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个老共产党员的传奇人生
一个老共产党员的传奇人生
--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永葆党员本色
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的名字响遍大江南北,他一生淡泊名利、地位;他一生公而忘私、廉洁奉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他是官员,却时刻铭记自己是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他是共产党员,当手握重权,却时刻牢记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他60年始终如一地坚守自己的梦想,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生命的意义,他用自己的实践兑现了对党的承诺。于是人们记住了这个老共产党员的名字——杨善洲,这三个字像刚劲的隶书镌刻在每个人的心中。
不图回报
杨善洲同志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担任保山地委领导近20年,几十年如一日,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义无反顾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艰苦创业,一干就是22年,建成约5.6万亩的大亮山林场,使昔日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完全变了模样:森林郁郁葱葱,溪流四季不断;林下山珍遍地,枝头莺鸣燕歌„„他用自己平凡的生命谱写出不平凡的人生,把生命酿造成一坛醇醇的好酒,为岁月留香,品后让人唇齿芬芳。
2009年,他将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献给国
家,他视金钱而不顾,是多么崇高伟大,令人钦佩啊!当我看了这些,深受感动的同时,明白了一名共产党人为国家献身的精神,一心为党的情怀和奉献人们的决心。更加坚定了我学习和追求他“人格重如山,名利淡似水”的理想信念。今天我们缅怀先进、学习先进,就是要传承和发扬他的博大胸襟、人生追求,不断被矫正和找准自己的生命航向。积极学习杨善洲同志忠以报国,恪守信念,在创先争优活动中锤炼政治品质和要求。作为新时期的村级干部,我们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公仆本色
当前,社会不断进步,时代也在向前发展,人民的意识形态趋于多元化,新事物诱惑力不断增强,有的人不能经受考验,将党和国家的利益置之度外,只顾追求个人利益,在工作上得过且过,脱离甚至背离群众,对党和国家形象造成了不良影响。我们学先进,就要学习杨善洲诚以修身、一心为民、求是探索的精神,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永葆公仆本色,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甘做人民的公仆,把有限的生命融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事业中去,以对党和人民的忠心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心中的明镜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要想成为一名好干部,就要把杨善洲作为心中的明镜,学习他那股不摆官样、敢穿草鞋到基层的朴实劲,多与群众打交道,多到基层解实情,甘当一名熟悉泥土地的庄稼汉型干部;时刻把群众冷暖挂在心上,想千方设百计地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舍小家顾大家,不记个人得失、不求名利地位,怀揣一颗为党和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好干部。
精神财富
在对待后代的问题上,杨善洲又是怎么做的呢?他担任地委领导20年,未帮妻女捞上一册“农转非”的户口本、没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不帮女儿找工作、不为外孙跑关系,退休后造林22年,创下了达3亿元经济价值的林场,却将其无偿移交给国家,甚至连国家发给他的奖金,都没给后代留下一分。身居地委书记职位,他没有给他的后代留下别墅,也没有留下存折,更没有留下“门路”,留下的只有一种令世人敬仰的崇高精神。
杨善洲同志的崇高的精神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集示范性与教育意义于一身的典型代表,不仅为党员及领导干部群体在工作方法、思想武装等方面提供了借鉴,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一笔财富。俗话说:“是金子到哪都会发光”。“创先争优”活动不仅作为“试金石”,激发人的积极性,鼓励大家“百炼成金”,引导人们成为真金,更作为“放大镜”,引导人们发现真金,让真金的光芒照的更亮、传的更远。
况且物质财富再多也是会消耗掉的,但精神财富却能够流芳千
古,世代相传。杨善洲留给了后代比物质更加珍贵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凡事都自力更生,不依赖他人,不占公家便宜,哪怕是“顺风车” 也不搭,始终如一地坚守信念,不抛弃、不放弃;也给为官者树立了榜样:共产党的官就应该这样当,真正的共产党人永远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始终如一地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从杨善洲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可以看出,对于党性的锤炼和考验,不一定非要经过战火的洗礼,和平时期也可以;真心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不一定非要成为大官,普通党员也可以;赢得群众信任的,不一定非要办大事,办好日常生活小事也可以。由此可见,杨善洲不是遥不可及的先进典型,他就在普通党员中间。学习杨善洲,除了领导干部,普通党员也可以有大作为!
