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培训心得
心得
——全国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培训心得
上沙窝小学冯小云
有一种文章叫心得,此文便是。
每次培训完都要写心得,只有上交心得才能报销培训费用,这次也不例外。而我并非视金钱如粪土,所以便写了这篇心得换培训费。(自古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想来那些成功的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为财吧!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财能成人亦能毁人!)所幸终有所得,亦是想了很多。
一天半时间,听了3节课、3堂讲座。这3节课都是获得过全国一等奖的课,有以下共同点:
第一、幽默。三位老师在上课前都会跟学生进行一个沟通,这种沟通不是作秀,而是在看似很轻松的聊天式的谈话中消除学生的紧张,鼓舞学生的“士气”。要做到这一点幽默是最好的方法,没有什么比笑声更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和引起学生的好感。比如:在短暂的沟通后,一个小女孩问强震球老师:“老师,您怎么这么另类?”听课的老师们一边哄堂大笑一边注意强老师的反映,看他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强老师走到小女孩跟前说:“你敢再说一遍吗?”于是小女孩又大声地问了一遍。这时候其他学生也笑了,也都看强老师怎么处理。强老师:“我能不能将你的这个问题理解为我跟其他老师不同?”“嗯!”“那你说说我跟其他老师哪里不同?”“你比较亲切、开朗。”这个问题就这样被转换了,这里不光需要幽默,还需要机智。第二、让学生去动手。比如强震球老师让学生画圆,先尝试画一遍——强调注意事项后再画一遍——会用圆规画后再用绳子做半径画——会画圆后画半径——会画半径后画直径。在40分钟的课堂中
有超过一半的时间让学生去动手。再比如孙贵合老师让学生剪胶片围三角形,同样让学生充分动手,在充分动手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探究。而我们的课堂却不敢这么设计,因为学生一旦动手课就上不完了,所以多数情况下我们都不让学生动手。不让动手导致不会动手,不会动手导致不会动脑。
第三、重视思维训练。套用李邦河院士的话:“数学根本上是玩概念的,不是玩技巧,技巧不足道也。”这三节课中老师设计的问题都很经典,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解决了整节课的重难点。我们只能感受到学生思维被老师一点点带动,最终豁然开朗,解决所有的重难点,反而没有看到大量的练习。在数学教学方面,我们共同的认识是:必须要大量的练习才能形成技能。所以我们的课堂在学生还没有搞明白重难点时却进行了大量的练习,导致学生学数学只会解题、应付考试,却不会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里多说一句,如果只是把数学教学当作一种技能训练,还不如训练做饭、刺绣、木工等技能来的实用。
第四、亮点。强震球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学生派代表跟老师比赛用绳子画圆,强老师不慌不忙慢悠悠地画好了圆,学生两人合作却怎么也画不圆。老师提议重新比一比,结果还是老样子。老师悠哉悠哉转了一圈后两个学生还在画,还是画不圆。(我当时也纳闷:这两个学生有那么笨嘛?估计听课的其他老师也跟我一样。)画了n次之后,坐在前排的学生看出了问题所在,喊了声:“老师,不公平!”这时候画的两个学生也同时喊开了:“你给我们的是皮筋!”听课的老师笑出了声,我也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真心佩服!强老师就这样解决了“定长”的问题,同时留给学生深刻的影响,也许若干年后,这些孩子会忘记给他们上课的老师是谁,却不会忘记这个不公平的比
赛。
第五、不拘于板书。写这一点是因为我总看到我们的老师在课件出示了课题、解题步骤、重难点…之后,还要在黑板上面写一遍。只因为我们固守着一个原则:板书必须有!板书也是为学生服务的,如果没必要干嘛要浪费写板书的时间?这三位老师的板书都很随意,有必要板书时才写一下,而且绝对不完整不美观,以我们的观点来评价就是不合格,可是这样的课却是获得全国一等奖的课。一节课中最重要的是什么?绝对不是板书!所以真没必要为了一个不重要的板书浪费宝贵的时间。
第六、都是男教师。这一点让人很郁闷!小学教师中女性居多,但走在最前沿的往往是男教师。为什么?原因只有一点:女人为了家庭孩子放弃了太多的机会,而男人却可以在女人的牺牲下解决了这些后顾之忧后心无旁骛地大步向前走。作为女人的我却要写心得,有用吗?即使有心得,又能干什么?谁能解除我的后顾之忧?所以,都是扯淡!
