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化办公中的信息安全(小编推荐)
摘 要:从网络的连接方式、Web服务器和数据库几方面分析了网络化办公中有关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从防范的角度阐述了保证信息安全必须要有安全防范意识,通过建立多层次的防病毒系统,运用防火墙、安全检测系统、漏洞扫描系统和监听维护子网系统等多种方式来保证网络办公中信息的安全。
关键词:信息网络 安全系统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单位、企业将办公业务的处理、流转和管理等过程都采用了电子化、信息化,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然而,正由于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各类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得网络化办公中必然存在众多潜在的安全隐患。也即在连结信息能力、流通能力迅速提高的同时,基于网络连接的安全问题将日益突出。因此,在网络开放的信息时代为了保护数据的安全,让网络办公系统免受黑客的威胁,就需要考虑网络化办公中的安全问题并预以解决。
1.网络连接上的安全
目前,企业网络办公系统多数采用的是客户机/服务器工作模式,远程用户、公司分支机构、商业伙伴及供应商基本上是通过客户端软件使用调制解调器拨号或网卡连接到服务器,以获取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在对身份的认证和信息的传输过程中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就容易被读取或窃听,入侵者将能以合法的身份进行非法操作,这样就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同时,企业为了完成各分支机构间的数据、话音的传送,需要建立企业专用网络。早期由于网络技术及网络规模的限制,只能租用专线、自购设备、投入大量资金及人员构建自己实实在在的专用网络(PN,Private Network)。随着数据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ATM、Frame Relay(简称FR)技术的出现,企业用户可以通过租用面向连接的逻辑通道PVC组建与专线网络性质一样的网络,但是由于在物理层带宽及介质的非独享性,所以叫虚拟专用网络(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特别是Internet的兴起,为企业用户提供了更加广泛的网络基础和灵活的网络应用。
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是一种通过综合利用网络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和加密技术,并通过一定的用户管理机制,在公共网络中建立起安全的“专用”网络。它替代了传统的拨号访问,通过一个公用网络(Internet、帧中继、ATM)建立一个临时的、安全的连接,是一条穿过混乱的公用网络的安全、稳定的隧道,利用公网资源作为企业专网的延续,节省了租用专线的费用。
VPN是对企业内部网的扩展,通过它可以帮助远程用户、公司分支机构、商业伙伴及供应商同公司的内部网建立可信的安全连接,并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VPN可用于不断增长的移动用户的全球因特网接入,以实现安全连接;可用于实现企业网站之间安全通信的虚拟专用线路,用于经济有效地连接到商业伙伴和用户的安全外联网虚拟专用网。VPN也可作为电信专线(DDN、FR)备份线路,当专线出现故障时可迅速切换到VPN链路进行数据传输,确保数据无间断性地传输。
进行远程访问时,远程用户可以通过VPN技术拨号到当地的ISP,然后通过共享路由网络,连接到总公司的防火墙或是交换机上,在实现访问信息资源的同时可节省长途拨号的费用。当一个数据传输通道的两个端点被认为是可信的时候,安全性主要在于加强两个虚拟专用网服务器之间的加密和认证手段上,而VPN通过对自己承载的隧道和数据包实施特定的安全协议,主机之间可通过这些协议协商用于保证数据保密性、数据完整性、数据收发双方的认证性等安全性所需的加密技术和数据签字技术。
2.Web服务器的安全
Intranet是目前最为流行的网络技术。利用Intranet,各个企业,无论大中小,都可以很方便地建立起自己的内部网络信息系统。Intranet通过浏览器来查看信息,用户的请求送到Web服务器,由Web服务器对用户的请求进行操作,直接提交静态页面;或通过CGI进行
交互式复杂处理,再由Web服务器负责将处理结果转化为HTML格式,反馈给用户。因此,Web服务器的安全是不容忽视的。而安全套接字层SSL(Securesocketlayer)的使用为其提供了较好的安全性。
SSL是用于服务器之上的一个加密系统,是利用传输控制协议(TCP)来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安全服务,它可以确保在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传输的数据是安全与隐密的。SSL协议分为两层,底层是建立在可靠的TCP上的SSL记录层,用来封装高层的协议,上层通过握手协议、警示协议、更改密码协议,用于对SSL交换过程的管理,从而实现超文体传输协议的传输。目前大部分的Web服务器和浏览器都支持SSL的资料加密传输协议。要使服务器和客户机使用SSL进行安全的通信,服务器必须有两样东西:密钥对(Key pair)和证书(Certificate)。SSL使用安全握手来初始化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的安全连接。在握手期间,客户机和服务器对它们将要为此会话使用的密钥及加密方法达成一致。客户机使用服务器证书验证服务器。握手之后,SSL被用来加密和解密HTTPS(组合SSL和HTTP的一个独特协议)请求和服务器响应中的所有信息。
3.数据库的安全
在办公自动化中, 数据库在描述、存储、组织和共享数据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的安全直接关系到系统的有效性、数据和交易的完整性、保密性。但并不是访问并锁定了关键的网络服务和操作系统的漏洞,服务器上的所有应用程序就得到了安全保障。现代数据库系统具有多种特征和性能配置方式,在使用时可能会误用,或危及数据的保密性、有效性和完整性。所有现代关系型数据库系统都是“可从端口寻址的”,这意味着任何人只要有合适的查询工具,就都可与数据库直接相连,并能躲开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例如:可以用TCP/IP协议从1521和1526端口访问Oracle 7.3和8数据库。多数数据库系统还有众所周知的默认帐号和密码,可支持对数据库资源的各级访问。从这两个简单的数据相结合,很多重要的数据库系统很可能受到威协。因此,要保证数据库的完整性,首先应做好备份,同时要有严格的用户身份鉴别,对使用数据库的时间、地点加以限制,另外还需要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审计功能,用以跟踪和记录用户对数据库和数据库对象的操作,全方面保障数据库系统的安全。
