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爱留守孩子典型事例记录
关爱留守孩子典型事例记录
张家龙,男,8岁,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由奶奶抚养,由于年迈的长辈无力管教,使他的性格好动而且好强,常常恶作剧捉弄同学,并时常不遵守纪律,严重影响其他同学学习。在最初进入留守学生之家时,他也是抱着看人多想凑热闹的原因,一心只想贪玩,根本无心学习。过了一段时间,细心王德迪老师敏锐的发现这个看似活跃过头,不听老师话、还总喜欢出风头的学生其实有很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他也会因为其他小朋友一句无心的话而沮丧半天,或者是想做什么却没做好的时候自己一个人在旁边闷闷不乐。在了解了他的具体情况后,康玲玲专门到他的家里进行了家访,想跟他谈心、交朋友,最初的他很抵触,不愿接受她的关心和好意,使王德迪老师想帮助他的想法成为了空谈。
在经过认真思考以后,王德迪老师决定改变方法,变直接为迂回,他首先在“留守学生之家”开展的活动中,请张加龙出来表演,给他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第二,对他所做的事尽量不发脾气,正当的事情尽量给予鼓励和支持,对他所做的违反纪律的事情通过“交换身份”,让他想想自己作为老师会怎么做,从而让他自己从心里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正确;第三,潜移默化耐心引导。在开展的活动中,让他担任老师的助手,帮助组织小朋友,让他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得到快乐。通过王德迪老师真诚的交心和努力,张加龙在短短的时间里有了很大的改变,在家能主动帮奶奶做家务,在学校能主动团结同学,帮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留守学生之家”里也能很好地担任辅导员老师的小助手了,有什么事情都及时向老师汇报,有什么心里话也想着和王老师说,他变的开朗,积极,把他以前的异常活跃变成了朝气蓬勃,积极向上,他的转变得到了老师、同学、家长的一致认可。
第二篇:关爱留守儿童典型事例
关爱留守儿童典型事例
为了切实抓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我校领导、教师都非常重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从二〇〇五年起我校就开始启动这项工作,多年来,我校在培养留守儿童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回顾这几年来的工作,我们主要从以下几点来从事这项工作的。
我是学校三、一班班主任,同时还兼任学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我校地处农村,许多学生的家长期在外务工,使学校“留守儿童”超过了50%。由于把孩子留给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友照看,因此使得这些留守儿童更需要关爱。近年来,我在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小组的领导下,在同志们的大力帮助下,我采取多种形式,从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入手,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我凭着特有的执著和坚韧,给“留守儿童”营造了一个健康成长环境,帮助“留守儿童”走出了阴霾,走向了成功。
一、诲人不倦,架心灵之桥
正确认识“留守儿童”优点和缺点,就要真正有“诲人不倦”的信心、恒心、耐心和诚心。为了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心,我与他们建立一种彼此信任、平等民主的关系,进行情感交流。学生梁保帅因父母在异地务工又无暇照顾他而被托寄在外婆处,外婆年老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一段时间梁保帅的思想受外界诱惑出现较大的波动。我发现后及时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状况,与之亲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感觉他的心灵与我靠近时找适当的时机与其促膝谈心。我俩在用真心交流后,梁保帅的思绪恢复平静,他又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
二、找闪光点,铺情感之路
留守儿童”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这就需要长辈与他们进行情感上的沟通。西方教育流行一句话:“孩子是没有错的。”所以,要尽量寻找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扬他们的特长,并适时加以引导。梁保帅从小就被扔给奶奶照顾未感受父母之爱,心灵寂寞。上课的时候总是跑神,且有作业几乎从未完成的现象。我发现这一状况,便找他来谈话,先述其优点并表示对他的好感,后询问这一段时间他精神不振的原因。在他不肯说真话时,我点破其不实,并暗示已知实情。谈话间,我注意技巧和方法,因为美的语言,不但可以更好地传授知识,而且还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净化孩子的心灵。“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像这样的留守学生并非本质的恶劣,而是心灵寂寞缺乏关爱误入歧途。我于是经常询问他的生活,给他讲一些做人的道理,转变他的人生观、世界观,鼓励他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以增强其自信心。当该生出现反弹波动时,我及时调整教育思路,使其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心。
