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上善若水》有感

时间:2019-05-14 23:04: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上善若水》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上善若水》有感》。

第一篇:读《上善若水》有感

读《上善若水》有感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这是一首对水的颂歌,歌咏的对象是具备像水那样品格的圣人。它以“上善若水”为提纲,指出一个人如要效法自然之道的无私善行,便要做到如水一样谦退守中的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而理想中的“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他的言行有类于水。为什么说水德近于道呢?王夫之解释说:“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处众之后,而常德众之先。”以不争争,以无私私,这就是水的最显著特性。水滋润万物而无取于万物,而且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在此后的七个并列排比句中,都具有关水德的写状,同时也是介绍善之人所应具备的品格。老子并列举出七个“善”字,都是受到水的启发。最后的结论是:为人处世的要旨,即为“不争”。也就是说,宁处别人之所恶也不去与人争利,所以别人也没有什么怨尤。

公元前516年周朝覆灭,老子朝逃往楚国,用今天的话说55岁的老子失业了,回到了家乡(可能是务农吧,这一段没看仔细)。这时比老子小20岁的孔子曾拜访过老子,向老子请教学问,典故“孔子问李”就是这样来的。孔子将老子比做“龙”,来形容老子的深不可测、难以着磨。二人见到山中流淌的溪水,孔子说:“逝者如斯乎”,老子却说:“上善若水”。信奉“礼教仁义”的孔子与一心想“回归自然”的老子两位圣人之间的交流,为后来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融合铺下了奠基。

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行,它能使万物得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利,如古人所说:“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只要能做到利他的事,就永不推辞地做。但是,它却永远不占据高位,更不会把持要津。

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在这个永远不平的物质的人世间,宁愿自居下流,藏污纳垢而包容一切。所以老子形容它“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以成大度能容的美德。因此古人又拿水形成的海洋和土形成的高山写了一幅对联,作为人生修为的格言:“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水,与物无争,谦下自处。所以老子讲,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能做到如水一样,善于自处而甘居下地——“居善地”;心境养到像水一样,善于容纳百川的深沉渊默——“心善渊”;行为修到像水一样助长万物的生命——“与善仁”;说话学到如潮水一样准时有信——“言善信”;立身处世做到像水一样持平正衡——“正善治”;担当做事像水一样调剂融和——“事善能”;把握时机能做到像水一样及时而动,随着动荡的趋势而动荡,跟着静止的状况而安详——“动善时”;再配合基本的原则,与物无争,与世不争,那就永远没有过失了。

在中国古代许多哲学家的著作中,水都是重要的体道之物。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因为水总是处于一种变动不居的状态里。苏轼也说:万物皆有定形,惟有水随物赋形。” 余秋雨的《都江堰》中也写道: 水,看似柔顺无骨,却能变得气势滚滚,波涌浪叠,无比强大;看似无色无味,却能挥洒出茫茫绿野,累累硕果,万紫千红;看似自处低下,却能蒸腾九霄,为云为雨,为虹为霞;看似没有造型,却能作为滋润万物的救星而被殷殷期盼……看上去,是人在治水,实际上,一切成功的治水方案都是因为人领悟了水,应顺了水,听从了水。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出现天人合一,无我无私,长生不老。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便是道。

老子讲了一连串人生哲学的行为大准则,如果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就是完整而完善,实在太难了。除了历史上所标榜的尧、舜以外,几乎难得有一完人。不过,如果我们具备一项这样的美德,也就可以名垂千古了。

第二篇:上善若水第八章有感

上善若水,人生之道

--------读《老子》第八章有感

在本学期,我们通过《老子》精读这一课程,让我对老子及其思想又有了进步一的了解。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创办了核心为“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这一思想,也深深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和思想。也让我对老子有了更多的崇敬之情。“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在通过阅读老子的作品我逐渐了解到,老子说的道法自然,要求做到无为,并非指的是无所作为,而是反对人对人,人对事物的太多干涉,顺应道法积极去行事,在老子看来,是可以的。老子提倡一直提倡道任由世间万物自然发展而不去干涉它。由此可见,顺应自然,不过多干涉其他人或者事情,这是老子的期望所在。

《老子》,又称《道德经》,它作为老子的代表作,老子将道家的思想都汇入其中。其可以分为《道篇》和《德篇》。而《老子》精读这一课程,就是让我们细细阅读,慢慢品味这一文学的著作。《老子》中想要表达的思想有很多,但是大体都离不开“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这一思想。而现在,我就选中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章,结合实际和自身体会,谈谈自己对第八章的理解和看法。学而用之,体会老子思想的精妙之处。

