感 10社工 9号 帅哥峰 朝鲜战争,在中国人眼里,这是一场保家卫国,反抗帝国主义的伟大战争,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会是中国,乃至中华......

    朝鲜战争欺骗了历史

    最近,原苏联国家档案资料有部份解密,关于金日成等人如何策划发动朝鲜战争的经过终于泄露出来。 原来侵略者并非“美帝”李承晚匪帮,而是金日成、斯大林。但是由于信息封锁,至今......

    作文 读《朝鲜战争》有感

    [作文 读《朝鲜战争》有感] 在这个寒冷的假期,我读了一本厚厚的书《朝鲜战争》,读完后,我觉得这个冬天更冷了,作文 读《朝鲜战争》有感。 面对二十一世纪,人类们追求和平,可是......

    作文 读《朝鲜战争》有感

    在这个寒冷的假期,我读了一本厚厚的书—《朝鲜战争》,读完后,我觉得这个冬天更冷了,作文 读《朝鲜战争》有感。面对二十一世纪,人类们追求和平,可是战争却每一天都在发生,小到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