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做好翻译
如何学好做好汉译英
从中国人进行翻译的定位上看,无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根本问题都在译者的英语水平或者造诣上。在英译汉方面,关键在于准确理解原文,在于译文中如何摆脱原文的拘束,避免洋腔洋调。这时候是使用汉语重写,所以对汉语的要求大一些。而在汉译英方面,关键在于如何综合运用所学的英文知识,将我们原本理解得相当明白的汉语文字,以准确的英语通顺地表达出来。这时候汉语对于我们是阅读的工具,应当说大部分人还是够用的,因而汉译英的时候难在英语的表达上。
以下希望就五个方面的问题谈谈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1.关键仍在英语能力
如果说英译汉要与中国接轨才能既信且雅,那么汉译英就应当与世界接轨,即英语文字要尽量自然、流畅一些。固然我们作为外国人不可能做到像英语作为母语的人那么自如,但这不是大量存在的死译乱译的理由。这一点至关重要。翻译是一种综合能力的测试,翻译中的种种现象与难点体现在一字一句的具体之中,但归根结底都会反映出这一点来:英语基础,或曰基本的英语水平,是做好翻译的根本。从学生的作业和考生的试卷中可以看出,汉译英最能暴露学生的表达缺陷。汉译英考试题材广泛,对英语基本功的应用比较全面。“译”是交际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学习汉译英,有利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在此基础上掌握基本的翻译技巧和英语运用能力,顺利通过社会上的、今后将面临的求职、资格、职称评定、研究生入学等各种测试和考试,并能胜任就业之后的多种业务翻译需求。如果说作文题目的制定可能会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而容易雷同和上靠的话,那么汉译英练习和考试中具体的句子却不容易事先准备,实际翻译中,问题往往不会分门别类地出现,而是各种情况都有,学生不容易事先背写框架式的套语而致使评分难分轩桎。做好汉译英关键在翻译之外,具体技巧只有在充分熟悉汉英两种语言基础上,并且积极主动地应用于学习和工作之中才能逐渐掌握,不可能指望通过两三个月的突击,围绕某些“秘诀”而真正掌握汉译英这个工具。
2.遵循常用方法多做练习
翻译是按照原文的句型、精神、意义、情绪再现原稿整体效果的艺术性再创作。实际上它比写作还要费时费神费力。因为写作中作家占有主动,可以自由发挥,而在翻译中则受原文局限,不能避此就彼,随意发挥。提高翻译技巧不能仅靠阅读翻译理论和技巧的书籍。正如茅盾先生所说,如对两端语文功底不够,那些条条你用不上;但若功底深厚,那些条条便成了不足取的桎框。
各种翻译技巧只是工具,用好用不好要看你掌握得熟练不熟练。从学生的翻译作业中,从笔者校译过的一些出版物中,经常注意到英译汉时洋腔洋调,“翻译体”表现严重,而在汉译英时又是浓郁的汉语化英语。许多情况下,单独看英语译文都看不出什么来,但是一经对照便会发现,译文在遣词造句上明显地是在按照中文的思路、使用英文单词进行字面上的简单堆砌,并未真正地把原文所指翻译出来,客户的宣传效果大打折扣。
英语和汉语在不同程度上都属于分析性的语言,不仅在理论探讨,在翻译实践中也有必要做一点涉及结构、词序、语境、词汇等等方面的分析;同时从学习翻译技巧这一角度来讲,要结合对英语的掌握来应用,不宜深钻死抠。联系上面所说,还是要强调扎扎实实地学习英语,有时候由深厚的语言积累而自然获得的“语感”更为重要,比如注重汉英两种语言在词类的分工使用上、对时间顺序、结构关系的不同侧重上等等。毕竟都是成年人学外语,讲求一些技巧可以事半功倍。但是技巧是在透彻理解汉英异同之后的归纳和抽象,学习中假如未能仔细揣摩教科书中的道理,假如做练习时抢着看参考答案,那么到头来这些技巧还是外在的。
总之,仅仅了解翻译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技巧并无多大的实际意义,译者像任何其他专业的从业人员一样,要经过不懈的训练,熟能生巧。从历次笔试来看,大多数人在学以致用方面还有些欠缺,就是常说的综合运用能力差。翻译是门技巧性极强的艺术,只能通过大量实践才能逐渐提高。可是盲目的实践难免劳而少功,所以应有理论指导;另一方面,离开实际的理论又是空洞无益的;因此两者必须紧密结合,互相促进。
3.目标读者与服务意识
汉译英的读者对象是国外广泛的各阶层人士,为了适应国外一般读者的揍受能力,翻译在工作中目标读者,力求给他们提供内容充实、通俗、易懂、并为他们乐于接受的译文。笔者认为你在做汉译英的时候不妨可以这么假设:将目标读者降低一个年级程度来对待。这里希望强调一个观点:翻译固然是门学问、是个特讲水平的行当,但在市场经济中,它首先是一种服务。在面向客户和读者的界面上,翻译需要同时伺候好两个客人:一是原文的作者,二是译文的读者。不管你学问有多深或者多浅,翻译时要尽量做到眼里有作者、心中有读者。看原文时仔细点;译文的遣词行文,尽量适应目标读者。最好能够抱着“提供一流服务”的态度对待每一句原文、每一句译文。在修改学生翻译练习、校译企业宣展材料过程中发现,如能做到上述一点,纵使忘记了一大半儿有关翻译标准的论述,译文中许许多多的表达问题都可望消灭在付印之前。
