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构建和谐社会
以解决,对稳定群众情绪,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要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有些问题看起来细小琐碎,但小问题不解决,也可能发展演变成大问题。三要特别关心困难群体,为他们排忧解难。能不能热情而有成效地帮助困难群众,是衡量一个地方党组织群众路线贯彻得好不好、群众工作本领强不强、工作实不实的试金石。应该看到,困难群体虽然在人数上不占多数,但他们的困难与多数群众特别是先富群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形成明显对比,政治影响大,社会关注度高。不解决好这部分人的困难,就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解决问题需要有一定财力物力,但首先是要有正确的态度和对群众的深厚感情。真情对待群众,用心贴近群众,把困难群众的疾苦当作自己的疾苦,把困难群众的呼声当作工作的第一信号,这是每一个党员干部应有的政治觉悟。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社会群体、不同人的思想问题,引导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在维护整体利益的前提下争取个人利益,在推动社会发展中逐步实现个人利益;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纠纷,这是现阶段做好群众工作,构建和谐社会的普遍性要求。在不同群体、不同人们中开展工作,要注重解决某些特殊性问题。对先富裕起来的群体,要教育他们坚持勤劳致富、合法致富,致富不忘国家,不忘社会责任;对困难群体,要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改革中的利益调整,认清前途,振奋精神,自立自强;对有合理要求而又暂时无法满足的群众,要说明原因,得到他们的理解;对有怨气、可能酿成事端的少数群众,要分析原因,及时做好疏导和化解工作。总之,针对不同群体、不同人的思想特点,把贯彻普遍性要求和解决特殊性问题结合起来,就会大大提高群众工作的实际效果。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做好说服教育和示范引导工作。群众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做人的工作首先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解决思想问题要靠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要善于与群众平等交流,在交流中把道理讲清、讲透、讲深、讲实,寓灌输于交流之中。在这样的交流中,可以听到群众的各种意见,对正确意见虚心接受,对不同意见认真考虑,对错误意见进行教育和引导;要努力使自己的感情与群众的感情融洽起来。感情是教育的“疏导管”,有助于群众接受意见。要创造良好的氛围,使有怨气、有情绪的群众心平气和地听取解释。示范引导是解决思想问题的有效方法。用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教育、启发群众,会使群众感到亲切、可信,从而产生很大的鼓舞、激励作用。在党风政风存在一些问题,社会上对此议论颇多的情况下,党员干部更要懂得,自己做好群众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得到群众信任,具有人格力量。要坚持做到亲民、务实、清廉,以实际行动为群众树立榜样,这本身就是无形的、作用无比巨大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要改进和创新群众工作的方法。群众工作的新要求呼唤着新的工作方法。要拓宽群众工作的视野和渠道,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居民、村民自治组织,社团、行业和社会中介组织在社会管理和组织、服务群众方面的作用,使广大群众自己教育和管理自己,形成群众工作的合力。此外,还应利用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和网络的建设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工作做好、做活。建立健全党群干群沟通机制。健全的党群干群沟通机制,能够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经常、密切地联系群众、开展群众工作提供规范化的要求和制度化的保证,有助于增强群众工作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不断提高群众工作的本领。健全的党群干群沟通机制应具有全面、及时、准确、双向、互动的特点。要保证党和政府全面加强同社会各阶层的联系,不仅联系作为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力量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而且要联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新的社会阶层;使党政领导机关和党员干部及时了解群众思想情绪的变化,准确了解群众思想情绪的真实情况,把党的政策和主张原原本本地传达给基层群众,把基层群众的呼声、意见不打折扣地反映到领导机关,使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在相互沟通中增进理解,从而增强党对群众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建立健全党群干群沟通机制,就要采取多种措施,拓宽党和人民群众联系交流的渠道。一是健全人民信访、领导干部群众来访接待日等制度,保证领导干部亲自处理群众信访中提出的重要问题;二是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和定点联系群众的制度,特别是到贫困地区蹲点、帮助工作的制度;三是提倡领导干部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结交一些思想敏锐、敢于讲真话的朋友,并逐步使这种做法规范化;四是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的优势,优先处理他们反映上来的群众意见要求;五是对通过各种渠道反映上来的社情~,应及时进行综合性分析和研究;六是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反映群众思想情绪滞后、失真的和瞒报、谎报情况的要严肃处理,增强党组织、党员干部对群众思想情绪变化的敏感性和反映群众思想情绪的主动性、责任心。
第二篇: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构建和谐社会
文章标题: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群众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要深刻认识做好群众工作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极端重要性,牢牢把握构建和谐社会对群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努力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群众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