以前也参加过许多培训,有些培训给人的感觉是震撼。你会觉得自己离教育的巅峰很遥远很遥远,你会觉得自己很无知很无知,你会很崇拜很崇拜那些培训老师。可是这次,我没有这些感觉。原因有以下两点:
第一、这样的课我在刚参加工作时就听过,过了十来年他们的课堂还是这样,没有新的东西。这些课还是几年前他们参加全国大赛时许多人一起反复推敲、反复排练后做成的课,是大家的智慧。如果给他们一节新课,像我们一样先抽签后再上,他们能不能如此游刃有余?
第二、3堂讲座,都少了深刻的剖析,多是个人成功的经历,无
非是遇见了生命中的贵人,一力推荐、帮助;无非是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无非是为了成功废寝忘食;无非是成功后到处去讲学,什么马尔代夫呀之类的。这样的讲座越听越郁闷:处在乡村小学中的我们注定了只能遥望全国的比赛,我们根本就没有机会!
我们去参加培训是为了能给我们的老师带来新的东西,尤其是高效课堂新模式的一些突破性的东西。可是我所看到的还是传统的课堂。后来我们也与其中的一位老师聊起了高效课堂、杜郎口、目标教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等,结果是他们根本就对这些没有研究,仅仅是听过,也不清楚具体情况。心中有点茫然:要么是这些老师太落后,要么是我们的高效课堂是错误的!错误的吗?高效课堂的实质是教会学生自学,教会学生思考,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课后解放教师、解放学生,解放师生去干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是素质教育没错。只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偏差得太多。
高效课堂建设搞的我们很忙,忙着培训、忙着实践、忙着总结。“忙,心亡也。功利主义的基础教育,工具主义的职业教育,实用主义的学术教育,繁华主义的网络化生活,训练出来的人,一个字:忙!”(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和震)只是不知道我们在忙什么,在《读者》上看到一篇文章,摘录如下:
“我”抢了信一君的饭碗——下沙小学的老师。当“我”正式上讲台后——
“信一君就像中了邪似的阴魂不散,没事就找我碴儿,说我念错了字,教学方法存在什么问题,要培养小孩子的动手能力等,我不胜其烦。
我很想将信一君痛骂一顿,但有人提前代劳了。那天我正在上课,窗外突然传来老校长的声音,他狠狠地骂道:“信一君,做人要有骨
气,学校不要你了,只有出去闯荡一番才有人看得起你,你这样在窗下偷听算个男人吗?”话说得很难听,我看见信一君慢慢地离开了学校。
我以为事情终于结束了,没想到一个星期后,信一君突然闯进我的课堂。我问他想干什么,他一顿,说走顺脚了,接着便夺门而出。我觉得有必要找老校长谈谈,再这样下去课没法上了。
晚间休息时,我前往校长办公室,还没敲门,便听到里面传来对话声,竟然是信一君。他说:“校长,我观察了那小子这么久,发现他知识面很广,教学方法也不错,还很虚心听取别人意见,这样我就放心了。孩子的教育啊,那是日本的未来!既然他有责任心,我的责任便可放下,明天我就去东京找事做,特意来向您辞行。”
信一君的话一直埋藏在我心里,“责任”两个字太重太重,它关乎日本的未来,说得太对了。数十年来,我一直把这两个字背在肩上,不敢有丝毫懈怠,我相信会有无数个信一君在背后关注我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我很累,但为了这份责任,我不得不坚持。”如今我们也忙也累,为的可曾是“责任”?
日本——中国人并不陌生的国家。因为血腥侵略被中国人记恨,可是中国的孩子却在日本的动漫陪伴下长大,中国的大人依赖于日本的电子产品、汽车。钓鱼岛事件后中国人抵制日货、打砸日货,抵制的同时还在依赖!这些有什么用?如果日货不如国货,如果国货足够优质,我们何来抵制一说?