4.本文目标读者的常见问题
本文的目标读者,应当已经学过大部分经贸类基础课程,部分读者已为公司翻译过各类文章甚至合同。但是翻译资格考试涉及的具体专业内容可能会比较广泛。
部分读者的英语造诣可能有待提高,许多人反映在翻译时,对英语句子或段落大意基本了解,看后能领会其意思,却不能用确切得体的英语表达出来。有的人明白自己火候未到却罔知所从,而更多的人尚不能客观评估自己的译作。
在试卷和翻译作业中,许多情况下表现为英译汉时出现浓厚的“翻译体”,而在汉译英时又是严重的汉语化。引起翻译错误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主要原因是没能深入透彻地理解课文,对两种文化的差异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训练因而翻译能力差。正如前面所说,根本问题还是英语积累不够、表达能力差。
这么说太笼统;从操作层面上讲,依笔者讲授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的体会,学生在汉译英方面的主要问题包括:书写马虎:大小写、拼写等错误及定冠词滥用。对此笔者无法帮忙,只能提醒一下:细致、认真。词不达意:用词不当,对多义词和掌握不够。汉译英中发现大量错误的原因之一,是译者掌握的英语词汇量有限,体现在译文表达力不强、句型变化不够灵活,对多义词和常见词的相关性掌握较差。很多学生已经通过了国家四、六、八级英语考试,但实际翻译中的译文水平远远不能满足一般期刊文章的汉译英要求。望文生义:对号入座,也就是机械地进行词对词的“翻译”。例如说到“减肥饮料”,脱口而出的便是weight reducing beverage,其实diet drinks更达意。文化差异:体现在语言上,隐身于几乎每个句子中。专业特色不足:对此笔者爱莫能助,只能寄希望于“复合教育”和“素质教育”了。
5.如何做好汉译英
翻译不是边缘科学,但是涉及的学科超过了任何一门专业。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无所不包;天文地理,三教九流,风土人情,文化娱乐,吃穿住行,无所不涉;散文报道,传说掌故,诗词歌赋,应有尽有,真可谓地地道道的“杂”学。多种知识、多种体裁往往在同一资料中同时出现。虚心学习,多思勤问,多查各种资料,必要时还要到现场考察,对原文读懂弄通,表达时符合有关行话,具备用简明、流畅、准确的语言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的能
力。
在学完一本汉译英教科书之后,在参加二级考试,或者在工作中接到汉译英任务或定单后,着手翻译时还有一些注意事项,这些可以归入词汇、知识、表达三个方面,为了增强操作性,下面站在读者的角度举例说明。以下举例似乎有关经贸类的多一些,仅供参考。
5.1.不能全指望工具书
现有工具书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普遍的情况是英译汉多、大、全,而汉译英的工具书则数量少且收词重复率高,尤其是技术性的词语,英语译文很不到家。现在市面上能够见到的专业性汉英词典林林总总,但是具体到一种设备一个产品,确有许多客观问题并未解决。一是相互雷同甚至一字不差,行业特征不明显,即使是“金山词霸”也令人失望。二是真正反映中国特色事物的词汇少,例如中国人说了几十年的“大件”一直未见收录,再如“超生”一词,“超生游击队”的小品在中央电视台都演多少年了,可一本大型汉英词典只有这么两个解释:1.be reincarnated;2.spare sb's life;be merciful,而这两个词义在如今很少用到,或者说用得着的人不需要使用英语来表达。三是新词少,汉语媒体中的许多新的说法没有体现,绝大多数的汉英辞典和经济、贸易、其它商务方面的工具书都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而这些词汇往往是经济活动中最为活跃的成分。这既有社会、技术进展快、词典出版周期长这些客观因素,也有图省事、没有认真积累等原因。译者经常感觉到:出版物中汉译英方面的差错率一般要比英译汉的高得多。
查字典是个好习惯,但依赖字典翻不好译。即便手头的词典应有尽有,也不能唯它们的马首是瞻。具有决定性权威的是上下文。要透彻理解原文,了解两种文化差异,应当根据上下文、语境实际情况来译,而不能生搬硬套字典里的释义。
5.2.一词多译与表达多样化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在自己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一定的风格和传统。英汉两种语言不仅用词造句的语法结构不同,而且表达思想的方法不同,所用的形象也有不同。我们在翻译时必须以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的原则进行变通。该变不变则太“死”,读者难以得到清楚的概念和流畅的译文;不该变而大变,则失之太“活”,违背原作。由于英汉两种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在进行翻译时,有时不能拘泥于词语的字面意思,生搬硬套或单求英汉句型上的对等,需要做些变通。译文要忠实于原文,首先必须注意上述两种错误倾向:追随原文字面结构,是谓机械主义;置原文于不顾,只拣自个儿认识的只言片语翻译出来、堆积起来,是谓自由主义。两种情况都是走极端,都脱离了翻译的本意。
