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泼、好动的孩子更需要关注的爱》(最终版)

时间:2019-05-14 23:22: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活泼、好动的孩子更需要关注的爱》(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活泼、好动的孩子更需要关注的爱》(最终版)》。

第一篇:《活泼、好动的孩子更需要关注的爱》(最终版)

活泼、好动的孩子更需要老师关注的爱2012、12、8

在幼儿园中,有的老师总喜欢安稳一点的孩子,因为这样的孩子听话好管教,让老师省心,也总能淘得不少老师们的喜爱。而对于那些过于“活泼、爱动”的幼儿,则往往因为其“调皮、惹事”,久而久之,则可能得到“另眼相待”的“特殊待遇”。

但我觉得,对待那些过于“活泼、爱动”的幼儿,需要老师行使有别于一般幼儿的教育和教导方法,找准切入点,通过意识引导而使其行为上产生循序渐进的转化,逐步改变其过于“活泼、爱动”的习惯,使其容入班级整体活动之中去。我带的小朋友中就有这么一位,他不仅活泼爱动,而且常常给老师制造些小的“恶作剧”。比如,在大家一起游戏时,他往往趁老师不注意就会掉头大窜,让老师追来追去,累得老师气喘吁吁;教育活动中有时他会钻到桌子底下与你玩“捉迷藏”;可能由于他的过分爱动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在班级里已经小有名气。他的妈妈曾这样给我说过:“我的儿子很固执,老师不严厉一点,他是不会听你的。”

如何教育这样一位“自由人”呢?我的切入点是——找优点,并使其发扬光大。根据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很聪明,反应能力强。有时老师在门外回教室时,外面的老师会轻轻敲门或向里招招手,示意小朋友过来开门,大多的孩子猜不透老师的心思,可班上那位所谓的“自由人”几次急匆匆地跑过来,给老师打开门,这时我便过去亲他一口,并伸出大拇指以示鼓励,让他感受到跑过去做了一件正确的事,老师就会喜欢我!

我还发现他喜欢交朋友,人缘好。一天早上他妈妈带来了早餐,但他迟迟不吃,他说他要等到他的好朋友来了一起吃!还有一次,班上的鲁雨婷小朋友因家里有事几天未来园。他就问:“老师,鲁雨婷哪里去了?怎么还没有来读书啊?”当时我看出了他此时的心情,他确实是真的想念鲁雨婷小朋友了,这也是他关心小伙伴的一种真言真行。一次次的观察,一次次的发现,让我对这位幼儿有了新的了解,一次次地鼓励给了他自信,使其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使他产生了更多的积极行为,并为其带来了更多的成功体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的进步可不小,他再也不一人跑出去让老师追来追去;现在他再也不是以前妈妈眼里的那个“自由人”了。

记得一位专家曾这样讲过:“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独特价值,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自信心,使美好的教育得与独特发展。”

换一种目光看孩子,换一种方式给孩子沟通,多给调皮孩子点爱,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信你也试试看!

第二篇:顽皮的孩子更需要爱

顽皮的孩子更需要爱

-----《无分数教育三部曲》读书心得

翻开阿莫纳什维利的《无分数教育三部曲》,如同聆听一篇篇课堂教学的乐章,回环复沓,环绕于心。阿莫纳什维利是苏联著名教育家,其著作《无分数教育三部曲》,由《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么样?》和《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三本书组成。在这三本书中,阿莫纳什维利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他的一个实验班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借助教师的自述和对教育问题的思考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他的教育主张。特别是他对顽皮孩子特征的透彻分析与所主张的教育理念,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虽然顽皮是孩子的天性,可我们班的郑一,以前却是一个顽皮的让人头疼的孩子。不仅上课不认真听讲,小动作多,而且总管不住自己的言行,有时会突然冒出一句话,引得全班哄堂大笑,严重地扰乱到了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对于这孩子,虽然经过了多次批评教育,还是没有多大的改变。在经过一次次的教育失败后,我渐渐对他失去了信心,觉得他已经是无可救药了。但是,在我阅读了“课间休息的教育学和儿童的顽皮表现”这一节后,心灵深处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书中写道“顽皮的儿童是具有幽默感的孩子,他们情绪激昂、笑声不绝,而且也把这种情绪和笑声感染给同样富有幽默感的旁人…… 顽皮的儿童是积极的幻想家,他们总是竭力设法独立地去认识和改造现实生活中的某种事物…… 顽皮的儿童可能会受处分,但他们需要鼓励。顽皮的儿童是教师关注和教育学研究的对象。顽皮是儿童的可贵的品质,需要的仅仅是加以引导,我们要记住:儿童纪律的主要之点在于不是去压制顽皮,而是去改造它,不能要求儿童去做我们用自己的教育学不能开导他们的事。”从中我不仅了解到了很多有关顽皮儿童的知识,而且让我对顽皮的孩子有了全新的认识,明白了他们并不是可恶和讨厌,相反他们是值得我们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关注的一群。

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不只是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还应培养学生如何做人。那么,对于郑一这样顽皮的孩子,究竟该怎么教育他们呢?

一、改变教育方式

当他们在课堂上出现调皮捣蛋的事时,教师不能一味的怒斥,因为这样会在无意中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和感情,这样学生与教师的人际关系必然僵化,那么无论教师是怎样的良苦用心,学生也不会接受,并且会从内心深处对教师产生很大的抵触感。所以教师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过去的教育方式,改“暴风骤雨式的批评”为“和风细雨式的说教”,与他们倾心交谈,用爱心感化他们、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理解和宽容

我们要理解学生,理解在他们年龄特点下的言行举止与行为表现。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不是对学生错误的妥协和放任自流,而是在教育学生的具体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的另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和方法,当学生出现过失行为时,老师不能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应该给学生以尊重、理解、宽容,给学生自我反省、自我修正、自我进步的时间、空间。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严中有宽,“严”和“宽”不是绝对对立,而是有机的统一。严不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而是在学生犯了错误后,能在老师的宽容下,同学们的理解中,使他自觉地改正错误。