“学校只计当下,家长只好来计长远。”所以,社会上才会有各种兴趣班!甚至国学班、口才班等,这些传承的东西不应该是学校的责任吗?所以,有一部分家长选择长期请家教,不让孩子踏进校园,说冒不起那个险。学校、教师,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尴尬?
如我一般,当初数学学得最不好,现在却在当数学老师!当初学得比较好的语文如今忘得差不多了,作文也就上面的水平:思考了一个月,写了整整一天,连我自己都不知道究竟要表达什么。反而当初顺带玩的绘画、书法却一直在给我增添信心,这些额外所得使我成了唯一的那一个。中国的教育——在为什么而教?
第二篇:小学数学培训心得
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参加这次山东省小学数学研讨会使我受益匪浅,针对这次活动谈谈自己的体会。要上好一节课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优化: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实验教材注重了儿童心理学,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比如济南的老师的《解决问题》中就创设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动物园里的故事”的情境,用买票的常识解决乘法除法的知识点,还用老虎吃肉的故事进行演练。这个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动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这次这位老师的讲座中也讲到要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联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从而推进教学。让学生在乐中学,、体验数学的乐趣。
二、学习内容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能使学生对数学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学习为生动接受,进而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学习《植树问题》时,老师先用投影仪出示小路的画面,让学生通过思考发现植树的几种情况,提出猜想,推出结论,并验证结论,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解决数学问题,即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最后又用安装路灯的例子,把数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三、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从玩中学,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既能满足动的需求,又能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简单化,形象化。如临沂的老师的《植树问题》中的三种情况时,省教研员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可以把植树问题转变为手指问题,让学生查手指,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动起手,满足学生好动的欲望,同时把复杂的,抽象的问题变的简单化,形象化,让学生在动中学,非常容易的接受比较难的知识。再如青岛的老师的《解决问题策略》中也安排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折一折、画一画中认识一些不规则图形,并通过转化的方法,把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来求它的面积,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变为能解决的问题。
2、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如青岛老师的《解决问题策略》一课中,让学生通过拼图等活动,让学生从游戏中去体验,去感受一分钟的长短,从而享有玩中学的乐趣。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理解和发展,我们应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例,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策略与机智,吸引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第三篇:小学数学培训心得
暑假这十一天学习活动,丰富了使我的假日生活。下面,我来谈谈对这次培训活动的几点心得。
对于如何才能更好地“关注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确实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值得讨论、研究的一个问题,也是我执教近几年来的最大困惑,现在我以一名参与者的身份来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培训活动加深了我对课前备课环节的理解。
平时教学中,我知道了小学数学备课都应该备什么,都应该关注哪些方面。但具体在实际操作中该怎样去落实,还是很模糊的。通过这次培训活动后,我真正弄清了有效教学准备活动的流程是: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最近发展区分析------教学处理及策略选择-----展示教学预案。先说一下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不单单是就教材去谈教材。还要在教材分析中明确编者意图,我们可以借此落实哪些阶段目标?我们应该在怎样的总目标的指引下具体落实到课堂上的目标?我们的教学到底要使学生形成怎样的能力?另外,从其他几块的准备中,我还知道了我们的教学还要关注学习者的特征,关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真正使他们受益,形成他们的一种能力,这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因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合作的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计算与实际应用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数学教学应该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就是说,我们的教学要使学生形成能力,形成能力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我们的教学才会更有效。
其次,为我创造了一个学习的机会。
现代的教育强化了学科的整合,要求教师做教育的研究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学会合作,同伴互助,发挥团队的力量,才可以把我们的教育搞好。事实也是如此,在这次培训活动中,每每思考之余,浑身都不由然汲取一种力量,那就是为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发努力!这也许就是人为什么是群居动物的原因吧。
再次,通过这次培训,使我能够取长补短,见识到了很多老教师的风采,也认识了不少优秀的年轻教师,通过交流我了解了自身确实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可以向他们学习、请教,对我自己也是一种成长的好方式。
另外,参加本次活动后我也有以下一点思考:
因为这种教学准备活动耗时费力,不可能把准备过程全部呈现给大家。所以,应该思考怎样处理好 “研磨”的真实有效性问题?
