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危机加速瓦解美国霸权

时间:2019-05-14 22:20: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克里米亚危机加速瓦解美国霸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克里米亚危机加速瓦解美国霸权》。

第一篇:克里米亚危机加速瓦解美国霸权

克里米亚危机加速瓦解美国霸权

任卫东

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3月31日访问克里米亚地区,宣布当地将建立经济特区,承诺改善民生和基础设施。面对俄方的行动,美欧目前没有什么好办法应对。笔者认为,当前,国际体系正处在新旧交替的转换过程之中。美国霸权体系渐趋瓦解,新的国际体系开始萌芽,克里米亚危机对此具有催化剂作用和里程碑意义。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是美国霸权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时期。美国不仅通过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树立了绝对的力量权威,还通过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综合手段将以美国为代表并由其主导的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向全球输出。这导致许多国家以现行国际体系为目标,采取融入、转型、接轨的基本政策取向,以为融入现行体系并与居主导地位的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大国建立相互依存关系就能消除矛盾,避免冲突,确保和平,实现发展。

但客观现实是,转型大国在努力融入和接轨的过程中无论是淡化自己旗帜上原来的红色还是干脆让它变白,无论在投资、贸易和金融等方面的相互依存达到类同一个国家还是夫妻水平,矛盾最终都没有消除,反而日渐尖锐。这一点从亚太、乌克兰、叙利亚、伊朗、朝鲜等大国争夺的地缘政治焦点以及政治渗透、民族分裂、经济摩擦等方面都能感受得到。显然,现行国际体系是一个充满尖锐矛盾的体系,而所有矛盾的核心实际是霸权主义与独立自主的矛盾。

进入21世纪以后,以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为契机,霸权主义与独立自主这一矛盾的斗争态势出现转折性变化,美国霸权开始走下坡路。克里米亚危机进一步加强了这个趋势。这一次俄罗斯不是被动地防御和抵抗,而是后发制人地进攻,是对美国长期蚕食、挤压俄罗斯安全空间的反蚕食。从国际战略整体态势上看,这是反霸力量在总体僵持中的局部反攻。在这个过程中,俄罗斯被开除出八国集团,但其意义不是俄的孤立而是现行国际体系进一步、更公开的分裂和瓦解。国际上站在俄罗斯这一边的大有人在,与此同时,美欧在这个问题上不是加强了团结而是凸显了差异。

美国霸权体系目前已经陷入严重危机。现在的国际形势非常类似于春秋时期,周室将倾,群雄并起。不管我们挑战不挑战、留恋不留恋这个体系,它的瓦解和消亡都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上,所有国家都在为美国霸权之后做准备。

▲(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2014-04-02环球时报

第二篇:美国霸权与中国崛起

美国霸权与中国崛起

印度《经济时报》8月25日报道,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在美国海军研究生院发表演讲称,美国不会让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扰乱」世界秩序。

帕内塔说:「我们会尽一切努力和新兴国家合作,但是必须保证它们不会威胁到世界稳定,必须保证美国的地位,必须保证世界认可美国作为维持世界稳定的力量。」他还表示,尽管美国当下面临债务危机和历史上最严重的赤字,然而「财政上的责任」不会影响美国维护国家安全。

对于美国当今面临的挑战,帕内塔举例说:「在信息化时代,我们面临网络安全的挑战。我们每天都面临成千上万的黑客攻击。世界各国在网络攻击方面的能力都在增强。」此外,美国还要应对来自「无赖国家」的威胁。

帕内塔称,美国会继续采取措施,扮演好自己「扞卫和平」的角色。美国会令世界知道,美国有足够力量对抗各种威胁;同时,也会让世界人民知晓,美国是十分关心世界和平问题的。

中国应该协防美国

从2008年金融海啸对中国的影响看以看到,中美经济是互相依存的关系,不管两国的最为极端的政治人物私下是否愿意看到,未来紧密度只会提高,在正 常情况下,中美经济将成为世界的两个不可替代支柱。

但中国传统经济模式后劲已显疲态,而决策层冀望的转型殊属不易,囿于现行体制和文化背景,中国创新型社 会和规模内需市场在未来数十年内也不容易成熟。

中国继续需要友好的外部市场以保持出口盈利,若无意外,经济单头发展的中国仍然会是一个中央高度集权的国 家,中央政府不会选择高度藏富于民,而是继续其增加控制财富总量比例的体制,社会垄断行业仍将处于高成本低竞争状态,国有经济长期左右国家经济运行态势难 以逆转,国有经济比重过大的优势在政治放大镜下已足够醒目,其实弊端重叠,对创新与公平竞争构成长期威胁,这不同于美国经济主体结构以及主流意识形态,但 后者或从大局考量仍将对此保持容忍。

