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的读后感
《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的读后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互联网事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壮大,“微博”更成了2012的流行词,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这样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根据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的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最新统计,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8.3%。回顾中国网络媒介的发展历程,彭兰的《中国网络媒介的第一个十年》对中国网络媒体起步这十年的历史进行系统的回顾与梳理,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对于网络媒体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读了这本书让我了解到早期中国网络媒体历经十年风雨,逐渐成长壮大,不断变革的历程,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充满着荆棘,然而现当代网络媒体在网络传播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这本书是全面的介绍了网络媒体在中国从诞生到发展再到现在的详细的历史进程的第一部专著。在当时,绝大部分学者侧重于理论与业务的探究,对网络媒体发展的史实记录、梳理及系统研究不足的情况下,彭兰以其为研究对象,对中国的网络媒体的发生、发展的第一个十年首次进行了全程式、全景式的记录,以网络媒体的发展阶段、网络媒体事业的基本格局、网络媒体新闻业务、网络媒体经营以及网络舆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多个角度进行描述,并且进行全面、深入、开拓性的研究,观点客观、平实,材料生动、有趣,又有理论深度,填补了中国网络媒体宏观发展史研究方面的空白。对于当代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和网络新闻传播的研究工作,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启迪意义。
本书一共分为十一章,前五章为中国网络媒体第一个十年的发展阶段,作者在积累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根据网络媒体技术的发展水平和网络媒体发展规模和社会影响将我国网络媒体的发展阶段科学地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94-1995年),投石问路中国网络媒体萌芽;第二阶段:(1996--1998),摸着石头过河中国网络媒体探索未来之路;第三阶段:(1999-2000年),热火朝天中国网络媒体大跃进;第四阶段:(2001-2002年),风起云涌中国网络媒体继续壮大;第五阶段:(2003年)天时地利人和中国网络媒体实现跨越。作者用历史的、联系的眼光,去看待网络媒体中发生的变化,对这一个历史时期进行了具有科学依据的阶段划分,并对这几个阶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同时挖掘了不少新的史实,并以章节的形式在书中体现出来,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基础和有据可依的书籍资料。
第六、七、八章作者对中国网络媒体事业格局的初成、发展以及网络媒体的经营做了全面的总结与研究。经过十年的磨砺,中国网络媒体事业格局形成,各大媒体新闻网站纷纷出现,并受到国务院新闻办的认可,政府的政策法规的支持与保障,为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搭建了舞台,网民队伍的逐渐壮大也成为网络媒体的参与者与建设者。
在网络新闻持续发展中,作者提出作为一种新兴的新闻媒体,网络新闻同时在主流化与边缘化的双重轨道上运行,这是现代传媒事业发站内在矛盾的一个缩影,在这场革新的过程中,作者讲网络新闻观念做了科学的阐述,并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定时-及时-实时-全时:网络新闻时间观的发展,层次化、网络化:网络新闻组织方式的发展,循环化、多通道:网络新闻发布和利用方式的发展,单媒体-多媒体:网络新闻手段的发展,粘贴-加工-组织-解读:网络新闻编辑观的发展,单向-互动-共动:网络新闻受众观的变化。同时在网络新闻的发展模式上作者也做出了思考与探究,并将这些模式基于一下几个问题的思考:文摘抑是原创?利用抑或融合?联合抑或独立?列举了各大网站对采取这些模式的做法,以新浪网、千龙网、人民网等网站为例据。对于不同模式的思考,不仅对网络新闻的未来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同时也为传统媒体的新闻发展提供有益启发,网络新闻的发展也推动了各个媒体的相互融合。
