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之路》读后感(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4 22:14: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幸福之路》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幸福之路》读后感》。

第一篇:《幸福之路》读后感

《幸福之路》读后感

《幸福之路》是罗素散文中的一本名著,罗素在书中所提供的不是任何抽象的道理,而是他自己人生感悟的结果,所提供的获得幸福的小窍门也是通过他的“阅历和观察”获得的人生经验之谈,因此,这本书浅显易懂,读起来趣味性比较强,而且确实对寻求幸福的人们有启发作用。罗素的目的是“希望那些遭受不幸而并未享受幸福的众多男女能够诊断出自己的症状并找出摆脱的方法”。他在该书前半部分论述了人类不幸的诸多原因,后半部分则论述了幸福的诸多原因,从而使读者能够对照实行,获得实际效果。罗素是为了众生的幸福写了这本书,所以他在序言里说:“在以下的篇章里,既无高深的哲理,也无渊博的征引。我只是把通情达理的一些意见归纳起来„„因为不少烦恼的人凭着适当的努力可以变得幸福,所以我才写下这本书。”

现在让我来就我感触较多的部分谈一下这本书给我的众多启示和影响。正如前面所说,这本书 分两个部分,前半部分谈不幸福的原因,现象和本质。他讲到人们不幸福一部分是由于社会制度,一部分是由于个人心理。很显然的,这本书不是探讨社会制度的,主要剖析个人的世界观,伦理道德观念,生活习惯等给人带来的不快乐或者快乐。罗素很精辟地分析,不幸福的人一般是因为深陷在“自我沉溺”之中而不能自拔,他分析了三种典型的自我沉溺者,也许你我感到不幸福的时候也在他的分析中吧,分别是“畏罪狂”,“自溺狂”,“自大狂”。第一种,畏罪狂,是那种沉溺于犯罪意识的人,我理解是那种总是自我责备,失意,理想主义的人,他们的特征是认为自己应该如何如何,给自己设计了一幅理想的图画,却和他所知道的实际的自己不断发生冲突。说浅些,大概就是早期的教育和人生的真实情况相抵触使得 他觉得苦恼不幸福。联系到我们自己,这种状况应该是一种生活不适应症。第二种是自溺狂,特征是惯于自赞自叹,并希望受人赞叹。我相信这种心理人人都有,但过度的时候就是一种祸害了。换种说法这是强烈的虚荣心,虚荣心得到满足的时候,除了自己以外,对任何人都感觉不到兴趣,但是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觉得失败和失望,因为可能他期待的是恭维,到手的却是冷笑,罗素讲,一个人只想要社会钦仰他而对社会本身毫不感到别的兴趣的时候,未必能达到他的目的,即使能够,他也不能完全快乐,因为人类本能是从不能完全有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虚荣心过了头,把每种活动本身的乐趣毁掉了,于是使人不可避免地无精打采,百无聊赖。

第三种是自大狂,他和自溺狂的不同在于他希望大权在握,而非动人怜爱,他竭力要令人畏惧而非令人爱慕。我理解这一型是权力欲比较强的人,若是不能征服别人他就会不快乐,生活中我们会遇到总是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的,应该就是这一型的。但是罗素是个辩证看问题的人,他分析这有一种类型说,约束在适当范围内的权势可以大大地增加幸福,但把他看作人生唯一的目标时,它就闯了祸。

罗素归纳的三种人是典型的不幸福者的心理状况,我想还有更多混合的类型,不幸福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以上的症状。如果把罗素看作医生的话,前面这部分,论述不幸福的原因是给病人做检查,说症状,查病因,接下来系统地论述各种病的症状,病因等等,他在书中分别论竞争,烦闷和兴奋,疲劳,嫉妒,犯罪意识,被虐狂,论畏惧舆论,听听这些题目各位就知道都在说不幸福的情形了。书的后半部分则是开药方,给病人指引健康的路子。首先分析快乐的可能性,然后论述兴致,情爱,论家庭,工作,闲情,努力与舍弃,最后论幸福的人。在这里我不想说前面那些,我想谈谈最后一章《幸福的人》,因为这一章里,罗素给我们明确地开了幸福的药方。罗素说,幸福,显然一部分靠外界环境,一部分靠一个人自己。不说外界环境,他认为涉及一个人本身的范围以内,幸福的方子是很简单的。我演绎成自己的话,就是温饱,健康,成功的工作,爱情,小范围的受人尊敬。如果拥有这些足以使人幸福,但是这只是人人可达到的自然的幸福,还有一种幸福是精神的幸福。所有的幸福,人们应该能获得,唯一的条件是他的热情和兴趣向外而非向内发展。也就是说人们想要幸福,首先要摒弃自我中心,客观的生活,用真实的兴趣跳出自我,而不是老想着自己不快乐的原因。说到这里,真是无独有偶,以前曾经有个几个年轻人去问希腊的哲人苏格拉底,我们怎样才能找到快乐?苏格拉底的回答是:“你们想知道答案的话,先去海边的山上伐木,然后造一艘大船,完成后我自然会告诉你们。”那几个年轻人真的去做了,付出了许多汗水,他们完成了,看着自己造的大船,他们已经知道怎样才能找到快乐。就是如罗素所说,跳出自我,把热情和兴味向外。

其实,我所说的只能让各位基本了解这本书的框架,还有更丰富更多含量的内容,不能一一在这里介绍,毫无疑问,《幸福之路》这本书会带我们走上寻求

幸福的路,幸福之路其实不玄妙,也不遥远,在我们的观念中,在我们的习惯里。有时我们的困难可能就是自己没有跳出来,有时我们的幸福其实就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心境。