中国会被美国势力包围、武力占领吗?这是中国人自己描绘的一种最为恐惧的图景,尽管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存在,但有一个必要前提,那就是错误一定先在中 国,是它自寻短见,否则,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因为中国的人权、宗教、汇率、稀土、领土纠纷等为托词发起对中国的毁灭性打击,从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发展 趋势来看,他们有希望利用技术、体制等优势获得利润、尊重与安全感的强烈冲动,对中国的领土完整和文化延续则并不构成重大威胁。

因为要统治一个文化成熟的 种族具有高度风险,几千年的历史证明,中国人在财富诱惑面前会变得清醒、顺从、友好,在暴力面前会变得偏执、难以捉摸、桀骜不驯,中国如果要绝对预防遭到 外部攻击,主要是避免自己犯错。至于美国,虽然有中国不喜欢的的偏好,从立国至今,虽然不断出错,做对的事情还是比较多,它有时让中国难堪,但还有比美国 更适合做朋友的国家吗?

中国自朝鲜战场与美国交恶,到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前,经济一直痛苦中挣扎,直到对外开放,引入西方竞争和市场机制,三十年的对外贸易 累积盈利帮助中国成为经济大国。如果没有美国市场,中国经济增长率会被腰斩,如果没有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执政者们想要的政治实验就难以为续,中美经济如 果不是趋向紧密,政治嫌隙就会被成倍放大,政治美国对世界的影响力比经济美国的重要性有过之而无不及。

虽然广种薄收,今天美国政治的资源仍蔚为大观,中国 若失去美国,将失去欧洲,失去日本,失去东盟,失去美国传统阿拉伯盟友,也失去正在民主化进程中伊斯兰国家,俄罗斯将变得更为难以捉摸乃至极度强硬,缅 甸、伊朗、北朝鲜等会要价更高,东海、南海、中印边境问题可能会固化,西藏、新疆的分离主义会变得目标清晰,理由充足,更加有斗志,前赴后继,长时间内都 是北京的心腹大患。

中国应该对自己的文化有信心,不应该害怕被西方文化同化,今天的中华文明不是单纯的本土文化,是包容性的文化,在不断吸收外来文明中形成自己的特色,而即 使经过五千年的积淀,中华文明并没有达到完备。

中国虽不应该因此自卑,却需要敞开胸襟,继续让自己的文化保持足够包容性,扬长避短,顺势发展,以便更近乎 人性。文化优劣的真实尺度,在乎其可以人性丈量的长短,而国家间的较量归根结底是文化的较量,封闭文化被毁灭的例子常见于世界历史,伟大的罗马终被蛮族战 败是优良品德战胜颓废文化的一个例子。

中国如果抱残守阙,因为自己的文化自负而作茧自缚,它的体制就不能适应变化,进而产生一个不能适应变化的社会,这样 的社会很难满足国民不断增长的自然需求,它即使不被外部世界打垮,也会从内部彻底腐蚀。

中短期内中美经济的趋向紧密,是维持双方政治特性的保证,中国如果希望自己的政治传统与理想按自己的愿望和谐共振,在经济上协防美国是可行的,保持美国经 济的稳定,对美国经济的成功转型意义重大。

伟大的美国市场就会对中国产品保持恰当的容量,质优价廉的中国产品就会在那里变成刚性需求,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 也可以实现软着陆,在创新型社会臻于完善之前,保持中国经济的支撑力度和社会的稳定。

经济上协防美国,在目前只有少数个国家具备条件,这种时机不是始终都 原封不动摆在那儿,中国积极协防一定比消极旁观对自己以及对世界更有意义,这是一个获得长期稳定利润的时机,同时又具有道德价值,并可以就此告诉世界,追 求利润不是中国政治与经济的终极目标。

中国应该始终抱有人性不断进步的乐观预测,这样有利于做正确的事,只有总是做正确的事,才不可战胜。

美国对华策略之[攻心计与亡国策]

“凡用兵之法,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美国对华策略越来越展现其攻心计与亡国策。

在军事上:美国对华层层结盟围堵,美日安保盟约、美韩联盟、美台关系法2 加强各种军事刺探。赤裸武力威胁与压制,借各种问题四处煽风点火,促使中国国内因主权丢失对政府不满,削减、打击中国政府主权威信。

在政治上:以华制华,攻心计;

当下中国正值变乱之秋,各种矛盾多发频发,国家权力为利益集团所左右,凝聚力大大削弱,任命华裔为驻华大使为点晴之作;

