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翻译的点滴体会
学习翻译的点滴体会
翻译艺术至少应该包含四个层次:
1、熟悉翻译理论。
2、具备双语的扎实功底和丰富的语言知识。
3、翻译实践中的创造性劳动。
4、尽量多地掌握并善于模仿译入语的惯用法。
就汉译英的活动而言,熟悉和模仿英语的习惯表达法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许多西方学者都强调要把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著名的翻译理论家纽马克曾认为:翻译中的具体实例,有时要比论点更有意义。这正如英语成语所说:实践远远胜于理论(An ounce of practice is worth a pound of theory)。基于这种思想,分折研究汉译英中常见的典型错误,目的是让学习翻译的人能从中得到某些技巧方面的启示,同时也可以在自己的翻译实践中加以借鉴。』”
我是本着与网友们交流的目的写这篇文章的,谈不上是为了炫耀自己,更多地是为了找出自己的差距,所以希望能得到高手大侠们的有益的指点批评。
我是一个英语爱好者,从1974年开始自学英语的。(请参阅《感悟今生》——已发表在文学网站)。接下去的10年苦学,只能用“在充满荆棘的小路上爬行”来形容,但这种苦中有乐的甜蜜只有在远离了它才可回味出来!我为了测试自己学到多少东西,大胆地参加了1984年福建省举
行的首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当我得到通知“英语精读”得了97分(全省第三名时),我兴奋地彻夜难眠!在福州大学专家招待所“优秀考生表彰座谈会”上,我只感到自己变成了呆子,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在英语教学上,我不是一位优秀的教师,虽然也出过几位高才生。1987年在成人高校毕业后,我才开始学习翻译,在好友马卡丹的鼓励下我全译过10万字的美国神秘小说。有关的内容可参阅拙作《心在路上》——已发表在文学网站,也在报刊上发表过。1989年在原莆田第六中学老校长的要求下,我试译了一篇国际学术论文《摩尼教石刻在福建涵江的新发现》(发表在《莆田文史资料》刊物内)。现在我已退休,虽然学校又请我回去任高三毕业班的英语教学(一个班级),总感到还是有足够的业余时间从事自己的爱好——翻译实践。
半年来,我漫游精彩的网络世界,成为好几个网站的贵宾,名誉上的论坛版主(没上过一天班)。我把全部精力用在学习中,把翻译与写作视为一种游戏,我在多个网站建立了自己的个人文集。最大的文集收入了350多篇文章。习作与译作中有不少原创被视为精品收入文库。当然我也得到了一些人的恶意攻击,他骂我这是在“意淫”!但这又算得上什么呀?现在想就以上提到的有关翻译艺术的话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熟悉翻译理论。
我总共读过10多种翻译理论方面的书籍,各有特色。但我归纳起来,就翻译技巧上而论,不外乎“八大技巧”——分清主从(Subordination)、选词用字(Diction)、增益(Amplification)、省略法(Omission)、词序调整(Inversion)、转换(Conversion)、正说反译,反说正译(Negation)、长句拆译(Division)。除外,在翻译实践中也常常把几个短句并为一句来译。我是把它称为“合句”或“并句”,其实可看为是“省略法”。也常常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用一个句子来翻译出来,表达其深层的含义,不妨也可看为是“增益”家族的处延。有关这些体会,我写过数十篇《译海碎浪》来举例说明。(但这也被人指责为“抄别人的例句”立为罪状来攻击)。我对翻译理论很感兴趣,它给我提供了无穷的乐趣,我有时把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高中英语教学上,写过文章《用翻译法来学英语》系列。其中有两篇登在CN报刊上,我得了450元的稿费(每千字100元)。至今还有人打电话来约稿,但目前我还不想挣钱。有退休金养着,生活上过得去就可以了。
二、具备双语的扎实功底和丰富的语言知识。
说到双语的功底,我自知远远不能达到要求。这也是我开始对文学感兴趣的原因之一。我认真学习名家名著,写出大量的读书笔记(有20多本教案簿)。但英语的原著还阅读得太少,总共不过5本书,这也是我被人家指责“中国式英语”的原因吧?我承认自己的浅薄,但尽管如此,我用我的中国式英语与老外交流还是畅通无阻的!这也使我童心回归,开玩笑地写出了文章《中国式英语》
