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成都听课汇报Microsoft Word 文档
2013年5月底到成都听课汇报材料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
在5月28日—5月31日在成都市锦里小学参加四川省2013年小学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观摩活动。在这3天半的时间使我亲眼目睹了21个市州,22位优秀教师的风采,美美的享受了各市州给我们带来的数学盛宴,使我进一步明白了数学教学发展的总体目标:在这22位老师,近1000个孩子展示的盛宴中,更多的是孩子们给我们带来的惊喜、感动、提前学习的可怕,如一年级小朋友就知道负数,一位老师在讲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中,2-8不够减怎么办?一位小孩一口答出等于负6,全场的老师都惊呆了。
下面我把我的几点粗浅感受同大家分享:
第一:在22节课中,有11节课是培养学生思想方法、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课题,内容是数学思考或数学广角里的,非常富有挑战性;有11节是常规性课题。整个教学过程展示的是质疑----猜测----验证----发现为一条主线,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不仅要使学生明白是什么,更重要的是使孩子们明白为什么是这样,每个新知识的学习都让孩子们经历探索的过程,使孩子们大胆猜测、探究、集体汇报,对存在差异的学生给予正确引导,最终让孩子们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成都市青羊区曾凌伟老师和锦里小学的杜茂盛老师,他们的课上没有太多花里胡哨的课件,就凭一个视频和两张作业纸,把课讲得绘声绘色。体现出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教学技能。
(1)、曾老师讲的四年级的内容《画图学数学》,曾老师课前做了个小调查,平时你对画图有什么看法,有的说麻烦、有的说费时、有的说可以帮助理解、等等。以一个沙画视频引入,进一步验证画图在数学中的作用。活动一:一个小朋友站的长方形方队,小朋友前后各有2人,左右各有3人,这一对共有多少人?一个小朋友画的十字架;另一个小朋友画的长方形点子图。可答案却一样,这是为什么?曾老师让孩子们讨论哪种方法好,孩子们咬文嚼字,发言非常精彩。一位小朋友说如果一个一个地画出来太费时了,曾老师说:“不管是剪切版或完整版都行,但是我们要讲究学习效率。”让孩子们用画图尝试没学过的内容计算1/2+1/4等于多少?画图的形式各种各样,曾老师的课件和教学方法有效的验证了画图在数学中的重要作用。可见曾老师是一位与时俱进的老师。
(2)、锦里小学的杜老师讲的是四年级《找规律解决问题》,刚开始杜老师问830个含有公共边的三角形要多少根小棒?孩子们无从下手,杜老师让学生从简单入手,摆1个、2个、3个三角形逐渐„找出规律,杜老师用一把尺子和一支粉笔作图让学生发现规律,把复杂问题讲得简单明了。后来用了一个孩子们在体育课上比赛的视频,100人每两只脚捆在一起要多少根绳子?抽象成简笔画,非常形象,孩子们一下就找到了规律。最后用了一个很具有吸引力的练习材料巩固所学内容。杜老师交给学生的是解一类体的的思想方法,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杜老师对教材挖掘的深度和难度让我感慨万千,一言难尽,我真的好希望我们每个老师都能往这个方向努力,让我们子孙后代享受
到优秀的教学资源。
第二:每堂课的拓展延伸都设计的非常巧妙,使孩子们的思维得到了多角度训练。我想:我们每天给孩子们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应该让孩子们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不能一味的让他们成为做题的机器。如:广安一位老师讲三角形三边关系时,她出了一道题让孩子们判断,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a3cm9cm)a可以取哪些数?a为短边时,a取大于6厘米的数,这种情况学生很容易判断。a为最长边时a<12厘米这种情况学生难发现,通过老师的引导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自贡市的黄际老师讲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让学生大胆猜想,然后进行验证,1、黄老师做了一个长方体课件让长和宽一定,使高不断地增加。
2、长方体的长和高一定,使宽不断地增加。都可以用长×宽×高来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把公式推广到普遍性,交给学生的是思考问题的方法。长时间得到老师思想和思维的熏陶,孩子自然会出人投地。这次百分之九十的课题使孩子的思维训练很到位。
第三:孩子们很需要真诚奉献的老师,让我感动的是在听课现场来了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前辈,这位老前辈每天很早就来到了听课现场,我心里默默的担心着一天坐7节课的时间,他老人家能受得了吗?可他老人家却坚持到了最后。听评委老师说,这位老前辈看了这场比赛心里很高兴,感到欣慰,今天的教学与6、70年代相比,特别是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他说:“发达地区要有危机感。”看到这一幕我心里思绪万千啊!我们青年教师有什么理由不认