最后,希望各位听了我的赘述有所收获,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若是有空,也看看罗素的《幸福之路》,跟智者同行,解除自己的困惑,给自己的灵魂进行一次洗礼吧。借着这本书的名字,继续自己的幸福之路。

----------

喜欢读书的人,多能心领神会五 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乐处。不求甚解先不说,真正让人喜欢上读书并沉醉其中恰恰正是这“会意”的妙不可言。对于自己,心里总对日后的人生和成功抱了极大的憧憬,似乎想从书中斟破这人间世和自然的奥秘,而最后大多的书也只是作了个泛泛浏览罢了。直到上个学期某个时候,翻开罗素先生的《幸福之路》,读下来就有暗合于心的会意,寒假又看了一遍,虽然已经是第四遍,但仍然有想拍案跳起的震动。想来也许是以往泛读的积累加上生活中的经历,碰上了罗素先生那样理性简洁却热情深刻的文字,才有这样的感觉。

一个人读书分很多的阶段,各时期的口味也不一样,和当时的心态和个人经历大有关系。如果喜欢思考,免不了对现在和过去探究一番,自己虽然涉世尚浅,但也了解和看到了这个纷繁的人世,心中很多的迷惑也希望能被解开,为以后的路途作指导。而罗素娓娓道来的人生体悟像是专为我开辟了一张手术台,有条不紊,层层深入的将我的灵魂进行解剖,然后剔出一个个发生病变的精神元素,分析它们的成因和表征,探讨可行的救治方案。丝丝入扣,正合我心。自然,提供最终救治方案的无疑是我自己。肉体的疾病可以指望医生的妙手回春,而灵魂的病变只有自己才能正本清源。这没有丝毫的不妥,我也无方寸的不安。因为灵魂的病变是其成长过程中极易经历的阶段,而治愈则定会经历一个炼狱的过程,这就是对生存意义和终极目标反复的追问和思辨。正如苏格拉底所言:未经思索的人生不值一过!虽然不可避免的在灵魂进化的路上迷途。但是,灵魂之疾并不可怕,因为一旦治愈,便可以进入一个新的境界,有幸目睹绝好的景致。

罗素本人也经历了由不幸福到幸福这个过程,他在五岁的时候就认为人生漫长的不可忍受,到了少年时更是憎恨人生,乃至多次站到自杀边缘,幸而有对于数学的渴求才得以生的希望。然而到了写这本书的时候,他已经充分感受到了人生的乐趣,并且发觉到人生是多么享受的一个过程。他的一句名言就能充分说明“我的一生始终为以下三种激情所支配,对真理不可遏止的探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止的同情,对爱情不可遏止的追求.”

罗素这本书分两部分来正反分析,先分析了“不幸福”的原因,而后讨论了幸福的原因。人性中导致自己不幸福的因素不少,书中论证了忧郁、竞争、疲劳、嫉妒、犯罪、被虐和畏惧舆论这些不幸福的原因,对幸福生活的影响,并针对性的介绍了和建议了应对举措。第二部分说的是正面的导致幸福生活的一些因素:热情、情爱、家庭、工作、闲适、努力和舍弃等。罗素此文中所论幸福的对象已经限制指那些假定有充分的收入,可以不愁吃住,有充分的健康可以作普通的肉体活动的人们。有了这个对象的作为前提和限制,才能把文章做下去。而这个在我看来也道出了目前社会很大一部分人的精神困窘状况,因为如今有那么多完全满足幸福条件却往往不幸的人们,其原因不是别的,只是由于精神和思想的错位,但是却少有人能真正明白,在名和利的过度追求中丧失了幸福。那些感受到幸福的人,他们有着对于一切事务的兴致,兴致之于人生正如饥饿之于食物,一个人感兴趣的事情越多,快乐的机会也越多,而受命运播弄的可能性也越少,如果他失掉其中一样,还有别的选择。他们对于感情和家庭,对于工作和闲暇,对于努力和取舍,不仅能够驾驭,且能够从中体会到幸福滋味。

从整体上看,这篇文章构思宏大而慎密,作为伟大的数学家和哲学家,罗素的论证与分段都体现简洁和谐之美,平实亲切,层层解出答案。我读了多遍,每次都能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乐趣和充实,虽然幸福之路是需要实践和时间的,但是那种渐渐了然参透的感觉是如此的每秒。最后用这本书中的一段话作为结束,当然,对于我,也是体会很深的一点。

就是罗素先生倡导的非自我中心,因为过分的探究自我包含着自我与世界的对立,好比把自己幽禁在自己之内的情欲的可怕监狱中。而对外关切的“非自我中心”视野则使得自我与世界的对立消失,人与物的对立消失了,意识界与无意识界的对立消失了,个人与社会的对立消失了,人类与宇宙的对立消失了„„然后才能“如是深切的和生命的长流结合之下,至高至大的欢乐方能觅得”。

一旦我们对他人或身外之物产生了真正兴趣时,那么自我克制学说所包含的自我与他人的对立使立刻化为乌有。由于有了这种兴趣,人才会感到自己是生命之流的一部分,而不象台球自身只是一个坚硬的实体,除了互相碰撞以外,不再与其它台球发生任何关系。所有的不幸都基于某种分裂或不和谐: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不和谐,导致自我的分裂;由于自我和社会的连结要靠客观兴趣和爱的力量,一旦缺乏这种力量,又会导致自我和社会的不和谐。一个人,如果他是幸福的,就决不会遭受这两种分裂所带来的痛苦;他的人格既不分裂来对抗自我,也不分裂来排斥世界。这样的人觉得自己是宇宙的公民,自由地享受着它给予的壮丽景象和快乐的时光;他不被死亡的念头所困扰,因为他感到他与后继者之间并不存在真正的鸿沟。

将自我完全自然地融化于生命之流中去吧,美妙无穷的幸福在向你招手!