中国各阶层民众思絮混乱,财富阶层离心,大量移民海外,改革渐失方向,借此契机以华制华,宣扬美国梦,吸引财富移民,掏空中国经济。在中国境外,a 通过各种手段大量扶持、联合各种反华、反共、反裂势力。

b 大力支持反华宣传,在国际舆论上摸黑丑化中国。在中国境内

a 大肆广泛行贿,收买中国各级政府及国企官员,培养线人,加强对中国内政外交影响及机密刺探。

b 扶植买办代言干涉中国国内政策法规,鼓吹西方路线,分化瓦解中共领导内部思想意识,c 雇用大量网特,加强各种类型的渗透。

d 扩大美国驻华使领事馆攻心及舆论造势能力,加强美国对中国民众直接宣传战。

扶持、掩护异议人士,暗地勾结、串联、拢络国内反共势力。

经济上:

a 借中国的钱收购中国核心产业,加强经济渗透,企图进一步垄断、控制中国经济。

由于采取了收买国企官员及分化策略,把现有的中外合资企业,变成瓦解中华民族产业,弱化民族创新、控制中国经济的一重要手段。

c 引导中国上层错误经济政策,制造大量热钱,做空中国经济。

d 引导中国大量购买美债,压迫人民币升值,实现对中国经济上的殖民。

第三篇:美国纸媒加速数字化转型(模版)

印刷转型:美国加速纸媒数字化

数字时代不仅改变了美国报业的赢利模式,也在改变着美国记者的报道形式。记者已经开始为纸质版和网页版提供不同的内容,同时,记者在报道手法和呈现方式上也在寻求创新,正努力增加多媒体在报道中的应用。

对美国报业来说,2013年是一个重要分水岭。数据表明,目前仅有不到30%的美国人通过报纸来获取大部分新闻信息,互联网已将报纸远远甩在身后,成为美国人获取新闻的主要途径。

皮尤研究中心新闻项目副主任马克·朱可维茨说,美国报业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广告收益的下滑。据统计,美国报纸营收大约八成来自广告,读者订阅仅占两成。目前美国报纸的广告收益已从2005年的500亿美元锐减至每年约230亿美元。

朱可维茨指出,数字订阅将成为延续美国报纸生命的关键。为了留住读者,美国报纸纷纷开设网络版,以吸引纸质订阅用户以外的网站读者。2011年,《纽约时报》效仿英国《金融时报》,率先在美国报纸竖起“付费墙”,用数字订阅挑战大众一直认为互联网内容应该免费的思维。“付费墙”确实发挥了作用。2013年5月,纽约时报公司宣布该报已拥有约70万数字订阅用户,为报纸创造了上亿美元的营收,并且仍在增长。据纽约时报公司今年第一季度财报,《纽约时报》在出版物上每损失2美元,数字业务就能替它挣回3美元。

《纽约时报》“付费墙”的成功极大地刺激了美国其他报纸纷纷效仿,目前美国已经有500多家报纸设立了不同形式的“付费墙”,约占美国报纸总数的40%。

数字时代不仅改变了美国报业的赢利模式,也在改变着美国记者的报道形式。朱可维茨介绍,记者已经开始为纸质版和网页版提供不同的内容,同时,记者在报道手法和呈现方式上也在寻求创新,正努力增加多媒体在报道中的应用。

皮尤研究中心在今年4月发布的《数字化报道增长》报告中指出,数字化报道的趋势使得美国报业不断尝试新的报道形式和数据视觉化技术,并且此类创新多来自其数字报道部门,由专门聘请的具备专门数字报道技能的人员完成。

报告同时指出,新媒体能够吸引读者眼球,却不能赚足收益,特别是广告商的青睐。数字化报道能否实现可持续赢利尚存疑问。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和美国互动广告局共同完成的一份2013行业报告指出,美国71%的数字广告业务由10家公司所控制。与搜索巨头、门户网站、社交媒体的合作或许将成为美国报纸提高数字广告收入的一个关键。天津印刷在线(天津天羽爱德印刷)

第四篇:07年美国次贷危机

07年美国次贷危机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定义?

美国次贷危机,是指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因债务人无法偿债而引发的金融市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客户的按揭贷款而言。通过抵押形式,对收入低、没有或缺乏足够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他负债较重、资信条件较“次”的住房购买人发放贷款。美国的房地产市场按揭贷款大致可以分为3个层次:优质贷款市场、“ALT-A”贷款市场和次级贷款市场。优质贷款市场面向信用等级高、债务负担合理、风险小的优良客户,按揭利率相对较低。次级市场是指信用分数低、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客户,如美国的低收入阶层和新移民。而“ALT-A”贷款市场是介于二者之间的灰色地带,泛指那些信用记录不错,但缺少或完全没有固定收入、存款、资产等合法证明文件的客户。次级市场和“ALT-A”贷款市场都是高风险市场,按揭利率比优质贷款高,次贷危机就是这部分市场出现问题引发的风险。

二、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

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很多本来信用不好的用户感觉还款压力大,出现违约的可能,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影响的危机。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还款方式,即:购房者在购房后头几年以固定利率偿还贷款,其后以浮动利率偿还贷款。

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年美国利率水平较低,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