真站好自己的岗位呢?在这次活动中很多学生的表现超越了老师的想象,老师刚引入课题,一部分孩子把整堂课的结论都总结出来了。我们老师也应该有危机感,平时要加强学习,才不会被时代抛弃。希望学校领导更加凝聚人心,充分发挥泸定桥小学这支装备精良的教师队伍的集体智慧。希望我校再创佳绩,永远屹立在泸定县乃至甘孜州的前列,成为人人向往的名校。我将把我学到的方法和理念应用到今后的教学中,争取使自己跟上大局。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第二篇:成都听课有感
2014年3月到成都听小学数学课有感
泸定桥小学
开学初,我很荣幸受学校的派遣到成都成华区猛追湾小学听了两周的数学课,首先感谢领导给予外出学习的机会。这次学习使我亲身感受了我省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与世界同步的教学模式。乃至蓉城小学和猛追湾小学别具一格的校园风光,那可真为孩子们创造了一流的硬件设施。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孩子们真荣幸啦。学校有一批年轻有为的教师还有一流的教学设备,这无处不体现了国家对我们下一代的关心。可是我们这里的条件与他们差之甚远。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克服一切能克服的困难,努力使我们的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两周的听课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新理念,新感受,新思考,真可谓: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广阔舞台,令各家可一展风采。同时也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我的良好契机。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1、上课的每位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点值得我们学习,老师们非常注重行为习惯的培养,课前准备,课堂上使用的口令,课堂使学生会思考,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董老师教学分数应用题时,一圈二勾,勾出单位一,写出等量关系,这样长期训练,我认为小学阶段最难解的分数应用题就迎刃而解了。还有刘老师在六年级的数学课上,用亲切的语言时常提醒孩子们的坐姿,对回答不上的问题总是耐心细致的讲解,一直到差生听懂为止。时时提醒走神的同学眼到、手到、耳到。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还有付老师的教学,他专找出现异常的情况,写在黑板上让大家观察讨论,这样孩子们出现错误率就会大大降低。
2、最使我难忘的还是成华实验小学张校长上的《比较两三位数的大小》,我如同小树尽情的吮吸这春雨的滋润,使我一下子找到了知音的感觉,好像再多听一会儿,一节课很快就结束了,从和张老师的交谈中,我的想法和她不谋而合,数学在很多人眼里枯燥、很难上精彩,可是张老师却把死的内容上活了,就是加上了情感因素,课堂人气味浓厚。知识也落到了实处。张老师很幽默,教师表扬用语丰富多彩,常用到吃惊、潇洒、扰乱、给他一个温暖的家这些词语。给每个同学都公平回答问题的机会,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教师一轮一轮的抽生回答,还有哪些同学没答过问题。孩子们非常喜欢张老师,刚下课就问老师,好久又上数学课,上完课好多家长跟老师拥抱感动得哭。只要张老师在办公室,他们就在办公室地上爬来爬去,和老师一起玩儿觉得很幸福。张校长充分体现了自己的教学个性,实在是值得我们敬佩和欣赏。
3、最后一天,在猛追湾观摩了贵校的德育年会,每班孩子表演的主题各不相同,有的表演话剧,有的表演唱歌、跳舞、厨艺等,展示了孩子们多姿多彩的技能,特别是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地小制作,和表演道具既体现了节约又体现了环保。如:孩子们做得房子,板报设计、以及教室布置都体现了师生的共同杰作,看了这些,我觉得我们也应该把课外兴趣小组开展起来,好好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另外还观摩了两节校本研训的双语课,特别是八年级的英语《走进名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孩子们自己主持、了解中国的清华大学以及美国的一所名校。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两所大学,办学特特色各不相同。让孩子们写申请给校长这一环节,让我热血沸腾,内心再一次得到深深洗礼,再一次树立了孩子们远大的学习目标,老师最后总结了,只要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的,适合你的职业才是最好的。也再一次体现了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
4、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习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如用喜洋洋等卡通图片。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设疑导思,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得出认知的理念。