古人说:“一诺千金。”承诺了,就要替党尽责,就要把承诺的事一一落实到位,给群众以交待。如果千千万万个党员都能把答应群众的事办好,群众必然增强对党的拥护爱戴,党的事业也必将长盛不衰。承诺了,就要为民负责。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糊弄群众的承诺必将被群众所识破,不践行诺言的党员干部也肯定会失去群众的信赖。作为党员干部,要像杨善洲老书记那样,郑重对待向群众许下的承诺,以事不干成誓不罢休的工作劲头,尽心竭力为群众谋利益;以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促进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以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自觉实践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
他的一生荣誉颇多,先后被国家和云南省授予过“优秀共产党
员”、“全国十大绿化标兵”、“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荣誉。
学习杨善洲,一生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我们将在信念的坚守中收获灿烂的人生。
第二篇: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心声
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心声
——致县长的一封信
] 本人“罗国元”1949年10月生,1970年7月入党,多年值任(原三脚村)党支部书记,现退休在家。在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下,子女外出读书、务工,学到一技之长,积累资金,想自己成就一翻事业。在向我咨询的过程中,原计划在广西南宁或贵阳金阳新区创办新型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生产、加工及销售农业现代化机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当地政府招商给出“平整好场地11万元/亩土地(含证),硬化设施进入厂区,水电三通,其他相关手续一站式服务”。在贵阳金阳新区工业区,当地政府招商给出“平整好场地9万元/亩土地(含证),相关税收减免三年,硬化设施进入厂区,水电三通,其他相关手续一站式服务”。我从发展家乡的角度,招回几个小辈回乡创业,用他们在外所学知识、技术建设家乡、发展家乡,用一个老党员在当地的声望、人脉,为几个小辈完成创办企业的梦想助一臂之力,完成我发展家乡、建设家乡的夙愿。在村委、乡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现选址于尧梭乡尧梭村“大山坡和望城坡”。进入县招商局招商引资并以立项,在拿到立项批复后到相关单位完善手续时重重受阻。在今年我们租用他人地方生产加工的产品市场畅销供不应求,现手上来年定单富足,但自己的加工场地久久不能投入使用,我们的相关知识产权和技术不能得到自身的价值体现,只能让他人用我们的产品贴上他人的品牌投入市场,为了我们的长足发展。本作支持家乡学生和外出务工人员反乡创业的基础请县人民政府大力支持我们完善相关手续。让我们的知识产权和技术得到自身的价值体现,让我们的技术服务于农业现代化。
此致
敬礼
罗国元
2009年11月20日
第三篇:一个老共产党员的雷锋情怀
一个老共产党员的雷锋信仰
10年,一双解放鞋破旧不堪;20年,一床床罩布遍是补丁;30年,一个喝水的搪瓷杯早已斑驳;40年,戴的帽子洗得已经发白〃〃〃〃〃〃74年,一个银丝老人的故事。毛主席曾经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当今社会的物欲横流,更是让这句话,这种精神,成为了遥远时代的一块牌坊,理想社会的一个话题。淄博市张店区房镇镇院上村蔺玉芳老人,却在近10年内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向社会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达3.6万余元。是的,一个平凡的老工人,一个普通的老党员,却用一生默默无闻的奉献,为世人淋漓尽致地诠释了这句话。然而,面对人们惊异的赞叹,蔺玉芳老人却只是质朴的说:“我的一切都是党和国家给予的,吃饱穿暖已经满足了,尽一份心回报党,帮助帮助身边的人是应该的。”
坚定理想信念 永葆政治本色