4.安全防范
现阶段为了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企业办公的正常运行,我们将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对网络安全进行防范:
(1)配置防病毒软件
在网络环境下,病毒传播扩散快,仅用单机防病毒产品已经很难彻底清除网络病毒,必须有适合于局域网的全方位防病毒产品。如果与互联网相连,就需要网关的防病毒软件,加强上网计算机的安全。如果在网络内部使用电子邮件进行信息交换,还需要一套基于邮件服务器平台的邮件防病毒软件,识别出隐藏在电子邮件和附件中的病毒。所以最好使用全方位的防病毒产品,针对网络中所有可能的病毒攻击点设置对应的防病毒软件,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防病毒系统的配置,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自动升级,使网络免受病毒的侵袭。
(2)利用防火墙
利用防火墙可以将不允许的用户与数据拒之门外,最大限度地阻止网络中的黑客来访问自己的网络,防止他们随意更改、移动甚至删除网络上的重要信息。防火墙是一种行之有效且应用广泛的网络安全机制,防止Internet上的不安全因素蔓延到局域网内部,所以,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重要一环。虽然防火墙是目前保护网络免遭黑客袭击的有效手段,但不能防止来自内部变节者和不经心的用户们带来的威胁,也不能完全防止传送已感染病毒的软件或文件,以及无法防范数据驱动型的攻击。
(3)Web、Email的安全监测系统
在网络的www服务器、Email服务器等中使用网络安全监测系统,实时跟踪、监视网络,截获Internet网上传输的内容,并将其还原成完整的www、Email、FTP、Telnet应用的内容,建立保存相应记录的数据库。及时发现在网络上传输的非法内容,及时向上级安全网管中心报告,采取措施。
(4)漏洞扫描系统
解决网络层安全问题,首先要清楚网络中存在哪些安全隐患、脆弱点。面对大型网络的复杂性和不断变化的情况,仅仅依靠网络管理员的技术和经验寻找安全漏洞、做出风险评估,显然是不现实的。解决的方案是,寻找一种能查找网络安全漏洞、评估并提出修改建议的网络安全扫描工具,利用优化系统配置和打补丁等各种方式最大可能地弥补最新的安全漏洞和消除安全隐患。在要求安全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各种黑客工具,对网络模拟攻击从而暴露出网络的漏洞。
(5)利用网络监听维护子网系统安全
对于网络外部的入侵可以通过安装防火墙来解决,但是对于网络内部的侵袭则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对各个子网做一个具有一定功能的审计文件,为管理人员分析自己的网络运作状态提供依据。设计一个子网专用的监听程序。该软件的主要功能为长期监听子网络内计算机间相互联系的情况,为系统中各个服务器的审计文件提供备份。总之,网络办公中的信息安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能仅仅依靠防毒软件或者防火墙等单个的系统,必须将各种安全技术结合在一起,才能生成一个高效、通用、安全的网络系统。但由于系统中的安全隐患、黑客的攻击手段和技术在不断提高,因此我们对安全的概念要不断的扩展,安全的技术也应不断更新,这就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们去研究、开发和探索,以此才能保证我国信息网络的安全,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参考文献:
[1]《网络安全理论与应用》 杨 波北京电子出版社200
2[2]《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蔡立军水利水电出版社200
5[3]《ASP与网络数据库技术》 邓文渊、陈惠贞、陈俊荣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4]《网络安全与病毒防范》 马宜兴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
第二篇:历史教学的信息网络化
浅谈历史教学的信息网络化
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第七中学:邓玲娅
教育部日前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规,划》提出,到2020年,需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普及,也为我们的现代教育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信息技术和网络不仅成为教师学习提高的途径,也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教改课题。
1、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引起了教学方法的革命。