扩大知识面体现在具体之中,可以说要更多地注意一词多译(不是“一词多义”)现象。如果译者能对有关情况掌握得充分一些,翻译时就会自如一些,译文表达也可能活泼一些。例如同是会议,可以根据行业、级别、规模相应地译为conference、congress、forum、session、seminar、甚至receiving;同样一个“会见”,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是talking with, speaking at, 也可以是discussing with, speaking on,还可以是meeting with, at the ceremony of,甚至于可以是xxx with xxx或者xxx in(city, conference, country, etc.)。表达多样化与一词多译不是一回事。就是说即便词汇具备了,在句子层面上仍旧需要译者灵活处理。这里仅从“如何学习汉译英”的角度提出来,希望各位在学习以下各课时头脑中总是保持这根弦。可以根据具体的文字内容灵活选择句型、用词及其时态、语态、单复数等。翻译方法可以灵活掌握,根据不同情况从多种角度入手,选择不同的句型结构,采用直译、意译、直译意译相结合等。
5.3.尽可能多地掌握背景材料
掌握大量的背景资料对做好翻译至关重要,应当广泛、深入地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如果译者对待译文本中的相关内容都不理解,就很难准确地翻译出来让别人理解。翻译时应当尽可能多地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否则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对照汉语原文,英语译文本身无懈可击,可是对照事实,却发现文不对题。例如两张图片的说明文字各是“直刺蓝天” 和“拔地而起”,到底是指什么,只有要来照片看过才知道:前者是一座建筑物的屋顶,上面安装了几副卫星天线,后者是一座高层建筑即将封顶,“刺蓝天”比 “拔地起”要低得多。这样就可以相对地贴近真实的语用环境把前者译为Telecom facilities in the sun,后者译为Another sky-scrapper,或 A new high-rise against the blue sky,也就是说,“直刺蓝天”其实是“晒太阳”,而“拔地起”反倒可以“刺蓝天”啦。
第二篇:如何做好法律类专业翻译
如何做好法律类专业翻译
法律文件翻译是专业翻译领域中的重要部分,它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关系,比如买车、买保险、打官司、签订商务合同等等。
对于译者而言,要特别注意做好法律类的专业翻译。对此,365翻译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熟练掌握源语言和目标语言,这是做好一切翻译工作的基础。第二、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翻译速度和译文的质量。第三、严谨的工作态度。任何一项翻译工作都需要严谨的工作态度,专业翻译更是如此。
由于法律类的翻译要求严格,译者还需要注意:
第一,每个国家的法律不同,因此不能把法律术语直接翻译为另一种语言。第二,法律领域有很多分支,比如刑法、商法等等,他们都有各自的术语。第三,译本本身作为法律文件,既可用在法庭内,又可用在法庭之外,翻译时要特别谨慎。
法律翻译作为专业翻译中一个普遍的类型,难度并不很大。如果译者经常翻译合同、证词、各类证书等,大家会发现它们的格式基本上相差不多,也许刚开始翻译时有点难度,但是熟练了之后会觉得比较容易。
总之,法律类专业翻译虽然比枯燥,但是总体来讲还是很有意思的。
第三篇:如何做好论文翻译
如何做好论文翻译
翻译是用自然贴切的对等语言再现原文,这说明首先要保证完整转达意义,其次还要保持原作的风格。365翻译认为做好论文翻译除了要达到专业、严谨,还需要丰富的经验。熟悉论文的表达方式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各位可以参考一下翻译水平比较高的论文,体会一下字里行间是如何表达的。如果一篇论文翻译好后看起来像篇小说,那么这次翻译就太失败了。开始翻译之前要看懂论文
就像我们背诵课文之前需要读懂一样,论文翻译之前也要明白它在讲什么、主旨是什么。翻译虽然不比数学的精确,但读过不同水平的译文,人们也是很容易感受出好坏的。在落笔之前,如果没有仔细体会原文,那么译文就可能失去原作的特点和光泽。适应原论文的风格
论文翻译必须要与原文的文体风格相一致,遣词造句要符合论文的需要。准确翻译
对于论文的翻译一定要做到精准,这样才可以使读者在读过译文后的收获与原作一致。审校环节必不可少
可能大家都有这种体会,检查自己的文章很难发现细节和用词上的错误,这是因为我们太熟悉自己的构思了。建议大家请同事或者老师来检查自己的论文翻译,这样会使错误率大大降低。