三、视同己子,沐爱之阳光
由于农村学校地域特殊性,多数“留守儿童”上学都比较远,且安全意识较薄弱,这样他们就充满了安全方面的隐患,而且有些安全隐患是十分严重的。
事后,针对留守儿童事件,我作了很深的反思:教师对留守学生不单是应该在道德品质方面、学习方面进行教育,还应该在安全和自卫方面加强教育。
一、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关爱留守儿童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的工作制度和工作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使学校真正成了留守儿童学知识学文化的主阵地。
二、建立“留守儿童”名册
为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情况,我校每学期在开学初对所有学生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留守儿童”名册和联系。为留守儿童提供免费服务,让相隔千万里的“留守儿童”与其父母亲能进行情感上的交融,让远在异乡打工的孩子父母亲也能对留守儿童进行关爱教育。
三、成立留守儿童“心里健康”工作室
为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困难,我校成立了留守儿童“心里健康”工作室。每周选 派 1至2名富有爱心和教育经验的教师到工作室工作。此外,我们还对留守儿童定期进行心理辅导。
四、建立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针对这部分儿童的父母亲长期在外地工作的现实,我们把留守儿童分派 给任课教师结对帮扶,让任课教师当留守儿童的“爱心爸爸”、“爱心妈妈”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指导他们的学习,让留守儿童也能健康成长。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就是他们的温暖的家,教师就是对他们全负责的“父母”。各年(班)级在日常的活动中都格外关注留守儿童,班队会上给这些孩子更多的表现自我的机会,给他们更多的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在课外辅导时,优先考虑这部分学生的需求,在开展“一帮一”,“手拉手”活动中也让留守儿童能全面参与,在实践活动中耐心教导他们,培养他们的自理,自护,自救能力,利用节日开展关爱活动。例如: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我们都单独组织这部分学生开展“六一”游艺活动,给他们赠送一些学习用品和文艺书籍,让他们感受到节日的气氛,“家”的温暖。
为了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我校在周一和周五的午间和下午课后,由结对教师组织学生播放室、会议室、操场组织安排丰富的活动。比如,课外阅读,学习方法指导,语文,数学兴趣小组,体育活动等。双休日,组织结对老师上门指导学生看书,读报,作业,游戏。让留守儿童在快乐之中度过双休日。
六、加大宣传力度,动员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儿童
关爱留守儿童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所以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我们印发了大量的宣传资料向周围的百姓宣传,还发动了村队干部,以及退休教师加入到关爱行动中来。通过我们努力,许多热心教育工作的从士积极响应,纷纷担当了“代理家长”的角色,与孩子们一道昂首阔步迈向新的生活。
关爱无边,亲情漫漫。我是一名乡村教师,和千千万万的教育工作者一样,固守着这份清贫,守护着这方神圣,用我的爱心去点燃“留守儿童”的希望,让他们的生命沐浴灿烂的阳光,使他们真正走出心灵的荒漠,回到亲情的绿洲。我奉献着,幸福着,快乐着,无厌无悔!
关爱“留守儿童”典型事迹
随着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留守儿童也逐年倍增。由于中青年外出,孩子在家由老人、亲友 ,帮看或隔代抚养,不少父母只满足于寄钱回家给孩子交学费,并不注意关心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受教育状况,而在家照顾孩子的老人或亲友一般只能照顾孩子的衣食,对孩子学习、思想品行方面则无暇顾及,也难以尽到监护责任。主要表现为“三个缺乏”:一是缺乏父母关爱。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经商或打工,没有父母在身边陪伴,容易缺少亲情和家庭温暖,影响了学习和生活。二是缺乏行为管教。留守儿童在家多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抚养监护,有的因为精力不济而放任,有的因为方法不对而溺爱,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管教不到位的问题。三是缺乏亲情交流。小孩往往缺乏安全感,情感相对冷漠,人际交往能力差,思想感情较脆弱,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有一些疑虑、陌生,甚至不信任。