5、在这些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这些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6、各课都展示了《新课标》的新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使数学更贴近生活,才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为生活服务.老师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不是在“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是在“做数学”.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在“导”中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地获得知识,将感性的实际活动与学生的内心感受体验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7、对认识《新课标》的感受.通过两周的学习使我对《新课标》有了更新的认识,即教师重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注意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呈现方式丰富多彩,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人地位,注意提供学生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重视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8、对《新课标》的新思考.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单纯依模仿与记忆.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里充满数学.我们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物,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策略与机智,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总之,数学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教学可采用“讨论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第三篇:听课汇报
听课汇报
为期三天的听课和半天的讲座结束了,让我感到受益 颇多,感受很深,认为所有教师语言流利,教态自然,或成熟稳重,或激情飞扬,使我和学生一次次深入到他们的课堂,但是是我感受最深的是:每当两节课结束的时候,当你对有些问题不理解、迷茫的时候,或者是你根本没有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十分钟的专家精彩点评就像拨云见日一样,让我一下明白了问题所在,也让我认识到要想做一名合格的数学老师真的很不容易,接下来我就结合专家提到的问题和讲课的例子给大家做一汇报。
一、一定要深挖教材
挖掘教材不是光看看教材,找一找课本的重点、难点,而是让我们深入的研究每一本教材,挖掘教材,做到小学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了如指掌,数学是一门螺旋上升的知识体系,我们学校的网络知识结构图就是帮助我们建立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的一种高效快捷的方法,我们要熟悉、知道每一节知识的编写意图是什么。
比如在听课时,有一位教师讲了比的基本性质,这位老师就利用旧知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利用学生的已有 知识和经验先复习,然后让学生根据比和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大胆猜想比的基本性质,然后小组合作验证,得出结论,在这一环节老师进行了大胆的放手,把时间给了学生,学生自己猜想验证,是学生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还有,听了两节7和8的乘法口诀两节课,对比就更鲜明了,在教材的运用和把握明显的不一样。7的乘法口诀,老师是用七巧板摆了7副图(学生提前完成的)让学生自己主动说,你想说几幅图,用了多少块七巧板,紧接着说你是怎样算出有多少块,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的说的想法很多,重点强调了几个7,这一环节之后,引出乘法算式,编口诀,理解7的乘法算式的意义是下了很大工夫,用了狠多的活动。而8 的乘法口诀这一课,整节课老师不敢放一点手,一开始看图,8个8 的方阵,学生就是看了一下,图没用,学生也没说,就到了数轴,用了青蛙跳一次一个8 的设计方法,全程没有放手,采用的是一问一答式,说出8个算式,编8句口诀,明显比上一节课死板的多,专家点评时就问道,学生已经有了1—7的经验,然后提到我们教师要深入的挖掘教材,利用好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收发自如。
二、关注例题的编写意图
听了一节比的应用一节课,这位老师没有用书上的例题,专家点评,不用书上的例题也可以,但是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要为了好讲课从而人为的降低难度,书上的例题是溶液配比问题,教师呈现的是学生打草操场的问题,把六年级的学生认知降到了三年级的水平,要知道溶液配比问题要为以后的初中化学做一了解,所以每一道例题都有编者的意图在里面,我们不要随便的更换例题,还比如垂直和平行有一节课。书上的情境图和例题都没有用,专家点评时就问:我们的数学来源于那?来源于生活,情境图的意图是什么,找生活的垂直与平行,而老师却没有用,如果开始没有用,举例时候或者练习时候可以让学生看情境图。
