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次讲课的感受
第一次讲课的感受
虽说我的题目写的是第一次讲课,但实际上我在九年级18班不是第一次讲课,我给他们上过习题课,但这一节是新课,我上讲台的时候还是很紧张。
昨天下午我听完指导老师的课,老师就跟我说他明天有事让我给学生讲一节新课。我回到宿舍就赶紧准备,看书写教案查资料,时间过得很快就到晚上。我当时就在想如果这个化学课不让我做实验,也没有多媒体来演示实验,那我这节课该怎么上?不行,没法上,我就给指导老师打电话,说我要做实验,行不行。还好,还好,老师说可以而且我要用的试剂和药品实验室里都有。听到老师的这话,我真的是很开心。备课一直背到11点,第二天早上也就早早的就醒了,又串了几遍要讲的东西。
因为害怕所以上课前宿舍的舍友都叫我不要紧张,上第四节课的时候我把她们都叫上去听课。
走在去教室的路上,就碰到18班的学生,看到我拿着实验仪器就抢着帮我拿到教室去,一进教室在教室的女生就都围上来看仪器,他们平时似乎老师也不怎么给学生做实验,所以学生对做实验充满了热情。
开始正式上课了,我也没有老师的那种气势,也不会喊上课,然后叫同学们起立什么的。不过班长倒是一看到上课了,就喊了起立,同学们就说老师好。其实我当时挺感动,课下她们见到我就喊老师,让他们喊得说实话心里挺高兴的。
课上的还是挺顺利的,不过就是讲到分子还可以再分成原子时,同学们听不懂了,我很着急。还有在还有十分钟下课的时候,我记错下课时间了,很紧张,因为我要讲的东西还没讲完。
下课后我问和我一起实习的同学,问她们对我这节课的评价。她们说我讲课时的语调很平淡,没有起伏。还有就是看教案,其实我是怕说错,误人子弟可不好,就时不时地看教案,很少看学生。虽然我是一个实习老师,既然他们叫我老师了,我就得负责,不能给他们传达错误的信息。这都怪自己对教案不是滚瓜烂熟,对自己没信心。而且我认为他们听不懂是我只是点连接的不够好,以后我在讲课的时候一定会充分考虑知识的连接和学生的接受能力。
最后我想说上课之前想的再好也是空的。到自己真正上讲台讲课的时候才发现,上课不容易啊,上好一堂课更不容易。以前看到老师站上讲台书都不看一眼就能流利的讲到下课,觉得没什么。可事情往往没有想的那么简单。能做到这个样子是要很多年的功力的。深深的体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我还有得学呢。还有就是再小的细节也不能小看。有时候就是这些被我们忽视的小细节使我们的辛苦付诸流水。所以我要向战斗在三尺讲台上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虽然第一次上课有很多不足,但我不会气馁.我会努力学习,不断改进.企求一次比一次好!
2011年9月21日
第二篇:第一次正式讲课的感受
今天是教师节,这是我作为一名教师过的第一个属于自己的节日,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个教师节。
早晨,他这清脆的上课铃,我走进了三十九班。原本以为同学们刚进学校,相互之间也不熟悉,对于这节日应该也不是特别关注,但当我站在讲台上听同学们说:“祝老师节日快乐”时,我有点意外,但更多的是激动。虽然对于他们来说,这可能就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有些甚至根本没有包含对老师的问候与祝福,但我认为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礼物,听着这简单的问候,我感到很温暖,找到了家的感觉,我真的很感动。
带着愉悦的心情,我开始了今天的讲课。首先带着同学们学了几个音标,以方便大家更好地学习英语,正确的读出单词和课文,说一口流利标准的英语。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高,学习效果比我预想的还要好,整个课堂氛围也很棒,大家都充分地享受了这节课,师生合作愉快,我的教学目标也达到甚至超越了预期目标,整体效果还不错。从这节课堂中,我对班里的基本情况也有了大致的了解,同学们的基本情况都差不多,英语基础好的也就两三个同学,但大家学习态度特别认真,学习积极性很高,这足以弥补他们就出不扎实的弱点。
根据这节课的摸底情况,我准备调整我的课程安排情况,将之前安排的课文退后讲,先整体讲一下音标,以后在讲单词的时候再穿插音标加深他们的记忆,方便以后教学的展开。
第三篇:第一次讲课体会
第一次讲课心得体会
数学与统计学院--周铃森
4月26日星期五上午第四节课,我第一次站上了高2014级13班的讲台,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听课,我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堂数学课,说实话,虽然整堂课中,我的指导老师坐在教室后面听我讲课,但我一点也不紧张,也许是由于备课比较充分吧,当时写好教案后,感觉很茫然,不知所措,心里很没底,老是担心自己能否讲好这堂课。第一次试讲时,问题很多,讲得结结巴巴的,并且前后衔接不自然,逻辑性也不强,不过,我还是信心满满,积极改正自己的不足,力求下次讲课时能讲得顺利自然。