为了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我校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认真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其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建立健全关爱网络
成立“留守儿童”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落实每个留守儿童“爱心妈妈”、“代理家长”职责等制度,教师为“留守儿童”的联系人和监护人,他们经常进家入户了解和掌握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情况,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详细记载每个留守儿童的家长姓名、务工地点、收入情况、联系电话,儿童所在学校、思想联系人、经济帮助人等信息,做到一人一档、一个不漏,并定期统计汇总变动情况,凡是建档的儿童,都确保关心和帮扶措施落实到位;学校原则上每周对“留守儿童”家访一次,做到学校、监护人、联系人互相沟通,及时掌握孩子各方面情况,并定期向其在外务工的父母通报。有效延伸了学校教育,促使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有机结合。
二、营造氛围,形成强大关爱合力
发出“致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外出家长对留守孩子做到“四个一”,即每周打一个电话,每月写一封信,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加强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沟通理解和亲情联系,强化外出人员家庭教育的责任意识。充分利用双休日和“五一”、“六一”节等时机,进家入户为留守儿童检查指导作业,送课外书,梳理头发,修剪指甲,整理房间,使留守儿童感受到母亲般的关爱。初步形成全社会都来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三、重点帮助,细致关怀见成效
深入开展亲情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让留守孩子享受父母般的关爱。向留守儿童家长或第二监护人宣传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在留守儿童家长中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优化养育和监护行为。开展“手相牵,心相连”、“爱心妈妈”、“代理家长”与留守儿童结对活动,每逢节日,“爱心妈妈”、“代理家长”们还将结对的留守儿童接到家中过节。
五、丰富活动,拓展关爱工作载体
一是建立家长亲情电话。为了让孩子能够定期与父母电话联系,倾听亲人的声音和嘱咐,所有学校的电话号码向学生家长公开,并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学校还收集了学生家长的联系电话,并装订成册,保持与家长联系,并经常主动安排家长和孩子通话交流。既让家长随时了解孩子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情况,也让留守儿童经常能听到家长的声音,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与呵护。二是建立“代理家长”和“伙伴结对”制度。由学校发动,组织教师、职工做留守儿童的“代管家长”、少先队员和其他学生与留守儿童结成伙伴,从生活、学习、情感和经济等多方面给予他们关心照顾和帮助教育。三是丰富儿童的学习生活。保证每个儿童每周至少参加一次班级或年级组织的亲情活动。亲情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亲情聚会,对留守儿童进行生理与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教师走进学生心灵活动,组织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活动等。2年甲班学生刘某桦深有感触地说:“我父母长期在外地开超市,学校老师辅导我学习,经常开展各种活动,像妈妈一样照顾我,我非常开心。”四是经常开展主题教育等活动。在留守儿童中开展“自理、自立、自强——争做合格小公民”主题教育,“我心中的爸爸妈妈”征文活动和“我成长、我快乐”演讲比赛等,培养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增强他们独立自主能力,促进了身心健康发展。
第三篇:关爱留守儿童典型事例
关爱留守儿童典型事例
一、用母爱换起美好生活的动力
(一)基本情况
代理家长:吴红梅
职务:黄茅完小教师
留守学生: 吴友丽
吴腾
年级:六年级
出生年月:2005年5月
家庭住址:邓元泰镇中山村
现寄住地:黄茅村12组
代管人:王华国(外公)
(二)事迹回顾