第九章,作者将其总结为网络媒体干预现实生活,网络舆论力量的影响,作者在发表自己的理论观点的基础上,介绍了哈贝马斯在政治上对公共领域这一概念的主张,以及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副教授苏钥机等人对比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方面的不同观点,并附以图表为读者提供了更清晰更明确的参考价值,同时也介绍了吴冠军在对公共领域问题上的探讨,为今后的研究学者提供有力的研究依据。
在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的过程中,网络媒体对社会生活的干预能力也在与日俱增,网络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是不容忽视无法回避的,该书中作者将这种干预能力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网络媒体成为上情下达与下情上达的一种对话渠道,政府部门利用人民网、新华网等具有影响力的媒体网站,来传达它们的信息和声音,第二,网络成为汇聚社会公众意见、形成舆论并影响社会的一种手段,网络不仅是个体表达意见的手段,它也是一种强大的舆论监督工具。同第五章第五小节一样,作者充分利用她先前收集到的用力的历史材料进行论述,以小案例为主强调舆论的影响力,孙志刚的案件令我印象深刻,当孙志刚这一案件出现后,由《南方都市》发表的报道和评论迅速被多家网站转载,在网络传播的影响下,孙志刚案件引起全国民众极大的关切,网络媒体在对制度的废止方面力量也是不可估量的。同时作者也指出了网络舆论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并提出解决意见。如今网络迅速发展,科技力量的崛起互联网迈入了wb2.0时代,更增加了民众之间的互动,然而,弊端也随即产生,有的网民在发表意见的时候观念偏激,恶意中伤他人,所以更加要对互联网的发展加以管理。
中国网络媒体的研究与互联网进入中国的进程是同步的,在第十章,作者提出,网络传播研究的视野有待于拓展,研究方法还有待于改进,中国网络新闻事业也要有一定的提高和改善,人才培养才更加符合网络媒体发展的要求。第十一章,作者对港、澳、台三地的网络媒体发展现状进行介绍分析。由于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背景不同,也由于传媒业的发展水平不同,中国两岸三地的网络媒体的发展思路也各不相同,台湾网络媒体的发展势头更猛一些,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香港的媒体网站虽然有过一阵的发展高潮,但受互联网经济低潮的影响,大多网站充当传统媒体的辅助作用,澳门的网络媒体则基本上是为传统媒体服务。该书在写作方面并没有运用太多的专业术语,在专业名词后面也会对名词加以解释说明,以陈述史实的写作方式,通俗易懂,耐人寻味,更令读者能更快的掌握文章大意。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传媒业可谓是风起云涌,旧的格局被打破,新的力量对比在形成,就在传统媒体在奋力改革时,新媒体在逐渐的崛起,对传统媒体有着一定的冲击,中国网络媒体第一个十年的发展,也是中国传媒业发展的一个方面,同时折射出整个传媒变革的进程。本书以时间的维度与业务的维度进
行研究,将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划分成的五个阶段体现了网络媒体的每一次实质性的进步,中国网络媒体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从少到多的发展,从单一模式到多种道路的探索,并向规范化、规模化的运营模式转变,最终于主流媒体的行列。在时间的积累中,中国网络媒体的新闻业务、经营活动、网络新闻教育以及社会的影响,也在实现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随着时代的变革,新媒体的逐渐发展成熟,中国网络媒体在运营规模、应用范围和技术水平上都有了巨大进步,已经成为我国新闻和传播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网络媒体格局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
该书作为一本历史性教科书式的研究著作,是国内第一部关于网络媒体十年发展历程总结性的著作。记录了在仅仅的十年时间,网络媒体的发展却经历了辉煌与坎坷,跌宕起伏,动人心魄。结合历史联系实际理论,作者将中国网络媒体十年间的发展现状与史实结合,记录了中国网络媒体十年的发展历程,在新闻史的研究中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并为今后的学习研究网络传播提供参考,该书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历史文献价值
第二篇:《徒步十年中国》读后感
我在上个礼拜就看完了这本书。雷先生的事迹对我的影响很大。