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进而引发“次贷危机”。

三、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

1、次贷危机对美国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范围将有多广?这是目前世界经济界和金融界密切关注的问题。从其直接影响来看:

首先,受到冲击的是众多收入不高的购房者。由于无力偿还贷款,他们将面临住房被银行收回的困难局面。

其次,今后会有更多的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由于收不回贷款遭受严重损失,甚至被迫申请破产保护。

最后,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许多投资基金买入了大量由次级抵押贷款衍生出来的证券投资产品,它们也将受到重创。

这场危机无疑给国内金融业带来了不少启示。在金融创新、房贷市场发展和金融监管等方面———美国次贷**爆发以来,无论从全球资本市场的波动还是美国实体经济的变化来看,次贷之殇在美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不容小觑。对于中国来说,这场**为我们敲响了居

安思危的警钟。

美国次贷**中首当其冲遭遇打击的就是银行业,重视住房抵押贷款背后隐藏的风险是当前中国商业银行特别应该关注的问题。在房地产市场整体上升的时期,住房抵押贷款对商业银行而言是优质资产,贷款收益率相对较高、违约率较低、一旦出现违约还可以通过拍卖抵押房地产获得补偿。目前房地产抵押贷款在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中占有相当大比重,也是贷款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根据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商业银行为房地产抵押贷款计提的风险拨备是较低的。然而一旦房地产市场价格普遍下降和抵押贷款利率上升的局面同时出现,购房者还款违约率将会大幅上升,拍卖后的房地产价值可能低于抵押贷款的本息总额甚至本金,这将导致商业银行的坏账比率显著上升,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和资本充足率造成冲击。然中国房地产市场近期内出现价格普遍下降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从长远看银行系统抵押贷款发放风险亦不可忽视,必须在现阶段实施严格的贷款条件和贷款审核制度。

事实上,本次美国次贷危机的源头就是美国房地产金融机构在市场繁荣时期放松了贷款条件,推出了前松后紧的贷款产品。中国商业银行应该充分重视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第一应该严格保证首付政策的执行,适度提高贷款首付的比率,杜绝出现零首付的现象;第二应该采取严格的贷前信用审核,避免出现虚假按揭的现象。

在次贷**爆发之前,美国经济已经在高增长率、低通胀率和低失业率的平台上运行了5年多,有关美国房市“高烧不退”的话题更是持续数年。中国与美国房市降温前的经济图景存在一定相似性。

本次美国次贷危机的最大警示在于,要警惕为应对经济周期而制订的宏观调控政策对某个特定市场造成的冲击。导致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美联储加息导致房地产市场下滑。当前中国面临着通货膨胀加速的情况,如果央行为了遏制通胀压力而采取大幅提高人民币贷款利率的对策,那么就应该警惕两方面影响:第一是贷款收紧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影响,这可能造成开发商资金断裂;第二是还款压力提高对抵押贷款申请者的影响,可能造成抵押贷款违约率上升。而这两方面的影响都最终会汇集到商业银行系统,造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作为抵押品的房地产价值下降,最终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盈利性甚至生存能力。

人们需要认识中国和美国经济周期以及房市周期的差异性。美国是一个处于全球体系之下的有着悠久市场经济历史的国家,周期性很强,目前正处于本轮经济周期的繁荣后期。中国则还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即使从改革开放算起到现在也只有30年的历程,从1992、1993年提出市场经济到现在更是只有15年历史。处于这一阶段,中国经济的关键词是供需不平衡,固定投资需求大。这是区别于美国经济接近10年一个周期的重点所在;此外,中美房市的周期也有所不同。中国实施房改后,结束了此前多年无住房市场的局面,需求大幅飙升。虽然中国房市也存在投机因素的推动,但需求大而供给有限是促使房价走高的最重要原因。而且,对于中国房市,政府有调控余地。

本次美国次贷危机也给中国宏观调控(Macro-economic Control)提出了启示。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有必要把资产价格纳入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时的监测对象。因为一旦资产价格通过财富效应或者其他渠道最终影响到总需求或总供给,就会对通货膨胀率产生影响。即使是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中央银行,也很有必要把资产价格的涨落作为制订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

第二,进行宏观调控时必须综合考虑调控政策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例如美联储连续加息时,可能对房地产市场因此而承担的压力重视不够;

第三,政府不要轻易对危机提供救援。危机是对盲目投资和盲目多元化行为的惩罚,如果政府对这种行为提供救援,将会导致道德风险的滋生。本次发达国家中央银行在市场上联手注资,可能会催生下一个泡沫。

2、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如果加上大量以房产作为抵押的其他贷款,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已影响到银行一半左右的信贷资产安全。