人民群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社会发展问题上的具体应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这样的社会,最重要的是要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和谐社会的目标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和谐,最重要的是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全体人民之间的和谐,这样的和谐当然需要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广大群众是社会和谐的受益者,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离开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和谐社会便无从谈起。
做好党的群众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从根本上讲,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人民群众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建设、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的过程。党的群众工作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作用和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的一致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需要在全社会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需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需要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建立健全新的社会管理格局,更充分地发挥群众在参与社会管理和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所有这些,都需要以强有力的群众工作为基础。
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积累了群众工作的丰富经验,这是新形势下开展群众工作的宝贵财富。但也要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广大群众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不同群体的具体利益呈现出相当明显的差别,利益需求和价值取向日趋多样化;广大群众在改革和建设实践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才干,他们的生产经营能力、政治参与能力明显提高,特别是民主意识、自主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对党和政府及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的期望与要求;变革时期社会上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加之信息社会各种繁杂信息的影响、冲击,使群众思想呈现出差异性、多变性、独立性、选择性的特点;随着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以及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由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通过直接分配资源实现群众利益的方式逐步弱化,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和满足群众需求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改革中利益关系的调整,难免会使少数群众的利益暂时受到影响,由此引发他们思想情绪的变化;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的改革措施被群众充分理解和接受,也需要一个过程;工作中的缺点和改革中某些具体措施的失误,也会使部分群众产生某种不满和失望情绪。
所有这些都表明,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不仅要解决的问题更为复杂,而且要求更高、难度更大了。面对新情况,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存在着种种不适应,不善于做群众工作,甚至出现了群众工作的“本领恐慌”。例如,与群众难以沟通,缺少共同语言;工作无的放矢,方法简单生硬,引起逆反心理;有的甚至对群众的困难疾苦麻木不仁,对一些群体性事件处置失当,激化矛盾,等等。可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切实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是摆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面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涉及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工作要求、工作方法、工作作风以及工作机制等问题,需要着重抓好以下环节。
从世界观的高度把握群众路线,打牢做好群众工作的思想政治基础。群众工作是政治性、思想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群众工作的本领是以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对群众路线的深刻理解为基础的。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不是一般的方法问题,而是根本态度和根本宗旨问题。只有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度理解和掌握党的群众路线,才能为开展群众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才能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事实表明,对党的群众路线也有一个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问题。真学,就是要认真、系统地学习群众路线,理解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精神实质、历史经验和现实要求。真懂,就是要真正懂得,为什么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怎样才能把对人民负责与对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统一起来;为什么领导就是
服务,而不能靠强迫命令;为什么党不仅要为人民执政,而且要依靠人民执政,等等。真信,就是要把群众路线的道理化为自觉的信念,克服官本位、特权思想、轻视群众、骄傲自满等错误思想意识,使群众路线在自己的思想深处扎下根来,真正成为自己思想、观点、感情的有机组成部分。真用,就是要把群众路线的要求变成自己的行为准则,真心实意地贯彻群众路线,防止
和纠正对群众路线的背离和扭曲,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坚持教育群众与服务群众相统一。教育群众的基础是服务群众。关心群众、代表群众的利益,绝不是空洞的口号,必须十分具体地落实到解决群众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问题上,使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党员干部只有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才能增强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对党组织的信任,这是做好教育群众工作的前提。