两姐妹长期没有父母的关爱,在各自的生活中都只有来自外公的关爱,但是隔代教育带给两姐妹的影响很大,两姐妹读书经常迟到,穿衣打扮也不行,见人不打招呼,性格十分内向,学习成绩在班上算差的,即使和别人说话也表达不清楚,更不能在课堂上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但是这一切都是没有遇到现在的代理家长陈华老师以前的现象了。在2013年秋季学期,吴红梅老师担任了六年级的班主任,在学校的安排下,成为了她俩的代理家长。第一次与她们结对是,吴老师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把基本情况调查清楚后,第二天便到她俩的(现在的外公家)家访,由于是两女结扎户,父母这些年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在广东打工找钱上了,没有顾及孩子的成长,即使回家一次,也是一两年才有一回。针对这些情况,吴老师放弃了休息的时间,经常和她们聊天,几次过后,和她们成为了无活不说的好朋友。在吴老师的带动下,她们从自身打扮开始,衣服穿干净了,人也活泼了,也敢大胆的和别人说话了,每天上学都是开开心心的,过年她父母回来时看到她俩的表现,还差点没有认出来呢!今年年初她们父母又外出了,开始几天都有些舍不得,但是在吴老师的开导下,两姐妹逐渐把心思放在了学习上。两姐妹由以前怨恨父母不在身边转变成了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三五几天就要和父母打电话聊天,还在电话里也要撒娇。就这样,吴老师用不是母爱但胜似母爱的关爱,让两姐妹的生活得以焕然一新,并对生活有了正确的认识。
2013年10月
关爱“留守儿童”典型事迹
为了切实抓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我校领导、教师都非常重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从二〇〇五年起我校就开始启动这项工作,多年来,我校在培养留守儿童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回顾这几年来的工作,我们主要从以下几点来从事这项工作的。
一、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关爱留守儿童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的工作制度和工作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使学校真正成了留守儿童学知识学文化的主阵地。
二、建立“留守儿童”名册
为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情况,我校每学期在开学初对所有学生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留守儿童”名册和联系。为留守儿童提供免费服务,让相隔千万里的“留守儿童”与其父母亲能进行情感上的交融,让远在异乡打工的孩子父母亲也能对留守儿童进行关爱教育。
三、成立留守儿童“心里健康”工作室
为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困难,我校成立了留守儿童“心里健康”工作室。每周选 派 1至2名富有爱心和教育经验的教师到工作室工作。此外,我们还对留守儿童定期进行心理辅导。
四、建立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针对这部分儿童的父母亲长期在外地工作的现实,我们把留守儿童分派 给任课教师结对帮扶,让任课教师当留守儿童的“爱心爸爸”、“爱心妈妈”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指导他们的学习,让留守儿童也能健康成长。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就是他们的温暖的家,教师就是对他们全负责的“父母”。各年(班)级在日常的活动中都格外关注留守儿童,班队会上给这些孩子更多的表现自我的机会,给他们更多的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在课外辅导时,优先考虑这部分学生的需求,在开展“一帮一”,“手拉手”活动中也让留守儿童能全面参与,在实践活动中耐心教导他们,培养他们的自理,自护,自救能力,利用节日开展关爱活动。例如: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我们都单独组织这部分学生开展“六一”游艺活动,给他们赠送一些学习用品和文艺书籍,让他们感受到节日的气氛,“家”的温暖。
为了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我校在周一和周五的午间和下午课后,由结对教师组织学生播放室、会议室、操场组织安排丰富的活动。比如,课外阅读,学习方法指导,语文,数学兴趣小组,体育活动等。双休日,组织结对老师上门指导学生看书,读报,作业,游戏。让留守儿童在快乐之中度过双休日。
六、加大宣传力度,动员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儿童
关爱留守儿童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所以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我们印发了大量的宣传资料向周围的百姓宣传,还发动了村队干部,以及退休教师加入到关爱行动中来。通过我们努力,许多热心教育工作的从士积极响应,纷纷担当了“代理家长”的角色,与孩子们一道昂首阔步迈向新的生活。
2013年10月11日 关爱“留守儿童”典型事迹