通过参加这次的培训学习,确实使我大开眼界,从其他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我会把学到的技能用于今后的教学当中。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古人寥寥数语就将学习的重要性高度地概括出来了。面对这场深刻而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很多时候让我有些雾里看花,无所适从。而此次我区举办的小学教师培训,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豁然开朗。下面我就估算教学方面粗略谈谈自己的想法。
新课改以来估算教学就成了大家共同探讨的热点话题,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就经常讨论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还曾将自己的不解发到青版教材的论坛上去寻求答案,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探究来探究去大家仍是一头的雾水。如二年级下册的估算教学要求一定不能给孩子讲解“四舍五入”法,可教材出示的例题如p35的286+103≈?中把286≈300及p53的179+364≈?中分别把179≈180、364≈360。给我的感觉就是潜意识中正是从估计到整百到估计到整十的“四舍五入”法的渗透,在实际教学中我感到无论是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估算结果的评价,尺度都非常难以把握。
此次培训教研室的梁娟老师一改以往的“理论灌输”,而是结合了远程教育的课例为我们剖析了估算的根本意义:估算结果只有取值的远近,没有对错,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应更多的给孩子提供有问题背景的估算,根据不同的情况运用不同的估算策略,有的时候可以少估,也有的时候可以多估,以此来确定估算结果的上、下线,优化结果。原来,估算教学不能以估算结果的准确性及统一性来衡量,在我以往的教学中总是希望孩子能尽量地统一结果,这样反而限制了他们的探索空间和估算策略的选择,导致了把知识教深、教难。
估算教学困惑多,但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我会更加透彻地理解它的真谛所在。今后,我将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积累,摸索出那条有利于孩子们长远发展的路。
第四篇:小学数学培训心得
培训心得体会
沙石镇新圩小学 林华莲
11月15日至11月16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名师大讲堂走进赣州”观摩活动,我抓住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听,详细记,用心去体会„„以下是一点点感受,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此次观摩课活动我们听取了来自北京市孙贵合,段晓炜两位教师的课,给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些参评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各有所长,形式多样。
新课程实验教材注重了儿童心理学,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比如孙贵和老师的《三角形边的关系》以学生动手为主,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更好得吸收内容。这个生动有趣的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认识时分的活动,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动地探索、发现新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
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
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2、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如段晓炜老师的《密铺》一课中,就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己发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正五边形是否能单独密铺,再从中加深内容。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理解和发展,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吸引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令我的眼界大开,领略了许多优秀老师的教学风采,为我的课堂教学增加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希望今后类似的活动还能有机会参加,我会将学到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五篇:小学数学校本培训心得[模版]
小学数学校本培训心得
王开英
学生对概念的掌握不是很扎实,我们只要认真分析,就不难发现,主要是学生对一些数学概念没有搞清楚。如:12的最大约数与最小倍数是相等的。学生却判断是错误的,本题涉及 “因数”、一个“自然数”的因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倍数”、一个自然数的倍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最大的没有。还有“相等”。学生出现错误,说明学生对数学概念没有理解掌握好。数学概念是“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基础知识的起点;是逻辑推理的依据;是正确、合理、迅速运算的保证。学生正确、清晰、完整地掌握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如果学生对概念不明确,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如果不懂什么是“分数”和“分数单位”,就很难理解分数四则运算法则的算理,就会直接影响分数四则计算能力的提高。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只有在概念清楚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法则,经过适当练习才能形成。学生概念清楚了,才能进行分析推理;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因此,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形成概念,正确地掌握和运用概念是极为重要的。数学教学过程,就是“概念的教学”。一个数学教师,要把概念教学放到突出地位。小学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小,知识不多,生活经验不足,抽象思维能力差,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有关概念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从小学生年龄实际出发,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中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1.直观形象地引入概念