坚持教育群众与服务群众相统一,就要善于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群众中各种思想问题往往与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不解决实际问题,思想问题也难以有效解决。解决实际问题,一要以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为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往往是影响改革发展的症结所在,也是工作的薄弱环节。抓住这些问题迎难而上,集中力量加以解决,对稳定群众情绪,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要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有些问题看起来细小琐碎,但小问题不解决,也可能发展演变成大问题。三要特别关心困难群体,为他们排忧解难。能不能热情而有成效地帮助困难群众,是衡量一个地方党组织群众路线贯彻得好不好、群众工作本领强不强、工作实不实的试金石。应该看到,困难群体虽然在人数上不占多数,但他们的困难与多数群众特别是先富群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形成明显对比,政治影响大,社会关注度高。不解决好这部分人的困难,就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解决问题需要有一定财力物力,但首先是要有正确的态度和对群众的深厚感情。真情对待群众,用心贴近群众,把困难群众的疾苦当作自己的疾苦,把困难群众的呼声当作工作的第一信号,这是每一个党员干部应有的政治觉悟。
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社会群体、不同人的思想问题,引导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在维护整体利益的前提下争取个人利益,在推动社会发展中逐步实现个人利益;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纠纷,这是现阶段做好群众工作,构建和谐社会的普遍性要求。
在不同群体、不同人们中开展工作,要注重解决某些特殊性问题。对先富裕起来的群体,要教育他们坚持勤劳致富、合法致富,致富不忘国家,不忘社会责任;对困难群体,要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改革中的利益调整,认清前途,振奋精神,自立自强;对有合理要求而又暂时无法满足的群众,要说明原因,得到他们的理解;对有怨气、可能酿成事端的少数群众,要分析原因,及时做好疏导和化解工作。总之,针对不同群体、不同人的思想特点,把贯彻普遍性要求和解决特殊性问题结合起来,就会大大提高群众工作的实际效果。
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做好说服教育和示范引导工作。群众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做人的工作首先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解决思想问题要靠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要善于与群众平等交流,在交流中把道理讲清、讲透、讲深、讲实,寓灌输于交流之中。在这样的交流中,可以听到群众的各种意见,对正确意见虚心接受,对不同意见认真考虑,对错误意见进行教育和引导;要努力使自己的感情与群众的感情融洽起来。感情是教育的“疏导管”,有助于群众接受意见。要创造良好的氛围,使有怨气、有情绪的群众心平气和地听取解释。示范引导是解决思想问题的有效方法。用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教育、启发群众,会使群众感到亲切、可信,从而产生很大的鼓舞、激励作用。在党风政风存在一些问题,社会上对此议论颇多的情况下,党员干部更要懂得,自己做好群众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得到群众信任,具有人格力量。要坚持做到亲民、务实、清廉,以实际行动为群众树立榜样,这本身就是无形的、作用无比巨大的思想政治工作。
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要改进和创新群众工作的方法。群众工作的新要求呼唤着新的工作方法。要拓宽群众工作的视野和渠道,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居民、村民自治组织,社团、行业和社会中介组织在社会管理和组织、服务群众方面的作用,使广大群众自己教育和管理自己,形成群众工作的合力。此外,还应利用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和网络的建设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工作做好、做活。
建立健全党群干群沟通机制。健全的党群干群沟通机制,能够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经常、密切地联系群众、开展群众工作提供规范化的要求和制度化的保证,有助于增强群众工作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不断提高群众工作的本领。
健全的党群干群沟通机制应具有全面、及时、准确、双向、互动的特点。要保证党和政府全面加强同社会各阶层的联系,不仅联系作为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力量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而且要联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新的社会阶层;使党政领导机关和党员干部及时了解群众思想情绪的变化,准确了解群众思想情绪的真实情况,把党的政策和主张原原本本地传达给基层群众,把基层群众的呼声、意见不打折扣地反映到领导机关,使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在相互沟通中增进理解,从而增强党对群众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建立健全党群干群沟通机制,就要采取多种措施,拓宽党和人民群众联系交流的渠道。一是健全人民信访、领导干部群众来访接待日等制度,保证领导干部亲自处理群众信访中提出的重要问题;二是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和定点联系群众的制度,特别是到贫困地区蹲点、帮助工作的制度;三是提倡领导干部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结交一些思想敏锐、敢于讲真话的朋友,并逐步使这种做法规范化;四是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的优势,优先处理他们反映上来的群众意见要求;五是对通过各种渠道反映上来的社情民意,应及时进行综合性分析和研究;六是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反映群众思想情绪滞后、失真的和瞒报、谎报情况的要严肃处理,增强党组织、党员干部对群众思想情绪变化的敏感性和反映群众思想情绪的主动性、责任心。
《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构建和谐社会》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构建和谐社会。
第三篇: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本领党建党委
