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的十七大理论对老干部工作的指导意义[范文]
一、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精辟阐述,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可以说,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报告的灵魂,也是贯穿报告全篇的一条主线。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1、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新概括。科学发展观是适应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解决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一根本问题应运而生的,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结晶和升华。它和任何理论体系一样,也是以我国近现代的整个发展为客观依据的,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的实践为其产生提供了现实基础。不掌握了解这一点,就不可能正确也不可能正确理解科学发展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
大家知道,近代中国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下,积贫积弱,民不聊生。新中国成立后,面对长期战乱的创伤和一穷二白的面貌,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同时,开启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程,并提出“以苏为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性课题。在新世纪新阶段,以总书记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吸取国外发展的经验教训,总结我国发展的实践经验,概括战胜“非典”疫情的重要启示,创立了科学发展观这一新的重大战略思想。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
2、科学发展观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来武装全党、
教育人民,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不断推进事业发展、胜利完成历史使命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早在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就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他明确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面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色性,“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关于人类社会的矛盾运动和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的观点,关于批判资本主义“异化”和畸形发展的观点,关于实现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观点等,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源头和理论依据。科学发展观是对我们党关于发展问题的理论创新,实现了发展思想史上的一次飞跃,形成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
3、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实践观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根源和目的,人们认识世界最终是为了改造世界;理论一旦被人民群众所掌握,并指导社会实践,就能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近年来,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逐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改革开放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以及党的建设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党中央坚持以人为本和“两手抓”,夺取了抗击“非典”疫情和经济发展的全面胜利;针对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采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保持了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针对社会发展中的不公正不和谐因素,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努力构建社会主义
二、学习十七大,真心真诚做好老干部工作
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首要政治任务,学习十七大精神重点在于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报告,特别
是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任务做出的重大部署以及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许多新突破。因此,不断加强学习,解放思想,提高自身素质,是全心全意做好新时期老干部服务工作的根本前提。1、学习十七大,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胡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进一步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总是的能力。做为一名老干部工作人员,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把学习作为一种品格、一种追求、一种责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加强工作中的理论指导;多读书、读好书,只有不断创新学习、善于学习,才能跟得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不断积累知识,给自己在能力各方面“充电”,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增加适应工作的能力,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切实做到学以致用、用有所成,在读书中积累履职的资本,才能不断取得新成就,实现新发展。
2、学习十七大,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通过学习,我感觉党的十七大报告既十分亲切,又感到责任重大。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这是党中央对离退休干部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这充分体现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高度重视离退休干部工作,同时也是对老干部工作提出的新地更高要求。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就是要求我们要把学习与本职工作相结合,就是要求我们根据新时期党对老干部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激发对老干部工作的新方法,进一步提高为老干部服务的自学性与主动性,努力开创老干部工作新局面。
3、学习十七大,树立真心真诚为老干部服务的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为一名老干部工作者,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的根本宗旨,要同老干部密切联系,建立牢固而
深厚的感情,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真正做到尊重老干部、关心老干部。对老干部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要热心及时地帮助解决,对老干部反映的心声要真诚地倾听,自觉地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把实现好、维护好老干部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老干部各项权益,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使老干部过一个健康、幸福、快乐的晚年。4、学习十七大,不断提升为老干部服务的水平。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为老干部工作的发展与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空间。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要求我们根据新时期党对老干部工作的新要求,对老干部工作的特点不断进行再认识,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创新理念,不断探索老干部工作新途径和新方法。进一步推动新时期老干部工作上新台阶。要做好老干部工作,提高老干部工作的水平,就一定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工作能力增强了,参谋助手的作用发挥好了,完成老干部工作的各项任务才会有好的基础。因此,从事老干部工作的同志要结合老干部工作实际,加强老干部政策和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并不断地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用饱满的政治热情,尊老的真实感情,扎扎实实、周到细致地为老干部服务,让各级领导放心,让广大老同志满意。
第二篇:党的十七大理论对老干部工作的指导意义
一、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精辟阐述,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可以说,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报告的灵魂,也是贯穿报告全篇的一条主线。科学发
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1、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新概括。科学发展观是适应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解决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一根本问题应运而生的,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结晶和升华。它和任何理论体系一样,也是以我国近现代的整个发展为客观依据的,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的实践为其产生提供了现实基础。不掌握了解这一点,就不可能正确也不可能正确理解科学发展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
大家知道,近代中国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下,积贫积弱,民不聊生。新中国成立后,面对长期战乱的创伤和一穷二白的面貌,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同时,开启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程,并提出“以苏为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性课题。在新世纪新阶段,以总书记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吸取国外发展的经验教训,总结我国发展的实践经验,概括战胜“非典”疫情的重要启示,创立了科学发展观这一新的重大战略思想。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