老子第八章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篇说的大概意思是,上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居处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冷静,待人善于真诚相爱,说话善于遵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掌握时机。只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怨咎。

老子巧妙的将“上善”巧妙的比喻为水,并且将这一篇章中提到的功德,特征,性格,行为,操守这几方面巧妙的与水的一些特征结合起来。例如,水川流不息,滋养万物,这便是功德。水只往低处流,遵循自然法则,这便是特征等等。水有着这些美好的品德,所以君子遇水必然应该有所感悟,有所效仿。

水是万物之源,它滋润万事万物却不争求功绩,这与老子的“无为”思想也是及其吻合的。结合我们自身,虽然都提倡功成不居。但是,一个人的成就越大,那么他自我膨胀的几率也就越高。而且现在越来也多的人,会因为自己略有小成,便会觉得自己举世无双,没有人能够比得上,骄兵必败,居功自傲的结果便是引来自己的失败。所以,这一篇章告诉我们的第一个道理就是做人要像水一般,提倡做人的“不争”。当自己获得成功和成就的时候,也能够处置泰然,不因为自己的一点点成就而开始追名逐利,最终也只会乱了自己的心智。而这一篇章告诉我们的第二个道理就是,“上善”的人,会像水一样,“处众人之所恶”便是能够停留在众人所厌恶的地方。这与“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有所相似,但却少了一些功利性和目的性。如今,大家都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更好的物质享受而奋斗着,努力着,有时候拼得一个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句话固然不错,但是为了名利也不必拼得自己筋疲力尽。真正心如君子的人,能够停留在众人所厌恶的地方,例如社会中有一些人,他们能够长期去很多人不愿意去的落后贫穷的地方开展教育事业,他们不为大城市或者发达地区的物质条件所束缚,而是为了贫困落后地区,奉献自己的力量,他们不失为君子,因为他们是如水一般,能够处众人之所恶,这是难能可贵的,也是我追求的可贵品质。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这是这一篇章的第二部分。这一段话,从为人处世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要求,哪就是要像水一样存在。一,在居住的选择上,要选择适合自己生活的地方。就我自己而言,北京虽然物质条件优越,机会多。但是我更倾向于安稳的生活,如此高的生活压力,加上严重的环境问题,更加让我清晰认识到北京是不适合我居住的,我更适合竞争压力小,环境宜人的小城市。二,在心境方面,心胸要善于保持沉静。如今大家都认为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人们的心胸也开始慢慢变得浮躁,这种心态体现在做事越来越急功近利,处事上冲动暴躁。那么,能够保持心胸的沉静,在如今是难能可贵的。处事不惊,冷静处理,不冒进不退缩,这便是我认为的“心善渊”。三,为人处事方面,待人要真诚相爱。活在社会,没有人能够与社会分离,那么与他人打交道,便是不可避免的。交际也是一种艺术,真诚是基本,诚心以待他人,久而久之,别人也会诚心对你。真诚与圆滑不同,虽然这两种处事方式都能让自己立足于人际之中,但是圆滑是暂时的,久而久之便会原形毕露,只有真诚,真正的关爱他人,才是长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但是若要长期保持,也是不易的,所以,这是我今后在为人处世方面追求的目标。四,做人要守信,说话善于遵循守信。现在,守信对于这个社会极为重要,如今老人摔倒,怕被讹不敢扶,各种诈骗和拖欠薪水事件层出不穷,不禁让人们感到社会诚信的缺失。不知不觉,诚信已经成为了社会的稀缺品,这不失为一种悲哀。所以,越是这种时候,就越需要像老子提倡的那样,做人守信,一字千金,让自己的话能够成为行动,而不是花言巧语,尔虞我诈。而后面的为政精简处理,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要善于掌握时机。这三个要求可以说是阐述成功行事的三个关键因素,做事简练,发挥所长,掌握时机,如果能做好这三个方面,那么无论是在如今的学习,或者是今后的工作中,就能很好的处理各种事件,让自己处于游刃有余的境地。

《老子》第八章,告诉了我们人生中各种处事之道,可谓是人生之道的宝典。通过学习这一章节,让我更好的对人生的处事有所顿悟,处事泰然,感受老子的“无为”精髓,领略老子的思想魅力,从而更好的用于今后的生活和学习。