第二篇:《幸福之路》读后感

《幸福之路》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告诉过我,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的哲学,要想读懂一本关乎哲学的书你必须要先去了解作者的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我所读的《幸福之路》是由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伯特兰.罗素所写。罗素生于英国辉格党贵族世家。其祖父约翰·罗素勋爵在维多利亚时代两度出任首相,并获封伯爵爵位。其父安伯力·罗素是一位激进的自由主义者,著名的自由主义哲学家约翰·穆勒是伯特兰·罗素的教父。罗素4岁时失去双亲,由祖母抚养。他的祖母在道德方面要求极为严格,精神上无所畏惧,敢于蔑视习俗。罗素的家庭背景也为他后来对自由幸福的探讨奠定了一定基础。幸福之路出版于1930年,那个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大国相继完成,人们已经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世界相对和平但人们普遍不安,在这个时候罗素的幸福之路孕育而生。幸福之路出生于1930年但他同样也属于今天的我们,今天我们处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一切的信息事物都可以说是瞬息万变,我们在相对和平的世界里接受更多的变动和不安,越来越发达的信息化,越来越多的机器代替人工,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比1930年更加热烈,现在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都在追求幸福生活,但是幸福的指数却在不断下降。在读了幸福之路后我明白了很多。

幸福之路一共有十七章,我把它分成三个部分,前九章的主要内容像是第一章节的延伸主要在讲一个主题—什么使人不幸,从十到十六章的主要内容像是在回答和解决第十章的问题--如何获得幸福,第十七章阐明作者的观点—何谓幸福的人,人人皆可获得幸福。在这三个部分中给我带来最大的是第一个部分—什么使人不幸,他就像是人们自身出现的病变一样,而且我们只有在知道了这种病变是什么的时候,才可以做到对症下药,不至于漫无方向,什么使人不幸就是在给通往幸福的路指明方向。

作为方向作者在第一章什么使人不幸中指出了我们为什么需要这个方向,为什么向往幸福,在作者的文字中我认为有两个理由,一是:每个人的幸福使我们社会走向真正和谐的保障。在文章中我很认同这样一句话“我们文明时代的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寻求一种没有战争的社会制度;然而人类如此不幸,以至于相互杀戮比持久地享受生活的阳光显得更为诱人。在这种情况下,再美好的制度也是难以实现的。”当你足够不幸开始抱怨一切的时候失去信心的时候还有什么是你不敢做的呢?推而广之当你自己都是不幸的你有什么理由去制造社会的幸呢?二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敢自信的说我是幸运的,每个人多多少少都觉得自己是不幸福的。别的不说,单单是看最难获得幸福的人—自我关注过度的人,从罗素笔下的角度来讲我们都可以说我们自己是一个罪人,一个自恋者,一个夸大狂。之所以这么说因为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有一条就是“吾日三省吾身”,也就是教导我们要时刻反省自己所犯的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而又有几个人吧反省到的错误全部改正的呢?再则,自恋和自大几乎可以说

是全人类共同的本质,心理学有做过研究表明人都是希望自己是对的是美的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的,人天生就是自恋和自大的。当然我们大多人在大多时间里是在正常指标范围内,但我们知道我们并不是每时每刻都那么幸福。如果有一条幸福的路我们干嘛要去选择不幸呢。

在作者2-9章里阐述的8种不幸的来源,在拜伦式的不幸、竞争、厌烦与兴奋、疲劳、嫉妒、负罪感、虐待狂、舆论恐惧症中我想谈一下与我们在校大学生及其相关的给我感触很特别的几个方面,一是:竞争,文章中“如果你随便问一个美国人,或是一个英国商人,在他的生活中,什么是对快乐的最大的妨碍?他会说:“生存竞争。”我相信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当今的大学里,我们有无数竞争,竞争班干部,竞争学习成绩,竞争奖学金,竞争男朋友或女朋友等等,而且前面还有未来的考研竞争和工作竞争以及孩子学习生活的竞争。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罗素所处的时代变了,但竞争的压力并没有改变。这些压力不断促进我们马不停蹄向前赶,我们似乎把竞争的结果当作是我们幸福的源泉。而作者却在最后告诉我们“把竞争看作生活中的主要事情,这种观点太残酷、太顽固,使人的肌肉太紧张,使人的意志太集中,以至于如果将它当作人生的基础的话,连一二代人都难以延续。经过这样的一段时间,它一定会引起神经疲劳,各种形式的逃避,对快乐的追求同对工作的追求一样紧张艰难——因为松驰宽裕已经不可能了——最后,因为不育症,导致整个家族消亡。不仅

工作受到竞争哲学的毒害,休息也一样深受其害。那种安逸闲适、神经松驰的悠闲生活也令人感到厌烦无聊。这一切必然导致连续的加速运转,其自然的结局便是吸毒和崩溃。治疗之方无他,就是承认在一种平衡的生活中,理智的、安适的快乐享受是必要的。”仔细想来我们似乎的确在竞争的泥沼中东倒西歪,迷失了平衡,所以让我们稍微放慢节奏吧,奏响青春的恋歌。