我是学校99班班主任,同时还兼任学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我校地处农村,许多学生的家长期在外务工,使学校“留守儿童”超过了50%。由于把孩子留给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友照看,因此使得这些留守儿童更需要关爱。近年来,我在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小组的领导下,在同志们的大力帮助下,我采取多种形式,从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入手,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我凭着特有的执著和坚韧,给“留守儿童”营造了一个健康成长环境,帮助“留守儿童”走出了阴霾,走向了成功。
一、诲人不倦,架心灵之桥
正确认识“留守儿童”优点和缺点,就要真正有“诲人不倦”的信心、恒心、耐心和诚心。为了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心,我与他们建立一种彼此信任、平等民主的关系,进行情感交流。学生刘某因父母离异又无暇照顾她而被托寄在外婆处,外婆年老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一段时间刘某的思想受外界诱惑出现较大的波动。我发现后及时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状况,与之亲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感觉她的心灵与我靠近时找适当的时机与其促膝谈心。我俩在用真心交流后,刘某的思绪恢复平静,她又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
二、找闪光点,铺情感之路
留守儿童”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这就需要长辈与他们进行情感上的沟通。西方教育流行一句话:“孩子是没有错的。”所以,要尽量寻找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扬他们的特长,并适时加以引导。学生高某父母离异后,父再婚长住黄石并又生一子,他从小就被扔给奶奶照顾未感受父母之爱,心灵寂寞。在受人迷惑接触过一次网络后,他便被网络的新奇所吸引,心之所向,行为之动,于是他背着人深夜到网吧通宵上网,且有愈陷愈深之势。我发现这一状况,便找他来谈话,先述其优点并表示对他的好感,后询问这一段时间他精神不振的原因。在他不肯说真话时,我点破其不实,并暗示已知实情。谈话间,我注意技巧和方法,因为美的语言,不但可以更好地传授知识,而且还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净化孩子的心灵。“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像这样的留守学生并非本质的恶劣,而是心灵寂寞缺乏关爱误入歧途。我于是经常询问他的生活,给他讲一些做人的道理,转变他的人生观、世界观,鼓励他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以增强其自信心。当该生出现反弹波动时,我及时调整教育思路,使其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心。
三、视同己子,沐爱之阳光
由于农村学校地域特殊性,多数“留守儿童”上学都比较远,且安全意识较薄弱,这样他们就充满了安全方面的隐患,而且有些安全隐患是十分严重的。
学生邓某,父母都在广东珠海经商,奶奶充当临时监护人。由于家离学校远,他便在学校附近租一间房单独住宿,双休日才回家。他特挑食,个头较小,但酷爱运动。一次,他在打蓝球时不慎摔下将左手的手腕骨折断。当同学们向我报告后,我迅速到他跟前,看到他用右手把受伤的左手端着,他脸色苍白,嘴唇发乌,不停地颤抖,我吓住了。说实话我是第一次见到人手腕骨折,但想着孩子这时更疼更怕,我镇定下来,并用双手托住他的身体,找来几位学生,迅速将他送往太和卫生院。一路上,我一个劲安慰他:“没事的,别怕!”医生拉骨并找准位臵接骨时,我紧紧抱住他不让他乱动,口里还一直说:“一会儿就好了,听话好孩子。”看他疼得额头上冷汗直冒,我心里真难受,我跟他说:“疼就喊吧,别憋着。”但他的坚强更让我感动,我让他把头靠着我的肩膀上,希望这份依靠能让他减轻一些痛苦。在整个医治过程中,我感觉我跟他就是母子,他对我依赖极大。
事后,针对这一突发事件,我作了很深的反思:教师对留守学生不单是应该在道德品质方面、学习方面进行教育,还应该在安全和自卫方面加强教育。
关爱无边,亲情漫漫。我是一名乡村教师,和千千万万的教育工作者一样,固守着这份清贫,守护着这方神圣,用我的爱心去点燃“留守儿童”的希望,让他们的生命沐浴灿烂的阳光,使他们真正走出心灵的荒漠,回到亲情的绿洲。我奉献着,幸福着,快乐着,无厌无悔!
2013年5月25日 关爱“留守儿童”典型事迹
随着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留守儿童也逐年倍增。由于中青年外出,孩子在家由老人、亲友 ,帮看或隔代抚养,不少父母只满足于寄钱回家给孩子交学费,并不注意关心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受教育状况,而在家照顾孩子的老人或亲友一般只能照顾孩子的衣食,对孩子学习、思想品行方面则无暇顾及,也难以尽到监护责任。主要表现为“三个缺乏”:一是缺乏父母关爱。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经商或打工,没有父母在身边陪伴,容易缺少亲情和家庭温暖,影响了学习和生活。二是缺乏行为管教。留守儿童在家多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抚养监护,有的因为精力不济而放任,有的因为方法不对而溺爱,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管教不到位的问题。三是缺乏亲情交流。小孩往往缺乏安全感,情感相对冷漠,人际交往能力差,思想感情较脆弱,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有一些疑虑、陌生,甚至不信任。