1.1、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在这种模式中,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教材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教学媒体则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方法、手段。1.2、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下列一些弊端: 1.2.1、角色的错位。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动施教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然而,人是能动的个体,学生的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如同人的身体的成长一样是机体自组织的过程,是任何人替代不了的。因此,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任何人所代替不了的。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却出现了颠倒和角色错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成了被动的“填鸭”,课堂的“满堂灌”、“一言堂”,一切由教师说了算。把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当成了一个个简单的容器,可以任意灌注,任意填充,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挥。教师整天忙得不亦乐乎、疲惫不堪,而学生这一大批极其宝贵的人力资源却被白白地闲置和浪费。
1.2.2、无法适应学生的个别化需求。
目前,由于地区的差异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在我国,各省市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边远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有很大差距;另外,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使得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再是知识的主要来源,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媒体随时可以把最好的老师带到学生身边;这样就使得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在原有的计算机知识、水平上会存在很大的差别。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施教主要是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的个别需求便难以兼顾。1.2.3、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以“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讲解,因此,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发挥,由此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产生厌恶的情绪。通过动态的文字,动感的画面以及优美的音乐,生动的解说,可以很容易地将学生带入到历史的氛围当中,激发起他们对历史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视觉、听觉甚至动手参与,增加对历史的感性认识。而互联网上众多的历史网站,又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加大课堂信息量。
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更适应创新教育对学生的要求。
2.1、传统学习方法的主要特点
中学生传统学习历史的方法一般都是教材、笔记,再加上参考资料和练习册。这种学习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它存在着一些缺点,比如,封闭性学习,使学习内容只局限于教材及有限的资料;文字式学习,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会使学生认为历史枯燥、乏味;知识型学习,对记忆有利,却无法借此提高自己的分析、综合、应用等能力。
2.2、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大平台,利用海量的历史资源,可以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结合起来体验历史的真实性。2.2.1、可以从网络上获取大量的、全面的、最新的、最权威的学习资料,可以得到你所不能理解的知识点的详细的解释。
2.2.2、可以通过网上论坛与其他同学交流对历史问题的看法,也可以自设论坛来展示你舌战群儒的风采,2.2.3、更可以通过电子邮箱得到国内外著名的教师、学者的指导。2.2.4、海量的题库,多类型的网上测评。要想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你可下载最新的名校试卷,也可以到网上考场去一试身手。总之,互联网给了我们一个自由的、开放的历史学习空间,你尽可以在其中遨游、探索。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研方法,有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不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就会被社会所淘汰。而要想成为教育家,必须不断地学习、钻研、探索。但是,教研活动的开展,却受到各种外在因素的制约。教学信息的缺乏、资料观点的陈旧等,使广大教师很难取得好的教研效果,同时,也影响着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而当你联上互联网,这一切都改变了。网上有许多历史教师的优秀论文供你学习、借鉴;网上有许多最新的学术观点,等你来参与研究;而更多的是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既给历史教师备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为历史教师从事教科研活动提供了帮助。我最爱上的是网上书屋,那里几乎可以找到你想要的所有图书,而且比纸质书籍更易查询、检索。如果你学有所得、教有所感,你可以将经验上传到网上与广大同仁共同分享。我想,经过在网上的广泛的学习和交流,你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都会有显著的提高。
二、网络信息化历史教学的实施步骤
我们接触互联网,研讨信息技术,归根结底是要将之用于我们课堂教学,使之发挥巨大的效益。在两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逐渐摸索出一种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历史教学的新模式,下面结合《战后初期的国际形势和两极格局的形成》这一节课的教学来谈谈它的实施步骤:
1、布置课题。教师首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根据教学内容归纳出几个典型课题,并对每个课题的研究提出指导性意见,布置给学生。在《两极格局的形成》这一课,我根据教材设计了四道思考题:“什么是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确立的背景和实质是什么?”“联合国是在什么背景下成立的?有哪些机构?其宗旨是什么?你如何评价联合国的作用?”“二战后同盟国对德日法西斯是如何惩处的?程度有何不同?原因何在,产生了什么不同的后果和影响?”“两极格局是如何形成的?你如何评价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
2、分组研讨。学生根据自己的选题分成小组,通过互联网以及各种报刊、书籍等来收集资料,并完成对资料的筛选、归类、分析等过程,最后对课题做出解答。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对学生的活动给以适当的指导,如给学生讲解如何确定搜索项,如何筛选搜索结果,选择所需要的内容,如何辩别资料的真伪等。
3、学习交流。在课堂上,各组学生选派代表介绍本小组的学习研讨情况,结合课题阐述自己小组的观点。其他小组同学参与讨论和评价。在《两极格局的形成》这一节课上,学生使用多媒体课件对所学内容进行了介绍,有的同学在网上搜集了大量资料,有的同学找到了有关录像,特别是在讲解对德日法西斯惩处不同的影响时,有的同学通过互联网找到了西德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遇难纪念碑前下跪的照片及评论,还有日本小泉内阁参拜靖国神社的报道以及亚洲各国的反应,日本教科书事件的专题介绍等内容,两相比较,从而得出战后对日本法西斯惩处不够彻底,以至遗留下这些问题的结论。增强了他们学史、用史,联系现实的能力。
4、教师总结评价。在学生介绍课题情况的基础上,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予以指导,对教材内容在整体上进行总结,使学生知识系统、理解升华,并要对各个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主要以鼓励为主,也要适当指出在学习中的不足,以期日后改进。综观整个学习过程,可以看到,这种教学模式是借签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分组导学的教学模式,并且在新的技术手段下赋予新的内容,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动脑能力,对课题专研探究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这种教学模式深受学生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信息网络化进行历史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根据教学环境和条件量力而行,以不增加学生的课外负担及经济负担为前提。因为各学校的发展水平不一样,有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先通过网络充实自己,为实施网络化教学做准备。
2、必须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使用网络知识的培训。信息网络化教学是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教师和学生的大多数必须学会上网,掌握简单操作,最好有一部分学生会制作展示文稿,这样会更有利于教学。
3、必须对学生进行文明上网的教育。按照《青少年文明网络公约》的内容教育学生,使学生明确上网的目的,而不能只迷恋于聊天,交网友,以及玩游戏,教师要对学生上网的情况有一定的监控。
4、必须对学生进行历史网络学习方法的指导,包括如何搜索历史网站,如何收集所需资料,如何整理历史资料,如何制作电子文稿,如何选择适合的展示方式等,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为学习服务。
5、设置课题要大小适度,每个小组要人数适当,分工明确,要保证全员参与,哪怕他只是找到了一段文字,一张图片,也要给予鼓励。激励他更大的进步,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体现素质教育的原则。
6、教师要总结到位,评价得当,多多鼓励。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应是欣赏者,学习者,评价者,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的、可逆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使用网络信息进行历史教学还是一个新的课题,我们在这里也只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它有待深入和提高,也期待着各位同仁给他提出中肯的意见,来使它更加科学、完善。让我们一起来共同促进中学历史教学水平的提高。
新课程改革从2005年施行以来,到今已经有8年有余,网络化历史教学已经是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和历史教学整合的制高点,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海量的历史素材资源、题库、高品质的交互功能从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历史教学的空缺,历史教学的信息网络化已经是大式所趋。
第三篇:生猪屠宰实现信息网络化管理
生猪屠宰实现信息网络化管理
文章标题:生猪屠宰实现信息网络化管理
近几年,通过发挥现代互联网络技术,构建《**市生猪屠宰检测监控网》,我市的生猪屠宰管理手段创新步伐明显加快,利用信息网络的强大功能,进一步完善屠宰市场监控体系,深入推进全市“放心肉”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帮
您找文章]