再者,我认为在《幸福之路》中述说的包括竞争在内的诸多病症中都隐藏着一个不幸的共通之处:不自知,不自觉。那些竞争嫉妒等都源于对自己认识的不透彻,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失去了本真。我还记得这么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富商在海边散步,见到一个渔夫躺在沙滩上晒太阳,旁边放着他的渔网。富商问他为什么不去打鱼,他说我为什么要打鱼,富商说这样你就可以赚钱了,渔夫说我为什么要赚多点钱,富商说那样你就可以买艘渔船了,渔夫又问我为什么要买渔船,富商说那你就可以赚大钱了,渔夫说为什么我要赚大钱,富商说那样你就可以和我一样在海边散步晒太阳了。渔夫说,可是我现在就可以这样了啊。在这个故事中如果渔夫整日惶惶不知所终连基本生存都没解决,那我对他的幸福是不尽然的,也就是说我认为自知带来的幸福必须是在满足了基本生存的条件下(这点只适用于大多数原则,有极少数可以打破这一看法,如:信念强的民族英雄在奋斗时)而对于这个故事中的富翁就故事中的人格来看,他绕了一个大圈子去追求他的幸福,就是源于他对自知的缺乏。当今时代也有一些错误的自知观,如“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她们对富贵的认识已经超越的对自己的认识,也就难以幸福。没有自知就难有自觉的动力和勇气,从而导致我们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逼迫自己,达到世人眼中的目标,而非自己想要的目标。更进一步,我们甚至连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都不知道,何来幸福呢。

幸福离我们那么远又那么近,做一个幸福的人吧。

政院2012级大二班向平20120501167

第三篇:幸福之路读后感

在整篇文章中,罗素先生先分析了“不幸福的原因,而后讨论了幸福的原因。在篇章 上半部分通过大量事例论证了忧郁、竞争、疲劳、嫉妒、犯罪、被虐、畏惧和舆论是造成不幸福的原因和现象,形成人们不幸福的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社会环境,一部 分是由于心理素质;在篇章下半部分首先分析了快乐的可能性,然后论述兴致、情爱、论家庭、工作,闲情、努力与舍弃,最后论幸福的人,在整篇文章里,罗素先 生以通俗而富有哲理语句,结合自己经历证实过的看法归纳起来,以书中所言:“一个幸福的人,以客观的态度安身立命,他具有自由的爱和广泛的兴趣,凭着这些 爱和兴趣,同时凭着它们使他成为他人的爱和兴趣的对象,他获得了幸福”。

在《什么使人快乐》的文章中,罗素先生对什么使人不幸的外在形式、因素及对自我专注的三种最普通的类型:罪人、自恋者和夸大狂进行的论述,得出了造成不幸 的主要结论“这种种不幸的根源,一部分在于社会制度,一部分在于个人的心理素质——当然,后者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前者的产物”;同时也阐明了其目的在 于:为现代文明国家里大多数遭受的日常不幸提供医治的处方。环顾周围,我们很多人因工作不稳定、孩子的就学问题、买房经济压力而感到生活过的很艰难,心理 压力特别大,心理负担重。一人 不过日食三餐,夜宿七尺而已,在利益的诱惑和自身贪念让很多人走上歧途,这类人虽锦衣玉食,但在某种意义上也许是幸福的,但他的幸福不是那种心理健康的人 都会仰慕的幸福。因此上,正如书中所言:通向幸福的唯一的道路就是外在修养,我们从外在的修养来改变不幸的困惑,使自己幸福。

在《快乐是可能的吗》文章中,罗素先生通过对两类人:一类幸福是对所有的人都敞开胸怀,另一类幸福则对能读会写的人情有独钟。告诉我们:“幸福的秘诀在 于:使你的兴趣尽量广泛,使你对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人和物尽量友善,而不是敌视”。同时也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能得到属于自己的幸福,虽然很多情况下受到环境影 响,但我们只要有进取心,同样也会得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在文章中,罗素先生以自己亲身经历写到:“我曾经认识一位少年时双腿便残废的男子,在后来的漫长岁 月里,他非常宁静、幸福,他之所以会有这么幸福,是因为他创作了一部长达五卷的关于玫瑰花枯萎病的专著”一位残疾人经过自己不懈努力,取得了非凡的成果,凭着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为自己赢得了幸福,为他人创造了幸福。因此上,在 一般环境中,我们通过自我的调整,感兴趣的事多了,快乐也就多了,也就感到幸福。

在《幸福的人》文章中,罗素先生说:幸福,显然一部分靠外部环境,一部分靠一个人自己。并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与个人自身相关范围内,幸福的诀窍是十分简 单。主要的观点:必须克服自我中心的思想。在当前社会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如果只关注自身,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当理想与现实差距拉大时候,遇到挫折,就会精 神萎靡不振,乃致丧失自己和他人生命。如:今年在西部某农村,男子因得了不治之症,自己想着死了后,家中妻女生活会艰难,残忍将妻子和两个女儿杀死,说是 为母女少受罪,这种自我中心的想法,断送了妻女的幸福,很悲哀的。因此上,当跳出自我为中心的怪圈,走出困精神境时,心情就开朗了,就会很容易付出爱和接 受爱,同时也感到幸福就在身边,成为幸福的人。

印象最深的是作为封面的插图:飞机失事,下面是白雪皑皑的高山,飞行员穿着全套滑雪装备、踩着雪橇,悠然自得的跳伞而下,准备来一次刺激的高山速

滑„„ 题注是“一个人感兴趣的事情越多,快乐的机会也越多,而受命运播弄的可能性也越小,因若他失掉一样,还可以亡羊补牢,转到另一样上去。”罗素在书中一以贯之地倡导非自我中心主义,他认为一个人要是过分地关注自我,个人与社会的对立消失,使主观与客观的对立消失。一旦人们除了自己也对身外之人或身外之事产生了 真心地关注和付出,精神就会摆脱禁锢而变得开朗起来,幸福的感觉就有可能真正来到身边。据说,以前曾经有几个年轻人去问希腊的哲人苏格拉底怎样才能找到快 乐?苏格拉底的回答是:“你们想知道答案的话,先去海边的山上伐木,然后造一艘大船,完成后我自然会告诉你们。”那几个年轻人真的去做了,付出了许多汗 水,看着自己造的大船,他们已经知道了怎样才能找到快乐。这就是罗素所说的“跳出自我,把热情和兴趣向外发展”,幸福的感觉会自然来临。