三、赏识与激励

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应多注意这些顽皮的学生,多观察他们,多发现他们身上的一些闪光点,并及时的在全班同学面前给予表扬和激励,让他们对自己建立起自信心,让他们觉得“我能行”。

这个方法真的很有效,因为我发现越是顽皮的学生越需要老师的表扬。就说我们班的郑一,有一天上课我提了一个较难的问题,当时有很多同学都没有举手,可我竟然发现郑一举起了手。我心里想:他会这个题?于是,我就抱着试一试心态让他回答。没料到他站起来,回答的不仅完全正确,而且思路非常清晰。对于郑一的表现,我由衷的赞扬:你真棒!同学们也给于他热烈的掌声。就从这一天开始,我发现郑一每节课都能积极举手发言,而且成绩也在一天天的进步,前几天的单元测试竟然考了近九十分,这可是这几年破天荒的一次啊。我及时对他的进步给于了表扬与肯定,并且说,如果作业上的错题你能够及时改正你就更棒了。现在的郑一跟以前相比简直判若两人,不仅上课认真听讲、成绩进步,而且作业也能认真完成、及时改错。

瞧,赏识与激励多有效啊,有句话说的好“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孩子们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他们的天性就是好动,爱说,什么都会感到好奇,即使再顽皮的孩子,也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因此,作为教师首先应去掉“有色眼镜”,热诚地去发现他们在为人处世、学习生活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优点和进步,看到优点就表扬,发现长处就扶持,有了进步就鼓励。孩子们在诚挚而又恰如其分的表扬、扶持和鼓励中会逐渐消

除自卑,增强自信,在荣誉感与成功体验中发现自我价值,激发奋进的动力。

四、做好家校联系工作

“家校联系”是一座搭起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桥梁,是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联系的纽带,是提升教师威信,构筑教师人格魅力的主要途径。孩子之所以调皮捣蛋,有一部分原因出在家庭上。所以及时了解这些孩子的成长环境和生活环境很有必要,也要把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及时的传递到家长的手里,有了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往往会事半功倍。

总之,对于顽皮的学生应给予多一点宽容和理解,多一点沟通,多一点赏识和激励,多一点爱。有时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都能赢得调皮学生的信赖,会使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使他们能充分享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第三篇:好动的孩子如何教育

好动的孩子如何教育

我们经常都能听到一些家长抱怨说,男孩子太淘气,很难管。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很多孩子在这样的定义下似乎变得越来越淘气,否则他们就辜负了家长的“心意”。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好动的孩子如何教育,希望有所帮助!

认识好动的原因

大多数孩子都表现出非常多的探索欲望,他们借此来了解这个世界,了解他们尚未熟知的世界——甚至是熟知的事物也会不断的去探索。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行为受到阻止,内在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则会通过不恰当的情绪表达方式表露,引发冲突。当然,即便是家长的恐吓、打骂都不会阻止孩子探索的内在需求,他们仍然会一如既往的去发展自己所需要的能力。但是,当孩子渐渐长大之后,他们开始有了自尊之后,恐吓打骂则会在他们的内心留下创伤,让他们被迫学会撒谎来逃避或者放弃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家长的心理建设

那么,如何让孩子变得更加听话一点,但是又不错失自我发展的机会呢?

首先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行为是在了解这个世界,而非故意去捣乱。之所以被认定为捣乱,那是从成人已有的经验的角度来看待,对于孩子来说,这些事情对他们来说是新鲜的,但并不知道它们存在的意义和形式——乃至有些物品的价格以及在家长心目中的重要价值。只有真正了解孩子的状态,知道他们的现状,才不会用成人的水平去要求他们,冲突自然减少,理解和尊重必然产生,孩子的状态才会越来越好。

其次,需要让孩子知道,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去做的,哪些物品是不能去碰的。在这个规则的框架下,孩子会积累更多丰富的经验。当然,他们并不是总能做到的,即便是因为错误的行为所导致的不良后果,对他们来说也是经验的构成。只是,这种后果不要是致命的.后果就好。

最后,在孩子犯下错误之后,家长要尽可能的让孩子知道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不要在一件事情上纠结不清,甚至算老账——这些做法没有任何好的作用。让他们继续犯错的原因并不是被打、骂得不够,而是他们能力不致,或他们内心并不如此认为。错误不纠结强调,有进步马上表扬,孩子才会从积极的态度中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积极的教育方法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教育好动调皮的孩子:

1、让孩子生活在希望当中,学会自尊自爱

我们看电视时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老虎等凶猛的动物在进攻前首先是身体向后撤退,为什么撤退呢?是为了更好的向前进攻!有些家长教育方法粗暴,一见到孩子调皮,也不管人前人后,一味地责备,长期以往,孩子的脸皮就变“厚”了,不仅轻描淡写的话不起作用了,甚至批评、责骂也无所谓了,主观上再也不愿去努力了。那才是教育的失败,也是最可怕的。

要让孩子生活在希望之中,让孩子在爱的期待中学会自尊自爱。所谓“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不管是多么调皮、多么好动的孩子,他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尤其是在公众面前的肯定和表扬。表扬、鼓励能使他们得到愉快和满足,这种自尊感和荣誉感往往才是孩子前进的内动力。

因此,对待调皮好动的孩子,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放大孩子的闪光点,引导孩子不断地按照大人的要求,不断地改进做得不够的地方,从而引导孩子不断地向前发展。

2、让孩子渐渐地习惯“微笑”教育

调皮的孩子从小到大听多了大声的呵斥,他们有些已经习惯了这种电闪雷鸣式的教育方式,对循循善诱的话语往往充耳不闻。还有些孩子自控能力差,要他端端正正地坐下来确实比较困难。

那就顺其自然,经常给孩子有秩序的动的机会,经常让孩子有节制地释放自己的情绪。例如,朗读课文时可以让孩子站起来表演,动一动;碰到高兴的地方,可以开怀大笑,甚至与孩子一起手舞足蹈。但是,这些放松是有限制的,笑过了动过了,该干什么还是要干什么。提醒孩子,一个劲地笑个不停、动来动去,就要变成小傻瓜了。