2、科学发展观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来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不断推进事业发展、胜利完成历史使命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早在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就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他明确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面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色性,“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关于人类社会的矛盾运动和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的观点,关于批判资本主义“异化”和畸形发展的观点,关于实现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观点等,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源头和理论依据。科学发展观是对我们党关于发展问题的理论创新,实现了发展思想史上的一次飞跃,形成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
3、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实践观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根源和目的,人们认识世界最终是为了改造世界;理论一旦被人民群众所掌握,并指导社会实践,就能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近年来,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逐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改革开放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以及党的建设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党中央坚持以人为本和“两手抓”,夺取了抗击“非典”疫情和经济发展的全面胜利;针对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采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保持了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针对社会发展中的不公正不和谐因素,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证明,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解决复杂的国际国内矛盾、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强大理论武器。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精辟阐述,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可以说,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报告的灵魂,也是贯穿报告全篇的一条主线。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确立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并写入党章,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胜
利推进的必然要求,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学习十七大,真心真诚做好老干部工作
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首要政治任务,学习十七大精神重点在于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报告,特别是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任务做出的重大部署以及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许多新突破。因此,不断加强学习,解放思想,提高自身素质,是全心全意做好新时期老干部服务工作的根本前提。
1、学习十七大,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胡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进一步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总是的能力。做为一名老干部工作人员,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把学习作为一种品格、一种追求、一种责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加强工作中的理论指导;多读书、读好书,只有不断创新学习、善于学习,才能跟得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不断积累知识,给自己在能力各方面“充电”,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增加适应工作的能力,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切实做到学以致用、用有所成,在读书中积累履职的资本,才能不断取得新成就,实现新发展。
2、学习十七大,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通过学习,我感觉党的十七大报告既十分亲切,又感到责任重大。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这是党中央对离退休干部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这充分体现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高度重视离退休干部工作,同时也是对老干部工作提出的新地更高要求。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就是要求我们要把学习与本职工作相结合,就是要求我们根据新时期党对老干部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激发对老干部工作的新方法,进一步提高为老干部服务的自学性与主动性,努力开创老干部工作新局面。
3、学习十七大,树立真心真诚为老干部服务的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为一名老干部工作者,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的根本宗旨,要同老干部密切联系,建立牢固而深厚的感情,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真正做到尊重老干部、关心老干部。对老干部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要热心及时地帮助解决,对老干部反映的心声要真诚地倾听,自觉地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把实现好、维护好老干部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老干部各项权益,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使老干部过一个健康、幸福、快乐的晚年。
4、学习十七大,不断提升为老干部服务的水平。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为老干部工作的发展与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空间。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要求我们根据新时期党对老干部工作的新要求,对老干部工作的特点不断进行再认识,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创新理念,不断探索老干部工作新途径和新方法。进一步推动新时期老干部工作上新台阶。要做好老干部工作,提高老干部工作的水平,就一定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工作能力增强了,参谋助手的作用发挥好了,完成老干部工作的各项任务才会有好的基础。因此,从事老干部工作的同志要结合老干部工作实际,加强老干部政策和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并不断地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用饱满的政治热情,尊老的真实感情,扎扎实实、周到细致地为老干部服务,让各级领导放心,让广大老同志满意。
第三篇: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土地利用规划指导意义
姓名: 袁嘉宁班级:10房地产经营管理1班学号: 10251601133
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土地利用规划指导意义
当今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这个定义鲜明地表达了两个基本观点:一是人类要发展,尤其穷人要发展;二是发展要有限度,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我国学者普遍认为可持续发展包括四个要点:①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既包括经济发展,也包括社会的发展和保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②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可持续发展要依赖于可再生资源,必须努力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维护地球的生命支柱体系,保护生物的多样性。③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生存和进步不可替代的东西。可持续发展就是要谋求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④控制人口增长与消除贫困,是与保护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是资源分配,既包括在不同世代之间的时间上的分配(代际公平),又包括了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群间的分配(区际公平)。而土地资源位居资源之首,是一切资源与环境要素的载体,其他资源都要通过土地资源来发挥作用。所以,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考虑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即土地利用规划问题。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在一定的规划区域内,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要,确定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用地布局的总体战略部署。