以上就是365翻译对做好论文翻译的体会了,希望可以增进各位朋友对此的了解。
第四篇:党校教员要做好“理论翻译”
党校教员要做好“理论翻译”
徐 晨 光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无穷无尽的力量。理论只有“翻译”到位,才能传播到位,才能武装党员干部,才能教育群众、掌握群众。党校是传播党的理论的主阵地,当好“理论翻译”无疑是党校教员的天职。党校教员要从改进教风和学风入手,切实提高“翻译”水平。
神圣使命:党的理论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掌握群众”,就必须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校教员要切实履行好“理论翻译”这一神圣使命,使党的理论大众化。一是彰显“信得过”的品质。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说服人的理论才能“信得过”。党校教员要抓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精通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熟悉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翻译”使人们不仅可以获得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世界观,而且可以获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不仅可以获得做事之法,而且可以获得做人之道。这样才能让人感到“信得过”。二是发扬“听得懂”的风格。《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虽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却言简意赅、提纲挈领,119篇文章最短的寥寥十几个字,最长的也才7000余字,人们看得懂、听得懂,表现了邓小平同志阐述重大理论问题的独特文风。党校教员要多学习和发扬这样的风格,力求生动新鲜、朴实无华,力戒言之无物、装腔作势、无的放矢,坚持以鲜活的典型阐述理论,使受众听得懂、听得进,不断增强党的理论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增强“记得住”的效果。党校教员传播理论,要让受众听得轻松,深入人心,而不能让受众感到厌烦,感到疲倦。要变居高临下的灌输 1 为平等的互动交流,变我教你学为教学相长,变枯躁为生动,让受众听了以后记得住、忘不掉,或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或释疑解惑、受益终生。
看家本领:严肃理论生动化
因为理论是对社会实践和人类认识的高度抽象,所以理论话题一般都显得比较严肃。严肃理论碰上板起面孔的传播者,再遭遇枯燥呆板的说教,效果可想而知。所以,严肃理论生动化是当好“理论翻译”的看家本领。一要贴近实际。目前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期和体制转型期,社会矛盾多,党员干部群众忧虑、困惑的实际难题多,需要理论工作者释疑解惑。党的理论本身就来源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特别是30年来我国改革与建设的实践经验的总结。传播党的理论必须联系和研究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联系和研究国情以及省情、市情和县情,注意重点、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并结合社会上的倾向性问题和干部群众中的种种模糊认识,在教学中适时做好释疑解惑的引导工作,维护党的理论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二要贴近民生。党的理论来自人民、代表民心、反映民意,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亲民性、感召力和震撼力。要自觉地将党的理论同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结合起来,说“大众语”,讲“家常话”,话“百姓事”,解“民生惑”。脱离“三最”问题的“两张皮”式的理论讲解,难免空洞无物,再科学的理论也会“曲高和寡”。三要贴近群众。只有善于运用群众语言,讲出的话联系实际、有的放矢,群众才愿意听、听得懂。群众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直接关系理论讲解的效果,那种脱离群众理解和认知实际的宣教,是毫无实际效果的。美国规定“政府向公民发布的宣传材料或文件,必须具有最大的可读性,阅读指数不能超过6级(相当于我国的初中毕业水准),因为当一部分选民看不懂政府的材料时,想想政府会面临着什么样的结 2 果?”