蔺玉芳同志在50多年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始终保持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政治本色,牢固树立“党的事业高于一切”的思想,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蔺玉芳同志始终把向先进典型学习激发出来的热情和干劲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坚持50年如一日,不计较个人得失,埋头苦干,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学雷锋、办好事,用全部生命和行动诠释了“雷锋精神”的实质,像雷锋那样,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风格和高尚情操。有的同志问:老蔺,到底是一种什么力量驱使你这样忘我的工作呢? 蔺玉芳同志的回答是“毛主席语录是我力量的源泉,雷锋精神鼓舞了我”。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蔺玉芳同志确实从雷锋精神中找到了力量的源泉,精神的支柱,工作的动力和行动的指南。
坚定的理想信念铸就了蔺玉芳同志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经历。他50多年来坚持做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事,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当时,有人说他是傻瓜、出风头、有神经病,甚至他的家属孩子对他也不理解,但这丝毫都没影响他。他常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党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我做的这些事对群众有利,我觉得值,我不怕别人说”。长年的坚持换来了人民的理解和支持,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学雷锋的行列。他的妻子、孩子也从不理解转到自觉学雷锋、做好事上。
恪尽职守 干好本职工作
蔺玉芳同志在淄博建筑公司的30年工作历程中,组织上安排到什么岗位,就在什么岗位踏踏实实的工作,从来不挑挑拣拣。他几乎转遍了所有的工作岗位,小工、安装工、烧水工、清洁工等,他都干过。像清理厕所之类的脏活累活,是他主动要求的。不论干什么工作,他都以雷锋为榜样,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去完成。
他除了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乐于做好事,愿意多奉献。1964年,建筑公司四工区接受了烤烟厂烤烟车间的工程。该工程工期很短,工程两班干,每班需要水泥十五吨,每班需要两个人才能完成。蔺玉芳主动提出自己干一个班的要求,他每天吃住在工地上,浑身沾满了水泥,不怕天热和蚊虫叮咬,苦战三个月,按期完成任务。为此,被工区评为学雷锋标兵。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蔺玉芳一天用地排车连装带卸,能拉15吨水泥,相当于两卡车的重量。不论定额多少,他都不计报酬,没白没黑的干。他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是:“王铁山是铁的,咱也不是泥巴捏的!”
弘扬雷锋精神 无私奉献社会
1972年,蔺玉芳被调往淄博建筑公司三工区烧锅炉,为1000多名职工供应开水。他在业余时间开垦了食堂附近的一片荒地,种上了茄子。在半年的时间里,他竟先后采收了3500多斤茄子,并把茄子全部无偿的捐献给了伙房。工区领导找他说:“老蔺,让食堂给你两个钱吧!”蔺玉芳却说:我业余时间种的,就是想让食堂改善一下职工的生活,我不多做点贡献,我这个活雷锋不就是白当了吗?”他就是这样,只讲奉献,不计报酬,干一行爱一行。因此,他也获得了不少荣誉,1964年至1967年,连续4年被评为“山东省建设系统学雷锋标兵”,并多次出席省、市学雷锋先进事迹报告会。
1994年,沂源县三岔乡遭遇洪灾,蔺玉芳得知消息后,分别于1994年12月和1995年1月,先后两次向沂源县三岔乡救灾办公室捐款1000元。1995年1月和1995年12月先后向张店区房镇镇敬老院爱心捐款700元。1996年9月,向高青县救灾扶贫办公室捐款500元。1996年12月,向小清河综合规划治理办公室捐款500元,当时,民政厅的同志跟他开玩笑说:“省长才捐600元,你捐500元就不少了。”蔺玉芳的一系列举动,不图名不图利,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95年,他被淄博市精神文明办公室评为淄博市学雷锋标兵。