3、晓之以理,让孩子“知其所以然”

调皮好动的孩子不安分,也比别的孩子更喜欢打闹。那么我们该怎么对待呢?就拿打闹这事说吧,先从安全的角度引导孩子认识为什么不能追逐打闹。让孩子自己想象:地面很硬,摔下来会骨折;追逐打闹会撞到别人。既然不让孩子打闹,那就要使他们懂得不打闹是保护自己的需要,不打闹是爱自己的表现,并不是大人们的无理要求。

4、有赏识,也要有惩罚

毋庸置疑,赏识教育应该是主旋律,它符合教育学的规律,符合孩子的心理需要。但是,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特别是理想与现实有了差距的时候,我们完全有理由对孩子说“不”。

如何惩罚?可以先民主后集中。光是让他们懂了道理还不够,还得让他们知道违反纪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会得到什么样的惩罚,如果孩子真的违反了就按照约定的惩罚来办,要让他们从小就懂得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任。

怎么奖赏?如果孩子遵守规则,没有违反纪律,可以给予孩子奖赏。不一定是物质方面的奖励,与孩子约定到什么有趣的地方,例如到公园、草地去玩耍,与孩子做一些有趣的游戏,既给孩子鼓励,又拉近了亲子的距离。前提是,与孩子的约定,家长自己也要遵守,不能违反。

5、家庭“统一战线”全体配合教育

孩子调皮好动,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往往跟家长的生活态度、教育方法是分不开的。家长可以想想,过去有没有助长孩子的调皮好动。孩子看书的时候,您有没有给他递水送吃的,有没有让他跑去开门拿东西什么的?小时候吃饭是不是家长追在后面喂?给孩子讲故事时他是不是边吃边听?

孩子还没有足够的自控能力,不要急着让孩子像大人一样“多线程”做事,先让孩子“单进程”——限时做事,规规矩矩做事。比如说吃饭,不仅要限定好多长时间必须吃好,而且还要限定吃饭的这段时间内必须坐端正,一心一意的吃好饭。其他方面,如写字、看书、出去玩呀,留心孩子的一言一行,一定要做到站有站像,坐有坐像,学就是学,玩就是玩,一定要学会安下心来做某件事。

家庭彼此配合,大家都不要打断孩子的“单进程”,在孩子分神的时候也予以提醒。更重要的是,家庭内部对孩子的要求要统一,如果有分歧,在孩子背后协商一致。家长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的影响,培养孩子学习和生活上的良好兴趣和习惯,需要所有家庭成员的合作与配合。

第四篇:让爱更博大——关注后进生

让爱更博大

——关注后进生

连江县晓沃中学林梅

目前,农村教育的现状相当一部分优异的学生都往县城就读,造成农村学生的总体素质有了大幅度的下降,再加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所以各种类型的学生都有。一个班几十名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优点,他们中有先进、中间、后进的不同层次和状态。众所周知,教育难度最大的是初中后进生。所谓后进生一般是指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不守纪律、不求上进品德差的学生,这和初中生年龄段的特点有关。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都在十二三岁至十五六岁,由于生长发育迅速,神经活动的兴奋与抑制的不平衡,控制自己情绪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不够强,在心理上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如果教育不当,很容易形成品德方面的缺陷。因此人们称这个时期为“人生的危险期”。· 我认为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应该是用爱去关心,去体贴,让后进生体会到真情,体会到到温暖,这样才能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开启他们自身的潜力,促进他们正常的发展。

一、要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

后进生不但有自尊,而且非常敏感别人对他是否尊重,这和我们常说的“病人心多”是一个道理。老师的微笑、爱抚,哪怕是叫他发一回作业,拿钥匙开一回门,他们都会感到莫大的荣耀。相反“你真是笨死了”、“你又考了倒第一”、“你真是个爱惹事的家伙”等刺激性语言会使他们对老师产生怨恨。“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想办法帮助后进生,必须首先尊重后进生。要尊重后进生,就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想想他们所处的困境,想想他们内心的期望,想想他们处于后进生的滋味,想想他们毕竟还是孩子。经常这样“换位”,就会对后进生有了理解,而这理解就是尊重的前提。要尊重后进生,教师就要控制住自己的情感。后进生有时候真是气得让人有五脏六腑要爆炸的感觉。即便如此,教师也要克制自己的情感,而不能向学生“开炮”。要记住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告诫教师的话: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二、要用真心、爱心、热心爱护后进生。

“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 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在应试教育的年代,后进 1

生就是因为这个不 光彩的称号,使他们经常处在被遗忘的角落。可如今教育出现了转轨,已由原来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它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面向每一个学生。这无疑对改变后进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在素质教育中,他们可以得到关心、爱护的同时,他们的优点也可以得到进一步赏识。而这些正是他们以前所缺少的。每一个后进生都有他的闪光点,用你的真心去感化他们,俗话说得好:“人非草木,熟能无情”。只要我们多接触他们、了解他们,找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他们讲清道理,注意他们一点点的变化,用爱心、用真情去感化他们。我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们会改变的。当然要想使他们在短期内由后进变先进不大可能,但我们应该看到每一次小小的可喜的成绩。

三、要用激情树立后进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成功的第一秘诀,在自信心培养初始,我用了大量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自信的重要性。让他们有想要获得自信心的渴望。摩尔在《你能当总统》一书中列举了大量生动的事例证明:自信的力量是非常神奇的。他认为“只要你充满信心,认定目标,努力去使信念变成现实,你的信念就一定会成为现实!”《让孩子喊出:我能行!》的作者卢的亲身经历也证实了自信的重要价值他谈到区发现‘我能行’三个字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让那些平日在父母身边‘软弱无能’的孩子变得十分能干。我们要树立后进生的信心,更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帮助教育他们,对他们倾注更多的关心和热爱。要以真诚的爱生之情,去激起后进生感情的浪花,取得他们的尊敬和信任,打开他们的心灵的大门;要以心灵的温暖,健康的情感去医治后进生心灵的创伤,陶冶后进生的情操;用精神的甘露去洗涤精神的污染,帮助他们弃旧图新。在班级里经常开展一些活动,如唱歌比赛、讲故事比赛、体育比赛等。充分调动每个后进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融入集体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我们要对他们充满信心,对于他们的每一次小小进步都要给予肯定,给予鼓励,激励他们再接再厉。由于你的关注,让他倍感温馨,觉得自己并不孤单,并没有被抛弃,从而燃起学习的希望,树立学习的信心。