一、生猪屠宰网络化管理基本概况 为提高我市菜篮子管理效能,提升管理档次,我局于2004年开始筹建《**市菜篮子网》()。随着网络建设思路的不断成熟,该网站逐步建立了生猪屠宰监控、蔬菜农残检测、水产品甲醛检测、市城区四大菜篮子商品批零价格监控以及绿色通道车监管等内容,实现对菜篮子工程质量检测与数量监控的网络化管理,为我市今后菜篮子管理工作向信息网络化方向全面发展夯实了扎实的基础。2005年初通过对全市生猪屠宰场管理调研的基础上,我市建立了《**市生猪屠宰场检测监控网》(在全国屠宰行业管理中处于领先地位),并逐步创建了市场运行监控系统、病害猪处理系统、瘦肉精检测系统、肉品质量安全责任产地追溯系统、生猪经营户信用档案体系、操作管理系统和屠宰信息上报监控系统等七大系统,内容涵盖生猪来源、屠宰数量(包括本地猪与外地猪数量及比例)、价格(包括毛猪和鲜肉的批发价格)、瘦肉精检测(包括定性和定量检测)、病死猪检验与处理、经营户信息、屠宰场信息等基本数据。网站实行三级管理,屠宰场级负责原始数据的上报和本屠宰场
日常操作管理、市贸易局级负责屠宰网络日常维护和监控、公众级负责对外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工作。目前我市9个生猪中心屠宰场陆续实现联网,并通过开展网络知识培训工作,在各县(市)区生猪中心屠宰场建立屠宰网络信息员和瘦肉精检测员队伍,每天专人负责信息上报和处理工作。
二、实现功能与取得成效
(一)优化屠宰管理手段,提高决策科学性、及时性、有效性
一是生猪产销信息透明化,及时掌握市场动态。近几年我市生猪屠宰管理工作,是在自然灾害频发,畜禽疫病突发,石油、粮食等基础产品涨价影响生猪运输成本等诸多制约因素下艰难而又顺利完成的。由于信息灵敏、通畅,我市各级商贸流通主管部门充分利用了生猪屠宰网信息处理的强大功能,帮助指导屠宰场及时从非疫区择优组织和调运生猪,严把生猪、肉品进出场关,从而以数量
充足确保价格稳定,以强化检测保障质量安全。2006年根据当时毛猪货源偏紧,市场波动较大,毛猪和鲜肉价格持续上涨的形势,我市通过屠宰信息网络,严密监测市场运行动态,分析生猪主产区猪源来甬情况,组织联系部分中心屠宰场赴河南、江西等考察,调研当地价格动态,存栏数量,加强产销衔接。从而确保全年全市生猪肉品市场始终保持货源充足,价格基本稳定,质量安全的良好发展态势,得到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二是建立屠宰数据报送制度,通报生猪屠宰信息动态。我局通过建立屠宰数据报送制度,每月(旬)初根据屠宰网络显示数据,分析上月(旬)全市及各屠宰场生猪屠宰数量、价格等基本情况,进行月(旬)度分析比较,预测屠宰市场行情的基本走势。同时对生猪来源、病死猪处理、瘦肉精检测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定期以简报的形式向有关部门
通报我市生猪屠宰信息动态,预测下一阶段生猪产销、病死猪预防等有关情况,把质量安全检测与产地追溯、市场运行动态监控与数据分析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优化了管理机制,提高了管理效能。此项工作已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三是开展检测数据联网公示,加强质量安全责任产地追溯。随着屠宰网络建设的不断深入,各种追溯功能也在不断完善。目前我市生猪屠宰网可以实现对生猪屠宰肉品质量安全和市场运行动态三大方面的追溯工作。一方面是生猪宰前检疫质量安全问题的追溯。我市70以上的生猪靠外省调入,质量安全调控难度大。建立生猪屠宰网络后,进场屠宰的生猪一旦发现质量上存在问题,只要点击鼠标就可以轻松查询该生猪经营户名称、来源(目前可以追溯到县一级的供应商或生猪牧场名称),实现产地追溯。例如2006年上半年,河南某地生猪发生
疫情后,我局通过屠宰网络直接查询该地前阶段来甬生猪的数量、分布等情况,及时通报有关屠宰场和毛猪经营户,暂禁该地生猪来甬,确保进场屠宰生猪肉品质量。第二方面是流通领域生猪鲜肉质量安全问题追溯。如果在菜市场发现有问题猪肉是我市生猪中心屠宰场宰杀的,可以通过菜市场鲜肉销售台帐追溯该生猪屠宰场名称,再通过该屠宰场网络(鲜肉销售表)上网查询问题生猪的来源、经营户名称等有关情况。另外是其他情形的追溯。比如根据经营12全文查看
第四篇:国家电网公司办公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规章制度编号:国网(信息/3)255-2014
国家电网公司办公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国家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办公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和《中央企业商业秘密信息系统安全技术指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是对公司信息内外网办公用台式机、笔记本和云终端等办公计算机及其外设信息安全管理的职责及管理要求做出的具体规定。
(一)信息内外网办公计算机分别运行于信息内网和信息外网;
(二)信息内网定位为公司信息业务应用承载网络和内部办公网络;
(三)信息外网定位为对外业务应用网络和访问互联网用户终端网络;
(四)公司信息内外网执行等级防护、分区分域、逻辑强隔离、双网双机策略。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总(分)部、各单位及所属各级单位(含全资、控股、代管单位)(以下简称“公司各级单位”)。
第四条 国家电网公司办公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遵循“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的原则。
严禁将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存储设备与信息内外网和其他公共信息网络连接,严禁在信息内网办公计算机上处理、存储国家秘密信息,严禁在信息外网办公计算机上处理、存储涉及国家秘密和企业秘密信息,严禁信息内网和信息外网办公计算机交叉使用。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五条 公司办公计算机信息安全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原则,公司各级单位负责人为本部门和本单位办公计算机信息安全工作主要责任人。
第六条 公司各级单位信息通信管理部门负责办公计算机的信息安全工作,按照公司要求做好办公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措施指导、落实与检查工作。
第七条 办公计算机使用人员为办公计算机的第一安全责任人,未经本单位运行维护人员同意并授权,不允许私自卸载公司安装的安全防护与管理软件,确保本人办公计算机的信息安全和内容安全。
第八条 公司各级单位信息通信运行维护部门负责办公计
算机信息安全措施的落实、检查实施与日常维护工作。
第三章 办公计算机管理要求