三、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从几天的课来看,很多时候,很多节课,都缺乏教师的引导和追问,教师包办的多,学生参与的少。比如:听了两节垂线和平行线的画法,这位老师复习画直角,说:我们今天就来利用画直角的方法画垂线,然后教师就在课件上一步一步的演示画垂线的方法,而且边演示边说,你们认为这样的设计怎么样,画平行线也是这样,缺少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就成了老师一板一眼的角,学生一板一眼的学,缺了学生自己学的过程,最后要求学生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但是学生用的方法和老师教的不一样,结果不管对与错,全盘否定,必须按照老师教的方法画,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失去了互动的意义。
四、教师一定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不要着急为了想要的结果只听一般话,可能前半句一样,但是后半句不一样。
比如用方程就解决问题时候,老师设警戒水位x,让学生在教师的设问句中招出错误,老师不急不躁进行了处理,并让学生明白怎么回事,什么时候带单位,什么时候不带单位,最后都是学生自己说出来的,专家点评时说:教师很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显得课堂可真实,给学生足够多的空间和时间,如果学生的发言出现偏颇,教师要用自己的智慧来引领,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不要对不是你要的发言不理不睬,还有在一节又余数的除法中,教学出了几道带有余数的算式,让学生发现规律,但是学生汇报时,教师没有细心的倾听学生的发言,学生说:余数比商小,老师高兴的说,太棒了,你发现了余数比除数小,很明显,教师太想要这个结果了,只听了学生的一半发言,结果没有抓住这个错例分析,失去了一次闪光的机会,就是说教师不要因为学生说错了就很快让学生坐下,要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
五、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和坡度
如:再讲解方程中:一位教师为了体现梯度,开始设计了x+3-0=9-0这样的题,专家在点评时说:你的例题通过天平演示已经很好了,学生已经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还练习了很多的填空题,不如让学生直接解决,然后再难一点。还比如:再有数的除法讲完后,教师设计了一道很开放的题,21个面包你来分?这一道题直到下课,学生汇报,教师没有区分点播,重复的还是让说,整节课完了也没有有层次的练习,一道练习题到下课也没有弄完,这样的设计练习不行。
六、教学环节的呈现顺序
行四边形和梯形,圆的认识,概念课一节讲的很新颖,开始从生活情境中,用那么美得语言描述了抽象出来的四边形来,给了四边形的准确概念,并用集合圈的思想表述了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清清楚楚的理解了他们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分类的思想理解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和关系,而令一个老师也讲的一样的课,却讲得很死般,在平行线间画平面图形,然后分类,抽象出概念后,又问学生到底什么是平行四边形、梯形,学生有自己看书学了半天,有让学生验证,专家点评时也问他来,他也没说清楚。
这次听课,每一节课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通过专家的点评,觉得收获很多,但是由于自己表达能力有限,有些没有说出来,希望老师们原谅!
外出学习汇报
赴呼市听自治区数学基本功大赛
东胜区万佳小学:张伟 2013年10月30日
第四篇:听课汇报稿
小学语文名师高效课堂教学“同课 异构” 教学形式观摩研讨会
汇报讲座
3月22、23日,我有幸到南昌参加了清华大学附属小学“1+X课程”课改创新成果展示暨小学语文名师高效教学“同课异构”教学形式观摩研讨会,既目睹了名师精彩的课堂展示,又聆听了他们的学术报告,受益匪浅现将这两天的学习情况及感受向大家做一个汇报。
首先是同课异构同一节作文课《记一件成功的事》上课老师一位是南昌铁路一小的阚志红,另一位是江苏省特级教师管建纲。他们的课让我有三个很强烈的直观感受:
对比一:教案长短:长得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短得一目了然,一气呵成。
对二:学生学习过程:学生被动,被牵着鼻子也不愿意走,感觉作文是形式化。学生主动,有成就感,明白习作是发表,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对比三:听课感受:听完后,觉得我觉得教的老师累,想面面俱到,却面面不到。管见,管用。管老师在习作讲评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习作,课堂清清爽爽分为三大块:
一是欣赏。二是纠错。三是指导。
1、欣赏,树立学生习作的信心。把学生作文中用得好的标点,语气词,用得新鲜的词,写得新鲜的句子,写得传神的段落,一一展示出来让全班同学欣赏,先隆重地让全班同学认识作者,再让作者自己美美地朗读,让全班同学一起读,共同欣赏,学生的那种成就感马上被管老师调到起来了,没有得到展示的学生也会跃跃欲试,希望得到展示,老师提供给了学生一个平台,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全体学生找到了身边学习的榜样,知道了美的语言是怎么来的,从生活中来,从阅读中来,从幽默中来,更是捕捉了内心一刹那的心灵活动中来的。管老师在讲评中积极引导学生积累、运用和发展语言。