我国的房地产贷款规模近几年发展迅速,并对银行业盈利能力和资产安全有较大影响。据上海银监局2008年2月发布的《2007上海市房地产信贷运行报告》称,截至2007年12月末,全市中资银行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5137.62亿元,比年初增加452.88亿元,同比多增63.28亿元,房地产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0.58%。2007年,上海中资商业银行增量贷款中有27.5%投向了房地产业。截至去年12月末,中资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32.2%。如果加上大量以房产作为抵押的其他贷款,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已影响到银行一半左右的信贷资产安全。在房地产市场波动加剧及宏观调控不断加强的同时,房地产信贷运行与市场之间的关联更趋密切,无论是银行、房地产开发企业,还是房贷借款人,都面临因房价波动而带来的压力与风险。针对这种状况,上海银监局表示,将加强宏观监管,关注信贷资源向房地产业聚集的趋势,适时提示各银行重视潜在的系统性信用风险,制订并实施合理、科学的信贷政策,分散、管理、控制房地产信贷风险。

比较我国房地产市场与美国次级按揭市场,二者存在很大不同。最为主要的是住房抵押贷款人一般都是直接向银行申请贷款,没有复杂的衍生产品。同时,房产首付在20%,政策上不允许发放零首付贷款。但是,也要看到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存在的风险。

一是贷款首付比例较低及虚假信用,存在大量投机性借贷。在房地产“新政”实施前,我国居民房地产贷款首付比例为20%。但实际操作中,也存在虚假操作的情况。据报道,2004年上海曾经发生过有人贷款7800万元,购买128套住房的重大违规贷款行为,就是通过假信用的方式进入的。

二是超支付能力贷款不断增加。按照银监会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指引,个人每月按揭贷款还款额不得超过个人家庭月可支配收入的50%。但实际上,国内居民及住房投资者在办理住房按揭贷款时,很多人不能满足这一基本标准。有人从单位或找他人随意开出假的工资收入证明。银行信贷人员和房产销售人员为提高房屋销售和贷款业绩,甚至明确告诉贷款者只要能开到证明就放款。用假的收入证明、工资证明等虚假文件到银行进行按揭贷款,无疑埋藏了巨大的潜在风险。

三是贷款利率增长快,导致部分债务人丧失支付能力。近年来,央行数次提升贷款基准利率。2004年10月29日从5.31%提高至5.58%;2006年4月28日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至5.85%。经过连续10多次上调,目前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已提高到7.47%,这对信用差、还款能力不强的贷款人来说无疑是巨大压力。

四是房价在飞涨后存在下跌趋势。统计数据显示,大城市近年房价指数上涨20%左右。就具体的楼盘而言,则上涨50%至100%甚至更多。飞速上涨的房价刺激了购房者的购买热情,炒房成为获取巨额财富的途径,使许多偿债能力低的人参与到购房队伍中。当房价下跌、房市流动性降低、贷款利率大幅调升时,势必加大高价购房者的偿债压力,使银行信贷面临巨大违约风险。

美国的次级贷款业务本身是一件挺好的事,其出发点是为那些信用等级较低或收入不高的人提供贷款,让他们可以实现拥有自己住房的梦想。在1994年~2006年间,超过900万户美国家庭购买了新住房,其中大约20%的家庭借助于次级贷款。但是,就在这个过程中,一些负面因素逐渐浮现,最终导致危机爆发。

其一,是过度证券化。几乎与次级贷款业务并行发展的,就是美国经济的证券化,比如,人们把一些一时还不清的债务,转化为证券后再卖给投资者。换句话说,凡是有风险的,都可以摇身一变为证券。所以,次级贷款的放贷机构也不闲着,他们把手中超过六千亿美元的次

级贷款债权转化为证券后,卖给各国的投资者。那么,富有投资经验的银行看不出这其中的高风险?次级贷款的放贷机构花钱供养了许多信用评定机构,从而可以轻松地拿到最高为“AAA”的信用评级,泛滥成灾的“AAA”证书使银行失去了对风险的敏感性。

其二,是通货膨胀。随着这张“大饼”越做越大,富人们因为手里拥有越来越多的纸面资产,而放肆地挥霍;穷人们因看到自己的房子每天都在升值,也开始购买平时舍不得买的东西。最后,美联储不得不提高利率,借以压抑通货膨胀。可是,利率提高后,那些本来就缺钱的穷人就变得还不起贷款了,这导致次贷市场还贷拖欠比例迅速上升。至此,美国经济一下子坠落入货币流动性很低的状态。经济发展进入低速徘徊状态,穷人就更难还清那些堆积如山的次级贷款债务。