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综合性、战略性、长期性、控制性、权威性和动态性等六个特征,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国家将土地资源在各部门间进行合理配置,使土地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完整的、系统的、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为充分、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提供科学依据,以发挥土地的最佳效益。其次,我国的人地矛盾越来越尖锐,而土地利用规划则能协调好人地关系,协调各部门用地矛盾,保证国家“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保护环境”的土地利用基本方针的贯彻落实。土地利用规划是“龙头”,它根据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及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区域内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的具体条件,寻求符合区域特点和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的土地利用优化体系。对土地利用具有宏观控制和指导作用,并能有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特别从环境和自然资源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和模式,它特别指出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长期承载能力对发展进程的重要性以及发展对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注重长远发展和发展的质量,强调人口、资源、经济和社会的综合协调。土地资源是自然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其它重要自然资源如森林、生物资源等的主要载体,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对这些关键自然资源存量的影响很大。在土地利用中,对其经济投入越大,自然恢复能力越小,土地利用规划就是在一定时点上对土地利用方式的预测,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原则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在满足经济发展、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规划期内土地资源转化的量和度应从资源和环境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求达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并对土地资源的消耗进行合理的补偿。土地利用规划是对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规划才能做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得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得到综合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做到土地利用的区际公平和代际公平,促进人类与其他生物物种的和谐发展,实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从以上可以知道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土地利用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同时,如果没有土地,一切发展也都无从谈起,没有土地利用规划,可持续发展也难以得到保证。
第四篇: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指导意义
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历史地位和局限性,以及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指导意义。
比较优势理论(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可以表述为:在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是相等。对于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彼此都节省了劳动,都得到了益处。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两利取重,两害取轻”。
一般而言,中国现阶段劳动力相对多,资本相对短缺,应该发展劳动力相对密集型的产业,或是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劳动力相对密集的区段。但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或者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劳动力相对密集的区段,可能成千上万,每个地方的资源不可能把符合这两个条件的所有产品都生产出来,这就必须做出选择。
具体的选择应该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一是选择当地有传统的产业。举几个例子:扬州有个杭集镇,是全国的牙刷之都,如果杭集镇牙刷厂不开工,全世界的牙刷都要配给。这个镇从清朝道光年间开始生产牙刷,有历史传统。南昌有一个文港镇,是全国的铁笔之都,国内生产的70%的铁笔都出自哪个地方,文港这个地方也是从宋朝开始生产笔了,所以也有历史传统。
二是当地有国有企业。上世纪50年代,国有企业在很多产业不具备比较优势,当时我国一穷二白。改革开放26年,我国平均每年经济增长速度9.4%,经济规模提高了10.3倍,现在,资本拥有量、技术拥有量和上世纪50年代已经改善非常多,许多原来不具备比较优势、需要政府保护补贴才能生存下来的企业,现在其实可以焕发活力了。以重庆为例,重庆原来是老工业基地,现在则是全世界的摩托车生产之都,全国摩托车每年生产一千多万辆,重庆要生产400多万辆。这是因为,过去的重工业基地,为此打下了许多装备业的基础,当地有国有企业形成的产业群聚,现在已经符合我国的比较优势。
三是当地要有独特的资源。宁夏的枸杞子,新疆的哈密的葡萄干,都是当地的独特资源。
四是当地已有产业可以向上下游延伸。比如说义乌,原是农区,基本上没有工业,但现在义乌有很多工业,如织袜业、文具业等,因为义乌有市场,从销售可以延伸到生产,生产的产品用于劳动力密集、技术相对比较传统型的产品,符合比较优势,又同市场经验相结合。
第五篇:剩余价值理论对我国市场经济的指导意义
【剩余价值理论对我国市场经济的指导意义】
(一)剩余价值是促进技术进步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有力手段
从剩余价值的自然属性和商品经济一般的角度,去把握和规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剩余价值这个范畴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发扬其有利于扩大再生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一面,以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本质,体现社会主义剩余价值的特殊性。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根本目的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剩余价值范畴就体现了这种“目的”和“手段”的辩证统一。对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的无止境性,使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由此产生出无限的内在动力、生机与活力以及竞争的压力。这就有力地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经济效益。所以,一方面政府要在政策上鼓励、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开发、技术革新;另一方面政府应着力提高社会范围内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基础研究方面的创新,加大研发费用的投入,创造出更多的市场需求。
(二)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
在剩余价值理论中,马克思充分揭示了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马克思明确指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改革开放前后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一再告诫我们,无论是农村改革还是城市改革,无论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是现代企业制度创新,其成功运行始终离不开劳动力商品的支撑。我们目前正在大力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其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便是劳动力市场。现代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践证明了人对经济发展的决定作用。其它研究表明:“与没有受过教育的劳动力相比,小学文化程度的劳动者能提高劳动生产率43%,中学文化程度的劳动者能提高劳动生产率108%,大学文化程度的劳动者则能提高劳动生产率300%”[6]。当前经济发展对高质量人力资源的需求比对物资资源的需求更为突出。从这一点出发,我国现阶段,一方面要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要坚决贯彻“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加大教育的投资力度,把提升国民的整体素质作为经济发展最深厚的基础,不断开发我国人力资源中的巨大潜力,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逐步消除妨碍人才流动的各种障碍,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
(三)利用剩余价值的作用,建立有效的分配制度,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由于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对提高劳动生产率至关重要,因此,在分配制度的设置上应充分体现出要素的贡献和要素所有者应得利益,有效地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劳动者不断加大对自身素质和培训的投入。在此基础上,健全竞争法规,完善市场体系,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良好的竞争环境,从而最大限度发挥竞争机制的内在功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完善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创造必要的动力。在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
综上所述,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生产理论,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条件下剩余价直生产的运动规律,而且也蕴含了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我们应鼓励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在为自己创造财富的同时,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剩余劳动,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我们学习与分析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市场经济改革与现代企业制度创新,必将起到应有的指导意义,从而进一步巩固与发展马克思经济理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