四、要肯定后进生的价值

并非每个后进生“就没思想、没知觉、没反应,就“无药可救”了。后进生的心里也有成才的欲望,也有进步的要求,也有做人的自尊,关键还是看我们是否关注到他。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教师对学生应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不能因为他们的差就冷眼对待挖苦讽刺将他们打入“冷宫”。我们要不断肯定后进生的价值,你将收获意

想不到的惊喜。在我教学中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让我至今难忘。我班有一位后进生他的学习成绩可以说是一无是处,平常都是“一问三不知”,但我想学习成绩跟他的智力有关,至于纪律方面他本不应该这样天天迟到。通过我的细心观察发现他的本质并不坏,于是课余时间我找他沟通、聊天,了解了他的想法他说:“自己成绩太差了,同学看不起我,我对这个班级而言是个多余的人。”为了消除他自卑心理和消极的情绪,我跟他协商让他担任我班的劳动委员,他欣然答应。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迟到,天天早早到校,负责检查我班的卫生。由于他的认真负责我班的卫生评比在校都是名列前茅。于是在班会上我经常表扬他,感谢他为班级做出的贡献。全班同学也认同了他的价值,也不再看不起他,个个愿意帮助他辅导他的学习。从此他也变得乐观了开朗了,对于他的责任他更是尽心尽力地完成。

五、要做好后进生的家校联系

学生受教育处于三种环境中,即: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要使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老师起着特殊的作用:架设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才能沟通老师与家长的联系,调动起家长关心孩子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地、愉快地配合班主任搞好学校工作。要做好后进生的家校联系,对于后进生的成长至关重要。由于学生年龄的特点,与家长的沟通存在代沟,矛盾不断激化。后进生的家长往往对他失去信心,不是暴力解决就是束手无策。做好后进生的家访更应该耐心细心,不能一味地打“小报告”,要让家长认识到子女的闪光的,欣赏他的可爱之处。让后进生在校得到老师的关注和爱护,回到家中得到父母的呵护。让他们能够健康地成长。

第五篇:《儿童技能教养法》读后感:孩子需要爱,更需要爱的方法

孩子需要爱,更需要爱的方法

—《儿童技能教养法》读后感

原创: 龚为国

温馨提示:《儿童技能教养法》为家庭教育读书会第4本读物,本篇约9300字。笔者系芜湖市翟光军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笔者通过精细阅读,疑惑反思,将书中的理论实践于日常的教学中,初显成效,祝贺他!希望他继续努力,运用儿童技能教养法,改变孩子,改变自己!

“好比是一个渡河的筏子,帮你渡到河的对岸,让你在那里重获创造力和乐趣……”真有这样的神奇吗?真的可以将无数在苦难的泥潭里挣扎的老师、家长和尤其是孩子解脱出来吗?对于如此“良药”我抱有极大的兴趣,而有多少“疗效”我又持有谨慎、有待观察的态度。

“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把问题转化为能够学习的技能……”即“技能认定”.“还要保证身边有很多人能够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给予支持和帮助。”我想,学校这样的场所,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是再好不过的基地了。起码,在对孩子的技能训练时能够得到足够多的积极反馈。在大家的积极反馈中让受训孩子及时得到认同,并为此让自己感到骄傲和产生向上的成就感,再继续向上努力不断提供动力。

“解决孩子现存问题的最好方法,是让孩子学会某种能够帮助自己克服这个问题的技能……”把问题转变为技能。我的理解是:“问题”和“技能”是正反两面。我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不急于(或强调?)指出“问题”本身,而是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抛开反面,即问题本身,引导孩子运用那些“技能”往正面走,那些“技能”如一把把钥匙开启一扇扇门,最终达到目的地,即消散了“问题”.“要对这类大问题做‘技能认定’,先把它分解成一些小问题,再把这些小问题逐个转化为要学习的技能……”它说这是“简单的做法”,我想应该是相对于“大问题”而言,这可能是儿童技能培养最难之处(这有待商榷。今天看了些后面内容,有了点新的认识,对自己这种判断产生了疑问。)

刚进入技能法学习,认识理解粗浅,望翟老师和各位同仁指正,谢谢!

今天学习的是从“商定要学习的技能”开始。

回顾昨天所学内容,让我认识到自己以往对待那些孩子(包括自己的孩子)从他们身上看到的往往都是“问题”,然后指出,再软硬兼施地纠正,孩子收效甚微,“屡教不改”,再教再犯,如此往复,自己焦头烂额不说,师生关系、父子关系,总处于“对立”之势。初读此书,似恍然大悟,似又有诸多疑惑。

今天上午就来个现炒现卖。针对本班三年级学生上课时总有一些学生坐立不安,交头接耳,还有一些学生喜欢插嘴,有的学生干脆慵懒地趴在桌面上无精打采状,我不急不躁地说:“同学们,请你们彼此看看对方。”然后同学们东张西望,再不解地看看老师,心里一定在想:老师今天怎么了?我微笑地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开始议论纷纷,孩子都是聪明的,多数说着班级纪律之类的话。我接着说:“你们觉得我们要学习什么样的技能才能改变这种现状?”“上课要认真听讲。”“要遵守纪律”.“不插嘴……”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大家说的都对,我觉得你们首先要做到的是上课要坐正,其次是聆听。希望今天能做到这两点,你们能不能做到?”孩子们纷纷表示可以。之后在课堂中孩子们的面貌有所改观,偶尔有个别同学“忘记”的,我再提醒他们“坐正”、“聆听”.孩子们平时的“随意”收敛了许多,似乎自己的心情也随之舒展开来。