(一)、(二)、(三)连载,真没想到反而被几个网站加精收藏,得到不少网友们的赞赏。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三教合一”涉猎不少,且受益多多,我试译过几章老子的《道德经》,也译过佛家高僧的诗篇或偈语,但时间化得较多的是唐诗宋词,在这方面我试译过近百首。至于诗经、楚辞、汉赋及元曲等领域我只是一名白丁,一无所
知!我写过学习体会的文章《试从中西文化的差异上谈诗人的不同情怀》,也在文学网站发表,还收到《中国社科文》杂志社的录用通知。因为要求自费出版,所以我置之不理。
我认为想提高自己的双语功底,多练笔才是较好的途径,在互联网上多写一些,可以听到不同层次网友们的评价。我们学校今年是六十周年校庆,要出版大型纪念画册,校长要我为各专栏写点富有诗意的开篇语,考虑到这也是真刀实枪的习作好机会,就接下来了。写出后得到语文组老师的好评,也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帮助。这些内容也上了文学网。
三、翻译实践中的创造性劳动。
对于这方面,我也有些体会,拙著《少知音》也经审核登上了文学网。我认为翻译实践的过程就是发挥译者创造性能力的过程,这才有“千人千译”的说法。当然这一切还都要以原文的深层含义为根据的。我很欣赏《红楼梦》中的“好了歌”的翻译法,译界高手David Hawks把它翻译为“The Won-Done Song”。从声音上听起来就是“完蛋歌”,但从英语的词义中还是“好了歌”!而且与原诗的内容融合的天衣无缝,真令人拍手叫绝!我只感到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请欣赏片断:
世人都说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说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The Won-Done Song
Men all know that salvation should be won,But with ambition won’t have done, have done.Where are the famous ones of days gone by?
In grassy graves they lie now, every one.Men all know that salvation should be won,But with their riches won’t have done, have done.Each day, they grumble they’ve not made enough.When they’ve enough, it’s goodnight everyone!
以上译诗中每行都是十个音节,多么工整!诗中的单词salvation是“救世”、“救星”的意思,我们也可把它译为“救世主”。近来我写了一篇《万维时空上的救世主》。真希望有一天,我也能译出《救世主完蛋歌》!(不笑)
四、尽量多地掌握并善于模仿译入语的惯用法。
由于两种语言差异很大,想在翻译时能活用译入语的惯用法,专家们都会感到很困难,我想如果从文学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或许这可算是翻译的最高境界吧!实际上在文学方面,无论汉译英或者英语译成汉语,常常都充满难以解决的矛盾。两国之间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社会生活等等的差异都会在文化中体现出来,就颜色一类的词汇的转译,就可说是深不见底的!因为就普通的五颜六色的各形容词的含义在不同的国家都存在大相径庭的弦外之音。有人把诗人顾准的诗歌中“红、绿”都只是照字面译出来,还高兴得不得了!到处去炫耀!整首诗都是用〈英语九百句〉般的句式硬套!自称前三年他的每千字翻译都要收费200元!为何不贴出几篇来真我风采一次呢?
在翻译实践中我们也常常遇到一些不可译的情况,但这种情况不会很多,因为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民族的语言不可以沟通。任何译者都是在试图完成不能完成的任务。如果能精通译入语的惯用法,可解决不少难题。但我只是一只老“菜鸟”,目前的方向只是尽可能地找到表面上相对应的词语,从语法的角度上分析一下行得通就可以了。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欲速则不达!有人对我的一些“汉译英练习”评价说是比机器翻译更好一些,我觉得这已是对我极大的鼓励了!因为我想要翻译的那些文字都是文学上的语言,所以我能安安稳稳地上床睡觉了。让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去“百分百的错误”吧!