2006年1月,他又跑到房镇镇政府,捐棉鞋10双,用以捐助院上村的贫困户;捐款500元用于救助本镇的特困学生。这500元钱,镇政府已经转交给一位叫宁浩然的贫困学生。这位学生在给蔺玉芳的感谢信里写道:“您的爱心犹如冬日里最灿烂的一缕阳光,照亮了我幼小的心灵。”2006年春节前夕,蔺玉芳还为院上村的4户重病村民捐款,买上礼品走访帮助8户困难家庭度过难关。
蔺玉芳的家境并不富裕,至今还住着土坯房子,他的退休金每月仅有900多元,况且家属还常年有病,他家用钱的地方很多。他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因为他有一颗对党忠心耿耿的心,他常说:我虽然退休了,但是党的宗旨不能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能退,学雷锋的精神不能退。现在,他一如既往的把雷锋精神传递下去,尽好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
第四篇:传奇人生-- Beno
传奇人生---Benoît Gauthier(伯努瓦·高瑟)
Benoît Gauthier(伯努瓦·高瑟),企业家,法国欧仁妮公司的创办人。被认为是化妆品界的标志性人物,同时也被视为风靡全球的女性护肤品的缔造者。毋庸置疑,经过了欧仁妮公司八十多年的起落与复兴,他从植物护肤角度开辟了女性健康护肤新方向,也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化妆品市场。
20世纪初期,在法国巴黎高瑟家族,一个婴儿出生了,对于这个还不了解这个世界的初生儿,却已经被赋予了重要的家族使命----不断创新与探索。浓厚书香的家庭环境对高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家中,他有着自己专门的书房,阅读成为高瑟在家中最爱做的事情,沉浸在书海中的他,科技、文学、历史、心理等无不成为了他阅读的范畴。高瑟的童年就是这样一天天度过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不断在探索着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他希望自己能够像祖父Benoît Gauthier(伯努瓦·高瑟)一样找到自己的社会地位与价值。
Benoît Gauthier(伯努瓦·高瑟)20岁那年,一件事情,让他首次确定了职业生涯方向。而这件事情的主人公就是他的远方亲戚--诺拉,来自辽阔田园山庄清纯可爱的她吸引了Benoît Gauthier(伯努瓦·高瑟)注意。毫无疑问,她也成为了Benoît Gauthier(伯努瓦·高瑟)最喜欢的一个妹妹,由于无法适应冬季寒冷的环境,诺拉小巧的手变得干燥、冻裂。高瑟家族把能够想到的办法都用过了,但还是无法解决这个诺拉的问题。某一天,Benoît Gauthier(伯努瓦·高瑟)突然设想油脂能在动物表皮产生了如此奇效,那用在人的皮肤上会怎样呢?能否彻底改善问题。从祖父那里得到的灵感将之运用,经过潜心研究,Benoît Gauthier(伯努瓦·高瑟)终于制造出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护肤膏---香霜,彻底解决了诺拉冬天手干燥、冻裂的问题。香霜的出现,在当时的欧洲轰动一时,成为时下最流行的护肤品。
为心爱的人解决问题,这是Benoît Gauthier(伯努瓦·高瑟)创造出女性护肤产品—香霜的根源,也让Benoît Gauthier(伯努瓦·高瑟)确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解决女性护肤问题,从事这个行业,让他感受到了无比的喜悦和成就感。
于是,Benoît Gauthier(伯努瓦·高瑟)在1932年创办公司,并以法国著名皇后作为自己的品牌名称,意在让每个女性都体验到皇后级别的护肤体验。为了将天然植物护肤技术应用在女性化妆品市场上,他于1970年投资创建了规模最大的护肤品研究中心。
Benoît Gauthier(伯努瓦·高瑟),这个法国时尚女性帝国的创造者,他的传奇一生,或许可以用无数华丽的词来形容他,但真正能够以家族理念来形容的话,那就是创新、突破。
第五篇:吴孟超:一个共产党员的幸福人生
吴孟超:一个共产党员的幸福人生
吴孟超:一个共产党员的幸福人生
你相信吗?一位89岁的老人还能在4个小时内主刀做了两台手术。
记者目睹了这样一幕:3月21日9时,医院6号手术室。无影灯下,吴孟超开始为一名肝癌患者做肿瘤切除手术。探查、切除、打结、冲洗、缝合,一个个动作如电脑程序般精确;手术刀、止血钳、针线、纱布,一次次地在他和护士手中快速传递……1个半小时中,身高只有1.62米的他站在一个约20厘米高的小方凳上,双脚像钉在那儿未动半步。毕竟89岁高龄了,护士准备了一把高椅放在他身后,让他累了稍歇片刻,可手术中他身体没挨高椅一下。
你相信吗?一位89岁的老人竟还如此奔忙。这里记录的是3月21日至27日吴孟超紧张繁忙的一周:
周一,上午两台手术,下午3时坐飞机到北京参加全国肿瘤规范化治疗会议;周二,白天开会,会后立即赶往首都机场,晚上9时回到上海;周三,上午出门诊,下午开业务会;周四、周五,各成功完成了两台手术;双休日,到病房查房,在办公室撰写参加欧洲肝病年会的论文。两天后,作为特邀专家,他飞赴德国与会。
你不能不信,89岁的吴孟超书写了不老传奇。3月30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正式致函吴孟超:2010年主刀完成190台肝肿瘤切除手术,88岁的吴孟超,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他创造了切除重达18公斤的肝海绵状血管瘤世界纪录;创造了为4个月的女婴切除重达800克的肝母细胞瘤、肝脏手术年龄最小的世界纪录;创造了肝癌术后患者存活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
他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医学专家”荣誉称号,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但是,这一切功名在吴孟超心中都没有另外一种东西重要。程月娥说起这样一件事:“2009年8月,一名患者中肝叶长了一个碗口大的恶性肿瘤,许多大医院不敢收治。几经周折,找到吴老,吴老决定上这台手术。我急了,作为手术室的护士长,我知道这台手术的风险和难度,不想看到病人死在手术台上,于是就冲动地找到他问:“吴老,对这台手术你究竟有多大把握?”他说,“这么大的肿瘤长在中肝叶上,风险很大。”我听了就赶紧劝他:“您年龄毕竟大了,冒这个险值吗?万一病人真的死在手术台上,可毁了您一世英名啊!”一听这话,吴老立刻板起脸说:“是我的名声重要,还是病人性命重要!吴老又一次完成了一台高难度、有惊无险的手术。3周后,看到这个一只脚已踏进鬼门关的病人,带着重获新生的笑脸出院时,我内心无比羞愧自责:幸亏吴老没有被我劝住,不然世上就没有这个生命了……”
“假如做每件事,我首先想到的是它能给我带来多少功名,今天我可能就一事无成。
在有些人眼里,吴孟超一定是个非常有钱的人。记者曾探问:“吴老,没人给你送‘红包’吗?”吴老哈哈一笑说:“有啊,而且有的推都推不掉呢。”记者:“人家给你送多少啊?” 吴老:“说出来你都不信,最大的‘红包’是4000万元。”原来,这是境外一名富商在亲属得救后,向吴老捐的一笔善款,当年用在了建新病房大楼上。吴老还在全国人民的注视下,收了一个600万元的“红包”。那是2006年1月,他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奖励了500万,总后勤部奖励了100万。至今,不知情的人还会和吴老的女儿开玩笑:“你家发了,你老爸肯定分给你不少钱!”当时,吴孟超的老伴吴佩煜也以为,这么大一笔钱怎么用,他得和家里人商量商量吧。没想到,从北京开会回来,吴孟超对钱的事只字未提;没想到,又过了一段时间,家人才得知他把600万全部捐给医院培养人才,没给家人留一分。
2005年冬的一天,机关的同志通知:“吴老,明天的手术给你停了。”“为啥?”吴孟超反问道。“国家科技部来人了,对你参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进行考核,上午要找你谈话。”“手术还是不要停,谈话推到下午好不好?”“吴老,不太合适吧。这对你对医院都是大事啊。”
“手术不能推。”吴老没留商量的余地。机关的同志面露难色,转身走了。这是个什么病人?吴孟超为何如此看重这台手术?第二天上午,手术如期进行。病人肝上的肿瘤已有排球大小,吴孟超在手术台上一站就是4个多小时,手术很成功。下午,吴孟超接受国家科技部组织的考核时,有人问了一句:“吴老,上午给谁做手术?”“一个来自河南的农民,病得很重,家里又穷,乡亲们凑钱才来上海的,多住一天院对他们都是负担啊。实在抱歉,让你们等我了。”听此,考核组的同志感慨:对您我们多考了一项,内容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
一次吴老查房,在一位农村妇女的病床前眉头皱了起来。他把值班医生叫到走廊里,劈头问道:“为啥要用先锋6号?还是进口的?”“现在术后抗感染,别的医院都用先锋,我也给她用了!”
“什么别的医院?”吴老一听就火了,批评道:“都说看病难、看病贵,这么看,能不难、能不贵吗?”
这么多年来,吴孟超手术时不怕麻烦,坚持用传统的针线为病人结扎血管、缝合。他说:“用进口吻合器结扎血管,医生省事了,可咔嚓一下,上千块钱就没了。一台手术咔嚓几十下不算多,老百姓要多花多少钱?我吴孟超用针线则分文不收!”
为了给病人省钱,他做了三条规定:只要确保疗效,用药能用便宜的不用贵的,能用国产的不用进口的;不准给病人过度检查,做B超管用,就不做CT、核磁共振;病人在其他医院做了影像检查,只要能看清楚,就不让病人在本院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