第三篇:上善若水--读老子《道德经》心得体会

近期以来,我抽空读了老子《道德经》一书,受益匪浅。“上善若水”,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八章第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能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这段话的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应当像水那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处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待人善于真诚相爱,说话善于遵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掌握时机。正因为上善的人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老子是我国先秦道家学说的创立者,他十分推崇“上善若水”。老子以水为喻,择其善者,利者而论之,体现了老子的道德理念,更深刻地反映了老子的处世哲学。因为这“七善”蕴含了立身处世的方方面面,老子把他理解的天人关系、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处世谋略,社会管理和国家治理等一系列思想融合到一种理念当中,归结到“上善若水”这一“水德”上。老子从水的品德出发,阐述圣人的高贵品质和处世原则,最后总结归纳为“夫唯不争,故无忧”。这句话是老子论述“上善若水”的根本主旨,他认为,唯有做到不争名、不争功、不争利,才不会有任何过失和过错,也不会有任何忧患。水的特性近于道的特性,而圣人的特性就是水的特性,圣人与世无争不主观妄为,其结果是能获得别人得不到的东西,这是不争的好处。要做到不争,就要顺应自然法则,只有效法自然,按客观规律办事,才不会有过适和忧患。老子用水性来比喻上德者的人格,有道德的人,就应当效法水的柔性,温良谦让,无私奉献。那么,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园丁,我觉得确应如此。

“上善若水”启迪我们做人要光明磊落,襟怀坦荡,做一个清纯如水的人,洁身自好,纤尘不染,永远保持健康的肌体;启迪我们即使是处于艰苦的环境,也要安贫乐道,恪尽职守,有一份热,发一分光;启迪我们不盲从、不盲争、不争名、不争利,将个人的价值体现在默默奉献的三尺讲台中。

老子教诲我们不争,不是让我们消极避世,听天由命,他是在教导我们不要去争权夺利,要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老子用“上善若水”讲述了一连串人生哲学的行为准则,无疑对我们立身处世具有重要的启迪。

第四篇:漫谈上善若水

漫谈上善若水

覃少勉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2010级汽检4班

摘要:善只是上得台面大谈特谈的美丽宣言,下台后善寸步难行,只因善利人而不能恶人,就有自私的人先怕恶后怕善为原则,大曰:宁得罪君子,也不得罪小人。做好人不难,一直做好人就难了,做到“上善若水”的人简直是难死!

关键词:上善若水;献血;利已;雷锋;恶人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①》:“上善若水,水善利于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品性一样,泽被万物不争名利。

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性。它能使万物得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利。例如古人所说:“到江送客掉,出岳润民田。”只要能做到利他的事,就永不推辞地做。但是,它却永远还不要占据高位,更不会把持要津。俗话说:“人往高处爬,水向低处流。”它在这个永远不平的物质的人世间,宁愿自居下流,藏垢纳污而包容一切。所以老子形容它,“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以成大度能容的美德。因此,古人又有拿水形成的海洋和土形成的高山,写了一副对联,作为人生修为的指标:“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所以老子大曰:“上善若水”。

善是什么,只有从恶的镜面反映出一个对比的影像。我很惊讶地看新闻里,人们献出的鲜血被医院多少钱多少价的卖出。如果谁去献血,肯定不是为口号中的“光荣”,更不敢相信被别人拿去卖。我只认为他们献的鲜血可能救一条活生生的生命,一份珍贵的健康,他们给的是在绝望沙漠中的病人递上一杯希望之水,他们仅出于善而为之。

如果有一天曾经献血的他们躺在医院里,被多少钱多少价的鲜血而困扰,手术不进行而病情不想等待的日子里。他们就会“笑”了。善嘛,不过这样的出卖。有一天一个记者疯了,爆光这个“鲜为人知”的世界级新闻,医院听到慌乱不已,不是毁尸灭迹,就是人去楼空。领导很惊讶比谁都惊讶,然后气愤,往下派调查组和专家。不到一个星期,“有效利”地得出报告:是不法医所弄的,这些医所自有献血车到处逛,主要是学生群体在献血。该死的,又是这样,曾经献血的他们又重新“笑”了。善嘛,利谁都是利,就是不利己。所以老子大曰:“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的称号颁发给谁呢?思来想去还是雷锋最妥当。如果雷锋活着在我们现在社会的话,相信骗子就不会饿,可怜的孩子就不用上街乞讨而快活去上网去酒吧了。