第二篇:培训学习点滴体会
培训点滴体会
培训学习即将结束,在这期间我收获着喜悦与快乐。更多的是我的教学思想与教学能力有了新的提高,而且切实把新方法、新理念充分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因此非常感谢这次小学远程培训活动,它为我们教师创造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提供了如此优越的学习条件。这段时间的培训是短暂的,但是留给我们的记忆与思考是永恒的。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同时也解决了一些我以往教学中的困惑。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首先专家讲座,让我有一种与名师对话的感觉,我收获着专家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特别是听了专家和优秀教师的上课后,我从心底里认识到,“只有不适合学生的教育,没有不适合教育的学生”。的确,我们在平时的教育中,教师应以爱为出发点,多方面去激发各层次学生的兴趣,用执著的爱,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尽可能为他们提供表演的场所和机会,尽量扬长避短,让他们意识到被信任,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与自信。
其次,通过培训我懂得教师的语言艺术尤其重要,语言艺术中的趣味性不容忽视,因为学生天生活泼好动,需要有趣的东西来吸引他,带有趣味性的语言更能吸引他的注意力,才能使学生听着轻松而又易于掌握。在课改过程中,注
意因材施教,研究学生实际,变换教法,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在教学中,能运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紧扣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巧妙运用语言空白艺术,及时给学生留下自觉思维、自觉内化的机会。教学时,注意语言表达技巧和教学设计,给学生提供思维的材料和动力,以燃起学生探求的火花,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求知。
再次我学会了在教学中或读书中反思。教师,尤其是一线教师,重要的工作阵地就是课堂。但,教师不能只是课堂技术的机械执行者,而必须是课堂实践的自觉反思者。荷兰著名的教育家弗来登塔尔说:“反思是重要的数学活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索行为,是同化,是探索,是发现,是再创造。”因此,教师应善于反思,它是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要条件。现在,我的教学更注重反思了,我上完每节课都认真反思,反思这节课成功地方和不足的地方,有哪些地方要改进,写好课后小记,单元小结。通过不断反思提炼总结,自己专业素养才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总之,这次培训,让我感受着新课程理念的和风,沐浴着新课程改革的阳光,拓展了我的教育视野,提升了我的教研能力,让我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有了真真切切的转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会静下心来采他山之玉,纳百
家之长,积极地学,好好地教,在教中学,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走出教育的一路风彩,求得师生的共同发展,求得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虽然培训学习即将结束,但我还会继续终身的学习,这次培训就像一抹浓浓的绿意,带给我无限希望!我会为教育事业而继续努力。
第三篇:网络学习点滴体会
网络学习点滴体会
英华实小 陆学玲
查字典之我见
课程标准中要求孩子学会使用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查字典。随着年段的增长,孩子应该是能够越来越熟练地使用工具书,而且养成随时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平时的教学中,我在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会有当堂查字典的环节,但是在必要时,其他则要求孩子预习时用字典。另外,作文课、阅读课等,孩子当堂用字典会多一些。
字典是无声的老师,对孩子的学习及未来成长都是必不可少的,可如何引导学生养成习惯呢?首先,是要教给孩子用字典的方法,即怎么用,什么时候用,让孩子先学会使用字典。其次是养成习惯。
(一)字典不离手。即让字典陪伴孩子左右,学校、家中必备工具书,而且字典放在书包中,随时可以使用;
(二)课外自主学习用字典。字典是课前预习之必备,要求学生自主识字、解词、选择义项等等,而且要做好查字典的记录。另外,学生课外习作时,我不主张用拼音,让孩子养成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对于课外阅读,虽然部分“拦路虎”可能不会形成阅读障碍,而且孩子读到兴味时是欲罢不能,我让孩子先记再查。
(三)记录再查,平时阅读中的障碍,或是生活中遇到的生僻字等等,我“拦路虎”记录本,先记下来,再去查字典解决,而且还会组织“查字典”比赛。渐渐地,我班大部分孩子(从一年级带到五年级)都养成了随时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
“逐段”or“琢段”
在阅读教学中,我解读文本及教学的方式几乎都是“琢段”,很少用到“逐段”教学。教材只是例子,如何用好教材,我想要在教材的深入解读上做文章,要有效取舍,重组教材,“琢”好重点段落或环节,即设计怎么教,怎么学,给孩子的思维以充分的时空及足够的广度、深度,让孩子也深入到文本中,解读文本、体验感悟,在言语实践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表达运用。