第九条 办公计算机要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实行分类分级管理,根据确定的等级,实施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信息内网办公计算机部署于信息内网桌面终端安全域,信息外网办公计算机部署于信息外网桌面终端安全域,桌面终端安全域要采取安全准入管理、访问控制、入侵监测、病毒防护、恶意代码过滤、补丁管理、事件审计、桌面资产管理、保密检测、数据保护与监控等措施进行安全防护。
第十条 加强办公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
(一)办公计算机、外设及软件安装情况要登记备案并定期进行核查,信息内外网办公计算机要明显标识;
(二)严禁办公计算机“一机两用”(同一台计算机既上信息内网,又上信息外网或互联网);
(三)办公计算机不得安装、运行、使用与工作无关的软件,不得安装盗版软件;
(四)办公计算机要妥善保管,严禁将办公计算机带到与工作无关的场所;
(五)禁止开展移动协同办公业务;
(六)信息内网办公计算机不能配置、使用无线上网卡等无线设备,严禁通过电话拨号、无线等各种方式与信息外网和互联
网络互联,应对信息内网办公计算机违规外连情况进行监控;
(七)公司办公区域内信息外网办公计算机应通过本单位统一互联网出口接入互联网;严禁将公司办公区域内信息外网办公计算机作为无线共享网络节点,为其它网络设备提供接入互联网服务,如通过随身Wifi等为手机等移动设备提供接入互联网服务;
(八)接入信息内外网的办公计算机 IP 地址由运行维护部门统一分配,并与办公计算机的MAC地址进行绑定;
(九)定期对办公计算机企业防病毒软件、木马防范软件的升级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不得随意卸载统一安装的防病毒(木马)软件;
(十)定期对办公计算机补丁更新情况进行检查,确保补丁更新及时;
(十一)定期检查办公计算机是否安装盗版办公软件;
(十二)定期对办公计算机及应用系统口令设置情况进行检查,避免空口令,弱口令;
(十三)采取措施对信息外网办公计算机的互联网访问情况进行记录,记录要可追溯,并保存六个月以上;
(十四)采取数据保护与监管措施对存储于信息内网办公计算机的企业秘密信息、敏感信息进行加解密保护、水印保护、文件权限控制和外发控制,同时对文件的生成、存储、操作、传输、外发等各环节进行监管;
(十五)加强对公司云终端安全防护,做好云终端用户数据信息访问控制,访问权限应由运行维护部门统一管理,避免信息泄露;
(十六)采用保密检查工具定期对办公计算机和邮件收发中的信息是否涉及国家秘密和企业秘密的情况进行检查;
(十七)加强对办公计算机桌面终端安全运行状态和数据级联状态的监管,确保运行状态正常和数据级联贯通,按照公司相关要求及时上报运行指标数据;
(十八)加强数据接口规范,严禁修改、替换或阻拦防病毒(木马)、桌面终端管理等报送监控数据接口程序。
第十一条 公司各级单位要使用公司统一推广的计算机桌面终端管理系统,加强对办公计算机的安全准入、补丁管理、运行异常、违规接入安全防护等的管理,部署安全管理策略,进行安全信息采集和统计分析。
第四章 外设管理要求
第十二条 严禁扫描仪、打印机等计算机外设在信息内网和信息外网上交叉使用;严禁采用非公司安全移动存储介质拷贝信息内网信息。
第十三条 计算机外设要统一管理,统一登记和配置属性参数。第十四条 严禁私自修改计算机外设的配置属性参数。如需修改,必须报知运行维护部门,按照相关流程进行维护。
第十五条 计算机外设的存储部件要定期进行检查和清除。第十六条 加强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管理
(一)公司安全移动存储介质主要用于涉及公司企业秘密信息的存储和内部传递,也可用于信息内网非涉密信息与外部计算机的交互,不得用于涉及国家秘密信息的存储和传递;
(二)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的申请、注册及策略变更应由人员所在部门负责人进行审核后交由本单位运行维护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三)应严格控制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的发放范围及安全控制策略,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四)安全移动存储介质应当用于存储工作信息,不得用于其它用途。涉及公司企业秘密的信息必须存放在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的保密区,不得使用普通存储介质存储涉及公司企业秘密的信息;
(五)禁止将安全移动存储介质中涉及公司企业秘密的信息拷贝到信息外网或外部存储设备;
(六)应定期对安全移动存储介质进行清理、核对;
(七)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的维护和变更应遵循本办法的第五章相关条款执行。
第十七条 涉及国家秘密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的安全管理按照公司有关保密规定执行。
第五章 维护和变更要求
第十八条 办公计算机及外设需进行维护时,应由本单位对办公计算机和外设中存储的信息进行审核,通过本单位负责人的审批后报送运行维护部门进行维护。
第十九条 办公计算机及外设在变更用途,或不再用于处理信息内网信息,或不再使用,或需要数据恢复时,要报运行维护部门,由运行维护部门负责采取安全可靠的手段恢复、销毁和擦除存储部件中的信息,原则上禁止通过外部单位进行数据恢复、销毁和擦除工作。
第六章 人员管理要求
第二十条 加强对办公计算机使用人员的管理,开展经常性的信息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办公计算机使用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与技能。
第二十一条 加强外来人员和第三方人员对办公计算机使用的管理,对外来人员和第三方人员使用办公计算机进行审批,加强外来人员和第三方人员使用办公计算机的监督与审计。
第二十二条 办公计算机及外设使用人员离岗离职,人员所在原部门不得对其办公计算机及外设擅自进行处理,要及时报运行维护部门对存储的企业秘密信息、敏感信息进行清理后清退至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并取消离岗离职人员办公计算机及应用系统的访问权限。
第七章 检查考核