雷先生在80年代后期开始为徒步中国做准备,98年开始行程,08年穿越罗布泊完成整个旅途,20年如一日,对理想的信仰丝毫未曾动摇,此精神,值得学习和敬佩。他说他准备了十年;他说他在启程的时候,其实有过犹豫;他还说,在头两年,承受的压力很大。这些都是可预计的感受,而在徒步过程中,遇到的几次与死神插身而过,让我觉得,这个事情很真实,因为,当你真的经历过后,不需要多么细致的描述,因为,当时的本能保护意识,你是只能后知后觉的。在这十年中,我最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有的人要否认、打击他人的理想?或许,我以前,要是听说别人有个非常宏伟的理想,我会觉得这人好高骛远,或许自己已过20,自己也找到了自己30岁以前的理想(当然不是特别宏伟,不过我觉得很有价值),自己知道,每个人有自己存在的价值,而实现的价值,除了自己本身的义务权利,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自己理想,要是一个人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那他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是快乐的,而那些只为生活的人,是否会在上班盼着下班,下班盼着放假?很遗憾,我现在虽不能找到一生的理想,还好我找到了30岁的,好奇怪的想法,因为我的理想不是一生的,而是10年的。在回到书里,在路上,他遇见很多人,80%都是支持、友好和尊敬的,而始终有20%的人总是用他们自己的私欲来揣测别人也和他的所想一样。有时候人是很懦弱的,表现在他对别人
比他强大的能力会害怕,甚至会被别人伟大的理想所震慑住,因此,这部分人他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打击他们,让他们失去信心,不在提及理想。这是对着里面一些社会人的认识。
他到西藏的墨脱,虽然我知道墨脱的交通和发展都十分十分落后,只是难得有个亲身经历的人,说出自己的感受,每年墨脱的背夫死去了,没有人管,那里的一个过期的泡面和饼干卖几十块钱;在寻找独龙族纹面的女者时,那你人还过着原始的打猎生活以及拿着毛泽东语录,我都觉得不可思议,让我觉得自己的见识好少,真的很奇怪,我怀疑我每天知道的信息量是否是真的?总觉得看到这些,有点心酸。
我不知道雷殿生是否有宗教信仰,但他绝对是个虔诚的信徒。
我也从没有进过贫瘠的山区,不知道那里的孩子能接受到什么样的教育,他们在简陋的草屋内,没有笔和纸,当雷殿生分给他们一些笔,又将新买的笔记本撕开分给他们时,孩子们多么的开心,当你想一想那些过着不愁吃穿还不满足的孩子时,想一想在学校里整天无所事事的学生时,确实感觉山区里孩子的愿望卑微的让人心酸。
当雷殿生看到一个藏族男孩脸部受伤流脓后,由于附近没有医院,孩子的伤口只能等待自然痊愈时,他亲手给孩子包扎了伤口,还留下了后续所需药物。确实,付出就是一种收获,当你将关怀给予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时,你的灵魂得到了升华。
当然,雷殿生徒步中国十年的历程饱含辛酸,多次遇到了生命和生存危机。但我认为他是幸福的,我感觉他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雷殿生十年徒步中国,包含着人类崇高的精神、有着信仰、有着独特的人格、有着对人生意义的诠释。皖峰方丈对雷殿生说“走路也是一种修行”当一个人把生活与个人信仰紧密联系在一起时,你不得不说他就是一个圣徒,内心必然存在对心中殿堂的虔诚。
当我合上这本书时,脑海中闪动着这样一个画面,雷殿生背着旅行包,行走在路上。而在我脑海中还一直闪动的一句话“信仰和生命的别样风采”。我看到一种独特而完整的人格,这一路包含着个人的辛酸,可他在通往心中殿堂的朝圣路上总能以超我的方式看待人间的冷暖,将生命中的幸与不幸转变为心灵的财富,这绝对是充满了崇高和有意义的生活。
真的如倪萍所说“看看人家雷殿生的活法,我们就知道自己应该怎么活了”。是啊,任何一个将自己的理想付出行动的人都是幸福的。我也有自己的理想,那就是能多抽出时间旅游,感受一下自然美景和文化,然后将感想写下来。我知道在旅游之前最
好多了解一些你所要旅游地点的文化,这样你会更多的将自己和这里融合在一起,你就可以与这里进行一种沉默的交流。当然,任何一个在自己心中的殿堂行走的人都是幸福的。
人活一世,为自己做到的能有多少?不断的谴责自己的过去,不断的憧憬自己的未来,今天的我,在做什么?何谓理想?何谓执着?为什么,我今天不能动身?
从现在开始,忘却对别人的羡慕和嫉妒,开始自己的生活,每个人都有梦想,而且,梦想并不单单的存在于梦中。希望自己也能和雷先生一样,可以坚持自己的梦想并且努力的去实现它,相信自己在不远的将来一定可以实现。
加油!自己。加油!人生。
第三篇:《中国十年变局》读后感
《中国十年变局》读后感
2020年,我国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届时人们的衣食住行、工作方式、生活习惯、家庭模式、消费方式等将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正如十年前很多人不知道电脑为何物,十年后的今天人们已经离不开它一样。未来十年,中国社会变革的步伐将加快,人们的生活模式将会向越来越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人们所面对的世界将变得更具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十年后的中国,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那时的你,还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吗?今天种下的因,决定十年后的果。那么,你在今天该种下什么样的因,才能让自己跟上十年后的中国?