聊偏了,再回到今天的读书上来,“商定要学习的技能”技巧1,跟同伴们一起练习就不用说了,今天已小试了牛刀。其他3项技巧里,“跟孩子协商”很有必要,第一,孩子是“当事人”,对自己的了解最清楚;其次,这让孩子真切体会被尊重,特别稍大一点的孩子,比如我们三年级学生。

“探索拥有该技能的好处”,这是首先让孩子树立起学习的动机,有了学习动机,提升学习技能的积极性。这是不是可以理解成帮助孩子建立学习的出发点。

“给技能起个名字”和“选择一个魔法宝贝”放在一起来看,是不是让孩子在学习时有某种精神寄托,实现某种角色互换,让精神上或情感上的某种东西蹦出来帮助自己去实现完成技能的学习呢?因为孩子是天生的幻想家。

自己许多问题没有弄明白,边走边看边学,有一点肯定,这是一本有意思的书。

回顾之前之学,当我们把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问题”,通过学习一个个“技能”来解决“问题”.孩子抛来“问题”,我们提供方法,换一种思路,给孩子撕去“标签”轻松地成长。当有了学习目标——技能,再建立学习动机,让孩子明白学会了技能对自己有多大的好处,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提供精神动力。

而“招募支持者”就是在之前工作的铺垫下应运而生。“当孩子知道有那么多人关心他们,期待他们成功掌握技能的时候,就会有更大的动力去学习这个技能。”是的,我相信不仅是孩子,成人也是一样,他(她)实现某种目标,有周围亲近的人的期待和关心包围,让他(她)认识到,不是他(她)一个人孤单地在努力,而是伴着自己最亲近的人一起前进。

而谁是“支持者”?同伴、兄弟姐妹、同学、父母,甚至已故的亲人朋友……而且,让孩子直接参与到支持者的招募工作中这是非常必要的。

当然学会一项技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帮助孩子“建立信心”,是一项巨大而持续的过程性工作。特别注意的是我们在帮助孩子重拾信心时,我们在告诉他行时,一定要说明充分理由,而不是简单敷衍(或者让他感觉在敷衍)这需要我们平时对孩子细致观察,用心陪伴,加深了解,发现那些生活中孩子表现出的点滴闪光点。理由可以是理性的,可以是无厘头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在谈话中,一定要传递给他(她),你对他(她)充满信心和期待。

“策划庆祝的方式”给孩子学习技能增添了一份仪式感,无形中告诉他(她)学习技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而身边有那么多人关心他(她)的技能学习,爱护他(她),而他(她)正被爱包围。而对庆祝,是需要事先策划准备的,“这样就能利用孩子对庆祝会的期待来激励他学习技能,并坚持到底。”

“一定要跟孩子探讨一下,拥有了这项技能将会怎样。”交谈中,先让他说说学会这项技能后会是怎样的,再把学会了技能后的那些行为表演出来。(表演时借机向他(她)传授必要的处理可能所遇到问题的方法)我想,孩子在这种看到结果的体验中(因为可能从未经历过,或者孩子有过不太好的体验),适当指引下的这种“美好”体验,一定让他难已忘怀,并产生尽早完成技能的强烈愿望。

先对所学作个梳理:

1、学习了如何将问题转化为孩子能学习的技能;

2、跟孩子探讨并就要学习的技能达成约定;

3、帮助孩子看到拥有该技能带给他和其他人的好处;

4、启发孩子给技能起一个有个性的名字;

5、让魔法宝贝给孩子学习技能时提供动力;

6、孩子学习时需要支持者;

7、增强孩子学习的信心;

8、跟孩子一起策划完成技能后的庆祝活动;

9、让孩子真正明白学会这项技能后会是怎样的。下面从“广而告之”开始:

首先让孩子清楚地明白:“每个人都需要学习技能。而且学习技能并不意味着你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事实上,学习技能可以是一件让孩子引以为傲的事。”

而“广而告之”是让大家知道了孩子在学习什么技能。一般情况下,公开度越高,得到的支持就越多。

具体“公开到什么程度呢”是看情形而定,主要是根据孩子的这个“问题”有多少人知道,并充分照顾到孩子感受的公开程度为易。如果孩子此问题人人皆知,那么让他们都该知道孩子在学习这个技能了。

“如何广而告之”,书中提供了“技能表”和“使用‘儿童技能教养法’的练习册”.广而告知后,孩子在学习技能时,也会时刻得到别人的提醒的。

学习技能,需要帮助孩子找到练习的方法,为了有效果,要保证练习有足够的频繁和持续性。演练是最好的办法。“当孩子自发地学习技能时,他们最常使用的练习方法是‘表现’、‘展示’或‘表演’。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心理,他们会让自己的爸爸妈妈或其他什么人来看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做那些高难度的或者令他们自豪的事。”“表演技能,并能得到大人的赞赏是帮助孩子学习技能不可或缺的要素。”当然,在选择练习的方法时,我们可以听听孩子有什么奇思妙想的方法。

“孩子的技能练习需要足够频繁,时间也要够长,这样才能将技能固化下来,变成一个习惯,成为他个性的一部分,正所谓‘习惯成自然’”.练习要循序渐进,从简单入手,然后慢慢根据孩子表现加大练习的难度,这样孩子在练习时,不会因为太难而产生畏惧心理,而影响孩子继续练习。

“角色扮演”一般适合低年级孩子,中高年级孩子可以通过写“成功日记”或“成功日志”,就是真实地记录每天他的行为有几次表现出了那个能力。

为了让孩子能继续练习,练习的方式必须有趣且有回报。只要孩子练习有进步的迹象时,就要给予足够多的关注和赞赏。比如,书中提到“三重赞美”、“透过传闻称赞”,而且“称赞是一个团队活动”,它可能来自家庭、学校、以及身边的人、亲近的人,把这些群体联合起来,组成的“团队”,这样的称赞才会产生最好的效果。