数学概念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知识和生活的局限,其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认识一个事物、理解一个数学道理,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因此,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细心、耐心,尽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开始引入。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思考的积极性就会高。如在教平均数应用题时,我利用铅笔做教具,重温“平均分”的概念。我用9个同样大的小木块摆出三堆,第一堆1块,第二堆2块,第三堆6块,问:“每堆一样多吗?哪堆多?哪堆少?”学生都能正确回答。这时,我又把这三堆木块混到一起,重新平均分三份,每份都是3块,告诉学生“3”这个新得到的数,是这三堆木块的“平均数”。我再演示一遍,要求学生仔细看,用心想:“平均数”是怎样得到的。学生看我把原来的三堆合并起来,变成一堆,再把这堆木块分做3份,每堆正好3块。这个演示过程,既揭示了“平均数”的概念,又有意识地渗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然后,又把木块按原来的样子1块,2块、6块地摆好,让学生观察,平均数“3”与原来的数比较大小。学生说,平均数3比原来大的数小,比原来小的数大,这样,学生就形象地理解了“求平均数”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
2.运用旧知识引出新概念
数学中的有些概念,往往难以直观表述。如比例尺、循环小数等,但它们与旧知识都有内在联系。我就充分运用旧知识来引出新概念。在备课时要分析这个新概念有哪些旧知识与它有内在的联系。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讲授新概念,学生是容易接受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从心理学来分析,无恐惧心理,学生容易活跃;无畏难情绪,易于启发思维;旧知识记忆好,容易受鼓舞;所以运用旧知识引出新概念教学效果好。例如从求出几个数各自的“倍数”从而引出“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概念。总之,把已有的知识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以旧带新,再化新为旧,如此循环往复,既促使学生明确了概念,又掌握了新旧概念间的联系。
3.通过实践认识事物本质、形成概念
常言说,实践出真知,手是脑的老师。学生通过演示学具,可以理解一些难以讲解的概念。如一年级小学生初学数的大小比较。是用小鸡小鸭学具,一一对比。如一只小鸡对一只小鸭,第二只小鸡对第二只小鸭,„„直到第六只小鸡没有小鸭对比了,就叫小鸡比小鸭多1只。又如二年级小学生学习“同样多”这个概念也是用学具红花和黄花,学生先摆5朵红花、再摆和红花一样多的5朵黄花,这样就把“同样多”这个数学概念,通过演示(手),思维(脑),形成概念,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这比老师演示、学生看,老师讲解、学生听效果好,印象深、记忆牢。
4、从具体到抽象,揭示概念的本质
在教学中既要注意适应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也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概念教学中,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探求概念的含义,沿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去掌握概念。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圆周率这个概念比较抽象。一般教师都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很快就发现不管圆的大小如何,每个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教师指出:“这个倍数是个固定的数,数学上叫做“圆周率”。这样,引导学生把大量感性材料,加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抛弃事物非本质东西(如圆的大小,纸板的颜色,测量用的单位等)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不论圆的大小,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形成了概念。
5、用“变式”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概念之后,我经常变换概念的叙述方法,让学生从各个侧面来理解概念。概念的表述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质数,可以说是“一个自然数除了1和它本身,不再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做质数。”有时也说成“仅仅是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倍数的数”。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叙述都能理解,就说明他们对概念的理解是透彻的,是灵活的,不是死背硬记的。有时可以变概念的非本质特征,让学生来辨析,加深他们对本质特征的理解。
6、对近似的概念加以对比
在小学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含义接近,但本质属性有区别。例如:数位与位数、体积与容积,减少与减少到等等相对应概念,存在许多共同点与内在联系。对这类概念,学生常常容易混淆,必须把它们加以比较,避免互相干扰。比较,主要是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就要对进行比较的两个概念加以分析,看各有哪些本质特点。然后把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找出来,使学生既看到进行比较对象的内在联系,又看到它们的区别。这样,学的概念就会更加明确。对近似的概念经常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区分,既能培养学生对易混概念自觉地进行比较的习惯,也能提高学生理解概念的能力。多年来教学实践的体会:重视培养学生的比较思想有几点好处: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第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系统化的思维方式。