第二十三条 应建立常态检查机制,同时辅以不定期抽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情节较轻的由本单位予以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按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国网信通部负责解释并监督执行。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4年6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电网公司办公计算机信息安全和保密管理规定》(国家电网信息[2009]434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化学网络化教学初探李中君
化学网络化教学初探
成都市龙泉中学
李中君
摘要:传统课堂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存在缺陷,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化教学以其直观、深、广、灵活等优点成为今后教学发展的趋势。它的出现能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培养学生多种能力(记忆力、操作能力;获取新知识及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融洽师生关系。但是目前网络化教学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关键词:网络化教学、信息技术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由于信息技术和教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领域的热点,多媒体网络教学以其先进的技术,强大的功能,代表了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在教学中得到迅速开发和利用。我校先进的千兆校园网中网络教室可满足教学的多种需要,如学生上网、学科教学、电子阅览、师生培训、兴趣小组活动等。我利用学校网络进行了化学课堂教学的多次尝试,本文着重谈谈我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越性
多媒体网络教学是应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种媒体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共享来实现教学的教学模式。
1、多媒体网络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教学,很难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许多知识难以进入课堂,再者由于学生在知识背景、学习方法、接受能力等多方面的差异,教师只能针对多数学生能理解的水平讲课,学习好的学生“吃不饱”、学习差的学生跟不上,问题也不能及时得到反馈,影响了教学效果,课堂学习的个别化几乎无法实现。我从中学化学教学资源网站(http://hff.21cn.com:91/file/Menu.htm)下载了一个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晶体结构》(广东省顺德市第一中学潘华东设计),在我校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教学,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我先让学生对照课本自学课件内容,然后我对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加以讲解。再解答学生疑问。为了加深学生对本节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巩固,我把一些题目分成难、中、易三个不同档次,让不同水平的学生练习,给出相应的解析及答案,使他们都有成功的喜悦。应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的监控功能,随时监看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课程进展,用教学网络的辅导功能给予学生必要的提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选择各内容的学习顺序和阶段进度,使个别化教学不断成为可能。
2、多媒体网络教学促进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
“教学模式”是对课堂教学整体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及其表现形式,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要素构成。根据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把教学模式分类。“一支粉笔写天下,三寸讲台说春秋”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它充分体现了教学中教的特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是一种省时、高效的教学模式。它的不足是不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的程度来选取自己学习的信息、选择学习的途径、确定学习的内容和数量、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不能完全改变以往的学习形式。另一种是师生合作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拔;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通过观察、实验、归纳、抽象概括等手段,提出假设、验证假设,获得知识。它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化学多媒体网络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如我在讲授《环境化学》中涉及环境污染、环境保护的有关内容时,在网络教室,我让学生访问http://home.etang.com/ywm/这个网站,显示“绿色地球村-环境保护专页”,下面有环保信息、环保法规、环保知识、环保文学等。