为了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我校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认真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其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建立健全关爱网络
成立“留守儿童”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落实每个留守儿童“爱心妈妈”、“代理家长”职责等制度,教师为“留守儿童”的联系人和监护人,他们经常进家入户了解和掌握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情况,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详细记载每个留守儿童的家长姓名、务工地点、收入情况、联系电话,儿童所在学校、思想联系人、经济帮助人等信息,做到一人一档、一个不漏,并定期统计汇总变动情况,凡是建档的儿童,都确保关心和帮扶措施落实到位;学校原则上每周对“留守儿童”家访一次,做到学校、监护人、联系人互相沟通,及时掌握孩子各方面情况,并定期向其在外务工的父母通报。有效延伸了学校教育,促使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有机结合。
二、营造氛围,形成强大关爱合力
发出“致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外出家长对留守孩子做到“四个一”,即每周打一个电话,每月写一封信,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加强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沟通理解和亲情联系,强化外出人员家庭教育的责任意识。充分利用双休日和“五一”、“六一”节等时机,进家入户为留守儿童检查指导作业,送课外书,梳理头发,修剪指甲,整理房间,使留守儿童感受到母亲般的关爱。初步形成全社会都来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三、重点帮助,细致关怀见成效
深入开展亲情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让留守孩子享受父母般的关爱。向留守儿童家长或第二监护人宣传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在留守儿童家长中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优化养育和监护行为。开展“手相牵,心相连”、“爱心妈妈”、“代理家长”与留守儿童结对活动,每逢节日,“爱心妈妈”、“代理家长”们还将结对的留守儿童接到家中过节。
五、丰富活动,拓展关爱工作载体
一是建立家长亲情电话。为了让孩子能够定期与父母电话联系,倾听亲人的声音和嘱咐,所有学校的电话号码向学生家长公开,并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学校还收集了学生家长的联系电话,并装订成册,保持与家长联系,并经常主动安排家长和孩子通话交流。既让家长随时了解孩子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情况,也让留守儿童经常能听到家长的声音,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与呵护。二是建立“代理家长”和“伙伴结对”制度。由学校发动,组织教师、职工做留守儿童的“代管家长”、少先队员和其他学生与留守儿童结成伙伴,从生活、学习、情感和经济等多方面给予他们关心照顾和帮助教育。三是丰富儿童的学习生活。保证每个儿童每周至少参加一次班级或年级组织的亲情活动。亲情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亲情聚会,对留守儿童进行生理与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教师走进学生心灵活动,组织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活动等。2年甲班学生刘某桦深有感触地说:“我父母长期在外地开超市,学校老师辅导我学习,经常开展各种活动,像妈妈一样照顾我,我非常开心。”四是经常开展主题教育等活动。在留守儿童中开展“自理、自立、自强——争做合格小公民”主题教育,“我心中的爸爸妈妈”征文活动和“我成长、我快乐”演讲比赛等,培养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增强他们独立自主能力,促进了身心健康发展。
2013年6月25日
第四篇:关爱留守儿童事例
爱,演绎精彩
——小吉场镇中心校关爱留守儿童事例