另外书中还有这么一句话:“每个人都愉快地接受爱,又自然而然地奉献爱,由于这种相互幸福的存在,每个人便会觉得世界其乐无穷。”不断地付出和得到 爱,幸福是平淡生活的体会、是点点滴滴的快乐,是大多数人都能拥有的。而且,幸福并不在于金钱的多少,也不在于名誉的多少;不在于是否荣华富贵、人前显 赫,也不在于是否粗茶淡饭、平实无奇。一个普通的人,如果读懂了自己,读懂了生活,他就会找到幸福的真谛。

最后我想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在当前飞速发展的社会里,书中为提供了跟上时代步伐的知识,在通常情况下,读书可以为我们缓解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生活快乐 了,就感觉幸福。当我们精神感到困惑时,不妨看看《幸福之路》,它让我们读懂自己,读懂生活,是帮助我们通往幸福之路的钥匙。

第四篇:《平凡教师的幸福之路》读后感

读《教师幸福之路的思考》有感

荣凤娣

暑假对于一个老师来说,是惬意的,同时也是用来充实自己的。我利用暑假时间仔细阅读了林宏老师所写的《平凡教师的幸福之路》一书,感触很深。长期以来,教师被世人喻为“春蚕、蜡烛、人梯”,在这些褒奖的词汇里面,人们更多地强调教师所具有的奉献角色,却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平凡人的需要和获得。现在我们听到的更多的是教师的抱怨,比如学生越来越难管了,不知道怎么教育学生,从早到晚忙碌到很晚,学生还不一定能体会你的用心,有时候还跟你唱反调,这说起来我想每个老师心里都有一堆苦水。看了这本书,我思考了下怎样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对幸福有了重新的认识。

一、别让幸福成为包袱 在人们的生活追求中,许多人认为完美就是幸福。其实世上没有绝对的完美,花无百日好,人无一世平。在教学中,目标的全面、内容的丰富、方法的多样、环节的顺畅是教师想唱响的完美之歌。教师力争每节课都做到尽善尽美,这样就有了教学形式上的“花哨”,但是往往这些“完美”之举有时反而会产生“过犹不及”的结局,使教学不堪重负或流于形式。但是教学其实永远是一种遗憾的艺术。也就是说,教学很难达到十全十美的境界。我们的教学不可能一次承载太多的“重任”,也不可能一次承接太顺的“呵成”.所以教学要学会放弃,这有助于我们成为赢家。在教学中,知识与方法不是多多益善,而在于精益求精。教学既要有所取,学会做加法,又要有所弃,学会做减法。

二、换一种“看法”上班 人总是担心自己的欲望超过能力,因为这样获得的幸福感的难度相应会增加。普通教师更容易对“不称职”持有恐惧心理,屡屡滋生退缩之意。其实成功者的能力不见得比你我更高,他们也一样是“不称职”的,甚至可以说,越成功就越不称职,但是他们显然拥有更大的野心。因为所有晋升几乎都是根据他以往的出色表现,升到一个他尚不能胜任的岗位。一个人的事业越是发展,他也就越容易置身于“不称职”的境地。所以,教师要不怕“不称职”,相反要怕“称职”,因为称职可能就代表不进步或者已经没有进步的空间。在教育中,教师要想让自己进步,就应该多向周围的人请教并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从自己的“不称职”中寻找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从而不断成就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

三、走科研之路,做一名创造型教师 人只有积极地投入到自己的生命实践中去创造人生,才会活得有意义,有智慧,有尊严,才会有深层次的快乐和幸福。无意义的工作只会孵化无意义的人。同样,今天教师生活的无意义,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呆板僵化。场景在变,学生在变,可内容形式不变,用同样的方法…,重复就是无意义的代名次,只有创造,才能幸福并快乐着!教育是一个创新的天地,思考学生的个性,分析教学内容与组织方式,考虑学习方法和教学策略,在生活中反思这些内容,会发现这里有收获和发现,有欢乐和痛苦,是积累而不是重复。研究可以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深刻。

四、做一名师德高尚的人 高尚的师德是构成幸福的重要内容,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只有自觉地抵制各种诱惑,热爱教育事业,真诚奉献,尊重和爱护学生,不断地净化自己的人格,以满腔的热情、高尚的人格去感召学生,才能最终达到幸福的境界。

五、保持健康体魄和专业精神

身体健康是干好工作的保证,是实现理想目标的基础,是增强教师幸福感的关键。教师应树立良好的生命意识,学会关心自己,保持健康的体魄。为了精神的高尚而不惜牺牲肉体,那只能是一种悲剧性幸福。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核心是专业心态,即人生态度。“人生是一项自己做的工程”,坚持自己的新年,并竭尽全力去做好它,不要犹豫彷徨,相信自己就在自己手中,积极乐观地面对每天的朝阳,每天都是新鲜的人生。

六、换一种“心态”

一位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其实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种心态和状态,也是信念与追求的体现。教师是精神的“传道士”,必须拥有好的心态和面对工作和社会,这与我们的幸福密切相关。有了好的心态,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快乐,少些狭隘,多些豁达,就会视教书为一种艺术,在忙碌之中;创造之中收获更多的幸福,乐此不疲虽苦犹甜。

通过阅读《教师幸福之路的思考》,我深深感到幸福就是一种感觉,只要自己认为是幸福的,再苦再累的工作也会其乐无穷。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行业,就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就要有一种兢兢业业的态度,要有一种乐于奉献的精神。有了这些,我们的工作是快乐的,我们当教师的也是幸福的。