第一次正式上课,一方面,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四十分钟就过去了,另一方面,感觉自己还没讲过瘾。讲完课后,本以为自己讲得很差,会被老师批评,没想到后来指导老师告诉我:“你的这次讲课效果还可以”,听到这句话,绷紧的神经顿时松弛了,心里不禁乐了一番,不过这堂课也不是没有问题,指导老师还是就备课、语言、姿势、激情等方面谈了一些注意事项。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指导老师的指点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
1、要想上好一堂课,备课很关键。备课要在熟读、研究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写出自己对这堂课的理解,包括教学目标、知识点的讲授顺序、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备课是上课的基础,一堂课备得充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堂课的传授效果。
2、要想上好一堂课,充分的备课当然必不可少,但在课堂上一定不要忘了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当前的新课改无一例外都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因此,在课堂上,可以多一些互动环节,互动既能让学生参与课堂,又能提高学生积极性。
3、上课要有激情。演员是舞台上的表演者,而教师则是讲台上的表演者,教师也需要表演艺术,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教师在讲台上的语言,包括肢体语言,前者要有幽默感,并且讲话时语速不宜过快,该慢下来时就慢下来,最好抑扬顿挫,该停顿的地方要停顿,后者要有丰富而恰当的姿势。
4、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多听取学生的意见。虽然我们备课备得很充分,但在课堂上不能一味地完全按照自己备课的思路来讲,而是要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应情况灵活地调整授课思路。
5、随时保持高涨的热情。新教师讲课很容易犯一个毛病,那就是课堂开始的前十几分钟讲得很有激情,接下来,声音便慢慢变小了,说话的语调也开始平淡了。如果按照这样的状态讲下去,一堂课下来,学生可能只听了前面那十几分钟的内容,后面的时间里,他们要么埋头自学,要么走神了。
6、理论性不要太强。如果说大学的课堂重视理论性,那么中学的课堂便注重实用性及趣味性。有时,与其讲一大堆理论,还不如举一些实例以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的具体应用。
7、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多表扬学生、鼓励学生,并且要注意表扬的方式方法。像“你太聪明了”就不适宜拿来在中学的课堂上表扬学生,因为那是小学式的表扬,过于幼稚以致于起不到激励效果,表扬学生的时候尽量采取幽默搞笑或者比较正式的方式。
8、普通话应该标准、板书应该工整。对于板书,该擦的可以擦去,一般保留最重要的内容,并且重要内容还应该写在黑板上显眼的位置。另外一点,写板书的时候尽量侧身书写,不要背对着同学,这样,教师讲课时才不会背着同学说话,同时,也能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同学身上,做到边写边讲解。
以上是主要的几个方面,当然还有其他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上课节奏的把握、课上与同学的眼神交流、教师的礼节、提问的技巧等等。通过这次讲课,我开始有些明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背后蕴含的深刻道理了,不管做什么事,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第一次正式讲课的感受与经历对于我来说是难忘的,而老师的点评也是刻骨铭心的,从中得到的收获也许会对自己以后的教师生涯以及教育观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于接下来的实习工作,我将按照指导老师的指导,再接再厉!