李天英,从小活泼可爱,乖巧伶俐。可在她上二年级时爸爸意外受伤瘫痪在床,妈妈只身外出打工。小天英从此跟着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成了一名留守儿童。当她来到小吉场镇麻窝小学六年级班级时,班主任付玥看到她睁着大大的眼睛,眼睛里满是忧郁。通过观察,班主任付玥发现她课堂上几乎不发言,经常走神;课外几乎不说话,独来独往。即使老师问她问题,她也只是点头或摇头,要不就是简短的几个字。
孩子内心是一种怎样的痛啊!如何开启孩子的心灵之门,还原一个健康快乐的她,成了她的班主任以及科任教师困扰于心的一个难题。为了让李天英健康快乐成长,小吉场镇麻窝小学的教师采取了以下办法。
一、开启心扉 吐露心声
孩子的心是最脆弱的,何况是遭受家庭变故后的孩子。她们自我封闭,排外,孤独,忧郁。郁结在心的情感,太久了,必定要发泄,否则,对身心都是极大的摧残。可她们是那么敏感,不愿意提及自己的家庭,不愿意在这方面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付玥老师也考虑通过家访的途径和孩子进行沟通,但又觉得冒昧造访说不定会适得其反,对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
再三思量后,付老师决定召开“关爱留守儿童”主题班会,营造一种快乐和谐的氛围,给孩子创造倾诉的机会。
付老师她首先在黑板上写上“请关爱留守儿童”几个大字,告诉大家什么叫“留守儿童”。
然后说: “同学们,不管是爸爸妈妈在外打工,还是父母一方意外受到伤害生活不能自理,亦或父母亲不健在,其中的过错都不在我们。我们可以伤心难过,但决不能自卑,有心里压力。能坦诚的告诉老师,你们是这样的孩子吗?如果是,请举手。”
在付老师的动员下,一双双小手怯怯的举了起来。仔细数了数,居然有十多个。付老师趁热打铁,说“没有父母陪伴的日子,你们多么的不容易啊,老师打心眼里佩服你们。你们有什么烦恼,有什么困难可以跟大家说说吗?让我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在一片掌声中,张胜走上讲台:我和奶奶一起生活,爸爸在外面打工,奶奶80岁了,做什么都很吃力,动不动就冲我发脾气,所以我自己的衣服自己洗,放学回家后,我还做饭,帮着做一些家务。可原来妈妈在的时候,这些我从来没做过……不过我也不怕,我觉得以后到哪我都能自己照顾自己。
大家用热烈的掌声将张胜同学送回了座位,付老师分明看到闪烁在张胜同学眼里的泪花,鼻子一酸,但硬是克制自己,马上请出了第二个同学。
王荣付:“很多时候,我放学了,家里没人,我回家就什么都不做。有时候回家,妈妈在打麻将,我就跟着妈妈,在麻将室做作业,做不完的,回家后太累,就不想做了。我特别想我的爸爸(爸爸外出广东打工去了)”。说到这里,他有点哽咽,用牙齿咬住下唇,不住的用手檫眼睛。付老师知道再说,孩子真的要痛哭了。于是让他回到座位,可他一到座位上,就趴在桌上抽泣起来。
李天英:“爸爸妈妈都不在我身边,我好想她们,我只希望她们能在我身边„„”
一石激起千层浪,班上的学生都踊跃上台吐露自己的心声。孩子毕竟是孩子,坦坦荡荡,一览无余才是她们的本色。她们的心里是无法承受那么重的负担的,只是不知道用何种方式卸下而已。
付老师没有勇气再听他们说下去,转身借收拾讲桌,抹掉那不争气的眼泪。调整好自己后,又让其他孩子说说自己的感受。他们说能理解为什么有的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因为没家长管制。也有的说自己以前总觉得生活很苦恼,但现在想起来,有爸爸妈妈陪伴,其实自己很幸福……
彼此理解与宽容,互相帮助和进步,有了这种平等,和谐,没有隔阂的班集体氛围,不是更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吗?
班会课结束了,孩子们都离校了,但付老师的心怎么也无法平静。孩子们孤独,无望,茫然,彷徨的眼神不时浮现在她的眼前,学习没好习惯,生活没好规律!一双双含泪的眼,一颗颗内敛的心,刻入脑海,痛彻心扉!如何填补他们缺失的父爱和母爱?付老师她努力思索着……
二、有的放矢 增强信心
为了让李天英同学尽快从阴影中走出来,付老师在课堂上特别留意她,故意提比较简单对她来说比较有把握的问题,点她起来回答,然后及时给予赞扬。经过几次后,小天英犹豫很久的小手终于举了起来,那一刻,付老师看到了她脸上的红晕像绽放的花儿般灿烂,美丽!课外,付老师有意识的让李天英帮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让她感受到老师对她的信赖与喜爱。渐渐的,小天英的笑容多了,课堂上变的专注了,发言积极了,和同学的交往密切了„„期末考试,她的成绩直线上升,一跃而名列班级前茅!
2011年的“六·一”,学校要编排文艺节目,老师为了培养她的自信心,有意将她送去参加。天气炎热,其他孩子练一会,休息一会。可她并不这样,而是利用休息的空当,反复练习每一个动作,直到老师满意为止。豆大的汗珠从她额上落下来,可她浑然不觉。终于,在“六一”文艺表演中,她优美的舞姿赢得了阵阵喝彩。特别是她的独唱《感恩的心》,让许多同学热泪盈眶。
老师的特殊而不留痕迹的关爱,让李天英同学信心倍增。她什么活动都想参加,演讲,舞蹈,绘画,作文等,她从不放过每一次能锻炼自己的机会。
三、加强练习促进沟通
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社会,家庭的责任。毕竟紧靠老师的力量太过于单薄。学校建立的留守学生档
3案,掌握了各个家长的联系方式,通过电话,QQ或短信及时向家长反映孩子的情况,然后要求家长每周给孩子通一次电话。让孩子在电话里及时汇报自己的生活学习情况。一来二往,李天英和妈妈的交流多了。妈妈的外出打工,曾经让小思迪“怀恨”在心。但现在,她俨然成了妈妈的贴心小棉袄。有一次她在留言中写道:“妈妈,您要保重身体,别太累了。对于我,请您放心。你们虽不在我身边,但学校是我的避风港,老师就象我的亲父母……”
是啊,沟通如丝丝春雨,滋润孩子心田,如徐徐春风,化解心中疙瘩!