当前,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是摆在党政各级机关及广大干部群众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各级党委应按照中央部署,针对当前存在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
提高推进经济发展的本领,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说决定于经济发展的总体进程。只有经济的充分发展,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必要的物质财富,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从而消除产生不和谐因素的主要原因。但如何发展经济?这是对地方党委提高科学发展能力最大的考验,也是地方党委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领的关键所在。在具体工作中,各级党委要加强对政府和企业的思想、政治领导,正确引导政府与企业在发展经济中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做到:首先,经济发展要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同步。在推进经济发展中,必须首先解决经济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形成经济增长快,社会进步也快的良性循环。其次,迅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升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在经济发展中,注重发挥人的因素及科学技术的作用,真正把经济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提高深化体制改革的本领,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创造活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保持并增强社会的创造活力,就要深化体制改革,广开和谐社会的活力之源。要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体制;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活力,解决如决策缺乏民主和法制、转型期的权力寻租、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不完善等等问题;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活力,促进文化市场的繁荣。
提高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营造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级党委要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必须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集中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营造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环境。要最大限度地让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群众民主法制方面的诉求,落实群众依法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防止和纠正伤害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在党,关键在党委构建和谐社会的本领,强调这一点,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种责任。它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充分发挥执政党的功能,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通过提高自身本领,不断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进程。
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本领
第四篇:提高群众工作本领知识问答
提高群众工作本领知识问答
1、为什么要提高群众工作本领?
答:第一、保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提高群众工作本领;第二、正确处理社会转型期日益突出的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必须提高群众工作本领;第三、充分依靠群众,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提高群众工作本领。
2、提高群众工作本领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答:第一、加强调查研究,提高了解民情、体察民意、服务群众的本领;第二、健全制度机制,提高化解矛盾、凝聚民心的本领;第三、增强应变能力,提高处置突发群体事件的本领;第四、重视媒体的力量,提高团结动员和组织群众的本领。
3、怎样才能做好调查研究,更好地了解民情、体察民意?
答:第一、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第二、从根本上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把身子扑下去,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群众中去,深入一线,体察群众的疾苦,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第三、注意增进与群众的感情。
4、如何提高深入群众的能力?
答:第一、要解决真正深入的问题,而不能把下基层作为一种例行公事,甚至是摆样子。第二、要真正与最基层的群众接触,不仅要看亮点,更要看问题,不仅要听赞扬的话,更要听进不同的声音。通过深入基层,真正了解群众的呼声、掌握基层实情。
5、衡量领导干部政治上是否合格、工作上是否称职、领导能力强不强的一个基本标准是什么?
答:是否重视做群众工作、是否善于做群众工作,是衡量领导干部政治上是否合格、工作上是否称职、领导能力强不强的一个基本标准。
第五篇:领导干部要提高群众工作本领[最终版]
领导干部要提高群众工作本领
全力“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注重“提高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本领”,这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提出的重要要求。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群众工作是基础,公共服务是重点,社会管理是关键,维护稳定是保障。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不断锤炼和提高这四种本领,尤其是群众工作这个基础性的本领,有效提升执政能力。
1、把握当前群众工作的主要内容