我们能从美国次级贷款危机中得到什么启示呢?可能有人会说,根本学不到什么,因为中国根本就没有次级贷款市场。但是,仔细看看,我们会发现,中国经济中也有类似于美国次级贷款的成分,如果我们不加以注意,中国经济也有被拖入恶性循环的可能性。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房地产的金融创新项目。许多中国人希望通过投资房地产去获得财富,所以,银行帮助人们去实现这个愿望是一件好事。全国各地的银行都想出各种吸引人们借贷款买房的“高招”。比如,深圳的银行在2006年就推出了“双周供”业务,它允许以“双周”而不是以“月”为单位进行还款。这样,借贷人不仅能缩短还款期,而且还能少交利息,所以特别受“炒房户”欢迎。再比如,“循环贷”业务,它允许人们将商品住房抵押给银行而获得一定的贷款额度。这样,借贷人买越多的房产,就能获得越多的贷款额度,所以更受“炒房户”的追捧。在这些金融创新项目的帮助下,深圳的房地产价格在去年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攀升。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深圳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月均涨幅高达13.5%,其中60%以上的借贷买房人的目的不是自住需求,而是投资需求。到去年年底,深圳银行房贷规模已达到700亿元。虽说目前还未出现大规模的贷款违约现象,但是,不断上扬的通货膨胀率就有可能迫使央行提高利率;不断提高利率,又会导致许多“炒房户”因交不起利息而违约。那时候,在没有次级贷款市场的深圳市,会不会重蹈美国式的次级贷款危机——银行不敢再做房地产贷款;也没有留下多少钱借贷给其它的产业;一切经济活动因为缺少现金而停滞了。令人欣慰的是,去年下半年,中央政府果断实施“房贷新政”,其目的就在于打压房地产投机需求,遏制房价上升势头,保障中国的金融安全。然而,“新政”刚推行不久,各种反对的声音便开始出现,这些人的目的不外乎就是希望“房贷新政”再次成为“空调”,以便自己能在最后的房地产疯狂中再大捞一把。实际上,中国经济稳步发展,才是每个中国人最大的福祉,为什么要反其道而行之呢?

四、如何防范信贷风险

次贷危机对商业银行的重要启示是,在经济增长阶段忽视风险必将导致经济减速阶段的风险甚至是危机的爆发。当经济发生周期性波动时,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将首当其冲 一要加强宏观经济运行的分析,高度关注经济周期波动可能带来的风险。

二要科学设计信贷产品。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金融机构为了逐利而不惜降低借贷标准。

三要把握宏观经济走势与具体产品的关系。

四要做好预警,控制规模与风险。

五是金融创新要坚持“谨慎经营”原则。

第五篇: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这场危机迅速向其它地区蔓延,并演化成为全球信贷紧缩,对世界主要金融机构和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使美国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并对世界经济产生一定负面影响。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深入发展,亚洲经济在美国经济增长下滑和全球金融动荡背景下难以独善其身,美国次贷危机正通过金融和贸易等渠道对亚洲经济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一、次贷危机的根源和成因

次贷危机起源于近几年来美国次贷市场的过分膨胀。截至2003年,美国房贷市场2/3以上的贷款达到优质贷款标准。此后,优质贷款比例逐步下降,而次贷份额不断上升。2006年美国发放的次贷达6000亿美元,占当年美国市场发放房贷总额的 2I%,另类A级贷款额所占比例为25%,而优质贷款的比例降到36%。到2006年底,美国未偿还的次贷额达1.5万亿美元,占全美未偿还房贷总额的15%。

美国次贷危机是近些年来美国国内积累的金融和经济风险不断释放的结果,也与金融创新、金融全球化及西方货币政策相关。

1.降低房贷初期偿债负担,为购房者提供轻松的抵押贷款。2003年以来,美国金融机构采取一些减轻借款前期负担的新举措来招徕次贷客户。比较典型的是可调利率抵押贷款(ARM)。

2.放宽或实际上取消放款标准,为购房者提供便捷的抵押贷款。放贷机构不仅不要借款人提供任何收入、资产等证明文件,不考虑其真实偿还能力,有时甚至纵容借款人弄虚作假;在借款人无力支付首付时,银行鼓励其使用第二次置留权贷款来凑足首付。因此,大量信用纪录较差的低收入家庭进入房贷市场。

3.金融创新带来大量衍生产品,特别是抵押债务证券化使次贷市场风险丛生。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全球金融衍生产品已从30年前区区几种发展到目前的1200多种;到2007年6月底,全球各种金融衍生品市场规模陡增至516亿美元。信用衍生品增长尤其突出。据IMF(全球金融稳定报告入),全球信用衍生产品总额从1998年几百万美元增至2001年约1万亿美元和2003年的4万亿美元,到 2006年中又猛增至 26万亿美元。在次贷市场,银行原来将这些贷款保留在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中,近年来却将其转换成债务抵押债券(CDO)等,并将其出售给新的投资者,投资者利用它们创造出衍生产品,之后衍生产品又不断被再次打包和出售,循环往复不已。近年来,80%的抵押贷款通过资产证券化出售,其中债务抵押债券发放量从2004年的 1574亿美元增至 2006年的 5493亿美元。金融衍生产品在创新过程中使债务链条过长,而基本面易被忽视,导致市场风险向信用风险及流动性风险转化,进而给整个金融市场带来不稳定。