主要窍门:复杂理论简单化
马克思认为人类认识是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辩证法,即分两步走,“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一般而言,理论大多是抽象意义上的宏大叙事,与具体问题或具体现象存在较大的距离。党校教员要做好“理论翻译”,就必须实现理论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化,使复杂理论简单化、具体化。一要坚持以事例诠释理论。事例源于生活,是现实的浓缩。用现实中的事例传播党的理论,以事说理,以理论事,能够拉近理论与受众的距离,调动受众的生活经验和思考兴趣,使复杂的理论变成社会生活的自然逻辑,使受众在生动有趣中感受简单化的复杂理论。比如,在科学发展观巡回宣讲中,我们从身边的江河遭受污染,谈到北京的“沙尘暴”,从招商引资拒绝污染企业,讲到省委提出的“四条底线”,用“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解释生态文明,阐述“发展才是硬道理”等,将理论的种子悄然播到了受众心里。二要坚持以实践诠释理论。无论是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都是实践经验的结晶,都能通过实践史实加以说明。用史实去诠释理论,能够明确理论原始文本的特定含义,准确把握理论的演进脉络,使理论变得丰满而真实,变得简单明了。我们在讲科学发展观时,就把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理论置于世界发展史和中国发展史的大视野中,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渊源进行阐发,对科学发展观和其他各种发展观进行比较研究,对“中国道路”和“苏联模式”、“华盛顿共识”以及“拉美陷阱”进行透视,以史实的雄辩揭示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厚重感和崇高使命感。三要坚持以典型诠释理论。长期以来,我们党树立了一大批先进典型。这些先进典型可亲可敬、可比可学,具有很强的感染力,3 是理论翻译可以借助的宝贵资源。比如,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在宣讲时组织党员群众观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先进事迹报告会录像,用英模人物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先进事迹,激励受众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认同、感情认同、实践认同,有效提高了科学发展观的宣讲效果。
基本工夫:传播语言艺术化
传播语言是教员与受众的桥梁,是“理论掌握群众”的纽带。党校教员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讲解好,就要坚持思想之美、语言之美、形式之美的统一,使用艺术化的语言,借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强理论的吸引力、渗透力和影响力。一是勤学善思。作为“理论翻译”,只有学得快,才能跟得紧;只有思得多,才能悟得深;只有悟得深,才能讲得透。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我们的学习就要跟进一步。“理论翻译”好比厨师,要备齐主菜、主料、主食、佐料,精心调制出各种口味、各种风味、各种特色,既要学会做“快餐”,又要擅长做“盛宴”。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吃透精髓,把握要义,摸清实情,贴近群众,敢说而不胡说,适合而不迎合,动情而不煽情。这样传播起来,才能有根有据,有血有肉,左右逢源,信手拈来,雅俗共赏。二是注重特色。小平同志的语言就有这个特点。例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等,这些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著名论断,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生动活泼,言约意丰,颇具点睛之妙。三是善用比喻。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文中,就把富有哲理性的论辩与漫画式的描绘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我们谁也不曾见过路易•波拿巴,然而通过马克思的描写,一个“衣冠楚楚的骗子”的形象顿时跃然纸上。马克思还在《共产党宣言》中把共产主义比喻成“徘徊在 4 欧洲上空的幽灵”,更是独具匠心,比长篇大论更有说服力。四是创新手段。要主动适应发展需要和受众需求,针对不同班次、不同受训群体,坚持分类别、分层次的原则,既继承讲授式教学的优点,又大胆采用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等现代教学方法,做到有序互动、真心交流,达到与受众零距离、无缝隙的传播效果,不断提高“翻译”水平。
来源:学习时报2009-6-1 中共中央党校网转载
http:// 5
第五篇:86-关于做好2011翻译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工作
关于做好2011翻译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工作
有关问题的通知
鲁外办[2011]57号
各市外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直各部门,各大企业:
为了做好2011全省翻译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2011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鲁人社„2011‟63号)的文件要求,结合我省翻译系列评审工作的实际,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申报、呈报的程序
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继续实行个人申报、民主评议推荐、单位审查、主管部门审核的办法,按有关规定要求进行。
(一)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公布申报评议方案。
(二)单位要成立7人以上在相应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对申报人的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学术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和业绩等进行评价,提出推荐名单。
(三)单位根据专家委员会提出的推荐名单,综合考虑申报人的品德、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等情况,确定推荐人选。
(四)单位对申报材料进行认真核实,重点审查其申报材料、证书和证明等是否真实、齐全,内容格式等方面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五)公示申报人的申报材料及有关情况。将填好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职称情况一览表》(以下简称《一览表》)进行公示。经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并由申报人、审核人、单位负责人分别签字后推 荐上报。
(六)单位组织填写《“六公开”监督卡》。
(七)报经主管部门审查,符合申报条件的材料,主管部门签署意见,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印鉴后,及时送呈报部门。
(八)申报材料经呈报部门审核同意并签署呈报意见后,按规定时限报高级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省外办人事处)。
二、应呈报的有关材料和要求
(一)申报人须提供的评审材料类别、数量
1.《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1份(A4纸型,原件)。
2.《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简表》一式3份(A4纸型,原件)。
3.《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职称情况一览表》一式20份(A3纸型打印,其中原件3份,其余可为复印件)。
4.反映本人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业绩的业务工作总结1份;代表性著作、论文、作品,成果及奖励证书等(原件)。其中:《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职称情况一览表》中“任现职以来取得的成果及受奖情况”(以下简称“成果及受奖”)栏填报数量不超过3件;“任现职以来发表、出版的论文、著作、作品等”(以下简称“论文、著作、作品”)栏填报数量不超过3件。
5.学历及学位证书(原件。如学历证书丢失,须提交毕业生登记表原件,或经单位人事部门审核,负责人签字,单位盖章的毕业生登记表复印件)。
6.现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单位公布聘任的文件或聘书(原件)。
7.符合免于职称外语考试的专业技术人员,须提供《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免于职称外语考试审核表》。
8.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原件),符合免考部分科目(模块)的人员,须上报免考部分科目(模块)审核表。
9.符合山东省海外留学回国等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免于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须上报免于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审核表及相关的证明材料。
10.《“六公开”监督卡》1份。
11.改系列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指同级别的),须呈报《改系列申报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表》一式4份,原《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或《专业技术职务呈报表》(原件,或经单位人事部门审核,负责人签字,单位盖章的复印件)1份,并报送反映其工作变动后业务水平、业绩情况等证明材料。
(二)申报人所在单位、主管部门、呈报部门应履行的手续及要求
1.所在单位、主管部门、呈报部门要加强对申报推荐材料的审核把关。重点审核申报人员的工作业绩、从事专业工作的年限、学历、科研成果、论文、著作、职称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证书等内容是否真实准确。对审核情况填写明确意见,并按要求签名、盖章。其中,所在单位须在《山东省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及《评审简表》的单位意见栏填写:“本单位已对提供的申报材料逐一审核,真实准确,同意推荐。”负责人签名,单位盖章。由呈报部门按规定时间报送到指定地点。