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强调提高群众工作本领,这不但是适应形势变化的必然选择,更是提升执政能力的根本途径和实现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就目前而言,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关键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内心尊重群众。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做好群众工作,首先要打牢思想基础。第一,树立群众观点。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一要懂得“历史靠群众创造”。毛主席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二要做到“工作对群众负责”。群众在我们心里有多重,我们在群众的心里才有多重。无论什么工作,只有把群众放在第一位,才会赢得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三要坚持“成绩由群众评判”。干部作风好不好,政绩大不大,能力强不强,群众最有发言权。要坚持把群众公认作为评判工作的根本标准,积极建立健全群众评议领导干部的制度,通过群众的监督、评议,促使作风更加务实,工作更加到位。第二,站稳群众立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判断各级领导干部对待群众态度的试金石。这就要求,一要深入群众之中,不要脱离群众之外;二要站在群众前面,不要站到群众对面;三要成为群众仆人,不要成为群众主人。第三,培养群众感情。“得民心者得天下”,感情决定立场,决定价值取向,决定工作力度。如果党员干部真正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深怀爱民之心,许多看似难乎其难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自然也就会日益密切。
二、正确引导群众。一要通过讲理让群众服理。办事情、做工作,首先要善于摆事实、讲道理,把法律法规讲清,把政策道理讲明,把利弊关系讲透,让群众听得进、信得过,消除疑虑,心通气顺。二要通过说法让群众知法。在实践中,由于部分群众法律知识有限,经常会对正常的执法行为产生误解。因此,要加强对群众的法制教育,一方面提高群众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另一方面强化群众的法律意识,促进群众依法办事。三要通过交心让群众热心。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经常与群众交心谈心,真心实意帮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与群众心相连、手相牵,从而让群众积极主动地配合支持工作。
三、广泛发动群众。一要以身作则带动群众。“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因此,我们要变喊破嗓子为做出样子,以实际行动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和带动群众。二要打造载体组织群众。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领导工作概括起来有两件事: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就要多开辟让群众参与到改革发展事业中来的渠道和方法。三要做出实效吸引群众。群众是最讲实际效果的,在发动人民群众参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事业时,要求真务实,让人民群众真切地看到付出得到了回报,体会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包含着自己的一份努力。
四、有效激励群众。毛泽东同志说过,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关键就在于如何有效激励群众。一要用表彰来激励。对于各行各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机构要给予隆重表彰,营造个个奋勇争先的氛围。二要用竞赛来激励。竞赛以及竞赛中的评比对调动人的积极性有重大意义。要善于组织开展各种劳动竞赛,用竞赛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要用机制来激励。制度管长远、管根本,要建立健全群众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激励、奖励和保护制度,并切实消除后顾之忧。
五、真心服务群众。要把为人民群众服务摆在首位,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不断营造让群众舒心的生产生活环境。一是规范执法行为,从体制机制上防止执法作风粗暴、方法简单、不作为、乱作为、消极作为等问题的发生。二是提升服务水平,要在注重“落实”上下功夫,对制订的措施,作出的承诺,不能只停留在纸上,空喊在嘴上,而应说了算,定了干,逐条逐项,主动落实到位;要本着方便群众的原则,公开办事制度,简化办事程序,坚决杜绝“推”、“拖”、“等”的不良现象。三是转变工作作风,要坚决破除“执法特权观”、“执法唯利观”,时时以民心为重,事事以民利为先,真正做到“进百家门、认百家人、知百家事、解百家忧”。掌握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方法
——勤于学习。要科学规划学习内容,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切实提高学习效率。尤其是要重点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突出学习群众工作知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向书本学、向同事学、向实践学,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提升群众工作水平。——勇于实践。突出在实践中提高五种能力。一是沟通表达能力。要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虚心学习群众语言,善于深入浅出地分析说明复杂道理,提高与群众沟通交流的能力。二是分析判断能力。在实践中锻炼自己获取情报、分析情报、及时进行科学决策的能力。三是随机应变能力。四是组织协调能力。面对跨部门、跨行业等综合性问题,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既要敢于协调,又要善于协调;既要注重协调的实效,又要避免负面影响。五是忍耐承受能力。面对情绪激动的群众时,要始终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理性平和地与群众沟通交流,做好说服工作,千万不能自乱阵脚,激发矛盾。
——善于总结。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必须坚持及时总结,深化认识。在群众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坚持深入调查研究,记好工作日记,不断吸取失败的教训,总结成功的经验。这种总结,还要求既善于总结自己的得失,也善于总结别人的得失,从而在相互对照中大步前进。
——敢于创新。一方面要在理念上创新,树立“让所有的人过得去、让更多的人过得好”的理念,真心理解群众,真诚帮助群众,在执法、服务等各个环节,做到理性平和,避免机械僵化;另一方面要在方法上创新,特别是要针对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复杂性,积极探讨提高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严于管理。要建立健全相关机构,狠抓学习培训,确保群众工作本领提高到位;要全面落实制度,促使党员干部认真学习群众工作知识,自觉遵守群众工作纪律;要将群众工作作为干部考核考评的重要内容,严格奖惩兑现,形成良好导向。(中共长沙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张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