7、教师要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概念的含义
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必要的,但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也不能忽视。教师应发挥好主导作用。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地位是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又相互转化。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沿着观察、思维、理解、表达的过程,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去掌握概念。这样极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可以教会学生去发现真理。比如我教质数,合数两个概念。我先板书几个数:1、2、3、4、5、6、8、9、11、12,让同学分别写出每个数的因数来。为了便于学生观察,有意识地做如下的排列,学生写出下列答案:
1——1 2——
1、2
6——1、2、3、6 3——
1、4——1、2、4 5——
1、5
8——1、2、4、8 11——
1、1 9——1、3、9
12——1、2、3、4、6、12
订正后,让学生仔细观察,找自然数的因数规律。学生观察后发现了规律。有的说有三种规律,有的则认为四种情况。我表扬同学观察分析得好。是三种规律。于是又启发他们看是哪三种?第一,一个自然数只有一个因数;第二,一个自然数有两个因数;第三,一个自然数有三个以上因数。在这个情况下,我再次启发:一个因数的是什么样的数?两个的是什么样的?三个以上又是什么样的因数?学生则发现一个的只有1;两个的则有1还有本身;三个以上的则有首先自己本身、还有其它的因数。最后老师一一肯定,并由学生看书后总结出质数、合数概念,这时学生很受鼓舞,认为自己发现了真理。对质数、合数的概念印象极为深刻永不忘记。我又有意识地让学生研究“1”到底算哪类?学生沉默了,我说:“从书上找找是怎么说的?知道的就发言”。通过学生的口,说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我问:“为什么”?学生答:因为“1”的因数只占一条,算1就没有本身,算本身又没有“1”,这样可比老师直接告诉、或叮咛他们注意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把大量感性材料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抛弃事物和现象的非本质的东西,抓住事物和现象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因为是学生付出了脑力劳动而获取得到的,所以容易理解,记忆也牢固。
二 有效巩固概念
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概念,而且还要使学生熟记并灵活地运用概念。我认为概念的记忆与应用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教学中,加强练习,及时复习并做归纳整理,对巩固概念具有特殊意义。
1、学过的概念要归纳整理才能系统巩固
学习一个阶段以后,引导学生把学过的概念进行归类整理,明确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使学生掌握完整的概念体系。如学生学了“比”的全部知识后,我帮助他们归纳整理了什么叫比;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比;这一系列知识复习清楚之后,才能很好地解决求比例尺三种类型题和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只有把比的意义理解得一清二楚,才能继续学习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这样做,就构成了一个概念体系,既便于理解,又便于记忆。概念学得扎扎实实,应用概念才会顺利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实际应用,巩固概念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势必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如学生学了小数的意义之后,我就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商店了解几种商品的价钱,写在作业本上,第二天让他们在课上向大家汇报。通过了解的过程,非常自然地对小数的意义,读、写法得以运用与理解。又如学了各种平面图形后,我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那些地方有这些平面图形。通过这种形式的作业,学生感到新鲜,有趣。这不仅巩固了所学概念,还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综合运用概念,不仅巩固概念,而且检验概念的理解情况。
在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之后,进一步设计各种不同形式的概念练习题,让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思考、达到巩固概念的目的,这也是培养检查学生判断能力的一种良好的练习形式。这种题目灵活,灵巧,能考察多方面的数学知识,是近些年来巩固数学概念一种很好的练习内容。
练习概念性的习题,目的在于让学生综合运用,区分比较,深化理解概念。所安排的练习题,应有一定梯度和层次,按照概念的序,学生认识的序去考虑习题的序。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的需要,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设计,借以激发学生钻研的兴趣,达到巩固概念的目的。尤其应组织好概念性习题的教学,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判断。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地体会到: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用心讲好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既是落实双基的前提,又是使学生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键。但这也仅仅是学习数学的一个起步,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形成概念之后,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使学生经常地运用概念,才能有更大的飞跃。只有学生会运用所掌握的概念,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概念,从而更好地掌握新的数学知识。只有这样,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才会有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