《中国十年变局》一书通过全景式的俯瞰,囊括了十年后的住房、医疗、职业发展、家庭模式、择偶状况、理财方式、消费趋势、交通变化、通信方式、饮食习惯、教育方式、休闲娱乐、养老等多个方面,涉及工作、生活、娱乐的各个角度,犹如一幅画卷在你面前缓缓展开。本书作者力求以客观的分析、科学的判断和最实用的方法,使本书更具指导价值,让读者在感叹十年后巨大的社会生活变化的同时,也能将本书作为未来十年的行为指南,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解决今后十年“做什么”和“怎么做”等相关问题。
通读全书,我对房地产未来十年的发展比较感兴趣。展望我国今后发展的前景,我们应对国家房地产业的发展是什么态度呢?我个人还是持乐观态度。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房地产业在今后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到了2020年要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我查了一下资料,我们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目标,人均住房面积,城市要达到35平方米,农村是40平方米,而目前与这个指标还相差很远,我看到的资料城镇只有20平方米,农村只有30平方米。
2、我们国家今后发展一个很大的空间就是动力也好,潜力也好,或者努力方向也好,就是提高我们国家的正真话水平。目前我们国家城镇化率大约不到47%,这个水平不但低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一般是80%左右,而且也低于我们的周边一些发展中国家,比如说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他们城市化率已经达到60%以上,所以在今后的发展当中,我们一个很大的潜力,很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尽快提高城市化率,据现在的规划到2025年至少要达到65%以上,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意味着我们整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也意味着我们房地产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城镇化本身就包括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
3、我们现在讲扩大内需,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进行深入分配的改革,或者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包括提高对消费的拉动,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在收入分配当中总体上来讲存在这“两个偏低”,一个是在国民收入分配当中,工资性收入分配当中,而且长期是依靠所谓的低工资,低劳动成本来得以发展,这样的局面我认为不能长期维持。第二个是国民收入再分配当中,居民收入偏低,所以在今后收入分配改革当中的重点,就是如何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而且这种提高不是很小幅度的提高,要比较大幅度的提高,据现在透露的情况,每年居民收入至少要提高15%,实现五年翻番。未来我们国家发展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提高居民的收入,居民的收入提高才能增加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与此同时,我认为居民收入的提高在消费,很大程度上会用于住房消费,所以这个对房地产业的发展区别很大的潜力和空间。
4、我们国家已经经过了改革开放30年高速发展,今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包括十二五规划要转方式调结构,但是我认为总体上还要保持一个比较高的速度,起码要8、9%的速度,这还是比较高的速度。保持这样一个比较高的速度,历史已经证明房地产和建筑业对我们国家GDP的贡献比重是相当大的,据我看到的资料,我们前些年房地产业对整个GDP的贡献率大约是2%左右,整个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在GDP所占的比重大约都在10%以上,所以发展房地产业对于拉动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促进我们国家的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将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所以我们对房地产业怎么看?我认为房地产业既不能说是一个朝阳产业,也不能说是一个夕阳产业,我认为是一个既关系国家发展,又关系民生的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常规的一个支柱产业,所以我们对房地产业的发展应该还是抱有信心的。