2、挑刺。管老师先让学生认识“大头病”和“大脚病”,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让学生认识到作文中的一些空话套话大话这些现象都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应该“砍头”“砍脚”。让学生朝着“真话、实话、心里话”这个方向走。
3、开头和结尾的“假、大、空、套”话被砍掉了以后,学生一篇长文就被砍掉了短文,怎么办?这时管老师再指导学生:寻找故事的曲折点。引导学生发现故事发展的曲线图来理解“一波三折”的写法,如果事情很顺利,就寻找内心的曲折点,引导学生学习:作文,寻找故事的曲折点。故事,寻找内心的曲折点这一写作方法,来把过程写丰富具体来。听了他的作文课,我真觉得管见,管用。接下来我们听到的是五位名师的课堂教学,有浙江的名师:虞大明、张祖庆。有北京的名师:窦桂梅、王玲湘、张家龙。所以我把他们分为南派和北派。虽然他们各自己都有自己的教学特色,但其实对课堂的思路还是很一致的。重视预习,及课前检查预习,通过质疑引发学生思考,课中指导学生围绕多面性的问题选择一个方面能过小组合作学习去探究,最后延伸拓展。
“预学 共学
延学”这是清华附小创立的教学模式,提出了“课堂必须以学生的学习增值为中心组织教学。”
这些名师他们都有各自己的教学主张,但对语文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却显得很一致,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块“预学——共学——延学”,预学:预习要落实到位。这种“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较长时间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内化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学生带着准备和问题走进课堂,教师的教就有了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学生带着更高的渴望和问题走出课堂,学习的学就有了方向性和提升性。
通过预习单让学生明确预习的要求及课前需自己探究的内容,上课一定要让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也就是的反馈学生的预习情况。
共学:老师引发学生思考,学生质疑文本,小组合作学习重点探究,群思广益,共同学习。
延学:延伸拓展
群文阅读,摘取该作者其他文章中的一些重要片断,推荐相关的书籍让学生读。
引导学生欣赏这一作者的其他文章,或是是类似题材的文章,开阅读学生的阅读视野。
听完课以后,深深地被这些名师的综合素养所折服,最让我信服的是他们的年纪比我大多了,但他们记忆力超强,能同时记住十几个学生提的每一个问题,并快速在脑子里进行梳理,哪些是需要在课堂指导解决的,哪些是学生在理解了文本之后能自己解决的,以此来展开教学,在经历了一个小时的教学后,还能记住是哪个学生的提出的问题,并叫出学生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其实细想下来,不是年纪的问题,而且是是否用心的问题。
这一次的外出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此,我要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的学习机会,最后我想借用一句名家的真言结束我今天的汇报:课堂教学应该在“学”上做好研究。
第五篇:听课汇报稿
听课汇报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5月16日,在龙主任的带领下,我们有幸前往深圳同乐小学听课,首先我代表其他几位老师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
五月的深圳,虽然刚经过暴风雨的洗礼,还是显得那样洁净、美丽,但我们无暇欣赏这繁华、美丽的大都市,每天都在紧张、愉快中度过。
在深圳的这几天,我们聆听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韩立福教授的讲座,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贾志敏和深圳市坪洲小学张云鹰校长的示范课与讲座,以及许多优秀教师同课异构展示及说课。
本次学习对我触动颇深,以下几点是我在学习中的体会,也是以后我努力的方向,写下来与大家共勉。
一、多读书,少提问。老师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读书,无读不成书,“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课堂上要听到学生朗朗的读书声。
二、巧设练习,在课堂中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
三、课件要慎用。课件不是语文,必须要用的要用,可用可不用的不用,不必要用的坚决不用。
四、在教学中对学生做到一放、二扶、三逃、四隐,由“教师搭台教师唱”走向“学生搭台学生唱。”
五、由舞台式的“我对你”教学走向“小组式”的团队合作学习。要走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作用,要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感。
总之,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一切教育改革都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成长。作为教育者,每天要在反思中实践着,在反思中教育着,这样我们才会有不断的进步。本次听课,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见识,也使我们看到了自己在今后教学路上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