第四篇:讲课的感受
讲课总结
去年 11月份,在学校的安排下,我积极响应“青年教师导师培训”的活动,主动联系了在政治理论方面颇有造诣和威望的贾院长来担任我的导师。在贾院长的悉心指导之下,本人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实践取得了很大进步。
作为一名年轻老师,我就我个人的讲课方式与讲课的感受给领导汇报如下:
在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占有很大的课时量。我们通常把这两种课称为两课,在博文学院很多老师和学生称为政治课。尽管两课所占课时量大,但是目前在博文学院中,学生对“两课”学习的积极性普遍比较差,很多学生对“两课”考试持消极应付的态度。其具体表现为:第一旷课率高,迟到、早退、请假现象也很普遍;第二即使有的学生勉强去上课也是极不情愿的,可以说“身在曹营心在汉”,有的在看小说、有的在睡觉。第三大部分学生平时不好好复习,考试既希望于老师划范围,考前临阵磨枪,考试也是作弊应付。这些现象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目标不清楚,对两课抱有抵触情绪。学生这样的心理给我们教两课的老师带来很大的困难,同时对我们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就是必须要把这门课讲好、讲生动才有可能吸引学生主动来上课,愿意去认真听讲。
我在本学期中教授的课程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于这一门课程,在讲授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两点体会:
第一,必须要具备扎实的史学知识,认真备课。俗话说的好:“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自己起码要有一桶水”。因为我在上学期间,所学的专业就是《中国近现代史》,所以阅读过关于这方面的大量资料与书籍,不光对于近现代的历史脉络有清楚的了解,同时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名人更是信手拈来。这些在学校期间学过的理论知识为我讲授《中国近现代 史纲要》这门课奠定了基础。正是这些扎实的理论知识,不光使我在讲课的过程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而且也使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比如在讲洋务运动的时候我给他们讲曾国藩、李鸿章,在讲国民大革命的时候我给他们讲北洋军阀的割据等等这些知识确实吸引了很多同学,使他们忘记了政治课的枯燥,减轻了抵触情绪。
同时,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使我真正体会到了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的道理。即使你满腹经纶,在上课之前还是需要认真备课,认真的整理好讲课的脉络层次,这样才能做到上课有条理、层次分明,使学生易于接受。我一般从每一节内容的前后联系去把握它在全书中的地位,找出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再围绕重点难点的解决去选择例证,组织材料,设计课型,确定教学步骤,最后斟酌语言。一般来说,从学生的注意力、表情反馈回来的信息证明,这一过程的工作做得好,学生就满意,教学就成功;而且也只有这样,讲课才能胸有成竹。第二,就是讲课必须要根据讲课的内容恰当的选择好授课的方式。
在博文学院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讲授法,即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这种方式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一定的优点,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给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这种方式对于老师来讲有一定的挑战性,为了摆脱学生对政治课的抵触情绪,需要在讲课的过程中,尽量使用生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尽量不搬用晦涩的术语,尽力做到语言活泼而有趣味,讲课要有艺术性;同时要求情感饱满真挚,语气抑扬顿挫,手势收放自如。但是,尽管如此,有的学生由于没有参与感,这种讲授法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讲课的内容采用其他方法。
教学方法很多,举不胜举。在这儿我只是介绍一种经过本人实践之后比较成功的方法——即课堂讨论法。课堂讨论这种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 生积极主动的去学,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可以形成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但是怎样组织好课堂讨论,使课堂讨论真正“活”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现在的政治课一般都是120多人的大课堂。讨论课可以这样安排:预先布置好讨论题目,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值得注意的是,讨论题目的选择非常重要,题目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讨论的效果。一般来说,应该选择那些学生关心的,与课本和现实又结合的比较紧的热点、难点问题,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去准备和思考,也才有话可说。比如,我在讲课的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过两次讨论,一次的题目为《请你谈谈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另外一次题目为《谈谈革命与改良》,在这两次讨论中,第一次题目较为简单,学生们都踊跃发言,而在第二次讨论中由于题目相对于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则出现过冷场的局面。
同时教师要切实做好课堂讨论的引导和沟通,适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引导学生的思维,及时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观点,鼓励胆怯和没有信心的学生,肯定学生的成绩。这一个环节直接影响到讨论效果,同时也可以在课堂讨论中树立教师的威信,增加教师的亲和力。
课堂讨论最后的一个环节就是要对谈论进行正确的总结。它不仅使暴露出的问题得到及时修正,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认识,而且进一步加深了对基本理论的理解。
当然,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教学方式。但是要讲好政治课,不光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方法。只有这样,我们的讲课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
刘超
2008年7月16日
第五篇:讲课感受-英文版
A semester of English classes in the students' lecture in the end.I have a lot of feelings would like to share with you。
In the lecture before we all must carry on the detailed lessons。In just lectures in the face of so many “students”, I’m nervous, because that is my first stood on the platform speak Chinese classes, But slowly I will not nervous,because this is my classmates friends.This class is like a journey, although nervous, but also gain a lot of beautiful scenery.A lot of time, matter success or failure is not the most important, the scenery on the way and you enjoy the scenery mood is the most important.In short, in the lecture, I got the exercise, confidence and courage is very important.This is probably a lesson that I feel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