第五篇:幸福之路(最终版)

“幸福之路”——二道桥的变迁(全文)

2012-10-09 17:40:24 来源: 国际在线(北京)有0人参与

0

国际在线消息:世上的街道有千万条,哪一条街道最热闹?新疆的小孩都知道,最热闹的是二道桥。在美丽的新疆乌鲁木齐有个叫做二道桥的地方,经过126年的发展变迁,这个马路市场演变成为新疆最繁荣的商业区和新疆最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古丝绸之路的辉煌在这里重现,独特的地域文化、民族风情在这里尽情展示,因此有句话说,不到二道桥,就等于没到过新疆。

“乌鲁木齐有个二道桥,来过的人们都说好,„„那里有丝路古道的喧闹,那里有新疆姑娘的欢笑,木卡姆的旋律荡漾在大街小巷,„„香喷喷烤羊肉啊!一个人吃了两个人都说好„„”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解放南路上,有片繁华的商业与居住区叫做“二道桥”,几乎每一个到过这里的外地人第一眼见到它时都会惊呼:我仿佛来到了充满异域风情的中亚国家!

是的,这里就是一幅微缩了的新疆风情画,当你来到新疆却无法远足探密这祖国六分之一土地的时候,你 必须来到二道桥。

这里是坐落在二道桥上的新疆国际大巴扎,是二道桥最为繁华之处,每天下午,都有数十辆旅游大巴载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购物。新疆地产的玉石、地毯、披巾、刀具、民族乐器,俄罗斯的马灯、巴基斯坦的铜饰、阿联酋的银器、印度的香水、土耳其的手工艺品„„玲琅满目的商品让人驻足不前。

巴扎,维吾尔语,是集市、农贸市场的意思,2003年落成的新疆国际大巴扎被誉为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大巴扎,它包括10万平方米的超级建筑群;6100平方米的大巴扎宴会厅;8000平方米的大巴扎美食广场;3000平方米的大巴扎欢乐广场;600平方米的大巴扎室外表演广场;80米的新疆第一观光塔;1座观光伊斯兰清真寺和1个露天大型舞台。新疆国家大巴扎市场部经理张晓龙说,这里是二道桥异域风情的标志和符号:我们大巴扎不对外营业的话,整个楼里面就有5000人到6000人在活动。我们这商户的构成,70%都是民族商户。所以我们这经营的产品也是跟民族环境有关。有中亚国家的,有我们民族本土的一些维吾尔族的一些特色产品。一些干果、药材。包括我们新疆知名的玉器。我们这有六大市场,这六大市场涵盖了最大的玉器市场、最大的地毯城、最大的工艺品市场、最大的干果市场、还一个最大的披肩市场。这是我们大巴扎构成的整个一个大巴扎。我们又设置了1号楼,1号楼是服装鞋帽、为本地老百姓购物的环境。大巴扎不仅仅是旅游服务业。为本地的服务。我们从开业到现在,最高峰达到过一天10万人。” ”

夕阳之下,这个以传统磨砖对缝与现代饰面工艺相结合修建成的伊斯兰风格超级建筑群熠熠生辉,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都为之倾倒: “几个游客的录音放在一起,评价大巴扎。”

新疆国际大巴扎是新疆商业与旅游繁荣的象征,曾被评选为“新疆之窗”、“中亚之窗”和“世界之窗”。这是因为它不仅仅集伊斯兰建筑、民族商贸、娱乐、餐饮于一体,更重要的是重现了古丝绸之路的商业繁华和新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

这是新疆国际大巴扎里新疆和田人的艾力江·买买提·吐尔逊的地毯店,这些用来铺地、垫床或是用于装饰的和田地毯是新疆最好的地毯。人们可以从中领略到2000多年前就发明出的独特的绒头结扣法以及吸收东西方文化艺术与宗教艺术精华的开力肯、夏姆努斯、卡其曼等带有强烈地域特色的图案。艾力江·买买提·吐尔逊介绍说,他十五六岁就来到乌鲁木齐,从打工仔到最后靠自己的努力在20年间才开起这家400米的地毯店,现在,是和田地毯的销售旺季:“我这里不仅销售和田的地毯,还有内地地机制的地毯,也有土耳其等一些国家进口的地毯,每月销售额从30万到150万不等。但是做了这么久,唯一遗憾的就是自己年青的时候没有好好读书。因为语言等障碍,也很难扩大自己的客户群。”

距离艾力江·买买提·吐尔逊的地毯店不远的是一家维吾尔族传统药店,新疆人习惯称之为“维药店”,维药是中国四大民族医药之一,有意思的是,在维吾尔语里,把这样的药店直译叫做80个袋子,因为这样的店里,药材都是分别放置在不同的步袋子里一排一排摆放供顾客选购。

哈萨克族姑娘阿森古丽是一家名为“阿铁立克”的音像店老板,善于经营让她的小店里总是顾客往来不断:过去这个商店只有带子,而现在不仅增加了我们哈萨克斯坦进口的食品和我们哈萨克族的乐器,这样促进我们商店更好的经营,我特别喜欢自己开店。”

因为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在新疆国际大巴扎里开店的70%都是少数民族,但随着大巴扎知名度的提高,许多汉族人也在这里开起了自己的专卖店,而他们因为语言交流更为顺畅,也更容易赢得外地游客的喜爱。