善是什么?我认为善是主观上符合大众常理又无私利于好人好事的,人的行为。做好人不难,一直做好人就难了,做到“上善若水”的人简直是难死!善仅仅是属于自己的东西,跟别人无关,只能先天下之善而善,后天下之利而利。现实里有几个人用善当武器办事的。善只是上得台面大谈特谈的美丽宣言,下台后善寸步难行,只因善利人而不能恶人,就有自私的人先怕恶后怕善为原则,大曰:宁得罪君子,也不得罪小人。善是清水,谁都想做,但善往往抵不住一个老鼠屎污染,全靠自己为或不为。上善若水是某些人的理想,也可能是大话。

注释:①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汉族,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第五篇:《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是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上善”就是指最好的。“上善若水”的意思是:人最高的境界就是像水的品性一样,水滋养与造福万物,给万物带来益处,却不与万物争任何名利,停留在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是很接近“道”的概念。在老子看来,天下最大的善性莫若水,上善若水不仅是衡量个人道德品质的标准与处世修养的尺度,同时更体现出一种顺其自然而与世无争的人生心态。

老子用水来比喻“不争”的理想人格和处世原则。所谓“不争”, 指不争功、不争名、不争利。老子以水“利万物而不争”的品格来教育人们要效仿水的不争精神, 做到“为而不争”。这种“不争”, 并不是一种自我放弃, 也不是逃离社会或遁入山林。他仍要求人们去“为”, 而是所“为”要像水一样能“利万物”, 但所得的成果, 却不据为己有, 更不居功自夸。

而对于当今物这个竞天择社会,我们到底是争还是不争,在我看来,老子所说的不争,对于现在的我们,意义在于一种谦卑的心态。古往今来, 自是者必败, 自矜者必亡, 这几乎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所以老子所提倡的“不争之德”“功成不居”, 对于我们今天处理人与人, 个人与集体, 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关系上, 都具有启发意义。

人与人间不争,互利共存。志同道合者,彼此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自己的成就感触,可以取长补短,为自己铺上更加舒适的道路。不争,安享自己的生活,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人们隐于深林,不与世争,方得一片乐土。

国与国不争,国泰民安。苏美冷战时期,双方竞争非常激烈,战事一触即发,全球各国惶恐不安。均可见战争,并不会带来幸福,它只会带来灾难。如今21世纪,全球基本是平静下来了,和平乃当今的一大主题,国与国之间不再相争发起战事,人们的生活得以安定,国泰民安,国家才能更加繁盛。现今与未来不争,子孙万代。高科技的进步,高速度的发展,带来的是高消耗,物资能源也在告诉减少。地球的资源即使有再多,它也是有限的,总有一天会用尽的。我们如今发展的同时,是否有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考虑一下,他们的未来会怎样。在满足当今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留些什么给他们。这正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只有兼顾现在与未来,才能有美好的未来。

我想,“不争,乃大争,不争则天下人与之不争”不争得安,彼此之间相互帮助,相互扶持,相互进步,才得以安乐。不必争得你死我活,不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不必破坏自己原有幸福的未来,不争即得安。

下载读《上善若水》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上善若水》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上善若水读后感

    上善若水--读后感 被誉为“中国和世界第一哲人”的老子在其五千言的第八章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上善若水读后感。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

    高考题 上善若水

    文学作品阅读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也是比较大的。语文网小编今天推荐的是:上善若水阅读答案。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

    上善若水演讲稿

    上善若水演讲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上善若水,大爱无痕》。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老子,曾经说过:“上善若水,水善利......

    观电影《杨善洲》有感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观电影《杨善洲》有感 (该文已在相关网站发表,请慎重参考!!) “老书记住院时,来医院探望的人站满了一坪。白须老人从家乡挑来了干净的水,人们把舀好的那碗水从头顶传递......

    大爱无言 上善若水

    大爱无言 上善若水 ——读张万祥《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途径》有感 初一年级 葛怀彬 最近,我有幸读了张万祥先生的《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途径》,回想自己十年来的工作经历,不禁感慨万......

    上善若水,大爱无疆

    上善若水,大爱无疆 2670415932 我记忆里,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山上有一个牧羊人搭建的临时休息的小木屋,这小木屋也成了一个母蜘蛛的遮风避雨的港湾。在低低的屋檐下面,它产......

    人生如水,上善若水

    人生如水,上善若水水,生命之源、生命之本、生命之基、生命之养„„;水,亲和、包容、可塑、钢韧、柔和„„;水,清污、滋润、养育、奉献„„;水生万物、水造万物、水养万物„„,我觉得......

    感悟“上善若水”5篇

    感悟“上善若水” 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道”的思想对后世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所著《道德经》一书更是为中国的传统文化......