4.金融全球化步伐加快,使各国相互依存加深,市场联动性增强导致美国次贷危机通过“蝴蝶效应”殃及全球。金融衍生品的发展虽使单个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分散和有所减轻,但也使遍布全球的许多金融机构形成环环相扣的“风险链”,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引发全球市场多米诺骨牌式连锁反应。美国次贷市场的繁荣和高收益自然吸引了许多欧日等金融机构特别是对冲基金等参与次贷市场“游戏”。美国次贷问题主要通过收购原始贷款并进行销售的机构等主要渠道向全球传播。美国经国会批准的此类机构为联邦住房抵押贷款协会和联邦住房抵押贷款公司,它们以政府信用为后盾募集资本对原始抵押贷款进行购买、打包成CDO等并向美国及外国金融机构及投资者推销。由于CDO一类证券

不仅能赚钱和分散风险,且有美国政府的背景,信用度较高,外国投资者也对其趋之若鹜,这就为美国次贷危机的跨国蔓延留下了隐患。此外,西方国家间,特别是美国和日本间存在较大利率差,许多国际投资者进行套利外汇交易,在日本金融市场以低成本融资,然后在美国投资次贷债券,以获得较丰厚的收益。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德国产业银行及许多地区银行,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和其他亚洲经济体的银行或基金,也不同程度地陷入美国次贷困境。

5.美国货币政策和与此相关的美国房地产行情变化也是次贷危机发生的重要因素。“9•11”事件后,美联储连续12次降息,使联邦基金利率降到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超低利率刺激了美国房地产的繁荣。截至2006年初,美国房价连续5年大幅攀升,年均升幅超过8%,其中2005年升幅达15%,而过去35年房价年均增长率为3.5%。低利率和高房价促进了美国人的购房热,催生了许多为购房者提供融资便利和短期便宜的抵押贷款证券化工具,又导致房贷机构放松对购房者借贷信用和资格的审核。活跃的次贷市场活动,主要基于美国房价上扬和家庭房产不断升值。然而这种有利于美国房地产繁荣的条件近年来出现逆转。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使联邦基金利率从1%升到5.25%,这一利率水平一直保持到200年9月中。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教授泰勒的研究显示,从1959年第2季度至2007年第2季度,美联储基金利率变化对美国住房开工变化有显著影响,但有一定滞后期。在加息的影响下,2006年初美国房地产开始降温,住宅建筑业陷入衰退,房价上升趋缓并于2007年初开始下降。利率上升和房价下降使美国次贷市场迅速恶化,许多借债过度的购房者的房产净值由正转负,既无力偿付房贷到期本息,又无法再融资,在借债头几年享受固定低利率或不付息的优惠期结束后,现在不得不按市场高利率支付。结果,2006年以来,次贷市场违约拖欠债务事件大增。

二、次贷危机对全球金融和世界经济的影响

在西方政府特别是央行的干预下,美国次贷危机初步有所缓解。除美欧政府紧急救援外,西方金融界也采取了一些防范危机深化的举措。但其前景仍不明朗,次贷危机已经并将继续对全球金融和世界经济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1.全球金融市场进入剧烈波动的“多事之秋”。首先,大量房贷机构特别是与美国次贷市场相关的基金陷入困境或破产。

2.次贷危机使美国房地产衰退雪上加霜,并将推迟其复苏时间。在次贷危机发生之前,美国房地产业已陷入衰退。到2007年第4季度住宅建筑投资已出现8个季度负增长。有人曾预言房地产衰退于2007年底开始复苏。但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认为,次贷问题将使房地产衰退持续到2008年中期,主要原因是次贷市场的还债高峰期将出现在2008年3月前后。日前美国财长保尔森也指出,次贷问题的解决需要较长时间,许多方面将需要

一、两年时间才能恢复正常。

3.次贷危机将使美国经济进一步放缓。2007年美国GDP增长率从2006年的2.9%降到2.2%,其中住宅投资萎缩使GDP增长下降近1个百分点。

4.美国次贷危机将对世界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世界经济仍可望保持较强增长势头。

5.从长期看,美国次贷危机有利于全球金融和世界经济发展。

三、次贷危机对亚洲及中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尽管主要发生在美欧,但在经济和金融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也将对亚洲及中国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1.相对美欧金融业而言,亚洲及中国遭受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

2.美次贷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产生“溢出效应”,可能通过其广泛的投资者、衍生品及影响市场预期和实体经济运行等多个渠道,对亚洲及中国经济产生间接影响。