2.符合《山东省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破格申报指导条件》破格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须由单位和有关主管部门出具破格推荐报 告1份,并由呈报部门核准签署意见,加盖印鉴。
3.需委托评审的,按分级管理的原则,由相应的人事主管部门出具委托函。
4.呈报部门填报《2011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上报材料情况统计表》(附件1)、《2011翻译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人员花名册》(附件2)各1份,并用EXCEL制表报数据盘。
5.申报材料须按要求装入统一印制的材料袋内,实际材料件数与材料目录必须相符并整理规范。
6.呈报的申报材料必须手续完备,内容齐全,一般应打印,字迹清晰,不得涂改、漏页、缺页。
三、填表说明
(一)申报表格中的项目不能漏填,无需填写或没有的填“无”,不能置空。
(二)申报材料中的“单位”、“呈报单位”一律使用法定全称。“所从事专业”须按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中规定的专业名称填写,如没有明确规定的,据实填写规范名称。
(三)“学历”应填报国家承认的学历。应填报与申报专业相关或相近的学历(后学历须满三年),其他学历仅作参考。获得国民教育学历的,分别填写为“研究生、大学、大专、中专、高中及以下”,1970—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前入学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学历填写“大学普通班”;党校学历填写“中央(省、市委)党校研究生、大学、大专”;1993—1997年入学并取得“山东省干部教育验印专用章”验印的学业证书,填写“省业余大学、大专”。
(四)“毕业时间”、“毕业院校及专业”填写:×年×月,×校×专业。
(五)“聘任时间及年限”中“聘任时间”填写第一次受聘现专业技术职务的时间,“年限”则填写聘任累计年限,年限计算到申报当年的年底。采取时间/年限的填法,例:1998年10月连续聘任至今,累计聘任5年,填1998.10/5,中间有间断,累计聘任3年,填1998.10/3。
(六)“任现职以来各考核结果”栏应按实际考核确定的等次填写。
(七)“成果及受奖”栏的填写:
1.要填写受聘现职以来的成果和奖项;
2.同一成果的不同奖项只填写最高奖项;
3.“时间”填写证书落款时间,×年×月;
4.“位次”填写:成果、受奖等系个人独立完成的填写“独立”;与他人合作完成的,采用申报人位次/合作人数的填法,如:申报人为第1位完成人,系3人合作完成的,填写:1/3,依此类推,为第2位的,填:2/3(申报表格中的“位次”栏均依此法填写)。
(八)“论文、著作、作品”栏的填写:
1.要填写受聘现职以来的论文、著作、作品;
2.要填写发表在省级以上具有全国统一刊号(CN、ISSN)的报刊上的论文、作品,公开出版的具有统一书号(ISBN)的著作;
3.“时间”填写报刊或著作的出版时间:×年×月;
4.“题目”的填写,先注明“论文”、“著作”,然后写作品名称;
5.“报刊或出版社”填写报刊或出版社的法定全称。
(九)“成果及受奖”和“论文、著作、作品”栏,要有选择性地提供任现职以来最能反映其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的代表作。要按代表水平由高到低依次递减的顺序填写,并在报刊封面上依此顺序编号排列。一项内容不得在以上两栏中重复填写。上述材料的截止时间为呈报的截止时间,超期的不予认可,不予受理。
(十)在《山东省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中“任现职后主要专业技术工作业绩登记(或个人总结)”栏的最后填写如下承诺语:“本人承诺:所提供的个人信息和证明材料真实准确,对因提供有关信息、证件不实或违反有关规定造成的后果,责任自负。”
四、关于对评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测试问题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要求,为进一步完善评审制度,提高评审质量,由评委会的办事机构组织对所有申报参加评审的人员根据所申报的专业语种进行集中闭卷考试。专业测试的目的是为全面了解申报人员专业基础和知识水平。测试成绩提交评委会,作为评审依据之一。测试的具体要求和时间另行通知。
五、报送材料的要求、时间和地点
所有申报评审材料必须于2011年10月15日前报送省外办人事处,逾期不再受理。
六、关于翻译系列任职资格的评审及培训工作
根据规定,全国已实施相应级别专业技术资格统一考试的系列(专业)不再进行相应系列(专业)和级别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工作。翻译专业实行资格(水平)考试的语种,将按国家人事部国人厅发„2005‟10文件、„2006‟14号文件和„2007‟12号文件精神,以考代评。山东 省外事翻译中心负责指导培训和证书登记工作。经国家外文局翻译专业资格考评中心、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和省外办授权,山东省外事翻译中心将具体负责考前培训、继续(业务)培训和证书登记工作。
山东省外事翻译中心地址:
济南市省府前街1号省政府综合办公楼4层421室
联系电话:0531-8611 8918、8612 7742
联 系 人:王敬群
网址:www.xiexiebang.com
省外办人事处地址:
济南市省府前街1号省政府综合办公楼2层212室
联系电话:0531-8606 1791
联 系 人:张金岭
附件:申报高级专业任职资格上报材料统计表
二〇一一年八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