四、成效及反响
老师的关爱加上李天英同学自己不懈的努力,如今的她勤奋上进,自强不息;热心助人,知孝行善。她不仅是同学的好朋友,老师得力的小帮手,还是一个优秀的班干部!更让付老师感到欣慰的是,在2011年小吉场镇小学升初中升学考试中,李天英的以189分的成绩列全镇1341位小升初考生的第三名。她的妈妈在给付老师的电话中说道:“付老师,我真不知道怎么言谢,我的孩子虽然缺少父爱和母爱,但你们给她的爱足以让她幸福一辈子„„”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下一代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留守儿童虽然各有自己的个性,但存在的问题有许多共性。只要我们多点爱心,多点耐心,多点恒心,为留守儿童共同架起一座呵护的桥梁,他们将会演绎更加精彩!
第五篇:关爱后进生典型事例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关爱后进生典型事例
一个教师是否真正“转轨”,是否真正热爱学生,关键是看他是否真正偏爱、关心“后进生”。班主任是“传道”、“育人”之师,然而转化差生,副班主任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俄罗斯有一名言: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就我们班而言,王涛、花诗平,陆宇鹏等同学比较懒惰,上课经常走神,羞于表现自己。教学过程中我耐心面对,给他们足够思考的时间。这正是考验一名人民教师是否有爱心、童心的时候。我粗浅地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以“爱心”开启心扉,唤起信心。教师的态度对后进生心理有着极大的影响。对于他们,我想法设法保护其自尊心,给差生以浓厚的师爱,既爱而显亲,又亲而取信,使他们树立起自尊、自重、自强、自爱的信心。对他们的教育,少一点指责讽刺,多一点关心理解、爱护和帮助。王涛家庭特殊,平时很少与同学交流,经常不做家庭作业。我鼓励他上课积极发言,多说话,多与同桌讨论。一段时间后,他明显地开朗了,这次期中测试居然及格了!
(二)引导后进生,正确评价自我,扬起理想的风帆。
许多差生,由于成绩差在班里被老师批评、谴责;被同学卑视、看不起,因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情绪,更是自我贬低,我引导他们善于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小心培养,发现他们有了一点点进步,就 1
要先于其它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增强信心。他们的闪光点需及时捕捉,否则,有可能稍纵即逝,或被众多的好人好事淹没不被重视。我班花诗平妈妈精神失常,家中无人细心照料,衣服总是脏兮兮,还有一股异味,学生离他远远的。但他读书很好听,在夸张地表扬之后,我鼓励他学着洗衣服,平时讲究卫生,一星期至少换一次干净的衣服。他愉快的接受了。
(三)借助榜样的力量,使之得到上进的动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身边各方面都有优秀的同学可以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但对于后进生榜样的选择要适当,层次不宜太高,否则,会使他们感到高不可攀,丧失信心。我在班上成立了七个师徒结对小组,小老师都是由后进生的同桌担任,每人一本默写本,每天负责督促学习,帮助辅导。师傅比教法,徒弟比进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四)反复抓,抓反复,使之形成良好的习惯。
因为后进生的进步不可能是直线上升的,往往是迂回曲折的,学生在进步途中出现反复时,教师绝不能气馁,而应该查明原因,抓反复,反复抓,随时注意观察他们的表现,体察他们的内心活动,善于从微小的变化中发现亮点,不失时机地给以扶植、帮助,引导他们向阻碍进步的不良习惯和意志薄弱的心理作斗争,在他们身上播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转化后进生,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我们用心,时刻记住自己的责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就一定会取得成绩。犹
如阵阵春风吹拂学生的心田,又像滴滴细雨滋润孩子的心灵,后进生的精彩转化一定会如期实现!
大丰市第八小学五(2)班副班主任:杨美云
2012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