“里面来看一下,看看我们新疆特产,里面来看一下,看看我们新疆特产。

年近50岁的天山羊绒新疆特产专卖店女老板尚存是2005年年底才开始在大巴扎开店。从一家国营商场下岗的她起初在大巴扎为他人打工,依靠再就业人员贷款,她努力开起这间属于自己的新疆特产专卖店,并起名为“天山羊绒”新疆特产专卖店。:“(出录音)这是我们新疆昆仑雪菊,它具有一种特殊的茶碱呢,降血脂特别好。分解咱们血液里,沉积的多年的油垢,完了以后,分解排出体外,挺好的。主要降血脂特别好的雪菊。这两年大家挺喜欢和这个,挺热门的。(那你这店里面还有没新疆特色的,给我介绍一下)还有这个海娜,海娜染发的,国内外朋友都挺喜欢。它是纯植物的,没有化学成分,没有毒、没有害、没有致癌物的。孕妇都可以用,这个蛮受欢迎的。销量比较大的。这个你可以看一下,完了呢,就是咱们的雪莲。祛风湿呀,滋阴补肾呀。它就生长很高的,常年冰雪不花的地方。非常美,你看这个花蕊很饱满。都是生长在3000米以上海拔的地方。还有罗布泊的罗布麻茶,它是这个血压高的人,喝这个茶就行了,它的口感味道就跟绿茶差不多。也比较安全、简单、方便。降压片多少有点化学陈分。(是天天泡茶喝吗?)就是。这个是辛夷花,治鼻炎的,开水泡一下,熏一下,每天三朵就可以了。”

因为信誉度高,服务好,尚存逐渐建立起自己的顾客群,很多回头客,还让她从新疆给邮寄商品:“我们什么南京的,上海的,广州的都有。用了新疆海娜,他们用的好,还想要。货款打过来,商品就寄出去。我们都要保证的。如果有问题,咱们来承担。”

新疆国际大巴扎还吸引着国外商人的目光。

就在前不久,土耳其名品二道桥贸易中心正式进驻新疆国际大巴扎,这个占地6000平方米的卖场里,销售的商品全部来自土耳其当地品牌经销商和企业,所有经销商将会享受土耳其政府的退税政策。负责人土耳其维吾尔商会会长萨比尔·博格达说,在这里,他找到一座新的桥:“近年来,中土两国交往频繁。中国新疆近几年发展速度很快,二道桥每年接待国内两千万人,所以在这里销售,是一个很好的窗口。我们希望利用这个窗口让土耳其的产品辐射中亚,同时也可以进入中国内地市场。”

因为繁荣的商业和多元的民族文化,新疆国际大巴扎近年来逐渐成为人们口中二道桥的地理新名词,然而生活和奔波在这里的人们不会忘记二道桥充满沧桑的过去。

二道桥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早在清末宣统年间,二道桥就成为了乌鲁木齐老城南北连通的枢纽,统领着新疆商业,每日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手推车、马车、牛车;吆喝声、讨价声、让货声不绝于耳„„据考证,新疆许多知名的民族产业,早期均由二道桥起家。

而二道桥这一地名的起源是因为一座木桥。清代著名学者纪昀在1771年曾用“半城高阜半城低,城内清泉尽向西”对当时的乌鲁木齐进行生动描绘。在位于城南东高西低的地段,有一座木结构的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从宁夏湾通向河滩的排水沟经过桥下,这个桥便叫二道桥。与这个桥相应,今天的乌鲁木齐解放南路山西巷口向南走几十步处,原来也建有一座木桥,就是当时人们所称的头道桥。新疆和平解放后,随着城墙的陆续拆除,护城河的填平,城市地下排水系统的建设,城内城外完全连为一体,从南门到三屯碑的路段已无须设桥,头道桥、二道桥也由此失去功能,先后被拆除。头道桥因仅为单纯桥的作用而被遗忘,而二道桥则发展为具有浓郁民族气息的商贸聚集地,内涵得到延伸,演变成民族商贸的代名词。

二道桥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一直是维吾尔、回、哈萨克等少数民族在乌鲁木齐的重要聚居地。它的发展变迁深深融入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记忆中。

破破烂烂的泥泞羊肠小道,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马拉六根棍棍车咯噔咯噔,驼铃叮当叮当,这是回族大爷纪光祖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到乌鲁木齐二道桥居住时的印象,那个时候,二道桥还是“以货易货”的地摊式市场,虽然破旧却也热闹非凡: “以前二道桥子热闹得很,团结剧场这一边,一直到团结路,都是小饭馆,卖烤包子的,卖黄面的,一到下午7、8点,新疆时间,一直到新疆时间1、2点,晚上,热闹得很,人多得很。南北疆的都有呢。”

从小在二道桥附近长大的中华田园烤鸡店老板泸平,可以算是在二道桥第一个开始卖烤鸡的小店主。尽管现在他的中华田园烤鸡在乌鲁木齐非常出名,但泸平还是留恋二道桥美食过去的味道:

“给我的感觉是,以前二道桥的饮食虽然单一吧,小吃很有特色。味道很好,比如说拌面了、抓饭了、烤丸子呀、馕包肉了。很有特色。”

对于过去的二道桥,在维吾尔族大姐阿斯亚·贾拉力一家人的记忆中,几乎可以满足着人们生活的全部需要,无论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以前老市场,吃的喝的都在那。每个院子都有囊坑子,自己打的呢。因为自己用工的干净。”

二道桥发展变迁最快的要属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因为商业的逐步繁荣,尤其旅游产业的兴起,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发生着巨大的改变。

73岁的回族大妈冶秀英在二道桥生活了22年:“那时候我们住的地方,看的跟贫民窟一样,冬天就要烧炉子呀。条件差,吃水呀,干啥都不方便。”