当“孩子忘记了他所试图掌握的技能,退回到旧有的行为模式里”时,我们需要给孩子以提醒。如何提醒?可以跟孩子一起谈论退步问题,当他(她)忘记技能时,他(她)希望别人如何反应。让孩子自己告诉我们如何提醒他(她),当我们用孩子建议的方式去提醒他们时,他们会更积极地配合我们去迎接挑战。因为他们自己要求的提醒方式,不会被看作批评,而是一种恳切地帮助。

如果在班级,人太多,可以让孩子们互相提醒。“孩子能坚持练习一段时间,并能有尊严地克服自己的退步,他们迟早会掌握这个技能。”

读到这里,算是把儿童技能教养法的十五个步骤全部读完,虽做了一些笔记,谈了自己的一点心得,但真正掌握并熟练运用,这需要将它运用于实践中。

1、把问题转变为技能;

2、商定要学习的技能;

3、探索拥有该技能的好处;

4、给技能起个名字;

5、选择一个魔法宝贝;

6、招募支持者;

7、建立信心;

8、策划庆祝的方式;

9、为技能下个定义;

10、广而告之;

11、练习技能;

12、提醒技能;

13、庆祝成功;

14、把技能教给别人;

15、着手下一个技能。一边在记录儿童技能教养法的十五个步骤的同时,不只是为了完成老师交于的笔记任务,使之更“充实”一些,更是在一边写,一边在心里默念,看自己还能回忆起多少来,能不能用一根细线将这每一颗颗“珍珠”给串起来,在脑子理清它们的脉络。显然,没有实践的支撑,总觉得有些空洞而无力。

接下来,打算着手去运用其中的一两步去试试。比如之前在班级来个集体学习“坐正”、“聆听”的技能,几天之后了,起码有一部分在这两项技能上已经“毕业了”,该给他们“庆祝成功”了。我想,我该郑重地在班级宣布(可以通过同学的意见选定人选)哪些同学已获得这两项技能,给他们评星(平时本班根据学生各项表现,一直实行评星机制),以此来“广而告之”,真诚为他们“庆祝成功”,同时鼓励他们继续发光发热,去“把技能教给别人”,“这么做可以帮助巩固技能,降低‘退步’或者忘记所学技能的风险。而且在教授他人的时候,都会感到自己有用处和有价值。”也就是说,“把技能教给别人”,既可以帮助孩子巩固技能,又可以让他们在把技能教授他人时体现自己的价值。接着,这些已获得技能的同学就可以“着手学习下一个技能”了。(当然,在下一个技能的学习,需要师生商定。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个无止境的学习过程。”我们在选择并完成一项技能的学习时,“让剩下的那些技能排队等待。”这学期将要结束,我希望下一学期一开始,我能系统地运用儿童技能教养法给孩子们进行技能训练。我有些迫不及待了,虽然心里有些惶恐无底,现在所做的有点像小打小闹。

下面我想谈谈书中几个案例(细读案例时我跟着故事情节一起激动着、难过着、思索着……)

1、鲍勃的案例。通过书中的简要描述,虽然有些轻描淡写,还是能觉察到这个孩子有多么顽劣,绝对算是让老师头疼真正的“问题学生”,学校试图开除他,不只一次,即使在学习儿童技能教养法的过程中也是。虽然他的“事迹”让他很难在班级在学生中立足,但是,学校显然没有放弃他。

这个案例的结果是孩子鲍勃的家长真正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上来,真正关心孩子时,才发生了转机。这就是一个“问题家长”正在改过自新。鲍勃的成长,让我想到很多,在我们身边,校园里,也有许多有着这样那样“问题”的鲍勃,鲍勃们正生活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却无力为他们做些什么。他们像一些不协调的音符孤单地存在于校园大合唱之中。也像一排排笔直充满生机的树苗中,总有那么几棵弯曲了的无精打采的小树,耷拉着,安静地继续弯曲下去。

2、连恩学会了遵守上课的纪律。当连恩在感谢那些帮助过她的人时,如此幸福满满,帮助过她的人也感到自豪无比。我在阅读时也被那种美好的氛围感染着,感动着。

3、美国记者鲍勃·华莱士俏皮地讲述着如何成功地看管三个孩子,如何让大一点的孩子看管两个“小魔头”的,被他的成功经验所折服,也因他的风趣幽默而发笑。我不禁也在想,“学校是不是一个‘设计错误’呢?”

不知不觉,儿童技能教养法的十五个步骤已经读完。正如老师每天告知我们的学习单上,总会提到的“读书贵在坚持,读书贵在应用,理论联系实际,方见成效!”

我心里清楚,作为老师,施教者,更需要把所学方法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实践出真知”.并且通过“练习技能”,反复练习,方见成效。

如果把自己当成一名有“问题”的人,正通过《儿童技能教养法》这种技能来治疗自己思想上的“问题”,我会给《儿童技能教养法》起个名字叫“钥匙”,而翟老师和工作室各种同仁就是我的“支持者”,为自己的思想转变“建立信心”,再经过反复“练习技能”,提醒自己在生活工作中合理准确运用,“把技能教给别人”,去影响家人、学生、家长和周边人,其价值是无限的,重要的是孩子们在我们的沐浴下健康成长。

上周提到,在班级让孩子们集体学习“坐正”、“聆听”技能,今天在一节课开始时,我特意准备了一些用于“庆祝”的鼓励星一同带进班级。

“同学们,上周老师提的‘坐正’、‘聆听’技能,认为自己完成的,请举手!”抬头环视全班,零星有几个举手的后又悄悄放下了。有些出手我的意料,一贯“积极”“热闹”的教室变得如此安静。

“老师是说,这段时间,基本上做到‘坐正’、‘聆听’技能的,偶尔几次做得不够好的,也算。”大家你看看我,我再看看你,还是少了举手的勇气。想想自己准备好的那些鼓励星派不上用场了。