3、多媒体网络教学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其一,有利于记忆力、操作能力的培养。因为根据研究发现,人类通过感官刺激收集到的信息中,视觉占65,听觉占20,触觉约占10,味觉约占2,由此可看出多媒体技术正是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刺激,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在化学实验中,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样,在化学多媒体网络教学时,指导或引导学生,培养他们会用电脑、会上互联网进行化学学科的学习。
其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及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渠道是多层次、多方面、多类别的,有书本的,有实验的,还有参加社会实践的,帮助学生学会使用电脑并能上网,应是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工作。从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和飞速发展来看,有人把21世纪称为“信息时代”;电化教育设施是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工具。教师应指导、训练学生使用电化教育设施,做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有心人。上化学选修课时,当我讲授《化学史》时,让同学们浏览中学化学网上教学资源(http://hff.21cn.com:91/file/Menu.htm)里的“化学备课资料”,其中“中学化学知识史述”栏目,它详细介绍了从初中到高三的一些重要化学史实,另外还有一部分开拓视野的内容。“化学与社会”栏目,介绍了从初中到高三的一些重要化学物质、元素、高分子等等的性质、用途、新发现。“日常化学”栏目介绍了生活中的化学,对一些常见的日常生活现象作科学解释。“趣味化学”栏目对一些有趣的化学现象作解释。如铁变金、空中取烟、晴雨花等等。培养并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化学家的故事”介绍了古今中外的一些卓有成就的化学家的事迹,如蔡伦、葛洪等,以他们的成就激励学生,以他们的奋斗历程教育学生、以他们的事迹作为学生学习榜样。这节课提供的。
4、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
在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在网络上活动的教师与学生一起都成了学习者;在网络中学习的学生把教师看成学习过程的参与者,而不是指导者,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对教师的恐惧心理消失了,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他们不仅与同学进行学习交流,同时也可以同老师探讨问题,形成了多方面交流的交互式学习的氛围。
二、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所遇到的困难 ①教师传统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难于处理的关系。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评价一节课的好坏是看教师教得怎样,学习是让学生弄懂和掌握教师所教的内容。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强调知识并不仅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讨论等活动而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多媒体计算机能很好地创设情景,人机间的交互和教师的参与组织,让学生根据现有问题主动联系已有的认知结构,并对这种联系认真思考再完成意义建构,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作为现代教师,在教学中能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这样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目前高考制度在改革,就学科教师而言,如何在较短时间内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人才培养模式,这是我们当前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的问题。②缺乏合适的辅助教学软件
网上资源丰富多彩,但能适合中学化学教学的软件还不多。如果由教师自己制作,不仅要学习有关软件知识,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难免对所教学科有一定的影响。而且所制课件的实用性、应用性也值得思考。
③教师、学生的电脑操作动手能力、英语水平有待提高。就学科教师而言,是进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培训的重点是以多媒体、因特网为核心的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与本学科教学的整合。就学生而言,对其进行“短平快”式的信息技能培训,掌握必要的信息获取、检索、交流、评价等方面的技能和方法。
我们处在21世纪,“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知识经济的威力迫使世界各国认真分析国情,积极采取对策。在化学中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离我们不会太远,作为新世纪的化学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学习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培养具有综合性、创造性的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江苏教育出版社 袁金华主编《课堂教学论》第116~118页 苏州大学出版社 江苏省电化教育馆《现代教育技术》第191~193页 刘邦奇 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模式及发展趋势 《中国电化教育》第59页 张宏怡 李思维 网络远距离模式 《中国电化教育》 第89页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缪卫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