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二道桥拆迁改建过程中,政府拿出相当大的投入改善周边环境,许多优惠政策的出台也让生活在这里、以地摊式经营为主的小摊主、无业人员开始规范经营,逐步形成集伊斯兰文化、建筑、民族商贸、娱乐、餐饮于一体,汇集新疆旅游业产品的展示中心。如今,冶秀英大妈和许多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群众早已告别棚户区,搬进众多隐藏在林立店铺之中的楼房,她的生活也深深融入二道桥的繁华和喧闹之中:“我是兰州的么,我妹妹家的孩子去年来这里玩,说,姨,你们这里感觉到了外国了,很热闹,挺好的。”

许多年前,来新疆乌鲁木齐的人必须要到刀郎歌中唱到的那个名叫“八楼“的地方拍张照片做以留念,这是因为当时有着八层之高而得名的“八楼”是乌鲁木齐最高的建筑,而如今,每一个到过乌鲁木齐的人则一定要在二道桥留下行走的足迹。

这个名叫艾斯卡尔的维吾尔族导游是新疆国际民族文化旅行社的总经理,有着14年工作经历的他一直从事英语国家游客的导游。艾斯卡尔和20多个年轻人组建起的新疆国际民族文化旅行社是新疆第一家以民族文化旅游为主旨的旅行社,二道桥在他眼里是新疆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最好的展示:“我们带客人到大巴扎来不是为了让他购物,是让他看那个建筑。客人他到新疆想体验的是一种不像中国其他地方的氛围,只有到了大巴扎这个老城区附近可以体验到,哦,这不像上海这不像北京。”

艾斯卡尔为旅行社设计了一个蕴意深远的lougou:“代表的是新疆,你可以把它说称一个清真寺的拱顶,也可以是新疆的花帽,哈萨克的毡房,蓝色的是地球,绿色是新疆的绿洲文化。” 2006年之前,新疆旅游市场基本以国旅、中旅、青旅三家占主导经营位置,艾斯卡尔组建以推介民族文化为标志的旅行社,设计了以西安、敦煌、嘉峪关、新疆等地丝绸之路沿线游为主的旅游线路,尤其二道桥这一站的旅游推介深受欧美国家客人的欢迎。他希望二道桥浓厚的“巴扎文化”能够成为中外游客感受“大美新疆”时一道别致的风景:“我一直在跟人家讲得是新疆的维吾尔族通过丝绸之路几千年的历史以后,他有专门的一个巴扎文化,就是每周巴扎日的时候当地的居民会到巴扎去体验一种文化,不一定是去买东西,他要去看,哎,我今天在巴扎看到一个名人,或者说有人在卖一个我没有见过的东西,需要的是这种新鲜感,不是一种东西。好多人都说,到了大巴扎就是买东西,你看骆驼旁边,照相的除了游客以外,当地人都在照。因为他是乌鲁木齐象征性的,因为到了乌鲁木齐以后,没有到国际大巴扎,他觉得没去过。”

二道桥是新疆的缩影,不到二道桥就不算到乌鲁木齐。”相信,来到这里的人们一定会被二道桥子它与生俱来的美丽、繁华、魅力所陶醉、所吸引,而乐此往返:)“二道桥他是小的乌鲁木齐,你在这看到的不一定是乌鲁木齐人,你在这看到的整个新疆。”

透着一种追求的苍桑与痴迷:为了十年前二道桥你迷人的一笑,十年后我徘徊在这无人的街道。如果不是天上的月牙儿象你的眉毛,我决不会在寂静的夜里听到我心跳。若是每一个多情的男人都为爱放弃,放弃曾经拥有的一切远涉千万里。也许你会轻轻的问我究竟多爱你,也许十年的时光流失能表明我心意。如今这条繁华的街道越来越美丽,人来人往的巴扎儿上却看不见你身影。我从寂静冷清的夜里等到了黎明,不知第一缕晨曦能否点亮我的爱情,我的爱情。

下载《幸福之路》读后感(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幸福之路》读后感(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作文幸福之路

    我的幸福成长之路 时光流逝,人在成长.那些岁月里留下的深深浅浅痕迹总会让人思绪万千.这些幸福成长的回忆还带着你们的味道,谢谢这一路有你们. 记忆总是由点点滴滴构成的,这......

    《幸福之路》读书笔记(★)

    《幸福之路》读后感 这几天细看罗素《幸福之路》,其中的哲理让人收益匪浅。他是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也是经验主义的实践论者,反对理性主义的先验论思想,强调人的社会价值。 《......

    读《幸福之路》有感

    《幸福之路》是罗素通俗作品中的一本名著, 他是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也是经验主义的实践论者,反对理性主义的先验论思想,强调人的社会价值。虽然这是一本大半个世纪以前的书,但......

    阅读--通往幸福之路

    阅读之路,幸福之路 —加强课内阅读的一点浅见 摘要: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对于一个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正处在形成时期的初......

    《平凡教师的幸福之路》读后感[5篇范例]

    《平凡教师的幸福之路》读后感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

    复兴之路读后感

    复兴之路读后感 历经风雨沧桑,历经时事变故;有过盛唐的自豪,也有过清末的伤感;体会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也体会到圆明园被烧的耻辱……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饱经风雨沧桑的中华......

    《复兴之路》读后感

    相关搜索:复兴之路复兴之路》读后感《中国.腾飞的巨龙》一文中,写了中国曲折而漫长的历史.虽然中国已经到处是战争,可正如清代一位大臣所说,外国人的放肆,会更快的叫醒中国,一但中......

    《复兴之路》读后感

    百年中国,沧桑岁月--读《复兴之路》有感三明八中罗思颖 /书香八闽 /七年级(12)班历经风雨沧桑,历经时事变故;有过盛唐的自豪,也有过清末的伤感;体会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也体会到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