课文是一个整体,也有艺术的美感,所以我们要从整体把握教材,挖掘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处去“琢”,找到文本的内在主线,步步深入文本。我曾做过课题《探寻文本生长点的课例研究》,就是“琢段”的典型。如在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时,就从文题“衣袋”入手,找出文中描写衣袋的句子,体会鼓鼓的衣袋中装满的不仅仅是昆虫,更是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继而从文中的“三迷”入文,反复去“琢”两个事例中鲜活的语言文字。
吃透学段目标 关注言语形式
在阅读教学中,每个学段都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在第三学段中,要求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今年我从事五年级教学,开学初我再一次去研读新课标,找准教学的落脚点,特别是关注阅读教学的学段要求,因为阅读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我更多的只是侧重语言文字的感悟,或留存于“点”上的言语运用,现在想来,脱离言语表达形式,感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孩子的语文能力及语文素养。现在谈谈我改进后的几点做法:首先从全局出发,关注文章的谋篇布局,如记叙文的几种表达方式,总分总的篇章结构等等,再如首尾呼应、反复、开启段、总阶段、总分的段落结构等表达方式。如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时,引导学生抓住首尾呼应的表达方式及选取典型事例体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写具体、写生动的;其次是从细节入手,深入文本,抓住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去感悟文本,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方式,从而用在自己的写作中。
集体备课
我们学校也有集体备课的形式,但用在学校的常规教研上,每周一次,以级组为单位进行,人人参与,先选取典型课例,进行集体研讨备课,然后由一位老师执教,再进行课后研讨反思,必要时会二次,甚至多次上同一课例。除了集体备课外,其他的课我们还是个人用备课本来备,的确是耗时,但对于年轻老师来说,还是很有必要的。另外,这样的备课如果是教师深入思考的备,效果还是很好的,可如果只是为了有备课,或是为了备课的课时数,那效果可想而知。不过,近期我们学校将要对备课制度进行改革,针对教师的工作年限、工作能力及获奖情况等等,采取分层次备课,让老师们有更多的思考研究时间。或者是改革备课的内容,只被重点环节、关键环节怎么教、怎么学,真正提高备课的实效。
语文姓“语”
前几年提到“学科整合”,以为就是要把音乐、美术等学科也搬进语文课堂,目的是让语文课堂更有趣味性,结果课堂热闹了,学生也兴味盎然。可一节课上下来,孩子学到了多少语文的东西,又得到了怎样的发展,教学效果让人汗颜。
语文姓“语”,不管课堂上你用什么“招”,但语言文字是核心,语文味要浓!我想“学科整合”就是“学科渗透”,音乐创设情境、美术提供画面、体育小游戏放松等等,这些都未尝不可,但只是辅助,而且是在必要时,不能为了用而用。另外,我觉得语文学科与计算机的整合必不可少,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丰厚也延长了文本,大大助推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但课件不必太花哨,要符合文本的“气质”。
即时评价 有效促进
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各方面表现及学业成果的即时反馈,教师的有效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往往比较单
一、呆板,没有针对性,如“你真棒”“你读得真好”“你的想法很好”等等,放之四海而皆准,不能很好发挥评价以促进的作用。我在课堂评价中是这样做的:一是及时多样评价,抓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给予不同的评价,既是肯定,也是促进。如《小母鸡种稻子》课例中,无论是生字教学环节,还是课文品读,老师都能够抓住学生表现中的不同闪光点来进行有针对性评价,促进学生提高。二是提升评价,评价时抓住学生言语中的细节,以此为切入点,用评价语来引领学生不断深入思考,促成新的感悟。三是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生生评价,学会自我肯定、自我反思,也能够吸取他人优点并给予中肯建议,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不断提高。
第四篇:学习《孙子兵法》体会点滴
《孙子兵法》读书心得
学习《孙子兵法》体会点滴
黄蓝鹰
专家评语:[本篇读书笔记表明作者读得认真,能通篇研读,并对《孙子兵法》中的重要思想有较深的领会,如:对兵道与商道的关系,对捕捉战机对捕捉商机的启发,对“将”的素质,对商场与战场的异同等都有完整的了解和自己的一些见解。作者尤其注重思考孙子兵法对自己公司管理实践的指导意义。但文中有些观点值得商榷,如:现代商战的抗争结果同样是:无论是“正当竞争”还是“不正当竞争”都同样具有破坏性结果。这个提法不太准确,需要结合进一步的学习深入思考。全文的文字有些粗糙,有些字打错了。希望以后仔细校对,以显得更完美。]
评阅人:储小平
一、兵道对商道的启发