国家的整体发展要步入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也就是常规发展,我想整个房地产业也要通过不断的改革,不断的完善,不断的利用各种政策来进行调整,我想总体来讲,房地产业也应该步入一个正常的,健康的,持久的可持续发展轨道,这是我们房地产今后应该发展的方向。
第四篇:《十年徒步中国》读后感
我不知道雷殿生是否有宗教信仰,但他绝对是个虔诚的信徒。
我也从没有进过贫瘠的山区,不知道那里的孩子能接受到什么样的教育,他们在简陋的草屋内,没有笔和纸,当雷殿生分给他们一些笔,又将新买的笔记本撕开分给他们时,孩子们多么的开心,当你想一想那些过着不愁吃穿还不满足的孩子时,想一想在学校里整天无所事事的学生时,确实感觉山区里孩子的愿望卑微的让人心酸。
当雷殿生看到一个藏族男孩脸部受伤流脓后,由于附近没有医院,孩子的伤口只能等待自然痊愈时,他亲手给孩子包扎了伤口,还留下了后续所需药物。确实,付出就是一种收获,当你将关怀给予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时,你的灵魂得到了升华。
当然,雷殿生徒步中国十年的历程饱含辛酸,多次遇到了生命和生存危机。但我认为他是幸福的,我感觉他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
雷殿生十年徒步中国,包含着人类崇高的精神、有着信仰、有着独特的人格、有着对人生意义的诠释。皖峰方丈对雷殿生说走路也是一种修行当一个人把生活与个人信仰紧密联系在一起时,你不得不说他就是一个圣徒,内心必然存在对心中殿堂的虔诚。
当我合上这本书时,脑海中闪动着这样一个画面,雷殿生背着旅行包,行走在路上。而在我脑海中还一直闪动的一句话信仰和生命的别样风采。我看到一种独特而完整的人格,这一路包含着个人的辛酸,可他在通往心中殿堂的朝圣路上总能以超我的方式看待人间的冷暖,将生命中的幸与不幸转变为心灵的财富,这绝对是充满了崇高和有意义的生活。
真的如倪萍所说看看人家雷殿生的活法,我们就知道自己应该怎么活了。是啊,任何一个将自己的理想付出行动的人都是幸福的。我也有自己的理想,那就是能多抽出时间旅游,感受一下自然美景和文化,然后将感想写下来。我知道在旅游之前最好多了解一些你所要旅游地点的文化,这样你会更多的将自己和这里融合在一起,你就可以与这里进行一种沉默的交流。当然,任何一个在自己心中的殿堂行走的人都是幸福的。
第五篇:《十年徒步中国》读后感800字
《十年徒步中国》读后感800字
原创: 至朴闲屋
这两天看完了雷殿生的,深受感动,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人生梦想和现实的生活方式,大多数人不能二者合一,更何况作者的梦想不是一般人敢去想象的,身世背景加上机缘巧合,让他燃起了徒步全中国的想法,他也不是简单的那么一想,而是真的一步步去实现,25岁开始准备,用十年时间去锻炼身体,计划路线,学习徒步中相关的知识,积累经费,十年后背上行囊踏出第一步,又用十年的时间走遍了全中国所有城市,森林、沙漠、戈壁以及无人区,前后二十年的时间实现了这个梦想,何等的执着和坚持啊!
路上的艰辛是无法从文字里真切的体会出来的。脚上磨出的水泡,遭遇的抢劫,遇到的冰雪、沙尘、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饥饿和疾病等,他仍然活着或许有些幸运,但大都是靠着他顽强的毅力坚持下来的。春夏秋冬,风餐露宿,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未知的不可预见,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十年徒步,百味杂陈”,唯独作者自知。如他自己所说:经历了别人不曾经历的磨难,但也看到了别人不曾看到的美景,感受到了别人感受不到的东西。祖国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纵然不读万卷书,而行的万里路却不是能读出来的,路上亲历的见闻、感受感悟是极大的获得。途中遇到的一位高僧赠了作者一句禅语“走路也是一种修行”,确实蕴涵了很多东西,克服身体的痛苦和内心的煎熬,在漫长而寂寞的路途中感悟自然感悟生命和内心,因为现在的人们很难有这么长的时间如苦行僧般的长途跋涉去独自感受孤独,人应该要有属于自己的孤独去回归内心反省自我的。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时间去完成一个普通人很难理解的梦想,这是需要多么大的执着、勇气、信念,以及毅力。樊建川说中国13亿人中有12.5亿人是过着正常人的生活,而剩下的有点另类的五千万人或许就是像他俩这样为实现自己不平凡的梦想而活着的吧。
现在流行的一句话“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在作者身上也是很合适的,最初的一个纯真或许幼稚的想法,一直牢记于心,风雨不改,执着完成,这种人是可爱的,更是可敬的。
趁着年轻疯狂一把,不然就老了。干点于自己现实生活中“出格”点的事儿,给自己多留点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