“那么,你认为哪些同学已经完成了或基本完成了(见没人举手,我有些心有余悸了,场面太冷了)这两项技能呢,请举手!”开始落落续续有人发言,我要求说明推荐原因。最终评出了四位同学完成技能的学习。于是,顺水推舟,我开始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高兴地给他们发放鼓励星,并给他们热烈的掌声。之后再请这四位同学上讲台分享“你是怎么做到的”,总结出“腰杆挺直,眼睛平视黑板”,“上课别人找你说话不理睬”,还表示做到这两项技能很容易,学这技能可以帮助我们学习之类的好处。最后我再作小结,表明这学期剩下的几周内,我们继续学习“坐正”、“聆听”两项技能,给那些完成技能的学生发放一整版的鼓励星(平时发放都是从整版的星里一个个零散的发放,我注意到,当我给这四位同学发放都是一整版的鼓励星时,那些羡慕的眼光“垂涎三尺”呀,嘿嘿)

“运用儿童技能教养法解决问题”,我阅读了“坏习惯”、“攻击行为”、“抑郁、失落和悲伤”、“恐惧和噩梦”、“行为举止问题”、“强迫性行为”这几块内容。

“坏习惯”,我自己的坏习惯有一种是坐那容易习惯性抖腿,平时可能觉得这无伤大雅,就没去克制,在有些场合觉得不太合适,我会让两条腿换一种摆放姿势就很容易制止“抖腿”的发生。针对性孩子们的坏习惯大多数我想应该可以随着年龄增长“不医而愈”,顽固型坏习惯需要他们“学着觉察那些坏习惯出现的时机和次数。只有当孩子开始能够觉察到自己正在‘做’的时候,才有可能用另外的行为取代坏习惯”.“攻击行为”通常用到手、脚,有时也可以把嘴算上。我对斯蒂芬的案例很感兴趣。之前一系列的工作铺垫,从专门召开会议,请斯蒂芬本人参加,跟他交谈,发现他的长处、优点到展示出来,再上正题,征求本人意见如何学着控制自己不打人(看得出西方发达国家对孩子成长的用心),他的回答是“把两只手交叉背在后背”,我想,是的,打人用手的,只要将两只手背在后背就避免了打人的发生。他的两只手不就像是他攻击别人的“武器”吗,有时我们只要藏好武器就行。在他激动时藏好它;在他生气时藏好它;在他受到攻击时更要藏好它……我想他能做到这点,他的不打人的技能就学会了,是吧,就这么简单。真是太简单了!省了多少口水、大道理呢。

马克的案例就复杂的多,他的问题超过一般学生表现出的问题,但你只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帮助马克理顺所要学习的技能,一步步去练习,一年年去做,相信马克,就会有奇迹发生。

“抑郁、失落和悲伤”,莱瑞是个十二岁男孩,一个过早失去母亲的孩子,一个因此患有抑郁症的男孩,这位令人尊敬的治疗师建议他们重拾那些妈妈在世时一起喜欢做的事,那些旧日的爱好,为此制订计划,让他和爸爸的生活回到正轨。

“恐惧和噩梦”就是“帮助孩子克服恐惧的时候,你要鼓励孩子去熟悉他们所害怕的东西。”五岁的山姆怕狗,他的父母直接抱一只狗宝宝回家饲养,这在培养孩子面对“恐惧”锻炼勇气。噩梦缠身的阿里学着把那个噩梦转编成一个美梦的技能,给它起名字,找魔法宝贝和支持者,再把他的噩梦在大家面前表演出来,当然,表演出的故事结局是与梦中相反的,是美好的。表演,相当于对噩梦的体验,在体验中慢慢树立面对噩梦的勇气,勇敢地战胜了噩梦。

“行为举止问题”又叫缺乏社交技能,“为了克服这样的问题,孩子们需要学习跟其他孩子或大人一起玩耍和互动时,在行为举止上面做一些改善。”超级活跃的安德鲁的“冷静者”技能,当他学着“冷静”对待别人时,自然受到别人的欢迎,由此直接刺激他完成技能的强烈愿望,最终现实完成技能的学习。

“强迫性行为”或者叫强迫症(?)。十二岁的晶的“别傻了”技能,通过一个有趣的游戏来练习。不管别人怎么说怎样荒诞的话,她要对所说的那些想法回应:“别傻了!”并做出不屑的表情,表明她根本就不会理睬别人的阴险预测。慢慢培养她学着“忽略”,学会“不理睬”.还有杞人忧天的汤姆的“憨豆先生”技能……面对这些特殊孩子,可怜的孩子,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周围人的关心和爱,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他们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帮助,永不放弃,把他们从困扰中拉出来,微笑面对他们,把快乐、幸福、无忧无虑的美好生活,小心地放进他们的衣袋里。

读完儿童技能教养法的十五个步骤之后,进入到运用儿童技能教养法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的阅读,前面阅读了“坏习惯”、“攻击行为”、“抑郁、失落和悲伤”、“恐惧和噩梦”、“行为举止问题”、“强迫性行为”.现在继续阅读了“恃强凌弱”、“随意便溺”、“夏令营恐惧”、“耍性子”、“纵火”、“儿童注意力缺陷及多动障碍”,以及后面的“小结”、“感谢”和“工具箱”.“恃强凌弱”孩子中间很常见,我们通常采用把孩子们召集到一起,来解决问题,而种种原因,这种方法并不奏效时,我们挡得住一些孩子的“攻击”,但我们挡不住他成长过程中来自各种环境对他的有意无意的“攻击”和“伤害”,我们只能运用儿童技能教养法帮助受凌辱的孩子变得更有应对能力。

有唇腭裂的罗恩常受到别人的嘲笑和欺凌,以至于他长期把自己关在家里,足不出户。如何让他内心强大起来,治疗师总是有办法的。首先,让他出门记录下那些欺辱他的话、事情,下次见面时给治疗师看,并为此发明了一种方法,让罗恩想象着自己穿着看不见的盔甲,就像罗恩知道的计算机游戏里的英雄一样“全副武装”,然后,治疗师把那些攻击欺凌过他的话,大声地继续“攻击”他,欺辱他的事一遍遍做,而罗恩在“盔甲”的帮助下很快学会用幽默的方式来应付那些难听的话和不能接受的事了。有了“不理会他人羞辱”的能力之后,生活开始正常了。