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研读《孙子兵法》,我感觉到非常有必要,因受到全球经济一体化大环境的影响下,商道规则正在急剧变化,学习“兵道”的观点也会因现代环境下的天时、地利、历史背景变化而在变。那么究竟研读《孙子兵法》的作用又会如何?我认为我应该采用“以时俱进”的研读方式进行学习,因为在兵道最为关心的是谁胜谁负问题上,我感觉倒在商道上已明显受到挑战,有些显得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因为目睹许多战胜者们“做大做强”后,结果变得不一定是好事,例如:综观国内许多企业为例,先做强做大的那部份赢者,则先亡也,逃脱不了还欠一身债,从而彻底退出商道舞台的命运;而早早败下阵者,也不一定是坏事,许多因战败而早早收兵,“夹起尾巴”,吸取教训,保存实力者,反而躲避了全军覆没身败名裂的下场。重要的是一切都在变,上世纪讲究单打独斗、品牌垄断市场;21世纪“商道”游戏规则强调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效应,重视资源整合;通过敌对斗争占领市场摸式存在,那么《孙子兵法》兵道作用凸显;但通过资源整合进入市场的模式也明显突出,较强者用橄榄枝不“斗”地收编弱者,而弱者又不“斗”而心甘情愿降级主动接受强者收编,变成强者不战而赢又允许弱者共存,结果是提倡共存共赢,弱者不战而求得生存,那么《孙子兵法》兵道作用则减弱,因为斗者则两败俱伤;和者则共存共赢。
但是,无论如何,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学习《孙子兵法》,从基本原理、基础、规则、规律、道德、战略和战术方面都会收获无穷。
《孙子兵法》读书心得
将之严---“法令孰行,合之以文,齐之以武。”对一个企业来讲,必须有严格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得以实施,才能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和步调一致”。
四、商场与战场有何异同
我认为《孙子兵法》兵战与商战的普遍认同之处是:都是对抗性竞争;都是争夺某种利益;都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都要运用战略与策略;都是双方经济、科技、管理、后勤等整体实力的较量;抗争过程都要耗费大量资源,成本很高;双方指挥官或总经理的智谋精神,士兵或员工的素质、士气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都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都要坚持以道贯术。
但是我认为,《孙子兵法》兵战与现代商战普遍认为有区别方面都有相同之处的。 普遍认为:
兵战活动目的是:为了获取政治经济利益;打垮或征服敌人。 商战活动目的是:为了获取商业利益;赢得或创造顾客。 我认为:
现代商战活动目的同样是:“是为了获取政治经济利益;打垮或征服敌人。”不是吗?只要你的企业“做强做大”获取经济利益,出得起“钱”,老板们不也是加入了“政协、人大”的行列中,从而获取政治利益吗;
在行业竞争中不择手段、采用《孙子兵法》的战略战术,“打垮或征服敌人---竞争对手的产品”,而令对手企业倒闭不也多的是吗?
普遍认为:
兵战双方关系是:敌人(直接性); 商战双方关系是:非敌人(间接性)。 我认为:
现代商战双方关系同样是:敌人(直接性),属于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不是鱼死就是网破,败者将会出现企业破产,产生银行坏帐,因债务纠纷而“刀枪剑影”,大量员工下岗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隐性“妻离子散”,自杀案件增加……
普遍认为:
兵战行为方式是:不遵守游戏规则(兵不厌诈) 商战行为方式是:遵守游戏规则(诚信为本) 我认为:
现代商战行为方式应该是:采用在“以时俱进,应对恢色地带给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的前提下,遵守游戏规则(战略上以诚信为本,战术以时俱进为本),因目前国家一些法律法规远远跟不上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一方面长期的政府行为,因受WTO约束而不得不快速退出;另一方面所谓的行业协
《孙子兵法》读书心得
5、公司在学习“法”方面是:由于“泛珠车网”的经营理念是先投资建设网络平台,然后整合社会资源,再为顾客创造增值服务后的前提下追求利润,这均符合《孙子兵法》的原理。
二、在关于《孙子兵法》“七计” 方面的应用:“主孰有道?将孰有能?法令孰行?
兵众孰强?士卒熟练?赏罚孰明?”等,《孙子兵法》已经非常简单,明了地告诉了我们如何去完善企业管理,指出了前进的坐标。只要我们不断地将《孙子兵法》的精髓部份,通过我们努力学习和实践、应用、适应和以时俱进地发挥,我们的企业一定会得到健康地发展!
第五篇:学习“九不准”点滴体会
学习“九不准”点滴心得体会
新春伊始,院领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利用晨会等时间,带领全院医护人员、医疗药品、器材采购人员认真学习国家卫计委制定的“九不准”.院领导要求,全院领导、医生、药械采购人员,要认真领会并吃透,《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的“九不准”规定》。特别要牢记“九不准”的核心内容,使其时刻闪现在脑海,才能深刻领悟其内涵,规范自己的执业行为。
不学习部知道什么是“九不准”,如果能让每个医务人员、医疗药品、器械采购人员、本院领导都能按“九不准”的规定服务上岗,就不会出现让人心寒的医患纠纷,甚至是杀医等极端行为。其实每个医生都知道自己的职业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医生要肩负广大人民的身心健康,做到“九不准”就能让患者满意,群众满意,社会满意。
“九不准”为每个医务人员指明了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实行社会主义人道精神,一心一意为广大患者服务的宗旨。加强以患者为中心,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自觉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缔造爱的真谛,平凡的工作也能得到首肯。
学习“九不准”,做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
胡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