第一,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已经并将继续对亚洲金融市场产生不利影响。自2007年夏季以来,亚洲股市出现过多次暴跌,无不与美次贷危机爆发及西方信贷紧缩等“利空消息”相关。2008年1月中下旬,美花旗、美林等大型金融机构披露因次贷而严重亏损后,亚洲各主要股市价格下滑大多超过6%。2月初以来,美国经济衰退的议论升温又引发了亚洲股市的新一轮下滑。

第二,美国及世界经济增长放慢,加上美元进一步贬值,亚洲及中国的出口将面临更大的下行风险,并将对其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自2007年8月次贷危机以来,美国石油以外的产品进口出现了2001年经济衰退以来的最大下降幅度。亚洲各经济体增长较大程度上依赖对美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对美出口占其GDP的20%,中国、印度的这一比重分别为8%、2%。2007年新加坡、马来西亚对美出口分别下降11%、16%,中国对美出口增长率(按人民币计算)从2006年的20%回落至1%。

第三,美联储大幅降息,以减缓西方信贷紧缩和防止经济从放慢滑向衰退,而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通胀压力提高,使中国等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不得不采取加息等紧缩货币政策,与美国放松的货币政策操作方向相反。美国利率低于亚洲利率,国际资本特别是“热钱”大量流入中国等新兴市场,从而有可能加剧新兴市场的资产价格泡沫膨胀,并增大中国等宏观政策调控的难度。

3.在美次贷危机导致全球金融动荡、美经济放慢波及全球经济的背景下,亚洲经济走势与美国等西方经济走势的“脱钩”理论备受质疑。近年来,新兴经济体持续高速增长,较大程度上抵消美经济放慢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被称为与美等西方经济走势“脱钩”。许多学者及国际机构均认为“脱钩论” 不现实,在当前美经济进一步放慢甚至衰退的情况下,其他经济体难以独善其身。联合国认为,贸易和金融联系深化正表明主要经济体经济周期对发展中国家的传导仍在加强;美国仍是其他经济体的主要经济伙伴,并在世界商业周期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美国经济继续放慢或进入衰退,大幅减少进口,拉美、东亚等地区经济必将受到影响。

4.美国次贷危机和金融机构面临困难也为亚洲经济体提供一些机遇。在当前美金融业受次贷问题冲击需要外资“输血”的情况下,美国对中国等亚洲经济体的资本进入基本上持欢迎态度。2007年,中投公司购买摩根斯坦利等金融机构的股份,中信证券公司收购美贝尔斯登资产管理公司的股份,中国招商银行在美国纽约设立分行,这些中资金融机构在等待美有关当局审核过程中,迄今为止未受到美国舆论和国会的干扰。最近,在次贷危机中遭遇重大损失的花旗和美林公司就从亚洲多个主权财富基金融资近200亿美元。当然,美欧国家在利用新兴市场经济体资金救市的同时,对主权财富基金仍采取防范态度,主张对其加强监管,通过制定规则来规范主权财富基金运作,并要求新兴市场经济体提高主权财富基金运作的透明度。

下载克里米亚危机加速瓦解美国霸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克里米亚危机加速瓦解美国霸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国次贷危机的启示

    刘肖肖 2012333501008 12金融(1)班 美国次贷危机的启示 ——《金融的逻辑》第十二章 读书报告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

    美国肥胖七大危机及减肥方法

    • 巴士座位加大码 在研究肥胖的问题后,美国联邦运输管理局提出改变衡量乘客的标准,平均重量从150磅改为175磅,每乘客站立佔用面积从1.5平方英尺增加至1.75平方英尺。 • 美国......

    美国次贷危机分析q

    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和防范措施 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 这次信用危机的源头是产生于美国金融和信用机构系统的次贷危机事件。回顾这次危机发生的原因,除了政府宏观调控力......

    美国次贷危机真相读后感(精选五篇)

    美国次贷危机真相读后感 几年前,没有人对次贷有大量的关注,而2008年次贷风暴开始席卷美国进而波及全球经济。次级贷款一个人们既陌生又熟悉的词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目前,美国......

    美国国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国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国债危机是2008年-2009年金融危机的一种延续。为了避免出现主权债务违约的情况,美国国会已与2011年和2013年两次调高债务上限。虽然波折起......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后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面对经济危机,我们公司也相应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前段时间,人民币升值之时,国外......

    《美国危机》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几点疑难

    《美国危机》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几点疑难 柯岚 第一次做整本书的翻译,潘恩是一个政论作家,他的著作更多的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翻译,其实应该是专门研究外国语文学的饱学宿匠......

    美国储蓄信贷协会危机是怎么回事?[大全]

    美国储蓄信贷协会危机是怎么回事? 美国的储蓄信贷协会(S&L),是一种在政府支持和监管下专门从事储蓄业务和住房抵押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通常采用互助合作制或股份制的组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