“随意便溺”,对于有随意便溺的孩子,除了一些有生理问题的孩子,我们只要让他学会及时上厕所的技能。吉维卡就有这样的困扰,治疗师首先介绍技能法的相关步骤,强调学会这一技能的好处,以及他身上诸多优点和大家对他充满信心,都是为了大大增强他改变自己的强烈愿望。

“夏令营恐惧”,像一种从众恐惧,看了后面的事例,首先让我想到“以讹传讹”一词,从一个抽烟的男人传来后来成了抽烟的白发魔怪,让一群人都害怕起来,叫“厕所歇斯底里症”.既然“魔怪”已诞生,如何把它从孩子们的心里赶走呢?充分强化了技能法里魔法宝贝的“护身符”功能,老师真会玩,带着孩子们演了一出大戏,“剪红线”、演讲动员、做“贴身保镖”、使用“木头勺子”、“敲马桶盖”、做陷阱,孩子有从众心理,一个人尝试去做了,跟着都有勇气去试,他们“战胜了厕所怪物”,孩子们也找回了勇气。

“耍性子”这好像大多数孩子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无法控制的发脾气的经历。六岁的亚历山大需要学习为事情付出努力,同时温和而友善地对待其他孩子。运用技能法,他便有了“超级马力欧”和“蜘蛛侠”的魔法宝贝,而具体练习的是每天晚上花十分钟去做一个比较需要花一些功夫的功课。可以求助,做之前闭上眼睛对自己重复三遍“我很棒!”同时运用角色扮演游戏来学习另一个“夏洛特”的技能。只要孩子非常愿意,可以同时学习两个技能。

“纵火”的丹,治疗师让本来父子不太融洽的他的父亲承担教练的角色,教丹用火技巧,如何点木炭,如何在室外点燃、熄灭篝火,如何使用灭火器等,很快丹对火的了解和掌控超过同龄人,而且父子关系也融洽起来,正如一句话所说:“孩子的成长需要家人的陪伴。”

“儿童注意力缺陷及多动障碍”一般表现症状为:

1、不停活动;

2、不停地打扰别人;

3、没有耐心;

4、容易分心。那么要学会的技能便是:

1、学会安静地坐着;

2、学会请求讲话的机会;

3、学会耐心等待事情的发生;

4、学会专心做事,即使身边有干扰。也就是说把那些症状转化成一个个学习技能就行了,当然一种症状可能会需要更多个技能的学习才能有所改变,那么凡事急不得,一定要一小步一小步地前行。

“小结”是对整本书的内容归纳整理:儿童技能教养法是一套基于焦点解决的教学工具。“焦点”一词很有意思,或者叫关注点,大家都注意到的孩子身上表现出的既影响自己又辐射到他人的不合群的行为表现。不知道是不是能这么定义。我们可以运用技能法来规范这些行为表现。首先,要确定孩子需要学习的技能或者能力,跟孩子商定他需要学习这个技能,真正明白拥有这个技能意味着什么,以及带来的诸多好处,跟孩子一起策划掌握技能后如何庆祝,给孩子充分地学习动力,帮助孩子建立信心,找魔法宝贝和支持者为自己打气,支持者们要给他充分的信任,接着通过有趣的演练,对他点滴进步以鼓励,激励他反复操练,周围人要时刻关注和提醒,完成技能学习后为他庆祝,让他感谢支持和帮助过他成长的人,再把学到的技能传授给其他人,最后就可以学习新的技能了。

运用技能法去解决一些问题时,我们如何看待孩子身上的问题非常重要,作为家长和老师,要帮助孩子了解到“问题也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只要大家相互帮助,相互支持,这些问题就能克服。作为教育者,首先我们得认识到自身的“问题”,这是解决孩子身上的问题的前提,改变我们一贯的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调整思维角度,另辟蹊径,到调整思考的方向,找一条适合孩子可能弯曲的、可能幽静的、但一定是鸟语花香的小路穿过,带着孩子到达目的地。

下载《活泼、好动的孩子更需要关注的爱》(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活泼、好动的孩子更需要关注的爱》(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需要特别关注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需要特别关注 在一次聊天中我听到了这样一件事:一个特聪明出色的孩子,却因为父母的离异导致成绩下滑。老师知道后经过多次家访,极力撮合她的父母和好,结果真......

    教育叙事:孩子最需要爱

    教育叙事:孩子最需要爱 教育叙事:孩子最需要爱 小航是一名大班男孩,生性活泼好动。这个学期,小航的爸爸妈妈去外地工作了所以一直由爷爷奶奶带着。小航常常会在大家集体活动的......

    关注孩子成长

    关注孩子成长 ---------家庭教育漫谈 在和家长交流的时候,许多家长常会有这样的苦恼和困惑:孩子最听老师的话,不愿听家长的话,我们在家该如何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对孩子进行......

    如何分辨孩子是正常好动还是多动症?(五篇材料)

    如何分辨孩子是正常好动还是多动症? 通常我们所说的多动症就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俗称。患有多动症的孩子通常会表现出上课易分心 ;做事粗心、拖拉; 心不在焉,易半途而废 ;......

    爱字当先 关注留守学生的需要

    爱字当先 关注留守学生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农村,大批富余劳动力到外地经商、务工,他们把孩子留在家乡,让父亲或母亲单独照看,或托给亲属(他人)照管,从而出现了“留......

    教学叙事:留守儿童更需要师爱

    留守儿童更需要师爱 都说金钱能买到物质,却不能买到感情。而我却用区区三元钱,区区几个本子几只笔,便“收买了”一位学生的心。 科宇是我班的双差生之一。夏天已到,他那长发特别......

    后进生更需要关爱

    后进生更需要关爱 后进生更需要关爱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 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在应试教育的年代,后进生就是因为这个不 光彩的称号......

    中国社会更需要法治

    中国社会更需要法治 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对方辩手,大家好,首先感谢对方辩手的精彩发言,但这并不能动摇我方的观点。对于今天的辩题,我方的观点是“中国社会更需要法治”。中国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