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记忆中的那个年代
派出所制定出台便民利民措施
一、开通群众办理户籍业务“绿色通道”。该所针对辖区残疾人、高龄老人、五保户等弱势群体无法正常办理户籍等业务的实际情况,推行上门办理户籍业务制度。并向社会公布派出所办理业务的邮箱和互联网联系方式,外出务工人员可通过邮箱或QQ发回相片,由派出所民警代为办理,及时迅捷的为群众办理户籍业务。
二、推行“限时限次”服务制度,户籍室取消中午休息和双休日,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优质服务。严格落实“首接首问首办负责制”,积极推行“限时限次”服务,明确对相关事项的办理时限。对群众所办理事项手续齐全的,必须给予当场办理,做到一次办结;手续不全的,向群众解释清楚并发给“办理须知”和补充材料清单,让群众在两趟之内办成,切实解决办事群众“多跑、误跑”的问题。
三、推行“一站式”服务和送证上门制度,提高为民办事效率。以派出所户籍室为办公平台,对来所办证的群众尽可能的做到“进一个门,办所有事”。派出所还依托农村警务室这一平台,把送证上门列为农村警务室的一项日常工作,由社区民警将本辖区村民办理好的二代证等相关证件,统一带到农村警务室进行发放,为村民提供方便。
四、向群众印发“亲民手册”,将岗位职责、办理时效、所需材料和办理程序告知群众,同时向群众发放印有户籍民警联系电话的警民联系卡,方便群众咨询户籍业务,力争让群众少跑路、不跑冤枉路。
五、在户籍室设立“警民联系簿”。对来所办事群众因客观原因未能办理的,群众在“警民联系簿”上留下姓名、办事内容和联系方式,待客观原因排除后,民警将主动联系预约群众来所办理或上门服务,杜绝过去因一句“网络不通”而打发群众的方式方法,让群众干等,容易引起群众误解--为到公安机关办事难等看法。
六、推行法律咨询服务制度。在派出所值班室设立一个法律咨询台法律咨询窗口,免费为群众提供法律帮助和服务。
七、推行法制进万家制度。从提高群众法律意识、警民共建和谐辖区工作思路出发,积极组织民警深入辖区学校、企业等人口密集区域,通过发放法制传单、悬挂法律宣传标语、设置展板等方式,积极向辖区群众宣讲了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告诉群众如何用正确的方法解决自身维权和各种纠纷问题,切实筑牢辖区群众遵纪守法思想防线,有效营造出“和谐辖区、警民共建”的良好氛围。
八、实施警情提示制度。开展警情提示进万家活动,将警情信息一方面通过户籍室、宣传栏告知群众,另一方面由社区民警向辖区群众直接通报,提高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维护辖区社会治安和谐稳定。
第二篇:我记忆中的那个葡萄架哟
我记忆中的那个葡萄架哟
我的童年,是在爷爷、奶奶身边度过的,而我对他们的怀念之情也是从那儿萌发出的„„
当时具体的事情我已记不清了,只记得那时五岁的我在每年夏天到来的时候,都会捧着一大篮葡萄与小伙伴们分着吃„„
在那儿,只有爷爷、奶奶种葡萄,而且种出的葡萄汁水多,口感甜蜜无比。听爸爸说,在他有记忆时,就已经有那葡萄架了。据说,它是奶奶以前买来,种着玩的,谁知这一种,便有了如此悠久的“历史”。
那时的我不知道葡萄为什么会长出来,只知道每年在我家附近的小池塘开出荷花时,那些颗颗饱满,粒粒晶莹的葡萄便陆陆续续地呈现在了我的眼前。当葡萄架上结着大小各异,颜色鲜艳的葡萄时,不免令人垂涎三尺,许多小伙伴们都到我家“偷”葡萄吃。当我发现时,很是生气。爷爷则对我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好东西是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况且那么多,我们也吃不掉啊!”在那时,爷爷便把一棵叫做“分享”的种子深深地埋在了我心灵的土壤里。
不过,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每天吃好晚饭后,我就爱坐在葡萄架下,望着星空璀璨的夜空,看那一望无际的银河、调皮可爱的星星遐想万千,听奶奶给我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在奶奶有节奏的摇扇动作和富有想象力的故事中慢慢进入了梦乡„„
现在,我虽然同爸爸妈妈生活在大都市里,各方面条件也好了许多,好吃的东西也瞧过、尝过,但是,我还是时常想念爷爷、奶奶亲手摘给我的那串美味的葡萄、想念那美妙,寂静的夜空、想念奶奶无微不至的关爱、想念小伙伴们亲昵玩耍的时光......
让随身而过的微风哟!捎去我那深切的思念,以慰籍我的思乡之情。
倪淑雯
第三篇:挥手告别那个年代诗歌
你太多的情感
我承受不起
一切负累
都成了过去
看那
天边的白云
蓝的彻底
过往的云朵
也有了笑意
任时光流逝
岁月苍茫
我和你依然在路上
友情
依然埋在心底
绽放
一缕馨香
给你送去最浓的光芒
像茶一样
滋润你阔淡时光
岁月
掩饰了你的渴望
像酒一样
醉了一地的思想
路漫漫
脚步蹒跚
那从前的幻想
夭折了翅膀
只希望
在人生的天堂
有我炽烈而又
充实的希望
第四篇:记忆中的那个元宵节
记忆中的那个元宵节
初三、十四班曲伸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主席的一句赞雪成为家乡的一个真实写照;如今到了年下,不得不翻寻那记忆中的元宵节。
记忆中的那个元宵节,有邻居的热情,有冰灯的照映,更有对故者的怀念。于是家乡东北的童年元宵节,便成为我人生中最珍贵的记忆。脑海中的镜头逐渐拉远,那年的正月十五缓缓地映在我的荧屏上,随之把我带回了那个热热闹闹的小城„„
那是小学五年级的那年元宵节,你瞧:冰雪掩饰着它,他们也爱凑个热闹,于是乎给大地添上了新装,家乡的人都懂得那是冰雪送给大地的礼物哩!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在我的脸上,我和弟弟开心地起床跑到妈妈的卧室对妈妈洋溢着笑容的脸,亲上一口,对妈妈说:“元宵节快乐”!上午,我迫不及待地吃完饭,便忙着帮妈妈做小灯笼,自然喽,那是元宵节的最好礼品!妈妈的手在不停地翻转,突然,一个不小心,针扎进了手指肚里,鲜血缓缓地渗出,于是,脱下了织针雪白的衣服,换成了红色的礼服。“哎呀”我高喊起来,便不让妈妈做了,可妈妈脸上却丝毫痛意也没有,依旧满面春光得对我说:“这点小伤算什么?”说罢,把血吮出来,又接着做。我看着妈妈慈祥的眼睛,心痛却又会心地笑了,不一会儿便做好了一个,我急着给隔壁刘奶奶送灯笼。敲开刘家门,迈进刘家门坎,见了刘奶奶便喊:“刘奶奶给您送灯笼喽!”“哎哟,小宝贝!”刘奶奶给了我一个拥抱,只见她满脸皱纹,笨拙而又粗糙的手急忙抓了一把糖塞进我的衣兜里,我便乐呵呵地又跑着去别人家送了!
晚上,我吵着妈妈带着我去看冰灯,用冰雕成的一个个小老虎,那叫一个漂亮!冰雪广场上虽然很冷,却怎么也埋没不了我内心的喜悦。冰做的长城,仿佛就是北京长城的弟弟,“哈哈谁说只有我和弟弟是双胞胎,人家长城也有孪生弟弟嘛!”,我开心地对妈妈说!累了,疯够了,我们便回家给已故的亲人送灯,我们拿着无盖的玻璃罐头瓶子,里面插一根小蜡烛,将其放在早已挖好的雪洞里,只听妈妈自言自语:“妈,您孙子已经长大了,我们给您送灯了,不用惦记我们了,安心地过节吧”!后来我就倒在妈妈的怀里睡着了。到了第二天早上孩子们聚在一起聊聊元宵节过得如何,聊完之后又盼望着过下一个元宵节„„
镜头拉近,坐在考场的我,昨天刚刚过完满十三岁的生日,我如今终于知道妈妈为什么自言自语了,记忆中的那个元宵节,带着我的童年早已远飞!
如今,来到了齐鲁大地,却怎么也感受不到元宵节的热闹了,我不禁问我自己,是今非昔比,还是因为那份情有独终?记忆中的那个元宵节,如同珍珠般璀璨,是多么美好„„
第五篇:《那个年代的我 》书评(读后感)
那些年,我们共同成长的年代
——《那个年代的我》书评
每个人都要成长。相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或许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有老师,有父母,有同学,他们常会帮助我们,让我们在成长的路上能少走些弯路。而以前的人们,他们的身边不会有那么多人的帮助,而且那时的人大多害羞,不会那么容易把自己的苦处或难言诉说出来,他们常常会因此而做一些错误的事情。当然,到最后或许他们会改正过去,但是这期间所走的冤枉路可就多了。但其实,那个年代的他们的成长路程,或许对于他们而言,那就是开心的。
而沈石溪的《那个年代的我》就是通过一个少年的成长历程中刻骨铭心的各类事件的追忆,来表达作者他自己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当然,沈石溪是“中国动物小说大王”,写这本关于少年成长类的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一开始还令我感到有几分怀疑。但当我读完这本书一开始的怀疑早已烟消云散,留下的只有感动。或许沈石溪所写的那些故事是不可能会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因为我们不可能会为了吃一个西瓜而去西瓜地里偷采,但是我们对于“西瓜”的渴望却是相同的;或许我们不可能会为了父母不带我们去看海,带我们去一个又小又不好玩的蛤蟆湖,而跟他们置气好多天,因为去看海对于我们而言是一件很简单的事,父母不可能会不同意,但是我们对于新奇事物的渴望,对于“大海”的渴望却也是相同的······所以沈石溪所叙述的那个年代的许多烦恼,许多纠葛,即使是现代的我们,也时常会被困扰其中。我们对于我们所接触不了的东西的渴望,总是会诱导我们做出一些良心上过不去或者是道理上过不去的事情。我们经常会因此而迷茫,难过,自责。但是要时刻记着,我们不是一个人,我们身边还有父母,朋友,亲人,他们总会帮助我们,即使帮不了,也可以将这份难过消除一点啊!所以这本小说里的许多感悟更是让我们处于成长期的同龄人之间引起了许多的共鸣。
而少年沈石溪在成长期间所遇到的那些情感的纠葛,更引人深思。特别是最后一个章节的部分,他为了吸引自己喜欢的老师的注意,而从学习成绩优良、老实本分、从不惹是生非变成了成绩倒数第一,经常打架斗殴,还在厕所里抽烟。这种极端的做法,无非是错误的。但错的到底是谁,是男孩吗?其实也不尽然吧······没有人是错的,他只是想让他的老师注意到自己,只是他选错了方法。对于我们90后而言,或许“脑残”是许多人对于我们的评价,但是为什么没有人去想想,90后之所以“脑残”,究竟是为什么。没有人生下来就是“脑残的”。而且说得难听点,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不是吗?90后的“脑残”行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的。但这个“后天”到底是谁造成的,谁也说不准。但是俗话说得好,“船到桥头自然直。”我相信,未来还需要我们去创造,所以,其实我们一点也不“脑残”,我们只是处于成长期,我们还需要成长。到了桥头,我们自然会成长。
沈石溪的那个年代早已过去,而我们的那个年代也已经来临。所以让我们带着前人的经验,好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